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数控技术》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256-《机床数控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256-《机床数控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机床数控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9901000069课程名称:机床数控技术英文名称:Numerical Control Technology of Machine课程类型:专业基础必修课、专业基础限选课总学时:40 讲课学时:40 实验学时:0学时:40学分:2.5适用对象:四年制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先修课程:工程制图、机械工程材料、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子技术、电工技术、机械制造基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液压与气压传动、机电传动控制等。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本课程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各相关专业方向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其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如何操作使用数控机床的基本能力,另外对数控系统的结构、基本原理和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特点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了解,为今后进行相关数控技术方面的技术开发奠定一定的入门基础。

基本要求:1.了解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种类、特点及应用范围。

2.掌握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方法,具有一定编程能力。

3.初步掌握了解数控系统的软、硬件结构和数控工作原理,进给伺服的构成及分析方法。

4.了解数控机床机械结构基本特点。

二、教学内容(一)绪论部分了解机床数控技术的基本概念,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组成及分类,数控机床特点、适用范围及发展趋向。

(二)数控加工编程基础(1)了解、熟悉及掌握数控加工程序编制的基本概念,编程内容、步骤、方法、标准,常用的数控指令代码的意义和应用方法。

(2)掌握数学处理中的几种数值计算方法及适用场合。

(3)了解数控编程的工艺处理及工艺文件内容。

(三)数控加工编程(1)了解、熟悉、掌握几类常用数控机床(钻、镗、车、铣、加工中心)的编程特点及方法。

(2)了解自动编程的概念、类型及实现过程。

(四)计算机数控装置(1)一般了解计算机数控装置的硬件、软件结构及特点和几种实用中的硬、软件典型界面。

(2)了解掌握数控装置数据预处理的内容及方法。

(五)数控装置的轨迹控制原理(1)了解插补的基本概念,对插补器的要求,插补方法的分类。

256-《机床数控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256-《机床数控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机床数控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机床数控技术英文名称:Numerical Control Technology of Machine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必修课、专业基础限选课总学时:40 讲课学时:40 实验学时:0学时:40学分:2.5适用对象:四年制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先修课程:工程制图、机械工程材料、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子技术、电工技术、机械制造基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液压与气压传动、机电传动控制等。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本课程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各相关专业方向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其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如何操作使用数控机床的基本能力,另外对数控系统的结构、基本原理和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特点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了解,为今后进行相关数控技术方面的技术开发奠定一定的入门基础。

基本要求:1.了解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种类、特点及应用范围。

2.掌握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方法,具有一定编程能力。

3.初步掌握了解数控系统的软、硬件结构和数控工作原理,进给伺服的构成及分析方法。

4.了解数控机床机械结构基本特点。

二、教学内容(一)绪论部分了解机床数控技术的基本概念,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组成及分类,数控机床特点、适用范围及发展趋向。

(二)数控加工编程基础(1)了解、熟悉及掌握数控加工程序编制的基本概念,编程内容、步骤、方法、标准,常用的数控指令代码的意义和应用方法。

(2)掌握数学处理中的几种数值计算方法及适用场合。

(3)了解数控编程的工艺处理及工艺文件内容。

(三)数控加工编程(1)了解、熟悉、掌握几类常用数控机床(钻、镗、车、铣、加工中心)的编程特点及方法。

(2)了解自动编程的概念、类型及实现过程。

(四)计算机数控装置(1)一般了解计算机数控装置的硬件、软件结构及特点和几种实用中的硬、软件典型界面。

(2)了解掌握数控装置数据预处理的内容及方法。

(五)数控装置的轨迹控制原理(1)了解插补的基本概念,对插补器的要求,插补方法的分类。

专业认证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专业认证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机床数控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执笔人:关跃奇审核人:彭浩舸所在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所在教研室:机械设计制造日期:2015年9月附:湖南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能力1、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机械设计制造领域内的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机械设计制造领域内的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机械设计制造领域内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能够设计针对机械设计制造领域内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机械设计制造领域内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能够针对机械设计制造领域内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机械设计制造领域内的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能够就机械设计制造领域内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

