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煮大黄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合集下载

大黄的用法范文

大黄的用法范文

大黄的用法范文大黄(学名:Rheum palmatum L.)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蓼科大黄属。

大黄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的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之一、大黄可用于治疗便秘、消炎止痛、通过调整气血来治疗病症等。

在中医药中,大黄常用于清热泻火、引导药性下行的目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大黄的用法。

1.煎汤服用:将大黄切碎或研磨成粉末,加水煎煮约20-30分钟,去渣后分成若干剂,每剂10-15克,可口服。

这种方法适用于治疗便秘、痈肿疮疖等病症。

2.煮汁饮用:将大黄切碎后加水煮沸,再用文火煮20-30分钟,滤取药液,去渣后饮用。

每次服用10-30克,每天可分2-3次饮用。

这种方法适用于治疗肠风、腹痛、寒热劳欲等病症。

3.煎膏外敷:将大黄切碎后加水煎煮,煮至浓稠后加入草莓霜或红花霜,搅拌均匀后放凉,可用于外敷。

这种方法适用于治疗痈肿疮疖、湿疹瘙痒等病症。

4.研粉或调成膏剂:将大黄研磨成粉末或调配成膏剂,外用于治疗瘰疬、湿疹等病症。

可每天涂抹一次或数次,根据病情和需要调整使用频率和用量。

5.配伍用药:大黄与其他药物的配伍可起到相互增效的作用。

例如:-大黄与黄连、黄芩等药物配伍,可用于治疗黄疸、胃热呕吐等病症;-大黄与厚朴、枳壳等药物配伍,可用于治疗胃气上逆、呕吐等病症;-大黄与大戟、芒硝等药物配伍,可用于治疗湿热下注、淋病、痈肿疮疖等病症。

与其他草药配伍使用时需要特别注意剂量和用药方法,以避免药物相互作用或不良反应。

6.外用艾灸:将大黄研磨成末,将其与艾叶混合,制成大黄艾炷,用于艾灸治疗相关病症。

例如,对于治疗风湿疼痛、关节炎等病症,可在相应穴位上点燃大黄艾炷进行熏灸,起到活血化瘀、祛风止痛的作用。

除了上述常见的使用方法外,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大黄的用法还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但需要注意的是,大黄属于强烈泻下药物,使用时应根据具体病情、体质和医生建议确定使用剂量和方法,避免滥用或不当使用,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大黄牡丹汤

大黄牡丹汤

大黄牡丹汤
药理作用
具有增强肠胃蠕动、免疫力等作用。
大黄牡丹汤
中医证
肠痈瘀热证:
证候
大黄牡丹汤
西医疾病
急性阑尾炎,阑尾脓 肿或结石,多发性结肠憩 室症,黏连性肠梗阻,细 菌性痢疾等病临床表现符 合肠痈瘀热证者。
大黄牡丹汤配伍
大黄→泻热祛瘀。 牡丹皮→凉血散瘀。 芒硝→软坚散瘀。 桃仁→活血化瘀。 瓜子→泻热排脓。


制作
大黄牡丹汤
《金匮要略》
大黄牡丹汤
大黄四两(12g) 芒硝三合(8g) 桃仁50个(9g) 牡丹皮一两(3g) 瓜子半升(12g)
组 成
大黄牡丹汤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 取一升,去滓。内芒硝,再 煎沸。顿服之。有脓当下, 如无脓,当下血现代用法: (水煎服)。
用 法
大黄牡丹汤
功 用
泻热破瘀, 散结消肿。
方 解
大黄牡丹汤
用药要点
以泻热药与凉血散瘀 药相配伍,泻热逐瘀。
大黄牡丹汤
用方要点
以少腹疼痛,恶心呕 吐,或不大便,舌质红, 苔黄或腻,脉浮或数为辨 治要点。

大黄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大黄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大黄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大家是否知道大黄汤这种中药方剂呢?可以说大黄汤在临床中的应用是相当的广泛的,那么大黄汤都具有哪些特点呢?日常生活中大黄汤都得到了哪
大家是否知道大黄汤这种中药方剂呢?可以说大黄汤在临床中的应用是相当的广泛的,那么大黄汤都具有哪些特点呢?日常生活中大黄汤都得到了哪些方面的应用呢?一起来简单的了解一下吧。

