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国际化传播现状及策略研究

NBA国际化传播现状及策略研究
NBA国际化传播现状及策略研究

NB A 国际化传播现状及策略研究

王晓东

(广州体育学院,广东广州 510500)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N B A 国际化传播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NBA 是目前全球国际化传播最成功的职业体育赛事,N B A 的成功已经影响到其他联赛的发展方向,国际化成为职业体育赛事发展的重要战略。N BA 国际化传播采用的主要推广策略有:利用国际球员提高比赛竞技水平和观赏性,给NBA 带来了全球范围的高涨人气;通过多样化的国际推广活动培养人们对NBA 的兴趣,向全球观众展示N B A 品牌;通过廉价甚至是免费输送节目资源的手段不断 培育 全球市场,提高N B A 的影响力;大力打造国际级NBA 球星,对全球球迷形成广泛的市场号召力。

关键词:NBA;国际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G 81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23X (2009)01-0038-04

The Research on NBA International Spreading Current Situation and Its Strategies

WANG X i a o-dong

(Guangzhou SportUn i v ersity ,Guangzhou 510500,Ch i n a)

Abstract :A fter research i ng on the issue about t he i nternationa liza tion spread i ng o f N B A by usi ng the m ethods of li tera t ure v i ews and log i c analysis ,it sho w ed ,NBA i s one of the mo st successf u l pro fessiona l sports l eague on the i nternati onalizati on

spreading around the wo rl d ,and its success have already affec ted the deve l op m ent d irec tion of t he o ther l eagues,i nterna tiona-l i za ti on has beco m e the i m po rtant strategy for t he develop m ent of the profess i ona l sports.the m ain strateg i es o fNBA:P l ayers 'i n -terna tiona liza ti on,wh i ch brought the up surg i ng a t m osphere to t he league,and i m proved the l eve l o f the gam e,and led peo -p l es 'i nterests t o it by a ll k i nds o f popu l ar izi ng acti v iti es,thus revea l ed the NBA brand to the specta t o rs of the w or l d .NBA en -larged its i nfl uence by using the lo w pr ice even prov i ded the ga m es resources f o r free for cu lti va ting the g l oba lm arke t,and a lso brought up i nterna ti ona l NBA stars,w hich m ade great i m pact on t he g l obal fans.K ey word s :N B A;Internationa lization ;Spreading

收稿日期:2008-12-28

作者简介:王晓东(1970-),男,湖北蕲春人,教育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新闻传播学

2007年2月14日,中央电视台在NBA2007年全明星赛上庆祝与NBA 携手合作20周年。NBA 与央视的合作始于1987年的NBA 全明星赛,它也是NBA 在中国播放的第一场赛事。20年年间,NBA 赛事由观众只能在每周收看到短短几分钟的赛事录像演变为CCTV-5每周4次两个多小时的精彩直播。NB A 这二十年,也是其实施国际化传播战略的二十年。NBA 依托联赛的成功举办,借助来自全球球星的影响力迅

速打开市场,以形式各异的推广活动,最终使NB A 成为全球赛事与商业联结最紧密、最成功的联赛。NBA 的成功已经影响到其他联赛的发展方向,国际化也成为高水平联赛的发展趋势。对NB A 联赛国际化传播策略及效果的研究,有助于打造我国职业体育赛事品牌,为促进我国竞赛表演业持续健康发展服务。

38

第29卷 第1期2009年1月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Journa l of G uang zhou Spo rtU n i v ers it y V o l 29 N o 1Jan 2009

1 NBA球员的国际化研究

1.1 国际球员提高了NB A的影响力

球员来源的国际化是NBA实施国际化的重要策略。NB A在全球范围内网罗最有潜力的篮球天才加盟,借助这些国际球员在本国的号召力,他们扩大了NB A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NBA初创的1946-1947赛季,联盟中只有5名国际球员。此后长达37年时间里,NB A的外籍球员数目增长极为缓慢,到1984-1985赛季,也仅达到了10人。大卫 斯特恩在1984年出任NB A总裁后,开始加快NB A国际化的步伐,一些球队也开始把选秀的视野和触角投伸到美国本土以外,萨博尼斯和佩特洛维奇等欧洲球员成为第一批被NB A通过选秀方式获得的海外球员。1992-1993赛季,NBA有21位来自18个国家及地区的国际球员。1996-1997赛季,NBA32名来自18个国家的外籍球员。2001-2002赛季增加到52人,来自于30个国家;2002-2003赛季,共有68名分别来自35个国家的国际球员;2003-2004赛季,有73名分别来自34个国家的国际球员;2004-2005赛季,联盟中外籍球员已经达到了77人,来自34个国家和地区。2004-2005赛季,共有80名球员参加NB A比赛。2006-2007赛季,共有来自37个国家83名国际球员。30支球队中,有28队至少有1名国际球员,最多的是太阳队,总共有7个国际球员。引进外籍球员,使得NBA 赛事在全球范围内有了更大的影响力,也给联盟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应。

1.2 国际球员提高了NB A的观赏性

国际球员除了给NB A带来了高张的人气,而且他们也把自己国家的篮球风格反殖入了NBA的骨髓,使NB A的比赛更加好看,更加引人入胜。梦五、梦六、梦七在印第安纳波利斯、雅典以及日本等地连续折戟,让美国人收敛起了骄娇二气。外籍球员基本功扎实,富有团队配合精神,谦逊有礼,而新一代国际球员同库克奇、迪瓦茨等老一辈相比,最明显的变化是融入了更多的表演元素,更适合美国人的口味,这使得他们由过去的配角,成为NB A赛场上的主角。2004-2006年度,加拿大人纳什用自己的出色表现连续两年成为了常规赛MVP,德国人诺维斯基名列次席;全明星周末,姚明以创纪录的高票连续四年当选西部首发中锋。在2002―2006年年间,先后有3名外籍球员荣获状元秀,分别是2002年中国的姚明、2005年澳大利亚的安德鲁-博格特、2006年意大利的巴尔杰纳尼。2005赛季,7名国际球员同时出现在总决赛的舞台,不仅创造了NB A的纪录,同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观众,以国际球员为主夺得总冠军的马刺成为了联盟中最为出色的球队。

2 NB A赛事的国际化研究

2.1 开展多样化的国际性推广活动

NBA举行许多的活动包括亲善之旅、为球员及教练而设的训练营、球员亮相不同活动及球迷活动,藉此培养人们对NB A的兴趣。如自2001年起,NB A联同国际篮协、耐克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举办篮球无疆界活动。篮球无疆界是一个给年青人的篮球训练营,提倡建立友谊、健康生活与教育。来自NB A的球星主办训练营并教导 众年青球员。除了篮球训练营,这次活动还为青少年提供有关艾滋病的知识及预防教育。NBA关怀行动(NBA C ares)是联盟开展的大型社区活动,特别针对在美国以及全球的社会议题。在NBA关怀行动启动后的2002年,NB A、NBA球队及球员投身义务工作超过二万五千个小时,筹募了三千两百万美元的善款,建立超过109间青年场所,为青少年于提供一个学习与游玩的好地方。1993年,斯特恩率领一批NB A球员及教练到访非洲,为国际救援组织C ARE提供协助,并于南非举办教练及儿童篮球训练营。2003年9月,当时效力纽约尼克斯的迪肯贝.穆托姆博率领一众NB A球员及教练到南非开展非洲百人训练营活动。100名来自19个非洲国家的年青球员参加了训练营,并接受篮球技术指导及教育课程。

