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建议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建议脑卒中,又被称为中风,是指由于脑血管突发疾病导致的脑功能障碍。
脑卒中患者需要经过一段长期的康复期,以恢复和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建议。
一、脑卒中患者的身体护理1. 高效的营养供应:脑卒中患者通常会有吞咽和咀嚼困难,因此需要提供易于消化的食物。
食物应该含有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促进身体的康复。
如果患者出现吞咽困难,可以考虑使用流质饮食或胃管喂养。
2. 定期翻身和肢体活动:脑卒中患者常常存在瘫痪或肌肉功能障碍,因此需要定期进行翻身和肢体活动,以防止肌肉萎缩和深静脉血栓形成。
床垫应保持干燥,以防止皮肤破损和床垫疮的发生。
3. 控制体温:脑卒中患者的体温调节功能通常受损,容易出现高热或低体温。
室温应适宜,使用棉质睡衣和被褥来保持适宜的体温。
如果体温异常升高,应及时就医。
二、脑卒中患者的心理护理1. 鼓励交流和支持:脑卒中患者往往面临着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困境,需要得到家人、朋友和医护人员的理解和支持。
他们应该被鼓励表达情感和意见,以促进情绪的释放和沟通。
2. 提供咨询和心理支持:脑卒中患者可能会陷入焦虑和抑郁状态,需要得到专业的咨询和心理支持。
医院和社区可以提供康复心理咨询服务,帮助患者面对并克服心理困扰。
3. 建立积极的康复环境:创造一个积极、温馨和安全的康复环境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环境应该有足够的光线和舒适的温度,提供适当的活动和娱乐设施,促进患者的积极参与和康复。
三、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1. 生活技能训练:脑卒中患者可能失去了某些日常生活技能,如洗漱、穿衣、进食等。
康复期的训练可以帮助患者逐渐恢复和改善这些生活技能,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
2. 运动和物理治疗:康复阶段的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功能和平衡能力,减少瘫痪和肌肉萎缩。
定期进行轻度运动和物理治疗可以有效促进康复进程。
3. 言语和认知训练:脑卒中患者可能会遇到语言和认知障碍,包括失语、记忆力下降等。
(完整word)脑卒中康复方案

小学地方德育工作总结范文
小学地方德育工作总结。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校小学地方德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学校领导的
正确指导下,全体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首先,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德育活动。
比如举办了“文明礼仪”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懂得感恩;组织了“爱心助学”活动,让学生懂得奉献和帮助他人;开展了“安全教育”讲座,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道德观念,也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爱心。
其次,学校加强了德育教育的管理和督导。
每周都会有专门的德育教育课程,
由专门的老师负责授课,确保了德育教育的系统性和专业性。
同时,学校领导和家长也积极参与,形成了良好的合力,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成长。
最后,学校注重了德育成果的评价和总结。
每学期末都会进行德育成果的考核
和总结,对学生的德育表现进行评定和奖励,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总的来说,我校小学地方德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德育活动的创新不够、德育课程的深度不够等问题。
希望在新的学期里,学校能够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完善德育教育体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康复训练

患者取坐位,桌上置一训练用滚筒 患者双手叉握,有健侧带动患侧向前
方滚动滚筒,促进上肢的伸展运动
十二、木钉盘训练
目的:改善关节活动度和手眼协调性,提高运动 和控制能力和运动水平
从粗木钉开始,逐渐过度到细木钉 患者取坐位,双手叉握,由健手协助患手抓起木
背屈踝训练
十、利用内翻矫正板站立
患者立位 将患脚侧向踩于楔型板上 依靠重力改善踝关节活动范围
和内翻倾向 此项练习适用于足内翻、足下
垂严重的患者
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 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讲:神经内科是救人 命,康复科治人病
✓ 康复开始的时间应尽早,康复效果最好 的时机是发病后3个月内
✓ 不能强化屈肌的训练(如:健身球、起 身绳)
下肢的主要功能是支撑体重和行走 下肢瘫痪可造成行走困难 训练的目的是恢复其功能性活动
一、良肢位的摆放
髋关节下垫枕,使髋关节
保持内收 膝关节外侧垫枕使膝关节
保持内收 膝关节下垫枕,使膝关节
微屈曲 脚掌下垫支撑板使踝关节
背曲
二、诱发髋关节内收
此项训练适用与偏瘫早期 患者屈仰卧位,双髋、膝关节
于屈曲位时,增加健侧内收运 动的阻力,诱发髋关节内收
