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仙湖流域坝区产业结构调整与绿色农业示范工程华宁片区-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抚仙湖污染源现状调查与评价

抚仙湖污染源现状调查与评价

抚仙湖污染源现状调查与评价摘要:对抚仙湖的污染源进行调查,并对工业源和城市生活源负荷进行评价,得出主要污染物、主要污染源、主要排污区域及主要排污行业,并对抚仙湖污染源控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字:抚仙湖,污染源,污染控制一、自然情况抚仙湖是我国第二深淡水湖泊,位于玉溪市澄江、江川、华宁三县境内,属南盘江水系,湖平面呈南北向的葫芦形,流域径流面积1053km2 (含星云湖378km2 )。

根据最新勘测结果,湖面海拔高程为1722.5m时,水域面积约216.6km2 ,湖长约31.4km,湖最宽处约11.8km;湖岸线总长约100.8km,最大水深约158.9m,平均水深约95.2m,相应湖容约206.2亿m3 ,目前水质为Ⅰ类。

入湖河道梁王河、东大河、马料河等52条,间断性河流和农灌沟53条,多年平均入湖径流量16723万m3 ,其唯一出口海口河多年平均出流水量约9572万m3 。

抚仙湖—星云湖出流改道工程完成后,抚仙湖最高水位1722.00m、最低水位1720.50m;每年2~5月抚仙湖向星云湖输水,其余时段两湖独立运行,遇较大洪水时向海口河排泄。

抚仙湖流域植被以草丛、灌丛、针叶林等次生植被为主,森林覆盖率27.03%。

流域内植树造林合格面积约16.4万亩,退耕还林约9.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96.2km2 。

径流区现有水土流失面积208.8km2 ,占总面积的30.94%,年流失入湖的泥沙量达34.56万吨。

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2004年,抚仙湖流域人口16.03万人。

其中,澄江县12.13万人(农业人口10.29万人),江川县3.04万人(农业人口2.91万人),华宁县0.85万人(农业人口0.85万人)。

农村经济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包谷、小麦等,经济作物为烤烟、油菜,畜牧业主要养殖牛、马、羊、猪等。

工业以磷化工、建材、食品加工、水产品为主,其中磷化工是该地区的支柱产业。

流域内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108425万元,占澄江、江川、华宁三县总产值的25.55%。

玉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玉溪市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

玉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玉溪市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

玉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玉溪市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玉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10.24•【字号】玉政办发〔2022〕30号•【施行日期】2022.10.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发展规划正文玉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玉溪市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玉政办发〔2022〕3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玉溪市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22年10月24日玉溪市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为全面贯彻落实《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云政办发〔2022〕53号)精神,加快推进全市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农业农村现代化基础,强化乡村振兴产业支撑,结合玉溪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守住粮食安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和耕地保护三条底线,按照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思路,围绕粮食、蔬菜(含食用菌)、花卉、水果、中药材、畜禽、乡村旅游、烟草等重点产业,聚焦加工业和服务业增值,从抓产品到抓产业、从抓生产到抓链条、从抓环节到抓体系转变,推动重点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建设全省重要的农产品集散、加工、出口中心。

(二)发展目标到2024年,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重点产业全产业链产值由2021年的1800亿元增加到2500亿元;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由2021年的27︰52︰21调整为22︰55︰23;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水平显著提升,重点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2.6︰1以上,保持全省前列;农业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出口额35亿美元,巩固玉溪农产品出口在全省的优势地位。

抚仙湖基础资料

抚仙湖基础资料

抚仙湖基础资料姓名:***学号:********** 班级:11化学班抚仙湖基础资料1.抚仙湖简介:抚仙湖地处滇中,位于东经102о39′-103о00′,北纬25о13′-25о46′之间,湖面海拔高度为1722.5米。

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江川、华宁三县间,距昆明70多公里。

近岸200米左右,水深仅在1至3米,是我国第二大深水湖。

流域面积674.69平方公里,当湖面高程为1722.5米时,湖长约31.4公里,湖最宽处约11.8公里,湖岸线总长约100.8公里;水域面积约216.6平方公里,大于100米水深面积占全湖泊面积的45.5%,最大水深158.9米,平均水深95.2米,容水量206.2亿立方米,占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总蓄水量的72.8%,占全国淡水湖泊蓄水量的9.16%。

蓄水量达185亿立方米,等于云南省第一大湖滇池和第二大湖洱海总蓄水量的四倍。

年可利用的动态水资源量1.6亿立方米。

2水体的水文、气候、地质和地貌资料1.抚仙湖地貌资料抚仙湖,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珠江源头第一大湖,属南盘江水系,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江川、华宁三县间,距昆明70多公里。

