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校本课程教材

合集下载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农村中学校本课程教学方法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农村中学校本课程教学方法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农村中学校本课程教学方法广东省清远市连山县加田中学/黄常周来源:摘自:《瑶族民间文化校本课程研究》校本课程的开发在农村中学的课程改革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是体现农村学校办学特色,满足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教育需求,促进农村同学个性发展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

农村中学大多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有的学校“学校内部自发”、有的学校“回应外部指令”,许多学校都开展了具有校本课程属性的综合实践活动。

不过许多学校的校本课程密切结合了当地的资源,形成了鲜明的农村学校特色。

例如广东省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的民族中学、加田初级中学等根据民族特点,开展了具有校本课程特色的“民间故事”、“民间风俗”、“民间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探究活动。

面对当地资源开发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应以地方的实际情况为本,以学校为本,以同学为本。

在教学上应该有别于国家基础课程的教学方式,至少不应该以教材为教材,教教材。

一个主题的确定,只是确定了教学的一个大致的方向,而教学的过程,可以说是一个研究的过程,是一个补充的过程,而不是一个接受过程。

所以说校本课程的教学与研究性课程的教学有着更多相似的地方,也就是不要一成不变的将讲授法放到首位,要采取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什么是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既定的教学任务,师生一起活动的方式、手段、方法的总称。

教学方法是一种认识方法,从教师发明性地指导同学通过探索,发现“新知”的意义上说,教学方法也是一种科学方法。

或者说,它是教师施教和同学学习知识、技能使身心发展而工同活动的方法。

因此把教学方法只看作是教学施教活动的方法是片面的。

教学方法应是施教、受教双方活动的方法。

校本课程更体现施教、受教双方活动,即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方式。

以广东省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民族中学根据民族特点所进行的“连山瑶族民俗风情”这一校本课程的教学探究为例。

把保守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变为以同学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农村小学科学学科校本课程建设的探索

农村小学科学学科校本课程建设的探索

农村小学科学学科校本课程建设的探索发布时间:2022-11-29T01:51:57.331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15期作者:丁建军刘欣南[导读]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启动的背景下,农村学校科学教育愈显必要。

乡村振兴,关键是科技的振兴。

实施好科学课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种植科学基因,对于培育科学人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丁建军刘欣南株洲市攸县皇图岭镇中心小学摘要: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启动的背景下,农村学校科学教育愈显必要。

乡村振兴,关键是科技的振兴。

实施好科学课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种植科学基因,对于培育科学人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科学学科;农村小学;课程探索;引言:我校是一所规模较大的农村小学,在我校所推行的素质教育中,科学教育占有重要的一席。

学校现有8位科学教师,虽然均为兼职,但其中有学科骨干,有市科学学科带头人,经多年来的培养、发展,是一支比较有活力的梯形队伍。

我们一直致力于完善科学教学条件,仪器室、实验室、科技活动室等大体上已跟进装备。

2015年,在全县小学率先举办“科技节”,延续至今。

一年一度的科技节系列活动,都是一场盛宴,让全体师生普遍认识到科学教育的非凡意义。

学生“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蔚然成风。

在历届县市级科技节和科技创新大赛活动中,我校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基于此,我们将科学学科特色的打造定位,为学校办学水平提升的目标之一。

我们追求的是,通过三五年的努力,将科学学科建设成为学校的一张品牌。

一、构建“自主探究”科学课堂教学模式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四主五步”。

“四主”,即学生主体,教师主导,问题主线,活动主轴;“五步”,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巩固提升,拓展延伸,而科学课的重点在于“自主探究”。

下面从两个课例来说明我们以“自主探究”为主的科学课堂教学模式。

课例一:刘建华老师执教的科学课《周围的空气》——将课本第二个吹气球的活动作为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情景导入,把一个瓶子设计为两类“一类有洞,一类没有洞”,让学生带着所历经过的“吹气球”游戏进入学习,唤起探究动机。