十、手的抓握与松开训练
前提:患手指已能活动且出现分离运动后,才能练习 手的抓握及控制能力
过早训练此动作可加重手指的集团屈曲,应特别注意 抓握的器具应选择直径较大的杯子、球开始,再慢慢
过度到铅笔、火柴棍等 练习抓握的同时,注意练习抓握后的松开训练 治疗者从患手中拉出握住的刷子可刺激屈曲、伸展
十一、滚筒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练
目的:诱发、促进上肢的主动运动
脑卒中康复计划

脑卒中康复计划脑卒中,也被称为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是由于血液供应到大脑受阻造成脑部组织损坏的疾病。
脑卒中后的康复期对患者的恢复和生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帮助脑卒中患者尽快恢复功能和日常能力,医疗专家们会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脑卒中康复计划。
一、康复评估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计划应该以康复评估为基础。
通过对患者的身体功能、认知能力和生活日常活动进行全面评估,医疗团队能够了解患者康复的起点和康复需求,为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提供依据。
二、物理康复物理康复是脑卒中康复计划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物理治疗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和运动功能。
物理治疗师可以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设计合适的运动训练方案,包括步行练习、平衡训练、肌肉锻炼等,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日常活动能力。
三、语言和言语康复脑卒中患者在发病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语言和言语障碍。
为了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能力,康复计划应该包括语言和言语康复的内容。
语言治疗师可以使用不同的语言训练方法,如发音练习、语言理解训练、语言表达训练等,以提高患者的语言交流能力。
四、认知康复脑卒中后,患者可能会经历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认知障碍。
为了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认知功能,认知康复是康复计划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认知康复包括认知训练、注意力训练、记忆训练等,通过训练激活患者大脑功能,促进认知能力的恢复与提高。
五、心理康复脑卒中后,许多患者会面临心理压力、情绪波动等心理问题。
为了帮助患者克服这些心理困扰,康复计划应该包含心理康复的内容。
心理治疗师可以与患者进行心理支持、情绪疏导和心理调适等工作,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促进康复进程。
六、社会康复社会康复是脑卒中康复计划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社会康复的措施,帮助患者重新适应社会生活,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社会工作者可以提供日常生活技能培训,如独立生活能力训练、职业培训等,以帮助患者重新融入社会。
综上所述,脑卒中康复计划应该是一套综合性的康复方案。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
脑卒中(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病理特点是脑血管破裂或者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病变。
脑卒中后,患者的身体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如肢体运动障碍、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等。
因此,针对这些影响,脑卒中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是一种通过各种理疗手段,协助患者恢复身体机能的治疗方法。
针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肢体康复:肢体运动障碍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因此肢体康复也是治疗的重点。
常见的肢体康复方法包括物理理疗、运动训练、针灸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肢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2. 语言康复:脑卒中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会出现语言障碍,如失语、言语不清等。
语言康复主要通过语言治疗和听觉训练等方法来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能力。
3. 认知康复:脑卒中患者中也有一部分人会出现认知障碍,如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认知康复的方法主要包括认知训练、游戏训练等,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