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数控机床加工技术》教学大纲

《数控机床加工技术》教学大纲

《数控机床加工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适用专业::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机械制造大类前期课程:《机械制图》、《机械加工技术》、《机械基础》、《金属切削机床与刀具》二、教学性质和任务课程性质:“数控机床”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及其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主要专业课,主要研究各类数控机床典型传动结构、控制系统及装置工作原理。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各类数控机床的传动结构及控制原理基础知识,为学习相关课程及从事生产技术工作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1、了解数控机床的产生和发展,了解数控机床的特点和分类;2、掌握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的传动结构、换刀控制等;3、掌握典型结构数控机床的主传动系统;4、掌握伺服装置及位置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5、学会数控机床基本的安装调试和验收;6、掌握数控机床基本的维护能力。

四、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理论教学第一部分概述内容:1、数控机床的产生发展和分类;2、数控机床基本工作原理;3、机床坐标系的确定;4、各类数控机床主要性能指标。

要求:1、了解数控机床的产生发展和分类;2、理解数控机床基本工作原理;3、掌握机床坐标系的确定;4、了解各类数控机床主要性能指标。

第二部分数控车床内容:1、数控车床的用途和分类;2、数控车床的传动结构,液压系统原理图,换刀控制;3、数控车床的操作。

要求:1、了解数控车床的用途和分类;2、理解数控车床的传动结构,液压系统原理图,换刀控制;3、掌握数控车床的操作方法。

第三部分数控铣床内容:1、数控铣床的布局及主要的技术参数,铣床数控系统的功能;2、数控铣床操作面板的使用。

要求:1、了解数控铣床的布局及主要的技术参数,铣床数控系统的功能;2、掌握数控铣床操作面板的使用。

第四部分加工中心内容:1、加工中心的组成及分类;2、立式加工中心的传动系统、主轴和刀库结构;3、立式加工中心的操作方法。

要求:1、了解加工中心的组成及分类;2、理解立式加工中心的传动系统、主轴和刀库结构;3、掌握立式加工中心的操作方法。

数控机床教学大纲

数控机床教学大纲

《数控机床》教学大纲一、说明1.课程性质和内容本课程是一门传授数控数控机械系统相关理论和技能知识的专业课。

主要内容包括:零件与部件、机构与夹具、液压、气压传动控制、数控机床机械结构相关知识,数控机床主传动及进给传动系统、数控机床自动换刀装置及其他装置的结构介绍以及数控机床的安装调试及验收等方面的知识。

2.课程任务和要求本课程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数控机床机械结构及其维护与维修知识的介绍,使学生掌握数控机床机械部件结构,了解相关部件工作原理,熟练掌握各机械部件的知识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一下几个方面要求:(1)掌握各零件与部件的种类、布局、机械结构特点与组成,了解机构与夹具。

(2)掌握数控机床主传动与进给传动的结构、特点与组成。

(3)掌握数控机床自动换刀装置的种类与结构、特点与组成。

(4)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安装,调试及验收。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在教学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启发式教学,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2)本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的专业课,因而适宜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要充分采用实物示教、演示实验等直观的教学方法,重视现场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

(3)合理调节教和学中的比例,做到精讲多练,重在应用。

教学中,注意将“讲练结合原则”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用好思考练习题。

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认真、独立地完成一定数量的练习题,有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中应针对行业动态,时刻注意数控机床及其系统的变化与发展,生产实际现状,使教学不落后于数控技术的发展。

着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学时分配表学时分配表(五年制)三、教学要求、内容及建议第一章零件与部件教学要求1.了解轴的种类,应用特点、结构材料;熟悉轴上零件的固定方法;掌握轴径的确定。

2.熟悉带传动的工作原理、传动类型、特点和应用场合。

机床数控技术教学大纲

机床数控技术教学大纲

《机床数控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机床数控技术先修课及后续课:电工学(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微机原理与应用、控制工程基础一、说明部分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2、教学目标及意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数控技术的基本理论体系、方法和应用工具;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使用数控设备的能力;了解与本课程有关的机电一体化新技术及发展趋势;提高分析问题和动手动脑的综合能力;为学习其他有关课程和将来从事数控技术方面的工程设计与开发打好必要的基础。

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本课程主要研究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各组成部分及其在机械生产中的应用。

