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波动论文.doc
菜贵伤民,菜贱伤农——菜价剧烈波动的推手究竟在哪儿?(下)——我国蔬菜价格变动的原因分析和对策探

震造成核泄漏 , 大叶蔬菜更容易沾染核辐射” “ 的传
言 ,影 响 了消费 者 的购 买欲 望和 预期 。
信 息 化 体 系 不健 全 : 流通 不畅 和
导 致 蔬菜产 地滞销 .销 地价 贵
从 目前 的情 况看 , 种植 白菜 、 椒 等 “ 青 大路 菜 ”
生产 成本 的 上升使 农 民承担 较 大风险
国蔬 菜 “ 卖难 ” 局 面 。
菜流通领域管理的还包括供销合作总社 、国家发改 委、 质检总局 、 卫生部 、 工商局等等, 横向多头管理
给形 成完 整的纵 向供 应链 造成 了障碍 。我 国蔬 菜市 场 目前 尚没有一 部综合 性立法 , 易导致 多头 管理 、 容 重复 管理 和管理 规 范缺失 。7 J ,各 个部 门关注 的 7b ,' , 重点 不 同 ,商务 部侧 重于 稳定 价格 ,而农 业部 重视
我国各主要品种蔬菜的总生产成本呈上升态势, 20 —2 0 年间 , 05 0 9 蔬菜生产成本增长比例的波动幅 度在 2 . %~4 . %之 间。因此, 02 7 71 3 客观来讲 , 种菜
的菜农损失惨重 , 种植彩椒等 “ 高档菜”的菜农收
入还 是不 错 的 ,而 且订 单蔬 菜受 到 的影 响也相 对较 小 。这 与 “ 路 菜”信息 化 体系 不健 全和 流通 不 畅 大 有 关 。与 我 国农 户蔬 菜 种植 栩 对 盲 目的情 况相 比 ,
跌的情况下 , 面临的市场和价格风险增加 , 在蔬菜 生产地出现 “ 菜贱伤农”现象 。另一方面,蔬菜流
通环 节 多 ,油价 上涨 使得 运费 上升 ,导致 蔬 菜消费 价 格呈 现 “ 刚性 ”特 征 ,在 蔬 菜产地 滞销 严 重 的同 时 ,消费者 购买 蔬 菜的价 格 降幅 却不 大 。
论粮食价格波动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6收稿日期:2011-1-24作者简介:张宪春,男,汉族,吉林松原人,本科,中国人民银行松原市中心支行,助理经济师,研究方向:货币政 策、三农经济。
梁晓娟,女,汉族,吉林松原人,本科,中国人民银行松原市中心支行,助理会计师,研究方向:金融稳定。
论粮食价格波动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张宪春 梁晓娟(中国人民银行松原市中心支行,吉林松原 138000)2010年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受了严重自然灾害、国际粮食价格上涨、美元持续走软、国内物价持续上涨等因素影响使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相关粮食价格出现了较大波动。
为此,我们在松原市选取了扶余、前郭两个县级粮食主产区进行了典型调查。
对粮食价格波动给农民收入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一、近几年粮食价格波动的情况从近三年来看,松原市以玉米和水稻为主的粮食价格波动呈先高后低逐渐回落的态势,给农民收入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以2010年玉米收购价格为例:3月初玉米收购价格为1.52元/公斤,而2009年12月份收购价格为1.70元/公斤,每公斤下降了0.18元,波动幅度达10.6%。
具体情况如下趋势图:图1 吉林省粮食主产区玉米和水稻平均价格变化趋势图 二、粮价波动原因分析(一)通货膨胀预期导致农民“惜售”心理严重随着宏观经济的企稳回升,各种商品的价格开始逐步上涨,尤其是以农产品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在2010年下半年更是出现了大幅上涨,导致CPI在11月份同比上涨幅度超过4%。
在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的背景下,农民预期未来价格还会进一步上升,“惜售”心理十分严重。
(二)市场的炒作投机行为致使粮食价格大幅波动由于民间资本实力的不断增强、楼市调控连续单位:元/斤吉林金融研究2011年第1期(总第348期)N o.1,2011G eneral N o.3489出台且愈加严厉以及国内投资渠道的狭窄,导致部分民间资本流入农产品市场,以囤积居奇的方式,不断炒作农产品价格。
农资价格波动与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稳定

农资价格波动与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稳定◎江金启赵辉摘要:农业生产资料作为农业生产的最主要投入,其价格变动所引起的成本变动必然会对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稳定造成影响。
本文通过考察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动和农民收入波动状况后发现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变动会加剧农民收入的波动,从而不利于保持粮食主产区的农民收入稳定。
关键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农民收入粮食主产区在中国粮食生产连续五年减产后,粮食价格在2003年开始了至1998年以来的首次全面上扬。
1这对于改善农民种粮积极性多年持续低迷的局面来说,不谓是一个好的刺激。
同时,为了进一步维持并提高农民的种粮热情,中央政府也于2004年开始相继出台了粮食生产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补贴等三项种粮优惠政策。
它们都对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有很大促进作用。
从笔者在湖北、辽宁两省农村的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农民朋友都肯定了这些政策的积极意义。
2但在粮价上涨和种粮优惠政策出台的稍后,作为农业重要生产投入的化肥、农药、薄膜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也于2003年年末也随之开始上涨。
