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卧位

合集下载

各种卧位

各种卧位

各种卧位各种卧位包括:去枕仰卧位,休克时卧位,屈膝仰卧位,侧卧位,半坐卧位,端坐位,俯卧位,头低脚高位,头高脚低位,膝胸卧位,截石位。

1、去枕仰卧位:用于昏迷及全麻未醒的病人(预防脑压减低而引起的疼痛)。

2、休克时卧位:(仰卧中凹位)用于休克病人,抬高头胸利于呼吸,抬高下肢利于静脉血回流。

3、屈膝仰卧位:腹部检查或导尿。

4、侧卧位:灌肠。

5、半坐卧位:心肺疾患引起呼吸困难的病人;胸腹盆腔手术或有炎症的病人;腹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术后减轻缝合张力;减少颈部颜面术后出血。

6、端坐位:心衰、心包积液、哮喘发作病人。

7、俯卧位:腰背部检查、手术。

{来源:考{试大}8、头低脚高位:胎膜早破;肺部引流、十二指肠引流、胆汁引流;下肢、骨盆骨折行牵引术;严重的失血性休克。

9、头高脚低位:颈骨骨折牵引、开颅或头外伤后防止出血;预防脑水肿减轻颅内压。

10、膝胸卧位:肛门、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及治疗。

矫正胎位不正和子宫后倾。

11、截石位:用于会阴、肛门部的检查、治疗、手术。

病人的卧位与安全护理一、病人的卧位卧位是病人卧床的姿势。

卧位与论断、治疗和护理有密切的关系,正确的卧位对减轻症状、治疗疾病、预防并发症均起到良好的作用。

(一)卧位的性质1.主动卧位病人在床上自己采取最舒适的卧位。

2.被动卧位病人自身无力变换卧位者,如意识丧失或极度衰弱的病人,必须由护士帮助更换卧位。

3.被迫卧位由于疾病的影响或治疗的需要所采取被迫的卧位。

(二)常用的几种卧位1.仰卧位(1)去枕仰卧位病人去枕仰卧,头偏向一侧,两臂放于身体两侧,双腿伸直,将枕横立置于床头。

适用于昏迷或全麻未清醒病员,可防止呕吐物流入气管而引起窒息及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用于脊椎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的病人,可预防脑压减低而引起的头痛。

(2)休克卧位抬高头胸部约10度-20度,抬高下肢约20度-30度,适用于休克病人。

抬高头胸部,有利于呼吸;抬高下肢,有利于静脉血回流。

(3)屈膝仰卧法病人采取自然仰卧,头下垫一枕头,两臂放在身体两侧,双腿曲屈,使腹肌放松,适用于胸腹部检查。

各种卧位及护理

各种卧位及护理

各种卧位及护理(一)卧位不当的姿势和卧位是引起身体不适的原因之一,。

适当地安置病人,维持正确的姿势和卧位,不但可以协助病人感到舒适,而且还可以预防长期卧床产生的并发症。

1、卧位的性质(1)根据卧位的自主性可分为主动、被动和被迫三种卧位。

1)主动卧位:病人在床上自己采用最舒适、最随意的卧位,称为主动卧位。

2)被动卧位:病人自身无能力变换卧位,躺在被安置的卧位,成为被动卧位。

如昏迷、极度衰弱的病人。

3)被迫卧位:病人意识清醒,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因疾病或治疗的原因,被迫采取的卧位,称为被迫卧位。