2.2 积极参与国际篮球赛事

1987年,国际篮协与NBA创办的麦当劳锦标赛网罗了全球最顶级篮球联赛的冠军队伍。自1995年起,该项赛事已经正式改为两年一届的洲际俱乐部冠军赛。这项国际性篮球比赛的参赛队伍包括NB A总冠军及来自各国际篮协联赛的冠军,他们于为期三天的赛程中竞逐锦标。1995年麦当劳锦标赛于伦敦举行, NB A首次派出总冠军队,即1995年NBA总冠军休斯敦火箭参赛。1992年8月8日,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首次允许职业篮球运动员参赛,美国男篮组成了由乔丹、 魔术师 约翰逊、 大鸟 伯德等NBA超级巨星领军的 梦之队 。他们在巴塞罗那横扫千军,也让全球为之倾倒,自此NB A所带动的篮球热潮,一波波触及至全球各个角落,NB A从此成为世界级的运动品牌。2.3 在海外举办NBA赛事

随着NBA商业运作的进一步成熟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出于迎合国际球迷的口味以及拓展海外市场等因素,NB A已经先后派出多支球队赴海外打季前赛,日本、墨西哥、西班牙、法国、中国等国家都曾承办过此类比赛。由于季前赛对硬件和软件的要求相比常

39

规赛要低,且由于比赛密度小,提供了球员长途跋涉到异国比赛的可能,所以,季前赛往往被NB A视为拓展海外市场最有效的手段,也是目前NB A使用最频繁的方式。2004年10月,NB A首次在中国举行NB A季前赛,休斯敦火箭和萨克拉门托国王在上海和北京对阵,NB A成为第一个在中国举办赛事的美国职业运动联盟。2006年10月,NB A在新赛季开始之前在全球7个国家举办122场NBA季前赛,其中包括76人队对巴塞罗那队、马刺队对法国里昂队、太阳队对意大利罗马队、快船队对莫斯科中央陆军队等比赛。

此外,近年来部分NBA常规赛也被放到海外举行,日本自1990年以来就先后6次承办过常规赛。1990年,凤凰城太阳与犹他爵士于东京大都会体育馆进行了两场常规赛,为1990-91年赛季揭开序幕,成为首个于北美境外进行常规赛的美国职业运动联赛。

2.3 在海外建立NB A球馆

2008年10月,NBA联手著名跨国体育娱乐公司AEG,要在中国各大城市寻求合作伙伴建造12座以上NB A风格的球馆和文体娱乐城。双方声明要组成合资公司,同中国当地政府部门和发展商合作,在全中国各大城市负责指导设计和建设世界级的球馆和娱乐城,以及负责诸如篮球、其他体育赛事、音乐会、文化展、博览会等各种文体商业活动的场地预定和推广。而所建的场馆也将尽量同周围业已存在的文体娱乐设施毗邻,如餐馆、影院、宾馆等。全球化一直是NB A斯特恩时代的发展方针,而中国市场则是重点开发对象。NB A已经在中国经营了近30年,拥有大批球迷。目前在中国四座城市拥有员工100多人,15个合作伙伴。随着以姚明为首的更多中国球员进入NBA 打球,中国的篮球市场更是日渐兴旺。此次兴建球馆之举无疑增加了NBA在这个自身最大的海外市场的份额,也是给他们在中国打造NBA品牌联赛的目标做了基建工作。

3 NBA媒体报道的国际化研究

3.1 NB A全球电视转播

电视转播是NB A实现国际化传播最重要的策略。NB A通过电视把扣人心弦的比赛借助个性鲜明的球星传送到世界各地。全世界的球迷在对 飞人 乔丹、 大鸟 伯德和 魔术师 约翰逊出神入化的球艺如醉如痴的同时,也记住了 NB A 这三个大写字母。20年来,NB A通过廉价甚至是免费输送节目资源的手段不断 培育 全球市场。如1986年,大卫 斯特恩当年首次造访中国和央视洽谈转播NB A,耐心地解释NBA 是什么,转播可以不收费 直到央视同意转播。到今天,中国已有12家电视台与NBA签订了电视转播合同。根据泛亚市场资讯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15至24岁的男性中75%是NBA球迷,在20至29岁的所有男士中,NB A是他们最爱看的电视转播的体育联赛,全国有超过31400多万观众收看NB A的节目。在2006至07赛季,NBA与许多国际著名的电视台续约,包括日本的NHK、意大利的Sky Ita li a、俄罗斯的NTV P l u s、德国的DSF和Pre m i e re、以色列的Sport5和冰岛的I BC。NBA以43种语言向215个国家及地区送上45,000h的电视节目。由NBA制作并发行至世界各地的一系列精彩电视节目包括: NB A球赛:国际球迷可透过NB A常规赛、NB A全明星周末、NB A季后赛及NBA总决赛捕捉最精彩的篮球运动。 NB A Ac-tion:由NB A娱乐公司制作的节目,为世界各地的球迷提供每周表现最出色球员的精彩片段,以及NB A最新的消息、访问及技术统计数字等。内容由上周的消息到联盟珍藏库中最具纪念价值的片段,应有尽有。 NBA TV是首个由一个职业运动联盟创立及运作的24 h电视频道,而全球共有66个国家转播此频道。 NBA TV Da il y:由NB A娱乐公司监制,提供当晚赛事的精华片段、统计数字及联盟的最新消息,让世界各地电视台的观众获得最实时NBA的数据。 多媒体: NBA娱乐公司为世界各地的网站提供实时统计数字、得分、图片及赛事的精华片段。

3.2 NBA互联网传播

NBA的官方网站 NBA.co m正日益成为全世界球迷除电视以外了解NBA的另一重要媒介。NBA. co m是首个,亦是唯一一个美国职业运动联赛为球迷提供国际网站。NBA.co m共有九个国际网站,包括:巴西(NBA.co m/brasil)、加拿大(NB A.co m/canada)、中国(NBA.co m/ch i n a)、西班牙(NB A.co m/espano l)、法国(NBA.co m/france)、德国(NBA.co m/ger m any)、日本(NBA.co m/japan)、中国台北(NBA.co m/ta-i w an)、英国(NB A.co m/uk)。NB A国际球员如休斯顿火箭的中国中锋姚明(Y ao M i n g)、孟菲斯灰熊的西班牙球员保罗.加索尔(Pau l Gaso l)、达拉斯小牛的德国球员德克.诺维茨基(D irk N o w itzki)及圣安东尼奥马刺的维京群岛球员蒂姆.邓肯(T i m Duncan)的球员档案都是NBA.co m中浏览人次最多的部分。NB A.co m 是吸引最多美国境外浏览人次的网站,2006-2007赛季期间,仅中文官方网站NB A.co m/Ch i n a每月的网页浏览页数就高达1.28亿。

2000年初,NBA正式启动了NBA.co mTV,使球迷们可以24h在线收看滚动播出的比赛、历史经典回放和精彩的集锦节目。2001年4月,NBA通过网络视频

40

直播了达拉斯小牛队与萨卡拉门托国王队的一场比赛,比赛通过英文、西班牙文及中文3种语言向全世界播放,全世界的球迷免费在NB A.co m和Rea.l co m上通过Real P layer播放器观看这场比赛。NBA成为首个通过互联网对比赛进行视频直播的美国职业体育联盟,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的一步。NBA将这场作为NBA世界推广的新起点,在2001-2002赛季中全面推广网上直播比赛,NBA网站和Real网站直播了几乎所有的比赛,而且全部免费。通过互联网对NB A比赛进行观看和欣赏,使NBA与全世界的球迷大大贴近,推动了NBA全球化传播进程。