农村小学“口琴进课堂”校本教材开发与使用实践研究

农村小学“口琴进课堂”校本教材开发与使用实践研究

农村小学“口琴进课堂”校本教材开发与使用的实践研究在2005年底我校就把口琴引进课堂,2009年创建为口琴艺术特色学校,口琴学习按照“低年级段激发兴趣爱好,中年级段打好基础,高年级段重在提高”的要求,发动学生人人参与。

学校建有校口琴艺术团,每年段建有一个年级口琴队,口琴队成员有专职教师辅导,每周吹会一首新曲子,每天抽一段时间进行训练。

我校把口琴教学作为校本课程进行开发与研究,以此繁荣校园教育文化,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各种音乐能力和音乐课堂教学效果,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现在只要你一走进我们的校园,就随时可以听到那悠扬的口琴声!下面谈谈本次课题的研究内容及策略。

一、着力开发与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教材同步的口琴应用校本教材。

从2006年起,我校为创建艺术特色学校,将口琴作为教学乐器引入课堂。

几年来,在不断反复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中我们发现:学生学习口琴,能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开拓音乐视野;能促进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能增强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力;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并从很大程度上丰富了音乐课堂教学。

然而,在口琴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在现行的小学音乐教材中,教材就乐器学习的内容跟不上我们学习的进度,缺少相应的口琴教材。

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着手开发乐器进课堂的校本化研究,重新去审视课堂器乐教学实践。

我们可以从课堂乐器的应用入手,提出科学的操作策略,促使乐器在“以审美为核心”的课堂上作用最大化,让乐器在音乐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我们所开展的乐器综合应用研究与实践是基于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素质教育环境下的音乐教学中。

因此,为促使教学的规范、有效性,必须开发口琴教材。

二、加强校本课程的培训。

学校从校本课程实施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对教师进行各种模式的培训,从而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

教师是校本课程的开发的主体,只有开展以校为本、有的放矢、优质高效的师资培训,才可能真正发挥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主体作用。

浅谈农村小学科学绿色课程校本研发探索

浅谈农村小学科学绿色课程校本研发探索

教材研究新课程NEW CURRICULUM浅谈农村小学科学绿色课程校本研发探索胡永前(浙江省开化县华埠镇郑家小学)摘要:科学课程对于农村小学而言开展难度相对较大,究其原因是由于教材本身与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差异大,难以全面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给学生的学习和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因此,开展农村小学科学校本课程的研发,利用当地的地方特点就地取材实施活动成为当下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的首要任务。

以此为出发点,对农村小学科学绿色课程的校本研发进行简要的探索分析。

关键词:农村小学科学;学习兴趣;课程教材在我国的教育教学中综合实践的校本课程研发相对比较成熟,但是就农村小学科学绿色课程的校本研发而言,课程资源还相对比较稀少,因此,利用当地的地方特点就地取材实施科学活动非常有必要。

一、小学科学绿色课程的含义说起大自然的颜色,很多人脑海中首先浮现出来的就是绿色,也就是绿色就包含着自然的意思,故此绿色课程也就是自然课程、环保课程。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开展绿色课程,能激发学生对于科学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农村小学研发科学绿色课程的意义1.释放学生的天性,激发农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小学科学的教学效率,加强学生对于科学的认识,教师就可以通过开展绿色课程来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有效地释放学生的天性,进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培养农村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小学科学课堂上,通过开展绿色课堂,可以有效地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兴趣来开展学习,以兴趣促进学习,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对于科学的探究能力。

3.培养农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科学素养开展绿色课程,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在科学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能力。

绿色课程就要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开展教学,有效地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其科学素养。