如肺心病病人由于呼吸困难而被迫采取端坐卧位。

(2)根据卧位的稳定性,可分为稳定性卧位和不稳定性卧位。

1)稳定性卧位:支撑面大,重心低,平衡稳定,病人感到舒适。

如平卧位。

2)不稳定性卧位:支撑面小,重心较高,难以平衡。

病人为保持一定的卧位造成肌肉紧张,易疲劳,不舒适。

如两腿幷齐伸直,两臂也在两侧伸直的侧卧位。

2、舒适卧位的重要性及作用舒适卧位是指病人卧床时,感到轻松自在,身体的各个部位处于合适的位置。

维持舒适卧位的重要性和作用如下:(1)协助被增加身心舒适,达到完全休息的目的。

(2)符合人体力学的要求,降低关节的压力和活动限制,维持正常的功能位置,避免关节和肌肉挛缩。

(3)至少每2h变换卧位1次,并加强受压部位的皮肤护理,能避免骨突处皮肤破损,预防发生压疮。

(4)某些卧位能减轻症状,起到协助治疗的作用。

(二)常用卧位1、仰卧位(supine position)(1)去枕仰卧位【适用范围】①全身麻醉未清醒或昏迷病人,可防止呕吐物流入气管,引起窒息或肺部并发症。

②椎管内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病人,预防颅内压减低而引起的头痛。

【实施】协助被去枕仰卧,头偏向一侧,两臂防御身体两侧,枕头横放于床头。

(2)中凹卧位【适用范围】休克病人,抬高头胸部,保持祈祷通畅,有利于通气,改善缺氧症状。

抬高下肢,有利于静脉回流,增加心输出量。

外科常用卧位

外科常用卧位

常用卧位选择合适卧位的目的:1.增进患者的舒适。

2.治疗疾病。

3.减轻症状。

4.进行各种检查。

分类:一、仰卧位-平卧位1.去枕仰卧位:适用于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的患者。

操作:为病人去枕仰卧,使其头偏向一侧,将两臂放于身体两侧,两腿伸直自然放平,并将枕横立于床头。

目的:避免昏迷病人呕吐物误入气管而引起窒息或肺部并发症,对于椎管内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的患者则可预防颅内压降低而引起头痛。

2.中凹卧位(休克卧位):适用于休克患者操作:用垫枕抬高患者头部胸部约10-20度,抬高下肢约20-30度,可摇床则可以摇高床头和床尾,以保持此姿势目的:A.头胸抬高——利于通气,改善缺氧。

B.下肢抬高——促进静脉回流,增加心排血量。

3.屈膝仰卧位:适用于胸部检查或行导尿术会阴冲洗的患者。

操作:使患者仰卧,头下垫枕,将两臂放于身体两侧,两腿两膝曲起并稍向外分开。

目的:可使腹部肌肉放松,便于检查或暴露操作部位。

注意事项:检查或操作时应注意保暖和保护患者隐私。

二、侧卧位适用范围:1.灌肠、肛门检查、配合胃镜、肠镜检查的患者。

2.臀部肌内注射及预防压疮。

操作:患者侧卧,臀部稍后移,两臂屈肘,一手放于枕头旁,一手放于胸前,下腿伸直,上腿弯曲,用于臀部肌内注射时,可使注射部位肌肉放松,必要时可在两膝之间、胸腹部、后背部放软枕以扩大支撑面,增加稳定性,使患者感到舒适安全。

目的:侧卧位与平卧位交替,便于护理局部受压部位,也可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三、半坐卧位适用范围:1.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后患者。

2.胸腔疾病、胸部创伤及心脏疾病引起呼吸困难的患者。

3.腹腔、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患者。

4.疾病恢复期体质虚弱的患者。

操作:使患者仰卧,先摇起床头,使上身抬高,与床面呈30-50度,再摇起床尾,为防止患者下滑,必要时床尾可置一软枕,垫于患者足底增进患者舒适度,防止足底部触及床尾栏杆,放平时则应先摇平床尾,再摇平床头。

