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差异总结讲课讲稿

合集下载

中西方文化差异演讲稿

中西方文化差异演讲稿

1.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演讲稿语言蕴涵着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镜子,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民族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及风俗习惯等文化侧面。

如果不了解外国人的生活方式,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给予足够的重视,跨文化交际就无法顺利进行下去。

不同的文化孕育了不同的价值观、道德观,形成了鲜明差异的社会关系、民情风俗。

西方文化主张个人荣誉、自我中心、创新精神和个性自由,而中国文化是群体文化,主张谦虚谨慎、关心他人、助人为乐、无私奉献、中庸之道和团结协作;西方人平等意识较强、家庭结构简单,由父母以及未成年子女组成核心家庭;而中国人等级观念较强,家庭结构较复杂,传统的幸福家庭多为三代同堂或四代同堂等。

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障碍而导致的信息误解,甚至伤害对方的现象屡见不鲜。

有时善意的言谈会使对方尴尬无比,礼貌的举止会被误解为荒诞粗俗。

在中国,对别人的健康状况表示关心是有教养、有礼貌的表现。

但对西方人的健康表示关心,就不能按中国的传统方式了。

一个中国学生得知其美籍教师生病后,会关切地说“You should go to see a doctor!(你应该到医院看看)”。

不料,这句体贴的话反而使这位教师很不高兴。

因为在这位教师看来,有病看医生这种简单的事情连小孩都知道,用不着任何人来指教。

如果就某种小事给人以忠告,那显然是对其能力的怀疑,从而大大伤害其自尊心。

中国人在饭桌上的热情好客经常被西方人误解为不文明的行为。

因西方人认为:客人吃多吃少完全由自己决定,用不着主人为他加菜添酒;而且饮食过量是极不体面的事情,因此客人吃饭后,主人不必劝他再吃。

一位美国客人看到中国主人不断地给他挟菜,很不安,事后他抱怨说“主人把我当猪一样看待”。

中国人路遇熟人时,往往会无所顾忌地说:“啊呀,老兄,你近来又发福了!”或者以关切的口吻说:“老兄,你又瘦了,要注意身体啊!” 而西方人若听你说“You are fat.”或“You are thin.”,即使比较熟悉,也会感到尴尬和难以作答。

中外文化差异演讲稿(范文5篇)

中外文化差异演讲稿(范文5篇)

中外文化差异演讲稿(范文5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外文化差异演讲稿(范文5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外文化差异演讲稿(范文5篇)》。

第一篇:中国传统文化演讲稿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中国传统。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我最喜欢川剧中的变脸。

变脸艺术以其独特的、奇幻的魔力,就像地心引力一样,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

20xx年春节,一吃过晚饭,我就兴冲冲的打开电视。

我为什么这么激动呢,你们不知道吧。

因为爸爸告诉我,今天的电视节目中有我最喜欢的变脸。

表演变脸的人一上台,台下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变脸人肩披黑色的斗篷,身穿彩色的.衣裳,脚套长靴。

一脸的油彩,像面具一样。

变脸开始了。

只见变脸人拿黑色的斗篷脸前面迅速一晃,瞬间,他就由蓝色的窦尔敦变成了黑色的猛张飞;紧接着,他伸开五指,脸上一摸,这黑张飞又变成了红脸的关公,威风凛凛。

接下来,他一声大吼,一个鲤鱼打挺,又变成了白脸的曹操。

然后,变脸人一个猛踢右脚,他的脸又变成了一张五彩的脸,再一猛踢左脚变成了一张没有油彩的脸,再一猛踢右脚又变回了那张五彩的脸。

台上精彩纷呈,台下喝彩声、鼓掌声经久不息,电视外的我也连连拍手叫好。

川剧变脸真是太神奇了。

我相信你看了也一定会喜欢的。

如果你想看变脸,就一定不要错过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哟!第二篇:非遗文化演讲稿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我们既然出生,就要懂得思考,懂得孝敬父母。

因为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有一种爱,无怨无悔,那就是父母对我们无私而伟大的爱。