基本教学内容有:数控技术概述、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计算机数控装置、进给伺服系统、数控技术的发展、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与维修等。

教学要求:(1)了解数控机床的特点、分类、基本组成、工作原理以及其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2)掌握数控加工程序编程指令,掌握手工编程基本方法,了解计算机自动编程原理。

(3)了解计算机数控装置的各项功能,掌握其软硬件结构;掌握插补工作原理。

(4)了解常用的伺服驱动装置及其系统,掌握常用的位置检测装置原理。

(5)了解数控技术与机械加工自动化的发展状况。

4、教学重点与难点数控机床的组成和分类;G、M 代码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单微处理机结构CNC 装置的硬件结构;CNC 装置软件结构的特点;脉冲增量插补和时间标量插补工作原理;进给伺服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分类;感应同步器和脉冲编码器的工作原理;几种常用的伺服电机及其驱动控制原理。

5、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因为有大量挂图,讲授时应在多媒体教室,配合图文、录像等进行讲解;再辅以实验教学,进一步丰富感性认识,以加深数控技术的理解及掌握;另外学生必须完成一定量的课后作业及读书笔记。

6、教材教材:杜国臣.《机床数控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1.二、正文部分第一章绪论一、教学要求本章主要讲述数控机床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主要技术参数、分类以及发展趋势等。

《机床数控技术》教学大纲

《机床数控技术》教学大纲

机床数控技术》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名称:机床数控技术开课单位: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课程编号:03020103总学时:36学分:2适用专业:机械类专业先修课程: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机械工程基础知识、微机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机械制造基础等。

一、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现代数控技术集机械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成组技术与现代控制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网络通讯技术、液压气动技术、光机电技术于一体,是现代制造技术的基础,它的发展和运用,开创了制造业的新时代,使世界制造业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机床数控技术》是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2005年被评为山西省精品课程,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13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还定为我校“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硕士入学考试课程。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数控系统、数控原理、插补原理、伺服系统、检测原理、数控编程概念、数控机床等有关基本知识,并通过基本实验增加感性知识。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第一章概论了解(2学时)1.1了解数控技术与数控机床的基本概念1.1.1了解数字控制和数控机床的概念。

1.1.2理解机床数字控制的原理。

1.1.3了解数控机床的组成及特点。

1.2了解数控机床分类1.3了解数控机床技术的发展历程、现状与发展趋势1.3.1了解数控机床技术的发展历程。

1.3.2了解数控机床技术的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1.3.3了解数控机床技术的关键技术分析。

1.4数控编程技术的发展历程、现状与发展趋势1.4.1了解数控编程技术的发展历程。

1.4.2了解数控编程技术的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1.5了解中北大学《机床数控技术》教学团队近年来取得的研究成果第二章数控机床的程序编制理解(4学时)2.1概述2.1.1了解数控编程的基本概念。

2.1.2了解数控编程方法简介。

2.1.3理解数控编程的几何基础。

《数控机床》教学大纲

《数控机床》教学大纲

《数控机床》教学大纲学时:36 学分:2理论学时:22 试验学时:14适用专业:机电类专业大纲执笔人:刘贤喜大纲审定人:赵立新一、说明1、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随着CAM技术的发展,新的CAM软件都在追求更加智能化、自动化的数控编程效果。

基于知识的加工(KBM)在实际需求的驱动下已逐渐发展成熟。

对于高级编程人员,可以通过知识模板的定制,将大量的实际加工经验从头脑里提炼出来分门别类地固化成电脑知识。

在编程任务繁忙时,直接使用这些电脑经验和知识模板可以降低重复劳动,提高效率;当时间比较充裕时,可以利用CAM系统的编程柔性,针对加工对象的特点,进一步优化加工轨迹和效果。

对于初级编程人员,可以通过知识模板快速编制出数控代码,同时还可以通过知识模板学习数控加工的知识,积累工艺经验,快速提高编程水平。

对于管理者,应用知识加工的工具,可以继承和保护企业长期大量实践中的经验和知识,同时可以对数控加工工作进行标准化、规范化方面的管理。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介绍最新CAXAMEXP版的各项应用功能,并结合实例详细讲解了具体操作过程,着重介绍了如何使用CAXA制造工程师完成复杂零件或模具3D造型及其数控加工编程的方法。

