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资源及其评价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金色的草地精彩教案

小学语文金色的草地精彩教案

小学语文金色的草地精彩教案第一章:认识草地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草地的基本特征和生态环境。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草地的特征。

2. 生态环境的保护。

教学难点:1. 草地生态环境的保护。

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周围的草地,了解其特征。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草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如何爱护草地。

教学准备:1. 图片:展示各种草地图片。

2. 资料:关于草地生态环境的资料。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草地图片,了解草地的特征。

2. 分组讨论草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如何爱护草地。

作业:1. 观察身边的草地,记录其特征。

2. 思考如何爱护草地,保护生态环境。

第二章:草地上的动植物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草地上的常见动植物。

2. 培养学生关爱动植物,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教学重点:1. 草地上的常见动植物。

2. 生态平衡的维护。

教学难点:1. 草地上的罕见动植物识别。

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草地上的动植物。

2. 游戏法:通过游戏让学生认识草地上的动植物。

教学准备:1. 图片:展示草地上的常见动植物。

2. 资料:关于草地上的动植物的资料。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草地上的动植物,认识它们。

2. 通过游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草地上的动植物。

作业:1. 观察身边的草地,记录出现的动植物。

2. 思考如何关爱动植物,维护生态平衡。

第三章:草地的利用与保护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草地的利用价值。

2. 培养学生合理利用草地,保护草地的意识。

教学重点:1. 草地的利用价值。

2. 草地的保护。

教学难点:1. 草地合理利用的方法。

教学方法:1. 讨论法:让学生探讨草地的利用价值和保护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草地合理利用和保护的案例。

教学准备:1. 资料:关于草地利用和保护的案例。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讨论草地的利用价值和保护方法。

3. 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提出草地合理利用与保护的建议。

草地资源评价

草地资源评价

第一节草地面积与分布1面积变化草地是一种可持续利用的自然资源,它不仅是发展畜牧业生产的物质基础,而且是人类重要的生态屏障。

草地在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下,不断的发展变化,从生产角度看这种变化有的是有利的,有的是不利的。

草地的这种不利的变化就是草原退化。

草原退化实质上是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的干扰超过了草地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导致草地生态结构的弱化、功能下降过程。

草地退化过程包括土壤退化和植被退化两个方面。

土壤是植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伴随着草地土壤的退化,草地植被野也发生退化,植被的退化又作用于土壤,形成强烈的负反馈机制,加速草地地退化进程。

草地退化过程中,土壤裸露面积增加,土壤逐渐变的干旱、贫瘠、紧实,具体白现在在土壤颗粒粗化、容重增加、空隙度变小、通透性和保水性差,土壤风蚀、水蚀和沙化程度加重。

随着土壤的退化草地植被逐渐退化,草地的产草量和植被盖度明显下降、草地五中多样性呈下降趋势、草群众类成分发生明显变化,原来的建群种和优势种逐渐减少或消失,一年生或多年生杂草和病、虫、鼠等有害生物相继侵入,草层中优良牧草的生长受阻,可食牧草产量降低,有害有毒植物增多。

草地的持续退化造成面积的大量减少。

通渭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东侧,介于东经104°57′~105°38′、北纬34°55′~35°29′之间。

属陇中黄土高原丘陵壑区,多黄土梁、峁和河谷阶地。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1600米~2200米。

为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6.6℃,冬季最低气温一般在-20℃左右,夏季最高气温一般在30℃左右,年温差较大。

无霜期147天,无霜期120~170天,年降水量380mm左右,日照时数2100~2430小时,年蒸发量1500mm以上。

自然环境决定了通渭草原的多样性与特殊性,通渭草原类型包括温性草原草甸、温性草原。

通渭草原面积变化如下:造成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有:一、输入少、输出多,"竭泽而渔",使得草原生态经济系统难以维系良性运转。

草地生态保护教案实践

草地生态保护教案实践

近年来,随着人类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的草地逐渐被毁坏消失,这种状况已经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的平衡。

草地作为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因此,保护草地生态环境,推进草地的恢复和重建,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各级政府和机构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项目,其中之一就是草地生态保护教案实践。

