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抗震与抗风设计复习思考题
桥梁设计思考题40道

1、桥梁建设的基本程序是怎样的?答:一座桥梁的规划设计所涉及的因素很多,它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在我国,基本建设程序分为前期工作和正式设计两个大步骤,它们的关系如下图设计阶段建设程序图1 桥梁基本建设程序图2、桥梁设计之前应调查和收集哪些基本资料?答:一座桥梁在进行设计之前,首先应调查和收集以下的资料:(1)调查研究桥梁的桥上交通种类及其要求,包括车辆荷载的等级、实际交通量和增长率、需要的车道数及人行道要求。
(2)选择可供比较的2-3个桥位。
(3)测量桥位附近的地形并绘制地形图。
(4)对桥位处进行地质钻探,并绘制地质剖面图。
(5)调查并测量河流的水文情况(河床断面、流量、流速洪水资料)。
(6)与航运部门协商和确定航道等级、设计通航水位和通航净空要求。
(7)调查和收集有关气象资料,包括气温、雨量和风速情况。
(8)向地震部门了解桥位处属于我国哪一类基本烈度区和历史上的地震记录。
(9)调查当地的施工条件,包括建筑材料供应、运输条件、桥位处的农田和已有的建筑物和构造物以及水电供应等。
3、初步设计阶段的任务是什么?答:初步设计应根据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测设合同和初测、初勘或定测、详勘资料编制。
初步设计的目的是确定设计方案,应通过多个桥型方案的比选,推荐最优方案,报上级审批。
在编制各个桥型方案时,应提供平、纵、横布置图,标明主要尺寸,并估算工程数量和主要材料数量,提出施工方案的意见,编制设计概算,提供文字说明和图表资料,初步设计经批复后,则成为施工准备、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和控制建设项目投资等的依据。
4、施工图设计的内容是什么?答:两阶段(或三阶段)施工图设计应根据初步设计(或技术设计)批复意见、测设合同,进一步对所审定的修建原则、设计方案、技术决定加以具体和深化,在此阶段中,必须对桥梁各种构件进行详细的结构计算,并且确保强度、稳定、刚度、裂缝、构造等各种技术指标满足规范要求,绘制出施工详图,提出文字说明及施工组织计划,并编制施工图预算。
抗震结构设计 思考题题及答案

1.2 什么是【地震波】地震波包含哪几种波?1.3 什么是【地震震级】什么是【地震烈度】什么是【抗震设防烈度】1.4什么是【多遇地震】什么是【罕遇地震】1.5 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分别是哪几类?分类的作用是什么?1.6 什么是【建筑抗震概念设计】1.7 在建筑抗震设计中,如何实现”三水准”设防要求的?2.1【场地土】分为哪几类?他们是如何划分的?2.2什么是【场地】怎样划分【建筑场地的类别】2.5什么是场地土的【液化】怎样判别?液化对建筑物有哪些危害?2.9【场地覆盖层厚度】如何确定?2.10如何计算【等效剪切波速】3.1什么是【地震作用】怎样确定结构的地震作用?3.2什么是建筑结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怎样确定他们的系数?3.3什么的【地震系数】和【地震影响系数】他们有何关系?3.4什么是【动力系数β】如何确定?3.5什么是【加速度反应谱曲线】影响α-T曲线形状的因素有哪些?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与哪些因素有关?3.6怎样进行【结构截面抗震承载力验算】怎样进行【结构抗震变形】验算3.7什么是【等效总重力荷载】怎样确定?3.9什么是【楼板屈服强度系数】怎样确定【结构薄弱层】或部位?3.10哪些结构需要考虑【竖向地震作用】怎样确定结构的竖向作用?3.11什么是【地震作用效应、重力荷载分项系数、地震作用分项系数、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1.1】对甲类建筑的【地震作用值】应按【地震安全评价效果确定】1.2】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并释放能量。
包含体波(纵波,横波)和面波(瑞雷波,洛夫波)。
1.3】震级:表示一次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也是表示地震强度大小的指标。
地震烈度:指地震时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抗震设防烈度:一个地区作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应按国家规定权限审批或颁发的文件执行.一般情况下,采用国家地震局颁发的地震烈度区划图中规定的基本烈度.1.4】多遇地震烈度就是发生机会较多的地震,故可将其定义为烈度概率密度函数曲线峰值点所对应的烈度,及众值烈度时的地震. 当设计基准期为50年时,则50年内众值烈度的超越概率为63.2%,这就是【第一水准的烈度】50年内超越概率约10%的烈度大体上相当于现行地震区划图规定的【基本烈度】将它定义为第二水准的烈度.罕遇地震烈度是汉语的地震,它所产生的烈度在50年内的超越概率约为2%,可作为【第三水准的烈度】1.5】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按其受地震破坏时产生的后果《分类标准》将建筑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甲类最重要。
