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词大全200个

古今异义词大全200个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行装。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古义,无,没有今义,微小、较少。
3.东面而视。
东面:古义,脸朝东;今义,东边。
4.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
面目:古义,面部;今义,面貌。
5.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至于:古义,到了,达到;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6.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大方:古义,专家、学者,内行的人;今义,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7.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足下:古义,对人的尊称;今义,脚下面。
8.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
怀抱:古义,胸襟、抱负,思想抱负;今义,怀里抱着。
9.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随化:古义,“听任自然的安排”,随,“依附”;化,“造化、自然”;今义:随从变化。
10.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纵情:古义,骄傲;今义,尽情。
11.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见机:古义,看到细微的预兆;今义,看机会,看形势。
12.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猖狂:古义,狂放,不拘礼法,不含贬义;今义,肆无忌惮。
13.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14.吾从(之)而师之。
从而:古义,两个词,“从”是“跟从”,“而”是连词;今义,连词,表示目的或结果。
15.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大家,很多人。
1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用不着。
17.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
所以:古义,①缘故(名词)。
②表示原因的虚词。
③用来,靠它来,表凭借。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1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用心:古义,思想意识的活动(中性)。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事肯动脑筋(褒义)。
19.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古义,求学的人;读书人。
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
20.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
尘埃:古义,监狱;今义:尘土。
21.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
1.开张:古义:扩大;今义:(店铺)开始营业
例句:诚宜开张圣听
2.义:古义:适宜、恰当。
;今义:意义、含义。
例句:引喻失义
3.异同:古义:差异。
偏义复词,只有“异”起表义作用,“同”只起陪衬作用。
;今义:不同与相同。
例句:不宜异同。
4.痛恨: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极为仇恨
例句: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5.卑鄙: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义:道德品质十分恶劣例句:先帝不以臣卑鄙
6.感激:古义:感动、激动;今义:感谢
例句:由是感激
7.奖:古义:劝勉、鼓励;今义:奖励、嘉奖;例句:当奖率三军8.所以:古义:用来;……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例句: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9.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例句:临表涕零。
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1.当不复记忆古义:再,义。
今义:重复,往复。
2.吾去汴州古义:离开。
今义:往……3.汝不果来古义:成为事实,实现。
今义:植物的果实。
4.毛血日益衰古义:渐渐,逐渐。
今义:利益。
下文“日益微”中“益”同此。
5.而齿牙动摇古义:这里指牙齿松动。
今义:指不稳固,不坚定。
6.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古义:这里是成长立业。
今义:指开始存在或有根据。
7.灌水之阳有溪焉古义:河流的北边,山的南边。
今义:太阳,日光8.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古义:可,可以;以,用来。
合译为“可以用来”。
今义:表示可能或表示许可。
9.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古义:向上报告,诉说。
