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肿痛的中医辩证治疗和穴位治疗

合集下载

中医助理医师考点:牙痛

中医助理医师考点:牙痛

中医助理医师考点:牙痛
中医助理医师考点:牙痛
牙痛是口腔疾病中常见症状。

常遇冷、热、酸、甜食物刺激后引起。

西医的'各种牙病如龋齿、牙髓炎、根尖炎、牙周炎、智齿冠周炎出现疼痛症状均属本病范畴。

【辨证论治】
实证
主症:牙痛剧烈,牙龈红肿,伴口渴,口臭,便秘,苔黄脉弦,或伴有形寒身热等症。

治则:清热止痛。

处方:以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针用泻法。

穴取颊车、下关、合谷、二间、内庭。

方义:颊车、下关位于牙关部,二穴同属足阳明经,能清泻阳明经之火,通调局部气血。

合谷为手阳明经之原穴,二间、内庭分别为手足阳明经之荥穴,可调阳明经气,泻阳明经之热。

随证选穴:形寒身热加外关、风池;大便秘结加支沟、大横。

虚证
主症:牙痛隐隐,时作时止,牙齿浮动,牙龈萎缩,伴头昏,腰酸,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内热的表现。

治则:滋阴降火。

处方:取局部穴加足少阴经穴为主。

针用补法。

穴取下关、大迎、太溪。

方义:下关、大迎为局部取穴,疏通阳明经气,调理局部气血。

太溪为足少阴肾经之原穴,能滋肾阴,冀其“壮水之主,以制阳光”而疗虚火。

随证选穴:虚火盛者加行间。

中医如何治疗牙龈肿胀的症状

中医如何治疗牙龈肿胀的症状

中医如何治疗牙龈肿胀的症状牙龈肿胀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问题,给人们带来诸多不适。

在中医理论中,牙龈肿胀的发生与人体内部的气血、脏腑功能失调等密切相关。

中医治疗牙龈肿胀,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从根本上调理身体,达到消肿止痛、恢复健康的目的。

中医认为,牙龈肿胀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胃火上炎。

平素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油腻、甘甜之物,或饮酒过度,导致胃火内生。

胃火循经上攻牙龈,就会出现牙龈红肿、疼痛,甚至出血,口臭,口渴,便秘等症状。

二是肾阴亏虚。

肾主骨,齿为骨之余。

若肾阴不足,虚火上炎,也会引起牙龈肿胀、牙齿松动、隐痛,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失眠多梦等症状。

三是气血不足。

脾胃虚弱,气血生化无源,或久病失血,导致气血亏虚。

牙龈失于濡养,也会出现肿胀、萎缩,颜色淡白,容易出血等表现。

四是外感风热。

风邪与热邪侵袭人体,郁结于牙龈,也会导致牙龈红肿疼痛,常伴有发热、恶寒、头痛等症状。

针对不同的病因,中医治疗牙龈肿胀的方法也多种多样。

首先是中药治疗。

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选用合适的方剂。

对于胃火上炎者,常用清胃散加减,以清胃泻火、凉血消肿。

清胃散由生地黄、当归身、牡丹皮、黄连、升麻组成,具有清热凉血、泻火解毒的作用。

若大便秘结者,可加大黄、芒硝以通腑泻热。

对于肾阴亏虚者,常选用知柏地黄丸加减,以滋阴降火。

知柏地黄丸由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组成,能滋补肾阴、清虚热。

对于气血不足者,可用八珍汤加减,以益气养血。

八珍汤由人参、白术、茯苓、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炙甘草组成,能补益气血、滋养牙龈。

对于外感风热者,可用银翘散加减,以疏风清热、消肿止痛。

银翘散由金银花、连翘、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组成,具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的功效。

其次是针灸治疗。

通过针刺穴位,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从而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

常用的穴位有合谷、内庭、颊车、下关等。

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具有疏风解表、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

中医如何运用针灸治疗牙龈肿胀

中医如何运用针灸治疗牙龈肿胀

中医如何运用针灸治疗牙龈肿胀牙龈肿胀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问题,给人们带来诸多不适。