这个项目旨在通过开展草地生态保护教案的实践活动,提高社会各界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参与到草地保护的工作中。

下面本文就来详细介绍一下这个项目的内容和实践。

一、草地的生态价值草地是指自然生态系统中环境比较稳定的草原地区,具有深远的生态价值。

它是生态学的研究重点,是自然保存区中最重要的一类生物群落之一。

草地中生长着各种名贵、有用和极具观赏性的草本植物,有着特殊的景观价值和生态价值。

草地是乡村旅游区、森林采伐区等休闲和环保场所的主要场所。

草地还是动物的栖息地,包括了松鼠、野兔、天鹅等珍稀动物的生存和繁殖。

在草地生态系统中,草地植物和动物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被称为“大草原生态系统”。

二、草地保护的必要性作为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地保护的工作意义重大。

草地的保护对于维系大草原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这里主要介绍草地保护工作的必要性:1、草地保持生态平衡草地相对于其它生态系统而言,干燥、阳光充沛,便于光合作用,且土地肥沃,适合作物的土地,同时良好的生态环境还会吸引大量的鸟类、昆虫等生灵。

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持能够保证这些生物的生态平衡,使生态系统始终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2、草地促进水土保持草地的保持不仅可以防止污染,还有助于水土保持。

草地作为一种生态系统,可以有效地吸收和保持降雨的水分,以及大气环境中的水汽,保护水源和谷物,防止水源污染。

3、草地维护生态平衡草地保持能够维持生态平衡,使动植物群落得以恢复和发展。

中国草地资源的等级评价-18页精选文档

中国草地资源的等级评价-18页精选文档

中国草地资源的等级评价第一节草地等级评价的原则、标准和方法一、草地等级评价的原则草地资源具有一切资源的质量和数量的基本特性,根据用途来确定资源数、质量评价指标。

草地资源是用于供给家畜能量和物质的源泉,草群的饲用品质和产草量就是评定草地资源质与量的首要指标。

因此,《中国草地资源评价原则及标准》[10]规定:“等”表示草地草群的品质优劣;“级”表示草地草群地上部分的产量高低。

二、草地等级评价标准和方法(一)草地等依据草群中各类牧草的营养价值、适口性和采食率为指标进行评价从目前实际出发采用描述性定性的方法,首先通过野外实地观察,向有实践生产经验的牧民群众访问,以及各地多年科学研究成果,对各种饲用植物进行综合评价。

划分出优、良、中、低、劣五类;然后以草地型为评价基本单元,再根据型内五类品质牧草在草群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例划分为优、良、中、低、劣五个等草地。

各“等”草地划分标准如下:Ⅰ等(优等)草地:优类牧草占60%以上;Ⅱ等(良等)草地:良类以上牧草占60%以上;Ⅲ等(中等)草地:中类以上牧草占60%以上;Ⅳ等(低等)草地:低类以上牧草占60%以上;Ⅴ等(劣等)草地:劣类牧草占40%以上。

(二)草地级的评价标准和方法用草地草群产量为指标,根据《草场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规定[10],以年内草地产量最高月份的测定值代表草地草群的自然生产力水平,并按鲜草产量将全国草地划分为8级。

在编制全国百万分之一草地资源图时、规定按每年产干草划分级,各级标准如下[11]:1级草地:>4000kg;2级草地:3000~4000kg;3级草地:2019~3000kg;4级草地:1500~2000kg;5级草地:1000~1500kg;6级草地:500~1000kg;7级草地:250~500kg;8级草地:<250kg。

(三)草地等和级的综合评价标准和方法在对草地资源等和级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草地等级综合评价,才能综合地揭示草地质量的优劣和反映草地生产力的高低,这样综合评价在生产实践中更有意义。

幼儿园的草地教案

幼儿园的草地教案

幼儿园的草地教案一、教学背景幼儿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其成长和发展是我们建设美好未来的重要任务之一。

针对幼儿在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中存在对于大自然的认知不足的情况,有必要利用幼儿园中的草地资源,进行有效地自然教育。