今义:让别人知道。
10.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古义:汉代选择人才的一种科目,是优秀人才的意思。
今义:一般指古代科举考试的最低一级考中者。
11.九岁不行古义:不能走路。
今义:不可以。
12.至于成立古义:至•动词:于,介词。
今义:连词,提及,另外。
13.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古义:振奋,大鹏展翅起飞的气势。
今义:发怒。
14.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古义:春天林泽间的雾气。
今义:野生动物的一种。
15.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古义:饱的样子。
今义:指与事实相符。
16.蟪蛄不知春秋古义:指四季。
今义:春天和秋天。
1 7.虽然.犹有未树也古义:虽然这样。
今义:连词。
18.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古义:忘记立功。
今义:没有功劳。
19.分曹部署,竞以新艳相角古义:分部安排。
今义:安排。
布置。
20.千顷云得天池诸山作案古义:作几案。
今义:进行犯罪活动。
21.既而将诉于舅姑古义:公公婆婆。
今义:舅舅和姑姑。
22.言讫,欺欷流涕古义:流眼泪。
今:流鼻涕。
23.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古义:到达。
今义:通行无阻。
24.负载珍重,不复言矣古义:保重。
今义:爱惜。
25.毅不告其实古义:其中实情。
今义: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26.近与天将失意,塞其五山古义:意见不合。
古今异义词大全表

古今异义词大全表在汉语中,同一意思的词有时会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这就是异义词。
古今异义词则是指在古代和现代用法中存在差异的词语。
以下是古今异义词大全表:1.手机/通讯器-在古代,人们使用通讯器与远方的人进行交流,而现代人则使用手机;2.洋葱/葱白-古代人们把葱叶代用洋葱做菜,现代人将葱白和洋葱区分开来;3.裙子/袍裙-古代女性穿的裙子与现代女性的裙子略有不同,古代裙子比现代的长,也可以被称为袍裙;4.公路/道路-古代人们走的道路并不像现代公路那样宽阔,可以称为小道或道路;5.灯笼/手电-古代人们用灯笼照明而现代人用手电筒照明;6.豆腐/腐乳-古代常常食用腐乳,而现代人则多食用豆腐;7.门/户-古代房屋门与现代的门有所不同,可以称为户;8.螺丝钉/螺栓-古代人们使用螺栓来固定东西,而现代人则使用螺丝钉;9.首饰/珠宝-古代首饰多为简单的金饰,而现代的珠宝种类较多;10.婚礼/结婚-古代的婚礼不如现代的喜庆隆重,而现代人则很注重婚礼仪式;11.曲剧/京剧-古代有曲剧这种戏曲形式,而现代熟悉的戏曲则是京剧;12.书法/字画-古代人们常常用书法来表达自己,而现代人则更喜欢收藏字画;13.丈夫/老公-古代丈夫是指已婚成年男子,而现代则使用老公一词代替;14.夫人/妻子-古代夫人一词通常指的是高贵的女性,而现代则用妻子一词代替;15.露天/户外-古代的露天是指未经遮蔽的室外地方,而现代则使用户外一词。
以上是古今异义词大全表,其中包括了常见的古今异义词。
虽然某些词语的使用发生了改变,但是通过这些古今异义词我们可以了解到汉语的演变历程,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文语境。
古今异义 古文

古今异义是指古汉语中某些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
这些词语在古代和现代的含义可能不同,因为语言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和变化。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今异义的例子:
1.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仅指男子的配偶。
2.涕:古义指眼泪,今义指鼻涕。
3.交通:古义指交错相通,今义指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4.宣言:古义指公开发表声明,今义指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
5.非常:古义指意外的变故,今义指程度副词,很、十分。
了解古今异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并避免在阅读和翻译中出现误解。
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145例

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145例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表达形式,其词汇丰富多样。
在文言文中,有很多词语存在着古今异义的情况,即在古代和现代的语境下有不同的意义。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古今异义词,以供参考。
一、人物篇1. 主公:在古代指尊贵的君主,现代常指老板、领导等。
2. 司马:在古代指官职,现代常指姓氏。
3. 父子:在古代指亲生的父子关系,现代常指师徒、良友等深厚的关系。
二、地理篇1. 洛阳:在古代指具体的城市,现代常指具体的地区或某种文化的代名词。
2. 千里之外:在古代指遥远的地方,现代常指距离较远的地方。
3. 海角天涯:在古代指极远的地方,现代常指遥远的、不易到达的地方。
三、时间篇1. 午时:在古代指正午时间,现代常指中午。
2. 昨夜:在古代指过去的一晚上,现代常指昨天晚上。
3. 日夜:在古代指一天中的白天和黑夜,现代常指连续不断的时间。
四、动植物篇1. 石榴:在古代指某种植物,现代常指一种水果。