校本课程教材

校本课程教材

第一课认识周围的世界—家乡永昌县永昌地处河西走廊东部、祁连山北麓、阿拉善台地南缘。

东邻武威、北接金川、西迎山丹、南与肃南接壤。

位于东经101°04′——102°43′,北纬37°47′——38°39′。

东西最长距离144.8公里,南北最宽距离144.55公里,总面积7439.27平方公里,总人口24.3万人,辖于中国镍都——甘肃省金昌市。

下辖6镇4乡,111个行政村,917个村民小组,10个社区。

境内地势以山地、平原为主,与戈壁沙漠东西展开,南北山岭夹峙,相间排列,山地平川交错,绿洲荒漠绵延。

最低海拔1452米,最高海拔4442米,平均海拔2000米,耕地海拔1452~2400米。

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4.8℃,平均降水量185.1毫米,无霜期134天。

年平均日照2884.2小时,日照率65%。

年蒸发量2000.6毫米。

永昌自然矿藏丰富。

全县已经探明的矿产资源约60余种,矿产地90多处,其中大型矿床约20种,中小型矿床难以定数。

除包括镍在内的铁、铜、锰、锌、铝、铅、钨、铀、锑等金属矿藏外,非金属矿产有花岗石、大理石、陶土、膨润土、石英砂、石灰石、白云石、硅石、水晶石、冰洲石、王髓玛瑙等。

储量丰富,潜力无限,亟待投资开发。

其中煤炭、花岗石储量尤为丰富,产量居甘肃省前列。

丰富的水电资源是永昌县作为全国商品粮基地的有力支撑。

境内地表水资源总量年均5.37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11.6万千瓦。

辖区内建有火电厂一座,装机容量30万千瓦,年发电量18亿千瓦时以上;现已建成梯级小水电站五座,年发电量600万千瓦时以上,成为乡镇企业、合资企业和地方工业发展的能源保障。

1996年国务院授予“农村水电电气化县称号”。

永昌交通便利,通讯发达。

国道312线和兰新铁路东西横贯全境;县、乡公路四通八达,交错成网,公路硬化率达100%。

县城距中川机场280公里。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教材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教材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教材一、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和课程的不断完善,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基础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已逐步在学校实施。

关于校本课程的开发,课程专家认为它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根据自身教育实际自主实施的一种课程开发策略,适合学校的具体特点和条件。

从本质上讲,它是一个开放、民主的校本课程开发决策过程。

其次,根据国家课程开发的局限性,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与国家课程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

这是教育系统中权利和资源重新分配的过程。

第三,校本课程开发是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

在上述理论的指导下,我国逐步实施校本课程开发。

二、关于确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内容的论证我们学校位于农村。

将来,一些学生将从事农业生产。

初步了解一些农业知识,体验农业劳动,树立热爱农村、热爱农业、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是非常必要的。

因此,我们把农业知识作为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

教师和学生对花椒的栽培、管理、加工和利用都有感性的认识。

从技术角度看,花椒的栽培、管理和加工技术易懂,群众和家长更了解。

花椒也随处可见,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因此,我们最终将花椒的栽培、管理、收获和利用作为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3、校本课程的学习目标1.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使学生初步具备热爱科学、学习科学、运用科学思想、通过科学致富的意识。

3.了解农村生产劳动过程中蕴含的科学知识,初步建立对于农村劳动的正确认识。

4.激发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农业劳动的思想感情。

5.初步学习一些关于花椒的栽培、管理及用途的理论知识。

6.初步具有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劳动的能力。

7.在实践中,逐步培养独立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意识和克服困难的意志。

第一部分セ椒的传说很久以前,一个名叫华明娇的美丽孝顺的女孩上山找药治疗她重病的父亲(有人说是为了救几个兄弟,也有人说是她的未婚夫)。

她接受了白胡子老人的指导。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特色学校的创建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特色学校的创建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特色学校的创建作者:张兴武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校长》2008年第04期甘肃省古浪县曙光完全小学是一所国扶贫困县农村小学,学校现有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19人,教职工15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2人,小学一级教师6人,小学二级教师4人,市级骨干教师2人。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创建特色学校的研究与探索》是我校于2005年7月申报,并被列入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五”重点课题的一项教育科研项目。

2005年8月,课题进行了开题论证,制定了实施方案。

此后,课题在我校一至六年级七个班全面铺开,到2007年4月,经过二年多的努力实践和探索,已经取得初步效果,2007年9月,课题通过了省级鉴定验收。

一、校本课程开发与创建特色学校的背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首次明确提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和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随着新课改实验工作的深入推进,开发能够体现学校办学思想和特色,充分满足学生兴趣、个性、爱好的校本课程,已成为每个学校面临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我校是一所国扶贫困县农村小学,教学资源短缺,师资力量参差不齐,生源质量较差。