我们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回报这份爱,但我们应该努力回报这份珍贵的爱,但在我们眼里,这份爱是理所当然的。

古语云:“羊有跪求哺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意。

”作为孩子,也要“以一滴水报春”,懂得感恩,回报父母。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能无私帮助我们的人是父母;当我们感到委屈时,能耐心听我们哭泣的人是父母;当我们成功的时候,会为我们庆祝的人是父母!其实父母对我们的回报并不多。

文化差异演讲稿范文

文化差异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探讨一个既古老又现代的话题——文化差异。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灵魂,是历史的积淀,是智慧的结晶。

然而,由于地理、历史、经济、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世界各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

这些文化差异,既有各自的独特魅力,也给我们带来了诸多挑战。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语言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反映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特点。

例如,汉语讲究含蓄,英语则直白;日本文化中,鞠躬是一种常见的礼节,而在西方文化中,拥抱则是表达亲情的常见方式。

这些差异使得我们在交流时需要更加注意,尊重对方的文化背景。

其次,价值观的差异也是文化差异的重要体现。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和评价可能截然不同。

比如,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被高度重视,强调个人的自由和权利;而在东方文化中,集体主义更为突出,强调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这种差异在人际交往、商业合作等方面都可能导致误解和冲突。

再者,宗教信仰的差异也是文化差异的一部分。

世界上主要的宗教有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每种宗教都有其独特的教义和信仰体系。

这些宗教信仰的差异,不仅影响着人们的道德观念、生活方式,还可能引发宗教冲突。

面对如此丰富的文化差异,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首先,我们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不同的文化。

正如一句古语所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与他人交往时,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尊重对方的文化习惯和信仰。

其次,我们要加强文化交流,增进相互了解。

通过阅读、旅游、参加国际活动等方式,拓宽我们的视野,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特点,从而减少误解和偏见。

最后,我们要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传承和弘扬自己的文化。

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瑰宝,我们要珍惜并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使之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总之,文化差异是人类社会多样性的体现,我们要以包容的心态面对这些差异,通过交流与合作,共同构建一个和谐、包容的世界。

谢谢大家!。

中西方文化差异演讲稿

中西方文化差异演讲稿

中西方文化差异演讲稿第一篇:中西方文化差异演讲稿中西方文化差异演讲稿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西方经济贸易交流的增多,中西方文化也开始更加剧烈的碰撞、交织。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成了现代许多专家研究的对象,而在日常生活中的我们的老百姓,也耳濡目染的接触到了外来文化,并且,外来文化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那么,中西方文化到底有什么样的差异呢?下面,让我们来一起来看一看。

(1)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

中国注重天人合一,西方文化强调征服和改造自然.肖尚军的《传统文化概要》(2006.12)中指出,中国文化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西方文化则强调人对自然的征服与改造,即征服自然。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梁濑溟1999.7.1)中指出,在方法上,中国人注重抽象和虚的意味,“往往拿这抽象玄学的推理应用到属经验知识的具体问题”,所以中国传统不具有西方征服自然、科学方法、民主精神之异彩。

《中西伦理文化差异的比较与启示》(刘宗碧2006.2)中指出,西方持幸福论为主的维度,追求主体权益满足的自我确证;中国持功德论的维度,追求“顺天意”的功名。

(2)在对待家庭问题上。

中国强调家族和整体利益,而西方追求个人利益与尊严.在《传统文化概要》里,中国文化强调“家族本位”,突出国家和家族的整体利益。

西方文化则奉行“个人本位”,以自我为中心,注重个人的人格与尊严。

未来之舟编著的《礼仪培训手册》(2009.8)中指出,我们一直以谦虚为美德,不论是对于自己的能力还是成绩,总是喜欢自谦。

外国人非常注重个人隐私权,日常交谈中,一般不会涉及对方的“私人问题”。

而我国的个人隐私观念比较淡薄。

特别是在亲朋好友之间,大家喜欢不分你我,共同分享对方的私人生活。

长者往往可以随意问及晚辈的私人生活,以显示关心。

在万艺玲所著的《汉语词汇教程》(2000.1)中,特有词语显示了此方面的差异,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称谓系统,称谓语从一个侧面反映着各民族的传统文化。

