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太原市污水处理现状的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城市污水处理情况调研报告3篇

城市污水处理情况调研报告3篇

城市污水处理情况调研报告3篇城市污水处理情况调研报告第1篇城市污水处理是指为改变污水性质,使其对环境水域不产生危害而采取的措施。

今年,在审计署组织的某市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情况审计中,笔者参与调查了该市长江沿岸3个县市区7家城市污水处理厂,调查发现,该市污水处理厂的现状已成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的隐忧。

一、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现状(一)城市污水处理厂混合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多数工业园未配套专业工业污水处理厂。

本次审计调查的7家污水处理厂均按工业园配套统计口径上报为各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其中6家污水处理厂为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包括国家级高新区工业园),仅1家化工工业园污水处理厂为工业污水处理工艺。

6家城市污水处理厂在实际运行中均混合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

(二)老城区污水处理厂超负荷运行,工业园污水处理厂运行能力闲置。

调查发现2个市区的老城区污水处理厂超负荷运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小于实际收集量,每年约1116万吨污水溢出管网,未经处理直排入河。

而2家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却运行能力闲置,进水均达不到设计规模,无法满足运行要求。

(三)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COD质量浓度均较低,未充分发挥污水处理运行效能。

调查发现各地污水处理厂普遍出现了进水COD质量浓度偏低的现象,有的污水不需处理就可以按照二级排放标准直接排放。

如果这些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不但增加污水处理厂运行负担,浪费能源,进一步发展还会导致污水生物处理系统运行效能下降。

(四)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染排放标准较低,提标升级改造工作尚未完成。

按规定经污水处理厂处理的出水,未达到污染排放标准(GB18918-2002)表1一级A排放标准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均需要进行提标升级改造。

目前除2家污水厂新建外,其他5家未完成。

二、相关原因分析(一)工业园未将配套工业污水处理厂纳入预算,而是把城市污水处理厂作为工业园污水处理厂规划。

工业污水处理设备及工艺均比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及工艺标准高,长期用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处理工业污水,一旦工业污水总量及工业污染物增加,将会造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损坏,使出水水质恶化。

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调查报告

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调查报告

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及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的发展,废水排放量快速增加,严重污染了周边水体和土壤。

为了监测和评估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情况,本次调查旨在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了解污水处理厂目前的运行情况。

二、调查方法1. 采访调查:与污水处理厂负责人及工作人员进行面对面访谈,了解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情况和日常运维细节。

2. 现场观察:对污水处理厂的设备、处理工艺以及处理过程进行实地考察,并记录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空间。

3. 数据分析:收集并分析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数据、排放数据,评估其处理效果和达标情况。

三、调查结果1. 污水处理厂基本情况污水处理厂位于城市郊区,地理位置优越,占地面积约100亩。

目前,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为每天5000吨,但实际运行中仅能达到80%的处理能力。

污水处理厂主要由进水口、初沉池、生化池和沉淀池组成,设备齐全,处理工艺合理。

2. 运行管理情况污水处理厂设有专业的运行管理团队,负责日常的运维管理工作。

管理团队按照相关标准制定了严格的操作流程和操作规范。

针对设备故障和异常情况,污水处理厂设有紧急应急预案,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3. 处理效果评估根据我们的数据分析,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果总体较好。

出水水质能稳定达到国家排放标准,COD、氨氮等指标均能稳定在合理范围内。

其中,污泥的脱水效果还有待进一步优化改进。

4. 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空间尽管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整体良好,但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改进空间:a. 设备老化:部分设备已运行多年,存在一定程度的老化问题,影响了处理效果。

b. 能耗高:处理过程中能耗较高,需要进一步采取节能措施,提高处理效率。

c. 污泥处理:污泥的脱水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推广应用新型污泥处理技术。

四、建议与改进措施基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与改进措施,以优化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情况:1. 设备更新:及时更换老化设备,提升整个处理系统的效率。

污水处理调查报告

污水处理调查报告

污水处理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污水排放的问题日益突出。

面对这一情况,各地政府和环保部门纷纷加强污水处理工作。

本文就对某市污水处理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得出了一系列结论。

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该市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相对落后。

目前,仅有中心城区的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而郊区市镇及乡村地区的污水处理设施相对较少,处理率不到30%。

缘于设施缺乏,城市中的污水都是被管道直接排到江河、湖泊等自然水源中,严重污染着环境,影响着人民的健康。

此外,我们还发现,即使是建设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也并非完全达到标准排放要求。

在实地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处理站中根本没有配备有效的污泥处理设备,导致难以处理好大量的固体废弃物。

同时,处理过程中的化学药品和电能消耗高成本等问题也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污水处理工作的进展。