总的来说,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通过科学的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提高康复效果,恢复正常的生活功能。
- 1 -。
脑卒中康复训练内容

脑卒中康复训练内容
脑卒中康复训练的内容通常是多方面的,旨在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尽可能减少残疾。
康复计划应该由专业的康复团队制定,包括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等,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以下是脑卒中康复训练的一般内容:
1. 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床上活动:包括翻身、坐起、站立等。
日常生活技能:如洗澡、穿衣、刷牙、吃饭等。
2. 运动康复:
肌肉强化训练:针对因脑卒中而导致的肌肉无力或萎缩进行训练。
平衡训练:通过各种平衡动作,提高患者的平衡感。
步态训练:帮助患者恢复正常步态,包括步行、上下楼梯等。
3. 言语和认知训练:
言语治疗:针对脑卒中导致的语言障碍,包括言语流畅性、理解能力等进行训练。
认知训练:针对记忆、注意力、思维等方面进行训练,帮助恢复患者的认知功能。
4. 职业治疗:
工作技能训练:帮助患者适应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能。
家居适应:使患者能够更好地适应家庭环境,完成日常任务。
5. 心理康复: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患者应对脑卒中后可能出现的心理压力和情绪问题。
认知行为疗法:针对心理问题进行干预,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认知和行为习惯。
6. 日常活动促进:
社交活动:通过社交活动促进患者社交能力和情感状态的恢复。
参与文化娱乐活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康复过程。
康复训练的具体内容会根据患者的脑卒中类型、程度和康复阶段而有所不同。
重要的是定期评估患者的进展,及时调整康复计划以最大程度地促进康复。
脑卒中分级康复指南,全面康复训练大合集!脑血管与颅脑损伤康复中国康复治疗师网

脑卒中分级康复指南,全面康复训练大合集!脑血管与颅脑损伤康复中国康复治疗师网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中国每年新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70%-80%因为残疾而不能独立生活。
卒中康复是经循证医学证实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
研究证明,按照规范的康复治疗指南进行康复,能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水平和康复质量。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们的康复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此次小康汇总整理的脑卒中康复指南为康复治疗的实施和评价提供一个科学的证据基础,可以规范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更有效的发挥康复疗效。
1、一级康复:卒中早期康复所有需要康复治疗的卒中患者都应进入多学科团队组成的卒中单元(综合卒中单元或卒中康复单元)进行正规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
2、二级康复:卒中恢复期康复(专门康复机构)①医院康复科(Ⅰ级推荐,A级证据)。
②专门的康复医院或中心(Ⅰ级推荐,D级证据)。
3、三级康复:出院后康复(社区康复)社区康复具有与医院康复相似的疗效,费用低等优点,发展社区康复十分必要(Ⅰ级证据,A级推荐)。
1、康复治疗开始时间建议尽可能早、病情稳定48h后。
2、康复治疗强度条件允许情况下,适当增加训练强度,如上肢功能训练。
康复训练强度要考虑到病人的体力、耐力和心肺功能情况。
3、肌力训练方法适当的渐进式抗阻训练进行肌力强化(Ⅱ级推荐,B级证据)。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常规治疗(Ⅱ级推荐,B级证据)。
功能电刺激治疗(I级推荐,A级证据)。
4、痉挛的防治首选阶梯式治疗方法,开始采用保守疗法,逐渐过渡到侵入式疗法(Ⅰ级推荐,B级证据)。
治疗痉挛和挛缩首选无创方法,通过抗痉挛肢位、关节活动度训练、伸展、夹板疗法或手术纠正等方法治疗(Ⅱ级推荐,B级证据)。
痉挛导致的疼痛、皮肤不卫生或者功能下降、运动训练疗效不佳时,特别是全身性肌肉痉挛的病人,建议使用口服巴氯芬、替扎尼定、丹曲林等药物治疗。
替扎尼定可应用于慢性期的卒中病人(Ⅱ级推荐,B级证据)。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的方法及体会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的方法及体会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能给患者带来重大的残疾障碍,给家庭成员也带来极大的沉重负担。
脑卒中患者的恢复通常经历三个阶段:急救期、缓解期和康复期。
恢复期的目的是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功能,改善残疾症状,使患者能够尽可能恢复生活质量。
