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簇构造、功能及多级演化重大研究计划2019年度项目指南
AlnN(n=1-10)团簇结构和性质的理论研究

Theoretical Study on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Aln N(n= 1 - 10) Clusters
作者: 张颂[1];岳莉[1]
作者机构: [1]凯里学院,贵州凯里556011
出版物刊名: 凯里学院学报
页码: 29-31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3期
主题词: 团簇;结构;稳定性;第一性原理
摘要: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对AlnN(n=1~10)团簇结构稳定性和磁性进行比较系统的计算,结果显示,混合团簇变现出与纯铝团簇相似的结构演化趋势,在总原子数为6时,团簇结构由二维平面向三维立体转变.N原子的掺杂不仅增加部分纯铝团簇的稳定性,还保持纯铝团簇的幻数,但却降低5原子铝团簇的稳定性.对磁性而言,除团簇AlN和Al2N的总磁矩分别为1.993μB和0.528μB外,其余团簇的总磁矩均为零.。
VB_(2n)^(-)(n=8~12)团簇几何结构、电子及热力学特性的理论研究

VB_(2n)^(-)(n=8~12)团簇几何结构、电子及热力学特性的理论研究李成刚;崔颍琦;田浩;张洁;邵琴琴;申梓刚;任保增【期刊名称】《无机化学学报》【年(卷),期】2022(38)8【摘要】基于卡里普索结构预测程序和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搜索确定了VB_(2n)^(-)(n=8~12)团簇的基态和亚稳态结构。
结果发现,V原子的掺杂完全改变了原硼团簇的结构并提高了原体系的稳定性。
掺杂体系基态结构分别呈现高对称性的鼓状(VB_(16)^(-):C_(2v))、管状(VB_(18)^(-):C_(2v)和VB_(20)^(-):C_(s))及笼状(VB_(22)^(-):C_(2)和VB_(24)^(-):D_(3h))结构。
基于基态结构,研究了体系的电荷转移和极化率,拟合出了光电子能谱、红外和拉曼谱图,分析了流变键和芳香特性。
最后,研究了体系的热力学特性,讨论了温度对热力学参数的影响。
【总页数】10页(P1523-1532)【作者】李成刚;崔颍琦;田浩;张洁;邵琴琴;申梓刚;任保增【作者单位】郑州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1.12【相关文献】1.H8Si8O12和H8Si7TiO12 团簇的几何构型和电子结构的从头算研究2.B12CxN12-x(x=2,4)团簇的几何和电子结构3.Ge12 TM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特性的研究4.Al2BeN(N=1-12)团簇最低能量结构的稳定性和电子特性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5.理论研究B_(3)Si^(0/-)_n(n=15-20)团簇的几何结构、稳定性和电子特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化学科学部在研包括2020年拟立项重大项目清单

面向高端化学品制造的微化工科学基础
2020.1-2024.12
23
药物绿色制备的关键反应和策略
2020.1-2024.12
24
耐极端环境高性能氟醚橡胶的制备科学
2020.1-2024.12
25
催组装研究方法与理论基础
2020.1-2024.12
26
分子铁电体的化学设计与铁性耦合
2020.1-2024.12
2021.1-2025.12
32
基于纳米孔道电荷传输的单分子单细胞精准测量
2021.1-2025.12
33
面向重要化工分离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设计及过程调控机制
2021.1-2025.12
34
锂同位素萃取分离的科学、技术与应用
2021.1-2025.12
35
面向学科前沿交叉的金属卡宾化学
2021.1-2025.12
27
面向高效能量/物质转化的新型电化学界面基础研究
2020.1-2024.12
28
非常规激发染料的构效调控及产品工程科学基础
2021.1-2025.12
29
分子光子学材料与激发态过程调控
2021.1-2025.12
30
电解水制氢与绿色化工耦合的科学基础
2021.1-2025.12
31
固体结构的化学调控与功能强化
一、化学科学部在研(包括2020年拟立项)重大项目清单:
序号
项目名称
起止年月
1
稀土4f5d电子结构的物性关联
2016.1-2020.12
2
实现高能化学激光的动力学基础研究
2016.1-2020.12
3
水中低浓度有机污染物的深度净化及机理研究
西北大学2019年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立项清单

邓建军 田静 段忆翔 张瑞 周明全
重点产业创新链(群)-社会发展领域
秦岭水源涵养演变机制及其调控技术与示范
宋进喜
重点产业创新链(群)-社会发展领域
考古现场文物加固、防水、提取材料的研发与关键技术研究
王丽琴