如无可摇床,则可将患者上半身抬高,在床头垫褥下放一靠背架,患者下肢屈膝,用大单包裹膝枕,垫于膝下,大单两端固定于床沿,防止患者下滑,床尾足底垫软枕。

卧位

卧位

(4)尼龙搭扣约束带 操作简便、安全,便于洗涤和消毒,可以反复使用,临床已广泛应用。可用于固定手腕、上臂、踝部、膝部。约束带由尼龙搭扣和宽布带构成(图6-39),操作时,将约束带置于关节处,被约束部位衬棉垫,松紧度要适宜,对合尼龙搭扣后将带子系于床缘……若无上述特制的约束带时,可用大单代替,固定双肩和肢体瘫痪时,防止盖被压迫肢体而造成不适和足下垂等,也可用于灼伤病人使用暴露疗法时有助保暖。
(5)使用约束带的注意事项
①用前应先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清楚,可用可不用时应尽量不用。
②保护性制动措施,只宜短期应用,同时须注意病人的卧位舒适,要经常更换体位。
③被约束的部位,应放衬垫,约束带的松紧要适宜,并定时放松,按摩局部以促进血液循环。
④约束时应将病人的肢体置于功能位置。
8.膝胸卧法 病人跪姿,两小腿平放床上,大腿与床面垂直,两腿稍分开,胸及膝部紧贴床面,腹部悬空,臀部抬起,头转向一侧,两臂屈放于头的两侧。适用于肛门、直肠、乙状镜检查及治疗、矫正胎儿臀位及子宫后倾。
9.截石位 病人仰卧于检查台上,两腿分开放在支腿架上,臀部齐床边,两手放在胸部或身体两侧。常用于会阴、肛门部位的检查治疗或手术,分娩时也取此位。
各种卧位
各种卧位包括:去枕仰卧位,休克时卧位,屈膝仰卧位,侧卧位,半坐卧位,端坐位,俯卧位,头低脚高位,头高脚低位,膝胸卧位,截石位。
1、去枕仰卧位:用于昏迷及全麻未醒的病人(预防脑压减低而引起的疼痛)。
2、休克时卧位:(仰卧中凹位)用于休克病人,抬高头胸利于呼吸,抬高下肢利于静脉血回流。
二、病人的安全护理
对烦躁不安、高热、谵妄、昏迷及危重病人,要防止发生坠床、撞伤、抓伤等意外,必须及时、正确地应用保护具,以确保安全。

各种卧位

各种卧位

第十章舒适第一节各种卧位一、卧位的性质1、主动卧位主动卧位指患者自己采取的最舒适的卧位。

2、被动卧位被动卧位是指患者无力变换卧位而需由他人帮助安置的卧位。

3、被迫卧位被迫卧位是指患者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或因治疗所需而被迫采取的卧位。

二、常用卧位(一)仰卧位1、去枕仰卧位适用范围: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的患者,主要为避免呕吐物误吸到呼吸道而引起窒息或肺部并发症患者。

2、中凹卧位适用范围:休克患者。

因为抬高头胸部,有利于保持气道通畅,改善呼吸及缺氧症状;抬高下肢,有利于静脉回流,增加心输出量。

3、屈膝仰卧位适用范围:胸腹部检查时,可使腹肌放松,便于检查;行导尿术及会阴冲洗时,便于暴露操作部位。

(二)侧卧位适用范围:灌肠、肛门检查、及配合胃镜、肠镜检查等。

臀部肌肉注射。

(三)俯卧位适用范围:腰、背部检查或配合胰、胆管造影检查时。

脊椎手术后腰、背、臀部有伤口,不能平卧或侧卧的患者。

(四)半坐卧位适用范围:腹腔、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患者,心肺疾病所引起呼吸困难的患者。