2. 鱼翅:在古代指鱼的背鳍,现代常指一种奢侈的菜肴。
3. 葵花:在古代指一种植物,现代常指一种花卉。
五、感情篇1. 悲从中来:在古代指悲伤的情绪产生于内心,现代常指某种情绪来源于内部因素。
2. 心痛:在古代指心脏疼痛,现代常指内心的痛苦或遭受的打击。
3. 伤春悲秋:在古代指伤心失望的情绪,现代常指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怀念。
六、文化篇1. 四书五经:在古代指儒家经典著作的总称,现代常指儒家经典著作。
2. 音乐舞蹈:在古代指音乐和舞蹈,现代常指音乐与舞蹈分开的艺术形式。
3. 元曲:在古代指元代的戏曲,现代常指古代戏曲的一个分支。
七、社会篇1. 王侯将相:在古代指统治阶级的代称,现代常指有权有势的人物。
2. 孔子后裔:在古代指孔子的后代,现代常指学问、思想传承的人。
3. 郎才女貌:在古代指男子才华出众,女子容貌美丽,现代常指人才出众、貌美的搭配。
以上是部分常见的古今异义词,涵盖了人物、地理、时间、动植物、感情、文化、社会等方面。
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

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是指同一个词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今异义示例:丈夫:古义为成年男子,今义为妻子的丈夫。
妻子:古义为妻子和儿女,今义为男子的配偶。
亲戚:古义为父母兄弟等亲人,今义为跟自己有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的成员。
天下:古义为普天之下、全国,今义为地球天空之下。
至于:古义为到了,今义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
不过:古义为不超出,今义为不过如此。
从而:古义为跟随、追随,今义为连词,表因果关系。
以往:古义为从前、以前,今义为以前或至今。
于是:古义为在这时、这个地方,今义为对于这件事或这个事物。
即使:古义为即使如此,今义为即使。
以上仅是一些常见的古今异义示例,实际上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词还有很多。
在阅读文言文时,需要注意这些词的古今意义的不同,以避免误解。
古今异义词

古今异义词1.失业古义:做不适合专长和习惯的事。
今义:失去工作,下岗。
2.谢古义:道歉。
今义:感激,3.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男性的配偶。
4.祖父古义:爷爷和父亲。
今义:爷爷。
5.博士古义:古代学官名。
今义:一种高学历的称谓。
6.曲折古义:历史的曲折变化。
今义:弯曲。
7.柜古义:匣子。
今义:柜子,一种收藏东西用的器具。
8.谷古义:山谷,山沟。
今义:稻子,稻谷。
9.其实古义:它的果实。
今义:实际上。
08年上海中考优秀作文: 我眼中的色彩鲜红,让人肃然起敬,因为它是生命的根基,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代代相传;金黄,让人兴奋卓越,因为它是农民丰收的象征,是胜利的最高奖章;葱绿,让人满怀希望,因为它是绿色的喜悦,是濒临绝境的明亮曙光;纯白,让人恬然自得,因为它是视野的无限开拓,是生命的最简捷构成。
生活在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里,我们的眼膜似乎也被粘上了一层又一层的采光,或许这能让我们的眼光显得熠熠生辉,可是那层薄薄的眼膜又是否承受得起呢?或许我们已对城市的灯红酒绿极度厌恶,但是我却哀伤了红与绿。
在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我最终彻底折服于中国红的强大力量,我第一次体会到奥运圣火的圣洁,认识到五星红旗的庄严和美丽,感受到中华民族的鲜红的凝聚力。
红色,让我一生敬畏而骄傲的颜色,你是我的根,是我的动力,是我的梦与想。
我爱你,美丽的红。
绿色,永远是胜的希望与喜悦。
在大地被彻底震撼过后,器材的生灵被扼杀在残垣断壁之间,在那些灰暗的日子里,是千千万万的人民子弟兵带去了生命的希望,创造了一个个生命的奇迹。
绿色,让我一生守候与追求的颜色,你是我的魂,是我的力量,是我的方向标。
我爱你,清新的绿。
生命本来就是一张白纸,从最简单的结构开始,你可以华商绚丽的彩虹,或者只是最朴素的素描。
而我,将用火热的鲜红涂抹,再以清雅的淡绿点缀,最后留一处空白,用以栖息。
每个人的眼光与选择皆偏差,在我眼中,红与绿才是生命的主流。
【点评】本文得分57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
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译为㈠用来……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㈡……的原因(或缘由
今:表因果关系连词。
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无论,不论。
今:没有
4.小学而大遗
古:①小的方面;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
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5.吾从而师之
古:跟随,而,连词,表目的和结果
今:合成一连词,表目的或结果
6.师不必贤于弟子
古:不一定
今:不需要
通假字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词类活用:
从而师之。
师,名词作作动词,意动用法。
以……为师。
而耻学于师。
耻,形容词意动用法。
以……为耻
一词多义
1.“师”的用法
古之学者必有师
老师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跟从老师学习
吾师道也
学习
吾从而师之
以……为老师,
