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编译原理第六章答案
编译原理一些习题答案

第2章形式语言基础2.2 设有文法G[N]: N -> D | NDD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1)G[N]定义的语言是什么?(2)给出句子0123和268的最左推导和最右推导。
解答:(1)L(G[N])={(0|1|2|3|4|5|6|7|8|9)+} 或L(G[N])={α| α为可带前导0的正整数}(2)0123的最左推导:N ⇒ ND ⇒ NDD ⇒ NDDD ⇒ DDDD ⇒ 0DDD ⇒ 01DD ⇒ 012D ⇒ 0123 0123的最右推导:N ⇒ ND ⇒ N3 ⇒ ND3 ⇒ N23 ⇒ ND23 ⇒ N123 ⇒ D123 ⇒ 0123268的最左推导:N ⇒ ND ⇒ NDD ⇒ DDD ⇒ 2DDD ⇒ 26D ⇒ 268268的最右推导:N ⇒ ND ⇒ N8 ⇒ ND8 ⇒ N68 ⇒ D68 ⇒ 2682.4 写一个文法,使其语言是奇数的集合,且每个奇数不以0开头。
解答:首先分析题意,本题是希望构造一个文法,由它产生的句子是奇数,并且不以0开头,也就是说它的每个句子都是以1、3、5、7、9中的某个数结尾。
如果数字只有一位,则1、3、5、7、9就满足要求,如果有多位,则要求第1位不能是0,而中间有多少位,每位是什么数字(必须是数字)则没什么要求,因此,我们可以把这个文法分3部分来完成。
分别用3个非终结符来产生句子的第1位、中间部分和最后一位。
引入几个非终结符,其中,一个用作产生句子的开头,可以是1-9之间的数,不包括0,一个用来产生句子的结尾,为奇数,另一个则用来产生以非0整数开头后面跟任意多个数字的数字串,进行分解之后,这个文法就很好写了。
N -> 1 | 3 | 5 | 7 | 9 | BNB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B02.7 下面文法生成的语言是什么?G1:S->ABA->aA| εB->bc|bBc G2:S->aA|a A->aS解答:B ⇒ bcB ⇒ bBc⇒ bbccB ⇒ bBc⇒ bbBcc ⇒ bbbccc……A ⇒εA ⇒ aA ⇒ aA ⇒ aA ⇒ aaA ⇒ aa……∴S ⇒ AB ⇒ a m b n c n , 其中m≥0,n≥1即L(G1)={ a m b n c n | m≥0,n≥1} S ⇒ aS ⇒ aA ⇒ aaS ⇒ aaaS ⇒ aA ⇒ aaS ⇒ aaaA ⇒aaaaS ⇒ aaaaa ……∴S ⇒ a2n+1 , 其中n≥0即L(G2)={ a2n+1 | n≥0}2.11 已知文法G[S]: S->(AS)|(b)A->(SaA)|(a)请找出符号串(a)和(A((SaA)(b)))的短语、简单短语和句柄。
编译原理附标准答案60861

第 2 章 习题2-1 设有字母表 A 1 ={a,b,c, ⋯,z} ,A 2 ={0,1, ⋯,9} ,试回答下 列问题:(1) 字母表 A 1上长度为 2 的符号串有多少个?(2) 集合 A 1A 2 含有多少个元素?(3) 列出集合 A 1(A 1∪A 2) *中的全部长度不大于 3 的符号串。
2- 2 试分别构造产生下列语言的文法:(1){a n b n |n ≥0};(2){a n b m c p |n,m,p ≥0};(3){a n #b n |n ≥ 0} ∪{c n #d n |n ≥0};( 4){w#w r # | w ∈{0,1} *,w r 是 w 的逆序排列 } ; ( 5)任何不是以 0 打头的所有奇整数所组成的集合;(6)所有由偶数个 0 和偶数个 1 所组成的符号串的集合。
2- 3 试描述由下列文法所产生的语言的特点: 1) S →10S0 S →aA A →bA A →a 2) S →SS S →1A0 A →1A0 A →ε 3) S →1A S →B0 A →1A A →CB → B0 B →C C →1C0 C →ε( 4)S →aSS S →a2- 4 试证明文法S →AB|DC A →aA|a B →bBc|bc C → cC|c D →aDb|ab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为二义性文法。