中日文化差异演讲稿

中日文化差异演讲稿

中日文化差异演讲稿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中日文化差异。

中日两国是邻国,虽然在地理上非常接近,但是在文化上却存在着许多差异。

这些差异来源于历史、传统、宗教信仰等多个方面。

今天我将从一些具体的方面谈一谈中日文化差异,并且希望通过这次演讲能够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

首先,中日两国在礼仪方面存在差异。

在日本,人们非常注重礼貌和尊重他人,这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比如,他们经常鞠躬行礼,尤其是在见面、告别或者道歉的时候。

而在中国,人们更注重亲切和热情,通常会握手或者拥抱来表达问候。

因此,在交流中,我们需要了解不同国家的礼仪习惯,避免因为不了解而产生误解。

其次,中日两国在饮食文化方面也存在差异。

日本人崇尚“精致”和“简约”,他们的饭菜通常会注重色彩搭配和装饰,而且食物的制作和摆盘也非常精细。

相比之下,中国人则更注重多样性和丰富性,他们的饭菜通常会有多个菜品、多种口味。

此外,日本人习惯用筷子进食,而中国人则使用筷子和勺子,或者直接用手。

这些差异都是由于中日两国的历史、地理和饮食习惯的不同所导致的。

最后,中日两国在节日庆典方面也有明显差异。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通常都会有丰富多样的庆祝活动和习俗。

而日本则有一些独特的节日,如新年(正月初一)和花见(赏樱花)等,这些节日也有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通过参与这些节日活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不同国家的文化,增进两国之间的友谊和交流。

总而言之,中日文化差异是由多个方面综合而成的。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并且包容不同国家的文化,不仅仅是对中日两国,对于其他国家的文化也是如此。

只有通过相互了解和尊重,我们才能够建立起和谐的国际关系,推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

谢谢大家!。

中西方文化比较系列讲座第一讲-导论

中西方文化比较系列讲座第一讲-导论

中国和西方
文化意义上旳中国 文化意义上旳西方
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Dr. Joseph Needham, 1900-1995),英国人,生物化学和 科学史学家。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 所声誉所长,长久致力于中国科技 史研究。撰著《中国科学技术史》。 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优异科技史学家。 1994年被选为中科院首批外籍院士。
中西方文化比较
张军锋
第一讲 导论
文化旳内涵和外延
文化是一个群体(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 民族、企业、家庭)在一定时期内形成旳 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 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旳 一切活动。
文化是人类生活旳反映,活动旳记录,历 史旳积沉,是人们对生活旳需要和要求、 理想和愿望。
比较文化学是以比较意识、比较思维方式和比较 措施为特征旳研究学科,而不是简朴旳形式比较 或比附,这就是比较文化学旳本体论、措施论和 实践论旳统一。
文化类型旳划分
按国家民族 按地域 按历史 按详细对象 按宗教 按行为方式
比较文化旳产生不是偶尔现象,而是有着 深远旳历史原因旳。19世纪以来,“比较 主义”学科旳兴起是当代世界各国之间旳 统一发展和联络旳需要所激发旳。世界是 一种整体旳观念要求有各国文化间旳比较 研究。
普遍商业化 新儒学
对科学理性旳反思
集团人主宰造成了精神平面化
普遍商业化
对科学理性旳反思
人生意义旳失落
普遍商业化
对科学理性旳反思
无度旳戡天役物、生态危机
对后当代主义旳反思
放逐一切
后当代主义要摒弃对于终极关心旳形上追求, 不论是老式意义旳宗教,还是哲学形上学以及 当代科学这些曾经与终极关心存在过某种关联 或曰以终极关心为最终依托旳“宏大论述”, 均被视为应予放逐、打坏。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讲稿整理版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讲稿整理版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Pic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ulture. From the two pictures, you can clearly se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culture and western culture. But today I will show th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for animals.1.The first I will show is the dog. In the west, the dog is man’s faithful friend. Inwestern novel or movie, dogs accompany his masters and save their owners from dangers. Maybe most of know the novel, Guide dogs and owners. At the end of novel, guide dogs and owner were together again, even in hell. The soul of guide dogs and owner is one owner. In English, lucky dog is used to describe a verylucky man.Help a dog over a still(帮助人度过难关)An old dog(老手)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Top dog(优胜者)Clever dog(聪明的小孩)But in china, the dog does not have so high position in China. Since in ancient China, dogs nurse homes. But if the dog is useless, it will be killed. In china, the word ‘dog’ has Derogatory sense. For example, look at the pictures.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东西文化差异演讲稿题目

