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第三课《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教学设计
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

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北宋建立的过程和王安石变法。
2、北宋建立后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理解北宋中央集权的利与弊。
(二)过程与方法1、小组合作探究、角色扮演、生生互评、设置情景等方法.2、运用史料、图片和情景的创设,让学生理解北宋中央集权措施及利与弊.(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帮助学生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树立民族自豪感。
2、学会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北宋中央集权措施、理解北宋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
难点:理解北宋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情境教学、小组合作探究、史料探究、生生互评等方式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幻灯片出示《清明上河图》的图片,并展示这样一段话: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时代,贤相辈出,却无力改变官场的腐败昏庸;名将咸聚,却无法抵挡西陲小国的进攻;人才云集,却热衷无休无止的内耗党争;经济富裕,却用于供养禄蠹,购买和平;文化昌盛,却不能扭转颓败的国运。
有人说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有人说这是最糟糕的时代。
问:同学们知道这说的是哪个朝代吗?答:宋朝。
问:那同学们想过为什么宋朝会形成这样的一个社会局面吗?答:(众说纷纭)总结:看来同学们对这个问题都很有自己的看法,那就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堂,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二)、历史回眸—宋之建立北宋建立时间、建立者、历史事件以及都城出示:《五代十国后期形式图》、《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图》(1)说明北宋并没有完成全国的统一,这时的中国仍处於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状态。
这是北宋的外患。
(2)联系北宋建立的过程,分析出北宋的内忧。
指出北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它的集权政治建设。
(三)、引导学生完成表格的措施部分(四)、历史解读—集权之美、集权之哀(1)政治方面:1、解除节度使的权力 加强中央集权 2、增设机构冗官、冗费.(2)经济方面:出示材料:“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辇送京师” 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 积极: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加强中央集权 消极:造成地方财政困难 (3)军事方面:出示材料:杯酒释兵权解除统军大将的兵权, 加强皇帝权利; 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 大量养兵 冗兵、冗费 禁军轮流驻防京师(4)文化方面:出示材料:《劝学诗》以及其大致解释崇文抑武,选拔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官吏积极:推动文化教育的发展;加强中央集权消极:功利读书观;武将群体长期遭受打压,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高度集中的北宋政治

4.3 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1)高度集中的北宋政治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北宋建立后所才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认识北宋中央集权的政治特色。
2.了解王安石变化的背景、目的及其失败的原因。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生了解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成就和特点,知道古代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
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树立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北宋建立后所采取的措施,认识北宋中央集权的政治特色。
难点:中央集权的措施对于当时社会所造成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960年,后周大将在发动兵变,手下的将士把一件黄袍披在他身上,高呼“万岁’.2、建立了,取代后周,以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
3、宋太祖和他的弟弟在位期间,陆续消灭等割据政权,统一了地区和。
但这时的中国,扔处于并立的状态。
4、宋太祖先是解除了等统军大将的,并从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由直接控制。
为了防止发展私人势力,宋太祖规定,禁军要轮流驻防京师。
频繁的调动,造成了“,”的现象。
宋太祖的这一策略虽然加强了的权力,但也削弱了的战斗力。
5、宋太祖和宋太宗还陆续解除的权力。
北宋政府还派到地方管理。
这样,地方的、和都收归了中央。
6、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增设机构以分割制衡各级官员权力,大量养兵等,导致,。
冗官、冗兵和冗费导致北宋形成“”的局面。
(二)自主探究2、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目的、时间、人物、措施、影响、失败原因。
(三)当堂检测1、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下列哪个地方发动兵变,最终建立了宋朝()A、开封B、北京C、陈桥驿D、长安2、宋太祖从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下列哪个机构()A、东厂B、锦衣卫C、御林军D、禁军3、下列属于宋太祖赵匡胤实行的措施的有()①发动陈桥驿兵变②创立科举制③“杯酒释兵权”④发展禁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北宋时期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下列哪个策略有关()A、崇文抑武B、杯酒释兵权C、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D、发展禁军5、下列属于北宋时期的现象的有()①冗官②冗兵③冗费④积贫⑤积弱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四)拓展提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4-3-1 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教学设计