2- 5 对于下列的文法S→AB|c A → bA|a B →aSb|c试给出句子 bbaacb 的最右推导,并指出各步直接推导所得句型的句柄;指出句子的全部短语。
2- 6 化简下列各个文法(1)S →aABS|bCACd A → bAB|cSA|cCC B →bAB|cSB C → cS|c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2)S → aAB|E A →dDA|e B → bE|fC→cAB|dSD|a D → eA E →fA|g(3)S → ac|bA A →cBC B →SA C → bC|d2-7 消除下列文法中的ε- 产生式(1)S →aAS|b A →cS| ε(2)S →aAA A →bAc|dAe| ε2-8 消除下列文法中的无用产生式和单产生式(1)S →aB|BC A →aA|c|aDb B →DB|C C →b D →B(2)S → SA|SB|A A → B|(S)|( ) B → [S]|[ ](3)E →E+T|T T → T*F|F F →P↑F|P P →(E)|i第 2 章习题答2- 1 答:(1)26*26=676(2)26*10=260(3) {a,b,c,...,z, a0,a1,...,a9, aa,...,az,...,zz,a00,a01,...,zzz}, 共有 26+26*36+26*36*36=34658 个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编译原理及其习题解答(武汉大学出版社)课件chap6

练习1题目 练习 题目
文法G[T]: T→ F | T*F F →F ↑ P | P P→ (T) | i 证明T*P ↑(T*F)是文法G的一个句型,并 指出这个句型的所有短语、直接短语、 句柄。
编译原理 Compiler Principles
练习1 练习1解答
证明:T T*F T*F↑P T*F↑(T) 语法树: T T * F P F ↑ ( P T )
编译原理 Compiler Principles
练习2题目
设有文法G[S]: 设有文法 S →V1 V1→ V2 | V1iV2 V2→ V3 | V2+V3 V3→ )V1* | ( (1)给出 (+(i( 的最右推导,并画出相应的语法树; 给出 的最右推导,并画出相应的语法树; (2)证明 2+V3i( 是文法的一个句型,并指出这个句型的短语、直接 证明V 是文法的一个句型,并指出这个句型的短语、 证明 短语、句柄。 短语、句柄。
编译原理 Compiler Principles
非确定的自下而上的分析器
非确定的自下而上的分析器,是一般移进 归约方法 非确定的自下而上的分析器,是一般移进-归约方法 的抽象模型,可识别任何上下文无关语言。 的抽象模型,可识别任何上下文无关语言。给定一个上下 文无关文法,可构造一个自下而上的分析器。 文无关文法,可构造一个自下而上的分析器。 非确定的自下而上的分析器与非确定的自上而下的分 析器的不同之处: 析器的不同之处: 课本P147 课本
编译原理 Compiler Principles
自下而上分析法存在的问题
可归约串的问题;(∵ 该分析的每一步就是从当前串中找一 ;(∵
个子串( 个子串(称“可归约串”),将它归约到某个非终结符号) 可归约串”),将它归约到某个非终结符号) 将它归约到某个非终结符号 自下而上分析法的关键就是找哪个子串是“可归约串” 自下而上分析法的关键就是找哪个子串是“可归约串”, 关键就是找哪个子串是 哪个不是“可归约串” 例如上例中的(3) 哪个不是“可归约串”。例如上例中的
编译原理(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第1 章引论第1 题解释下列术语:(1)编译程序(2)源程序(3)目标程序(4)编译程序的前端(5)后端(6)遍答案:(1)编译程序:如果源语言为高级语言,目标语言为某台计算机上的汇编语言或机器语言,则此翻译程序称为编译程序。
(2)源程序:源语言编写的程序称为源程序。
(3)目标程序:目标语言书写的程序称为目标程序。
