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虞美人·残灯风灭炉烟冷翻译赏析
《虞美人》诗词鉴赏

《虞美人》诗词鉴赏《虞美人》诗词鉴赏《虞美人》诗词鉴赏1古诗原文黄昏又听城头角,病起心情恶。
药炉初沸短檠青,无那残香半缕恼多情。
多情自古原多病,清镜怜清影。
一声弹指泪如丝,央及东风休遣玉人知。
译文翻译黄昏时分又听到城头传来号角声,病中的我勉强坐起,心情不佳。
药刚刚煮沸,灯烛发出青色的光焰,快要烧尽的熏香散发半缕青烟,又勾起无限伤感。
自古以来多情者总是多病,我照着镜子,叹惜自己憔悴不堪的容颜。
读一句你的《弹指词》,泪水突然滑落,拜托东风不要把我在病中对你的思念诉与你知道。
注释解释短檠(qíng):短柄之灯。
“清镜”句:谓揽镜自照,看到那清瘦的形影着实令人怜惜。
清镜,即明镜。
清影,清瘦之形影。
“一声”句:此言吟唱一声《弹指词》便伤心得泪下如丝。
弹指,此指顾贞观之《弹指词》。
央及:恳请、请求。
玉人:对所爱者的爱称。
张先《菩萨蛮》:“玉人又是匆匆去,马蹄何处垂杨路。
”创作背景该词初看之下是写给恋人的,但细细品读,发现另有端倪。
从文中“弹指”等可以看出这首词是词人为怀念友人顾贞观而写下,具体创作年份未知。
诗文赏析纳兰的词,总是让人感觉缱绻幽情,该词自然也不例外。
全词辞藻优雅,言浅意深,可谓是直抒胸臆的佳作。
一开篇,作者就描绘了这样一个场面,“黄昏又听城头角,病起心情恶”,黄昏时分,城头号角响起,词人身患疾病,心情异常低落。
接着纳兰向我们交代了此时他正在做什么,“药炉初沸短檠青,无那残香半缕恼多情”。
那么,纳兰到底是因何而生病呢?他在下片给出了答案:“多情自古原多病。
”患病之人一般都会自怜自伤,纳兰自然也不例外,更何况是独自病在异乡,没有亲人的悉心照料,没有朋友的嘘寒问暖,所以他只能无奈地揽镜自照,结果看到的却是自己日渐消瘦的容貌。
词的结尾两句似乎很好理解,“一声弹指泪如丝,央及东风休遣玉人知”,病中的纳兰触景伤情,以至于轻轻弹一下手指,就伤心得泪下如丝,但是他又不想让想念之人知道自己患病的消息后徒增伤心,于是央求东风不要把这个消息告诉他。
虞美人-风灭炉烟残灺冷(纳兰性德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虞美人·风灭炉烟残灺冷清代:纳兰性德风灭炉烟残灺冷,相伴惟孤影。
判教狼藉醉清尊,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难逢易散花间酒,饮罢空搔首。
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尊前。
标签伤怀、感慨、失意译文冷风吹灭了香炉中的残烟,燃尽的烛灰早已不再温热,陪伴自己的只有自己孤单的影子。
我情愿喝得酩酊大醉,借着醇酒来麻醉自己,大声质问苍天谁是这世间清醒不醉之人。
为何能与知己畅饮的盛宴总是相逢难,离别易,而人去宴散后,只能对着满桌的空杯搔首长叹。
闲愁萦怀,难以派遣,我还是用美酒和梦乡来逃避它吧。
但只怕醒来之后,满腔的愁思就会让我又一次来到酒杯的面前。
注释炉烟:熏炉或香炉之烟。
残灺:烧残的烛灰。
判:情愿、甘愿、不惜之意。
清尊:酒器,借指清醇之酒。
醒眼:清醒之眼光。
花间酒:谓美景良辰时之酒宴。
搔首:以手搔头。
焦急或有所思貌。
尊前:酒樽之前。
赏析词首第一句以冷风、残烟、烛灰、孤影交织而成一幅孤寂凄凉的室内独居图景。
“风灭炉烟残灺冷,相伴惟孤影”,冷风吹灭了香炉中的残烟,燃尽的烛灰早已不再温热;陪伴他的,只有孤单的影子。
他既是自感忧愁如此,漫漫长夜该如何打发。
词的第二句写词人无法派遣忧愁,只能通过借酒来消愁。
“判教狼藉醉清樽”,即是说我情愿喝得酩酊大醉,借着醇酒来麻醉自己。
“判教”、“狼藉”,都是决绝之语,感情色彩极为强烈,说明词人愁痛深入骨髓。
否则他也不会大声质问苍天,问谁是这世间清醒不醉之人。
“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出自《楚辞-渔夫》:“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这句质问,似也点明了词人满腔郁闷忧愁的原因。
词的第三句写借酒消愁、时光短暂。
“难逢易散花间酒,饮罢空搔首”,为何能与知己畅饮的盛宴总是相逢难、离别易,而人去宴散后,只能对着满桌的空杯搔首长叹。
“空搔首”写出了词人对人生的感慨、对离别的无可奈何。
词的尾句写出了虽然借酒消愁,但担心醒时又会继续喝酒的心理。
“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尊前“,既然闲愁萦怀,难以派遣,词人只能用美酒和梦乡来逃避它。
李煜《虞美人》的翻译及赏析

李煜《虞美人》的翻译及赏析李煜《虞美人》的翻译及赏析李煜的《虞美人》是一曲生命的哀歌,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语语呜咽,令人不堪卒读。