抚仙湖是一个南北向的断层溶蚀湖泊,形如倒置葫芦状,两端大、中间小,北部宽而深,南部窄而浅,中呈喉扼形。

湖面海拔高度为1722.5米,湖面积216.6平方公里,湖容积为206.2亿立方米2. 湖泊地质结构特征分析抚仙湖是一个以断层溶蚀为主的湖泊。

形成于约距今340万a前的上新世时期。

处于金沙江与珠江两大流域分水地带,南北、东西两岸地形、地貌不同。

湖盆东西两侧为断层崖或断块山地分水岭呈人字形分布,断块山地在湖区分布较广,其山脉自北向南延伸,延绵不断,山体陡峭。

抚仙湖西岸与东岸相比,在近湖岸等高线相对稀疏,地势相对平坦。

在地质构造上,抚仙湖位于扬子地台滇桂台向斜的滇东凹陷,是上世纪以来构造断裂形成的地堑盆地,属于比较年轻的断陷湖泊。

以石灰岩为主的碳酸盐岩分布于抚仙湖的东岸、南岸,北、西两岸有少量分布,约占湖区岩类面积的60%。

基于绿色转型发展理念的抚仙湖流域农业发展对策

基于绿色转型发展理念的抚仙湖流域农业发展对策

抚仙湖是我国最大的高原深水湖,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市,被誉为“高原明珠”。

然而,随着农业发展进程的加快,抚仙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愈发严重,急需实现农业绿色转型发展。

为保护抚仙湖生态流域,实现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笔者基于绿色转型发展理念,分析抚仙湖流域在推进农业绿色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1抚仙湖流域概况抚仙湖为珠江源头第一大湖,属于半封闭的断陷湖,是我国目前内陆淡水湖中水质最好、蓄水量最大的深水型贫营养淡水湖泊,总体水质保持Ⅰ类。

抚仙湖属南盘江流域西江水系,流域面积674.69km 2,其中陆域面积458.09km 2、水域面积216.60km 2,平均水深95.20m ,最大水深158.90m ,最高蓄水量可达206.20亿m 3,是滇池的12.0倍、洱海的6.0倍、太湖的4.5倍,占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总蓄水量的68.30%,占全国淡水湖泊蓄水总量的9.20%,占全部国控重点湖泊I 类水质的91.40%。

抚仙湖流域主要河流21条,调蓄带7.85km ,人工湿地93块。

该流域内有6个乡镇(街道)47个村(社区)365个村(居)民小组,2022年末有18.21万人。

2022年,抚仙湖平均水质综合类别为Ⅱ类,其中1月、2月、8—12月为Ⅰ类,3—7月为Ⅱ类,流域化肥农药使用量同比减少1.20%、1.13%[1-2]。

2保护治理措施对于抚仙湖流域,按照调整结构、控源减量、绿色发展的思路,围绕农业面源污染负荷不断削减的目标,持续开展节水、减肥、降药、控粪污“四减”行动,全力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2.1加快经营模式转变近年来,抚仙湖流域累计流转土地0.97万hm 2,其中实施休耕轮作0.39万hm 2、建设“森林抚仙湖”0.40万hm 2、发展高原特色农业0.19万hm 2。

《澄江市引导和规范抚仙湖径流区5.8万亩流转土地经营权管理实施方案》的制订,进一步确定了盘径流区0.39万hm 2流转土地性质,且该流转土地交由同一公司经营管理,推动流转土地统一管理、集中经营。

玉溪市城市总体规划

玉溪市城市总体规划

玉溪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简本联系人:李继明、王宇飞电话:2664423、2664415玉溪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2.02目录第一部分总则 (1)第二部分发展目标与战略 (3)第三部分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5)一、城镇化发展 (5)二、城镇体系结构 (5)三、市域交通 9四、市域旅游 9五、市域基础设施 (9)第四部分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10一、城市性质与职能........................................二、10 二、城市规模 (10)三、三、中心城区用地布局 (11)四、四、综合交通 (15)五、五、公共服务设施 (17)六、六、居住用地 (18)..七、工业和物流仓储用地 (18)八、绿地水系 (19)九、城市景观与特色 (19)十、老城更新 (20)十一、规划区城乡协调发展规划 (20)十二、村庄发展指引 (20)十三、近期建设规划 (21)十四、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21)附表 (22)附图 (23)..第一部分总则一、规划编制目的为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编制本规划。