【处方】大黄(锉,炒)牡丹皮消石(研)芥子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各)5克
【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主肠痈。

少腹坚硬,肿大如掌而热,按之则痛,局部或赤或白,小便稠数,汗出憎寒,其脉迟紧者来成脓,如脉数则脓已成。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以利下脓血为度,未利再服。

【摘录】《证治准绳·疡医》卷二
【处方】大黄6克黄连6克(去毛)黄柏6克栀子6克(擘)
【制法】上四味,切。

【功能主治】主天行,五六日不解,头痛壮热,四肢烦疼,不得饮食。

【用法用量】用水800毫升,煮六七沸,纳豉12克,葱白7茎,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猪肉、冷水。

【摘录】《外台秘要》卷三引《张文仲方》
【处方】大黄10克
生活常识分享。

大黄汤的功效与作用

大黄汤的功效与作用

大黄汤的功效与作用大家是否知道大黄汤这种中药方剂呢?可以说大黄汤在临床中的应用是相当的广泛的,那么大黄汤都具有哪些特点呢?日常生活中大黄汤都得到了哪些方面的应用呢?一起来简单的了解一下吧。

【处方】大黄(锉,炒)牡丹皮消石(研)芥子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各)5克【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主肠痈。

少腹坚硬,肿大如掌而热,按之则痛,局部或赤或白,小便稠数,汗出憎寒,其脉迟紧者来成脓,如脉数则脓已成。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以利下脓血为度,未利再服。

《证治准绳·疡医》卷二【处方】大黄6克黄连6克(去毛)黄柏6克栀子6克(擘)【制法】上四味,切。

【功能主治】主天行,五六日不解,头痛壮热,四肢烦疼,不得饮食。

【用法用量】用水800毫升,煮六七沸,纳豉12克,葱白7茎,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猪肉、冷水。

【摘录】《外台秘要》卷三引《张文仲方》大黄10克【制法】上药细锉。

【功能主治】主久痢不愈,脓血稠粘,里急后重,日夜无度。

【用法用量】用好酒300毫升,同浸半日许,再同煎至230毫升,去大黄不用,将酒分为二服,顿服之,痢止一服,如未止再服。

以利为度。

后服芍药汤和之。

【摘录】《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处方】大黄、枳壳。

【功能主治】胎前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经验女科》【处方】生锦纹大黄8钱,生石膏3钱,银花4钱,栝楼子6钱,桔梗2钱,焦栀子3钱,牛蒡子(炒)3钱,苏子2钱,连翘2钱,射干8分(即乌扇)。

【功能主治】通便泄热。

主喉症火毒太甚,壮热痰盛,胸痞便秘,咽痛水浆不入,危在旦夕者。

【用法用量】加竹沥1盏,姜汁3匙,青果2枚(打取汁),冲入,徐徐呷下。

得吐出胶痰数碗,痰出便通,可转危为安。

【摘录】《医方简义》卷四【处方】大黄1两,穿山甲3钱,川厚朴3钱,白芷3钱,大枫子仁3钱,花椒3钱,甘草3钱。

【功能主治】杨梅疮。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主治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主治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主治1. 功能主治大黄是一种中药材,常用于中医药中。