4 NBA球星的国际化研究

4.1 打造国际化的球星

NB A的几代经营者都深谙开发球星对于市场开发的重要价值。斯特恩上台时正值湖人和凯尔特人争霸天下,两支球队各有一个巨星 术师 约翰逊和 大鸟 伯德。斯特恩将这一黑一白巨星作为整个NB A联赛的形象向市场推广,使球迷在喜欢球星的同时喜欢上NBA。在 魔术师 和 大鸟 两人相继在20世纪90年代退役之后,斯特恩又以乔丹作为主打球星在全世界推广NBA。这一策略再次收到奇效,乔丹迷人的笑容、经典的吐舌头动作和神话般的技术征服了全世界的球迷,甚至包括其他国家的篮球球员,使得NB A成为国际化的联赛。乔丹退役后,斯特恩又开始寻找新的联赛代言人,奥尼尔、科比、艾弗森、加内特、麦迪、姚明等人,都是NBA新的人选。多年来,NBA 球场上巨星无数,造星运动引来了越来越多的优秀篮球人才,成就了NB A球场上巨星无数,而巨星的出现反过来又对无数球迷形成更大的市场号召力。从市场拓展的角度来说,球市的火爆,市场的扩大,直接得益的当然首推NBA品牌和各俱乐部,而球星同样是市场拓展成功的受益者。多年来,NB A的雪球,正是在这样一种发展氛围中,越滚越大。

4.2 全明星赛的国际化推广

1951年3月2日,波士顿凯尔特人队总裁布朗免费提供波士顿花园体育馆,举办了首届全明星赛。比赛吸引了10094名球迷,从此,奠定了全明星赛的基础。1984年前,NB A全明星赛的所有内容,只是一场东西部明星对抗赛。但1984年之后,激动人心的灌篮大赛,也历史上第一次迈入NBA全明星赛的行列,结果反响颇佳。全明星赛有了一次质的飞跃,全明星周末的概念,也由此发展而来。经过演变,当代的全明星赛已经发展成为 全明星周未 ,为期3天,其中包括 全明星联欢会 、 新秀全明星赛 、 扣篮大赛 、 全能投篮大赛 和 全明星赛 。其中最精彩的当数 扣篮大赛 和 全明星赛 。NBA全明星赛比赛时双方球员轮流上场,以充分表现当选的每个球员的球技,对胜负要求不大。因此,该项赛事开办以来,吸引了世界广大的球迷观赏。据NBA总部提供信息,2006年215个国家和地区的篮球迷们通过电视、网络、照片和数码技术体验全明星赛;比赛用43种语言进行传播,其中包括汉语;将有1800多名记者采访这项比赛,其中美国以外媒体逾300人;110家国际广播电视公司转播这次比赛,其中包括来自中国的广东电视台、辽宁电视台等。

5 结论

5.1 球员来源的国际化是NBA实施国际化的重要策略,NBA在全球范围内网罗最有潜力的篮球天才加盟,借助这些国际球员的号召力扩大NBA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国际球员除了给NBA带来了高涨的人气,他们也把更多的技术、打法带入NB A,提高了比赛的观赏性。

5.2 NB A开展了多样化的国际推广活动,包括亲善之旅、为球员及教练而设的训练营、球员亮相活动及球迷活动,藉此培养人们对NBA的兴趣。此外,NBA 通过奥运会、麦当劳杯以及海外举办NBA赛事等向全世界展示NB A品牌。

5.3 国际化媒体报道是NB A实行国际化目标最有效的策略,通过廉价甚至是免费输送节目资源的手段不断 培育 全球市场,最终NBA成为全球电视转播范围最广的职业联赛,同时NB A是首个通过互联网对比赛进行视频直播的美国职业体育联盟。

5.4 NB A大力打造国际级球星,乔丹、姚明等巨星的出现对全球球迷形成更大的市场号召力。全明星赛是NB A巨星向全世界球迷展示丰采的舞台,吸引了世界广大的球迷观赏,极大地推动NB A在全球范围的传播。

参考文献:

[1]新传体育.2007NBA全明星:央视与N BA欢庆携手合作20

年[EB/OB].http://china.nba.co m/200702nba/74258.h-t m,l[2007-02-16]

[2]周健.NBA掀起国际化浪潮中国独占潮头[EB/OB].h-t

tp://https://www.360docs.net/doc/5011854545.html,/sy stem/2002/07/02/000363982.

sht m,l[2007-07-02]

[3]周庆功.NBA市场的发展历程及给我们的启示[J].商场

现代化,2006(29):21-25

[4]李清玲.NBA电视转播权销售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

报,2006(5):30-33

[5]李嵘.中国是N B A国际化的重要一环 访大卫-斯特恩

总裁[EB/O B].文汇报,[2007-02-10]

41

国际市场营销华为案例分析

华为案例分析 国际市场营销华为案例分析 一、华为国际营销战略分析 (一)华为公司简介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广东深圳市的生产销售电信设备的员工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于1988年成立于中国深圳。是电信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的主要营业范围是交换,传输,无线和数据通信类电信产品,在电信领域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网络设备、服务和解决方案。 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全球14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二)华为公司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从华为的产品性质来看,在国际市场上影响最大的应该是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 1、政治环境分析 作为一种跨国界的经济与贸易行为,国际营销脱离不了各国的政治法律环境的制约。世界各国由于不同的政治制度,不同的政治局势,具有不同法律效力的条约,公约及协定等,使得企业在不同的国家开展营销时,面临不同的情况,也使得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是缩影考虑的因素差异较大。鉴于此,华为在从事国际营销时,在全面了解各国的政治和法律环境后,采取了以下措施: (1)寻求当地的合作者,利用当地合作者在东道国的关系和影响,增进企业对东道国社会各方面的了解,从而减少政治风险。 (2)政府搭台—跟着外交路线走 (3)借助融资伙伴的力量 2、文化环境分析文化在国际市场营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文化已渗透于营销活动的各个方面,文化环境正逐渐成为影响国际市场营销的核心因素。华为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跨文化管理: (1)实施本土化策略 (2)文化规避策略 (3)借助第三方文化策略 (三)华为国际化战略的路径选择 华为国际化采取的是务实的“先易后难”的战略。华为的任正非是“学毛标兵”,他的国际化战略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海外”翻版。华为的国内市场也是通过先做县城再做城市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创建起来的。 华为“先易后难”的发展道路具有两层含义:在国内,华为通过先做县城再做城市的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道路创建了企业的国内市场;在国外,华为避免与欧美跨国公司争夺欧美市场,迂回侧翼地把非洲和亚洲的一些第三世界国家作为企业国际化的起点。 1996年华为启动了拓展国际市场的漫长之旅,起点就是非洲、中东、亚太、独联体以及拉美等第三世界国家。在经过长达10年的发展中国家市场的磨砺和考验后,华为的产品、技术、团队、服务等已日趋成熟,完全具备了与世界上最发达国家竞争的强大实力。华为才陆续登陆欧洲、日本、美国市场。农村包围城市的“先易后难”的战略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四)华为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1、市场细分 华为在进入国际市场时,根据地理状况和经济发展状况,将目标市场分为俄罗斯市场、拉美市场、非洲市场、欧美市场。 2、选择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 根据华为对市场的细分,在综合考虑了企业的资源条件、产品市场的性质,选择首先将俄罗斯和拉美作为目标市场,制定一套营销方案,集中力量争取在这些目标市场上占有较高份额。同时,华为的市场定位是“业界最佳设备供应商”。 3、产品差异化策略 华为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实施产品差异化策略,以满足世界不同地方的顾客的个性化需求。 二、华为国际市场营销带来的启发

