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百科——心理健康篇》第一章 心理健康

《健康大百科——心理健康篇》第一章 心理健康
《健康大百科——心理健康篇》第一章 心理健康

第一章心理健康

1.什么是心理健康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幸福和健康有了更高的追求。心理健康,这项在早前容易被忽略的人类健康的重要指标,如今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那么,什么是心理健康呢?

我们先要从什么是健康说起。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

世界卫生组织在1948年确定了全球范围内的健康定义,但一直没有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或标准。中国人心理健康标准与评价要素也是一个空白。最近,我国心理卫生专家们通过反复调查与研究,确立了中国人心理健康6条标准与评价要素:①情绪稳定,有安全感;②认识自我,接纳自我:⑨自我学习,独立生活;④人际关系和谐;⑤角色功能协调统一,即行为符合年龄、行为符合环境、实现个人满足;⑥适应环境,应对挫折。

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整体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差距,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训练,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地偏离了心理健康标准,应该要及时地求医,以便早期诊断与治疗。

2.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国内外心理学家认为,保持情绪稳定、寻求社会支持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则和措施。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呢?

(1)情绪稳定、性格开朗、目标明确。要保持愉快的心情,生活上要有意义、有目标,这样会使人情绪高昂、执著追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2)适应和改善现实环境。做自己命运的主人,积极参加并合理处理生活中的冲突;采取开放式的学习方法,不断增长生活经验:把变化看成是学习的机会,学会应付变化的外界环境,并锻炼情绪的可塑性。

(3)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遇事莫慌,致力于问题解决,不要被消极失败的念头缠绕;做生活的主动参与者:对自己的命运、思想、情感和行为有正确的评价,努力矫正消极行为与情绪。

(4)掌握应对压力的技巧。生活中的压力是不可避免的,压力会引起人身体中应激水平的增加,影响身体健康。因此有相应的策略解决问题会减轻压力对人的影响。

(5)适当宣泄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

总之,要保持身心健康,除了要保持情绪稳定、适应环境、积极认知、宣泄和应对压力外,还要重视体育锻炼、张弛有度、合理安排时间和资源。

3.什么是心理亚健康状态

心理亚健康是指在环境影响下由遗传和先天条件所决定的心理特征(如性格、喜好、情感、智力、承受力等等)造成的健康问题,是介于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从医学角度讲,症状表现上很难区分亚健康和疾病,但我们可以观察到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外在表现:

(1)心神不定,焦虑万分,对任何以前很容易处理的问题现在都没有把握,担心马上会大难临头。

(2)烦躁不安,坐卧不宁,听见任何声Ⅱ向都会烦躁,总有吵架的冲动。

(3)强烈的妒忌心理,对谁都不服,即使当面迫于环境勉强欢笑,背后会用最恶毒的语言发泄不满。

(4)恐惧心理,害怕和同事、朋友、亲人交流。

(5)记忆力下降非常明显,在关键时刻脑子会一瞬间空白,对自己以前非常熟悉的朋友

的名字也会忘记,经常下达前后矛盾的指示。

(6)反应迟钝,对新鲜事物不接受或拒绝接受,身体的灵活性下降,判断能力也受到影响。

(7)强迫症状,例如有洁癖倾向;做一件事情之后会反复地确认好几遍等等。

(8)抑郁,表现心情差,兴趣下降,自我的评价降低,对未来悲观等。

长期的亚健康状态会降低生活的幸福感,如果不加以调节或治疗,还有可能发展到疾病状态,比如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或者会出现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身疾病。

4.如何走出心理亚健康状态.

(1)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对周围的事物和环境能做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并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即能正确的认识现实、分析现实,并主动地去适应进而去改造现实,而不是一味的逃避。

(2)调整心态、控制情绪。能适当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在社会交往中既不妄想也不畏缩恐惧,对于无法得到的东西不过于贪求,在社会规范允许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对于自己能得到的一切感到满意,心情经常保持开朗、乐观。

(3)了解自我、悦纳自我。对自己的能力、性格、情绪和优缺点能作出恰当、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提出苛刻的非分要求,并切合实际的制定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努力发展自身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

(4)接受他人、善与人处。从实际出发去认识别人存在的重要性,做到为他人所理解,为他人和集体所接受,能与他人沟通和交往,人际关系协调和谐,乐群性强,既能在与挚友相聚时共欢乐,也能在独处沉思时无孤独。

(5)热爱生活、乐于工作学习。

珍惜和热爱生活,积极投身于生活,在生活中尽情享受人生乐趣。在工作和学习中尽自己的努力发挥自己的个性及聪明才智,并从成果中获得满足和喜悦,把工作学习当做是乐趣而不是负担。

5.什么是精神障碍.

精神障碍实际上是比较笼统的称呼,一般分为轻型精神障碍与重型精神障碍两大类。前者是指患者对自身的精神异常有一定的自知力,尚能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能保持与环境适应的能力;后者指患者对自身的精神异常表现没有自知力,不能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丧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又称精神病。

轻型精神障碍,如神经症等,主要表现为紧张焦虑、恐怖、强迫、疑病等。这些症状我们一生中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比如在高考、结婚、离婚等人生出现重大变化之前,大部分是过渡性的或阶段性的。如果这种焦虑持续存在,无法自我调整,并且影响其社会功能,就达到了神经症的水平。

重症的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等,发病率在1%左右,根据专家的研究发现,这个发病率是不受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和家庭的贫富差距、生活的环境影响的。

由于心理一词比较宽泛,国内民众在习惯思维中常把心理倾向于指正常方面,而精神则容易使人联想为病态的心理行为,这就是在现实中,许多人可以接受心理障碍的诊断,而不能接受精神障碍的诊断原因。

6.正常人会出现哪些异常心理现象.

精神正常并不意味着没有心理问题,关键是这些症状的产生背景、持续时间、严重程度以及对个体和环境的不良影响是否明显。正常人可能出现短暂的心理异常现象,主要有以下情况:

(1)焦虑反应:是人们适应某种特定环境的一种反应方式。但正常的焦虑反应常有其现实原因,并随着时过境迂而很快缓解。

(2)强迫现象:有些办事认真的人反复思考一些自己都意识到没有必要的事,如反复检查门是否锁好了等。但持续时间不长,不影响生活工作。

(3)疑病现象:很多人都将轻微的不适现象看成是严重的疾病,特别是当亲友、邻居、同事因某病英年早逝或意外死亡后容易出现,他们一般都积极地去医院检查身体,检查后如排除相关疾病后能接受,属于正常现象。

(4)偏执和疑心:任何人都有自我牵连倾向,即假设外界事物对自己影射着某种意义,特别是对自己有不利影响。如走进办公室时,人们停止谈话,这时往往会怀疑人们在议论自己。这种现象经过片刻的疑虑之后就会省悟过来,其性质和内容与当时的处境联系紧密。

(5)幻觉:正常人在迫切期待的情况下,可听到叩门声、呼唤声等,但是经过确认后,自己可以意识到是幻觉现象,医学上称之为心因性幻觉。正常人在睡前和醒前偶有幻觉体验,不必视为病态。

7.怎样帮助身边有心理异常昀人.