根据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对160个物价信息网点县的跟踪调查结果,2003年至2006年间,主要生产资料价格的年均上涨幅度都超过了10%,而在这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在多数年份都仅在个位数左右。
农资价格的这种迅速上扬将会再次挫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根据供求理论的相关原理,我们知道粮食产品的供求在动态上表现为一个发散型蛛网变动轨迹。
农资价格的迅速波动则可能进一步加剧粮食供求的波动,从而不利于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稳定。
特别是对于粮食主产区3的省份来说,影响可能会更加显著。
一、粮食主产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及其变化利用1983-2006年间的统计数据,笔者计算了粮食主产区省份农村家庭经营收入在总收入构成中的比重值,以此来反映农业4生产对农村居民收入获得的影响。
从计算结果的变化趋势来看,在所有12个省份中,来自于家庭生产经营活动的收入在整个农村居民收入构成的比重都是在持续下降的,其值已从1983年的70-80%下降到2006年的50-60%。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及建议doc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及建议最近,我们到内蒙古自治区就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问题进行了调研,提供一些分析和建议,供领导参阅。
一、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原因的初步分析(一)原材料价格上涨首先化肥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生产成本提高。
因为化肥属能源产品,受国际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价格上涨的影响,化肥价格随之上涨。
XX年10月以来,中东、俄罗斯石油价格上涨中,国内原煤、石油等价格也一直处于上升期,这期间化肥生产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上涨较快,化肥企业增加的生产成本要在农资价格销售市场上得到释放,于是就出现了较明显的化肥价格上涨趋势。
我们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的乌拉特化肥有限公司了解到,水、电、煤、气这几种能源占乌拉特化肥有限公司化肥生产成本80%左右。
目前天然气每立方米元,煤约210元/吨,电平均元/度,同比分别上涨了6%,8%和%。
由于生产成本的增加,每吨尿素就增加了150元的成本。
由此可以看出,成本推动成为农资价格快速上涨的一个主要因素。
(二)国内供应减少、出口增加去年煤炭企业事故频发,有的企业停产整顿,直接影响到煤炭产量;电力供应不足,化肥生产企业用电量严重不足。
同时由于整顿公路运输,煤炭汽运超载被严格禁止,这使得原本运力就不足的铁路运输更为紧张。
XX年汽车运输费上涨到元/吨公里,比去年同期上涨0.巧元/吨公里,涨幅达到100%,化肥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上升,造成了化肥生产增幅明显放慢。
XX年国家取消了对尿素生产增值税先征后返50%的政策,这一政策的变化也使内蒙古自治区一些化肥企业减少了尿素产量。
另外,国际化肥市场的高价格与尿素和磷酸二铵的出口退税等优惠政策刺激了国内生产企业大量出口化肥。
去年1-11月份,我国尿素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长了%,达到217万多吨;相反,进口尿素大幅下降了83%,只有万吨。
由于国内供应量减少,出口却增加,这为市场价格攀升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农资需求增加党中央和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后,内蒙古自治区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波动对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与预测

分析 了两者之 间的数量 关 系,并在模型 中加入 了货 币供 给量以及原 油价格 变量 。研 究表 明 ,农产品价格具有较 强的时 间惯性 ,扣 除其 自身因素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对农 产品价格影响较 大 ,且比较稳定 ,货 币供 给量和原油价格 的影 响较 小。 最后对农产 品价格 变动进行 了预测 :随 着农村 劳动力转移规模 的扩大 ,农业 生产 资料 价格 影响农产品价格 的权 重 将会增加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 的上 涨也会在更 大程度上 带来农产品价格的上涨。
a g r i c ul t ur a l p r od uc t i o n ma t e ia r l s p ic r e s h a d g r e a t e r nd a s t a bl e i mp a c t o n a ri g c ul t u r a l p r o d u c t s p r i c e s ,a nd
Pr i c e s a n d Th e i r Pr e d i c t i o n s
Wu We i we i
( S c h o o l o fE c o n o mi c s& Ma n a g e m e n t , N a n c h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 N a n c h a n g3 3 0 0 3 1 , J i a n g x i )