临床治疗中,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也尤为重要,目前康复训练已经在治疗脑卒中患者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早期康复训练以积极有效的形式提供有针对性的保健练习,有助于恢复残疾的发生,恢复和维持残疾者的功能。
1.肌肉骨骼功能训练肌肉功能训练包括肢体功能训练和全身功能训练。
肢体功能训练主要是改善患者不对称性体张力,多肢协调力、活动范围和肌肉力量,改善病变肢体的肌肉收缩功能,增强神经肌肉功能。
全身功能训练主要是改善患者的双肢协调性,以便增加正常步态的范围、有助于全身重心的调整。
2.脑神经及感觉功能训练脑神经功能恢复训练针对脑卒中患者的神经系统损伤,以完善脑功能为目的,通过训练改变患者的思维,增强其控制自身肌体的能力,以改善患者的下肢运动表现,提高患者的肢体协调性。
脑卒中患者进行定期的感觉功能训练,也能够提高患者脑部神经机能,以及增强肢体功能恢复能力,有助于改善患者体态不良及躯体功能紊乱所带来的活动不稳定性。
3.活动功能训练活动功能训练旨在帮助患者在实际生活中恢复功能以及改善自身调节能力,帮助患者提高活动能力、建立功能性的认知行为和实际运用功能,减少行动不方便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从康复训练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即使在脑卒中后期,仍可以通过康复训练来恢复某些功能,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这就需要患者以及家庭成员积极参与康复训练,以便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另外,为了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还需要对患者进行营养干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还要充分考虑患者的情绪压力,通过心理干预护理和社会支持,以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
总之,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旨在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功能,改善残疾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还需要营养干预、心理干预以及社会支持,更有效地实现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
发表时间:2012-08-15T11:47:29.59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1期供稿作者:安霞娟
[导读] 脑卒中,即中风,是急性脑循环障碍,迅速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床事件。
安霞娟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741000)
【摘要】脑卒中,即中风,是急性脑循环障碍,迅速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床事件。
脑卒中的死亡率排在各种病症之首,在致残方面,大约有70%的脑卒中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包括:肢体瘫痪、语言交流困难、肢体麻木、认知障碍、吞咽困难。
可见,偏瘫会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痛苦,给家庭、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因此,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是一个连续过程,开展康复训练并使之延续,可以预防和控制继发性障碍的发生和发展。
【关键词】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
1、吞咽困难的康复训练
吞咽是高度复杂的综合性神经肌肉活动,是由于主管吞咽的肌肉瘫痪引起的。
其训练方法有:
1.1 口腔期(由口腔到咽入口)吞咽困难的训练:
唇运动:包括闭唇、噘嘴、嘴角上抬
舌运动:包括伸出、侧伸、舌尖舌根抬高
腭咽闭合的训练方法:将一根吸管的一端封住,用吸管吸吮;将吸管插入玻璃杯中吹气;或者反复发K、a音。
1.2 咽期(由咽部到食管入口)吞咽困难的训练:
该期主要是训练喉头上举,方法是:将病人的手置于家属甲状软骨的上缘,在家属吞咽时,让患者感觉它的向上运动,然后将病人的手放置于自己的甲状软骨上,模仿动作。
2、言语障碍的康复训练
言语障碍是指人体利用语言比如口语、书面语等进行交流活动过程中的障碍。
它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是非常痛苦的,言语障碍严重影响了脑中风患者与他人进行思想交流,也影响了患者的社会生活能力、工作能力以及自身的健康。
其训练方法有[2]:
2.1 让患者发“啊”声或用咳嗽、吹火柴等诱导发音训练。
2.2 让患者听常用句的前半句,令其说出后半句。
2.3 能发音的患者,在医务人员的帮助下可对着镜子发音,由易到难,由短到长,在视觉和触觉的帮助下观察口型,并随时矫正。
2.4 语言刺激疗法:利用语言训练磁带,将日常生活常用的词组、句子,制成适宜患者跟读的录音带,每次训练五到六分钟,间歇10秒。
3、面肌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外出时戴口罩,尽早开始面肌的主动与被动运动,可对着镜子做皱眉、举额、闭眼、露齿、鼓腮和吹口哨等动作,每日数次,每次5—15分钟,并辅以面肌按摩,以促进早日康复。
4、心理康复训练