首先,我们应该清楚怎样判断一个人是否存在心理异常:如果在同样的情况下只有极少数人出现某种心理现象或心理体验,则这种现象或体验便很可能是异常的。绝大多数人的异常心理会在3个月内恢复正常,只有持续超过3个月,而且明显引起上班迟到、工作效率低、工作成绩下降或者社交方面与以往相比发生了明显变化等,才会被认定为病态。如果一个人的行为表现或心理体验,与其所处的环境明显不一致,甚至相反,则这种行为表现或心理体验有可能是异常的。

当发现身边有人出现心理异常时,我们应该陪伴他们,尝试进行沟通。注意不能简单地采用批评、教育的方式去解决心理问题,而应该倾听他们的内心,尝试尽量地去理解他们,提供给他们一些支持和帮助。如果有必要,应建议他们去做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也可以陪伴他一同前去。

如果遇到严重的心理异常时,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态度,不能恐惧、回避、嘲讽、激惹对方。与对方进行平和的交谈,尽量安抚他们的情绪,了解心理异常出现的原因。对于有自杀倾向的人应注意转移他们身边的危险用品、分散他们的注意力,通知其亲属,劝说其到精神专科医院就诊。在病情严重时,应与精神专科医院、派出所等相关部门取得联系。

8.什么是心理疲劳

心理疲劳,是指人长期从事一些单调、机械的活动,机体生化发生变化,由于持续紧张中枢神经细胞出现抑制,使人对工作、生活的热情和兴趣明显下降,产生厌倦情绪。心理疲劳常带有主观体验,并不完全是生理指标变化的反映。

产生心理疲劳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精神紧张和学习、工作过量。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及高度的竞争性,很多人害怕在竞争中失败,由此导致了心理的紧张与疲劳,此外,繁杂的信息轰击、住房拥挤、噪声、工作条件恶劣、疾病、家庭不和、人际关系紧张、事业受挫等,也都是诱发心理疲劳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心理疲劳比生理疲劳更为复杂,也更难以恢复。心理疲劳同生理疲劳一样,本身是一种阻遏性机制,迫使机体进入休息状态,从而避免受到继续伤害,对机体起着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如果此时人们未能正视这一点,不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疲劳,而任其一再发展下去,过度的心理疲劳便会影响身体健康,甚至成为心脏病、高血压、肠胃病乃至癌症等疾病的致病因素。

9.如何面对压力.

压力是一位无处不在的陪伴着我们的“老朋友”了。有的人总念叨它,却认不出它;有的人总被它侵扰,甚至被逼入绝境。没有适当的压力,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漫无目的,没有明确的目标,每天的生活会将在碌碌无为中悄然度过。当我们为虚度和荒废而感叹后悔时已是逝者如斯夫,无法挽回。接受压力的存在,适应压力的生活,控制压力的强度,适时释放

身心的压力,这是智者成功的关键因素。

但是,所谓面对和缓解压力,实际上是说面对不同的压力源,我们应作出怎样的压力反应才能有益身心健康并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压力来源,减少不必要的压力。过高的目标,消极的态度,狭隘的观念,僵化的思维,都会歪曲或放大压力的影响,使我们陷入思维的陷阱。因此,觉察和反省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叫停不良思维过程,反问自己“这是事情的全貌吗”、“别人也这么想吗”等等,有助于理清真正的压力来源。面对压力,自助的方式可以有正向思考,适当休息,宣泄情绪,运动放松;求助的方式可以是向朋友倾诉,寻求家人支持,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等等。

10.有哪些放松的方法。

在现实生活中,来自工作或是家庭的压力,总会让人感到焦虑烦躁,那么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我们应该如何放松身心,提高生活质量呢?

(1)呼吸放松法。深呼吸可以缓和即将爆发出来的情绪反应。从鼻子吸气,慢慢的流经腹部,然后到肋骨,再慢慢地从鼻子呼出这些气,轻轻地说声放松。

(2)肌肉放松法:在3分钟的时间,可以重复做下面几个动作放松:①坐下,闭上眼睛;

②持续吸气6秒钟,同时尽量收紧你的肌肉;⑧慢慢呼出你吸进的气,同时让身体松弛下来,然后有节奏地呼吸20秒;④再重复两次即可。

(3)浸泡热水:洗热水澡是最古老的镇静方法,要放松自己,最好浸泡在比自己的体温稍高一些的热水里,日寸间不要超过l 5分钟。

(4)散步:可以去散散步,一段l0分钟的轻松散步,可以让紧张的情绪得以疏解,效果可持续l-2小时。

(5)运动:规律性运动可能是解除压力最实际的方法。做40分钟的运动,可以减少压力长达3小时,若是相同时间的休息却只能让你轻松20分钟。

(6)心理咨询:所有关于压力解除的观念,强调的就是利用一些技巧来平衡过多的压力,并不是要让自己什么压力都没有。所以若不能自己调节,应该寻求专业人士帮助。

11.情绪状态对健康有何影响.

情绪状态与健康的关系非常密切,消极的情绪可以使人致病或诱发某些躯体疾病,而积极的情绪可以治疗疾病。

情绪状态对健康的作用有三条途径:①通过自主神经的交感与副交感神经影响全身各系统的生理功能;②通过结节漏斗系统影响内分泌代谢功能;③通过激素作用于免疫细胞相应受体,影响人体免疫力。

如人在愤怒激动时,呼吸心跳加快、血压升高、面红耳赤;惊恐时,皮肤血管收缩、脸色苍白、竖毛、出汗;兴奋时,消化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亢进;悲伤时,消化功能受抑制、食欲下降等。强烈而持久的不良情绪反应会导致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内分泌功能紊乱、免疫能力降低,对健康不利。

消极的情绪可以致病。愤怒、焦虑、忧郁、悲伤等不良情绪可以产生或诱发各种各样的疾病。愤怒、焦虑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产生心血管系统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而忧郁、悲伤易引起副交感神经为主的疾病,如癌症、溃疡、哮喘、皮肤病等。

积极的情绪可以治病。高兴、愉快、快乐、满意等情绪,以副交感神经的兴奋为主,通过受体调节使免疫力提高。不但对人无害,而且有益于人们的健康,可以治疗人们的疾病。情绪经常处于良好状态的人,不但得病的几率少,而且往往能够长寿。

12.怎样自我调节不良情绪

人们常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学习的烦恼、工作不称心、恋情受挫、家务事的烦琐等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烦恼。如果长期处于不良心理状态,可能会发展为心理疾病,从

而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那么,情绪不好的时候应该如何调节呢?

(1)倾诉:向亲人、朋友倾诉自己的烦恼、委屈等。如果觉得向亲人、朋友、同事倾诉都不合适,可通过写日记或找心理咨询师,来宣泄不良的情绪。

(2)尝试做深呼吸:通过慢而深的呼吸方式,来消除紧张、降低兴奋水平,使情绪逐渐稳定下来。步骤:坐直,微闭双眼,排除杂念,尽力用鼻子吸气;轻轻屏住呼吸,慢数“l、2、3”!重复3次以上。这种方法对调整情绪很有效,它可以增加肺活量,加快血液循环,有益于机体内环境的调节和稳定。

(3)运动:耗氧运动(如跑步、疾走、游泳、骑车等)是一种改变恶劣心情的有效方法。建议每星期坚持运动3~5次,每次至少20分钟。

(4)哭泣:从科学的观点看,哭是自我心理保护的一种措施,它可以释放不良情绪产生出的能量,调节机体的平衡,促进新陈代谢。哭是解除紧张、烦恼、痛苦的好方法。许多人哭一场过后,痛苦、悲伤的心情就会减少许多。短时间的痛哭是释放不良情绪最好的方法,是心理保健的有效措施。

13.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之间有何关系

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生理健康问题,但是对于心理健康这个问题,似乎还没有受到大众的充分关注和接受。其实,保持心理健康与保持生理健康同样重要。