(4)编译程序的前端:它由这样一些阶段组成:这些阶段的工作主要依赖于源语言而与目标机无关。
通常前端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和中间代码生成这些阶段,某些优化工作也可在前端做,也包括与前端每个阶段相关的出错处理工作和符号表管理等工作。
(5)后端:指那些依赖于目标机而一般不依赖源语言,只与中间代码有关的那些阶段,即目标代码生成,以及相关出错处理和符号表操作。
(6)遍:是对源程序或其等价的中间语言程序从头到尾扫视并完成规定任务的过程。
第2 题一个典型的编译程序通常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并画出编译程序的总体结构图。
答案:一个典型的编译程序通常包含8 个组成部分,它们是词法分析程序、语法分析程序、语义分析程序、中间代码生成程序、中间代码优化程序、目标代码生成程序、表格管理程序和错误处理程序。
其各部分的主要功能简述如下。
词法分析程序:输人源程序,拼单词、检查单词和分析单词,输出单词的机内表达形式。
语法分析程序:检查源程序中存在的形式语法错误,输出错误处理信息。
语义分析程序:进行语义检查和分析语义信息,并把分析的结果保存到各类语义信息表中。
中间代码生成程序:按照语义规则,将语法分析程序分析出的语法单位转换成一定形式的中间语言代码,如三元式或四元式。
中间代码优化程序:为了产生高质量的目标代码,对中间代码进行等价变换处理。
目标代码生成程序:将优化后的中间代码程序转换成目标代码程序。
表格管理程序:负责建立、填写和查找等一系列表格工作。
表格的作用是记录源程序的各类信息和编译各阶段的进展情况,编译的每个阶段所需信息多数都从表格中读取,产生的中间结果都记录在相应的表格中。
编译原理作业题答案编译原理课后题答案

第二章高级语言的语法描述6、令文法G 6为:N →D|ND D → 0|1|2|3|4|5|6|7|8|9(1)G 6 的语言L (G 6)是什么?(2)给出句子01270127、、34和568的最左推导和最右推导。
解答:思路:由N N →→ D|ND 可得出如下推导N =>=>ND ND ND=>=>=>NDD NDD NDD=>…=>=>…=>=>…=>D D n(n >=1=1))可以看出,N 最终可以推导出1个或多个(也可以是无穷)D ,而D D →→ 0|1|2|3|4|5|6|7|8|9可知,每个D 为0~9中的任一个数字,所以,中的任一个数字,所以,N N N 最终推导出的就是由最终推导出的就是由0~9这10个数字组成的字符串。
(1)G 6 的语言L (G 6)是由0~9这10个数字组成的字符串个数字组成的字符串,,或{0{0,,1,1,……,9}+。
(2)(2)句子句子01270127、、34和568的最左推导分别为的最左推导分别为: : N =>=>ND ND ND=>=>=>NDD NDD NDD=>=>=>NDDD NDDD NDDD=>=>=>DDDD DDDD DDDD=>=>=>0DDD 0DDD 0DDD=>=>=>01DD 01DD 01DD=>=>=>012D 012D 012D=>=>=>0127 0127 N =>=>ND ND ND=>=>=>DD DD DD=>=>=>3D 3D 3D=>=>=>34 34N =>=>ND ND ND=>=>=>NDD NDD NDD=>=>=>DDD DDD DDD=>=>=>5DD 5DD 5DD=>=>=>56D 56D 56D=>=>=>568 568 句子01270127、、34和568的最右推导分别为的最右推导分别为: :N =>=>ND ND ND=>=>=>N7N7N7=>=>=>ND7ND7ND7=>=>=>N27N27N27=>=>=>ND27ND27ND27=>=>=>N127N127N127=>=>=>D127D127D127=>=>=>0127 0127 N =>=>ND ND ND=>=>=>N4N4N4=>=>=>D4D4D4=>=>=>34 34N =>=>ND ND ND=>=>=>N8N8N8=>=>=>ND8ND8ND8=>=>=>N68N68N68=>=>=>D68D68D68=>=>=>568 5687、写一个文法,使其语言是奇数集,且每个基数不以0开头。
