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常用卧位

合集下载

简述临床上常用的卧位方法

简述临床上常用的卧位方法

简述临床上常用的卧位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卧位方法是指将患者放置在不同的卧位姿势中,以便于医生进行检查、治疗和护理。

不同的卧位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病情和治疗需求。

以下是临床上常用的卧位方法的简要介绍:1.仰卧位:患者平躺在床上,脸朝上。

这是最常见的卧位方法,适用于大多数病情和检查。

仰卧位可以让医生轻松地检查患者的呼吸、心脏、腹部和四肢等,并且方便进行基础的生命体征监测。

2.俯卧位:患者平躺在床上,脸朝下。

俯卧位通常用于检查患者的背部和下肢,如脊柱X光摄影、翻身和翻床、改善肺功能等。

3.侧卧位:患者侧躺在床上,一侧身体睡在床上,双膝弯曲。

侧卧位可以用于病情需要或手术后康复期的患者,以减轻其中一侧身体的压力,促进伤口愈合和减少感染。

4.反侧卧位:患者侧躺在床上,但是脸朝下的侧向。

反侧卧位通常用于下肢骨折、手术后的患者,以便医生进行手术伤口的清洁护理和更好地控制患肢的位置。

5.坐位:患者坐在床上或椅子上,背部挺直。

坐位通常用于检查患者的上肢、头部和颈部,如眼睛、耳朵、口腔等部位的检查。

坐位也常用于患者饮食、接受吸氧、呼吸理疗等。

6.半坐位:患者躺在床上,上身垂直或接近垂直,下肢弯曲。

半坐位常用于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以减轻呼吸困难和增加肺通气量。

7.胸卧位:患者躺在床上,上半身低于下肢。

胸卧位常用于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可以减轻心脏的负担,改善心肺功能。

8.俯卧反胸卧位:患者躺在床上,头低脚高,头部稍向一侧。

俯卧反胸卧位常用于患者术后排气、胃管引流等,有助于排除消化道内积气和引流胃内容物。

9.侧位平卧位:患者斜侧躺在床上,头和肢体平放。

侧位平卧位适用于手术后恢复期患者,有助于伤口愈合和充分利用另一侧肺部功能。

10.胸骨上座:患者侧卧,上体前屈使胸骨于杂交小部位可以接受心脏按压。

适用于心脏骤停的复苏过程或心肺复苏术中。

总结起来,临床上常用的卧位方法有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反侧卧位、坐位、半坐位、胸卧位、俯卧反胸卧位、侧位平卧位、胸骨上座等。

外科手术技术中的体位安排

外科手术技术中的体位安排

外科手术技术中的体位安排体位安排在外科手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体位安排不仅可以提供良好的操作视野,还可以保护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本文将介绍外科手术中常见的体位安排及其相关注意事项。

在外科手术过程中,体位安排的主要目标是使手术区域暴露在医生的视野范围内,同时保护患者的安全和身体机能。

不同的手术类型和手术部位需要采取不同的体位安排来满足手术需求。

首先,我们来介绍常见的体位安排之一:仰卧位。

这种体位对于胸部和腹部手术非常常见。

患者平躺在手术台上,腿部稍微伸直,手臂放在身体两侧。

在仰卧位下,医生可以更好地进行胸腔和腹腔的操作,并充分展示手术区域。

第二种常见的体位安排是俯卧位。

在该体位下,患者躺在手术台上,面朝下,头部稍微偏向一侧。

这种体位被广泛用于背部和下肢手术。

它使医生能够更好地接近患者的背部,进行脊柱和骨盆的手术。

但是,使用俯卧位要特别注意患者呼吸通畅和神经功能的监测,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压迫。

手术中还常见的体位是侧卧位。

这种体位通常用于颈部手术、头颅手术和某些腹部手术。

患者侧卧,将身体成一个弓形。

通过这种体位,医生能够更好地访问头颈区域,同时还可以使手术区域保持较好的血液循环和通气。

此外,坐位和半坐位也是常见的体位。

坐位适用于脑神经外科手术,如颅底手术。

患者坐在手术台上,头部稍微向前倾斜。

这种体位使医生可以更好地访问颅底区域。

在半坐位下,患者躺在手术台上,上半身呈坐位,而下肢仍然平躺。

半坐位体位常用于心脏手术,如起搏器植入术。

在进行体位安排时,有几个重要的注意事项需要考虑。

首先是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手术过程往往较长,患者需要在手术台上保持相对静止的姿势。

因此,在选择体位时应考虑到患者的身体状况、手术时间和手术操作的特点,并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会出现压疮、呼吸困难或其他不适。