面对这一现状,政府部门应当提高意识,加大投入,推进污水处理工作的进程。

此外,全社会也应加强环保意识,减缓污水排放压力,营造清洁环境。

在实际处理过程中,将有效降低污染物的含量,从而避免污染扩散。

这其中,有以下方案可供借鉴:一是优化污水处理设施结构,对原有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提高单位面积的处理量。

二是加强污泥处置和管理,降低后续环境污染风险。

三是推广新型环保技术,对常规处理方式进行改进和创新。

综合而言,建设优美的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愿望。

在污水处理工作中,应加强政府和企业的投入,注重环保意识的培养,探究适合自己的处理方案,在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同时,造福人民。

污水处理调查报告

污水处理调查报告

污水处理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长,污水处理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解当前污水处理情况,本次调查旨在采集并分析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状况、水质指标以及相关管理措施,为进一步改善污水处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查目的1.了解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情况和运行状况;2.采集并分析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指标,如COD、BOD、氨氮等;3.探讨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理措施和运维情况;4.提出改善污水处理工作的建议和措施。

三、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内容包括污水处理设施的基本信息、运行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需求。

实地走访主要考察污水处理厂的设施、设备以及运维管理情况,并进行取样分析。

四、调查结果1.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情况和运行状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区域内共有X座污水处理厂,其中X座为A级处理厂,X座为B级处理厂。

两座处理厂的总处理能力分别为X吨/日和X吨/日,目前正常运行。

2.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指标针对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指标进行取样分析,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内的COD浓度平均为Xmg/L,BOD浓度平均为Xmg/L,氨氮浓度平均为Xmg/L。

与国家排放标准相比,污水处理效果良好。

3.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理措施和运维情况调查发现,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理措施较为完善,包括定期巡检、设备维护保养、运行记录等。

运维人员通过实时监测系统对污水处理过程进行监控,并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同时,污水处理设施还采用了先进的处理工艺和设备,提高了处理效率和水质指标达标率。

五、建议和措施1.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针对调查中发现的污水处理设施不足的问题,建议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建设新的处理厂,提高处理能力,确保城市污水得到有效处理。

2.优化污水处理工艺在污水处理工艺方面,建议引入更先进的处理技术,提高处理效率和水质指标达标率。

同时,加强对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指标的监测和控制,确保出水水质符合国家排放标准。

污水处理调查报告

污水处理调查报告

污水处理调查报告《污水处理调查报告》一、引言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环节。

为了解当地污水处理的现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我们在城市中开展了一次污水处理调查。

本报告将围绕调查目的、调查方法、调查结果以及建议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调查目的1.了解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情况,包括建设状况、运行状况和处理效果;2.调查污水处理设施的规模和处理能力是否能够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3.评估城市污水处理对环境的影响;4.分析污水处理设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三、调查方法1.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发展历史、技术标准和政策法规。

2.实地考察:选择城市中的污水处理厂和污水处理站进行实地考察,了解设施的建设情况、运行状况以及处理效果。

3.问卷调查:针对市民、环保机构和相关工作人员,设计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当地污水处理设施的满意度和改进意见。

四、调查结果1.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情况:根据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发现部分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设施老化、技术水平较低,无法满足城市发展需求。

2.污水处理能力:部分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能力不足,导致污水无法得到有效处理,造成环境污染。

3.污水处理效果:大部分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效果良好,达到了国家标准,但也存在部分设施处理效果不佳,需要进一步改进。

4.公众意见: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大多数市民对当地污水处理设施表示不满意,并提出了要求改善设施建设、提高处理效果和加强监管的意见。

五、建议措施1.提升设施建设水平:加大对污水处理设施的投入,改善老化设施和技术落后的问题,提高设施的建设水平和处理能力。

2.加强监管力度:加强对污水处理设施的日常监管,严厉打击污水处理设施违法行为,确保设施正常运行和处理效果优良。

3.宣传教育:加强公众对污水处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市民环保意识和参与度,通过宣传教育促使公众共同参与到污水处理工作中。

4.技术创新:加大对污水处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不断提高处理效果和处理能力,推动污水处理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

太原市污水再生利用现状与规划

太原市污水再生利用现状与规划

文章编号:100926825(2007)0620187202太原市污水再生利用现状与规划收稿日期622作者简介古 昀(32),男,工程师,太原市杨家堡污水净化厂,山西太原 36古 昀摘 要:介绍了太原市的污水处理现状和国外的防水再生利用现状,并对污水处理再生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行了分析,对太原市污水的再生利用进行了规划,并对污水再生利用中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了总结,以促进污水再生利用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污水再生利用,回用水,效益分析中图分类号:X703文献标识码:A 太原市作为全国能源重化工基地,水资源一直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地下水的严重超采,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引黄工程虽然缓解了太原市的水荒问题,但仍不能完全满足太原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针对太原市水资源匮乏这一严峻现实,本着开源节流并重的原则,在加强节水的同时,合理利用和开发污水资源势在必行,同时也是促进太原市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个必要手段。