它具有多种功能主治,包括:•缓解便秘:大黄具有通便作用,可促进肠道蠕动,增加排便次数,减轻便秘症状。

它含有丰富的大黄素,可柔软排泄物,减少粪便干硬,提高排便效果。

•清热泻火:大黄有清热泻火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火热烦闷、口渴、尿赤等症状。

它能够清除体内的湿热,调节体内阴阳平衡。

•消肿散结:大黄可以促进体液循环,减轻局部水肿并消散淤血。

它还可软化结节和肿块,促进其吸收。

•利尿通淋:大黄具有利尿通淋的作用,可有效排除体内废物和毒素,减轻水肿症状,促进肾脏功能。

•化痰止咳:大黄具有化痰止咳的功效,可改善咳嗽痰多、喉咙不适等症状。

它可清除体内痰湿,减少痰液分泌,缓解咳嗽问题。

•清肝明目:大黄还可以清肝明目,可用于治疗目赤肿痛、目眩等眼部不适症状。

它能够调节肝气,改善眼部血液循环,保护视力。

2. 注意事项在使用大黄时,需注意以下事项:•用量要适当:大黄具有泻下作用,使用过量可能导致腹泻、腹痛等不适症状。

因此,在使用时应按照医生或中药师的建议用量,不可随意增减。

•孕妇慎用:孕妇要慎用大黄,因为它具有刺激性,可能影响胎儿发育。

如果需要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严格控制用量。

•高血压患者慎用:大黄含有一些活性成分,可能会引起血压升高。

高血压患者在使用前应咨询医生,并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适合使用。

•肠梗阻患者禁用:大黄具有促进肠道蠕动作用,因此对于肠梗阻患者来说是禁用的。

使用大黄可能加重肠梗阻症状,导致肠道更加堵塞。

•长期使用慎重:大黄含有一些活性成分,长期过量使用可能导致肝肾损伤。

因此,长期使用大黄的人需定期检查肝肾功能,确保身体健康。

3. 使用方法大黄可多种形式使用,包括:•中药煎汤:将适量的大黄研磨成粉末,加入开水中煎煮。

可根据具体需要调整用量和用药时间。

•中药丸剂:将大黄与其他中药材配方搅拌均匀,制成丸剂。

按照医生或中药师的建议服用。

大黄的正确用法用量是什么宜忌有哪些

大黄的正确用法用量是什么宜忌有哪些

⼤黄的正确⽤法⽤量是什么宜忌有哪些 ⼤黄能够泻热毒,破积滞,⾏瘀⾎。

作为⼀种中药,你是否了解⼤黄的使⽤⽅法?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黄的⽤法⽤量的内容,希望⼤家喜欢! ⼤黄的⽤法⽤量 内服:煎汤(⽤于泻下,不宜久煎),1~4钱;或⼊丸、散。

外⽤:研末,⽔或醋调敷。

⼤黄的功能主治 泻热毒,破积滞,⾏瘀⾎。

治实热便秘,谵语发托,⾷积痞满,痢疾初起,⾥急后重,瘀停经闭,癥瘕积聚,时⾏热疫,暴眼⾚痛,吐⾎,衄⾎,阳黄,⽔肿,淋浊,溲亦,痈疡肿毒,疔疮,汤⽕伤。

泻热通肠,凉⾎解毒,逐瘀通经。

⽤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

①《本经》:"下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作"⽔⾕道"),调中化⾷,安和五脏。

" ②《别录》:"平胃,下⽓,除痰实,肠间结热,⼼腹胀满,⼥⼦寒⾎闭胀,⼩腹痛,诸⽼⾎留结。

" ③《药性论》:"主寒热,消⾷,炼五脏,通⼥⼦经候,利⽔肿,破痰实,冷热积聚,宿⾷,利⼤⼩肠,贴热毒肿,主⼩⼉寒热时疾,烦热,蚀脓,破留⾎。

" ④《⽇华⼦本草》:"通宣⼀切⽓,调⾎脉,利关节,泄塑滞、⽔⽓,四肢冷热不调,温瘴热痰,利⼤⼩便,并敷-切疮疖痈毒。

" ⑤《纲⽬》:"主治下痢亦⽩,⾥急腹痛,⼩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诸⽕疮。

" ⼤黄的临床应⽤ ①⽤于⾎⼩板减少症及⽌⾎ ⽤酒洗⼤黄10克,⽢油5毫升,苯甲醇2毫升,制成注射液100毫升。

每次2毫升,肌⾁注射。

对⾎⼩板减少症每⽇1次,⼿术后⽌⾎⽤每⽇2次。

亦有⽤⽣⼤黄9钱,⽯灰1两,⽂⽕炒拌,直⾄⽯灰呈灰粉红⾊时取出,加⼊明矾(每100克⽯灰加⼊明矾0.6克)共研细粉。

将此粉16克加⽔⾄100毫升,振荡后沉淀过滤。

⽤时取棉球浸药⽔压迫出⾎处。

经应⽤于500余⼈次外伤出⾎,证明⽌⾎效果良好,未见不良反应及副作⽤。

单煮大黄汤的功效与作用

单煮大黄汤的功效与作用

单煮大黄汤的功效与作用
关于《单煮大黄汤的功效与作用》,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使用过或是听闻过单煮大黄汤的盆友或许对这个词较为了解。