桥梁抗震思考题

1. 地震按其成因分 、 、 、 。
2. 全球地震主要分布在两大区带上,这两大区带为 和 。
3. 整体型减隔震支座有: 、 、 。
1. 某地发生地震时,地震仪上首先记录的地震波是( )。
A.横波B. 纵波C. 瑞利波D. 乐浦波2. 震源深度在60至300km 称( )A. 浅源地震;B. 中源地震;C. 深源地震;D. 超深源地震。
3. 我国现行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采用( )A. “A 、B 、C 类桥梁两水平设防、两阶段设计,D 类桥梁采用一水平设防,一阶段设计”B. “A 、B 、C 、D 类桥梁两水平设防、两阶段设计;C .“A 、B 类桥梁两水平设防、两阶段设计,、C 、D 类桥梁采用一水平设防,一阶段设计”D .“A 类桥梁两水平设防、两阶段设计,B 、C 、D 类桥梁采用一水平设防,一阶段设计”4. 桥梁抗震设防分类为c 类桥梁的定义正确是( )A. 二级公路的中桥、小桥;单孔跨径不超过150m 的三级、四级公路的特大桥、大桥;B .二级公路的中桥、小桥;单孔跨径不超过150m 的四级公路的特大桥、大桥.;C .二级公路的中桥;单孔跨径不超过150m 的三级公路的特大桥、大桥;D .二级公路的中桥;单孔跨径不超过150m 的三级、四级公路的特大桥、大桥。
1. (8分) 请说说地震引起的直接灾害有哪些?地震可能引起桥梁工程的震害有哪些?2. (8分)从桥梁抗震的角度说明,合理的桥梁结构是怎样的?3. (8分)规范中水平设计加速度反应谱是如何得到的?⎪⎩⎪⎨⎧>≤≤<+=g g g T T T T S T T S S s T T S S ),/(1.0,1.0),45.05.5(max max max (1) 4. (8分)请解释一下能力设计和延性抗震设计?5. (8分)请画一下钢筋混凝土桥墩潜在塑性铰的位置?某一四跨连续梁桥,跨径组合为25m+30m+30m+25m ,见图1和图2所示,上部结构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宽18m ,高1.5m 。
抗震思考题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1、震级: 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等级标度,用M表示地震波:地震引起的振动以弹性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并释放能量。
这种传播地震能量的弹性波称为地震波。
2、地震动:由震源释放出来的地震波引起的地表附近土层的振动(地震动三要素:地震动强度、频谱特性、强震持续时间)3、震源、震源深度、震源距、震中、主震(1)震源: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称为震源。
震源是地震能量的释放中心,理论上可以将震源看作一个点,而实际上是一个区(2)震源深度:将震源看作一个点,该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3)震源距:从震源到观测点的距离称为震源距(4)震中:震源在地面的投影称为震中。
震中附近的区域称为震中区,理论上震中区为地面上遭受破坏最严重的地区(极震区),但实际上由于地表局部地质条件的影响,震中区不一定与极震区相同(5)主震:在某地区的某段时间内,与其前后相比,地震显著频繁发生,其中规模最大、释放地震能量最多者称为主震4、E1地震作用、E2地震作用(1)E1地震作用:工程场地重现期较短的地震作用,对应于第一级设防水准。
(2)E2地震作用:工程场地重现期较长的地震作用,对应于第二级设防水准。
5、地震烈度:衡量地震破坏作用大小的指标,表示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某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6、地震超越概率:所谓地震超越概率,是指一定场地在未来一定时间内遭遇到大于或等于给定地震特征值(如给定震级、烈度、地震动加速度峰值等)的地震的概率,常以年超越概率或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表示7、地震重复周期:地震重复周期是指一定场地大于或等于给定地震特征值的地震重复出现的平均时间间隔8、多遇地震:9、阻尼:使振动能量随时间或距离逐步耗散/损的因素,如振动系统内部质点间相对运动的阻碍、外部介质摩擦等。
换句话说,阻尼指任何振动系统在振动中,由于外界作用和/或系统本身固有的原因引起的振动幅度逐渐下降的特性,以及此一特性的量化表征。
10、地震反应谱:在给定的地震加速度作用期间内,单自由度体系的最大位移反应、速度反应、加速度反应随质点自振周期变化的关系曲线称为该反应的地震反应谱11、振型:结构系统按其某一自振周期振动时的变形模式,体系的一种固有的特性。