如何结合农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具有能够形成学校特色、体现学校独特发展方向、并能为新农村建设发挥作用的校本课程,是我们亟需研究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基于以上认识,我校申报立项开展了“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创建特色学校的研究与探索”课题研究,经过我们的认真调查了解和分析,决定开发和实施《热爱生命学会生活》校本课程。

二、多措并举推动校本课程开发与特色学校创建1. 加强学习,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主力军,我们针对本校师资力量差次不齐的现状,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培养,着力提高他们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能力,一是开展专题学习,学校选编了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文章组织全体教师学习、讨论;二是组织教师收看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案例;三是开展结对帮教,组织骨干教师与非骨干教师结对,通过“能带新,一帮一”活动提高他们的素质;四是邀请农技员、司法助理员、交警协管员及镇、村卫生所人员为校外辅导员,邀请他们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提高实施校本课程教师的专业水平。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教材 (2)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教材 (2)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教材第一部分 杞柳的美丽传说柳条,学名白杞柳,当地俗名簸箕柳、南柳。

把柳条剥去皮,通体呈白色,就叫白柳条。

我镇的农民擅于把柳条、白柳条编成上千种筐、篮等制品。

我镇的柳编师出有名,相传它始于鲁班的徒弟泰山。

泰山系今沭河岸边人,起初跟鲁班学木匠,但很不专心,总是偷着跑到河边柳条丛中练柳编。

鲁班看他不长进,很生气,于是就辞掉了他。

而泰山不久却成了一个出色的编匠,做出的柳编制品比木制品还精致,鲁班知道泰山的情况后,很内疚,并且说:“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受到师傅的鼓励,泰山越发努力,技艺不断提高,品种花样也日渐增多。

不久,皇帝要庆寿,当地的县官便请泰山用柳条编几样东西献给皇帝。

泰山命徒弟挑选出质量最好的柳条,褪皮熏白,自己亲自动手把篾编得薄薄的,刮得亮亮的,使出最好的技艺编织出一只精致的高脚盘,盘内几只大寿桃,只只青里透红,光彩夺目。

旁边还放着几串紫葡萄,晶莹透明,令人馋涎欲滴。

县官一看,连连叫绝,他看着看着,突然发现盘里还放着两枚钱币,觉得很奇怪,就伸手去拿。

结果连盘子也一起拿起来了。

原来那两枚钱币也是柳编的。

后来,皇帝见了这件珍宝也连声称赞。

从此,沭河柳编名声大震。

泰山死后,徒弟们继承他的手艺编织了篮子、簸箕、筐子和各种用品,畅销大江南北。

现在用柳条编织的工艺品远销国外,为国家赚取了大量外汇。

陶醉于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我们去寻访临沭县的柳编之乡——白旄镇。

走进柳编之乡,看到的是一方方、一片片嫩绿的柳条。

微风吹拂下,万亩柳田那绿色的波浪此伏彼起,景致煞是壮观。

更引人入胜的还要数坐落在十多个村庄的柳编制品贸易货栈或加工厂。

一溜摆开的10多间宽敞明亮的大仓库,库房里盛满了上千个品种的柳编制品。

其中有供观赏用的各式花盆外套、花篮、吊花篮等;有日常生活用品如纸篓、洗衣筐、提篮、挎篮。

一件件玲珑剔透,各自错落有致,静动结合,栩栩如生。

走进农户,家家户户男女老少编着柳条。

不知是谁家传出悠扬的《柳条歌》:“涝洼湿地可发芽,青枝绿叶不奢华……”歌词唱出了这里的劳动人民对柳条的赞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桥小学校本课程教材第一部分杞柳的美丽传说柳条,学名白杞柳,当地俗名簸箕柳、南柳。