中医的针灸疗法在治疗牙龈肿胀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显著的效果。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牙龈肿胀在中医理论中的认识。

中医认为,牙龈肿胀多与胃火上炎、肾阴亏虚、气血不足等因素有关。

胃火炽盛时,火热循经上炎,可导致牙龈红肿疼痛;肾阴亏虚则虚火上炎,也能引发牙龈问题;气血不足会使牙龈失于濡养,从而出现肿胀。

针灸治疗牙龈肿胀,主要是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平衡阴阳、清热泻火等。

常用的穴位有合谷穴、内庭穴、颊车穴等。

合谷穴,又称“虎口”,位于手背,第 1、2 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具有疏风解表、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

刺激合谷穴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清泻阳明之火,对于牙龈肿胀疼痛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内庭穴,在足背当第 2、3 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此穴位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荥主身热,刺激内庭穴可以清泻胃火,对于胃火上炎引起的牙龈肿胀、口臭、便秘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颊车穴,位于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 1 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刺激颊车穴能够疏通局部经络气血,消肿止痛,缓解牙龈肿胀引起的面颊部疼痛。

在进行针灸治疗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穴位和针刺手法。

一般来说,针刺的深度和角度都需要严格掌握,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对于牙龈肿胀初起、症状较轻的患者,可能采用单纯的针刺疗法;而对于病情较重、病程较长的患者,可能会结合艾灸、拔罐等方法,以增强治疗效果。

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扶阳固脱等作用。

在治疗牙龈肿胀时,可以选择在合谷穴、足三里穴等穴位进行艾灸,以温补肾阳、调和气血,从而改善牙龈的健康状况。

拔罐则可以通过负压作用,吸出体内的邪气和瘀血,促进气血流通。

在牙龈肿胀的部位附近进行拔罐,有助于消肿止痛。

除了上述穴位,还可能会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选择其他相关穴位进行治疗。

名中医治疗牙龈肿痛牙周炎中医病案

名中医治疗牙龈肿痛牙周炎中医病案

病案名称:牙周炎主诉:患者吴某,女,45岁。

因牙龈肿痛、牙疼半年,加重3天来我院就诊。

牙痛为钻痛,阵发性,伴口臭,食欲减退,口腔干涩。

查体发现患者牙龈肿胀,牙龈出血明显,牙结石较多,口腔内可见牙结石、牙菌斑沉积。

牙龈牙周探诊:牙龈沟部分牙龈出血,探诊深度5-6mm。

口腔X光片:牙周囊肿。

诊断为牙周炎。

治疗过程:中医治疗方案如下:1. 中医辨病辨证:辨证属于肾虚火旺,湿热郁滞。

肾虚火旺导致牙痛,口臭,口腔干涩,湿热郁滞导致牙龈肿胀、出血,牙周囊肿。

2. 中医治疗方法:a. 中药治疗:选用益肝清热、理气消肿的中药,如黄连、栀子、白芍、柴胡等,清热利湿,消肿止痛。

b. 中医外治疗法:采用中药泡洗口腔,以祛除口腔中的湿热,减轻牙痛、口臭。

c. 饮食调理:忌口辛辣刺激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食物,多喝水促进湿热排出。

3. 治疗过程中持续观察患者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每周一次复诊,观察病情变化。

治疗效果:患者按时按量服用中药,坚持中药泡洗口腔,饮食调理,1周后症状明显减轻,口腔干涩、口臭减轻,牙龈肿胀明显减轻,探诊深度缩小至3-4mm,口腔X光片显示牙周囊肿缩小。

结论:中医治疗对牙周炎疗效显著,通过中医辨病辨证,中药治疗,饮食调理,外治疗等多方位治疗,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治疗牙周炎也能有效避免长期对抗生素的使用,减少牙周炎的复发率。

希望通过本病案的共享,能更好的宣传和普及中医治疗牙周炎的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