桥梁抗风抗震复习资料

第一讲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主要内容包括:1.《防震减灾法》的立法目的2.《防震减灾法》的调整对象及适用范围3.防震减灾工作方针4.对各级人民政府的基本要求。
5.政府各部门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职责6.单位和个人的义务7.群测群防工作8.依靠科学进步提高防震减灾工作水平9.提高政府领导防震减灾工作能力10.提升地震监测能力和社会服务职能11.提高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水平12.提高社会的非工程性地震预防能力13.及时完善地震应急救援等相关规定。
2、地震引起的地表破坏现象有哪几种?答:1.地表断裂 2.滑坡 3.砂土液化 4.软土震陷3、工程结构主要有哪些震害现象?答:建筑结构软弱层机制破坏、钢筋混凝土柱压弯破坏和剪切破坏、梁柱节点破坏、框架填充墙剪切破坏、桥梁结构落梁、整体或部分倒塌、钢筋混凝土桥墩压弯破坏和剪切破坏、桥梁碰撞、节点破坏、现代斜拉桥震害现象等。
4、近年来结构震害的主要经验教训是什么?答:⑴结构抗震设防应采用性能设计原则。
即在综合考虑工程造价、结构遭遇地震作用水平、结构的重要性、耐久性和修复费用等因素下,定义结构允许的损坏程度(性能)。
⑵结构抗震设计应同时考虑强度和延性,尤其注重提高结构整体及延性构件的延性能力。
⑶重视采用减隔震的设计技术,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⑷对体系复杂的结构,强调进行空间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的必要性。
⑸对桥梁结构,应重视支座的作用及其设计,同时开发更有效的防落梁装置。
⑹充分认识到按早期规范设计的旧结构的地震易损性,认识到对重要的旧结构进行抗震加固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⑺充分认识到城市生命线工程遭受地震破坏可能导致的严重社会后果,认识到保证城市生命线工程抗震安全性的意义。
⑻充分认识到,地震区的一切新建工程都都必须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设防,为此而增加一些基建投资是值得的和必要的。
第二讲1、构造地震的成因是什么?答:构造地震主要是由于断层的错动而造成的。
桥梁抗风抗震复习资料

桥梁抗风抗震复习资料第一讲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主要内容包括:1.《防震减灾法》的立法目的2.《防震减灾法》的调整对象及适用范围3.防震减灾工作方针4.对各级人民政府的基本要求。
5.政府各部门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职责6.单位和个人的义务7.群测群防工作8.依靠科学进步提高防震减灾工作水平9.提高政府领导防震减灾工作能力10.提升地震监测能力和社会服务职能11.提高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水平12.提高社会的非工程性地震预防能力13.及时完善地震应急救援等相关规定。
2、地震引起的地表破坏现象有哪几种?答:1.地表断裂 2.滑坡 3.砂土液化 4.软土震陷3、工程结构主要有哪些震害现象?答:建筑结构软弱层机制破坏、钢筋混凝土柱压弯破坏和剪切破坏、梁柱节点破坏、框架填充墙剪切破坏、桥梁结构落梁、整体或部分倒塌、钢筋混凝土桥墩压弯破坏和剪切破坏、桥梁碰撞、节点破坏、现代斜拉桥震害现象等。
4、近年来结构震害的主要经验教训是什么?答:⑴结构抗震设防应采用性能设计原则。
即在综合考虑工程造价、结构遭遇地震作用水平、结构的重要性、耐久性和修复费用等因素下,定义结构允许的损坏程度(性能)。
⑵结构抗震设计应同时考虑强度和延性,尤其注重提高结构整体及延性构件的延性能力。
⑶重视采用减隔震的设计技术,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⑷对体系复杂的结构,强调进行空间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的必要性。
⑸对桥梁结构,应重视支座的作用及其设计,同时开发更有效的防落梁装置。
⑹充分认识到按早期规范设计的旧结构的地震易损性,认识到对重要的旧结构进行抗震加固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⑺充分认识到城市生命线工程遭受地震破坏可能导致的严重社会后果,认识到保证城市生命线工程抗震安全性的意义。
⑻充分认识到,地震区的一切新建工程都都必须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设防,为此而增加一些基建投资是值得的和必要的。
第二讲1、构造地震的成因是什么?答:构造地震主要是由于断层的错动而造成的。
桥梁抗震复习题,DOC

复习题1.地震动的三要素?答:地震动强度(振幅、峰值),频谱特性,强震持续时间。