高层建筑国内外研究现状

高层建筑国内外研究现状 高层建筑研究的国内外现状与发展 有史以来,人类就有脱离地面,接近苍穹的渴望。现代房地产业发展中高层建筑占有逾益明显的地位,直插云霄的摩登大楼体现了现代人的远大抱负。 19世纪末,载客电梯的发明和使用,以一下子把楼层高度从人体能攀登高度的限制中解放出来,为高层建筑的问世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随着材料、结构、设备、消防等方面技术的发展,美国高层建筑的高度记录几乎已每10年提高10层左右的速度增长。如果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建筑大师莱特在20世纪初所设想的1英里高的摩登大楼方案,也许在20世纪末付诸实现。 1) 高层建筑的划分 关于高层建筑层次的概念,一般以层数来确定,但各国标准不统一。当然,用层数来定并不合理,因为每层的高度出入很大,从2.5米,4.5米(或5米),以至影响到总的高度差异很大。不过目前国际上仍然以层数划分高层建筑。1972年国际高层会议中作出了如下规定: 第一类 9~16层(最高到50米); 第二类 17~25层(最高到70米); 第三类 26~40层(最高到100米); 第四类超高层建筑,40层(100米)以上。 尽管国际高层会议有所规定,但是各国仍有自己的划分方法。如欧洲国家把20层定为高层,而美国则以30~40层,甚至更高的层数才叫高层。在北美,现在二十几层的建筑相当普遍,以至20层的建筑都不能叫做高层。而日本对于办公楼、旅馆等建筑则以30层为界,住宅超过20层算是高层建筑。目前,我国把超过10层的住宅,或超过24米高的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定为高层建筑。

2) 高层建筑的历史背景与发展过程 高层建筑真正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发展起来,还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尤其是近30年来,由于一系列全新结构的出现以及电子计算机与先进技术的应用,为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高层建筑得到推广与发展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城市人口高度集中,用地紧张,地价昂贵。据国外资料分析,9~10层的建筑要比5层节约用地23%~38%, 16~17层的建筑要比5层节约用地32%~49%,如果从5层增加到9层,建筑密度可提高35%,从而能使整个区域市政设施投资降低32%。 高层建筑得以发展,还有另外一些原因。在资本主义国家里,垄断资产阶级的相互竞争十分剧烈。谁都想借高层建筑这块招牌来标榜门面,借以显示财团的雄厚实力。此外,各国也都互不示弱地把发展高层建筑看作是先进、发达、富裕的标志,无形中都彼此之间开展竞争。 现代高层建筑的内涵,决不单纯是“高楼加电梯”,而是一系列全新科学技术的具体反应。除先进的结构体系以及轻质、高强材料以外,其内部就更加复杂了。诸如自动控制的一系列的消防、报警、通讯、高速电梯、监测、管理等系统,它一分钟也离不开电脑,片刻也离不开电气化,说它是20世纪科学技术成就的体现并不过分。 所以从20世纪50年代起,首先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先后形成了高层建筑热。作为高层建筑发源地的美国,凭借雄厚的物力、财力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当然走在最前面。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直到70年代末,这种热潮在美国达到高峰。进入80年代后,在欧美这种热潮有所停顿,出现了相对饱和的局面,虽然也出现了一部分高层建筑,但不是向更高发展,而是向精、尖方向发展,积极追求更高的质量。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研究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研究 目录 引言 (1) 一、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现状 (2) 二、企业国际化战略途径 (3) (一)建立产品品牌战略 (3) (二)谋划国际战略联盟 (3) (三)建立国际化企业制度 (3) (四)品牌产品海外上市 (3) 三、企业国际化战略存在的问题 (4) (一)企业品牌国际化缺乏支撑 (4) (二)品牌国际化战略依赖于国外代理商 (4) (三)品牌管理缺乏品牌国际化战略 (4) (四)我国品牌的附加价值低 (5) (五)我国企业管理体制落后 (5) 四、企业国际化战略的问题对策 (5) (一)用国际人才搞自主研发创新 (5) (二)品牌产品进行国际化调研 (6) 1、确立品牌形象 (6) 2、加强品牌国际化憧憬 (6) 3、建立品牌文化 (7) (三)借助外交资源建立海外根据地 (7) (四)做好海外目标市场调查工作 (7) (五)农村包围城市战略应用 (7) 结论 (8) 参考文献 (9)

中文摘要 我国企业国际化是开放经济这个是必然趋势,也是企业家走向世界必经之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的企业就必须实现国际化,完成走向国内市场和走向世界市场的再次跨跃,我国的现代化离不开企业的国际化,加入世贸组织使中国企业国际化面临新的形势。本文通过企业国际化是中国企业的又一次革命,提出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依据,分析了我国企业国际化的类型和方式以及制定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字:中国企业;开放经济;国际化

引言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时期,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经济实力在不断增强,企业的经济、技术、管理水平等也在不断增强,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更为紧密,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更加显著,在此前提下,中国企业也开始了自己的国际化经营发展之路。但总体来说,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国际化经营发展理论还处于探索阶段,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丰富和发展。

国内外研究现状范例

2、国内外研究现状: 针对孔壁和管道间的环状空间中的混合泥浆,国内外学者采取了现场检测、室内模型实验、数值模拟等手段研究它的物理力学性质变化规律。 在先导孔钻进和扩孔过程中,泥浆压力高达1~2MPa,相当于l00~200 m高的水头压力[4],当泥浆压力过大时将强烈破坏周围地层,为研究合适的泥浆压力,刘杰[5]研究了泥浆在地层中的作用机理,揭示了泥浆在地层中的渗流规律。余剑平等人[3]分析了定向钻穿越冲湖积土层时的泥浆溢出现象,通过钻孔观察得出渗透泥浆呈“土、丰”字型分布,扩散半径约为管径的2~3倍,渗透泥浆层的厚度一般约2~3mm。赵明华等人[6]分析了HDD穿越监利洪湖大堤引起堤脚冒浆的原因,认为冒浆与上覆土体的厚度、粘性,钻压、钻井液粘度等参数有关。晁东辉[7]采用了有限元数值方法模拟水平定向钻孔施工的过程,研究了施工过程中泥浆对孔壁的影响。关立志[8]认为管道与孔壁之间的空洞经过一段时间会引起上履土体下沉、堤防塌陷等灾害。宋新江等人[2]根据《土坝坝体灌浆技术规范》中规定的地层最大容许灌浆压力分析了河堤发生塌陷的可能原因:①当孔道四周泥浆压力消散,引起孔内过量坍塌,是地面形成裂缝和塌陷的一个主要原因。②当管道穿过的砂层为粉砂、粉细砂、细砂或中砂,受扰动后强度降低易塌落。③泥浆压力消散或大量减小后便会产生沉淀,同时在管道四周的环空间隙中泥浆与土的混合物会产生固结变形,这种固结作用会引起土体下陷。王建钧[9]分析了环空周围土体在应力重分布作用下发生塑性挤出、膨胀内鼓、塑流涌出和重力坍塌的原因,并根据Mohr-Coulomb破坏准则给出了孔壁失稳破坏的理论公式。 针对环空混合泥浆的力学性质研究,Knight, M.等人[10]铺设了一条直径为200mm的HDPE管道两年后开挖观察,发现环状空间并未形成空洞,表明环空泥浆与土体发生了相互作用。美国的Samuel T. Ariaratnam等人[11]分别在粘土和砂层中进行水平定向钻进管道铺设试验,分别铺设了直径为100mm、200mm及300mm 的HDPE管各两根,分别在一天、一个星期、两个星期、四个星期以及一年以后对管道进行开挖检查,观察环状空间中土体含水量的变化、固结状况并进行土体强度测试,得出环空混合泥浆含水量逐渐降低、强度增加。李俊[12]认为HDD 铺管后残留孔洞会发生由应力重分布引起的沉降和固结沉降,分别给出了计算公式,由于HDD施工,钻孔周围一部分土体扰动进入塑性状态,形成一个软弱带,在地下水作用下发生管涌。朱乃榕[13]从渗流角度研究了西气东输管道穿越工程对河堤的稳定性影响。他假设管道周围土体的渗透系数比河堤其他土体的渗透系数大二个数量级,分析堤防处于最高洪水位与低水位两种危险情况下的堤防渗流稳定性。并采用二维和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进行渗流计算。得出输气管道的穿越对于堤防的抗滑稳定性影响也比较小,但有可能沿管壁周围形成渗流通道,在管道穿越出土点附近发生管涌破坏。但研究的输气管道直径只有710mm,远小于西气东输工程二期所采用的直径1219mm的管道,所以不能断定如此大直径的管道穿越是否会对河堤造成更大的危害。 国内外学者采用了多种方法、设备研究环空混合泥浆的力学性质,Ariaratnam[14]收集了美国各地的土样进行室内模拟试验,先测试泥浆的流变特性,然后在泥浆中加入各种土样,进行混合物的流变特性测试。Tubb[15]介绍了Mears/HDD LLC公司采用孔内压力测试设备可