目前,健康的定义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及虚弱现象。”它包含了三个基本要素:①躯体健康:②心理健康:⑧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社会适应能力是国际上公认的心理健康首要标准,全面健康应该包括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大部分,两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

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心理健康每时每刻都在影响人的生理健康。例如,一个人性格孤僻,心理长期处于一种抑郁状态,就会影响激素分泌,使人的抵抗力降低,疾病就会乘虚而入;原本身体健康的人,如果老是怀疑自己得了什么疾病,就会整天郁郁寡欢,最后导致一病不起。

14.什么是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具体来说,是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帮助求助者发现自身的问题和根源,从而挖掘求助者本身潜在的能力,来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以提高对生活的适应性和调节周围环境的能力。

心理咨询作为医学中的一门学科,有着严谨的理论基础和诊疗程式,它与思想工作是有本质区别的,思想工作的目的是说服对方服从、遵循社会规范、道德标准及集体意志,而心理咨询则是运用专门的理论和技巧寻找心理障碍的症结,予以诊断治疗,咨询师持客观、中心的态度,而不是对来访者进行批评教育。另外,某些心理障碍同时具有神经生化改变的基础,需要结合药物治疗,这更是思想工作所不能取代的。

15.心理咨询与治疗是如何促进健康的,

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身体健康又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作为身心统一体的人,身体和心理是紧密依存的两个方面。身体的健康可以由生物医学保驾护航,心理健康则主要依靠心理咨询与治疗提供支持和帮助。

心理咨询和治疗能给求助者提供自我探索、发掘潜能、积极自助、寻求健康的机会,每一位求助者都具备自我修复的能力,只是缺少了适宜的外部条件,心理咨询与治疗正是通过平等、包容、接纳、同理的人文互动来影响求助者的心理变化,并由此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与发展。

16.在哪里可以获得专业的心理咨询与治疗

目前,社会上提供心理帮助的机构和部门很多,包括心理热线、心理咨询中心,综合医

院的心理门诊和精神专科医院等等。这些机构各有优势,每个人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

一般说来,紧急的日常心理危机,如家庭纠纷和暂时性的心理烦恼,适合通过心理热线快速得以解决。而像情绪问题、社会适应问题、神经症、人格障碍和性心理障碍等积累时间较长、有一定人格基础的问题,适合到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如心理咨询中心、综合医院的心理门诊和精神专科医院的心理门诊接受系统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精神分裂症及双相情感障碍等重症精神病,在发作期适合到精神专科医院住院,接受以化学药物治疗为主的系统的专业治疗,缓解期可以到精神专科医院的精神科门诊继续接受药物和心理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心理咨询师培训的普及,社会上的心理咨询中心也越来越多,但良莠不齐,求助者要充分了解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的资质后再慎重决定是否与其建立治疗关系。另外,心理治疗师是没有资格开具精神科药物的,如需药物治疗,需要到精神科门诊开具。

17.心理咨询和治疗前需要做哪些心理准备

随着全社会整体上重视心理健康的意识提高,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在有了一些心理问题后,选择去做心理咨询和治疗。那么在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前,咨询者应当做好哪些准备呢?

(1)有主动咨询的意愿:来访者的求助意愿和积极的治疗决心,是心理咨询效果是否理想的关键因素。在临床实践中,也有不少被动就诊者,即家人或朋友认为他们有心理问题,而被迫前来就诊,易引起来访者的抵触和逆反心理,心理咨询治疗很难深入和维持。

(2)杜绝“心理咨询依赖症”:在心理门诊中,有相当多的来访者认为将自己的心理问题讲给咨询师听,而由他们把自己的心理问题改善了,这种依赖心态使得来访者无法获得成长。因为心理咨询是一个“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的助人自助的过程。

(3)“一过性”咨询不可取:心理问题不是一两天形成的,很多心理障碍的缓解过程,需要多次,甚至长期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支持。对心理咨询过高的期望势必会影响心理咨询的效果。

(4)避免双重关系:在选择心理咨询师时,应尽量选择生活中没有其他任何关系的陌生人。这样可以毫无顾忌地袒露内心的真正想法,而咨询师也可以更客观地对待来访者,对于咨访双方都有益处。

18.没有幸福感到底是怎么回事

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当今社会,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但快乐和幸福却离我们越来越远。快速增长的经济并不能保证人们幸福感的持续增长。

大家不禁会问:为什么我们没有了幸福感?

幸福感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经济、人口、文化、心理以及政治等,但幸福感主要来源于我们的精神世界。具体来讲,缺乏幸福感主要有几个原因:

(1)现代社会过大的压力。工作压力、住房压力、人际交往压力、子女教育压力等等。这些压力让我们处在一个过度焦虑的状态,无法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2)喜欢攀比会降低幸福感。处在一个竞争时代的我们,在生活中也开始互相攀比:谁的孩子会读书、谁家的房子大、谁的工作好……攀比会让人的欲望无限膨大,久而久之,幸福感就会荡然无存。

(3)缺乏精神支柱。旧社会的人们吃不饱、穿不暖,但是却很幸福,那是因为他们有坚定的信仰。而现在的许多人失去了生活的目标,不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

(4)人际关系疏离。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工作的繁忙、社会的竞争和彼此间的不信任让大家越来越疏离,这也会影响幸福体验。

想要追求幸福,就需要改变一些陈旧的观念,从情感、健康、心态等方面找寻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

19.如何创造幸福

幸福与健康关系很密切,欧洲心理学家做过一系列的研究,发现快乐的修女一般比不快乐的修女多活7.5岁;幸福感与我们的工作也有关系,一项研究发现,快乐的大学生比不快乐的大学生容易找到工作,调查显示,在美国很快乐的大学生比一般的大学生一年多赚2.5万美元。所以幸福快乐也是真金白银,追求幸福也就是追求财富。

个人如何创造幸福?心理学家米瑞斯卡著有《如何创造幸福》一书。她认为幸福的50%是基因决定,1 0%受环境制约,40%由自己管理。她推荐了下面的方法:第一,要有感恩之心。想想生活中需要感谢的人,并公开表达出来。第二,发掘自己的优点。每人都可以至少找到其中一点,把优点发挥到极致以应对短处,帮助克服生活中的不愉快。第三,与人为善。如每周花一天做五件对人友好的事,并记在日记上。第四,体育活动。科学研究发现,体育运动停下来后会产生较多的多巴胺,它和性爱以后分泌的多巴胺有同样效果。第五,娱乐可以让人放松,游戏可以让人快乐,幽默让人幸福:倾诉,包括描写、表达有助于提高免疫功能。

20.如何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倘若搞不好人际关系,将对我们的工作、生活及心理健康有不良的影响,那么如何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呢?

为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化解人际冲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我们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自尊和尊重他人,在各种场合都要尊重自己,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人格和价值;第二,沟通时要坦诚,只有诚以待人,胸无城府,才能产生感情的共鸣,才能收获真正的友谊;第三,接纳彼此的看法,并积极地倾听对方所表达的信息;第四,彼此的要求要合情合理;第五,培养幽默感,给予对方适度的赞美;第六,主动地关心对方的成长与幸福;第七,尊重他人的自由与适度地自我肯定表达。

总之,人际关系不仅仅是一个交往与技巧问题,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看法和态度。只有真正地欣赏和接纳他人,也认可自身的价值,真正地从交往中获得乐趣的人,才能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21.生活中如何保持平和的心态.

心态决定一切,一个平和的心态可以使你在生活中变得充实,在工作中变得有自信,在情感中变得清醒,好的心态能够提升我们的幸福感。那么如何能保持平和的心态呢?