立项金额(万元) 80 80 60 50 30 30 30 30 10 10 70 60 60 60 60 60 60
曲安京
秦腔艺术展演技术集成系统的研发和应用
耿国华
面向中小学的试卷智能评判和习题大数据分析技术研究
冯筠
陕北特色沙生经济植物有效成份提取关键技术研究
申烨华
基于低成本商用设备无线信号的目标感知、识别和成像研究
基于离散元—光滑粒子流方法耦合模型的黄土微观结构以及湿陷机 理与振陷过程的三维数值分析
用于重大疾病诊断的新型荧光染料的合成及生物应用研究
序号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项目类别 重点产业创新链(群)-社会发展领域
重点产业创新链(群)-工业领域 重点产业创新链(群)-工业领域 重点产业创新链(群)-工业领域 重点产业创新链(群)-工业领域 重点产业创新链(群)-工业领域 特色产业创新链(群)-农业领域 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重点项目 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重点项目 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重点项目 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重点项目 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重点项目 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重点项目
立项金额(万元)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序号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国科发基〔2019〕381号.doc

附件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聚变能源由于资源丰富和近无污染,成为人类社会未来的理想能源,是最有希望彻底解决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之一,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关系长远发展的基础前沿领域。
本专项总体目标是:在“十三五”期间,以未来建堆所涉及的国际前沿科学和技术目标为努力方向,加强国内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相关的聚变能源技术研究和创新,发展聚变能源开发和应用的关键技术,以参加ITER计划为契机,全面消化吸收关键技术;加快国内聚变发展,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以我为主开展中国聚变工程试验堆(CFETR)的详细工程设计,并结合以往的物理设计数据库在我国的“东方超环”(EAST)、“中国环流器2号改进型”(HL-2M)托卡马克装置上开展与CFETR物理相关的验证性实验,为CFETR的建设奠定坚实科学基础。
加大聚—1—变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大力提升我国聚变能发展研究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并形成一支稳定的高水平聚变研发队伍。
2019年,本专项将以聚变堆未来科学研究为目标,加快国内聚变发展,重点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大规模理论与数值模拟,CFETR关键技术预研及聚变堆材料研发等工作,继续推动我国磁约束核聚变能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出原则,2019年拟优先支持11个方向,国拨总经费2.7亿元。
本专项的项目执行期一般为5年。
原则上所有项目应整体申报。
指南方向1–7,每个指南方向拟支持1~2个项目,须覆盖相应指南研究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下设课题数不超过4个,每个项目参与单位数不超过6个。
指南方向1–7,原则上只立1项,仅在申报项目评审结果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的情况下,可同时支持2个项目,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中期评估结果确定后续支持方式。
指南方向8–11为青年科学家项目,不设课题,每个指南方向拟支持不超过5个项目。
—2—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面向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突破关键技术及建立规模化资源共享平台进行整体设计、合理安排课题;项目负责人应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高分子材料] 年前必读,国基必中,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重磅发布!