浅析华为公司的国际营销战略

浅析华为公司的国际营销战略

中文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包括高科技企业,在国内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开始拓展国际市场,把产品销往世界。这其中,有少数企业做得比较出色。但整体视之,中国企业有一个重要的问题仍然不容忽视,那就是中国商品在走向世界的征程中,有相当一部分中国企业没有意识到营销的重要性,少数意识到国际营销重要性的企业,却困扰于找不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营销之道。这样就使得中国的商品形象和价值没有被正确塑造,在国际市场往往被低估。 在这种状况下,研究中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领军人物之一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文中统称“华为公司”)就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的目的在于;一、帮助中国高科技企业明确自身所处的阶段和国际市场的现状;二、试图帮助中国企业分析自身特点,找到优势特点,从而结合营销学的先进理念,找到切实可行的营销战略和战术,达到在国际市场上自主营销、自立品牌,树立中国产品形象和价值的目的。 本文结合二手资料从动态的角度分析华为公司的国际营销的整体状况。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华为公司和华为公司开拓国际市场的原因、历程;接下来文章从战略和战术的两个层面剖析了华为公司国际营销的特点和成因,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客观评价其思想和方法。然后,结合国际市场的新交化和华为公司战略重点的转移,指出华为公司国际营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给出了建议。在本文的最后,对中国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给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对他们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华为公司国际营销战略特点建议

目录 1.华为公司及其国际营销背景介绍 (1) 1.1华为公司简介 (1) 1.2华为公司选择进军海外市场的原因分析 (1) 2.华为公司国际营销的发展历程 (2) 2.1华为公司国际营销迄今的三阶段 (2) 2.1.1第一阶段(1996年-1999年):屡战屡败到零的突破 (2) 2.1.2第二阶段(1999年-2001年):让客户认识华为公司 (2) 2.1.3第三阶段(2001年-现在):发达与欠发达国家市场两条线 竞争华为公司在国际市场已是名声鹊起。 (2) 3.华为公司国际营销策略分析 (3) 3.1以形象建立为中心的整体营销战略—大市场营销策略 (3) 3.2低成本优势前提下的STP策略 (3) 3.3以客户价值为导向的客户关系管理 (3) 3.3.1华为公司的销售活动流程 (3) 3.3.2设计并传递客户价值 (3) 3.4以直销为主的销售模式 (4) 3.5品牌建设从无到有,在欧美成熟市场开始起步 (4) 3.5.1从幕后走向台前的转变 (4) 3.5.2开始重视广告宣传 (4) 3.5.3积极参与业内协会的标准讨论与制定,提升技术形象并增加 话语权 (4) 3.5.4公关活动 (5) 3.5.5品牌形象重新定位 (5) 4.华为公司国际营销的问题及挑战 (5) 4.1自身问题 (5) 4.1.1“中国功夫”能否继续奏效 (5) 4.1.2品牌建设相对落后 (5) 4.1.3点轰炸直销为主的模式下营销成本居高不上 (5)

华为的国际化战略案例分析

姓名:万强文 学号: 0911022176 学院:商学院 学校:江西师范大学

【摘要】近年来,经济全球化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踏上跨国经营之路。华为在跨国经营的道路上,通过有效的策略,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本文旨在通过探讨华为的国际化战略之路,用swot分析法进行分析,来总结华为国际化之路的经验,并提出问题和对策。 【关键字】华为科技有限公司;国际化战略;swot分析 【前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广东深圳市的生产销售电信设备 的员工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于1988年成立于中国深圳。是电信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的主要营业范围是交换,传输,无线和数据通信类电信产品,在电信领域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网络设备、服务和解决方案。总裁任正非,董事长孙亚芳。 一、华为国际化战略动因 (一)国际化需要 国内电信设备市场的总体发展速度放缓,而且由于政策原因,新技术应用难以大规模启动(如3G),国内市场已不能满足华为的发展要求;此时国际市场却有着广阔空间,尤其是中东、非洲、东南亚这些新兴市场进入门槛低,国际电信设备制造巨头也未高度关注,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化促使华为选择“走出去”。 (二)国际化机遇 公司总裁任正非多次随国家领导人出访,为华为打开俄罗斯、埃及等国家市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华为还利用各种国际展览会和论坛发言的机会宣传自己,积极主动地为企业创造和把握海外市场商机。 (三)国际化能力 雄厚的实力是通信制造型企业赢得国际市场的基础,从九十年代中后期启动国际化战略开始,华为在研发、制造和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向国外领先企业学习,

企业的竞争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华为网络产品的技术领先度和价格性能比已充分具备拓展国际市场的能力。 (四)企业家精神 华为领导,主要是任正非的企业家精神,使之具有比其他公司更强的对海外市场的野心和好奇心,能有意识地识别、挖掘和开发国际化机会。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与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一起规划《华为基本法》时,任正非就明确提出,要把华为做成一个国际化的公司,显示了企业家的冒险精神和高瞻远瞩。 (五)企业文化 任正非的一段话成功注释了华为的企业文化:“发展中的企业犹如一只狼,企业要扩张,必须要具备狼的3大特性:敏锐的嗅觉;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群体奋斗的意识。”华为人发挥他们的土狼精神,对市场猎物有机敏的嗅觉,发挥团队合作的精神,为获取猎物不择手段。其无坚不摧的“土狼精神”既增加了华为“走出去”的勇气,也获得了公司内部员工对这项决策的认可和支持。 二、公司层国际化战略 在公司层国际化战略中,有三种企业国际化战略,分别是国际本土化战略、全球化战略、跨国战略。我认为华为的国际化战略中比较倾向于采取全球化战略。 三、国际化竞争的范围和方式 1、选择参与竞争范围