其次是手术区域的清晰可见。

体位安排应确保手术区域暴露在医生的视野内,这对手术的准确性和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医生需要在手术区域进行精确的切口和器械操作,因此体位的选择应使手术区域充分暴露,并避免遮挡或阻碍医生的视野。

常用手术体位

常用手术体位

颈、胸手术后多采用高半坐位卧式( 即床头抬高30°~45°),以便于呼吸 及有效咳嗽,有利于胸腔引流和减少 伤口疼痛。
脊柱或臀部手术后可采用俯卧位或仰 卧位。
腹部手术后多取低半坐位卧式(即床 头抬高30°以内),以减少腹壁张力 。
注意事项
01
肥胖病人术后可取侧卧位,有利 于呼吸和静脉回流。
02
休克病人应取仰卧中凹位(即下 肢抬高20°,头部和躯干同时抬高 15°的体位),以增加回心血量及 改善微循环。
常用手术体位
汇报人:XX
目录
• 仰卧位 • 侧卧位 • 俯卧位 • 截石位 • 其他体位
01
仰卧位
适用范围
全身麻醉尚未清醒的病人,使口腔内分泌物及呕吐物易于流出,避免误吸入气管。
蛛网膜下隙阻滞的病人,以防止脑脊液外渗致头痛。
某些手术后病人,如施行颅脑、颌面、颈部、胸部、腹部、盆腔及脊柱等部位手术后,采用 去枕仰卧位,便于引流,利于呼吸及有效咳嗽,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同时还可减少局部 伤口张力,使病人舒适。
部挺直。
注意事项
保持患者呼吸通畅,避免身体下 滑。
折刀位
适用范围
适用于肛门、直肠和会阴部等部位的手术。
摆放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双腿并拢伸直,臀部齐床缘,将双腿抬高并放置在腿架上,双腿与躯干呈 90度角,双手放在身体两侧或固定于支手架上。
注意事项
保持患者双腿伸直并拢,避免过度牵拉和压迫。
膝胸卧位
适用范围
摆放方法
患者仰卧于手术床上,臀部齐床沿,两 腿分开放在支腿架上,双膝弯曲,高约 与病人肩平,略呈屈曲状,膝下垫软垫
,以免压伤腘窝。
双手放在身体两侧或胸前,同时用约束 头下垫一软枕,使头后仰,充分暴露手

常用的手术体位(一)2024

常用的手术体位(一)2024

常用的手术体位(一)引言概述:手术体位是在手术操作中患者采取的特定姿势,旨在为医生提供最佳的视野和操作空间,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手术体位(一),包括卧位、坐位、立位、仰卧位和俯卧位。

每种体位都有其适用的手术类型,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卧位:1. 仰卧位:患者仰卧平躺于手术台上,常用于心血管手术、胸腹部手术等。

2. 侧卧位:患者侧身躺于手术台上,常用于脊柱手术、关节手术等。

3. 俯卧位:患者面朝下躺在手术台上,常用于背部手术、肛肠手术等。

二、坐位:1. 半坐位:患者上身半坐半卧,常用于头部手术、眼科手术等。

2. 直坐位:患者身体直立坐在手术台上,常用于胸部手术、脑部手术等。

三、立位:1. 直立站立位:患者直立站立在手术台上,常用于下肢手术、骨科手术等。

2. 倒立位:患者头朝下悬挂在手术台上,常用于眼科手术、神经外科手术等。

四、仰卧位:1. 头高仰卧位:患者仰卧,头部稍高抬,常用于颅内手术、颈部手术等。

2. 胸高仰卧位:患者仰卧,上半身高抬,常用于胸部手术、胃肠手术等。

五、俯卧位:1. 头低俯卧位:患者俯卧,头部低垂,常用于眼部手术、耳鼻喉科手术等。

2. 胸低俯卧位:患者俯卧,上半身低垂,常用于胸部手术、颈椎手术等。

总结:手术体位对手术操作至关重要,选择适当的体位有助于提供良好的视野和操作空间。

常用的手术体位包括卧位、坐位、立位、仰卧位和俯卧位。

每种体位都有其适用的手术类型,医生在选择体位时需根据手术部位和目的进行综合考虑。

正确的手术体位能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安全性。

体位的护理

体位的护理

危重病人由于受到意识状态、镇静剂、肌松剂或外科手术的影响,常需要长期卧床。

长期卧床会导致不良的后果,包括肺不张、肺炎、低氧血症、静脉血栓、压力感受器缺乏导致的晕厥、压力性溃疡等。

采取合适的卧位对预防因卧床不动引起的并发症以及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有重要的意义。