恢复期体质虚弱的患者。

(五)端坐位适用范围:心力衰竭、心包积液及支气管哮喘发作的患者。

(六)头高足低位适用范围:颈椎骨折进行颅骨牵引时作反牵引力。

减低颅内压,预防脑水肿。

(七)头低足高位适用范围:肺部分泌物引流,使痰易于咳出。

十二指肠引流术,有利于胆汁引流。

下肢骨折牵引。

利用人体重力作为反牵引力。

妊娠时胎膜早破,防止脐带脱垂。

(八)截石卧位病人接受会阴、阴道、子宫颈及肛门部位的检查、治疗、护理或手术。

(九)膝胸卧位适用范围:作肛门、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及治疗。

矫正子宫后倾或胎位不正。

三、协助病人更换卧位(一)协助患者翻身侧卧1、方法(1)一人协助翻身法先将枕头移向对侧,然后将患者肩部、腰部及臀部移向护士侧床缘,再将双下肢移近并曲膝。

一手托肩,一手托膝,轻轻将患者转向对侧,使患者背对护士。

(2)两人协助翻身法两人站在床的同一侧,一人托住患者颈肩部和腰部,另一人托住患者臀部和膝下部,两人同时将患者移向近侧。

手术室体位摆放(PPT)

手术室体位摆放(PPT)
2、俯卧位:俯卧位常用于背部手术,其能有效地减少心脏对肺部的压迫,使分泌 物更好引流出来,有助于呼吸通畅;
3、侧卧位:侧卧位常用于胸外科手术,由于心脏等脏器位于身体上方,可能会减轻肺 部以及纵膈脏器对心脏的压迫,利于心脏血液的回流。另外,还可用于泌尿外科肾脏手 术பைடு நூலகம்可以充分暴露手术部位,利于医生进行手术;
4、截石位:截石位常用于直肠、肛管手术等,是手术的一种特殊体位,它可以充分暴 露直肠肛管手术的部位,使医生更详细地进行检查。
谢谢
手术室体位摆放(PPT)
演讲人
手术各种体位安置方法主要有平卧位、俯卧位、侧卧位、截石位,具体要根据不 同的手术选择不同的体位安置方式,以利于患者充分暴露手术部位,方便进行手 术。
1、平卧位:平卧位常用于普外科,其能使患者更好地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防止 舌后坠引起的呼吸道梗阻。尤其对于腰麻患者而言,腰穿时会使部分脑脊液丢失, 导致颅内压力高于脊髓腔压力,平卧位能有效地去除因重力因素所导致的脑脊液 流动速度过快,以预防低颅内压或者脑疝;

安宁疗护_卧位_护理

安宁疗护_卧位_护理

2021/10/10
3
卧位的性质
• 1、主动卧位 • 2、被动卧位 • 3、被迫卧位
2021/10/10
4
主动卧位
• 病人身体活动自如,体位可随意改变。 • 病人自己采取的最舒适、最随意的卧位,
见于轻症患者、术前及恢复期患者。
2021/10/10
5
被动卧位
• 病人自身没有能力改变体位,躺在被安置 的卧位,如昏迷、瘫痪、极度衰弱的病人。
2021/10/10
30
头高足低位
• 2、方法:病人仰卧,床头用木墩或其他支 托物垫高15-30cm 或视病情而定。
2021/10/10
31
膝胸卧位
• 1、适用范围 • (1)肛门、直肠检查及治疗 • (2)矫正子宫后倾及胎位不正 • 2、禁忌症 • 心、肾疾病的孕妇禁用此体位
2021/10/10
2021/10/10
13
屈膝仰卧位
• (3)护理要点 • 注意保暖,保护隐私,保证患者安全,必
要时加床档
2021/10/10
14
• 3、中凹卧位
• (1)适用范围:休克病人,抬高头胸部, 有利于呼吸;抬高下肢,有利于静脉血回 流
• (2)方法:抬高头胸部约10度-20度,抬 高下肢约20度-30度。
2021/10/10
15
中凹卧位
• (3)护理要点 • 保持呼吸道通畅,按休克患者观察要点进
行护理(注意保暖、给氧、建立静脉通道, 保证准确及时给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尽快消除休克原因、做好心理、口腔、皮 肤等护理)
2021/10/10
16
(二)侧卧位
• (1)适用范围:灌肠、肌肉注射、肛门检 查及配合胃镜检查。