![[高分子材料] 年前必读,国基必中,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重磅发布!](https://img.taocdn.com/s3/m/194952c36bec0975f465e267.png)
年前必读,国基必中,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重磅发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在其网站发布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内容如下。
详细内容请点击最后【阅读原文】。
•内容简介•编辑委员会•前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化改革要点•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改革举措•申请须知•限项申请规定•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国际(地区)合作研究与交流项目•联合基金项目•数学天元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代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代码A.数理科学部B.化学科学部C.生命科学部D.地球科学部E.工程与材料科学部F.信息科学部G.管理科学部H.医学科学部•附录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DT新材料声明:凡本平台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平台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平台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我们的微博:0,欢迎和我们互动。
添加主编为好友(微信号:gfzkxqy,请备注:名字-单位-研究方向),邀请您加入学术圈、企业界、硕博联盟、北美、欧洲、塑料、橡塑弹性体、纤维、涂层黏合剂、油墨、凝胶、生物医用高分子、高分子合成、膜材料、石墨烯、纳米材料、表征技术、车用高分子、发泡、聚酰亚胺等一系列技术交流群。
同时可以在菜单中回复“交流群”,获取群目录。
投稿荐稿合作:editor@用户设置不下载评论。
北京市自然及基金

北京市自然及基金面上项目主要资助科技人员在2024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指南范围内自主选题,开展创新性的科学技术研究,优先支持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新一代信息等领域。
面上项目旨在促进北京市基础研究的发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启动,标志着北京市对科研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2023年度项目申报工作已启动,资助强度为20万元,截止时间为8月31日。
此外,北京市还设立了各类联合基金项目,如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海淀原始创新联合基金、丰台轨道交通前沿研究联合基金、昌平创新联合基金等,以推动区域优势领域的研究和创新。
与此同时,国家层面也推出了一系列科研资助项目,如团簇构造、功能及多级演化重大研究计划,资助强度为1000万元;CCF-蚂蚁科研基金软硬协同专项,资助强度待定;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2023年开放基金指南,资助强度为20万元;海洋食品加工与安全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2023年度开放课题,资助强度为6万元等。
这些项目涵盖了多个领域,旨在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在河北省,也有相应的科研项目资助,如2023年度河北省土传病害绿色防控技术创新中心项目,截止时间为8月28日。
此外,人民教育出版社“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重大、重点课题,资助强度为50万元,截止时间为9月15日。
面对如此众多的科研项目资助,科研人员应积极申报,抓住机遇,开展创新性研究,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各地区的科研项目资助政策,都是为了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国家整体实力。
总之,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其他各类科研项目资助,为科技人员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环境和条件。
我们应该珍惜这些机会,深入研究各个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性成果,为我国科技创新事业砥砺前行。
功能基元序构的高性能材料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2019年度项目指南

功能基元序构的高性能材料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2019年度项目指南功能基元序构的高性能材料是指以功能基元为基本单元,通过空间序构构成具有突破性、颠覆性宏观性能的高性能材料。
“功能基元”是在原子/分子层次和宏观性能之间引入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中间结构层次,序构指人工设计制造的特定结构,如有序结构、长/短程有序、梯度结构等。
功能基元序构的材料可以突破元素种类的限制,为探索具有变革性和颠覆性的高性能材料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一、科学目标本重大研究计划瞄准材料科学前沿,通过功能基元序构构建高性能新材料,满足信息、结构、能源和极端服役条件对材料的需求,解决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与技术问题,揭示功能基元序构的材料中蕴含的规律,建立相应的理论,发展材料设计的新原理和先进制备技术,逐步实现按需设计变革性和颠覆性新材料的目标,提高我国在材料科学领域的整体创新能力。
二、核心科学问题本重大研究计划将组织材料、信息、数理、化学等学科的科学家共同开展研究,拟解决的核心科学问题如下:(一)功能基元的本征特性(如物理化学性质、微纳结构、形态、尺寸、分布等)对宏观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其调控机理。
明确功能基元(如铁电畴、铁磁畴、孪晶、组分、结构、低维量子材料、人工谐振单元等)与材料的宏观性能(如力、热、光、声、电、磁)之间的关联,发现和构筑影响材料宏观新奇物性的关键功能基元。
(二)序构对材料宏观性能优化增强的作用规律。
序构(如有序结构、长/短程有序、梯度结构、无序结构等)引发的功能基元间的耦合、增强效应;明晰序构影响材料宏观性能的物理机制。
(三)功能基元序构的协同关联效应。
揭示功能基元序构的协同关联作用机制;发现超越功能基元本身的高性能,甚至全新性能;阐明“功能基元+序构”与宏观性能的关联;建立按需设计功能基元序构的高性能材料的方法。