把柳条剥去皮,通体呈白色,就叫白柳条。

我镇的农民擅于把柳条、白柳条编成上千种筐、篮等制品。

我镇的柳编师出有名,相传它始于鲁班的徒弟泰山。

泰山系今沭河岸边人,起初跟鲁班学木匠,但很不专心,总是偷着跑到河边柳条丛中练柳编。

鲁班看他不长进,很生气,于是就辞掉了他。

而泰山不久却成了一个出色的编匠,做出的柳编制品比木制品还精致,鲁班知道泰山的情况后,很内疚,并且说:“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受到师傅的鼓励,泰山越发努力,技艺不断提高,品种花样也日渐增多。

不久,皇帝要庆寿,当地的县官便请泰山用柳条编几样东西献给皇帝。

泰山命徒弟挑选出质量最好的柳条,褪皮熏白,自己亲自动手把篾编得薄薄的,刮得亮亮的,使出最好的技艺编织出一只精致的高脚盘,盘内几只大寿桃,只只青里透红,光彩夺目。

旁边还放着几串紫葡萄,晶莹透明,令人馋涎欲滴。

县官一看,连连叫绝,他看着看着,突然发现盘里还放着两枚钱币,觉得很奇怪,就伸手去拿。

结果连盘子也一起拿起来了。

原来那两枚钱币也是柳编的。

后来,皇帝见了这件珍宝也连声称赞。

从此,沭河柳编名声大震。

泰山死后,徒弟们继承他的手艺编织了篮子、簸箕、筐子和各种用品,畅销大江南北。

现在用柳条编织的工艺品远销国外,为国家赚取了大量外汇。

陶醉于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我们去寻访临沭县的柳编之乡——白旄镇。

走进柳编之乡,看到的是一方方、一片片嫩绿的柳条。

微风吹拂下,万亩柳田那绿色的波浪此伏彼起,景致煞是壮观。

更引人入胜的还要数坐落在十多个村庄的柳编制品贸易货栈或加工厂。

一溜摆开的10多间宽敞明亮的大仓库,库房里盛满了上千个品种的柳编制品。

其中有供观赏用的各式花盆外套、花篮、吊花篮等;有日常生活用品如纸篓、洗衣筐、提篮、挎篮。

一件件玲珑剔透,各自错落有致,静动结合,栩栩如生。

走进农户,家家户户男女老少编着柳条。

不知是谁家传出悠扬的《柳条歌》:“涝洼湿地可发芽,青枝绿叶不奢华……”歌词唱出了这里的劳动人民对柳条的赞美。

其实,这里的农民也正如柳条一样勤劳、质朴、率真。

一、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设置的不断完善,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为主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在学校中逐渐得到落实。

关于校本课程的开发,课程专家们认为有以下特点:首先,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实际自主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实质上是一个开放民主的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决策过程。

其次,校本课程的开发是针对国家课程开发的局限性而采取的一种与国家课程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是教育制度内权利与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

第三,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

在以上理论的指导下,我们逐步实施我镇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

二、关于确定我镇校本课程开发内容的论证我镇是地处农村,将来也会有部分学生将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初步了解一些农业知识,切身体会一下农业劳动,树立爱农村、爱农业、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是非常必要的。

因此,我们把农业知识作为校本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镇所处地区有几十年的杞柳种植历史,被称为“白柳之乡”,这儿不但家家种植杞柳,而且户户把柳条编织成工艺品,走出国门,远销世界各国,成为农民创收的主要来源。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杞柳的栽培、管理及利用白柳条编织工艺品技术都有一个感性的了解。

从技术角度分析,杞柳的栽培、管理及利用白柳条编织工艺品技术通俗易懂,群众、家长也都比较了解,杞柳也是随处可见,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方便。

因此,我们最终把杞柳的栽培、管理、收割以及利用白柳条编织工艺品作为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三、校本课程的学习目标1、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使学生初步具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和科学致富的意识。

3、了解农村生产劳动过程中蕴含的科学知识,初步建立对于农村劳动的正确认识。

4、激发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农业劳动的思想感情。

5、初步学习一些关于杞柳的栽培、管理及利用白柳条编织工艺品的理论知识。

6、初步具有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劳动的能力。

7、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意识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第一部分杞柳的美丽传说柳条,学名白杞柳,当地俗名簸箕柳、南柳。