国际营销战略分析—以海尔为例

国际营销战略分析以海尔为例 摘要:在当今世界,中国依靠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在全球制造业市场占据着优势地位,但绝大多数中国公司仅满足于为外国企业的知名品牌或自营品牌提供产品,而不是发展自己的品牌,做自己的国际化企业。尽管中国企业能够在产品质量方面取得成功,但它们在制定市场战略方面仍然存在问题。 关键词:国际营销战略中国企业海尔 一、海尔国际营销战略分析 (一)海尔的总体战略 海尔开拓国际市场采取的是三个“三分之一”的战略,即三分之一的产品内销;三分之一的产品国内生产、海外销售;三分之一的产品海外生产,海外销售。海尔进入国际市场没有采取在海外设立派出机构的做法,而是积极建立国际市场网络,利用当地经销商现有的网络。现在,海尔已在个国家建立了经销网,拥有了万多个营销点。海尔在美国实际上是三位一体营销中心设在纽约,设计中心设在洛衫矶,制造中心设在南卡罗莱那州。这等于是海尔按照美国消费者的要求在洛杉矶进行设计,然后通过纽约直接向全美的销售网络和服务网络进行铺垫和控制南卡州则随时制造出来产品随时运到全美各地,变成了一个美国本土化的海尔。 (二)海尔的进入战略 海尔自称其国际化战略采用的是“先难后易”战略,即先进入国外最讲究、 最挑剔的市场,占领制咼点,然后居咼临下进人其他国家市场。但是从海尔进入美国市场的发展线路看,海尔采取的战略实际上是“先易后难”战略。海尔开始向美国出口冰箱,先对美国市场进行分析,然后才开始打自己的品牌。而在美国设立“海尔美国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和投资建立“海尔美国生产中心”则是在近年之后,这时海尔已积累了较多的有关美国市场的知识。 除了进入方式以外,海尔的产品战略和投资方式也是先易后难。从产品种类来看,海尔的策略是首先以一两种产品打入美国市场,站住脚之后再多元化发展。目前在小型冰箱上,海尔基本站住了脚,接下来是扩大战果销售和生产海尔的其他电器和电子产品。海尔在曼哈顿的总部大楼第四层的近平方英尺的展厅,已开始展示和推销海尔洗衣机、冷柜、大容量电冰箱、纯平电视和其他海尔产品。海尔在坎姆登的冰箱工厂周围还留有足够的地皮供未来进一步建工厂生产海尔空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大型商业综合体在当今商业创新模式的潮流和城市空间有机化、复合化的趋势下应运而生,数量日益增多,体量越来越大。这类公众聚集场所一般具有功能繁多、空间种类丰富、人流量大、火荷载大等特点,一旦发生火灾,容易导致重、特大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近年来大型商业建筑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事件屡有发生。国外的发展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1000-3000美元时,社会将会处于一个灾难事故多发阶段,这表明我国当前及今后较长的一个时期,火灾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飞速发展的大型商业建筑,使用功能日趋复杂、集约,这给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安全疏散设计带来了十分严峻的挑战。安全疏散,就是在发生火灾时,在允许的疏散时间范围中,使遭受火灾危害的人或贵重物资在楼内火灾未危及其安全之前,借助于各种疏散设施,有组织、安全、准确、迅速地撤离到安全区域。 大型综合性商业建筑的使用功能高度集中,现行规范都无法对其建筑形态和业态分布做出明确的规定,基于以往经验及科研成果制订出来的建筑防火设计规范难以适应新的需要,实践中经常遇到大量现行规范适应范围无法涵盖或规范条文无法适应建筑物设计形式的尴尬局面。现代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的设计往往突破了现行规范,因此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也将性能化的防火设计理念引入到了设计之中,它已成为未来防火设计发展的趋势。 商业街建筑由于其独特性,有关消防设计也有别于一般的商业建筑。比如,商业街是否作为一个整体建筑考虑其消安全疏散设计,是否应限制商业街建筑的层数,长度和宽度,步行街是否考虑作为人员疏散安全区域及其条件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的调研及深入分析。 同时,由于这类建筑火灾危险性特别大,人员密度大,疏散困难等原因,研究大型商业建筑火灾下人员疏散的安全性,以最大限度的防止火灾发生和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火灾基础研究的滞后在制定国家消防技术规范时存在一些弊端和不合理之处。这些弊端给复杂的商业建筑空间设计带来很多的局限性,因此要使大型商业建筑有效的快速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找到新的途径和新的思路来保障建筑的安全疏散。 大型商业综合体的人员安全疏散设计应该综合相关多方因素全面考虑。处方式建筑防火安全疏散设计理念适应不了现代建筑的发展趋势,我们需要借鉴心理学等理论,研究发生火灾后,大型商场内人员在这样的环境中的空间认知能力和行为模式;从空间组织设计的角度出发,结合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的理论全面的进行防火安全疏散设计的研究。这有助于科学合理的进行大型商场的建筑防火设计,当灾害来临时为人们提供一个可靠的安全疏散系统,同时又利于人们充分的使用空间的目标;同时,该课题的研究为促进大型商场发展作出努力,使得大型建筑在城市发展的新形式下可持续的发展。 大型商业综合体中防火分区面积往往超出了规范中对防火分区面积的限制,疏散出口的数量以及布置方式等问题随之产生,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从大型商业综合体的自身特性入手,运用建筑学、消防安全学和行为心理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对火灾下大型商业综合体内人员疏散的安全性能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总结出大型商业综合体人员安全疏散的难点和重点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优化策略和方法,并分析了应用部分方法的实际工程案例。为大型商业综合体的人员安全疏散设计提供参考。 2、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发达国家对于大型商业综合体的设计,除了能依据本国的规范进行设计的之外,超出规范规定内容的往往利用了性能化的防火设计。欧美发达国家在这项研究中处于领先的地位,已开发出了很多计算及模拟软件。如FDS、SIMULEX和STEPS等等。 上世纪八十年代,己有一些国家颁布了专门的性能化防火设计规范。所以发展至今,已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国外的设计者在做一些大型的商业建筑时,都会采用性能化的防火设计。1971年,美国的通用事务管理局形成了《建筑火灾安全判据》。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实施了一个国家级的火灾风险评估项目,其结果形成了FRAMWORKS模型。1988年美国防火

华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分析汇总

华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分析院系:管理学院专业:加弧姓名:陈峥指导教师:薛求知教授完成日期:2 005年4月30日米激意032025411陈峥华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分析中文摘要目前,随着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崛起,越来越多的我国通信设备制造厂商在满足国内通信市场需求的同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以取得成功。在这种状况下研究国内通信制造商进军国际市场的国际化 战略势在必行,而华为公司则扮演了中国移动通信制造商进军国际市场的领军角色。研究华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一方面可以帮助国内的企业确定自己现在所处的阶段和国内外 市场的现状,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企业明确应采用何种战略才雏成功地实施国际化。以及在国际化进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这些问题的出现。在本文中,首先介绍了通信设备制造业的行业及产业链状况,进而分析了国内外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接下来本文研究了华为的国际化战略,首先介绍了华为的国际化现状和国际化的背景,明确了华为国际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国际上所有的跨国通信制造业巨头都已进入中国,国内市场竞争空前激烈,而市场增长速度却逐渐放慢的情况下,华为顽强的经受住考验,首先在国内竞争中站稳了脚跟,进而将视野转向了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开始走出国门与跨国通信巨头们争夺国际市场份额,维持了企业的高速增长速度。接 下来,本文通过研究华为的组织结构来分析华为如何实现对众多海外分公司的协调与控制,并分析了华为国际化的成功因素,以及华为在向全球市场发展过程中的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然后针对华为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华为国际化下一步发展的策略和建议。在本文的晟后,基于以上对华为国际化战略的分析,对中国高科技企业全球化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对越来越多的走向全球化进程的中国高科技企业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关键词:国际化通信设备制造企业成功因素中图分类 号:C93032025411陈峥华为公训的国际化战略分析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teleco mmunication manufacturing industry,moreand more China telecommunication manufact urers are actively explorin g the overseasmarket.Under this circumstance,it is imp erative to research the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摘要]2016年3月份的两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强调,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加快标准化建设,提高建筑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1016]6号)提出,要发展新型建造方式,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2016年9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l 号),提出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重点推进地区,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其他城市为积极推进地区,其余城市为鼓励推进地区。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建筑。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装配式建筑技术现状 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突然停滞并很快走向消亡,PC技术沉寂了三十多年之后又重新在我国兴起,这是一个令人鼓舞和值得期待的事件。时隔30年的断档期,无论是技术还是人员都非常匮乏,短期之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人员、技术、管理、工程经验等软件方面的问题。从市场占有率来说,我国装配式建筑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