r e l a t i v e l y i mp a c t i o n o f mo n e y s u p p l y a n d c r u d e O i l p i r c e wa s l e s s .F i n a l l y .t he p a p e r g a v e a f o r e c a s t o f c h ng a e s i n a ri g c lt u u r a l p r o d u c t p ic r e s . Wi h t he t e x p ns a i o n o f he t s c a l e o f r u r a l l a b o r mi r mi g o n ,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p r o d u c i t o n ma t e i r a l s p i r c e s wi l l f u r t h e r i n l f u e n c e he t p ic r e s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p r o d u c t s ,a n d he t i n c r e a s e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p r o d u c t i o n ma t e ia r l s p ic r e s il w l b r i n g t h e is r e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p r o d u c t s p r i c e s mo r e d e e p l y .
农业经济学——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波动与农业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

20 0 6年 1 2卷 第 2 0期
提高农 民组织化程度,是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根本动 力所 在,当前发展农 民专 业合作经济组织 ,是提 高农民组织化水 平的基本 路径 .该文在对甘 肃农民专业 合作 经济 组织发展现状 、经 验和问题 的 调研基础上 ,从建 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 的 目标和 要求 角度 上 ,提 出 了包括 坚 持 “ 政府支持 ,能人领导 ,农 民参与”的 基本指导思想 以及深化改革 , 提高认识 , 加强合作教育 ,完善政策体 系;重视 策 略, 选择重点, 寻求突破等发展对策 . 表 1 9 参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 民专业合 作经济组织;甘肃
2 () 6 ~6 32. 3 4 —_
上世纪 9 O年代 以来, 在企业战略研究领 域 不断涌现一些新 的理论观 点,给 企业 战略研 究带来 了新 的活力 .该文将 在简 单 介绍传统 的 S WOT 分 析模型 的基础 上,阐述战略分析基础研究 的两个 不同 观 点及其理论 内核,对企 业战 略分 析基
0219 60 4 7 7 0・ 3 商业经济学 9 6 主成分 分析 法在 产业关联度研 究中的应
用 =A pi t n o r c a o o e t p lai fp ni lc mp nn c o i p
a a y i t e e r h o n u ti lr l ・ n l s s o r s a c f i d sra e e
h p r t a o a me p ca i d C ・ te o e a i n f fr r s e il e O ol z
o h d r nep s i ly [ , fte moen e t r e vai 刊 ri t t
oeaie eo o ra i t n [ , prt cn my og z i v n ao 刊 中] 贾蕊( / 西北农 林科 技大 学经 济管 理 学院,杨 凌 7 2 0 ) 1 10 ,陆迁 ,何学松, / 开 发研 究. 20 ,2 () - 7 9 一 0 6 32. 4  ̄4 - 我国各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蓬 勃发展的过程中普 遍面临技术风险、市
农产品价格波动原因及调控对策

农产品价格波动原因及调控对策本文分析了目前出现的农产品不正常价格波动现象原因,提出了改进措施:发挥政府“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实行农产品保护政策;减少农产品成本波动;减少流通中间环节;打造农产品自主品牌,树立品牌效应;保持正常的经济发展速度;加大农业投入,开发新技术。
标签:农产品;价格波动;原因;措施一、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1、农产品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的影响从经济学角度讲,农产品是一种缺乏需求弹性的商品,需求弹性较小,而供给弹性较大。
这就意味着,对农产品的需求的变动随价格变动幅度较小,而供给随价格变动变化较大。
因此,当价格下降时,需求增加小,产量减少大,因此,需求增加的幅度小于产量下降的幅度,因此,农民亏损,反之,农民受益。
因此,也就出现了所谓的“谷贱伤农”、“菜贱伤农”。
数据显示,从1979年到1987年,农产品产出的平均弹性系数为0.3即价格提高10%,产量增加3%,而对于供出售的农产品,价格的刺激更大,平均弹性系数为0.67。
农产品这种供需弹性不平衡的现象,导致供过于求时,价格猛跌,供小于求时,价格猛涨。
这是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一个主要原因。
经济学家曾提出蛛网模型,用动态分析的方法,引入时间变化的因素,连续考察属于不同时期的需求量、供给量和价格之间的相互作用,论述关于某些商品的价格与产量变动相互影响引起规律性的变动。
对于生产周期比较长的农产品的产量和价格在偏离均衡后的实际波动过程及结果,是关于动态分析的理论。
如图其中,P、Q、D、S分别是价格、产量、需求函数、供给函数,t是时间。
第一期p1由Q1决定,由此决定Q2,Q2又决定了P2,第三期的Q3,由P2决定,以此类推。
蛛网模型可由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的关系分为三种类型:收敛型蛛网模型、发散型蛛网模型、封闭型蛛网模型。
