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率的危险因素分析汇总

合集下载

血透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预防措施

血透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预防措施

血透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预防措施血液透析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用于治疗肾脏疾病患者的血液毒素。

在进行血透治疗时,存在着一些不安全因素,这些因素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挑战和风险。

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血透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不安全因素:1. 感染风险:在血透过程中,患者存在着感染的风险,尤其是在血管通路置入和接触透析器的过程中。

护士的操作技能和操作流程不当会增加感染发生的几率。

2. 血液透析器故障:血液透析器是血透治疗的重要设备,如果血透器发生故障,比如渗透,漏血等,可能会导致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3. 静脉通路问题:在进行血液透析时,由于静脉通路的不畅通或者存在堵塞等问题,可能导致血液透析过程的顺利进行受阻。

4. 过滤不足:血透过程中,如果透析液的过滤不足,患者体内的废物清除不彻底,可能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5. 血压控制不当:在血透过程中,患者血压控制不当可能会造成低血压,甚至是休克等危险情况。

二、预防措施: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血管通路置入前和接触透析器时,护士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感染的发生。

2. 定期检查血液透析器:护士需要定期检查血液透析器的性能和状态,确保它的正常运作,预防器械故障的发生。

3. 定期检查静脉通路:护士要经常检查患者的静脉通路,确保它的顺畅和通畅,及时解决通路问题,保证血透过程的进行。

4. 严格执行透析液净化:护士需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执行透析液的净化过程,确保透析液的质量和过滤效果。

5. 注意血压监测和调节:护士应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随时监测和调节,避免血压过低或过高,确保血液循环的稳定。

在血透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的存在给患者和医护人员都带来了很大的风险,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护士应在工作中时刻关注并严格执行相关操作规程,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不断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提高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风险意识,可以有效地降低不安全因素的发生,确保患者在血透过程中得到安全而有效的治疗。

12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12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膜 透析 器。有 效膜 表面 积分 别 为1 、1 I _ . 1 ,常规碳 酸氖 盐透 析 3 6T
液 ,透 析液 流速 5 0ml n 0 / 、透 忻液 温度为 3 mi 6~3 。 向管通 路 7
心脏 病 ,使 心 功能减 退 ,影 响患者 生存 率 。因此 高_压 引发 的肾 【 f 『 L
期生仔 半 。结 论 :在透忻 时应 积檄 排除患 者 利 【 .努力 提高患 者 长期 生存 率 。 素
f 词】 关键 索维 持性血 液透析 ;长期生存 率 ;影 响 素
血液 透析 ( mo ils He day i s),简 称 m透 ,是一种 较安 全 、易
病 患者 的 治疗 ,维 持性 血 液透 析使 E R 患 者 的存 活率 和生 活质 SD
量得 以提 高 。早在 _ 世纪 9 年 代 ,发达 l 维持性 血液 透析 患者 卜 0 闼家
行 、应 用广 泛的血 液净 化方 法之 一 。其 利用 透膜 原理 ,通过 扩
散 、对 流体 内各种 有害 以及 多余 的代 废 物 和过多 的 电解 质移 出
体 外 ,达到净 化血 液的 f的 ,并吸 达到 纠正水 电解 质 及酸碱平 衡 j _ 的 目的。其 主要用 丁治疗 急性 肾功 能衰竭 、慢 性 肾功能 衰竭 、急
5 和 1年 生存 率 已经分 别达  ̄6 .%和4 . ,而在 我 国维 持性 年 0 12 J 6 7% O 血液 透析 患者 的长期 生存 率 也有 了较 大 的提 高 。但 是 长期维 持 】
性血 液透 析治疗 虽然 能改 善 晚期 肾脏所产 生 的症状 ,但 不能代 替
性 药物 或毒物 中毒 、难 治性心 力衰 竭 、 水肿 、肝 硬化 、肝 肾综 肺 合 征等 疾病 … 。随 着 血液透 析技 术不 断改 进 ,透 析效 能 、充分性