东西文化差异演讲稿题目

东西文化差异演讲稿题目东西文化差异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

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精神财富,它包括了语言、宗教、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方方面面。

而东西方文化由于历史、地理、宗教等方面的不同,形成了许多独特的差异。

接下来,我将从交流方式、价值观念和礼仪习惯三个方面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东西方在交流方式上的差异。

在西方国家,人们更加注重直接、坦率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他们喜欢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喜欢拐弯抹角。

而在东方国家,人们更加注重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他们更注重保持面子和和谐。

在交流方式上的差异也造成了在沟通中的一些误解和挫折,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需要更加了解对方的交流方式,才能更好地进行沟通。

其次,东西方在价值观念上也存在着许多差异。

在西方国家,个人主义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念之一,人们更加注重个体的自由、独立和个人利益。

而在东方国家,人们更加注重集体主义,强调团结、和谐和家庭的重要性。

这种差异也体现在对待权威、对待家庭和对待个人成就等方面。

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需要更加了解对方的价值观念,才能更好地进行合作和交流。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东西方在礼仪习惯上的差异。

在西方国家,人们更加注重个人空间和自由,他们喜欢直接握手、拥抱等方式来表达友好。

而在东方国家,人们更加注重尊重和谦虚,他们更喜欢采取鞠躬、握手等方式来表达尊重。

在餐桌礼仪、社交礼仪等方面也存在着许多差异。

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需要更加了解对方的礼仪习惯,才能更好地进行交流和交往。

总的来说,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这些差异既是我们交流合作的障碍,也是我们学习借鉴的宝贵财富。

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需要更加了解对方的文化,尊重对方的差异,才能更好地进行合作和交流。

希望我们可以通过相互理解和尊重,携手共创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文化差异总结
中西文化差异以及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的过程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根深蒂固的弦统治地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中国人向来以自我贬仰的思想作为处世经典,这便是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作为行为的基本准则。

“中”是儒家追求的理想境界,人生处世要以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思想道德观念作为每个人的行为指南,接人待物,举止言谈要考虑温、良、恭、俭、让,以谦虚为荣,以虚心为本,反对过分地显露自己表现自我。

因此,中国文化体现出群体性的文化特征,这种群体性的文化特征是不允许把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的。

西方国家价值观的形成至少可追溯到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即以崇尚个人为中心,宣扬个人主义至上,竭力发展自己表现自我。

“谦虚”这一概念在西方文化中的价值是忽略不计的。

生活中人们崇拜的是“强者”“英雄”。

有本事,有才能的强者得到重用,缺乏自信的弱者只能落伍或被无情地淘汰。

因此,西方文化体现出个体文化特征,这种个体性文化特征崇尚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

中西方文化的发展态势不同。

中国文化中整体上来看,属于一种静态文化、一种家国文化。

由于中国所处地理环境较为优越,给予了人一个可以长期居住生产的环境,所以,这种长期居住在同一个地方的条件便使家族发展的很快,安居乐业、居安而不思流动,就容易促使静态的文化模式发展。

家族繁衍、代代相传,家族纽带越来越复杂,尊老和祭祖现象就必然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下产生,家族观念,宗法制度也就逐渐形成并根深蒂固了。