其中,发散型蛛网模型可以解释农产品价格不稳定的状态。
发散型蛛网模型是指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时,波动逐渐加剧,越来越远离均衡点,无法回复均衡。
2024年全球农产品价格波动加剧

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粮食价格上涨:可能导致贫困地区居民负担不起高昂的食品费用,影 响其基本生活保障
农业生产成本增加:由于农产品价格上涨,农业生产所需的种子、 化肥、农药等成本也会相应增加,影响农民的收益和生产积极性
粮食储备不足:农产品价格波动可能导致粮食储备不足,影响国家对 粮食市场的调控能力
粮食供应链不稳定:农产品价格波动可能导致粮食供应链不稳定, 影响粮食的正常生产和供应
气候变化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
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导致农产品产量波 动,影响价格。
气温上升导致虫害 和病害的频发,增 加农业生产成本。
气候变化影响农产 品生长周期,使得 部分农产品价格波 动加剧。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 部分地区农业生产 的不可持续,从而 影响全球农产品价 格。
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
全球农产品供需关系分析
需求增长:随着人口增长和收入水平提高,全球农产品需求将持续增长。 供应压力:气候变化、资源紧张和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将对农产品供应构成压力。 价格波动:供需关系的变化将导致农产品价格波动加剧,未来价格走势难以预测。 政策影响:各国政府对农业的支持政策将对农产品价格产生影响,政策调整可能引发价格波动。
农产品库存减少
全球农产品库存减少,导致市场供应紧张 极端天气影响,导致部分地区农产品减产 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推动价格上涨 消费需求增长,导致市场供需失衡
农产品生产成本上涨
土地租金和劳动力成本上升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 气候变化导致减产和品质下降 农产品加工和运输成本增加
对消费者的影响
加强农业生产和供应链管理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产品供应量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种植结构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现代化农业技术 完善农产品供应链,降低物流成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波动论文1文献述评一般而言,当居民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农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基本稳定,由需求变动引起农产品价格普遍持续上涨的可能性较小,大部分文献从供给角度解释我国农产品价格上涨现象。
一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随着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的整合,国内农产品价格会更明显地受国际因素影响[9-10]。
国际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通过进出口、期权期货和国际资本潜入抬高了国内农产品价格[11-12]。
另外,国际石油价格上涨一方面带来的对生物燃料的需求,扩大了对粮食等农产品的需求,推动了国际及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13-14],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成本抬高了农产品价格[15]。
然而,姚涛、赵一夫等的研究表明,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我国农产品贸易占贸易总额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农产品的进出口主要在于调剂品种,国际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仅会对那些进出口贸易量较大的农产品带来较大影响,比如大豆,不同的农产品受国际同类产品的价格影响也存在很大差异[16-18]。
另外,虽然加入WTO之后,农产品市场逐步开放,但各国出于粮食安全以及保护本国相关产业利益的考虑,对农产品的贸易保护仍然屡见不鲜,这也阻碍了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国内农产品价格的传递渠道,上述解释并不能够完全得到经验证据支持。
二是宽松的货币政策改变了居民对通货膨胀、农产品价格变动和利率变动的预期,从而增加了包括粮食产品在内的大宗商品的存货需求,投机因素导致农产品物价上涨[19]。
这一结论即使能够解释粮食这类易于储存的农产品价格上涨,也很难说明诸如水果、鲜菜、肉类食品等不易储藏的农产品价格变动。
另外,从每次价格上涨的先后顺序来看,农产品价格上涨通常先于一般物价上涨。
卢锋、彭凯翔认为货币供给量增加导致购买力下降会推动农产品价格上涨[20]。
马龙和刘澜飚从经验层面证明了货币供给冲击只能解释9%左右的农产品价格波动[21],蔡风景等也认为货币政策主要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和汇率机制影响农产品价格[22],但传导效应不强,这与本研究最终的结论是一致的;最后,张利庠和张喜才、何孝星和张宁以自然灾害频发及其他不可抗力等外部冲击导致的农产品供给下降解释价格上涨[23-24],胡卓红和申世军认为农产品流通成本过高导致了农产品价格上涨[25]。