第七章卧位和安全的护理

第七章卧位和安全的护理
第七章卧位和安全的护理
• ⑵腹腔、盆腔术后或有炎症者:采取半 坐位,使腹腔渗出物流入盆腔,使感染 局限化和减轻中毒反应,又可防止引起 膈下脓肿。
• 腹部手术后,可减轻腹部切口缝合处的 张力,避免疼痛,有利于切口愈合。
第七章卧位和安全的护理
• ⑶腹部手术 • ⑷面、颈部手术后:采取半坐位可减轻
局部出血。 • ⑸恢复期体质虚弱者:有利于向站立过
交替 • 2.侧卧,两臂曲肘,一手放胸前,另一手放枕
旁,下腿稍直,上腿弯曲
第七章卧位和安全的护理
• ㈢ 半坐卧位(Fowler’s position) • 1.适用范围: • ⑴心肺疾病引起呼吸困难者:采取半坐
位,使膈肌下降,胸腔容积扩大,同时 减轻腹内脏器对心肺的压力,另一方面, 静脉回流减少,减轻肺部淤血和心脏负 担,从而改善呼吸困难。
• 二.常用卧位 • ㈠ 仰卧位(supine position) • 1.去枕仰卧位 • (1) 实用范围: • ①昏迷或麻醉未清醒病人 • ②椎管内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的病人 • (2) 方法:去枕仰卧,昏迷或全麻未醒病人头应转
向一侧,两臂放于身体两侧,枕头横置于床头
第七章卧位和安全的护理
• 2.屈膝仰卧位 • (1) 适用范围:用于腹部检查 • (2) 方法:仰卧,两臂放于身体两侧,两膝屈起,稍
高昂15~30cm
第七章卧位和安全的护理
• (七)头高足低位 • 1.适用范围: • ⑴颅骨牵引时 • ⑵预防脑水肿,减轻颅内压 • ⑶开颅手术后 • 2.方法:仰卧,床头抬高15~30cm,枕头横立
于床尾
第七章卧位和安全的护理
• (八)膝胸位(knee-chest position) • 1.适用范围 • ⑴肛门、直肠检查及治疗 • ⑵矫正子宫后倾及胎位不正 • 2.跪卧,两小腿放床上,稍分开,大腿和床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种卧位各种卧位包括:去枕仰卧位,休克时卧位,屈膝仰卧位,侧卧位,半坐卧位,端坐位,俯卧位,头低脚高位,头高脚低位,膝胸卧位,截石位。

1、去枕仰卧位:用于昏迷及全麻未醒的病人(预防脑压减低而引起的疼痛)。

2、休克时卧位:(仰卧中凹位)用于休克病人,抬高头胸利于呼吸,抬高下肢利于静脉血回流。

3、屈膝仰卧位:腹部检查或导尿。

4、侧卧位:灌肠。

5、半坐卧位:心肺疾患引起呼吸困难的病人;胸腹盆腔手术或有炎症的病人;腹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术后减轻缝合张力;减少颈部颜面术后出血。