(四)功能基元序构的高性能材料的制备科学与表征技术。
发展“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制备功能基元序构的高性能材料的新方法与新技术,发展人工序构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表征技术,探索其中的科学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团簇构造、功能及多级演化重大研究计划2019年度项目指南团簇是介于原子/分子与宏观物质之间的多核聚集体,具有确定的组成原子数和结构,代表了凝聚态物质的初生态,是关联物质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的理想模型,对深刻认识和理解物质转化规律具有重大意义。
一、科学目标通过化学、物理、生命、材料、环境、信息等多学科交叉,发展新型团簇及其多级结构构筑的新概念、新策略、新方法和新反应,建立适于团簇高精度、高分辨表征的新技术,从原子水平揭示团簇特殊性质的结构基础与演变规律,理解团簇结构与功能的关联,制备功能团簇基材料与器件,解决基于团簇的变革性技术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
二、核心科学问题本重大研究计划将聚焦团簇构效关系,探索物质结构与性能随团簇尺寸变化的规律,揭示团簇稳定性机制,理解多级团簇体系中主体与环境的作用机制,实现功能导向的多级团簇结构的精准构筑和宏量制备。
(一)团簇的稳定机制:具有特殊结构与独特性能的新型团簇的发现、团簇形成机理和稳定化机制的理解、各种化学键及弱相互作用的认知;(二)团簇电子结构的规律:团簇结构随团簇尺寸的演变规律、团簇的“幻数”性、团簇的构效关系;(三)多级团簇功能的调控原理:多级团簇功能与团簇内聚集态、团簇间相互作用、团簇与环境耦合的关系。
三、2019年度重点资助研究方向针对原子团簇、分子团簇及其多级体系中的重要科学问题,发展团簇研究的新方法和新理论,揭示团簇的形成机制和构效关系,构造具有独特功能的团簇材料与器件。
(一)团簇多级结构的精准构筑。
1.新型团簇的精准合成和宏量制备。
建立团簇的定向设计、高效合成策略和宏量制备方法,认识和理解团簇稳定性机制,揭示团簇制备的调控规律。
重点支持新团簇体系和新合成方法的研究。
2.新型团簇基功能材料的精准构筑。
利用团簇精确构筑功能材料,理解团簇内聚集态、团簇间相互作用、团簇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揭示功能材料的构效关系,进而实现功能复合。
重点支持新型团簇基功能材料的制备。
(二)团簇的电子结构及演化规律。
1.团簇理论和计算方法。
发展团簇的电子结构和稳定性理论,揭示团簇结构与性能的系统规律,开发团簇体系的计算方法和软件,理解大尺寸团簇的化学成键和电子结构。
建立团簇结构的数据库,发展人工智能方法,指导团簇实验研究。
重点支持团簇(特别是高核团簇和复杂团簇)电子结构理论和高效计算方法研究,注重团簇电子结构与材料性能的关联。
2.团簇表征方法和技术。
发展团簇束源技术,建立团簇表征与性能研究的新方法,揭示团簇成核机制和生长演化规律。
重点支持高时空分辨的谱学方法与成像技术,原位研究团簇的结构和反应动力学。
(三)团簇的功能与应用。
1.团簇催化。
揭示团簇内核结构、配位结构、环境等因素对催化性能的调控机制,实现催化剂的理性设计。
重点支持团簇催化机制研究,认识和理解酶活性中心的团簇催化体系,实现仿生固氮和光合等功能。
2.团簇基器件。
基于团簇精确可控的结构特性,设计团簇基能源、信息材料,制备基于新原理的高性能原型器件,探索规模化技术。
重点支持团簇在能量转换、量子计算、分子电子学、量子精密测量与传感等领域的应用。
四、项目遴选的基本原则本重大研究计划以原始创新为首要目标,以学科交叉研究为特征,旨在将相关研究项目联系起来,成为一个协调的综合“项目群”。
申请书应论述与项目指南最接近的科学问题和创新目标,同时要体现交叉研究的特征以及对解决核心科学问题和实现项目总体目标的贡献。
科学问题明确、原始创新性强、学科交叉特征明显的申请项目,将以重点支持项目的方式予以资助;有创新研究思路、探索性强的申请项目,将以培育项目的方式予以资助。
不支持跟踪性和简单拓展性研究。
五、2019年度资助计划2019年度拟资助培育项目20-25项,直接费用资助强度约为80-10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3年,培育项目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拟资助重点支持项目4-6项,直接费用资助强度约为300-40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4年,重点支持项目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2020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
六、申请要求及注意事项(一)申请条件。
本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的经历;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以及无工作单位或者所在单位不是依托单位的人员不得作为申请人进行申请。
(二)限项申请规定。
1.申请人同年只能申请1项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其中: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中的集成项目和战略研究项目除外);上一年度获得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不包括集成项目和战略研究项目)资助的项目负责人,本年度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重大研究计划项目。
2.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的限制规定。
(1)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人员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申请(包括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和正在承担(包括负责人和主要参与者)以下类型项目总数合计限为3 项: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不包括集成项目和战略研究项目)、联合基金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直接费用大于200 万元/项的组织间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仅限作为申请人申请和作为负责人承担,作为主要参与者不限)、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含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项目)、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资助期限超过1 年的应急管理项目以及资助期限超过1 年的专项项目[特殊说明的除外;应急管理项目中的局(室)委托任务及软课题研究项目、专项项目中的科技活动项目除外]。