编译原理5、6、7章解题小结

编译原理5、6、7章解题小结第一篇:编译原理5、6、7章解题小结第5、6、7章小结几种语法分析方法• 自上而下–递归下降分析法–预测(LL(1))分析法• 自下而上–算符优先分析法– LR分析法:LR(0)、SLR(1)、LR(1)、LALR(1)一、自上而下的语法分析方法1.不带回溯确定的自上而下分析法2.对文法的要求:1)文法非左递归2)LL(1)文法i.LL(1)文法的定义:⌝ LL分析表不含多重元素⌝对A∈VT,A->α|β• FIRST(α)⋂ FIRST(β)=φ• α与β至多只有一个为ε• 若β*⇒ε,则FIRST(α)⋂ FOLLOW(A)=φii.LL(1)文法的两个性质⌝ LL(1)文法不含左递归⌝ LL(1)文法无二义i.将方法G改写成LL(1)文法的方法:⌝消去直接左递归⌝提公共左因子3.根据文法规则构造1)递归下降分析程序的方法2)预测分析表的方法EX1:已知文法G:S->aAbDe | dA->BSD | eB->Sac | cD | εD->Se | ε求:1)每个非终结符的FIRST,FOLLOW集2)判定是否为LL(1)文法。
解:FIRST(S)={a,e};FIRST(B)={a,d,c,ε};FIRST(D)={a,d,ε};FIRST(A)={a,d,c,ε,e};FOLLOW(S)={a,e,d,b,#};FOLLOW(B)={a,e};FOLLOW(D)={a,e,b};FOLLOW(A)={b};FIRST()EX2:已知∑={a,b},用高级语言编写一个能够识别集合L={ anbn | n≥0}的程序。
提示:1、求文法G:S->aSb | ε2、判定文法G能用何种方法做。
二、自下而上的语法分析方法(一)、算符优先分析法1.算符优先分析法的定义2.最左素左语3.确定优先关系,构造优先关系表EX3:已知文法G:S->S;D | DD->D(T)| HT->T+S | SH->a |(S)求:1)求优先关系表2)判定是否为OG、OPG文法。
编译原理第六章答案

第6 章自底向上优先分析第1 题已知文法G[S]为:S→a|∧|(T)T→T,S|S(1) 计算G[S]的FIRSTVT 和LASTVT。
(2) 构造G[S]的算符优先关系表并说明G[S]是否为算符优先文法。
(3) 计算G[S]的优先函数。
(4) 给出输入串(a,a)#和(a,(a,a))#的算符优先分析过程。
答案:文法展开为:S→aS→∧S→(T)T→T,ST→S(1) FIRSTVT - LASTVT 表:表中无多重人口所以是算符优先(OPG)文法。
友情提示:记得增加拓广文法 S`→#S#,所以# FIRSTVT(S),LASTVT(S) #。
(3)对应的算符优先函数为:Success!对输入串(a,(a,a))# 的算符优先分析过程为:Success!第2 题已知文法G[S]为:S→a|∧|(T)T→T,S|S(1) 给出(a,(a,a))和(a,a)的最右推导,和规范归约过程。
(2) 将(1)和题1 中的(4)进行比较给出算符优先归约和规范归约的区别。
答案:(2)算符优先文法在归约过程中只考虑终结符之间的优先关系从而确定可归约串,而与非终结符无关,只需知道把当前可归约串归约为某一个非终结符,不必知道该非终结符的名字是什么,因此去掉了单非终结符的归约。
规范归约的可归约串是句柄,并且必须准确写出可归约串归约为哪个非终结符。
第3题:有文法G[S]:S VV T|ViTT F|T+FF )V*|((1) 给出(+(i(的规范推导。
(2) 指出句型F+Fi(的短语,句柄,素短语。
(3) G[S]是否为OPG若是,给出(1)中句子的分析过程。
因为该文法是OP,同时任意两个终结符的优先关系唯一,所以该文法为OPG。
(+(i(的分析过程第4题文法G[S]为:S→S;G|GG→G(T)|HH→a|(S)T→T+S|S(1)构造G[S]的算符优先关系表,并判断G[S]是否为算符优先文法。
(2)给出句型a(T+S);H;(S)的短语、句柄、素短语和最左素短语。
编译原理 第6章习题解答