3、课程教学改革教学手段: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和现代教育技术对本课程进行教学;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训环节。

二、教学大纲内容(一)课程理论教学第1章CAXA—CAM概述(2学时)1.1 CAD/CAM应用发展情况1.2 CAM造型和CAD造型的差异1.3 CAXA加工系列1.4 CAXA系统安装1.5 通用数据接口本章的重点是:CAM造型和CAD造型的差异,通用数据接口建议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采取少而精的原则,启发式与形象化相结合,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教具和课外实验等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第2章CAXA三维造型(3学时)2.1 三维造型基础2.2 造型实例2.3 高级实体造型实用技巧2.4 高级造型实例(叶轮动模)2.5 练习题本章的重点是:三维造型基础,空间线框,基准面和草图,特征,造型实例建议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采取少而精的原则,启发式与形象化相结合,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教具和课外实验等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床数控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中文名称:机床数控技术
课程英文名称:Numerrical Control Technique of Machine Tool
课程性质:专业课
适用专业:机械制造工艺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和机械设计专业
开课学期:春
总学时:52学时(理论课46学时+实验6学时)
总学分: 3
预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单片机与单板机技术、测试技术、电工学、机床概论、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或有关知识
课程简介:机床数控技术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机床自动控制技术。

20多年来,随着电子元器件、计算机、传感与检测、自动控制及机械制造等技术
的不断进步,机床数控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数控机床是典型的机电一
体化产品,是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采用数控机床,提高机械工业的
数控化率,是当前机械制造业技术改造、技术更新的必由之路。

现代数控
机床已成为柔性制造单元(FMC),柔性制造系统(FMS)乃至计算机集
成制造系统(CIMS)和无人化自动工厂(FA)中不可缺少的基础设备。

为了普及和提高我国的机床数控技术,开设了《机床数控技术》这一门课程。

该课程对机床数控技术的产生、发展、分类、以及其基础原理、
装置、接口、插补原理与速度控制、伺服系统及位置控制、可编程序控制
器、加工程序编制等现代机床计算机数控技术作了系统、深入浅出地叙述。

建议教材:《机床数控技术》.邵俊鹏.董玉红.3版.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
参考书:机床数控技术李郝林方键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1月第一版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及应用.金广业.中国金属学冶金自动化学
会.1990
二、课程教育目标
通过教学与实验,掌握机床数控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可编程序控制器在控制领域中应用技术。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
本章主要介绍数控机床的产生、特点、组成、分类及其发展,要求着重掌握数控机床的特点、组成、分类;
第二章数控机床的程序编制
介绍数控编程的一般方法及其内容和步骤,了解自动编程的基本原理、数控代码格式(包括EIA与ISO两种)、数控机床的坐标轴和运动方向、数控机床的坐标系统以及零件加工程序结构与格式,掌握手工编程的一般过程及其语言;
第三章数控插补原理
本章将简述点位控制、点位/直线控制和轮廓控制三类数控机床,掌握轮廓控制系统的插补运算方法,以及常用的插补方法:逐点比较法、数字积分法;
第四章伺服系统的检测装置
本章介绍闭环系统的重要部件──检测装置,包括旋转变压器、感应同步器、光栅等的结构、工作原理
第五章数控机床的伺服系统
从本章开始在整体的角度来介绍数控机床的伺服系统,包括开环系统(掌握)、闭环系统(理解)
第六章计算机数控系统(CNC系统)(共2学时,略讲)
本章主要讲述CNC系统的基本概念、特点及CNC系统软件的功能和作用(了解)第七章可编程序控制器(重点、难点)
本节可编程序控制器概念、工作原理、结构以及程序编制等内容(掌握)
四、基于学业规范的要求
1、道德规范:遵守《大学生手册》有关规定。

2、行为规范: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上课期间手机、传呼都关掉;尊敬老师,尊重自己,课上不喧哗。

3、笔记与作业要求:上课要求认真记必要的笔记;作业要字迹清楚,不准抄袭。

五、总成绩评定
评定标准:平时成绩占10%(包括:作业、实验完成情况5%,出席情况5%);
考试成绩占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