卧位的种类1、水平侧卧位特点:体位的变化对人体影响最大的是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

水平仰卧位时,重力对于循环系统的作用减少,回心血量增加;换气血流之比,上肺野和下肥野比较均一。

但水平仰卧位时,头与足动脉相似,故颅内压增高;由于心脏、各级的压迫,肺容量会减少,顺应性也减少。

适用人群:适用于循环血量不足、血管扩张致静脉回流减少的病人,如休克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以及下肺野有病变的病人禁忌症:由于平卧位时静脉回流增加,所以右心衰竭、肺水肿、颅内压增高的病人不建议采用平卧位。

水平卧位时,肺容量以及顺应性都减少,因此有呼吸功能障碍的病人、肥胖者不宜采用此体位。

2.半卧位特点:A、半卧位是上半身抬高30—45度的体位,同时可将枕头放于膝关节下使腿屈曲,或两腿原样伸展。

有利于食物通过幽门进入小肠,减少胃内容物潴留,从而有效减少返流和误吸。

半卧位还可使膈肌下降,减少呼吸时的阻力,增加吸气肺扩张时胸膜腔的负压,有利于肺扩张和改善通气功能。

胸腔负压增加也利于静脉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

所以半卧位对循环、呼吸两方面都有好处,而且病人也赶紧舒服。

B、半卧位是防止胃内容物返流人呼吸道及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 AP的重要措施。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议:为了预防吸入性细菌性肺炎,对机械通气病人应该抬高床头30—45度。

C、半卧位也可能导致骶尾部发生压力性溃疡的危险性增高。

适用人群:常用于心肺疾病所引起的呼吸困难、机械通气、颅内高压、腹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头面部手术后的病人。

禁忌症:不是每个重症病人都适宜采用半卧位,如低心脏指数、低血压、外伤性脑损害、俯卧位、医嘱规定禁忌等情况。

3、侧卧位特点:侧卧位是脸面向一侧的卧位。

神经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神经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神经外科一般护理常规(一)口腔护理1.对于禁食、鼻饲、高热、昏迷及口腔疾病等患者应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发生口腔炎症、溃疡及腮腺炎等。

2.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常规用生理盐水清洗口腔,每日2次;有出血者先用3%双氧水擦洗后再用生理盐水清洗;定时监测口腔内pH值,对有霉菌感染者,用1%~4%碳酸氢钠溶液擦洗;绿脓杆菌感染者,用0.1%醋酸溶液擦洗;有口臭者,用2%甲硝唑液漱口与冲洗。

防止口唇干裂,可涂唇膏或石蜡油。

3.检查口腔黏膜有无溃疡,如有可涂0.1%龙胆紫,或用冰硼散、锡类散等撒于溃疡处或用口腔溃疡贴膜。

(二)眼睛护理1.面神经、三叉神经第Ⅰ支受损及昏迷的患者,往往眼睑闭合不全,角膜外露,易发生角膜感染或溃疡,应做好眼睛护理。

2.对眼睑闭合不全者,用凡士林纱布覆盖眼睛或戴眼罩,或用无菌纱布、胶布牵拉上下眼睑使之闭合。

3.定时点滴抗生素眼液,睡前外涂抗生素眼膏,对分泌物较多者应先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后再涂药。

4.有角膜光泽消失或浅层混浊时,有必要请眼科医生协助处理,将上下眼睑缝合。

(三)脑脊液鼻漏护理1.颅前窝底骨缺损及经蝶手术者,易出现脑脊液鼻漏,应预防感染。

2.促进漏口尽早闭合,头下垫消毒敷料,抬高床头15°,取患侧卧位,防止液体逆流致颅内感染。

3.保持鼻腔清洁、通畅,及时清除鼻前庭污垢,定时用生理盐水擦洗,可在鼻前庭放置棉球以吸附液体,浸湿后更换,并计算24小时漏量。

4.禁止擤鼻、抠鼻、插胃管或经鼻吸痰。

5.预防感冒,要尽量避免打喷嚏或咳嗽。

(四)皮肤护理患者意识不清、肢体活动障碍、大小便失禁和术后特殊体位等均易引起皮肤压伤,因此,加强皮肤护理,对防止褥疮极为重要。

1.昏迷、瘫痪患者要睡海绵床或气垫床,2小时翻身1次,翻身时避免拖、拉、推患者,保持床单平整、无渣。

2.消瘦、营养不良者,应在骨突处垫气圈或棉垫,局部出现红、肿时,每次翻身后用50%酒精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或贴康惠尔药片,酌情缩短翻身的间隔时间。