2. 什么是基本地震烈度?基本地震烈度和E1地震E2地震是什么关系?答:基本地震烈度是指该地区今后一个时期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到的最大地震烈度,即《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规定的烈度。
3.地震按照成因、震源的深浅、震中距的远近等的分类;一些有关地震的术语含义。
答:按照成因可分为:火山地震、陷落地震、构造地震、诱发地震按照震源的深浅可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按照震中距的远近可分为:地方震、近震、远震4. 地震波包含了哪几种波?它们的传播特点是什么?各种波的速度对比?分为体波和面波。
体波纵波:在传播过程中,其介质质点的震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一致。
纵波的周期较短,振幅较小,波速较快,在地壳内的速度一般为200-1400m/s。
横波:在传播过程中,其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垂直。
横波的周期较长,振幅较大,波速较慢,在地壳内的速度一般为100-800m/s。
面波瑞利波:传播时,质点在与地面垂直的平面内沿波前进方向做椭圆反时针方向运动。
振幅大,在地表以竖向运动为主。
乐浦波:传播时,类似蛇形运动,质点在地平面内做与波前进方向相垂直的运动。
5. 地震动、地震波的概念。
地震动:也称地面运动,是指由震源释放出来的地震波引起的地表附近土层的震动。
地震波:当震源岩层发生断裂、错动时,岩层所积聚的变形能突然释放,引起剧烈的振动,振动以弹性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并释放能量,这种波就称为地震波。
6. 地震震级、地震烈度的概念,两者之间的区别与关联,地震震级和地震释放的能量之间的关系。
地震震级:衡量一次地震大小的等级,用符号M表示。
比较通用的是里氏震级(用Ml表示),定义为:在离震中100Km处用伍德-安德生式标准地震仪所记录到的最大水平动位移(以微米计)的常用对数值,即 Ml=lgA地震烈度:用来衡量地震破坏作用大小的一个指标。
《桥梁抗风抗震》复习资料

1、震级和烈度:震级指一次地震释放能量的人小。
烈度指地震对地表及工程结构影响的强弱程度。
2、烈度影响因素:震源M、传播途径与震中距R、场地条件S、其它。
3、桥梁震害的原因:①地震强度。
②场地情况。
③认为错误。
④结构地震易损性。
4、桥梁震害的形成:①地基失效引起的破坏。
②结构强振引起的破坏。
5、桥梁震害的类型:①墩柱的弯曲破坏。
②墩柱的剪切破坏。
③墩柱的基脚破坏。
6、三级设防思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7、确定抗震设防标准应考虑的因素:①根据桥梁的重要性程度确定该结构的设计基准期:②地震破坏后,桥梁结构功能丧失可能引起次生灾害的损失;③建设单位所能承担抗震防灾的最大经济能力。
8、预期地震出现概率的另一种表达方式:①地震超越概率:定场地在未来一定时间内遭遇到人于或等于给定地震的概率,以年超越概率或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表示;②地震重现期:定场地重复出现大于或等于给定地震的平均时间间隔。
9、《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单一水准的抗震设防思想;《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三级设防思想。
10、分析和认识桥梁结构的自振周期、振型和阻尼比这些动力特性的重要意义:桥梁结构的自振周期和地震动卓越(主要)周期越接近,它的振型接受到地震力的影响越人;而结构的阻尼比越小,结构所受的震害也越人。
分析和认识桥梁结构的自振周期、振型和阻尼比这些动力特性的重要意义就在于此。
11>地震力理论:也称地震作用理论,研究地震时地面运动对结构物产生的动态效果。
12、确定性地震力计算方法:①静力法。
②动力反应谱法。
③动态时程分析法。
13、动态时程分析法:精细分析方法,用于重要、复杂、的大跨桥梁抗震计算。
14、动态时程分析法步骤:①选定合适的地震动输入(地震动加速度时程);②采用多节点多自由度的结构有限元动力计算模型建立地震振动方程;③采用逐步积分法对方程进行求解,计算地震过程中每一瞬时结构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反应;④分析出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弹性和非弹性阶段的内力变化以及构件逐步开裂、损坏直至倒塌的全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梁抗震与抗风设计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莫霍面,次生灾害,地震危险性,规范反应谱,振型参与质量系数延性,反应谱,地震破坏准则,结构动力时程分析,卓越周期基本风压,抖振,横向屈曲
二、问答题
⑴ 试说明桥梁抗震设防的合理安全度原则?