2.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流传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对经书进行解说的著作3.“于”的用法
师不必贤于弟子比(引进比较的对象)而耻学于师向(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不拘于时被(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其皆出于此乎在(引进动作行为的处所)4.“之”的用法
郯子之徒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这类”、“这些”
古之学者
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读之不知
表示宾语前置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
5.“其”的用法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他)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他或那些)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他们)
余嘉其能行古道(他)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们的)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表揣测,大概)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表反问或揣测)
<寡>
通假字(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无〗通“毋”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
〖颁〗通“斑”
(3)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涂〗通“途”
词类活用
填然鼓之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树之以桑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谨庠序之教
王无罪岁
宾语前置未之有也
判断句 1.是亦走也
2、非我也,兵也
3、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重点固定句式
1.或……或……译为
例“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2.直……耳译为
例“直不百步耳”
3.是……也译为
例“是亦走也”
4.是何异于……译为
例“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一词多义(补充)
王:1、然而不王者为王、称王、统一天下wàng 名作动梁惠王曰君王wáng 名词
食:1、谷不可胜食也吃动词
2、狗彘食人食食物名词
时:1、不违农时季节\时节名词
2、无失其时机会、时机名词
以:1、请以战喻用介词
2、可以无饥矣凭借介词
3、以时入山林按照介词
4、申之以孝悌之义把介词
5、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认为动词
于: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介词
2、寡人之于国也对介词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在介词之:1、填然鼓之音节助词无义
2、王道之始也结构助词的
3、五亩之宅结构助词的
4、申之以孝悌之义代词百姓
然:1、河内凶亦然代词这样
2、填然鼓之助词地、…的样子
3、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连词然而、但是
4、太后曰:“然”形容词对的、认为…对的
则:1、则移其民于河东顺接连词就、那么
2、人死,则曰:“非我也,兵也”转接连词却
喻(1)告诉,使人知道
今将喻子五篇之诗(《汉书》)
(2)明白、知道
成语有“家喻户晓”
(3)比喻
王好战,请以战喻(《寡人之于国也》《劝学》
通假字
輮以为轮“輮”通“煣”,使……弯曲。
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
则知明而
行无过矣“知”通“智”(zhì),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词类活用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使‥‥弯曲(动词的使动用法)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日(名作状)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名作状)
4、非能水也游泳(名作动)
5、非利足也使‥‥快(形容词的使动)
6、用心一也专一(数词作形容词)
一词多义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检查/参加、加入
2、声非加疾也强、洪亮/疾病、快
3、假舆马者凭借、借助/不真
4、蟹六跪而二螯蟹脚/跪下
5、虽有槁暴即使/虽然
6、金就砺则利金属/金子
7、劝学勉励/规劝、劝戒
8、而绝江河横渡/断绝
9、輮以为轮把…做成/认为
闻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听到)
(2)博闻强志(见闻、学识)
(3)不能称前时之闻(声誉、名声)中(1)瓮中之鳖(内、里)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间、当中)(3)中道而废半、一半)
(4)木直中绳(符合、适合、合于)(5)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