把柳条剥去皮,通体呈白色,就叫白柳条。

我镇的农民擅于把柳条、白柳条编成上千种筐、篮等制品。

我镇的柳编师出有名,相传它始于鲁班的徒弟泰山。

泰山系今沭河岸边人,起初跟鲁班学木匠,但很不专心,总是偷着跑到河边柳条丛中练柳编。

鲁班看他不长进,很生气,于是就辞掉了他。

而泰山不久却成了一个出色的编匠,做出的柳编制品比木制品还精致,鲁班知道泰山的情况后,很内疚,并且说:“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受到师傅的鼓励,泰山越发努力,技艺不断提高,品种花样也日渐增多。

不久,皇帝要庆寿,当地的县官便请泰山用柳条编几样东西献给皇帝。

泰山命徒弟挑选出质量最好的柳条,褪皮熏白,自己亲自动手把篾编得薄薄的,刮得亮亮的,使出最好的技艺编织出一只精致的高脚盘,盘内几只大寿桃,只只青里透红,光彩夺目。

旁边还放着几串紫葡萄,晶莹透明,令人馋涎欲滴。

县官一看,连连叫绝,他看着看着,突然发现盘里还放着两枚钱币,觉得很奇怪,就伸手去拿。

结果连盘子也一起拿起来了。

原来那两枚钱币也是柳编的。

后来,皇帝见了这件珍宝也连声称赞。

从此,沭河柳编名声大震。

泰山死后,徒弟们继承他的手艺编织了篮子、簸箕、筐子和各种用品,畅销大江南北。

现在用柳条编织的工艺品远销国外,为国家赚取了大量外汇。

陶醉于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我们去寻访临沭县的柳编之乡——白旄镇。

走进柳编之乡,看到的是一方方、一片片嫩绿的柳条。

微风吹拂下,万亩柳田那绿色的波浪此伏彼起,景致煞是壮观。

更引人入胜的还要数坐落在十多个村庄的柳编制品贸易货栈或加工厂。

一溜摆开的10多间宽敞明亮的大仓库,库房里盛满了上千个品种的柳编制品。

其中有供观赏用的各式花盆外套、花篮、吊花篮等;有日常生活用品如纸篓、洗衣筐、提篮、挎篮。

一件件玲珑剔透,各自错落有致,静动结合,栩栩如生。

走进农户,家家户户男女老少编着柳条。

不知是谁家传出悠扬的《柳条歌》:“涝洼湿地可发芽,青枝绿叶不奢华……”歌词唱出了这里的劳动人民对柳条的赞美。

其实,这里的农民也正如柳条一样勤劳、质朴、率真。

第二部分杞柳的生长习性及特征杞柳,别名柳条、绵柳、簸箕柳、笆斗柳、红皮柳,各地方有不同的名称。

为杨柳科中的柳属,落叶丛生多年生灌木。

高达3米。

树皮灰绿色;小枝淡黄色或淡红色;芽无毛。

叶对生或近对生,椭圆状长圆形,长2~5厘米,宽1~2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圆形,有锯齿,幼叶红色,成叶上面暗绿色,下面苍白色,叶脉褐色,两面无毛;叶柄短或近无柄而抱茎。