接下来店铺搜集了李煜《虞美人》的翻译及赏析,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李煜《虞美人》的翻译及赏析篇1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1、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
此调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2、了:了结,完结。
3、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4、砌:台阶。
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5、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6、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译文这些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呢?昨天晚上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创作背景此词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是时李煜归宋已近三年。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李煜奉表投降,南唐灭亡。
三年后,即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这种心境下,李煜写下了这首《虞美人》词。
赏析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国君,李煜是失败的;但正是亡国成就了他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地位。
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16篇)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1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虞美人·浙江舟中作潮生潮落何时了?断送行人老。
消沉万古意无穷,尽在长空澹澹鸟飞中。
海门几点青山小,望极烟波渺。
何当驾我以长风?便欲乘桴浮到日华东。
译文钱塘潮潮涨潮落经过了多少年,何时能有个终结,消磨了多少行人旅客,抬头望去,但见长空淡淡,群鸟在远处飞去,不觉令人油然而生万古无穷的兴亡之感。
钱塘江入海口烟波渺渺,一想无际,只有几座青山点缀于浑茫的水际。
若能乘坐一片木筏,飘浮到太阳东边的某个地方隐姓埋名,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那该有多好。
注释虞(yú)美人:词牌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浙江:钱塘江。
断送:消磨。
海门:在钱塘江入海口。
望极:望尽。
何当:何时。
驾:乘。
桴(fú):木筏。
浮:漂流。
日华:太阳的光华,词中指太阳。
创作背景从词中叹老消沉的意绪来看,这首词应作于元仁宗延祐六年(1319年)南归后。
词人舟中观潮,有所感触,便写下这首词。
赏析上片描述词人舟中感怀。
“潮生潮落”是舟行江中所见所感的普通现象,缀以“何时了”,则透露出有心人别有的心事。
“断送行人老”,是“何时了”的答案。
舟中行人之所以老,就是被潮生潮落所断送的。
怨潮,即所以怨时。
词人是宋太祖十一世孙,历代仕宋,皆至大官,一旦为程钜夫荐见元帝,虽蒙器任,但内疚难消,且时遭人忌。
元世祖命其赋诗讥其父执留梦炎,有“往事已非那可说,且将忠直报皇元”之语,即此可观其心迹。
诗人之所以仕元,盖时使之然。
《虞美人》丁立梅

真实的情形却是另一番的,此花原不过田间杂草,野蒿子一样的,贱生贱长,不为人注目。然它,不甘沉沦,明明是草的命,却做着花的梦。不舍不弃,默默积蓄,终于在某一天,疼痛绽放。红的,白的,粉的,铺成一片。瓣瓣艳丽,如云锦落凡尘。人们的惊异可想而知,它不再被当作杂草,而是被当作花,请进了花圃里。有人叫它丽春花。有人叫它锦被花。还有人亲切地称它,蝴蝶满园春。春天,竟离不开它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美人》丁立梅
虞美人
(文/丁立梅)
初识它,是在一册诗书里。原是坊间小曲,被人吟唱。后被文人推崇,成词牌名,按韵填词,名扬天下。从远唐,一路逶迤而来,一唱三叹,缠绵旖旎。我仿佛瞥见,大幅的屏风,上面栖息着大朵的花,牡丹,或是芍药。屏风后,美人如水,怀抱琵琶,浅吟低唱着——虞美人。她葱白的手指,轻拢慢捻,一曲更一曲。月升了,夕阳斜了,美人的发,渐渐白了。
那是异乡。我因了几株狗尾巴草,不觉异乡的陌生与疏离。又因了一朵一朵殷红的花,不觉等待的焦急与漫长。我的眼光,久久停在那些殷红上,它们腰身纤细,脸庞秀丽,薄薄的花瓣,仿佛无法承载内心的情感,无风亦颤栗。很像古时女子,羞涩见人,莲步轻移。