4-3-1 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一、课程标准2-2-1 列出秦代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时序,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基本脉络。
2-2-2 列举秦朝建立后中国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评析这些人物和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
2-4-6 评述重要历史人物的功过,恰当说明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地图和阅读历史典故,了解北宋建立的过程;通过自主整理北宋建立后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认识北宋中央集权的政治特色;通过材料分析、讨论探究,理解北宋集权措施带来的不同影响;通过自主阅读,获取信息,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目的及其失败的原因等。
2、能力目标:通过读图、史料阅读、自主探究,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获取并整理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加强;通过组织合作探究、浅谈感悟等活动,学生讨论交流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以及分析归纳的能力能逐渐形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能够得到激发;能知道古代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能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树立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北宋建立后所采取的措施,认识北宋中央集权的政治特色2、难点:中央集权的措施对于当时社会所造成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读图法2、史料阅读法3、合作探究法五、教学流程1、设疑激趣,导入新课叙述:在五千多年的中国历史发展中,先后出现过83个朝代。
你们觉得要建立一个新的朝代或实现一次改朝换代需要多久?学生:……设疑:打天下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但有一个人,他兵不血刃,在不到5天的时间里,就黄袍加身。
被人戏称为历史上最轻松开国的皇帝。
你们知道这是哪一位皇帝吗?展示:赵匡胤图像引导: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赵匡胤建立的北宋的这段历史。
2、观看视频,读图知识【最便宜的开国】叙述:首先我们来看一段视频,看看赵匡胤如何实现最便宜最轻松的改朝换代。
播放:陈桥兵变视频提问:从视频和教材中获取信息,说说北宋建立的时间、经过(主要事件)及其都城。
4-3-1 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

影响:虽然加强了皇帝的权力,削弱了军队的战斗
力。北宋在与周围少数民族政权的连年战争中,负多 胜少,形成“积弱”的局面
③陆续解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力 ④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
影响: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和军权都收归了中央。
君臣礼仪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反映了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
⑤采取了崇文抑武的策略,选拔大批文臣担任中央和 地方官吏,不许武人掌握地方政治。 北宋王朝收支情况表 影响: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 年代 收入(贯) 费开支庞大。
冗官、冗兵和冗费导致北宋形成“积贫”的局面。
3、王安石变法
青苗法 ◆背景:
名称
内容
每年青黄不接时,官府向农民提供种 子或贷款。收获后,农民以20%的利 ◆目的:富国强兵 息偿还 募役法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 ◆时间: 1069年 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缴纳役钱
第三课:
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 与文明高度发展
(第1课时)
1、北宋建立
◆时间:960年
赵匡胤(宋太祖) ◆人物:
◆事件: 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
◆都城: 东京(今河南开封)
◆北宋形势:
统一了中原地区和南方,但 这时的中国,仍处于多个民 族政权并立的状态
2、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原因: 唐末五代,军阀武将飞扬跋扈,影响到政局的
小结:
960年陈桥兵 兵建立北宋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 弊 利
1069年王安石变法
贤相辈出,却无力改变官场的腐败昏庸; 名将咸聚,却无法抵挡小国的进攻; 才子云集,却热衷无休无止的内耗; 经济富裕,却用于购买和平; 文化昌盛,却不能扭转颓败的国运。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
◆人物:宋神宗任用王安石 启示:改革要注意维护人民群众的利 方田均税 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
《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权》教学设计

《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权》教学设计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三垟中学张海霜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北宋建立及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认识北宋中央集权的政治特色,并分析其原因,理解并阐明其影响。
2.了解王安石变化的背景、目的及其失败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及影响的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学会阅读历史资料,培养学生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感知、体会历史现象。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符合了广大人民的愿望,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也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3.知道古代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树立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北宋建立后所采取的措施,认识北宋中央集权的政治特色。
难点:中央集权的措施对于当时社会所造成的影响。
三、教学策略1.通过材料分析,让学生自主研究讨论北宋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从而明白“论从史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2.通过列表整理相关知识,让学生感受观点,增加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导课【提问导入】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假如有机会让你们穿越到古代封建社会,你想穿越到哪个朝代,为什么?【生】各抒己见,但要说出理由。
【师】20世纪最伟大的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原因活在中国的宋朝。
”我国著名作家余秋雨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这2位文人为何向往宋朝?【生】宋朝是采取“崇文抑武”政策,文人地位高于武将。
【师】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学习《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
(二)新课教学【师】北宋是如何建立的呢?我们参考P98,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一下。
1.指导学生结合书本讲述过程,师生共同总结宋朝的建立:时间、地点、经过等内容。
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

《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北宋的建立过程,知道北宋建立后采取的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认识北宋中央集权的政治特色。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目的、失败原因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视频、阅读史料、阅读教材内容,学会获取有效信息、分析及运用历史资料、提炼观点等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学会一分为二辩证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物。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难点: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呈现]图片《天龙八部》,你们知道这部电视剧是以哪个朝代为背景的吗?(宋代)。
引入新课:我们今天要学习一个新的朝代——宋朝。
新课讲授:一、北宋的建立[提问]:宋是怎样建立的?请阅读书本第一自然段。
生:960年,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开封),史称北宋。
[呈现]五代十国到北宋的过程地图[叙述]宋太祖和他的弟弟宋太宗在位期间,陆续消灭南唐等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原地区和南方。
[提问]:北宋当时统一全国的吗?[呈现] 地图《北宋、辽、西夏并立形势》[提问]:除了北宋,还有哪些政权?结论:北宋时期,是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
[承转]:讲到北宋,一个很有意思的变化当属君臣礼仪的变化,是什么变化呢?二、北宋的中央集权[呈现]文字资料史料一: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
丞相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
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
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
史料二: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还坐着,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就让他们站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
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
此后,宰相、大臣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提问]:这种礼仪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承转提问]:为什么北宋迫切要求加强加强中央集权?让我们看看史料记载吧。
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