二、教学目标1.了解草地的特点,包括植物的生长方式、颜色、气味、质地等。

2.能够认识并区分草地上的不同植物,如草、花、树木等。

3.掌握通过观察、听声辨认草地上的动物,如鸟类、昆虫等。

4.培养幼儿亲近自然,探究自然的意识,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过程1. 生动形象地介绍草地教师可使用图片、动画等教具或者在幼儿园草地上展示,介绍草地的特点、植物、动物等,同时让幼儿亲身感受草地的气息、质地等。

2. 观察草地上的植物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草地上的不同植物,比如草、花、树木等,让幼儿辨认不同植物的特点,并进行颜色、形状等的比较,学习他们的生长方式及所生长的环境。

3. 听辨草地上的声音教师鼓励幼儿静听草地上的自然声音,如鸟叫、昆虫的鸣叫、风声、树叶的沙沙声等。

同时,教师通过问答方式让幼儿辨别不同声音,识别声音来源,鼓励他们亲身去寻找声音的来源。

4. 在草地上动手实践教师引导幼儿到草地上亲身感受和探索大自然,让幼儿亲自触摸、感受植物的质地、观察昆虫和其他小生物,让幼儿在实践中感知自然的美、探究自然奥秘。

5.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幼儿回到教室,进行总结归纳。

教师可以出示图片,让幼儿进行比较,并利用情境故事或者游戏等活动,巩固幼儿对草地的感性认识和知识点的掌握。

四、教学效果经过本次教学,幼儿将对草地具备更加全面科学的认知,能够识别不同的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条件及生长环境,形成对大自然美的感知,树立环保意识。

同时,此次教学也为幼儿园的自然教育活动奠定了基础。

关于金色的草地的教案

关于金色的草地的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主题:关于金色的草地2. 学科:自然科学3. 年级:四年级4. 课时:2课时5.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色草地的特点、分布及其生态价值。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讨论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1) 教师出示一片金色的草地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的这片金色草地有什么特点?它是什么植物?”(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入课题。

2. 草地介绍:(1) 教师讲解金色草地的分布、生长环境及其生态价值。

(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重点内容。

3. 草地保护:(1) 教师提出保护金色草地的措施,如:防止过度放牧、禁止乱采乱挖等。

(2) 学生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4. 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保护金色草地的宣传标语。

(2) 各组代表展示并解释宣传标语的设计理念。

第二课时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 观察与分析:(1) 教师带领学生户外观察金色草地,让学生亲身体验其美丽与脆弱。

(2) 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你们发现金色草地有哪些生态环境问题?”3. 讨论与解决方案:(1) 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观察到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2)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成果。

4. 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保护金色草地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今后要采取的行动。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对金色草地的特点、分布及其生态价值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设计保护金色草地的宣传标语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3. 学生参与户外观察、讨论和反思的态度与表现。

四、教学资源1. 金色草地的图片、视频资料。

2. 保护生态环境的相关宣传材料。

3. 户外观察金色草地的场所。

五、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草地植物资源评价》PPT课件

《草地植物资源评价》PPT课件
➢ 可获知营养物质净积累动态和最大积累量 时期
三、草地植被的生态学评价
草地基况评价 草地健康评价 草地退化及退化程度判别 E.J.Dykterhuis(1949):根据原生或顶级植被
成分多少 优良;良好;中等;低劣(P92) R.D.Pipeper 和 R.P.Beck(1990):定量 顶级;演替后期;演替中期;演替前期
2.2 草地牧草营养物质产量 GEy=Y×EC
OMy=Y×(1-CAC) CPy=Y×CPC
2.3 草地植物生物学产量
植物量 总初级生产力和净初级生产力 现存量 立枯物量 凋落物量 动物采食量
植物量
也称植物生物量,生态系统中生物量 的三个组分之一,是生态系统某一时 刻单位面积全部植物有机物的量,既 包括活的部分,也包括死的部分。
43-45 61-65 50-49
>45
>65
48
计算值 DDM DMI RFV
(% BW) >65 >3.0 >151 62-65 3.0-2.6 151-125 58-61 2.5-2.3 124-103 56-57 2.2-2.0 102-87 53-55 1.9-1.8 86-75 <53 <1.8 <75
产及草地最终产品(肉、奶、皮、毛)的一 般影响 对其评价,可了解各时期草地草层组成及其 生活力状况,判断不同利用条件对草层、土 壤、生态的影响
草地植物资源评价
草地饲用植物营养成分评价 草地植物产量评价 草地植被生态学评价 草地等级评价 草地地面条件评价 草地植物生产的力能学评价
一、草地饲用植物营养成分评价 及草地营养类型
《草地植物资源评价》PPT课件
本课件PPT仅供学习使用 本课件PPT仅供学习使用 本课件PPT仅供学习使用