(2)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人员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作为申请人申请和作为项目负责人正在承担的项目数合计限为1 项;在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与项目研究工作的前提下,作为主要参与者申请或者承担各类型项目数量不限。
晋升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后,原来作为负责人正在承担的项目计入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范围,原来作为主要参与者正在承担的项目不计入。
3.计入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的部分项目类型的特殊要求。
(1)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时不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正式接收申请到自然科学基金委作出资助与否决定之前,以及获得资助后,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
(2)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申请时不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正式接收申请到自然科学基金委作出资助与否决定之前,以及获得资助后,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
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负责人及主要参与者(骨干成员)在结题前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重大研究计划项目。
(3)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获得资助后,项目负责人在准予结题前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重大研究计划项目。
(三)申请注意事项。
1.申请书报送日期为2019年9月16日-9月20日16时。
2.项目申请书采用在线方式撰写。
对申请人具体要求如下:(1)申请人在填报申请书前,应当认真阅读本项目指南和《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中申请须知和限项申请规定的相关内容,不符合项目指南和相关要求的申请项目不予受理。
(2)本重大研究计划旨在紧密围绕核心科学问题,将对多学科相关研究进行战略性的方向引导和优势整合,成为一个项目集群。
申请人应根据本重大研究计划拟解决的具体科学问题和项目指南公布的拟资助研究方向,自行拟定项目名称、科学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相应的研究经费等。
(3)申请人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没有系统账号的申请人请向依托单位基金管理联系人申请开户),按照撰写提纲及相关要求撰写申请书。
(4)申请书中的资助类别选择“重大研究计划”,亚类说明选择“重点支持项目”或“培育项目”,附注说明选择“团簇构造、功能及多级演化”,根据申请的具体研究内容选择相应的申请代码。
培育项目和重点支持项目的合作研究单位不得超过2个。
(5)申请人应当按照重大研究计划申请书的撰写提纲撰写申请书,在“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部分,需要首先说明本次申请符合指南中哪一个重点资助的研究方向。
在论述部分,应明确提出假说,论述其科学意义和依据,以及对解决本重大研究计划核心科学问题、实现本重大研究计划科学目标的贡献。
如果申请人已经承担与本重大研究计划相关的其他科技计划项目,应当在申请书正文的“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部分论述申请项目与其他相关项目的区别与联系。
(6)申请人应当认真阅读《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中预算编报须知的内容,严格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项目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金预算表编制说明》的具体要求,按照“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经济合理性”的基本原则,认真编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预算表》。
多个单位共同承担一个项目的,项目申请人和合作研究单位的参与者应当分别编制项目预算,经所在单位审核后,由申请人汇总编制。
(7)申请人完成申请书撰写后,在线提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下载打印最终PDF版本申请书,并保证纸质申请书与电子版内容一致。
(8)申请人应及时向依托单位提交签字后的纸质申请书原件以及其他特别说明要求提交的纸质材料原件等附件。
3.依托单位应对本单位申请人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规性进行审核;对申请人申报预算的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审核,并在规定时间内将申请材料报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具体要求如下:(1)应在规定的项目申请截止日期(2019年9月20日16时)前提交本单位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并统一报送经依托单位签字盖章后的纸质申请书原件(一式一份)及要求报送的纸质附件材料。
(2)提交电子版申请书时,应通过信息系统逐项确认。
(3)报送纸质申请材料时,还应提供由法定代表人签字、依托单位加盖公章的依托单位科研诚信承诺书,并附申请项目清单,材料不完整不予接收。
(4)可将纸质申请材料直接送达或邮寄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材料接收工作组。
采用邮寄方式的,请在项目申请截止时间前(以发信邮戳日期为准)以快递方式邮寄,以免延误申请,并在信封左下角注明“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申请材料”。
4.申请书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材料接收工作组负责接收,材料接收工作组联系方式如下:通讯地址: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材料接收工作组(行政楼101房间)邮编:100085联系电话:5.本重大研究计划咨询方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三处联系电话:(四)其他注意事项。
1.为实现重大研究计划总体科学目标和多学科集成,获得资助的项目负责人应当承诺遵守相关数据和资料管理与共享的规定,项目执行过程中应关注与本重大研究计划其他项目之间的相互支撑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