二、规划修编主要背景1.宏观背景(1)西部大开发进入第二个十年,云南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上升为国家战略(2)滇中城市群及昆玉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玉溪在省域的战略地位获得相应提升(3)云南省提出“守住红线,统筹城乡,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城乡发展新模式 2.中观背景(1)在重新认识资源价值和确立建设“生态市”目标的基础上,玉溪市城乡发展功能需要进一步整合(2)新兴产业成长迅速,发展格局面临改变(3)玉溪市政府提出优化城市发展空间格局,打造滇中城市群重要核心区,建设“三湖”生态城市群 3.微观背景(1)滇中调水工程、星云湖-抚仙湖出流改道工程促使中心城区水资源环境出现重大转变(2)中心城区城市功能有待加强,空间布局需要调整优化三、规划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以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

生态水利、环境水利、城市水利完美结合的典范——云南省玉溪市星云湖抚仙湖出流改道工程

生态水利、环境水利、城市水利完美结合的典范——云南省玉溪市星云湖抚仙湖出流改道工程
主要 河流 入湖 污染 负荷 的监 测结 果 ,隔河 平均 每年
蓄 水量 2 0 . 2亿 m。 。现状 水 质劣 V类 ,蓝 藻爆 发频 繁 ,多 次发 生水 华 ,湖泊 富 营养 化严 重 ,达到 中~ 富 营养 型 ,湖泊 功 能衰退 老化 过程 加 速 。 抚仙 湖 、星 云湖 为滇 中高原姐 妹 湖泊 ,星 云湖
为上 游 湖泊 ,两 湖 由一 条 长 2 k 的 隔 河 相 连 , .2 m 多年平 均 星云 湖 向抚仙 湖 弃水 4 6 3 0万 m。 ,两湖 均
属 珠 江流 域西 江水 系 。
向抚 仙湖 输入 的 TN、TP 、C D O 数 量分 别 占 9条 主要 河 流 入 湖 污 染 总 负 荷 的 1 . 、1 . 和 70 34
3 . 。并且 ,隔 河泄水 主 要集 中在 雨季 、大 量蓝 73 藻和 营养 盐 随水 流 涌人 抚仙 湖 ,加重 了抚 仙湖 南部
的水质 污染 ,加 速 了富 营养 化发展 ,有引发 抚 仙湖
蓝 藻水 华 的危 险性 。
种 种迹 象表 明 ,星云 湖 已成为 抚仙 湖 主要 污染 源之 一 。由于抚 仙 湖是 一个断层 陷落湖 泊 ,蓄水 量
20 年 至 20 07 0 9年三个 监测 站点 三 年 的监 测 数 据 对
境 ,推动 了城 市化 进程 ,带动 了周 边土地 资 源 的综
2 2 5 m 最 大 水 深 1 5 2 ,平 均 水 深 9 . m , 1 .k , 5. m 01
为 我 国第二 深 淡水 湖 ,湖 岸线 长 8 . k ,湖泊 蓄 82i n 水量 2 0亿 m ,透 明度 7 0 0 . m,现状 水 质 为 工类 , 为 省级 自然 保 护区 。

云南省玉溪市抚仙湖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案例

云南省玉溪市抚仙湖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案例

云南省玉溪市抚仙湖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案例(一)案例背景云南省玉溪市抚仙湖是珠江源头的第一大湖,也是我国内陆湖中蓄水量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湖泊淡水资源总量的9.16%,是滇池的13倍、洱海的7倍、太湖的4倍。

但是受流域磷矿开发、山地垦植、人口快速扩张等因素影响,抚仙湖2002年局部暴发蓝藻,污染负荷逐步增加,大部分水域水质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流域生态退化日趋严重。

2017年开始,抚仙湖地区被纳入全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围绕突出问题,推动抚仙湖流域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取得了积极成效。

(二)具体做法一是加强流域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与管控。

玉溪市按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产、以水定人,在整合原有多项规划的基础上,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引领作用,编制了抚仙湖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划定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合理规划抚仙湖流域人口、产业、城市建设等发展水平,构建了以抚仙湖为核心,以山体、河流、湿地和自然保护区等为生态屏障的生态安全空间格局。

同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坚持“四条红线”,即抚仙湖最高蓄水位沿地表向外水平延伸110米范围内不得建永久性设施,严格控制生活生产取水并严禁取水做景观,污水零排放、垃圾无害化和设施景观化,严禁建设高密度地产项目,加强国土空间管控。