(1)热爱生活:生活包括人的生存和发展进行的各种活动。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总是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带给他人一种生活的快乐和希望。此外,淡泊名利,随遇而安,千方百计创造“乐”的心境,保持乐观的态度,才能使你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

(2)学会幽默:幽默风趣的言行不仅可以给人带来欢快的情绪,而且能缓解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使烦恼化为欢畅,让痛苦变为愉快,将尴尬转为融洽。幽默具有维持心理平衡的功能。

(3)学会宽容:理解他人,豁达大度,才能保持心理的平衡,在人际交往中获得满足和快乐。否则,“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睡觉都得睁只眼,紧张的人际关系必将带来精神和生理的病变,长此以往,损身折寿。

(4)学会倾诉:郁积在心头的苦闷和烦恼,尤其是内心深处超负荷的重压,绝望的窒息是难以名状的,久而久之将损害自己的心身健康。及时向亲友、同事、心理治疗师倾诉,则可以排郁化结,使受挫的心灵得以平抚,感情的伤口得到愈合。从而获得别人的理解和劝导,扫清心灵上的阴霾,重获心理上的平静和人生的支点。

最新浅谈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浅谈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网络作为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介入到了大学生的生活中,给大学生带来了心理方面的影响:使大学生容易丧失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前进动力;在满足了大学生强烈的交往愿望同时,却使他们在现实中更加孤独;使大学生在情绪上得到宣泄的同时,却容易在道德上迷失自我;应该从①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意识;②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预防网络心理障碍,加强挫折教育;③培养大学生网络道德,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网络影响 网络作为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以其数字化、信息化的生存状态和虚拟性、交互性、共享性的特点,介入到了大学生的生活中,使大学生学习方式、交往方式、消费方式、闲暇方式等方面发生变革的同时,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心理方面的影响。网络的平等、开放和互动,极大的满足了大学生的心理需求,由于可用匿名的方式进入网络,嬉笑怒骂、畅所欲言、无所顾忌,不受时空、地域的约束,纵横驰骋,因此轻而易举地赢得大学生的青睐,使之无“网”而不胜,有的大学生甚至对网络表现出了很强的依赖性,他们整天沉湎于网络这个虚幻的世界里不 一、网络对大学生所带来的心理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网络一方面满足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另一方面却影响了大学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前进动力。由中学到大学的改变与适应过程中,只有少数人能够保持原来中学时的中心地位和重要角色,大多数学生由于成绩平平、缺少特长,在学校的各种文体活动中难以获得成功,而成为校园中的普通一员。一些大学生不能够很好的适应这种角色的转变,导致自信心缺乏,其价值感和成就感便无从谈起。而在网络虚拟社区里,在游戏中,每升一级或者是打过一关,都会产生一种愉悦感和“高峰体验”,可以找回“辉煌”的自我。在现实社会中许多需求是很难轻易得到满足的,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和奋斗。然而,在网络这个虚幻的世界里,随着上网次数的增多这种成功的心理体验也会不断得到满足。尽管这是一种转瞬即逝的极度强烈的幸福感,甚至是欣喜若狂、如痴如醉、欢乐至极的心理感受,也让他们在虚拟的网络世界所体验的快乐和自我成就感,比现实世界要多得多,使他们沉湎于此而不能自拔,更加依恋网络世界的虚拟生活。久而久之,陷入了对现实生活缺乏目标和动力的空虚感当中,丧失了前进动力。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相对缺乏竞争力的学生往往以这种方式选择 (二)网络的平等性、隐蔽性满足了大学生强烈的交往愿望,却使他们在现实中更加孤独。大学生渴望友谊和同龄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有强烈的交往愿望,然而在现实生活里,由于人际关系的社会复杂性和大学生心理的单纯性,常会使部分学生在交往中遭受挫折,表现出了不同的人际交往障碍,如多疑、害羞、闭锁、社交恐惧,而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恰好为这些学生满足和实现交往愿望提供了便利条件。在网络里,不再强调相貌的作用,人们在一个非以貌取人的环境下相互认识、相互了解;每一个网民拥有平等的发言权,人们根据你的话语来形成对你的印象;在网上可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且一般来说不用担心会带来什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而是具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满状态。时至今日,心理健康已成为作为健康人必备的条件之一。而根据世卫组织的这一定义有学者认为心理健康的本质特征即使是 社会适应良好,因而心理健康就是个体内部与外部适应相统一的良好状态。大学生处于一个心理逐渐成熟逐渐从单一的环境走向多元环境的转折时期,因此研究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因对其健康成长具有很大的意义。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复杂而众多,在这里之所以选择家庭因素是基于家庭在个人发展中的根源性和基础性的影响。 1.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直接影响了作为子女的大学生所得到的关爱的程 度和发展的方向。家庭关系主要由父母之间的关系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及子女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构成。良好的家庭关系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和保障,在一个充满爱、温暖的、积极地家庭里,利于青少年的人格、情绪自我意识等等方面的发展,反之,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的影响。家庭关系里,夫妻关系、父子关系以及母子关系是尤为重要的,当这三个关系达到平衡时,才能使整个家庭关系和谐的发展,促使家庭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对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发展也是起促进作用。但是,当三者的平衡被打破时,

对家庭还是大学生心理健康都极可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甚至是破坏性的。 1.1单亲家庭(离异,丧亲) 所谓的单亲家庭即是指父母离异,或丧失单亲等原因子女只和父母中一方生活的家庭。对于离婚而言,在离婚之前子女已受到了不和谐的家庭关系的影响。离婚产生的负面影响将直接影响子女的行为和情感。[1]研究表明,父母因感情不和离异的子女常表现出焦虑,睡眠障碍,攻击行为,易激怒,人际关系减少,孤独以及社会退缩。部分甚至会发展成抑郁症,并呈现出人际交往困难的情况。另一个产生单亲家庭的原因即是父母丧亡,这也是巨大的家庭结构的改变。它对家庭成员的影响早已被证实。众多研究表明青少年居丧期间引起的负面效应持续存在,若在青春期丧失和自己同性别的至亲,容易出现延迟性心理反应,尤其以抑郁症较为明显和持久。另外丧亡者与子女的亲密关系不同其影响所持续的时间和强度也不同。 1.2独生子女家庭和非独生子女家庭 研究发现[2](主要依据“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16PF 人格测试”结果),非独生子女和独生子女在心理发展上会呈现出很明显的差异。[3]王光炎等(2005)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在躯体化,敌对,偏执,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九个维度独生