目前,我国再生水的用途有以下几方面:城市、工业、农业、环境、娱乐和补充水源水等。

根据具体的使用目的和水质要求不同,水源、污水再生利用的设施和技术也随之不同。

1 太原市污水处理现状目前,太原市共有6个污水处理厂,其中北郊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4万m 3)、杨家堡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16.64万m 3)、河西北中部污水处理厂(目前有7.5万m 3/d 的污水处理能力)、殷家堡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0.5万m 3)属于太原市市政管理局管理。

属于太钢管理的赵庄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8万m 3/d ,属于太化集团管理的南堰污水处理厂具有处理污水5万m 3/d 的能力。

太原市的污水排放量约为67万m 3/d ,上述6个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累加为41.64万m 3/d ,污水处理率约为62%。

2 国外的污水再生利用20世纪上半叶在水和废水处理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方面的技术进步,导致了“污水再生利用时代”的到来。

国际上,美国、日本、以色列、南非、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早已开展污水经处理后回用的工作见表1。

污水处理设施规范执行情况调查报告

污水处理设施规范执行情况调查报告

污水处理设施规范执行情况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污水处理设施是保障城市环境卫生和水资源保护的重要设施,对于改善环境质量和维护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解我市污水处理设施的规范执行情况,特开展此次调查。

二、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评估污水处理设施的规范执行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以保障环境质量和公众健康。

三、调查范围本次调查范围涵盖我市所有污水处理设施,包括城市污水处理厂、工业污水处理厂以及小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四、调查内容1.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情况的调查(1)污水处理设施的规模和处理能力是否满足实际需求;(2)设施运行是否符合设计要求;(3)设施建设投资的合理性和效益;(4)设施建设过程中是否遵循相关法规和标准。

2. 设施运行管理情况的调查(1)设施的日常运行是否规范;(2)设施的维护保养和修缮情况;(3)设施运行监测和数据记录情况。

3. 污水处理效果评估(1)出水水质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要求;(2)处理效率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五、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以下方法:1. 现场实地走访调查,观察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

2. 查阅相关文件,包括设施建设项目文件、运行记录和监测数据等。

3. 与相关部门和管理者进行座谈,了解设施的规范执行情况。

4. 采集取样并进行实验室分析,评估污水处理效果。

六、调查结果根据调查结果,汇总如下:1.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情况(1)大部分污水处理设施规模较小,处理能力不足,导致污水处理效果不佳。

(2)部分污水处理设施在建设过程中存在资金不到位、工期延误等问题,导致设施建成后需进行二次改造。

2. 设施运行管理情况(1)部分设施的运行管理不规范,缺乏定期维护保养和检修工作的落实。

(2)部分设施缺乏运行监测和数据记录的措施,无法及时掌握设施运行情况。

3. 污水处理效果评估(1)大部分污水处理设施的出水水质符合要求,但仍有少数设施存在处理效果不稳定的问题。

(2)部分设施在处理高浓度污水时效果欠佳,需要进行改进和提升。

生活污水处理问题的调查报告

生活污水处理问题的调查报告

生活污水处理问题的调查报告1. 调查概述本次调查旨在了解与分析目前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生活污水处理问题及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通过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的方式,我们深入调研并统计了各个城市的生活污水处理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案。

2. 调查结果2.1生活污水处理状况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城市采取了集中式污水处理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这些系统通常由政府或企事业单位负责运行。

其中,有20%的城市实行了二次供水制度,将处理后的污水通过再生水工艺转化为二次供水。

2.2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以下几个生活污水处理问题:a) 设施陈旧: 部分城市的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时间过久,存在一定的设施老化问题。

这使得设施的处理效率下降,难以满足当前的废水排放标准。

b) 渗漏现象: 部分城市的管网存在渗漏现象,导致污水外泄,给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c) 缺乏监管: 在某些地区,相关部门对于生活污水处理的监管不力,导致一些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对污水排放不负责任,破坏了环境。

3.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改善建议:3.1 技术升级与改造对于陈旧的污水处理设施,应扩大投资,进行设施的升级和改造,以提高处理效率和水质达标率。

可以引进先进的生物处理工艺和膜分离技术等,提高废水处理能力,同时降低运营成本和能源消耗。

3.2 加强管网维护针对污水管网渗漏问题,应加大对管道的维护力度。

定期检查和维修管道,完善污水收集和输送系统,防止污水外泄,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3.3 强化监管与法规制定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生活污水处理的监管,并落实相应的法规与标准,严格控制废水排放。

同时,加大惩处力度,对违规排放行为进行严肃处理,提高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对污水处理的责任感。

3.4 提高公众意识加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普及环保知识,增强公众对生活污水处理的重视程度。