第六章习题解答6.1根据语法树,得到下述优先关系:E′*(E T′>+ F>* i>*+<T +<F +<i *<(6.2由文法各条产生式,有然后构造<:FIRST={(Z,b),(M,(),(M,a),(L,M)}FIRST+={(Z,b),(M,(),(M,a),(L,M),(L,(),(L,a)}FIRST*=FIRST+∪{(a,a),(b,b),((,(),( ),)),(Z,Z),(M,M),(L,L)}所以<={(b,(),(b,a),((,M),((,(),((,a))再构造>:LAST={(Z,b),(M,L),(M,a),(L,))}LAST+={(Z,b),(M,L),(M,a),(M,))(L,))}(LAST+)T={(b,Z),(L,M),(a,M),( ),M},( ),L}}(LAST+)T所以>={(L,b),(L,a),(a,b),(a,a),( ),b),(),a)}将这三种关系合并得到表6.1。
利用此算法分析符号串b((aa)a)b是否是文法G[Z]的句子,过程如表6.2所示。
分析成功,符号串b((aa)a)b是文法G[Z]的句子。
表6.1 G[Z]的简单优先关系矩阵表6.2 简单优先分析过程6.3由优先关系矩阵中所示的优先关系:a>c a<b b>b b以及优先函数的定义,应该有f(a)>g(c),f(a)<g(b),f(b)>g(b),f(b)=g(c)则有f(a)>g(c)=f(b)>g(b)>f(a)矛盾。
所以该文法不存在优先函数。
6.4①定义集合∑=N,R={(x,y)∣x,y∈∑,x是y的因子}②定义集合∑=N,R={(x,y)|x,y∈∑,x和y均能被3整除}③定义集合∑=N-{1},R={(x,y)|x,y∈∑,x和y有大于1的公约数}④定义集合∑=N,R为关系“=”6.5关系可以用集合定义,也可以用布尔矩阵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 章自底向上优先分析
第1 题
已知文法G[S]为:
S→a|∧|(T)
T→T,S|S
(1) 计算G[S]的FIRSTVT 和LASTVT。
(2) 构造G[S]的算符优先关系表并说明G[S]是否为算符优先文法。
(3) 计算G[S]的优先函数。
(4) 给出输入串(a,a)#和(a,(a,a))#的算符优先分析过程。
答案:
文法展开为:
S→a
S→∧
S→(T)
T→T,S
T→S
(1) FIRSTVT - LASTVT 表:
表中无多重人口所以是算符优先(OPG)文法。
友情提示:记得增加拓广文法S`→#S#,所以# FIRSTVT(S),LASTVT(S) #。
(3)对应的算符优先函数为:
Success!
对输入串(a,(a,a))# 的算符优先分析过程为:
Success!
第2 题
已知文法G[S]为:
S→a|∧|(T)
T→T,S|S
(1) 给出(a,(a,a))和(a,a)的最右推导,和规范归约过程。
(2) 将(1)和题1 中的(4)进行比较给出算符优先归约和规范归约的区别。
答案:
(2)算符优先文法在归约过程中只考虑终结符之间的优先关系从而确定可归约串,而与 非终结符无关,只需知道把当前可归约串归约为某一个非终结符,不必知道该非终结符的名 字是什么,因此去掉了单非终结符的归约。
规范归约的可归约串是句柄,并且必须准确写出可归约串归约为哪个非终结符。
第3题:
有文法G[S]:
S V
V T|ViT
T F|T+F
F)V*|(
(1) 给出(+(i(的规范推导。
(2) 指出句型F+Fi(的短语,句柄,素短语。
(3) G[S]是否为OPG?若是,给出(1)中句子的分析过程。
因为该文法是OP,同时任意两个终结符的优先关系唯一,所以该文法为OPG。
(+(i(的分析过程
第4题
文法G[S]为:
S→S;G|G
G→G(T)|H
H→a|(S)
T→T+S|S
(1)构造G[S]的算符优先关系表,并判断G[S]是否为算符优先文法。
(2)给出句型a(T+S);H;(S)的短语、句柄、素短语和最左素短语。
(3)给出a;(a+a)和(a+a)的分析过程,说明它们是否为G[S]的句子。
(4)给出(3)中输入串的最右推导,分别说明两输入串是否为G[S]的句子。
(5)由(3)和(4)说明了算符优先分析的哪些缺点。
(6)算符优先分析过程和规范归约过程都是最右推导的逆过程吗?
答案:
(1)构造文法G[S]的算符优先关系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