第一课:心理健康导论

第一课:心理健康导论 教学目标: 1.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 2.掌握达到心理健康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当事者在那种状态下能作出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且能充分发展自己身心的潜能。这只是众多关于心理健康的概念之一,虽然各种概念在细节的表述上有所差异,但它们都突出了“适应”和“潜能”这2个重要的地方:人是社会的动物,心理是否健康往往是通过社会性行为表现出来的,“适应”这个社会与否就成为心理机制是否正常运行的标准。其次是“潜能”,之所以强调“潜能”是将人看成一个发展的个体,像同学们现在正接受教育,正不断的成长就是一种发展的体现。 有位同学对我说:“没有人是心理健康的,有的也只是把自己的脆弱掩盖起来而已!”其实,所谓的良好心理状态,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只要人能在自身和环境许可的条件下发挥最佳心理功能状态,就能称之为心理健康。 那天,我在教室外碰到几位男生在打打闹闹,其中一个开玩笑地指着另外一位同学对我说:“老师,他的心理不正常!”有时候,我们也会听到“神经病”这样的口头禅,那我们现在来思考一个问题:到底心理健康与否的标准在哪里?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正常。正常人的智商在90—110之间,同学们有测过自己的智商吗?估计同学们的智力都很正常,有可能还高于一般人呢。智力正常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只有智力正常的人才能进行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 2.有明确的自我意识,接受自我。在座的同学,谁能跟大家说说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呢?说的不错,看来大家都能正确剖析自己,看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这就代表你们有明确的自我意识能接受自己。那么,你们对他人的优缺点又是怎么看的呢?根据可靠的消息,我们班的班长是个大好人,你们说呢?但是我还不是很了解他,能不能请哪位同学来拍拍班长的马屁说说他的优点? 恩,大家都说的很好,看来我们班还是很有前途的嘛,有这样的一位好班长。从上述大家的发言,看的出你们都能公正的评价他人和接受他人,这正是心理健康的另一个标准。 3.情绪乐观稳定,反应适当、正确。每个人都有郁闷的时候,郁闷时我们会绷着个脸,面无表情或者皱着眉头,但是你有可能把这样的表情持续一天、两天,可是,你有可能连续一个月两个月都是一张苦瓜脸吗? 还有,你们现在每个人都很认真地在听我讲课,我突然把一位同学叫起来,劈头盖脸的把他骂一通,你们觉得,他这时候会有什么感觉?他会觉得神清气爽、心情愉快吗? 是啊,这时候他的心情一定是觉得非常的委屈,这就是情绪反应

最新大学生心理健康第一章测试答案

?名称大学生心理健康 ?对应章节第一章 ?成绩类型百分制 ?截止时间2019-10-31 23:59 ?题目数10 ?总分数175 说明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 ?第1部分 ?总题数: 10 1 【单选题】(20分) 依恋关系可以分成安全依恋和不安全依恋。 A. 错 B. 对 正确 本题总得分20分 2 【单选题】(20分) 客体关系取向的心理咨询最终目标在于帮助个案认清父母错误的教养方式是如何给我带来心理问题的。

A. 对 B. 错 正确 本题总得分20分 3 【单选题】(20分) 大学生一般处于青年后期的阶段。 A. 对 B. 错 正确 本题总得分20分 4 【单选题】(20分) 职业生涯规划的金三角不包括()。 A. 自己的职业倾向 B.

教育与职业资料 C. 自己与环境的关系 D. 自己的特质 正确 本题总得分20分 5 【单选题】(20分) 以下哪一项不是自我体验? A. 我是否满意自己或悦纳自己 B. 我喜不喜欢自己 C. 我是否接受自己 D. 我要成为优秀和卓越的人 正确 本题总得分20分 6 【判断题】(15分) 自我认同混乱的人往往难以建立稳固的亲密关系

A. 对 B. 错 正确 本题总得分15分 7 【单选题】(20分) 将对异性的好奇投注到父母身上属于与异性交往的哪个阶段出现的行为() A. 友谊交往期 B. 异性热恋期 C. 异性排斥期 D. 崇拜长者期 正确 本题总得分20分 8 【判断题】(15分)

与恋人约会前详尽细致地准备聊天内容和约会事项,是心理成熟的表现 A. 错 B. 对 正确 本题总得分15分 9 【单选题】(20分) SWOT分析法中“O”是指() A. 个人的缺点 B. 个人的优势 C. 个人各方面可能拓展和创新之处 D. 阻碍个人发展的因素 正确 本题总得分20分 10 【判断题】(5分)

浅谈网络游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同名45858)

浅谈网络游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同名45858)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思考与分析 ————以网络游戏成瘾为例 赵晓楠 前言: 在“素质文明”要求不断提高的今天,大学生只有具备良好心理素质才能适应高度开放、价值观念多元的国际文化环境以及快节奏、高竞争的社会生活。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网络介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以后,心理健康教育又面临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为网络时代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接触互联网和沉溺于网络游戏。而价值判断和道德判断上的量变引发了大学生认识方式和思维方式的质变,一旦走向极端那就势必会造成许多的负面影响,很有可能导致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因沉迷网络游戏影响学业而退学的大学生人数是逐年增加。如何迎接网络时代的挑战,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摆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 【摘要】随着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关注程度的日益加深,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被逐一揭示出来,其中大学生沉

溺网络游戏引起大学生情绪及人格障碍的问题也迅速成为相关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资料,网络游戏已经成为大学生最主要的娱乐方式。有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会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进而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本文主要研究网络游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游戏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游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问题逐渐凸显。目前,在高校当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出于各种原因染上了网瘾,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网络游戏。与现实中的游戏不同,网络游戏对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主要是因为网络游戏能够让大学生获得难得的成就感,这是现实生活和学习所不能给予的。同时网络游戏当中一些厮杀的行为能够让大学生获得一种快感,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让他们沉浸其中、不能自拔。一旦出现这种现象,会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对他们的学业和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如何解决网络游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当中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大学生选择网络游戏的原因

第一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第一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教与学目标: 掌握心理健康的概念,正确认识心理健康的标准 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 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概念 掌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与实质 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 一、健康的涵义 二、心理健康的涵义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要把健康作为人的第一权利,作为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前提”。 ——马克思 “若没有健康,就没有幸福”。 ——洛克 “一个健康的乞丐比患病的国王更幸福”。 ——叔本华 一、健康的涵义 1.神灵医学模式 2.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3.生物医学模式 4.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 (一)健康概念的演变 (二)健康的定义 汉字中的“健康”:体健、心安和适应社会需要 《晋书·郭璞传》中的“健”,即肌体强壮有力; 《尚书·洪范》中的“康”,即平安、安乐。 生物学的角度——强调人生理、身体的健康 美国医学哲学家鲍斯:“什么是疾病?凡是与健康不一致的都是疾病。……健康是正常的功能活动,这里的正常状态是统计学的,功能是生物学的。” 1979年,《辞海》: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格健壮,精力充沛并具备良好劳动效能的状态。 社会学的角度——强调个体参与复杂社会体系的本质 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健康可以理解为社会化的个人完成角色和任务的能力处于最适当的状态”。 健康的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WHO )1948年:“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一种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体弱而已”。 1989年:“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而且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道德健康”。四个层次: 生理健康——没有疾病,功能正常,体质健康。 心理健康——各种心理功能正常,心理活动协调,人格发展良好,能应对环境的变化。社会适应——人际关系和社会接触良好,角色符合社会要求,行为表现符合社会文化环境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第29卷第1期Vo. l 29, No . 1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 rnal ofX i hua U nivers it y (Ph ilosophy&S ocialS ci en ces 2010年2月 Feb. 2010 收稿日期:2009-12-07 :( 女, , 教育与心理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卢勤 (成都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四川成都 610106 摘要:本文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 对整群抽取的成都市某大学2009级5090名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定, 结果表明:是否独生子女、是否经历重大童年创伤、是否留守、不同的家庭经济状况、不同家庭结构、不同的家庭气氛、不同的父母养育方式, 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关注大学生的家庭背景, 并采取以下对策将学生的家庭因素纳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一是大学新生建档中应纳入人口学资料并重视其重要的预警作用; 二是充分发挥团体心理咨询的作用; 三是主动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机制。 关键词:SCL –90; 心理健康状况; 家庭背景因素 中图分类号:R 395 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8505(2010 01-0107-04 The E ffect of Fa m ily B ackground on College Students M entalH ealth LU Q in