治疗后续:4. 治疗后续:患者根据医生的指导,继续坚持中药治疗,并且在家中进行口腔护理和饮食调理。

患者也意识到自身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因此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并且注意饮食上的调整,避免摄入辛辣刺激食物,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口腔清洁,多饮水促进湿热的排出。

5. 定期复诊: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每周定期复诊,并接受医生的指导,不断观察病情的变化。

通过定期的复诊,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并且口腔X光片显示牙周囊肿已经明显缩小。

中医如何治疗牙龈肿胀的根源

中医如何治疗牙龈肿胀的根源

中医如何治疗牙龈肿胀的根源牙龈肿胀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问题,给人们带来诸多不适。

中医认为,牙龈肿胀并非孤立的病症,而是身体内部失衡的外在表现。

要从根源上治疗牙龈肿胀,需要综合考虑人体的整体状况,运用中医独特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调理。

中医将人体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经络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牙龈肿胀可能与胃火上炎、肾阴亏虚、气血不足、风火外侵等多种因素有关。

胃火上炎是导致牙龈肿胀的常见原因之一。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饮食不规律,常常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容易导致胃火内生。

胃火循经上炎,熏蒸牙龈,就会出现牙龈红肿、疼痛、出血等症状。

治疗上,中医常采用清胃泻火的方法。

比如,可以使用玉女煎加减。

玉女煎中石膏、知母清泻胃火,熟地、麦冬滋补肾阴,牛膝导热下行。

同时,患者还需调整饮食,避免食用助火之品,保持心情舒畅,以减少胃火的产生。

肾阴亏虚也是引发牙龈肿胀的一个重要因素。

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阴不足,牙齿失于滋养,就容易出现牙龈萎缩、牙齿松动、牙龈肿胀等问题。

对于这种情况,中医多采用滋阴补肾的方法进行治疗。

常用的方剂有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节制房事,以养护肾阴。

气血不足同样可能导致牙龈肿胀。

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不足则牙龈失养,容易出现牙龈淡白、肿胀、萎缩等症状。

治疗时,中医会以益气养血为主,常用的方剂有八珍汤、归脾汤等。

患者还应注意饮食营养的均衡,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促进气血的生成。

此外,风火外侵也会引起牙龈肿胀。

比如外感风热之邪,或体内素有积热,复感风邪,风火相搏,上攻牙龈,导致牙龈红肿疼痛。

治疗时,中医常采用疏风清热的方法,如用银翘散加减。

同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受风着凉,以防外邪入侵。

除了内服中药,中医还有许多外治法可以辅助治疗牙龈肿胀。

比如,用淡盐水漱口,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用中药牙膏刷牙,如含有薄荷、金银花、苦参等成分的牙膏,能够缓解牙龈炎症;还可以进行穴位按摩,如按摩合谷穴、内庭穴等,以促进气血流通,缓解牙龈肿胀。

牙痛中医辨证治疗

牙痛中医辨证治疗

牙痛中医辨证治疗一、五大类牙疼的中医辨证论治。

一、胃火型1.临床特点:牙龈红肿而痛,口唇红、喜冷食,舌质红紫苔黄或白厚,脉数。

2.治疗【方选】白虎汤化裁。

【处方组成】石膏30克知母20克甘草5克梗米10克。

【用法】水煎2次,早晚各服1次。

【加减】若大便燥加当归15克、川芎10克、连翘10克,如便燥如羊屎则加大黄、黄连、黄芩各15克;若眉棱骨痛者加白芷、柴胡、薄荷各12克。

【注意事项】妇、幼及老年体弱者则减量或慎用。

二、寒热错杂型1.临床特点:齿龈疼痛,得寒得热而牙痛程度无增重或减轻。

2.治疗【方选】小续命汤化裁。

【处方组成】桂枝10克白附子(久煎)10克川芎10克麻黄10克人参10克白芍10克杏仁(去皮尖)10克防风10克黄芩(酒炒)10克防己10克甘草10克。

【用法】水煎2次,早晚各服1次。

【加减】如口渴多饮、小便黄、舌红苔白或厚或微黄、脉数,则去人参用沙参,方中黄芩、白芍用量增至40克;若口不渴、苔白薄、小便清长,则小续命汤中桂枝、白附子、麻黄用量各增至13克,而黄芩、人参用量减至6克。