杞柳的主要品种有大白皮,红皮柳和青皮柳等:大白皮:皮白色。

生长快,枝条长,粗细匀称,节间长,成熟后枝条皮呈栗色,剥皮后洁白美观,绵软柔韧,品质最好。

红皮柳:枝条鲜紫红色,节间短,叶柄红色,髓心小,质量次于大白皮。

青皮柳:枝条青绿色,叶片长而大,生长快,产量高。

枝条髓心小。

质脆、品质较差。

杞柳喜光照,属阳性树种。

光照不足,生长不好。

喜肥水,抗雨涝,以在上层深厚的砂壤土和沟渠边坡地生长最好,肥水条件好,枝条生长旺盛,可以正常生长20~30年。

在干旱瘠薄土地条件下,枝条生长细弱矮小,寿命缩短。

在浅积水2~3个月的不利条件下,仍能正常生长。

主根少而深,发达的主根可深达1.2米,侧根比较发达,多集中在0.3米以上土层中。

对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河岸、沟坡、路坡具有一定作用,是固堤护岸的好树种。

耐盐碱性能较差,土壤含盐量如超过0.3%,则枝条生长减弱。

杞柳种子很小,且易随柳絮被风吹走,不易采集,主要采用无性繁殖。

第三部分杞柳的栽植杞柳喜在上层深厚的沙壤上中生长,所以应选择沙壤土、河滩地以及近水的沟渠边坡等肥沃的地方种植。

杞柳主要是插条种植。

此方法简便易行,成活率高。

见效快。

插条种植按季节又分为春季和雨季两种。

春季种植,指冬季将条子窖藏起来,春季解冻后扦插种植,雨季插条种植即雨季用鲜条插条种植。

主要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宜在大雨过后连阴天,选择木质化程度好的条子扦插种植,本地多采用这种方法。

由于雨季土壤和空气湿度大,易成活,如管理得好,成活率可达90%以上。

杞柳的栽植方式主要是边坡栽植,主要是在靠近水源的河道、沟渠、堤岸、道路旁边坡上进行栽植,这些地方土层深厚肥沃,适宜杞柳生长,一般条子可长达2.5~3米以上,一墩产条5~10千克。

杞柳春季或雨季栽植,均选用一年生,茎粗1厘米左右的条子为宜,芽子要饱满,条子要健壮、无病虫害。

扦插前,将条子剪成20~25厘米长的枝段,剪口不能劈裂,上口剪成平口,下边剪成马耳形,剪口下第一个芽子距剪口不要太近,以利扦插和提高成活率。

雨季栽植,选用木质化好的条子,将枝条上的叶片橹去,注意不要伤害芽,然后按要求将枝条剪成段,随剪随进行扦插。

扦插时要使第一个芽微露出地面,插后要随即踏实保墒。

气适宜,插后一般3~5天即能发芽。

如遇大雨要及时排涝,以防烂条,影响成活。

第四部分杞柳的管理杞柳系多年生灌木,一次种植多年割条收益。

因此要想获得连年高产,必须加强抚育管理。

除加强肥水管理、松土锄草和排涝外,最重要的是平茬、养茬、拿杈、防治病虫害。

平茬、养茬:杞柳栽植当年能生长5~10根枝条,一般在立冬前后将杞柳条齐地面割掉,割后留茬不宜太高,此后,每年进行割条1~2次。

杞柳条经过几年连续割条,根茬逐年提高,致使条子萌条少,长势弱。

拿杈:当年生长的把柳条,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易萌发生、长成二次枝即杈子,生杈后既不利于条子长高,又影响条子光滑度。

为此,要及时进行拿杈。

拿杈需在杈子木质化前进行。

防治病虫害是杞柳栽培管理中重要环节之一。

危害杞柳的病虫害主要有一病、二虫。

即:1、锈病:主要危害叶子,严重时叶片脱落。

多发生在秋分前后。

发病前可喷洒波尔多液,发病期可喷洒敌锈钠,每10天一次。

2、金龟子:食害杞柳叶子,主要发生在谷雨和立夏前后、可喷洒敌百虫液进行防治。

3、小象鼻虫:主要危害杞柳条嫩尖,咬断嫩枝,严重的影响杞柳条质量。

在成虫发生时,可喷洒西维西液。

第五部分白条制作杞柳条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或冬季下雪前进行收割。

要掌握随割条随剥皮。

剥皮前要准备用木棍做成的夹子,先把枝条下头剥开一点皮,放在夹子里,然后由粗头向细头抽拉,得白条,或使用剥皮机,既快又省力。

剥后及时晒干,晒干后的枝条按粗细分级成捆,贮藏。

贮藏期间严防烟熏、受潮,以免枝条发霉变色。

第六部分杞柳的用途做成白柳后的杞柳其用途主要是编织工艺品出口创汇。

柳编制品,原料以棉柳(又称南柳、白柳)、山红柳、煮柳和带皮柳为主,以藤、竹、草、铁、皮等原料为辅,采用手工、半手工制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