6、端坐位:心衰、心包积液、哮喘发作病人。

7、俯卧位:腰背部检查、手术。

{来源:考{试大}8、头低脚高位:胎膜早破;肺部引流、十二指肠引流、胆汁引流;下肢、骨盆骨折行牵引术;严重的失血性休克。

9、头高脚低位:颈骨骨折牵引、开颅或头外伤后防止出血;预防脑水肿减轻颅内压。

10、膝胸卧位:肛门、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及治疗。

矫正胎位不正和子宫后倾。

11、截石位:用于会阴、肛门部的检查、治疗、手术。

病人的卧位与安全护理一、病人的卧位卧位是病人卧床的姿势。

卧位与论断、治疗和护理有密切的关系,正确的卧位对减轻症状、治疗疾病、预防并发症均起到良好的作用。

(一)卧位的性质1.主动卧位病人在床上自己采取最舒适的卧位。

2.被动卧位病人自身无力变换卧位者,如意识丧失或极度衰弱的病人,必须由护士帮助更换卧位。

3.被迫卧位由于疾病的影响或治疗的需要所采取被迫的卧位。

(二)常用的几种卧位1.仰卧位(1)去枕仰卧位病人去枕仰卧,头偏向一侧,两臂放于身体两侧,双腿伸直,将枕横立置于床头。

适用于昏迷或全麻未清醒病员,可防止呕吐物流入气管而引起窒息及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用于脊椎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的病人,可预防脑压减低而引起的头痛。

(2)休克卧位抬高头胸部约10度-20度,抬高下肢约20度-30度,适用于休克病人。

抬高头胸部,有利于呼吸;抬高下肢,有利于静脉血回流。

(3)屈膝仰卧法病人采取自然仰卧,头下垫一枕头,两臂放在身体两侧,双腿曲屈,使腹肌放松,适用于胸腹部检查。

2.侧卧位病人侧卧,两臂屈肘,一手放于胸前,一手放于枕旁,下腿稍伸直,上腿弯曲;必要时两膝之间、背后、胸腹前可放置一软枕。

用于灌肠、肛门检查。

侧卧与平卧交替可预防褥疮。

3.半坐卧位病人卧床上,以髋关节为轴心,上半身抬高与床的水平成40度-50度角(自动床、半自动床、或手摇床),再摇起膝下支架。

放平时,先摇平膝下支架,再摇平床头支架。

若无摇床可在床头垫褥下放一靠背架,将病人上半身抬高,下肢屈膝,用中单包裹膝枕垫在膝下将两端带子固定于床两侧,以免病人下滑,放平时应先放平下肢,再放平床头。

半坐卧位适用于以下情况:(1)用于心肺疾患所引起的呼吸困难的疾病。

由于重力作用,部分血液滞留在下肢和盆腔脏器内,可使静脉回流量减少,从而减轻肺部瘀血和心脏负担;半坐卧位可使膈肌位置下降,有利于呼吸肌的活动,能增加肺活量,有利于气体交换,改善呼吸困难。

(2)腹腔、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病人,采取半坐卧位,可使腹腔渗出物流入盆腔、促使感染局限化。

因盆腔腹膜抗感染性能较强而吸收性能较差,半坐卧位可减少炎症的扩散和毒素的吸收,减轻中毒反应,同时又可防止感染向上蔓延引起膈下脓肿。

(3)腹部手术后,采取半坐卧位能减轻腹部伤口缝合处的张力,避免疼痛,有利伤口愈合。

(4)端坐位病人坐在床上,身体稍向前倾,床上放一小桌,桌上垫软枕,病员可伏桌休息,并用床头支架或靠背架抬高床头,使病人的背部也能向后依靠。

5.俯卧位病人俯卧,头转向一侧两臂屈曲,放于头的两侧,两腿伸直,胸下、髋部及踝部各放一软枕。

适用于腰背部检查及某些手术后病人。

6.头低脚高法病人仰卧,头侧向一侧,将枕头横立于床头,以防碰伤头部,床尾用木墩或其它支托物垫高15-30cm,适用于某些疾病的治疗和检查,以及下肢牵引、体位引流、产妇胎膜早破,防止脐带脱出。