手术后体位

手术后体位

人性化?
手术后,患者在经历了病痛和手术的打击后,终 于可以休息了,但是休息都不能给个舒服的方式去休 息,这,人性吗?
那做完手术的人,不分三七21,全部一个去枕平卧睡6小时, 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合适吗?
是我们医务工作者太懒惰,不愿意搞个性化医疗?还是体制太 僵化让医生放不开手脚、解放不了思想而变得越来越冰冷没有人性?
1 去枕平卧,合适吗?
人性化服务,舒适化医疗,不是口头上喊喊,而是应该 落实在实处,落在理念的改变上,落在医务人员内心对
患者的关心上!
腰硬联合麻醉的患 者,现在所用的腰 硬联合腰穿内针比 单纯的腰穿针要细 的多,在正常穿刺 情况下脑脊液漏远 比以往小得多得多, 带枕头平卧是完全
可行的。
单纯硬膜外麻醉患 者,不存在脑脊液漏 的问题,带枕头平卧 不存在任何风险,情 况允许的患者(自己 有意愿的患者)可以
因此抛开具体环境来谈某种方法是否恰当,也还是值得商讨 的。
比如有的病人喜欢枕枕头,有的却不习惯,如果你硬是对 不习惯枕枕头睡觉的病人头下塞一枕头,那就又不舒服了。 这也是个体化!
手术后体位适应症
1 半卧位 适用于: 1)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后病人,采取半卧位可减少局
部出血,而甲状腺手术后采取半卧位就因为如此,并不是为 了引流方便。
术后低血压,平卧后对脑灌注有益?
术后低血压,是什么原因?低血容量?血管扩张?这些都有 积极的治疗方法,并不是非要靠体位来治疗的。
消化系统方面
同位素实验已经证明,平卧比半卧位更容易引起吸入,半卧 位已经是减少术后肺炎的一级证据.
Parillo 的危重医学教科书上,已经正式说明。同时,对于 腹部手术,平卧位使腹壁牵张,疼痛加剧。
局麻,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

手术室体位摆放(PPT)

手术室体位摆放(PPT)
2、俯卧位:俯卧位常用于背部手术,其能有效地减少心脏对肺部的压迫,使分泌 物更好引流出来,有助于呼吸通畅;
3、侧卧位:侧卧位常用于胸外科手术,由于心脏等脏器位于身体上方,可能会减轻肺 部以及纵膈脏器对心脏的压迫,利于心脏血液的回流。另外,还可用于泌尿外科肾脏手 术பைடு நூலகம்可以充分暴露手术部位,利于医生进行手术;
4、截石位:截石位常用于直肠、肛管手术等,是手术的一种特殊体位,它可以充分暴 露直肠肛管手术的部位,使医生更详细地进行检查。
谢谢
手术室体位摆放(PPT)
演讲人
手术各种体位安置方法主要有平卧位、俯卧位、侧卧位、截石位,具体要根据不 同的手术选择不同的体位安置方式,以利于患者充分暴露手术部位,方便进行手 术。
1、平卧位:平卧位常用于普外科,其能使患者更好地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防止 舌后坠引起的呼吸道梗阻。尤其对于腰麻患者而言,腰穿时会使部分脑脊液丢失, 导致颅内压力高于脊髓腔压力,平卧位能有效地去除因重力因素所导致的脑脊液 流动速度过快,以预防低颅内压或者脑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卧位
选择合适卧位的目的:1.增进患者的舒适。

2.治疗疾病。

3.减轻症状。

4.进行各种检查。

分类:一、仰卧位-平卧位
1.去枕仰卧位:适用于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的患者。

操作:为病人去枕仰卧,使其头偏向一侧,将两臂放于身体两侧,两腿伸直自然放平,并将枕横立于床头。

目的:避免昏迷病人呕吐物误入气管而引起窒息或肺部并发症,对于椎管内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的患者则可预防颅内压降低而引起头痛。

2.中凹卧位(休克卧位):适用于休克患者操作:用垫枕抬高患者头部胸部约10-20度,抬高下肢约20-30度,可摇床则可以摇高床头和床尾,以保持此姿势
目的:A.头胸抬高——利于通气,改善缺氧。