从我国近年来农产品价格上涨过程来看,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而不是某一种农产品价格上涨,虽然每次价格上涨最快的农产品不同,但几乎所有农产品价格都存在上涨趋势;第二是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而不是某一次暂时的上涨,基于这一特点,部分学者认为近年来的通货膨胀应该看作一次相对价格的调整,是农产品价格向自身价值的回归。
已有文献虽然可以说明部分农产品或某一次短暂的农产品价格上涨,但很难对过去近10年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作出一般性说明。
本研究将要证明,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是近年来推动农产品价格普遍持续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
2模型验证由于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复杂的动态联系,在建立计量模型对他们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检验时,往往很难区分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往往需要建立非结构化模型来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
向量自回归模型(V AR)把系统中每一个内生变量作为系统中所有内生变量滞后值的函数来构建模型,分析时间序列系统的相互联系以及随机扰动对系统的动态冲击。
本研究利用V AR模型验证农产品价格、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货币供给量、原油价格之间动态联系,模型表述如。
其中,Appit、Ampit、Mit、Coit分别为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货币供给量指数和原油进口价格指数,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根据中国农业信息网发布的年度数据整理得到,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来源于CNKI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货币供给数量指数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提供的货币供给量(M1)计算得到,原油进口价格指数根据《中国经济景气指数月报》相关数据计算得到。
所有数据均为2006—2012年的月度数据,不存在季节因素,无需进行季节调整。
2.1数据的平稳性及协整检验在建立V AR模型之前,首先对各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采取较常用的ADF检验法,对各时间序列的水平值和一阶差分值进行检验,结果说明所有变量均含有1个单位根,为一阶单整(表1)。
当一组具有相同单位根的变量存在协整关系时,基于水平值的向量自回归模型不存在错误识别问题,最小二乘法得到的参数估计结果是一致的[26]。
现利用JJ方法检验以上变量的协整关系,检验结果说明变量之间至少存在两个协整变量,协整关系成立(表2)。
2.2建立非约束向量自回归模型在非约束V AR模型中,由于在模型的右边仅包含内生变量的滞后值,不存在同期相关性问题,即使扰动项有同期相关,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便能得到一致且有效的估计量。
在滞后期的选择时,主要参考的是AIC准则和SC准则以及考虑模型的经济学意义,最后选择滞后3期值作为模型的解释变量。
为了检验所估计的V AR模型是否具有合适的滞后结构,本模型AR根模的倒数均小于1,位于单位圆内(图2),说明V AR模型是稳定的。
通过观察依据以上各时间序列变量建立的V AR模型参数估计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各时间序列都表现出强烈的惯性,其滞后值对当期值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参数估计量的T统计值具有显著性;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波动对农产品批发价格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在选择的滞后3期模型中,滞后1期和滞后2期参数估计T统计量显著,滞后1期的系数大于0,而滞后2期的系数小于0;从计量模型看,其他内生变量滞后期值的参数估计结果表明其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较小。
2.3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为说明当内生变量产生某种冲击时对系统的动态影响,需要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扰动项的变动如何传递到各个变量,以说明该冲击对其他变量影响的变化趋势。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冲击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在前两期上升较快,从第3期开始,其影响慢慢变弱,到12期时趋于0,说明了农产品价格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冲击的正向响应。
来自于原油价格的波动在第1期、第3期和第4期大于0,12期之内的其他时间都小于0。
而农产品价格对来自于货币供给冲击的响应在12期之内都是负的,说明货币供给增加未必能导致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图3)。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对来自于农产品价格和原油价格的冲击响应首先是上升的,然后趋于下降,对来自于货币供给量的冲击,在第1期为正,后面11期均为负,说明货币也不是导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原因。