⑵ 试说明振型分解法的基本原理,适用范围?
⑶ 试说明桥梁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⑷ 试说明桥梁结构震害类型、经验教训?
⑸ 试说明桥梁结构采用减、隔震设计的适用条件和基本原则是什么?⑹ 影响地震动特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⑺ 试述“概念设计”与“数值设计”的关系?
⑻ 试说明全球主要地震分布带有哪些?
⑼ 试论述常规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与能力设计方法什么不同? ⑽ 试说明桥梁结构的抗震设防标准
(11)试说明地震类型有哪几种?
(12)试说明决定抗震设防标准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13)简述结构的地震破坏准则主要有哪些?
圍试说明人工合成地震加速度事成的基本方法
(15)桥梁结构的抗震构造设计一般包括几个方面?
(16)能力设计方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17)在什么情况下,桥梁结构不是以采用减隔震设计?
(18)试说明设计地震力与延性系数的关系
(19)试说明结构延性设计原理是什么?
(20)是说明桥梁抗风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莫霍面: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
次生灾害:由地震引发的火灾、水灾、有毒物质泄漏和疫病流行等灾害称为。
规范反应谱:大量地震加速度记录输入后绘制得到众多反应谱曲线的基础上,再经过平均与光滑化之后才可以得到供设计使用的规范反应谱。
振型参与质量系数:每个质点质量与其在某一振型中相应坐标乘积之和与该振型的主质量之比。
延性:在初始强度没有明显退化情况下的非弹性变形能力。
反应谱:一组具有相同阻尼、不同自振周期的单质点体系,在某一地震动时程作用下的最大反应,为该地震动的反应谱。
(反应谱分为加速度反应谱、速度反应谱和位移反应谱)
卓越周期:地震时,从震源发出的地震波在土层中传播时,经过不同性质地质界面的多次反射,将出现不同周期的地震波。
若某一周期的地震波与地基土层固有周期相近,由于共振的作用,这种地震波的振幅将得到放大,此周期称为卓越周期。
基本风压:平坦开阔地区,地面以上10m高度处,统计得30年一遇10min平均最大风速V。
为标准,
2
按W0=V02/1600 确定的风压值。
抖振:边界层分离或湍流激起结构或部分结构的不规则振动。
横向屈曲:作用于悬吊桥梁主梁上的横向荷载超过主梁侧向屈曲的临界荷载出现的一种静力失稳现象。
地震危险性:指某一场地在一定时期内可能遭受到的最大地震破坏影响,可以用地震烈度或地面运动参数来表示。
地震破坏准则:在地震作用下,岩体土体破坏时应力状态达到的限度结构动力时程分析:
1、试说明桥梁抗震设防的合理安全度原则?
答:桥梁工程的抗震设防,既要使震前用于抗震设防的经济投入不超过我国当前的经济能力,又要使地震中经过抗震设计的桥梁的破坏程度限制在人们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换言之需要在经济与安全之间进行合理平衡,这就是桥梁抗震
2、、试说明振型分解法的基本原理,使用范围?
3、桥梁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所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①确定合理的地震输入②建立结构系统的数学模型及振动方程③选择合适的方法求解地震振动方程
得到地震反应。
4、试说明桥梁结构震害类型、经验教训?