高度集中的北宋政权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北宋建立后所才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认识北宋中央集权的政治特色。
了解王安石变化的背景、目的及其失败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分析、角色扮演等学生活动,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提高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道古代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北宋建立后所采取的措施,认识北宋中央集权的政治特色。
难点:中央集权的措施对于当时社会所造成的影响。
一、自主学习北宋的建立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二、合作探究1、为什么要加强中央集权?三、了解拓展:王安石变法(1)时间:人物:(2)目的:(3)结果及原因:四、课堂巩固1.北宋政权建立的方式是()A.外戚夺权 B.权臣代政 C.武将兵变 D.君主禅位2.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吸取哪一历史现象的教训()A.陈桥兵变 B.五代的频繁更替 C.唐末农民起义 D.唐末以来藩镇割据 3.北宋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实行这一措施的最主要目的是() A.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 B.避免地方官吏的腐败C.使地方失去割据的物质条件 D.解决支付给辽夏岁币的财源 4.宋太祖从地方军队中挑选精壮士兵编入禁军主要是为了()A.加强中央集权 B.消灭割据政权 C.防御辽兵进攻 D.节省军费开支 5.北宋初年禁军布防的原则是()A.先北后南 B.内外相制 C.强干弱枝 D.兵将分离 6.北宋前期兵员增长示意图,其反映的现象说明了()A.地方将领擅自扩充兵员,拥兵对抗中央B.宋初削弱地方军事力量的国策发生了变化C.政府为抵御边患和稳定内政而扩充军队D.宋太祖以后,统兵将领的地位逐渐提高7.北宋军队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现象的产生,其根本原因是北宋统治者为了()A.防止武将专权 B.强干弱枝C.加强禁军 D.使其互相牵制8.北宋科举制的发展,其作用不包括()A.为地主阶级各阶层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B.使北宋政权基础进一步扩大C.起到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D.为一般人参与政治创造了条件9.北宋过分集权所带来的恶果有()①政府机构重叠,行政效率低下②官员冗滥,国家财政开支大③军队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④地方财政困难,物质基础薄弱A.①②③④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10.北宋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从反面证明了()A.当时加强中央集权利小弊大B.兵越多,战斗力越强C.官越多,行政效率越低D.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七年级历史下册《北宋的政治》教案、教学设计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针对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北宋政治制度变革的历史意义。在此过程中,教师需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有深度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1.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较为浓厚,但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应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2.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时,可能缺乏批判性思维,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可能存在分工不明确、讨论效率低下等问题,教师需加强指导,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3.介绍北宋政治中的重要事件和关键人物,如赵普、范仲淹、王安石等,阐述他们的政治主张和贡献。
4.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史料,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北宋政治的发展脉络,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北宋政治制度变革对国家和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2.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关于北宋政治的PPT,要求包含以下内容:
a.北宋政治制度的基本情况。
b.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c.北宋政治中的重要事件和关键人物。
d.北宋政治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4.收集有关北宋政治的图片、故事等资料,进行课堂分享,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
5.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设计一份历史知识问答卷,要求涵盖重点知识点,以检测学生对北宋政治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册的相关习题,巩固对北宋政治制度、事件和人物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第三课《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课标:2-2-1列出秦代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时序,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基本脉络。
2-2-2 列举秦朝建立后中国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评析这些人物和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
2-2-3知道从秦代到清代中国历史版图的变化,认识中国历史发展的统一大势。
2-2-6列举实例,展示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成就和特点,知道古代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
二、【教材简析】:
“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重点讲述了北宋的建立,结合生动的案例,突出宋初统治者所采取的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并分析原因,阐明其影响,同时,课文通过阅读卡的形式,介绍了北宋中期王安石改革的背景和目的及其失败的原因。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北宋建立后所才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认识北宋中央集权的政治特色。
2.了解王安石变化的背景、目的及其失败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问题分析、角色扮演等学生活动,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提高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帮助学生了解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成就和特点,知道古代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
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树立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北宋建立后所采取的措施,认识北宋中央集权的政治特色。
难点:中央集权的措施对于当时社会所造成的影响。
五、【教学策略】:
1.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
2.通过材料分析,让学生明白“论从史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感受不同的学说观点,增加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七、【板书设计】:
1069年王安石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