(Psycholog icalH ealt h and Education Center, Chengdu Univers it y, Chengdu, S ic huan , 610106, China Abstrac t :T his paper st udies the e ffect of f am il y backg round on menta l hea lth of co lleg e graduates . T he da ta is collected fro m 5090 underg raduates in 2009appli ed SCL 90and se lf co m piled fa m ily backg round questi onnaire . T he resu lts s how t ha t the d ifference of m ental hea lth scores is sign ificant when m eas u ri ng on the sev en f am il y background d i m ensi ons , such as whether the st udent the on l y ch il d fa m il y or not , whether w ith expe rienced trau m a or not , t he fa m il y econo m ic situati on , fam il y structures , at m ospheres and parenti ng sty l es . Thus , t he educati on of co ll ege students m enta l health shou l d pay attenti on to the ir fam il y background . A nd the suggesti ons are as foll ow s :1 t o put t he de m ographic data form i nto students files for m en tal hea lt h a l ert ; 2 to br i ng t he tea m of psycho log ical counse ling i n t o full p l ay ; 3 to se t up a syste m for co mm un i ca tion bet ween co ll ege and st udents fa m ilies . K ey word s :sy m pto m check list 90; m ental health status ; fa m ily backg round factors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其心理健康状况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教育研究领域也将其作为一个热点来研究探讨。很多高校建立了多级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模式, 如校级心理健康咨询中心院系心理辅导班级心理委员以及学校学生处(心理中心院系班级宿舍等。建立校内多级机制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特别是在防止危机事件的发生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这种只关注校内工作而忽视家庭因素的心理教育管理模式也逐步暴露出一些新问题, 比如, 家长对学校工作不配合, 家校态度不一, 很多家长认为孩 子出了问题就是学校的责任等[1]

大学生心理健康笔记

大学生心理健康笔记 第一章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就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得持续得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指人得基本心理活动得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 大学生心理健康得基本标准可归纳为以下八个方面:智力正常;接纳她人,适应环境;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具有健全得人格;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得年龄特征;有与谐得人际关系;行为与社会角色相一致;有较强得情绪调节能力。 正确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要注意整体得协调性、标准得相对性与标准得发展性。 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得途径主要有健全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开展多种形式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及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得心理社会环境。 人得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可划分为以下3个等级。 1、一般常态心理。 2、轻度失调心理。 3、严重病态心理。

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主要有学习心理障碍、情绪心理障碍、人际交往障碍、自我认知障碍。 大学生心理问题与障碍得产生得原因主要来源于个体自身、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与社会环境得影响。 为了更好地应对大学生心理问题与障碍,我们要树立科学得健康观,对心理障碍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帮助大学生通过积极有益得活动进行自我调节,主动寻求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得帮助,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 第二章 所谓自我意识就就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得认识,即个体对自己得身心状况与特征,自己与她人、与周围世界得关系得意识。 从知、情、意三个层面分析,可以把自我意识分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与自我调节三个层次,三者以自我认识为基础,产生自我体验,进而达到自我调节;同时,又在自我体验得推动下加强自我调节,加深自我认识。它们相互联系、有机组合,构成一个人个性中得核心内容─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得自觉得观念统,它就是稳定得,但又在不断发展之中。从自我意识得内容来瞧,自我意识可以分为生理(物质)自我、社会自我与心理(精神)自

浅谈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浅谈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恶性事件呈上升趋势,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了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对如何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家庭教育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未来国家的栋梁,社会的脊梁.。心理上正处于发育的过渡阶段。在生理、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却承受着着高于其他同龄人的压力打击。近些年来。各大高校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发生的恶性事件层出不穷,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逐步成为社会焦点。然而,家庭方面的因素就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主要原因。我们应重视大学生在家庭方面的教育,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志存高远。渴望知识。追求进步、满怀着踌躇之志,为着祖国和未来努力奋进着。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随着经济和科技分发展,社会一直在变化。各个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使得正处于心理转型期的大学生们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有些大学生承受不住而走上极端道路。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遇到困难直接撒手,毫无主张。有远大的学习目标,但是缺乏学习动力。有信心,但是没有恒心。没有紧迫感,适应能力极差。 (二)对大学适应能力差。一些大学生在高中时代,只顾读书,成为了学校的佼佼者,然而到了大学这种优越感就不存在了,因而心里会产生落差。再者生活上,离家在外,缺少了家人的呵护,心里少了一丝温暖。还有对大学老师的授课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的不习惯,而产生了压抑烦躁的心理。 (三)人际关系能力低下。一些大学生因未能良好地协调与舍友同学的人际关系,因而逐步被孤立成宅男。整天沉迷虚拟网络,使得心理走向自闭。 (四)恋爱与性心理困惑。伴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大学生对恋爱和性给于了更多的关注。然这这方面却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有些人因感情破裂,产生报复心理。也有人因早婚早育,而荒废学业。或者是未婚先育,而背负法律责任。, (五)求职和就业的压力。在就业压力严峻的今天,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后都未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因而产生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在准备和面试的过程中,急于求成,力不从心。

论网络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论网络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网络化、信息化趋势的不断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以大学生上网状况的实证研究为基础,提出了网络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标签]网络大学生心理健康对策 努力构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便成为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网络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随着社会网络化、信息化和现代化趋势的不断推进,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学技术已成为学校教育不能忽视的社会现实。因此,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明确指出:“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要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然而,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真正发挥信息社会化的网络功能,实现利用网络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掷地有声”,目前,对网络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进一步论证研究是不可缺少的,甚至是至关重要的。 2007年在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上,所提交的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论文达261篇,涉及到与网络有关的仅有6篇,其中5篇被收集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论文集,都是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和干预实验的相关研究。可见,目前在我国对网络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仅限于对少数网络成瘾的大学生进行的矫正性实验研究。而如何利用网络技术和网络资源引导学生网络生活,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还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最新统计,截至2007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数已增至2.1亿人,年增长率达到53.3%,在过去一年中平均每天增加网民20万人。在总体网民中,31.8%属于18—24岁的青年,这个年龄段的网民中,学生网民群体占据重要地位。0社会网络化、信息化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让大学生离开网络是不现实的,也是错误的。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学习、交往和休闲的新空间,它给大学生的生存方式与身心健康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互联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同时也有消极的负面作用,而信息时代的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就要着力引领学生充分利用信息化环境促进自身心理健康。因此,在网络背景下,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要求学校和教师能够自觉主动地运用网络技术手段和网上信息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高校教育管理部门和教师要能够主动对触网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和正面教育;其次,教师要能够自觉地运用网络技术和网上资源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也要对网瘾学生的

第一章-心理健康概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天师大版) 第一章心理健康概述 导学:历经十几年的学业打拼,终于跨入大学校门,此刻你会发现:一个目标的实现意味着开启了另一段新的人生里程。下一个目标是什么?再次启程,努力打拼,积极进取的动力来自哪里?是什么支撑你应对人生中的各种挑战? 适应和发展是大学期间成长的两大主题。初入大学,面临的第一个问题首先是适应。这是今后开启任何一段新的人生旅程时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人际关系、新的学习任务、初次与原生家庭分离……生活几乎进入全新的模式,需要在很长时间内,耗费一些精力让自己尽快了解和接受方方面面的变化,尝试新的方法,有效应对各种新问题。良好适应之后才能尽快进入发展期。发展意味着能与所处环境相融合,良性互动;找到适合自身、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成长方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充实自己,塑造自己,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在应对挑战中不断增长经验,成就理想的人生。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本章的学习目标。 认识大健康观,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幸福人生的必要因素。从生物—医学、心理—行为、社会—文化三大视角了解影响个体心理健康成长的因素,全面关注自身及他人的健康。 学会使用心理健康的标准,评估自身及他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关注自身及他人的心理健康,自觉维护心理健康,主动提升生命质量和幸福感。 第一节心理健康与幸福人生 1.大健康观 1.1“理想人生” 1.2 幸福人生的要素 幸福感可以理解为,能使健康状态得到改善,以及生活满意度得到提高的行为模式采纳过程。 汇总很多人对“幸福人生”的解读,抽取出三个基要因素:健康(身心)、工作(或事业)和家庭(人际关系的核心),用一组数字表示: 1 0 0。 第一个“0”代表工作 第二个“0”代表家庭 “1”代表的健康包括身心两个方面 假如工作和家庭都达到了理想的状态,但若没有前边的“1”,人生不仅谈不上圆满,你上交的这份“幸福人生”的答卷也只能是“0”分。没有了健康,后边的两个零将失去意义。