三、风邪型1.临床特点:不畏冷热而齿龈痒痛,甚或难忍,舌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或数。

2.治疗【方选】归芎散化裁。

【处方组成】全当归35克川芎15克白僵蚕30克蝉蜕30克防风10克薄荷10克(后下)连翘10克。

【用法】水煎2次,早晚各服1次。

【加减】面白、唇白、舌淡红、脉沉者去川芎、连翘、薄荷,加黄芪50克;伴心悸怔忡则加阿胶30克。

四、龋齿型1.临床特点:初期无症状,仅表现牙齿组织变白,继则逐渐变成黄褐色。

后病夏部位的牙齿组织变软脱失,坏成龋洞,常因食物进入龋洞受到刺激而疼痛。

2.治疗【方选】小续命汤化裁。

【处方组成】桂枝10克白附子10克(久煎)川芎10克麻黄10克人参10克白芍10克杏仁(去皮尖)10克防风10克黄芩(酒炒)10克防己10克甘草10克。

【用法】水煎2次,早晚各服1次。

【加减】偏寒者加细辛6克;偏热重者加石膏20克。

牙龈肿痛的中医辩证治疗

牙龈肿痛的中医辩证治疗

牙龈肿痛的中医辩证治疗牙龈肿痛是一个常见的口腔问题,特别是对于经常出现牙龈肿痛症状的人来说,这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口腔健康,也会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

中医有着独特的辩证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缓解牙龈肿痛,并找到症源,进行根本性的治疗。

中医认为,牙龈肿痛通常是由于肺热、胃火、湿热等内因导致的。

根据具体的病情,中医会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医辩证治疗方法:1. 清热解毒法:对于由于肺热引起的牙龈肿痛,中医常常会使用清热解毒的方法。

例如,可以选用黄芩、连翘、板蓝根等药物,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有效地减轻牙龈肿痛的症状。

2. 利湿清热法:如果牙龈肿痛是由于湿热引起的,中医会采用利湿清热的方法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茵陈蒿、黄芩等,这些药物能够清利湿热,缓解牙龈肿痛。

3. 去火止血法:对于牙龈肿痛伴有出血的情况,中医会采用去火止血的方法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知母、赤白藓等,这些药物具有清热止血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止血和减轻牙龈肿痛。

除了上述的药物治疗方法外,中医还会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调理和口腔卫生。

首先,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会加重牙龈肿痛的症状。

其次,保持口腔清洁十分重要,定期刷牙、漱口可以有效预防和减轻牙龈肿痛。

此外,患者应注意口腔的湿燥程度,适量饮水有助于保持口腔的湿润。

此外,中医辨证治疗还强调整体健康的重要性。

中医认为牙龈肿痛可能与身体的其他方面存在关联。

因此,辨证治疗不仅仅局限于口腔问题本身,还要关注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

中医辩证治疗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提出针对性的调理方案,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总之,牙龈肿痛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问题,中医辩证治疗能够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包括清热解毒、利湿清热、去火止血等,这些方法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调理和口腔卫生,保持整体健康。

通过中医辨证治疗,可以缓解牙龈肿痛的症状,改善口腔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牙龈肿痛的中医辨证治疗