寻问一当地路人:“请问,这是什么花?”路人瞥一眼,说:“虞美人啊。”许是见多了这样的花,他不觉惊异,回答完我的话,继续走他的路。他完全不知,他的一句“虞美人啊”,在我心中,激起怎样的狂澜。看着眼前的花,想着它的名,远古的曲子,不由分说地,在我耳畔轻轻弹响:是李后主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是周邦彦的“柳花吹雪燕飞忙。生怕扁舟归去、断人肠”;是纳兰性德的“残灯风灭炉烟冷,相伴唯孤影”;是苏东坡的“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相互成长的诗句

相互成长的诗句1、惟有尊前曾见月,相伴人愁。
——贺铸《浪淘沙·一叶忽惊秋》译:只有饮酒时看到的月亮和以前一样,和人交相愁苦。
2、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葛天民《迎燕》译:燕巢早已筑修好了,连小燕子都长大了。
一人家一燕家两户家庭相伴着又度过了一个美丽的年华。
3、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
——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译:却没有人陪伴我,只有我一人在河堤上独自纵马游览,马蹄踏着路上的泥里有一半裹着花瓣。
4、梦觉清宵半。
悄然屈指听银箭。
惟有床前残泪烛,啼红相伴。
——柳永《安公子·梦觉清宵半》译:半夜从梦中惊醒。
静静地一边细听一边屈指数着漏滴声。
床前只有将要燃尽的流泪红烛相伴5、知心惟有雕梁燕。
自来相伴。
——许棐《后庭花·一春不识西湖面》译:懂得我心的只有这雕梁上的春燕,飞来飞去地与我相伴。
6、残灯风灭炉烟冷,相伴唯孤影。
——纳兰性德《虞美人·残灯风灭炉烟冷》译:灯残风灭,香炉之烟也已经变冷,相伴的只有自己孤单的身影。
7、翦横枝,清溪分影,翛然镜空晓。
小窗春到。
怜夜冷孀娥,相伴孤照。
——吴文英《花犯·谢黄复庵除夜寄古梅枝》译:梅花从树上剪下来后,倒映溪中的梅枝影也即分成两截,但映在平静似镜的溪水中的梅影却显得更加空疏、自在。
将梅花放置在窗台上,梅花的清香给居所带来了春的气息,独守广寒的嫦娥也将月光洒照在梅枝上陪伴。
8、明朝戏去谁相伴,年少相逢狭路间。
——刘复《夏日》译:来来去去人那么多却没有人与我相伴,年少时的友情终究是过客。
9、好去不须频下泪,老僧相伴有烟霞。
————金地藏《送童子下山》译:看到你离去不得已潸然泪下,还好有烟霞与我相伴。
10、阑珊心绪,醉倚绿琴相伴住。
——项鸿祚《减字木兰花·春夜闻隔墙歌吹声》译:残夜花香,月满西楼,醉倚绿琴,无人相伴。
李煜《虞美人》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李煜《虞美人》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词,堪称绝命词。
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李煜《虞美人》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欢迎阅读。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许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阅读答案一:1、“问君能有许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它好在哪里?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3、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4分)抒发了词人深重、难以遏制的愁绪。
以春水来比喻愁绪,呼应了“春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写出了愁绪的奔腾不息和连绵不绝的特点。
2、运用了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心中无形的愁苦比作滚滚东去的长江水,具体形象。
3、表达了作者痛失家国的无限愁绪。
李煜《虞美人》阅读答案二:1、词的上阕一共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特点是什么?作者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这是什么写法?答:词的上阕一共写了“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五个意象,这些意象的共同特点是“美”,它们是良辰美景,作者写这些是为了表明自己对人生的厌倦,这是以美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