鼓励居民采取节水措施以及使用环保型家庭污水处理设备,共同推动生活污水处理的改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太原市污水处理现状的调查报告
太原市地处黄土高原,多旱少雨,是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之一。

全市水资源总量为 6.6 亿立方米,人均占有 243 立方米,仅为全省及全国人均拥有量的 42% 和 7.4% 。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太原市每天产生的55.5万立方米污水中,有49.6%的污水在未经任何净化处理的情况下,被直接排入汾河;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约 31万立方米污水中,只有约 1 万多立方米达到了国家对城市污水处理的要求。

污水净化处理工艺落后问题严重威胁到了太原市稀缺的水资源。

近日,为了解太原市污水处理现状,国家统计局太原调查队走访了相关部门,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太原市城市污水处理现状
目前,太原市市区范围投入运行的污水处理厂有6座。

其中:杨家堡污水净化厂、河西北中部污水净化有限公司、北郊污水净化厂和殷家堡污水净化厂,属于太原市市政部门管理,主要处理生活污水。

太钢赵庄污水处理厂和太化南堰污水处理厂属于大型企业污水处理厂,太钢赵庄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工业废水,太化南堰污水处理厂,既处理工业废水又处理生活污水。

除太钢赵庄污水处理厂外,其余五座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处理能力合计为 41 万立方米 / 日,实际处理能力为 35 万立方米 / 日。

其中,市政管理局下属的 4 个污水净化厂,设计处理能力合计为 29.64 万立方米 / 日,服务太原市城区范围。

由于近年来城市规模的迅速发展,太原市污水污染源分散复杂,污水产生量大幅度增加。

据调查, 2007 年太原市城市污水排放量为 20267.67万立方米,实际处理量为10217.0万立方米,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为11281.87万立方米,实际处理量为7095.2万立方米。

污水处理后回用量为342.5万立方米,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为62.9%。

可见,目前我市污水处理能力明显不足,每天有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

二、城市污水处理设计标准较低
据了解,全国的城镇污水处理厂从 2002 年开始执行国家新的污水处理排放标准,要求处理后的污水达到国家一级 A 标准。

但是,目前太原市市政部门下属的污水净化厂处理水平只有升级改造后的北郊污水净化厂可以达到国家一级 A 标准,杨家堡污水净化厂和河西污水净化厂可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而殷家堡污水净化厂因设施严重老化只能达到三级标准,与新标准有很大的差距。

三、城市污水管网老化建设滞后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展及工业化的加速发展,产生污水的领域越来越广,污水的产生量也越来越多。

由于我市的收集管网老化,建设速度跟不上城市发展步伐,管网、污泥处理等配套设施滞后且布局不合理,使现有管网无法收集到足够的污水。

就处理标准最高的北郊污水净化厂而言,设计处理能力为 4 万立方米 / 日,而实际处理能力仅为 1.5 万立方米 / 日。

尽管 2007 年我市城市道路进行了大面积改造,但城市污水管网建设滞后的现状仍未得到彻底解决。

预计2008年在大同路修好后,情况将会有所好转。

四、资金短缺城市污水处理升级困难
据了解,按照国家规定污水净化处理成本要达到每吨水 1.2 元以上才能维持基本运行。

而目前,太原市市政管理局下属的 4 个污水净化厂的平均处理成本却是每吨水 0.40 元到 0.5 元左右,其中处理能力排在前两位的杨家堡污水净化厂和河西污水净化厂,处理成本分别为 0.46 元和 0.39 元。

由于资金的严重不足,这几个厂的设备只能勉强维持基本运转。

按国家新的污水处理标准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因此,要想解决污水处理的现状,必须加大资金投入,使现有污水处理厂进行升级改造,太原市的污水处理率将有望达到国家
新的处理标准。

五、“十一五”污水处理率将达到 90%
按照国家“十一五”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标实施细则,将用“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代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做为城市污水处理情况的定量考核指标。

“十一五”期间太原市要实现的重要环保目标之一,是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要达到 90% 以上。

而目前的现实情况是,仅有 50.4% 的污水得到净化厂处理。

据从有关部门获悉,2010年前为提高我市污水处理能力,将完成以下三项工程建设。

(1)新开工城南污水处理厂,厂区位于南内环高速北侧,设计污水处理能力将达到 20 立方万米 / 日,一期工程 10 万立方米 / 日。

(2)河西北中部污水处理厂二期改扩建工程,在原址建设,建设规模为 7.5 万立方米 / 日,建成后该厂处理能力将达到 15 万立方米 / 日。

(3)杨家堡污水净化厂升级改造工程,该工程在现有设施基础上升级改造,改造完成后全部出水水质满足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 A 标准。

三项工程完工后,对设施严重老化的殷家堡污水净化厂将关闭。

届时太原市的污水处理率将由目前的 50.4% 增至 90% 以上,而中水回用率也将由 3.35%增至5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