7.头高脚低位病人仰卧,床头用木墩或其他支托物垫高15-30cm 或视病情而定,用于减轻颅内压,或作颅骨牵引时作为反牵引力。

8.膝胸卧法病人跪姿,两小腿平放床上,大腿与床面垂直,两腿稍分开,胸及膝部紧贴床面,腹部悬空,臀部抬起,头转向一侧,两臂屈放于头的两侧。

适用于肛门、直肠、乙状镜检查及治疗、矫正胎儿臀位及子宫后倾。

9.截石位病人仰卧于检查台上,两腿分开放在支腿架上,臀部齐床边,两手放在胸部或身体两侧。

常用于会阴、肛门部位的检查治疗或手术,分娩时也取此位。

二、病人的安全护理对烦躁不安、高热、谵妄、昏迷及危重病人,要防止发生坠床、撞伤、抓伤等意外,必须及时、正确地应用保护具,以确保安全。

床档的应用临床上有用帆布、木质或金属制成的床档,使用时须两侧同时使用,一侧靠墙的可在外侧放置床档,床头及床尾用布带固定好,在进行治疗和护理时,可解开带子,操作完毕即将床档固定好。

为便于护理操作,床档中间可安装活动门,使用时打开,用毕即关好活动门,使意识不清的患者或患儿的活动限制在床档范围内。

带床档的新式病床,不用时将床档插于床尾,使用时可插入两边床沿。

多功能床档附加一木桌,以便病人在床上进餐,必要时还可插入患者的背部,作体外心脏挤压时使用,也可按需要升降。

2.约束带的应用需限制病人肢体活动时使用约束带,常用于固定手腕和踝部,防止发生意外。

(1)宽绷带约束先用棉垫包裹手腕或踝部,再用宽绷带打成双套结,套在棉垫外稍拉紧,使不脱出(以不影响肢体血循环为度),然后将带子固定于床缘上。

(2)筒式约束带需限制病人坐起时可用筒式约束带固定。

筒式约束带用布制成,宽8cm 长12cm.操作时,将患者两侧肩部套进袖筒,腋窝衬棉垫,两袖筒上的细带子在胸前打结固定,将下面两条较宽的长带系于床头。

(3)膝部约束带常用于固定膝部,限制患者下肢活动。

膝部约束带宽10cm长280cm,用布制成。

操作时,两膝衬棉垫,将约束带横放于两膝上,宽带下的两头带各缚住一侧膝关节,然后将宽带两端系于床缘。

(4)尼龙搭扣约束带操作简便、安全,便于洗涤和消毒,可以反复使用,临床已广泛应用。

可用于固定手腕、上臂、踝部、膝部。

约束带由尼龙搭扣和宽布带构成(图6-39),操作时,将约束带置于关节处,被约束部位衬棉垫,松紧度要适宜,对合尼龙搭扣后将带子系于床缘……若无上述特制的约束带时,可用大单代替,固定双肩和膝关节。

(5)使用约束带的注意事项①用前应先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清楚,可用可不用时应尽量不用。

②保护性制动措施,只宜短期应用,同时须注意病人的卧位舒适,要经常更换体位。

③被约束的部位,应放衬垫,约束带的松紧要适宜,并定时放松,按摩局部以促进血液循环。

④约束时应将病人的肢体置于功能位置。

3.支被架的使用主要用于病人的肢体瘫痪时,防止盖被压迫肢体而造成不适和足下垂等,也可用于灼伤病人使用暴露疗法时有助保暖。

常用的卧位及适用范围常用的卧位及适用范围包括:仰卧位,侧卧位,半坐卧位,端坐位,俯卧位,头低足高位,头高足低位,膝胸位,截石位。

1.仰卧位(1)去枕仰卧位1)适用范围:①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等病人。

可防止呕吐物流入气管而引起窒息及肺部并发症。

②椎管内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6~8小时的病人,以预防脑压减低而引起的头痛(穿刺后,脑脊液可自穿刺处漏出至脊膜腔外,造成脑压过低,牵张颅内静脉窦和脑膜等组织而引起)。