之间充分融合。 英国政府积极引导装配式建筑发展。明确提出英国建筑生产领域需要通过新产品开发、集约化组织、工业化生产以实现“成本降低10%,时间缩短10%,缺陷率降低20%,事故发生率降低20%,劳动生产率提高10%,最终实现产值利润率提高10%”的具体目标。同时,政府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和措施,大力推行绿色节能建筑,以对建筑品质、性能的严格要求促进行业向新型建造模式转变。英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需要政府主管部门与行业协会等紧密合作,完善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促进装配式建筑项目实践。可根据装配式建筑行业的专业技能要求,建立专业水平和技能的认定体系,推进全产业链人才队伍的形成。除了关注开发、设计、生产与施工外,还应注重扶持材料供应和物流等全产业链的发展。 法国是世界上推行装配式建筑最早的国家之一,法国装配式建筑的特点是以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为主,钢结构、木结构为辅。法国的装配式住宅多采用框架或者板柱体系,焊接、螺栓连接等均采用干法作业,结构构件与设备、装修工程分开,减少预埋,生产和施工质量高。法国主要采用的预应力混凝土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装配率可达80%。 日本于1968年就提出了装配式住宅的概念。1990年推出采用部件化、工业化生产方式、高生产效率、住宅内部结

李宁公司营销战略分析

李宁公司营销战略分析 班级:会计06-3班学号:3060825380 姓名:刘美 引言: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提起中国的体育用品企业,许多中国人第一个都会想到“李宁”公司。在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品牌大举进入中国的市场环境下,“李宁”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如今以市场绝对占有率绝对领先的优势成为中国体育用品的第一品牌。而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奥运会上,李宁先生点燃主火炬的情景通过媒体传到世界的每个角落,也使“李宁”公司迅速成为了一个世界品牌。本文以李宁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市场营销管理和战略管理,从而探讨出李宁公司的发展策略和过程。 李宁公司概述 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由体操王子李宁先生于1990年在广东三水创办。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李宁公司由最初单一的运动服装发展到拥有运动服装、运动鞋、运动器材等多个产品系列的专业化体育用品公司。进入2000年后,随着中国体育用品市场的蓬勃发展,李宁公司也进入了高于行业年平均增长速度25%的飞速发展阶段。目前,“李宁”产品结构日趋完善,销售额快速增长,2005年的销售额创下历史新高,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今天的“李宁”在中国体育用品行业中早已位居举足轻重的领先地位,并向着国际一流品牌的目标冲刺。“推动中国体育事业,让运动改变我们的生活”,是李宁公司成立的初衷。李宁公司从不放弃任何努力以实现这一使命。从1990年支持北京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开始,李宁公司对体育事业已投入大量赞助,同时也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 市场竞争分析 SWOT分析

主要竞争者分析 随着中国对外政策的开放,李宁所面临的竞争者也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强。下面主要对李宁与Nike、Adidas的竞争情况进行分析对比。 (1)市场情况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技术 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摘要]2016年3月份的两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强调,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加快标准化建设,提高建筑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1016]6号)提出,要发展新型建造方式,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2016年9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l号),提出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重点推进地区,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其他城市为积极推进地区,其余城市为鼓励推进地区。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建筑。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装配式建筑技术现状 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突然停滞并很快走向消亡,PC技术沉寂了三十多年之后又重新在我国兴起,这是一个令人鼓舞和值得期待的事件。时隔30年的断档期,无论是技术还是人员都非常匮乏,短期之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人员、技术、管理、工程经验等软件方面的问题。从市场占有率来说,我国装配式建筑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全国各地基本上集中在住宅工业化领域,尤其是保障性住房这一狭小地带,前期投入较大,生产规模很小,且短期之内还无法和传统现浇结

构市场竞争。但随着国家和行业陆续出台相关发展目标和方针政策的指导,面对全国各地向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我国各地20多个省市陆续出台扶持相关建筑产业发展政策,推进产业化基地和试点示范工程建设。相信随着技术的提高,管理水平的进步,装配式建筑将有广阔的市场与空间。 美国装配式住宅盛行于20世纪70年代。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同年出台一系列严格的行业规范标准,一直沿用至今。除注重质量,现在的装配式住宅更加注重美观、舒适性及个性化。在美国,大城市住宅的结构类型以混凝土装配式和钢结构装配式住宅为主,美国住宅用构件和部品的标准化、系列化、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程度很高,几乎达到100%。用户可通过产品目录,买到所需的产品。这些构件结构性能好,有很大通用性,也易于机械化生产。 德国的装配式住宅主要采取叠合板、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采用构件装配式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较好。德国是世界上建筑能耗降低幅度最快的国家,近几年更是提出发展零能耗的被动式建筑。从大幅度的节能到被动式建筑,德国都采取了装配式住宅来实施,装配式住宅与节能标准相互之间充分融合。

海尔国际化战略研究

国际商务 海尔国际化战略成功的原因研究 专业:经济学 组长:祝云逸 1340405129 组员:陈琛 1340405101 韩盛光 1340405126 刘秉鑫 1340405128

【摘要】当今时代国际化经营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而在国际化经营中必然会面临多重的阻碍与挑战。本文通过研究海尔集团国际化战略成功的多种因素,探索和寻求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的正确思路和必要准备,从而为推动企业国际化进程提供有效方法。 【关键词】国际化战略海尔集团企业经营 【正文】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与互联网时代的热潮涌动下,大量的企业开始或正在着力于走向国际市场,实现国际化的生产与经营,但企业的国际化经营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主要的有经济环境、政治和法律环境、文化环境、市场规模、航运成本、国内因素等。除此之外,企业自身的经营战略与国际战略、企业的价值创造、企业的全球整合和本土化战略等多个方面,也十分重要。因此,在这样的前提和要求下,能够成功实现企业转型并接轨全球市场从而实现国际化运营的企业屈指可数,而海尔集团通过其自身不断创新、改良的长期努力,最终成为了一家成功的国际化企业。 海尔集团成功立足于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与其国际化战略的成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海尔正是因为其国际化战略的正确制定并有序高效的实施,才促成了海尔在国际市场上的一次次令人瞩目的飞跃并成为了今天的一家著名的跨国公司。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海尔所采取的国际化战略的研究的重要性便也更为凸显,通过分析研究海尔集团的国际化战略,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措施,并得出企业国际化的有效策略与思想,从而对我国企业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时代潮流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以促进我国企业国际化的顺利进行与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 因此,本文将以海尔成功的国际化战略为研究核心,围绕海尔的品牌信仰、集团战略、企业文化、创新能力、海尔的全球本土化经营以及我国国际政策这六个分析角度展开具体的讨论研究。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 3.1 美国装配式建筑 美国在上世纪 70 年代能源危机期间开始实施配件化施工和机械化生产。美国 城市发展部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行业标准规范,一直沿用至今,并与后来的美国建 筑体系逐步融合。美国城市住宅结构基本上以工厂化、混凝土装配式和钢结构装配 式为主,降低了建设成本,提高了工厂通用性,增加了施工的可操作性。总部位于 美国的预制与预应力混凝土协会 PCI 编制的《PCI 设计手册》,其中就包括了装 式结构相关的部分。该手册不仅在美国,而且整个国际上也是具有非常广泛的影响 力的。从 1971 年的第一版开始,PCI 手册已经编制到了第 7 版,该版手册与 IBC 2006、ACI 318-05、ASCE 7-05等标准协调。除了 PCI 手册外,PCI 还编制 了一系列的技术文件,包括设计方法、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 3.2 欧洲装配式建筑 法国 1891 年就已实施了装配式混凝土的构建,迄今已有 130 年的历史。法 国建筑工业化以混凝土体系为主,钢、木结构体系为辅,多采用框架或板柱体系, 并逐步向大跨度发展。近年来,法国建筑工业化呈现的特点是: (1) 焊接连接等干法作业流行 ; (2) 结构构件与设备、装修工程分开,减少预埋,使得生产和施工质量提高 ; (3) 主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装配 率达到 80%,脚手架用量减少 50%,节能可达到 70%。德国的装配式住宅主 要采取叠合板、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剪力墙板、梁、柱、楼板、内隔墙板、 外挂板、阳台板等构件采用构件装配式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较好。