B.下肢抬高——促进静脉回流,增加心排血量。

3.屈膝仰卧位:适用于胸部检查或行导尿术会阴冲洗的患者。

操作:使患者仰卧,头下垫枕,将两臂放于身体两侧,两腿两膝曲起并稍向外分开。

目的:可使腹部肌肉放松,便于检查或暴露操作部位。

注意事项:检查或操作时应注意保暖和保护患者隐私。

二、侧卧位适用范围:
1.灌肠、肛门检查、配合胃镜、肠镜检查的患者。

2.臀部肌内注射及预防压疮。

操作:患者侧卧,臀部稍后移,两臂屈肘,一手放于枕头旁,一手放于胸前,下腿伸直,上腿弯曲,用于臀部肌内注射时,可使注射部位肌肉放松,必要时可在两膝之间、胸腹部、后背部放软枕以扩大支撑面,增加稳定性,使患者感到舒适安全。

目的:侧卧位与平卧位交替,便于护理局部受压部位,也可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三、半坐卧位适用范围:
1.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后患者。

2.胸腔疾病、胸部创伤及心脏疾病引起呼吸困难的患者。

3.腹腔、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患者。

4.疾病恢复期体质虚弱的患者。

操作:使患者仰卧,先摇起床头,使上身抬高,与床面呈30-50度,再摇起床尾,为防止患者下滑,必要时床尾可置一软枕,垫于患者足底增进患者舒适度,防止足底部触及床尾栏杆,放平时则应先摇平床尾,再摇平床头。

如无可摇床,则可将患者上半身抬高,在床头垫褥下放一靠背架,患者下肢屈膝,用大单包裹膝枕,垫于膝下,大单两端固定于床沿,防止患者下滑,床尾足底垫软枕。

放平时亦先放平下肢,再放平床头。

优势:
1.可减少面部及颈部手术后患者局部出血。

2.可使胸腔疾病、创伤或心脏疾病呼吸困难者回心血量减少,从而减轻肺淤血和心脏负担,使呼吸困难的症状得到改善。

3.腹腔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患者可防止炎症扩散和毒素吸收,减轻中毒反应。

4.腹部手术后患者采取半坐卧位可松弛腹肌,减轻腹部切口缝合处的张力,有利于切口愈合。

5.有利于疾病恢复期体质虚弱的患者向站立位过度,使其逐渐适应体位改变。

四、端坐卧位
适用范围:1.左心衰竭。

2.心包积液。

3.支气管哮喘发作。

操作:扶患者坐起,身体稍向前倾,将床上放一跨床小桌,桌上可放软枕,以便患者伏桌休息,并用床头支架或靠背架将床头抬高70-80度,在患者背部放一软枕,使患者同时能向后倚靠,膝下支架可抬高15-20度,必要时加床挡,以保障患者安全。

五、俯卧位
适用范围:1.腰/背部检查。

2.配合胰、胆管检查的患者。

3.脊椎手术后或腰、背、臀部有伤口。

4.胃肠胀气所致腹痛。

操作:使患者俯卧于床上,双臂屈曲放于头两侧,两腿伸直,胸下、髋部及踝部各放一软枕,促进患者舒适,头偏向一侧,以利患者呼吸。

目的:采取俯卧位可使腹腔容积增大,缓解胃肠胀气所致的腹痛。

六、头低足高位
适用范围:1.肺部分泌物引流的患者。

2.十二指肠引流术患者。

3.妊娠胎膜早破的孕妇。

4.跟骨或胫骨结节牵引时。

操作:患者仰卧于床上,枕横立于床头,以防碰伤头部,摇高床尾,或用支物架垫高15-30厘米。

电动床可调节整个床面向床头倾斜。

注意:此卧位易使患者感到不适,不可长时间使用,颅内高压者禁用。

七、头高足低位
适用范围:1.颈椎骨折患者做颅骨牵引。

2.减轻颅内压,预防脑水肿。

3.颅脑手术后的患者。

操作:患者仰卧于床上,床头用支托物垫高15-30厘米,或根据病情而定。

床尾横立一枕,以防足部触及床尾栏杆。

若为电动床,则可调节整个床面向床尾倾斜。

八、膝胸卧位
适用范围:1.肛门、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及治疗。

2.矫正胎位不正或子宫后倾。

3.促进产后子宫复原。

操作:患者跪卧,两小腿平放于床上,稍分开,大腿和床面垂直,胸贴床面,腹部悬空,臀部抬起,头转向一侧,两臂屈肘放于头两侧。

注意:若孕妇采取此卧位矫正胎位时,则应注意保暖,且没次不宜时间过长,不应超过15分钟。

九、截石位
适用范围:1.会阴、肛门部检查治疗或手术。

2.产妇分娩。

操作:患者仰卧于检查台上,两腿分开,放于支腿架上,支腿架上放软垫,臀部齐台边,两手放在身体两侧或胸前。

注意:采取此卧位时因暴露患者的隐私部位,故应注意遮挡和保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