二是推进腾退工程。

按照“湖边做减法、城区做加法、减轻湖边负担”的原则,推进抚仙湖流域腾退工程,还自然以宁静。

强力推进抚仙湖“四退三还”(退人、退房、退田、退塘,还湖、还水、还湿地),抚仙湖一级保护区内共退出农田8400亩、鱼塘493亩,最大限度地减少面源污染。

22家中央和省市县属企事业单位、16家私营企业全部退出抚仙湖一级保护区,退出地块面积1343.19亩,拆除建筑面积22.5万平方米。

精品解析:安徽省黄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安徽省黄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解析版)

黄山市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二地理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粮食生产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并且具备一定的碳汇效应。

我国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之间的粮食生产碳汇量存在较大差异。

基于公平原则,政府可探索建立碳汇补偿交易机制,推进粮食主销区向主产区支付碳汇补偿资金,承担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

完成下面小题。

1.在我国,推测需支付粮食生产碳汇补偿资金最多的省级行政区为()A.黑龙江省B.北京市C.安徽省D.广东省2.在碳汇补偿交易机制下,粮食主产区获得的补偿资金应侧重用于()A.减轻非粮化现象B.改善基础设施C.促进劳动力返乡D.调整种植结构【答案】1.D 2.A【解析】【1题详解】由材料可知,粮食主销区向粮食主产区支付碳汇补偿资金,黑龙江省、安徽是主要的粮食主产区,是接受粮食生产碳汇补偿资金的省,AC错误;北京和广东是主要的粮食主销区,和北京相比,广东人口远高于北京,消耗的粮食更多,需要支付的粮食生产碳汇补偿资金更多,D正确,B错误。

故选D。

【2题详解】由材料可知,粮食主产区向粮食主销区提供粮食。

由于种粮的经济效益较种植经济作物更低,为保证种粮农户的种粮积极性,减轻非粮化现象,由粮食主销区向主产区支付碳汇补偿资金,以获得稳定的粮食供给,A正确;改善基础施设、促进劳动力返乡不能保证粮食产量,BC错误;调整种植结构会减少种粮面积,影响粮食产量,D错误。

故选A。

【点睛】耕地是粮食生产的自然基础,是粮食生产的决定性要素,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全面保护耕地。