实际上单煮大黄汤是一种中医药方,关键秘方便是几类大家都较为了解的中草药材,一起来看一下。

特异药方生产
黄连、甘草。

特异制作方法生产
上锉散。

特异功效与作用生产
宣毒利下。

主痛疽初发,肿疼,青少年热盛发背等。

特异使用方法使用量生产
每服3钱,水1盏半煎,空心服。

特异留意生产
血气衰者不能用。

特异摘抄生产
《得效》卷十九
从上边的详细介绍中能够了解单煮大黄汤的功效十分的普遍,
因此如今许多的生物学家都会科学研究怎样能够将其运用到临床医学中,防止和医治一些病症。

大黄的功能主治及用量

大黄的功能主治及用量

大黄的功能主治及用量功能主治大黄,又名黄连木,是中药材中的一味名贵药材,具有多种功能主治。

以下是大黄的主要功能主治:1.清热泻火:大黄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可以缓解高热、口渴、咽干等症状。

特别适用于热病身热、渴饮、大便干结等情况。

2.润肠通便:大黄属于泻下药,可促进肠道蠕动,增加大便的湿润度,达到通便的效果。

适用于因便秘引起的腹胀、尿黄等问题。

3.消炎抗菌:大黄具有一定的消炎抗菌作用,可抑制细菌、病毒和真菌的生长繁殖,对一些感染性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4.利尿通淋:大黄还有利尿通淋的功效,可以增加尿量,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尿液中的有害物质,对浮肿和尿路感染等疾病有帮助。

5.活血化瘀:大黄内含有多种活血的物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淤血和瘀血,对于瘀血引起的疼痛和肿胀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用量大黄的用量应根据具体病情、年龄和体质而定,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

一般情况下,大黄可分为内服和外用两种方式使用。

内服用法和用量:1.大黄冲剂:每次5-10克,一日1-2次,可加入开水中冲服。

2.大黄片:一次2-4片,一日2-3次,可随餐服用。

外用用法和用量:1.大黄膏剂:将适量大黄膏剂涂抹于患处,每日2-3次,轻轻按摩至吸收。

2.大黄浸剂:将适量大黄浸剂用棉球蘸湿,轻轻涂抹于患处,每日2-3次。

注意事项1.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及老年人禁用大黄,尤其是大黄口服剂形式。

2.忌长期或超量使用大黄,以免导致依赖性便秘、水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

3.大黄可引起皮肤敏感反应,使用过程中如出现皮疹、红肿等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4.大黄不宜与某些药物同时使用,如抗生素、某些降压药等,应在医生指导下慎重使用。

5.使用大黄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避免暴饮暴食、久坐不动等不良生活方式对大黄的疗效造成影响。

以上是关于大黄的功能主治及用量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在使用大黄时,请务必遵循医生的指导,避免自行滥用,以免产生不良后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单煮大黄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用过或者听说过单煮大黄汤的朋友也许对这个词比较熟悉。

其实单煮大黄汤是一种中药方剂,主要配方就是几种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中药材,一起来看
用过或者听说过单煮大黄汤的朋友也许对这个词比较熟悉。

其实单煮大黄汤是一种中药方剂,主要配方就是几种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中药材,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大黄、甘草。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宣毒利下。

主痛疽初发,肿痛,少年热盛发背等。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半煎,空心服。

【注意】气血衰者不可用。

【摘录】《得效》卷十九
从上面的介绍中可以知道单煮大黄汤的作用十分的广泛,所以现在很多的科学家都在研究如何可以将其应用到临床中,预防和治疗一些疾病。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