方差分解是通过某个变量基于冲击的方差对于被解释变量方差的相对贡献度来观测这个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程度的大小,从而评价不同变量冲击的重要性。
对于农产品价格上涨,从第3期开始,农产品价格自身的影响降弱,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影响迅速增强。
随着时间推移,原油价格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程度缓慢上升,12期之后逐渐平稳。
通过方差分解发现,扣除农产品价格自有的惯性,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波动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所占权重最大,并在第3期之后相对稳定(图5)。
随着时间推移农产品价格影响程度逐渐上升,其自身价格波动的惯性下降,在15期之后各变量的冲击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影响程度平稳(图6)。
3预测与结论随着农民工工资上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将会越来越大,《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6894万人,比2012年增加633万人,增长2.4%,但低于2012年 3.9%的增长率,这从数据上验证了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逐步扩大但转移速度下降的趋势。
短期内,在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激励下,部分农民工回乡务农,增加农产品供给,抑制农产品价格过快上涨。
但是长期来看,在农业贸易条件不利及比较收益下降的情况下,农业劳动力减少是必然趋势。
为保证农产品供给,稳定农业产量,劳动力替代型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数量必然会增加,如农业机械的使用、农业生化技术的投入,这一趋势将继续提高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在影响农产品价格中的比重。
因此只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农产品价格上涨也就是必然的,当然前提是相比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幅度,农产品价格上涨能保证农民获得收益。
从近两年相关的月度数据看,2013年1月—2014年4月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最高月份是2013年10月,同期上涨109.6%,最低月份是2013年3月,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为96.9%,但总体趋势是下降的,这可能是对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预期增加了农产品供给带来的结果。
短期内,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在大部分月份仍然处于上行趋势,但上涨幅度越来越小,在2014年1—4月已经出现了下降趋势。
虽然从单个月份的数据来看两者的相关性不强,但整体变动趋势是吻合的(图7)。
可以预测,长期内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逐步扩大的背景下,随着非劳力畜力农业生产资料投入的增加,其价格变动必然成为影响农产品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之一,两者的变动趋势会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当然这种相关性在数据上的表现也会受农村劳动力返乡、农产品价格预期、自然灾害、季节因素等其他影响农产品供求因素的干扰。
对劳动力具有替代作用的农业生产资料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农业机械,也是替代劳动力的主要农业投入要素;一类是农业生物化学技术,主要用于节约土地这类稀缺的农业资源,但对劳动力也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
对于农业机械生产而言,原材料价格波动不大,机械购买价格可能会因为制造技术的进步而下降,但机械使用过程中的油料价格容易受原油价格波动的影响,这将会间接地传递到农产品价格中。
另外,对于农业生物化学技术,如一些化肥的生产依赖于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长期内随着这些资源的日益枯竭,如果没有发现替代性的资源,其价格必然上涨,这也会成为推动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一个推力。
农产品价格上涨是近年来宏观经济研究中备受关注的经济现象,由于农产品需求弹性较低,其价格上涨增加了居民的生活成本,影响消费支出结构。
实际上任何一种商品的价格都不可能永久停留在一个水平,价格波动的原因来自于影响供给和需求的各个方面。
随着近年来的农产品价格上涨,已有研究作出了各种解释,本研究在不完全否定已有解释的基础上,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角度提供一个补充性的解释。
通过分析发现,虽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很大程度上能解释农产品价格上涨,但长期看来其解释力仅有20%左右,而其他几个变量的解释力更低。
在本研究的计量模型中,农产品价格表现出强烈的惯性,意味着应该还包含着未分离出的其他解释变量,笔者认为当前从农业投入要素角度解释农产品价格的研究中,所忽略的两个重要方面是农村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的变动,其将是未来的一个研究方向。
作者:吴伟伟单位:南昌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