大学生心理健康题目+答案

1.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答.①社会因素,②家庭因素,③大学生群体因素,④个体心理因素。 2.情绪的要素 内在感受生理过程外在表现 情绪的外在表现: 面部表情 眉开眼笑、愁眉苦脸、目瞪口呆、面红耳赤 体态表情 捶胸顿足、手舞足蹈、垂头丧气、 言语表情 语言的声调、 音色、 节奏 情绪的分类:愉快,愤怒,恐惧,悲哀 情绪管理就是指一个人在情绪方面的管理能力,对人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大学生的情绪特点:情绪丰富性,情绪不稳定性,情绪掩饰性,情绪冲动性。 情绪对大学生的四大影响:学习,人际关系,健康,行为目标。 认识自己的情绪:个性特征情绪年龄识别不良情绪理解情绪能力 情绪的心理表达包含以下四个层次: (一)向自我表达 (二)向他人表达 (三)向自我及他人以外的客观环境表达 (四)升华表达 有效地控制情绪: A.善于控制负性情绪 B.调整认知 C.学会自我平衡情绪 a.不要期望值过高,不高过分苛求自己 b.学会妥协和放弃 c.学会自我安慰 D.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E.尝试放松训练 情绪调整的五大方法; 音乐,颜色,表情,呼吸,理发调整法。 3.人际交往主要有五个原则。 答:1.1真诚原则,1.2交互原则,1.3功利原则,1.4自我价值保护原则,1.5情境控制原则。 1.1真诚,一般指的就是真实、诚恳,没有虚假。它是人的交往中的良好心态之一。待人接物要以诚为本,能否以诚待人是衡量朋友质量的一个主要标准。 1.2交互,关键要出于真诚,这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力量 ,是纯洁友谊的内容; 其次,交互时要注重双向性、互利性

1.3功利,(一)人际交往的本质是社会交换。六种基本回报类型:金钱、物品、信 息、服务、地位和感情。 费力最小原则:维护合理性和心理平衡的倾向,使人倾向于自然地选择给双方都带来 最大满足的行为。实际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更多时候都保持着一种礼尚往来的动态平衡, (二)增值交换与减值交换 双赢:重内在情感价值的人,对交往媒介的价值估计,高于行动的发出者。感到欠别 人情分,回报时高于别人的期望,结果双方都感到得大于失。 双输:重外在物质利益的人 1.4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一)自我价值保护倾向 (二)自我阻抑策略 1.5情境控制,(一)情境控制需要 新入学、进新单位时高度紧张的自我防卫;车站;深夜听到窗子响。 (二)人寻求平等与自由 只有在平等、自由的人际情境中,才能真正达到自我控制,获得充分的安全感。 只要双方对于情境的控制是不均衡的,一方必须受到另一方的限制,关系就必定不能深入。 主客关系;家长抱怨孩子不信任自己;领导抱怨下属不合作,教师抱怨难以了解学生。 人际交往的技巧: 1交往的非语言艺术 2说话的技巧 3保持距离 4幽默与激情 5学会倾听 1、交往的非语言艺术 表情语言(包括封闭式表情,开放式表情) 动作语言(包括手势和触摸) 物饰语言(包括与人体有关的仪容、服装、 饰物、佩件、笔迹等) 体姿语言(站、坐、卧、行等) 2、说话的技巧 抓住重点 速度适中 避免滔滔不绝 大学生交往的说“不”技巧 3、保持距离任何人都有不可随意涉入的心理敏感区,正确的 人际交往应该恰当地保持距离,积极有度。 4、幽默与激情缓和和密切人际关系的催化剂 5、学会聆听倾听的重要作用:净化;加深自己对他人的情绪行为的理解;增进彼此的理解与信赖;改善周围环境的气氛,有利于获得身心健康与成功 4.自我意识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教案-第一章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2版)》教学教案 第一章健康“心”观念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大学阶段的心理发展任务,掌握如何适应新的大学生活。 2.了解影响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能够识别如何受到这些因素影响,并能从中进行自由选择和承担责任。 3.了解身心一体的健康理念,意识到健心&健身的重要性,掌握健心&健身的具体方法。 二、课时和授课序号 3课时 授课序号:S01-S03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心理健康的内涵,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学会心理健康的自我保健。 教学难点:家庭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讲授、课堂提问、讨论、启发 五、参考教材 夏翠翠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六、教学过程 (一)S01:心理健康导论 1.案例引入 张帅:男,19岁,大二,计算机专业,话剧社成员。

佳琪:女,18岁,大一,中文专业,正应聘话剧社社员。佳琪上大学以前是个超级学霸,一心只知道用功读书。 上了大学后,佳琪听师兄师姐们说以后进入社会只凭学习好是不行的,要踊跃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锻炼自己的能力。思来想去,她选择了一个自己想尝试的社团——话剧社。 佳琪和张帅在面试中第一次相遇。佳琪长相清秀,性格开朗。在面试中,张帅向佳琪提了很多问题,她毫不紧张,对答如流,最终进了话剧社。自从佳琪进了话剧社之后,张帅就对她格外关注,逐渐产生好感,十分想在佳琪面前好好表现,但是话剧排演的时候,只要佳琪在他就经常忘词。有一次张帅明明晚上把台词背得滚瓜烂熟,但是到排练的时候又搞错了,惹得台上的人一阵爆笑。张帅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张帅纳闷——我英俊潇洒、出口成章,怎么见到佳琪就变得愚钝了呢,面对几百人的演讲我都不紧张,怎么在佳琪面前就词不达意呢?张帅开始觉得自己不正常了。 张帅一紧张就词不达意,这还算好的,张帅的同学小刚,每当心情不好或者紧张的时候,他就会买东西,宿舍里堆满了他买的电子产品和衣服等,这些东西足够宿舍几个人用4年的了。同是话剧社的小美,一紧张就想吃东西。有一次,在话剧社的大型表演前,小美很紧张,拉张帅去吃东西,好家伙,一顿吃了2碗面条、3个烧饼,比张帅胃口还大。 小刚和小美都是张帅眼中的奇人,张帅觉得他们不正常,但又说不上怎么不正常。 教师通过以上案例引入:什么是正常、不正常,进而为心理健康的概念做铺垫。 2.什么是心理健康 (1)心理健康概述 健康:““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都健康,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世界卫生组织,1989)健康不仅包括强健的体魄,还应包括健康的心理。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不仅仅指没有患上心理疾病,更可视为一种幸福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每个人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可以应付正常的生活压力,有效地从事工作,并能够对社会做出贡献。”(世界卫生组织)“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一种完好状态。”(由原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宣部等22 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卫疾控发〔2016〕77 号))“。 健康新理念: ①心理健康是人的一种相对的状态,而不是指“十全十美”; ②心理健康是人较长一段时间内的持续的心理状态,异常心理或行为的偶尔出现以及轻