牙龈肿痛的中医辨证治疗

牙龈肿痛的中医辨证治疗牙齿是骨,是肾,足阳明经络在上牙龈,手阳明经络在下牙龈,所以牙痛与肾、胃、大肠有关。

牙痛的原因不同,包括胃火、风火、肾阴不足、冷热刺激和蛀牙,应根据不同的原因进行综合征分化。

1.胃火上盛:牙龈肿痛、患侧面颊肿胀,甚至不能咀嚼、局部灼热、口苦口臭、便秘、舌红苔黄等。

治疗清热泻火、消肿止痛的问题。

石膏25克,黄连10克,生地15克,丹皮6克,麻10克,淮牛膝15克,大黄6克,赤芍10克,知母10克,刁竹10克,疼痛甚至白芷10克。

如果牙齿过敏,每次接触热都会治疗疼痛。

2.肾阴不足,虚火发炎:牙龈微肿微红,隐痛绵绵,牙齿摇晃不固,或有牙血,余无特殊。

治疗滋阴降火,补肾固齿。

用六味地黄汤加减。

熟地25克,女贞15克,茱萸10克,淮山15克,淮牛膝10克,泽泻10克,骨碎补10克,细辛3克。

如果牙龈红肿,可以加知母10克,黄柏6克。

3.风寒牙痛:症状突然发作,头额两侧疼痛,势如闪电,牙龈不红不肿。

其中,如果疼痛像闪电一样游走,那么头额和脸颊的疼痛就是风痛。

如果吸收冷空气和冷物体,就会疼痛,固定部位的人就会疼痛。

治疗祛风、散寒、止痛。

以当归10克、细辛6克、川芎10克、白芷10克、川椒5克、桔梗6克、甘草6克为主。

桂枝6克,防风6克,白芥10克,桔梗10克,苏叶6克,细辛3克,刁竹6克,白芍10克,甘草5克。

无论风痛还是寒痛,都可以用10克细辛、白芷、苍耳子、甘草,每天用煎水漱口多次。

4.龋齿牙痛:蛀牙引起的牙痛也很常见。

单纯口服药物疗效一般较差,最好结合局部治疗。

当归10克,生地12克,细辛6克,白芷10克,连翘10克,苦参10克,川椒5克,黄连10克,乌梅10克,桔梗6克,甘草6克。

外用川椒、胡椒、五倍子5克,冰片0.5克,共研为细末,用消毒棉包一点药末,放入龋齿洞。

流口水后,疼痛可以停止。

也可以用牙痛一粒一粒塞进洞里,效果一样。

【温馨提示】以上中药方仅供参考,患者需辨证用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牙龈肿痛的中医辩证治疗
更新时间:2012-08-06 18:06:05 |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牙龈肿痛是一种常见的牙科疾病,其致病原因较多,如牙周炎、牙髓炎、智齿冠周炎等等都可引发牙龈肿痛,在治疗牙龈肿痛时要根据不同的病因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而不能一概而论,那样不仅治不了病还会使病情加重。