草地资源调查、内容与评价提纲

草地资源调查、内容与评价提纲

草地资源调查内容、方法和评价提纲XX(20111002XX)地理科学二班一、草地资源调查的内容草地资源调查内容是对草地资源形成要素的调查与分析、草地植物、动物资源的调查,以及草地类型和生产力、水土资源的调查,种植业及非草地生产资料资源调查,草地资源经营现状调查与分析等。

其中主要调查内容有:(1)草地资源生产、社会与经济综合性调查。

(2)草地资源形成要素的调查与分析。

(3)草地动植物资源调查。

(4)草地类型及其生产力调查。

(5)草地水土资源调查。

(6)种植业及非草地生产的饲料资源调查。

(7)草地资源经营现状调查与分析。

二、草地资源调查的方法(1)草地资源生产、社会与经济综合性调查。

首先对草地资源的自然条件(气候、土地、水资源、生物资源)的调查;然后对社会经济综合条件(人口、劳动力资源,生产与经济基础,生产管理条件,市场供需关系)的调查。

(2)草地资源形成要素的调查与分析。

(3)草地植物资源调查。

1)饲用植物资源。

野生饲用植物资源调查;人工栽培饲用植物资源调查。

2)其他经济用途植物资源。

(4)草地动物资源调查。

1)家畜资源的调查。

2)野生动物资源的调查。

(5)草地类型及其生产力调查。

1)划分草地类型,研究其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2)对草地类型群落和环境特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与测定;3)填绘、校正草地类型界限;4)分析与研究不同草地类型的利用特征,提出合理利用建议与对策。

(6)草地水土资源调查。

1)对地表水(河流、水库、池塘等)、地下水;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现状水资源供需量的分析、预测分析);农牧业用水影响因素分析的调查;2)对土地种类、利用类型;地形、地貌;土壤、位点(交通条件);土地利用结构和利用水平分析;土地利用因素分析的调查。