贵州省锦屏县作为林业大县,林业经济一度支撑着县域经济发展,国家实施“天保工程”后,锦屏县开始寻求转型之路。

通过不断探索,将鹅产业作为“一县一业”全面推进。

2017年引进知名羽毛球生产商落户锦屏县,逐步形成养鹅、羽毛球加工、羽毛球装备制造、羽毛球体育运动为一体的产业链集群。

目前,锦屏县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羽毛球生产基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情况介绍及后期工作安排
一、项目概况 二、项目现状 三、项目特点 四、项目难点 五、初步方案
一、项目概况
·项目简介 项目总名称: 抚仙湖流域坝区产业结构调整与绿色农业示范工程(华宁片区) 项目面积: 华宁县(核桃2000亩左右) 项目由来: 由于抚仙湖周边近年来大面积山林被围垦,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加之 距离湖泊较近,大量农药及污染物流入湖中,2019年统计,抚仙湖年污染 负荷入湖量已经远超过抚仙湖I类水质目标的水环境承载力,且随着流域 经济发展的快速增长,对抚仙湖保持I类水质的目标极为不利。 针对抚仙湖一系列的污染问题,《抚仙湖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十二 五”规划》中重点建设七大类项目28项工程。其中《抚仙湖流域坝区产业 结构调整与绿色农业目区概况
抚仙湖流域跨澄 江、江川、华宁三县, 共8个镇,238个自然 村,其中华宁县仅涉 1个青龙镇。 项目区位置位于 华宁县青龙镇矣渡村、 塘子村和居乐村。项 目总面积2000亩,全 部发展核桃种植。其 中矣渡村200多亩、 塘子村600多亩、居 乐村1060多亩。
二、项目现状
一、项目概况
·抚仙湖概况 抚仙湖是我国最大的深 水型淡水湖泊,位于云南省 玉溪市境内,昆明市东南 60km处,跨澄江、江川和华 宁三县。抚仙湖属南盘江流 域西江水系,抚仙湖流域面 积674.69km2,湖容量约206.2 亿m3,占云南省九大高原湖 泊总蓄水量的72.8%。 抚仙湖处于滇中湖群五 大湖泊(三湖一海和昆明滇池) 的中心部位,与滇池、杞麓 湖、阳宗海的水平距离分别 为17、18、27km,南部有 2.5km长的隔河与星云湖相通。
三、项目特点
·抚仙湖水资源 保持I类水质、提高品牌知名度、 维护生态优良环境。 ·绿色农业 控制面源污染,提高经济效益, 改善环湖生态治理。 ·生态旅游 改造传统旅游功能,继承传统旅 游精华。
四、项目难点
如何把一个普通农业产业项目做出它的特色? (1)种植技术——种植技术很成熟,技术比不过。 (2)农业产业——短期可行,长期浪费资源没特色。 (3)休闲旅游——内容太单一,没有关联性。
抚仙湖-星云湖流域农业发展总体布局图
五、初步方案
结合《抚仙湖-星云湖流域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农业产业定位, 建立生态休闲农业,建设绿色生态示范基地,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产 品。 (1)降低单位用地的化肥、农药使用, (2)大幅度削减污染物排放,
二、项目现状
·塘子村
二、项目现状
·居乐村 居乐村1、2、3组(1060亩左右) 园区海拔1850米左右,园区现状种植以玉米、叶菜等作物为主, 园内目前也有少量的1年生核桃苗;通往园区没有车行道路,仅有一 条不足1米宽的人行小路。 园区紧挨居乐河,居乐河常年有水,是园区的主要水源,居乐河 中游已建两个拦砂坝;其余现状农民灌溉多以水窖为主(1亩地2个水 窖,一个水窖16方),当地的水窖建设均为政府扶持工程。
五、初步方案
抚仙湖-星云湖流域农业发展 总体规划已根据各个区域的自然 优势和经济优势,将两湖流域的 农业产业开发划分为“绿色农业、 观光农业、立体农业、休闲农业” 四大板块,即抚仙湖北部的绿色 农业板块;抚仙湖西部的观光农 业板块;抚仙湖南岸—星云湖流 域的立体农业板块;抚仙湖东部 的休闲农业板块。 同时,湖滨缓冲带内禁止进 行任何农业活动;绿色产业区内 禁止种植高污染农作物,禁止规 模化养殖,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和 生态农业。
一、项目概况
·华宁县概况 华宁县位于云南省中部东 南,全县总面积1313km2,玉 溪53km,距省会昆明141km, 滇越铁路穿境而过,连外交通 十分便利。设宁州、盘溪、青 龙、华溪4镇和通红甸1乡,华 宁县处于亚热带湿润低纬季风 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7℃, 年平均降雨量916.7毫米,年平 均日照在2100—2165小时之间, 年平均无霜期260天。
·矣渡村 矣渡村萝卜姊塘组(200亩左右) 园区海拔1800米左右,现状道路已建,明年 进行路面整修硬化。 目前该区域有一片蔬菜大棚,全部种植的是 菜豌豆,其余种植情况全部为玉米;园区附近没 有水源点,当地灌溉全是自建 水窖灌溉;园区土层深厚,多 以红壤为主。
二、项目现状
·塘子村 塘子村西子塘组(600亩左右) 园区海拔1750米左右,园区现状种植以玉米、菜豌豆、青花等作 物为主;少量零散的两年生核桃苗,大概5亩左右。 园区内有水源点两处,即鸡街冲坝塘和巴西塘子水塘(中国烟草, 建于2009年12月);通往园区分别有两条道路,最宽2.5米,均未硬化; 园区土层较厚。 目前华宁县林业局已成立了一个华宁县核桃产业办(正科级), 成立时间2019年,人员5个,主要负责对农户核桃种植的技术指导, 病虫害防治等,此次华宁县结构调整核桃种植,华宁县核桃产业办也 有参与。
二、项目现状
·居乐村
三、项目特点
·上位规划
(1)总体目标 规划的总体目标:根据“两湖”流域水环境保护与水污染防治规划要求,在满足湖泊水环 境承载力和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目标下,做强三产,做优一产,做精二产,逐步建立绿色 流域社会经济体系。经过20年时间的调整、发展与提升,使抚仙湖稳定保持Ⅰ类优质水, 星云湖水质达到Ⅲ类以上;流域实现绿色和有机农业,高科技产业、低污染与无污染产业 为主导的工业;建成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国际湖泊康体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成为最适 合于人类居住的风景优美的生态小城镇区。 (2)分期实施目标 近期(2019-2019),为产业结构转型阶段;以重污染产业控制和示范工程建设为先导,初 步控制流域内污染物产生量和入湖量,使湖区产业向生态经济型转型,主要污染物入湖量 减少15%。 中期(2019-2019),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阶段;全面开展流域产业结构调整,使流域经济 由物质生产经济为主的模式开始向绿色生态经济型模式转变,主要污染物入湖量减少30%。 远期(2018-2027),产业结构高度优化发展阶段;完成流域内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逐步实 现一流生态环境、一流水质、一流生态经济和一流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全面建成绿色流 域社会经济体系,完全实现“两湖”水环境与水生态保护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