脑卒中发生后,患者心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由于丧失了许多正常的功能,病人的自尊心和自我形象受到严重损害,由此产生的精神障碍及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
病人常因抑郁、悲观、失望而对治疗丧失信心,不愿和医务人员配合,甚至拒绝进食和治疗,影响疾病的康复。
所以,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康复应贯穿整个病程和护理的始终,要掌握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训练强度以患者能接受为原则,使患者由被动运动逐渐过度到主动运动,由替代护理逐渐过度到自我护理,最大限度地发挥患者身体的残存功能。
对病人表示理解,热情接待病人,详细介绍病区环境、规章制度、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加强沟通,适当解释疾病发展过程、特点、给予必要的指导,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介绍所具备的条件(人才、设备),治疗的目的,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3]。
注意观察病人的认知功能和感情方面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这对于患者能否获得全面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5、肢体的康复训练
5.1 保持各关节功能位放置,预防关节畸形。
5.2 勤翻身变动体位为仰卧位、侧卧位和半卧位,每2小时交替变换一次。
5.3 肢体的康复训练
5.3.1 卧床期主要是床上的被动运动,包括上肢运动和下肢运动两个方面。
①上肢运动包括:
肩关节运动:让病人双手交叉,掌心对掌心,患手拇指在上,用上肢健康的一侧带动患病的一侧,上举至头顶,再慢慢的放到腹部。
训练时一定要注意肘关节伸直,动作要缓慢。
肘关节运动:将患侧上肢平放在床上,家属一手固定肘关节,另一只手握住患手,反复地进行手心向上、手心向下的活动。
腕关节运动:让病人肘屈曲,家属一手扶住腕关节的下方,另一只手握住患手的四指进行屈、伸运动,反复进行。
指关节运动:家属用一只手将病人的拇指分开,另一只手将四指呈握拳状;然后再将四指分开,拇指屈向手心,如此反复进行。
②下肢运动包括:
桥式运动:将病人的身体放正,让病人的双手交叉,上举至头顶;双下肢弯曲,双脚分开,双脚支撑于床面,如有可能也可单腿做支撑,将臀部慢慢抬起,应将臀部抬的越高越好。
目的是解除躯体痉挛,训练病人的腰部和腿部的力量,为以后的站立和行走做准备。
膝关节运动:家属一只手握住患者患病一侧的足跟,让患者的脚掌抵住自己的前臂,另一只手托住膝关节的下方,将膝关节屈曲、伸展,反复进行。
但要注意的是:膝关节屈曲时,要尽量向内侧收,防止以后患者走路划圈。
踝关节运动:在患者膝关节的下方放置一软枕,家属一手托住患者病侧的足跟,抵住前臂;另一只手压住患侧小腿,向上用力。
趾指关节运动:在患者膝关节的下方放置一软枕,家属一手握住患者患侧脚掌,另一只手握住脚趾,进行向上向下的运动。
动作要缓慢、轻柔,每个动作要做到位,但活动范围不要超过正常活动范围,不要让病人感觉疼痛,以免损伤关节。
同时要掌握好运
动量,每次运动的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每间隔30-60分钟训练一次,每个动作重复10-20次。
③坐位的训练:只要病情允许,尽快帮助患者坐起是很重要的,它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有很好的刺激,可以预防抑郁症,增加视觉的输入以及便于交流。
当病人能坐起来的时候,就应该开始三级坐位平衡训练[1]:
静态坐位平衡训练:首先争取不用人扶着,手不扶床,也不靠任何东西,坚持能坐着。
自动态坐位平衡训练:患者用健康的手向身体的两侧交替的抓东西,并且逐渐拉远东西和身体之间的距离。
被动态坐位平衡训练:向不同的方向推或者是拉的患者,锻炼他能很快地对抗这种推拉,恢复平衡坐位。
5.3.2 床边活动期: 如患者有了些力量,但仍不能行走及握物,这时主要依靠支撑做运动。
方法如下:坐在床边,两手抓住床架,站立及坐下,继而下蹲或站立,以锻炼下肢的支撑力。
5.3.3 运动期: 此期患者能在家人搀扶下行走,应以主动运动为主。
方法如下:由于走路非常费力,千万注意稳步前进,走平坦路防摔倒。
注意行走姿势,要抬头、眼睛向前看,脚后跟要抬起,脚朝前,一步一步认真走,不要贪多,起初活动强度不要大,应渐进增大。
上肢运动为手臂上举、抬高、后屈摸耳并可肩部外展外旋。
手握铁球或核桃以练手指的功能及活动。
5.3.4 按摩对患侧肢体进行轻柔而有节奏的按摩,使其放松。
5.3.5 新疗法是针对瘫痪上肢久治功能改进不大的病人。
可以应用一种叫“强制性使用”的运动疗法,这种疗法是将健侧上肢人为的捆绑起来,限制应用,而强制性反复和有目的性的使用和锻炼患侧上肢,这种疗法花费少,投入人力也少。
但有一个条件,患侧手指应具有稍稍伸展活动和腕关节稍稍抬起的动作,一般只要2-3周就会达到较好的效果。
经过康复工作者的不断实践,已经认识到康复是从疾患发生之时就开始了,康复必须与治疗同时进行。
我国“九五”攻关课题的研究还发现:早期康复治疗一个月以后,患者的功能得到部分改善,但如是停止训练,三个月后评测患者的功能又会减退,所以说脑卒中康复后仍需要在社区进行每周1-2次的康复巩固,而病后三个月是康复“黄金时期”,早期康复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朱镛连.神经康复学.神经病学,2001,5.
[2] 王茂斌.脑血管病的康复治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4, 14:12.
[3] 方定华.脑血管病早期康复与流程.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1994, 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