(7)种植业及非草地生产的饲料资源调查。

1)种植业生产的资料(籽实饲料;副产品饲料);2)林副产品饲料;3)工业副产品饲料;4)工业生产饲料;5)其他饲料资源的调查。

(8)草地资源经营现状调查与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地生产力(grasslandproductivity)是指单位面积草地在一定时间内存在的牧草或收获可用畜产品的数量。草地生产力包括第一性生产力(植物)和第二性生产力(动物),其生产力的表示方式分别为产草量和可用畜产品量。草地畜牧业生产是人类利用草地生态系中的牧草和食草动物的自然再生产变为经济再生产,从而获得可用畜产品的物质生产过程。
草地资源评价是在草地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草地生境、草地植被与草地生产力进行综合评定的过程。目的是为区域草地资源开发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主要评价内容包括:
1.草地生境评价
草地生境条件决定草地资源类型、草地植物构成、草地的生长期、产草量和质量,是草地资源评价的重要内容。
草地生境评价主要包括:
因此,草地生产力评价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包括以下三个内容:
1牧草产量。
2载畜量与载畜能力。
3畜产品的年产量与单位面积产量。
9.4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生物、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它包括数以百万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生命系统作为一个等级系统,包括多个层次或水平——基因、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每一个层次都具有各种各样的变化,即都存在着多样性。现在,人们往往把生物多样性视为生命实体本身,而不仅仅看作是生命系统的重要特征之一。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也被认为是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正如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一样,人类文化(如牧游生活)的一些特征,表现出人类在特殊环境下生存的策略,与生物多样性的其他方面一样,文化多样性有助于人们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条件。
2.物种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speciesdiversity)是指一定区域内物种的多样化及其变化,包括一定区域内生物区系的状况(如受威胁状况和特有性等)、形成、演化、分布格局及其维持机制等。
3.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ecosystem diversity)是指生物圈内生境。
9.4.2生物多样性价值及其评估
9.4.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及其测度
生物多样性包括不同的水平,每个水平的多样性都有各自的特点,很难用统一的方法和标准予以测度。由于其理论与实践上的重要性,现在研究较多的主要有基因多样性(或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
1.基因多样性
基因多样性(genetic diversity)是指内基因的变化,包括种内显著不同的种群和同一种群内的遗传变异。亦称为遗传多样性。
教学单元教案格式
自然资源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注:章/节题目,或实践教学单元/任务/项目/课题等名称
教学时数:
90分钟
授课类型:
√理论课□实践课
教学目的、要求:
让学生了解知道草地资源及其评价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要求学生知道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教学难点:生物可持续利用的方向及其方法
1气候条件。
2地貌状况。
3水源条件。
4土壤基质。
5草地植被评价
草地植被是草地资源的主体因素,也是人类利用草地的直接对象,它决定着草地的基本特性(如植物组成、发育强度和产草量等)、草丛质量和草地利用方向。
草地植被条件主要从以下三个点来评价:
1植被盖度。
2草地饲用植物构成。
3草群品质和产量。
2.草地生产力评价
9.4.3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近年来,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威胁,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遗传多样性急剧贫乏,生态系统严重退化,这些都加剧了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粮食和能源危机。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是息息相关的。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是长期进化的结果,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任何一个物种的灭绝都会削弱我们自身适应自然变化的能力,给人类自身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当今世界上极其重要而紧迫的环境问题之一。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离不开可持续利用,而可持续利用有必须以保护为基础。一般认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通常包括三个基本部分:保护、抢救生物多样性;研究生物多样性;持续、合理的利用生物多样性。近期生物资源利用应首先服从于生物资源保护的需要,制止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开发,使生物资源得以逐步恢复,形成良性循环;同时发展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人工养殖和栽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逐步实现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
老师讲课,案例分析。
案例一:四川九寨沟
四川九寨沟是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和生物多样性宝库。1973年以来,岷山地区大熊猫的主食竹——箭竹,大面积开花枯死,造成大熊猫死亡。1978年12月15日,国务院批准建立南坪林业局九寨沟自然保护区。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分组;同学自愿组成五个小组;
教学条件;教学楼;多媒体授课;
参考资料;资源科学导论(封志明编著)
自然资源课程教案
教学内容及过程
旁批
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
9.3.2草地资源及其评价
草地资源是可用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生长草本或木本植物,有相应的动物和微生物生存的生态系统及其景观。草地资源既是土地资源的组成部分,也是生物资源的群聚体。草地的特征植物为乔本科和类乔本科植物,有时杂类草和灌丛也占重要地位;特征动物为有蹄类和齿类。草地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可更新资源,不仅是人类宝贵的生物基因库,也是草地畜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
1就地保护
2.迁地保护
3、可持续利用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为了更好地、持久的开发利用,因此应处理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通过对药用野生动物资源的引种和驯化,进行人工栽培和养殖,从而减少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依赖,同时满足要用需求。在进行动植物资源保护的同时,应加大人力、资金、科技等要素投入,加大微生物资源保护和开发的力度,要适度地持续开发利用土壤资源生物,包括食用与药用土壤生物、天敌生物、根际微生物、微生物肥料及环境净化与指示生物。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其价值可能从下列两个方面得以了解。
1直接价值。
②间接价值。
每个水平的生物多样性都具有实用价值。遗传多样性对农业的收成是很重要的,多样性在生态系统中有一部分是由于他们可以为人类提供多种服务----水、气体、营养物和其他物质的循环。
第一种为直接使用价值。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直接实物价值。第二种为直接使用价值。第三种为潜在使用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