跨国企业营销战略分析

跨国企业营销战略分析 跨国企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资源配置不再受到国界和地域的约束,它们在全球范围内寻求着最优化的配置方式和高水平的配置效率,呈现出世界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的局面。所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走向国际舞台,参与全球竞争。对于新兴市场跨国企业而言,如何选择合适的营销战略显得尤为重要,而全球营销作为一种全新的营销理论和战略架构,已经成为指导新兴市场跨国企业成功迈向国际化道路最重要的理论依据。全球营销的概念最早由哈佛大学教授Levitt提出,即在不同的国家以相同的价格水平和促销方式,通过相同的分销渠道,销售相同的产品。文章包括了全球营销的两个基本假设:国际市场的同质化和顾客偏好的一致性。时至今日,关于全球营销的内容通过学者们的孜孜以求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完善。关于全球营销战略的观念总括起来有三种观念:标准化观念:以Levitt为代表的标准化战略成为全球营销战略的组成部分。标准化观点认为通讯和交通的飞速进步已经使全球市场出现同质化趋势,另外不同国家的消费者具有相同的需求偏好。因此,企业应该通过制定标准化战略获得规模效应,包括批量生产高质量低成本的标准化产品、制定价格、促销、渠道的标准化结构、管理职能上的统一标准,等等。适应性

观念:包括产品适应性战略、定价适应性战略、促销适应性战略、渠道适应性战略等。就产品适应性战略而言,公司可以根据各个国家的特殊情况对产品和战略进行修正,以扩展本土市场基地和开发新的细分市场。企业有必要将价值链中采购、生产、研发等各项具体活动根据比较优势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配置,发掘要素成本差异,从而协调各市场的活动来构筑跨国企业的竞争优势。整合观念:标准化和适应性之间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企业应该在两者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成功的关键是要同时进入世界上所有的主要市场以获取竞争力量,并且在这些市场上对竞争活动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 综合大部分学者的观点,全球营销战略的演进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出口营销作为全球营销的起步阶段,它为企业的后续国际化进程奠定了基础。出口营销指的是将本企业在国内生产的产品直接或者间接地以出口方式销售到国外。这种营销战略单纯着眼于产品输出,而生产要素的配置仍然局限于国内。一般的情况是企业在国外仅仅设立分销机构,投资、研发、生产等活动均在国内进行。事实上,出口营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不仅要受到东道国消费者偏好的影响,还要受到国外政府贸易保护主义的抵制和国外有力竞争者的挑战。随着出口营销的弊端日趋显现,企业开始寻求新的营销战略。多国营销战略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当时

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条件下,企业国际化已成为其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要。本文是对国际化的中国企业如何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国际市场发展空间,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等问题的思考。第一章论文的导论从企业国际化的国、内外背景出发,提出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和目的。第二章在对企业国际化理论梳理的基础上,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实践过程,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理论沿革,并给出 相应的理论体系和战略框架。 第三、四章在分析和评价西方企业国际化的发展历程、动因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改革开放二十五年来,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阶段、发展动因和发展状况进行评述。第五章通过比较和分析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和国际化过程特征,论文认为中国转轨经济和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条件,决定了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和国际化过程的差异化。第六章探讨在现有的国际竞争环境下,为什么需要转换传统竞争的思维模式和如何进行有效的国际竞争等问题。第七章主要研究在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并购快速增长时期,不同产业对外直投资的目标导向和战略选择问题。 第八章专门研究在“走出去”政策鼓励和支持下,已经进入跨国并购时代的中国企业的国际并购策略和并购模式。第九章国际化的对策建议。与现有的研究相比,本文对国际化发展战略的研究主要有以下特点:1.在研究范围上,本文研究的内容聚焦于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几个主要问题上。如海外市场的进入模式和进入战略、如何与国外竞争者竞争、是直接投资还是跨国并购以及政府公共政策等。 理论、实证、战略三位一体,紧密结合。2.在研究对象上,直接把国际化的中国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分析和案例研究,对中国企业如何选择自己的国 际市场进入模式和竞争战略,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如何从比较 优势到竞争优势等问题提供意见和建议。3.论文总结和归纳了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理论体系和战略框架,提出了针对中国国情的若干政策建议。对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的系统研究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课题,从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实践看,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在国际市场上大显身手,但面对变幻万千的国际市场,往往是镜花水月。

国际市场营销战略研究(一)

国际市场营销战略研究(一) 国际市场营销是指企业从事跨国界的营销活动,只要其营销决策具有"跨国"性质,其营销活动就属于国际营销范畴。 市场营销一般原理的应用可以跨越疆界,如同在国内市场上组织营销活动一样,国际市场营销同样需要市场调研、市场分析、市场细分、市场营销组合等一系列营销过程的战略确定及战术实施。国际市场营销与国内市场营销并无本质区别,只是特指超越国境的市场营销活动罢了。然而,并不能就此而将二者简单地等同起来,跨越国界本身决定了国际市场营销比之国内市场营销具有更大、更多的差异性、复杂性和风险性。 进入国际市场的包括四种产品观念:整体产品的观念、产品的组合观念、产品的周期观念、创造开拓的观念。进入国际市场的产品策略有:固有产品策略,产品更改策略,机会牵引策略,聚力开发策略,专门产品策略,尾随跟进策略。 一、进入国际市场的四种产品观念 1、整体产品的观念。市场营销学所研究的产品就是整体产品。整体产品的概念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实质产品(又称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延伸产品。实质产品就是产品的基本需求效用;形式产品是指产品的实体外在形态,包括品质、特征、式样、包装、商标和厂牌等;

延伸产品则是针对产品本身的商品特性而产生的各种服务保证。市场营销学的产品价值观就是消费者的需要,产品的整体概念就体现着以用户为中心思想,正因为这样,国际营销学者在营销过程中,就应不折不扣地考虑产品的各个方面适应消费国的顾客需要,否则在策略的运用上便有失策的可能。 2、产品的组合观念。所谓产品组合,即指企业所经营的全部产品的有机构成,或者是各种类产品的数量比例。国际市场营销要求每一个国家或企业,一定要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和自己的资源、技术条件来确定产品的经营范围及产品的结构,这是任何国家面对国际市场营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如果一个国家不能根据国际市场情况充分发挥本国优势(避开劣势)确定产品的出口结构,它就不能利用国际经济为本国的建设发展作用。所以,出口什么产品是自家长处,缩短和发展什么产品对已有利,营销者必须心中有数。 3、产品的周期观念。产品在市场上出现到消失的过程就是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就同类性质的产品而言,大类的产品与大类的某种产品以及某个牌号的产品的生命周期是不同的。从一个国家或一个企业来说,向国际市场提供的产品一般都是某种产品或某种牌号的产品,这就要求产品的经营者不仅要考虑到个自产品的经营周期,还要考虑到该种产品及该类产品的周期。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必须适应产品的这种周期变化并符合各种类型产品周期间的内在关系,这是企业在动态的市场上求得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