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介绍 一、教学对象 全院各专业大一学生 二、课程性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及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必修课程。 三、教学目标 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协调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考试考查 成绩=期末考试60%+平时40% 五、相关课程 《大学生职业心理辅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心理学应用与素质拓展》 内容与课时分配 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了解心理健康基础知识(6学时)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2学时) (二)大学生心理咨询(2学时) (三)大学生心理困惑及异常心理(2学时) 第二部分了解自我发展自我(6学时) (一)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培养(2学时) (二)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4学时) 第三部分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20学时) (一)大学期间生涯规划及能力发展(2学时) (二)大学生学习心理(2学时) (三)大学生情绪管理(4学时) (四)大学生人际交往(4学时)

(五)大学生性心理及恋爱心理(2学时) (六)大学生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4学时) (七)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2学时) 第一部分了解心理健康的知识(8学时)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二)大学生心理咨询 (三)大学生心理困惑及异常 第一章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第一节心理活动的特点与实质 心理学(Psychology)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研究动物心理主要是为了深层次地了解、预测人的心理的发生、发展的规律)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心理学称为独立科学的标志。 一、认识心理活动的特点和实质 1.心理是脑的机能。 任何心理活动都产生于脑,即心理活动是脑的高级机能的表现;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即所有心理活动的内容都来源于外界环境;心理是外界事物在脑中的主观能动的反映,心理活动会进一步影响到身体技能。 脑是心理的器官,其他器官不是。 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从野生儿(狼孩、猪孩)的研究发现,狼孩虽是人脑,但由于在狼的环境中长大后,其心理活动基本是狼的心理,说明: 心理是外界事物在脑中的反映。人脑对现实的反映不仅反映当前所看到、所听到的事物,也反映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脑中留下的记忆痕迹。 主观性是指同一事物对不同人来说,由于经历不同,信念、认识不同,反映也不同。 能动性指对事物不是全都反映而是有选择地进行的反映。

浅析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

浅析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恶性事件呈上升趋势,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了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对如何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家庭教育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生理、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却面临着高于其他同龄群体的多重压力。近年来高校不断出现因大学生心理问题而发生的恶性事件,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而家庭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应重视大学生家庭教育,发挥其应有作用。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渴求知识、追求进步、积极向上,他们志向高远,胸怀博大,能把个人的理想和志向融入到民族振兴和国家强盛的宏图伟业中,这是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主流。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发生很大变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大学生们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因心理问题走上极端的大学生呈上升趋势。据教育部门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在校20.33%至25.63%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第一,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没有紧迫感,适应困难。有些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沉溺于上网聊天或玩游戏,看武侠小说,学习成绩不佳,进而产生厌学心理、考试焦虑。第二,人际关系适应不良。一些大学生寻求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找到交际的满足,有的甚至染上网瘾,迷恋于网络世界,自我封闭,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久而久之,会影响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第三,恋爱心理困惑。情绪和情感不稳定,情绪起伏大,情感变化快,恋爱不成或失败往往导致大学生心理变异。第四,抑郁心理。多呈现在特困生、学习困难与自我认知不良的学生中。第五,就业心理困惑。在择业过程中心理准备不足,急功近利,部分学生从众心理严重。第六,意志不坚定。有压力但动力不足,有信心但不能持之以恒,人生目标不明确,等等。 二、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大学生在学校发生问题,有许多是在其早期成长过程中就埋下了种子,问题的解决也需要家庭的配合与参与。家庭因素是影响青年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有许多研究表明:大学生部分心理问题来源于他们原生家庭的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结构、家庭氛围和家庭经济状况等。 (一)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直接的影响。

第一章心理健康导论电子教案

第一章心理健康导论 第一节心理和心理健康 第二节大学生心理咨询 第三节大学生常见心理困扰及心理异常 教学目的:认识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常见的心理困扰与心理异常。 教学重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常见的心理困扰与心理异常。 教学难点:对心理相关知识的理解 教学学时:2学时 教学班级:14级高职护理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 教学过程: 自我介绍、课堂制度 导入语: 有时,我们以来青春的身体形成自我神话,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有时,我们会忘记了身体的存在而过度依赖青春精神力量,像大家经历了高考,考前挑灯夜战,考后通宵上网、唱歌、肆意喝酒,放纵自己;有时,我们又会在挫折面前失去自我,看不清自己。这就是青春的特征,青春的激情,但是激情过后我们需要思考什么样的心理能驱使行为朝着成功的方向?什么样的心理能够引导我们不管财富、身份、经历如何都能感受幸福?毫无疑问——健康的心理。 一、心理概述 1、心理概念 心理是指一种客观存在于自然界、人世间和每一个人身上的特殊现象——心理现象。 在个体身上,是什么在主导我们的心理活动呢?是我们的神经系统及其主管脑。 心理是脑的机能,是神经系统对一切刺激的反映、加工的结果。 简单来说,心理现象也叫心理活动,简称心理。心理现象异常复杂,一般我们把心理活动分为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和心理状态三个方面。 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思维等过程 心理过程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等 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心理活动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心理状态——注意、灵感、激情、信息、犹豫等 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体液说”:公元前三、四百年前提出,认为每个个体含有四种不同液体,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四种液体形成了个体的不同性质。 气质类型 胆汁质主要特点: 胆汁质的人像“夏天里的一团火”,有股火爆的脾气。这种人的情绪爆发快,“一点就着”,但难持久,如同一阵狂风、一场雷阵雨,来去匆匆。这种人情绪体验强烈、爆发迅猛、平息快速,思维灵活但粗枝大叶,精力旺盛,争强好斗,勇敢果断,为人热情直率、朴实真诚、表里如一,行动敏捷、生气勃勃、刚毅顽强;但遇事常欠思量,鲁莽冒失,易感情用事,刚愎自用。 代表人物:李逵、猪八戒脾气暴躁,力气过人,为人耿直,忠义烈性、思想简单、行为冒失。多血质主要特点: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报告 xx学校·xx学院 xx专业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目录 一、 调查小组成员 二、 调查简介 三、 调查问卷分析 四、 总结与感想 一、调查小组成员 二、调查简介 1、调查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从中发现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找出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 2、调查范围:云南省昆明医学院 3、调查对象:在校本科生 4、调查形式: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40份,收回40份。 三、问卷分析 1、你认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最典型的特征是什么? A .处世乐观,热情诚恳 B .心平气和,与世无争,乐于助人 C .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D .吃得下,睡的香 0.0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A.处世乐观 B.心平气和 C.良好的人际 D.吃得下睡得香 分析:世界卫生组织1989年对健康下的最新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而心理健康具体说来,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无心理疾病;其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结合我国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基本如下:1.对自我的恰当认识;2.对现实环境的良好适应。3.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4.热爱生活,乐于工作;5.保持健全的人格。6.情绪有效的调整。在本题中,选A 的占47.5%,选B 的占30%,选C 的占5%,选D 的占22.5%。由此可见,大家认为心理健康的人最典型的特征是心情好,与人和睦相处。也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的人还是希望能够保持乐观的情绪,助人为乐,待人真诚。另一方面也反映大家希望别人也能诚恳热情的对待自己。选择D 的同学则对心理健康的定义还不是很了解,他们还停留在身体健康就是心理健康的简单认识上,而且选择D 的同学占了22.5%,说明一部分大学生们还明白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2.你觉得下列哪项是决定心理健康的最主要因素? A .先天心理素质 B .后天家庭教育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