那么中医是如何治疗牙龈肿痛的呢?中医学认为,齿为骨之余,为肾所主,足阳明经络于上齿龈,手阳明经络于下齿龈,故牙痛与肾、胃、大肠有关。

引起牙痛的原因有很多,有胃火上盛、风火上攻、肾阴不足、寒热刺激及蛀齿等,故要根据不同病因进行辨证论治。

1. 胃火上盛患者症见牙龈肿痛,患侧面颊肿胀,甚则不能嚼食,局部灼热,口苦口臭,便秘、舌红苔黄等。

治宜清热泻火,消肿止痛。

方用:清胃散加减。

方剂组成:石膏25g ,黄连10g,生地15g,丹皮6g ,升麻10g,淮牛膝15g,大黄6g,赤芍10g,知母10g,刁竹10g , 痛甚者可加白芷10g 。

若牙质过敏,每触热辣即痛者也同此治。

2. 肾阴不足,虚火上炎患者症见齿龈微肿、微红,隐痛绵绵,齿摇不固,或兼有牙血,余无特殊。

治宜滋阴降火、补肾固齿。

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减。

方剂组成:熟地25g ,女贞15g ,萸肉10g ,淮山
15g,淮牛膝10g,泽泻10g,骨碎补10g,细辛3g。

若牙龈红肿较甚,则可加知母10,黄
柏6。

3. 风寒牙痛患者症见突然发作,痛连头额、两侧,势如电掣,牙龈不红不肿。

其中,若痛有游走,
痛如电掣,连及头额、两颊者,是为风痛。

若吸触冷气冷物即痛,部位固定者,是为寒痛。

治以祛风、散寒、镇痛。

寒痛为主者用当归10g,细辛6g,川芎10g,白芷10g,川椒5g,
枳壳10g,桔梗6g,甘草6g。

风痛为主者用桂枝6g,防风6g,白芥子10g,桔梗10g,苏叶6g,细辛
3g,刁竹6g,白芍10g,甘草5g。

不论风痛或寒痛,均可用细辛、白芷、苍耳子、甘草各10g ,煎水含漱,日多次。

4. 龋齿牙痛
这种牙龈肿痛是由龋齿引起的,单纯内服药物疗效不理想,宜结合局部处理为佳。

内服方用:定痛散。

方剂组成:当归10g,生地12g,细辛6g,白芷10g,连翘10g,苦参10g,
川椒5g,黄连10g,乌梅10g,桔梗6g,甘草6g。

外用川椒、胡椒、五倍子各5g,冰片0.5g ,共研为细末,用消毒药棉裹药末少许,放入龋齿洞内,流涎出后,痛可停止。

也可用牙痛一粒丸一粒塞入洞内,可得同样效果。

综上所述,以上是中医辩证治疗牙龈肿痛的方法,希望患者在治疗牙龈肿痛时不要盲目吃药,而要根据病情加以选择,牙龈肿痛是一种慢性疾病,治疗时患者务必要保持耐心与乐观的态度坦然面对。

孩子放暑假了,我把她学钢琴的课都提前了,下午5: :0就上课。

不过昨天还小试了身手,自告奋勇给一位孩子的爷爷治疗了牙疼。

我们家长在外面坐着聊天,一位老大爷,右边脸都肿了,问了下,他说这几天闹牙疼呢,都肿了好几天了,大夫说不给他拔牙,等炎症下去后再去看,就给开了一大堆的西药回来了。

可是他说了都不管用,还是照常牙疼啊。

我说能不能让我试试,我给你穴位按摩你看如何?
老爷子很健谈,就是牙疼也都尽量轻声细语的和我们聊天。

笑呵呵的说,好啊,姑娘你给我做做吧。

先来手上的吧,呵呵老爷子手掌胖胖的,估计也是经历沧桑的一双大手了,我的小手估计
就有他的半个巴掌大。

呵呵
我没有问他那个牙齿疼,我看是后面的牙齿肿的厉害,就从小手指开始找的。

推到第八课牙的上牙时候他疼的受不了了,咧着嘴痛苦的说;姑娘就是这里疼!”
嗯那就是上牙上火了发炎了,我就使劲给他推起来,大约就是2分钟不到,他说牙齿感觉
到不是那么疼了,再看他的小手指都出了很多小红痧子啊。

大爷您看,你这里的痧子多多啊?都成紫色的了。

那你牙疼一定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起码得有个十天半个月了。


他看着我:疑惑的说,你怎么知道?”我半个月前就疼,不严重,没有肿,上几天吃辣椒了就肿起来了。


两个手都做完,我就开始找胳膊的穴位了。

我又揉了会儿天井穴的位置,还好这个位置不算疼,一会儿就完成了。

不过饮食上一定注意,不能在发炎期间刺激它了,记得保养是关键。

我也是第三次自告奋勇去给别人按照穴位来治疗牙疼的经验了。

每次都很好的结果,所以你如果不信,就自己试试。

记得是舍得下功夫啊,我牙疼的时候可是把小手指都弄肿了,是推的,不过第二天牙齿就好了,不过手指肿不耽误做事情的,几天
就下去了。

只是皮肤的暂时性的疼痛,不会影响生活的。

记得牙疼天井曲池和谷手指的牙齿发射区,都可以用的上啊。

只要辨证的去寻找找痛点就能解决牙疼问题的。

口腔溃疡问题的也是这样的,一般脚底的脾必须做的,同时手上的穴位也配合着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