2)方法:去枕仰卧,头部应转向一侧,将枕头横置于床头。

(2)中凹卧位1)适用范围:休克病人。

抬高头胸部,有利于呼吸;抬高下肢,有利于静脉血回流,增加心输出量。

2)方法:抬高病人头胸部l0°~20°,抬高下肢约20°~30°。

(3)屈膝仰卧位1)适用范围:①腹部检查的病人,腹肌放松,利于检查;②导尿的病人,利于暴露操作部位。

2)方法:病人仰卧。

两臂放于身体两侧,两膝屈起并稍向外分开。

2.侧卧位(1)适用范围:灌肠、肛门检查、臀部肌内注射、配合胃镜检查等。

(2)方法:侧卧,下腿稍直、上腿弯曲,一手放于枕旁,一手放于胸前。

3.半坐卧位要求:摇床:由平卧位转变为半卧位时,先摇床头,再摇床尾。

由半卧位转变为平卧位时,先要床尾,再摇床头。

(1)适用范围:①心肺疾患所引起呼吸困难的病人,由于重力作用使膈肌下降,使呼吸困难得到改善;急性左心衰竭病人,可使部分血液滞留在下肢和盆腔脏器内,使静脉血回流减少,从而减轻肺部淤血和心脏负担。

②腹腔、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病人,使腹腔渗出物流入盆腔,使感染局限化,减少炎症的扩散和毒素的吸收。

③腹部手术后病人,可减轻腹部切口缝合处的张力,避免疼痛,有利于切口愈合。

④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后病人,可减少局部出血。

(2)方法:摇床,先摇起床头支架呈40°~50°角,再摇起膝下支架。

放平时先放膝下支架,再放床头支架。

4.端坐位(1)适用范围:急性肺水肿、心包积液及支气管哮喘发作时,由于极度呼吸困难,病人被迫端坐。

(2)方法:病人坐在床上身体稍前倾,床上放一小桌,桌上放软枕,病人可伏桌休息。

并将床头摇高,使病人背部也能向后依靠。

5.俯卧位(1)适用范围:①腰、背部手术或检查。

②腰、背、臀部有伤口,不能平卧或侧卧的病人。

(2)方法:病人俯卧,两臂屈曲放于头部两侧,两腿伸直,在胸下和髋部及踝部各放一软枕,头转向一侧,使病人舒适,又不影响呼吸。

6.头低足高位(1)适用范围:①肺部分泌物引流,使痰易于咳出。

②十二指肠引流,有利于胆汁引流。

③妊娠时胎膜早破,防止脐带脱垂。

④跟骨牵引或胫骨牵引时,利用人体重力作反牵引力,防止下滑。

(2)方法:病人仰卧,枕头横立于床头,床尾垫高15~30cm.7.头高足低位(1)适用范围:①颈椎骨折进行颅骨牵引时作反牵引力。

②预防脑水肿,减轻颅内压。

③开颅手术后,也常取此卧位。

(2)方法:病人仰卧,床头垫高15~30cm.8.膝胸位(1)适用范围:①用于肛门、直肠、乙状结肠的检查及治疗。

②用于矫正子宫后倾及胎位不正。

(2)方法:病人跪于床上,两小腿平放床上,大腿和床面垂直,两腿稍分开,胸部及膝部贴于床面,腹部悬空,臀部抬起,头转向一侧,两臂屈肘于头的两侧。

9.截石位(1)适用范围:会阴、肛门部位的检查、治疗或手术。

(2)方法:病人仰卧于检查台上,两腿分开放在支腿架上,臀部齐于床边,两手放于胸部或身体两侧。

更换卧位的方法更换卧位的方法:帮助病人翻身侧卧,帮助病人移向床头一人法,注意事项。

(一)帮助病人翻身侧卧1.目的协助卧床病人更换卧位,使病人舒适;预防并发症,如褥疮、坠积性肺炎等;治疗和护理需要。

2.操作方法一人法:适合于体重较轻的病人。

向病人解释说明目的及方法,以取得病人的合作。

病人仰卧,两手放于腹部,两腿屈曲,将病人两下肢外移向护士侧,再将肩部外移,一手扶肩一手扶膝轻推病人转向对侧,使其背向护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