所以说,中国为什么叫家国,因为,家就是国、国就是家,家和国仅仅是规模上的差别,于
此,这种静态文化和家国文化直接促成了中国仁、孝、礼、信为核心的贵和尚中的中庸思想。

而西方文化则属于一种动态文化、一种斗争文化。

西方文化三大起源(古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和基督教文明)均源自地中海沿岸,西方的地理环境、气候促成了流动性较强的文化。

并直接促使西方人的家庭观念相对薄弱,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等价值观念得以发展传承,由此产生的竞争意识、斗争文化更是西方文化发展的原动力。

中西方文化的文化价值观和文化结构不同。

中国文化强调“诗言志”、“文以载道”和“天人合一”的文化价值观和整体综合。

中国文化讲究有利于社会、有利于教化民众,中国广大文人苦读孔孟、圣人之学,学而优则仕,为的是齐家治国平天下。

现代西方文化倡导“为艺术而艺术”和多元的文化观。

从康德提出“美只是形式”开始,纯粹的美感不应渗进任何愿望、任何需要、任何意志活动的说法在西方现代美学中成为占支配地位的思潮。

后又有克罗齐主张直觉即艺术,主张衡量艺术只有一个标准,即艺术标准。

中西文化的差异为中西文化的交融奠定了基础,而西方列强的侵略又为中西文化的交融提供了条件。

近代以来,西方列强侵略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无处不在。

经济上,我国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变为他人的原料产地和市场,被列强掠夺。

但是同时也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等等,中国被迫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政治上,从中央集权沦为别人的代理政府,成了人家的看家狗。

文化上,传统的中国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中国传统社会的道德体系被冲击的七零八碎。

国学衰落,西学盛行。

思想上,大量先进的和具有开创性
的人类思想的结晶被引进中国,开阔了中国人的思维和眼界。

但是同时也带来了意识形态的斗争和极端思想的盛行。

西方科技文化的传入使我们认识到了自身文化的弊端,并希望以新的文化形态完善和改变自身的传统。

以新文化运动为例,以胡适,鲁迅,周作人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和参与者大多作过译介外国著作,传播西方文艺思潮。

其中大多数的译作都以反传统,反专制,提倡个性自由,妇女解放等为宗旨,在国内引起巨大的波澜,给闭塞的国人思想注入新鲜的现代气息。

“五四”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西方文艺复兴以来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潮都先后涌入中国,如进化论,人道主义,人性解放论,现实主义,浪漫主义,马克思主义等等,这些思潮促成了中西方文化交汇撞击,促进了思想大解放,大大拓展了新文学创导者,以及国内民众的视野,以一种全新的眼光来思考本民族的生活。

另外,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为代表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挥舞着“科学和民主”的大旗,高喊“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将马克思主义引入处在社会制度转型期的中国。

马克思主义的引入,强烈震撼了中国思想界和民众的心灵。

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成为中国思想界强大的潮流,引发了20世纪初中国政治格局的巨变,也对中国之后的走向起了关键性的指导。

白话文运动的推行也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项创举,中国数千年形成的古文系统受到强烈的冲击。

白话文的出现不但是表达方式的口语化,平民化,使文化不再只是知识分子的专利——为先进文化的广泛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通过对话语方式的变更一定程度更改了国人的思维方式。

此外,民国初期新式教育的推进改变了传统的有着诸多弊端的私塾教育,以西方学制为模本建立了相对科学合理的教育体系。

南京国民政府前期以蔡元
培为代表的教育家积极筹办大学院,以及科研机构如全国最高的科研机关中央研究院,大量吸收学成归国的科技人才。

中央研究院的部门设置同近代西方科学的发展方向并轨,有力地发展了中国的科技事业。

在西方列强的侵略“辅佐”下的中国近代化使近代中国走向世界,成为与世界的发展密不可分的国度,也使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走向独立自强的现代社会。

在肯定西方侵略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在民族危难,国家主权受侵犯时国人的团结以及爱国志士的救国图存之举。

如果不是一股内在的民族凝聚力,中国恐怕早已被西方列强瓜分殆尽,形同散沙一般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