①地基失效引起的破坏,一般来说这类破坏现象是人为工程难以抵御的因此应尽量通过场地选择避免
②结构强烈振动引起的破坏。
由于地震懂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人们目前还无法准确预测桥址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动,所以,设计对地震动特性不敏感的结构就显得特别重要。
5、试说明桥梁结构采用减、隔震设计的适用条件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①桥梁上部结构为连续形式,下部结构刚度比较大,整个桥的基本周期比较短②桥梁下部结构高度变化不规则,刚度不均匀,引入减隔震装置可调节各桥墩刚度,因而可以避免刚度较大桥墩承担很大惯性力的情况③场地条件较好,预期地面运动具有较高的卓越频率,长周期范围所含能力较少等。
6、影响地震动特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震源、传播介质与途径,以及局部场地条件这三类
7、试述“概念设计”与“数值设计”的关系?
抗震“概念设计”是从概念上,特别是从结构总体上考虑抗震的工程决策;用计算、构
数值计算”主要是地震作
件强度验算、结构和支座变形验算等。
应当指出,强调概念设计重要,并非不重视数值计
算。
而是为了给抗震计算创造有利条件,使计算分析结果更能反映地震时结构反应的实际情况。
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作
为一个正确的抗震设计,必须重视抗震概念设计,灵活而又合理地运用抗震设计思想。
8、试说明全球主要地震分布带有哪些?(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
9、试论述常规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与能力设计方法有什么不同?能力设计方法是结构动力概念设计的一种体现。
它的主
要有点是设计人员可以对结构在屈服时、屈服后的性状给予合理的控制,这是常规或传统抗震设计方法所达不到的,此方法设计的结构具有很好的延性,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结构倒塌,同时也降低了结构对许多不确定因素的敏感性。
10 、试说明地震类型有哪几种?
按其成因分为:火上地震、陷落地震、构造地震和诱发地震按震源的深浅可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11、试说明桥梁结构的抗震设防标准?工程抗震设防标准是指根据地震动背景,为保证工程结构在寿命期内的地震损失不超过规定的水平或社会可接受的水平,规定工程结构必须具备的抗震能力。
因此抗震设防标准是工程项目进行抗震设计的准则,也是工程抗震设计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12、试说明决定抗震设防标准的基本因素有哪些?即社会经济状况、地震危险性和工程结构的重要性。
13、简述结构的地震破坏准则主要有哪些?
14、试说明人工合成地震加速度事成的基本方法?是根据随机振动理论产生的符合所需统计特征(加速度峰值、频谱特性、持续时间)的地震加速度时程15 、桥梁结构的抗震构造设计一般包括哪几个方面?
①几何线形方面:最好是直线桥,且各墩高度相差不大②结构布局方面:上部结构最好是连续且小跨径的,并在多个桥墩上布置弹性支座;各桥墩的强度和刚度在各个方向最好相同或接近;基础最好建造在坚硬的场地上③结构传力机制方面:结构体系应完整,有明确、可靠的传力路径④结构构件设计方面:各部分构件的强度应根据其重要性和修复或更换的难易程度,采用明确的等级设置。
16、能力设计方法的基本思想?在结构体系中的延性构件和能力保护构件之间建立强度安全等级差异,以确保结构不会发生脆性破坏的破坏模式。
17、在什么情况下桥梁结构不适宜采用减隔震设计?①基础土层不稳定,易发生液化的场地②结构的固有周期比较长③位于软弱场地,延长周期可能引起共振④支座中出现负反力。
18、试说明设计地震力与延性系数的关系?结构具有的位移延性水平越高相应的设计地震力越小,结构所需的强度也越低反过来,结构具有的强度越高,所需具备的位移延性水平越低。
但是可利用的位移延性水平有个限值
19、试说明结构延性设计原理是什么? 要求结构在预期的设计地震作用下必须具有一定可靠度保证的延性储备。
也就是说,必须在概率意义上保证结构具有延性,超过预期地震动所能激起的最大非弹性变形。
20、试说明桥梁抗风设计的目的是什么?设计目的首先在于保证结构在施工阶段和建成后的营运阶段能够安全承受可能发生的最大风荷载的静力作用和由于风致振动引起的动力作用。
因此,首先应掌握架桥地点的风特性,决定架桥的设计风速,并据此推算风对桥梁的作用,校核抗风安全性,如果有可能出现有害的振动或变形,就应考虑适当的防止对策或进行设计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