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的“朱颜改”如何理解,这三句词蕴涵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朱颜改”三字,既可以理解为古国宫殿的颜色已经陈旧,也可以理解为旧时宫女的容貌已经衰老、憔悴,又可理解为原为故国君主的词人自己已经沦为“阶下囚”而憔悴不堪,更可以理解为国家易主,江山变色,这三句词抒发词人物是人非,江山易主的深沉的亡国之痛。
3、结尾两句把“愁”比做“一江春水向东流”,突出了“愁”的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结尾两句把“愁”比做“一江春水向东流”,突出了“愁”的深重、强烈和无穷无尽。
纳兰容若经典诗词赏析

纳兰容若经典诗词赏析纳兰容若经典诗词赏析晓泓婕伊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
纳兰容若经典诗词1、薄情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筏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纳兰容若《虞美人秋夕信步》2、读《离骚》。
洗尽秋江日夜潮。
——纳兰容若《忆王孙》3、我是人间惆怅客, 知君何事泪纵横, 断肠声里忆平生。
——纳兰性德《浣溪沙》4、然诺重,君须记。
——纳兰容若5、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纳兰容若《木兰辞》6、人生何如不相识,君老江南我燕北。
何如相逢不相合,更无别恨横胸臆。
留君不住我心苦,横门骊歌泪如雨。
君行四月草萋萋,柳花桃花半委泥。
江流浩淼江月堕,此时君亦应思我。
我今落拓何所止,一事无成已如此。
平生纵有英雄血,无由一溅荆江水。
荆江日落阵云低,横戈跃马今何时。
忽忆去年风月夜,与君展卷论王霸。
君今偃仰九龙间,吾欲从兹事耕稼。
芙蓉湖上芙蓉花,秋风未落如朝霞。
君如载酒须尽醉,醉来不复思天涯。
——纳兰容若《送荪友》7、浮生如此,别多会少,不如莫遇。
——纳兰容若《纳兰词》8、拨灯书尽红笺也,依旧无聊。
玉漏迢迢,梦里寒花隔玉萧。
几竿修竹三更雨,叶叶萧萧。
分付秋潮,莫误双鱼到谢桥。
——纳兰容若《采桑子》9、一片冷香惟有梦,十分清瘦更无诗。
标格早梅知。
——纳兰性德10、绿阔千红无处觅,缘何只遇凋残。
一声诗韵锁窗寒。
由来舟不系,因果总相关。
本是云台清净客,相逢怎在秋山。
来时容易去时难。
任凭风做主,长伴月儿弯。
——纳兰容若《临江仙?寒柳》11、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纳兰容若《如梦令》12、西风乍起,?励志,人间天上!除却我心而外,芸芸谁会秋凉。
不忍见萧萧黄叶,匆忙忙闭锁疏窗。
闭锁疏窗,几多旧事,几度思量。
当年春光窄窄,春睡足足,春意芳芳。
与你诗词时垒,酒浓茶醉,胜若为你梳妆。
而今只影空怀远,不解香魂何处。
只道是当时笑语,当时乐事,非是寻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虞美人·残灯风灭炉烟冷翻译赏析
《虞美人·残灯风灭炉烟冷》作者为清朝诗人纳兰性德。
其古诗全文如下:残灯风灭炉烟冷,相伴唯孤影。
判教狼藉醉清樽,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
难逢易散花间酒,饮罢空搔首。
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樽前。
【注释】①炉烟,熏炉或香炉之烟。
②判教句。
意谓情愿喝得酩配大醉,借清酒来麻醉自己。
判,情愿、甘愿、不惜之意。
清樽,酒器,借指清酒(清醇之酒)。
亦作“青樽”。
亦作“清樽”。
酒器。
亦借指清酒。
《古诗类苑》卷四五引《古歌》:“清樽发朱颜,四坐乐且康。
”唐王勃《寒夜思》诗:“复此遥相思,清尊湛芳渌。
”唐皇甫冉《曾山送别诗》:“凄凄游子苦飘蓬,明月清樽祇暂同。
”宋曾巩《戏呈休文屯田》诗:“纵无供帐出郊野,尚有清樽就闲燕。
”明吴琪《喜汪振生归自云南》诗:“无穷故交心,相与尽清尊。
”清黄遵宪《七月十五日夜暑甚》诗:“满酌清尊聊一醉,漫愁秋尽落黄花。
”③醒眼:清醒之眼光。
④花间酒:谓美景良辰时之酒宴。
⑤搔首:以手搔头。
焦急或有所思貌。
【鉴赏】残灯被风吹灭,炉子里的烟火也冷冷清清,与词人相伴的,只有他自己孤独的身影。
从古至今,文坛从不缺少借酒浇愁的落寞文人,纳兰也不能免俗:“判教狼藉醉清樽,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
”尽管古今人重复着借酒浇愁的行为,但酒从来不是消愁的良药,所以,纳兰几杯苦酒下肚,酩酊大醉后也只能逃避一时,再醒来还是要独自一人面对现实。
现实中的世界怎样?聚少离多、“难
逢易散”。
此词大有举世沉醉我独醒的感慨。
但清醒阅世,又总是带来“闲愁”,所以孤清之感便总是萦怀,也总是难以排遗,遂借填词以宣泄了。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