老年患者血液透析并发症的原因分析与治疗现状

老年患者血液透析并发症的原因分析与治疗现状
娄 岩等 老年患者血液透析并发症的原因分析与治疗现状 第 15 期
·2987·
要。舒芬太尼是较强 的 阿 片 类 镇 痛 药 物,与 阿 片 受 体 亲 和 力 强,镇痛强度更大。其代谢产物( 去甲舒芬太尼) 的药理活性仍 为舒芬太尼的 1 /10,由此舒芬太尼的作用时间更持久〔3〕。此类 药用于术后静脉镇痛的潜在风险主要是延迟性呼吸抑制和过 度镇静,所以为 了 追 求 镇 痛 效 果 而 加 大 舒 芬 太 尼 剂 量 并 不 可 取〔4〕。地佐辛是人工合成的混合型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对 k 受体产生激动作用,对 μ 受体只产生较弱的效应,有时还拮抗 激动药的部分效应。k 受体主要分布于大脑、脑干和脊髓,地佐 辛主要通过激动 k 受体产生中枢镇痛镇静作用,其镇痛作用比 吗啡、喷他佐辛更强,由于其对 μ 受体有不同程度的拮抗,呼吸 抑制和药物依赖发生率低,对呼吸影响小,恶心呕吐、皮肤瘙痒 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本组使用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老 年人术后静脉镇痛,发现其镇痛效果与单独使用舒芬太尼相比 无显著差异,而镇静效果 DS 组明显优于 SF 组,其他不良反应 的发生率 DS 组明显少于 SF 组。有文献报道,阿片类药物对呼 吸抑 制 发 生 率 为 0. 2% ~ 0. 7% ,以 静 脉 给 药 为 最 高 ( 1. 2% )〔5〕。本组在使用静脉镇痛期间循环稳定,未发生呼吸 抑制,可能与舒芬太尼对 μ1 受体( 镇痛) 较 μ2 受体( 呼吸抑 制) 有更高的选择性及地佐辛拮抗 μ 受体及激动 k 受体有关。 本文两药联合使用具有用药剂量小、镇痛镇静效果好、不良反
1. 2 肌肉痉挛 发生率为 10% ~ 15% ,具有一过性老年患者常会因此提前结 束透析,从而影 响 透 析 质 量〔29〕。 发 生 机 制 与 低 钠 和 循 环 量 减 少有很大关系,其次是组织缺氧、PH 值升高等影响因素。一般 治疗措施有保证老年患者透析期间体重变化在 5% 的干体质量 以内,静脉补充生理 盐 水 或 者 葡 萄 糖 酸 钙 等〔30〕。 艾 萍 等〔31〕报 道利用可调钠 HD 方法能够有效防治肌肉痉挛,具体方法是在 透析 的 全 过 程 中 将 初 始 钠 浓 度 145 mmol / L 以 每 小 时 2 ~ 3 mmol / L的速度降到 135 mmol / L。姚利群等〔32〕在每次透析治 疗后将 1 g 左旋卡尼汀加入 0. 9% 生理盐水 15 ml 缓慢静推, 12 w后结果表明肌肉痉挛的发生率明显下降,而且此法对老年 人机体无副作用,同时还能改善心肌之功效。 1. 3 头痛 发生率为 5% ~ 10%〔33〕,头痛的特点是前额及颞 部为主的闷痛或胀痛,透析后症状消失。多与失衡综合征、高 血压、神经性头痛相关。一般处理措施是给予老年透析患者镇 静、止痛剂,或者是采用中医针灸的方法〔34〕。罗国鸿等〔35〕报道 给予老年透析患者适当的扩血管治疗减少脑血流速度,能够降 低透析性头痛的发生率。刘猛等〔36〕报道可调钠透析可以降低 头痛的发生率,此法具有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平衡而不会引起 口渴感的 优 点,具 体 方 法 是 透 析 的 过 程 中 将 透 析 钠 浓 度 由 148 mmol / L线性下降到 138 mmol / L,有较强的临床实用价值。 谷红霞等〔37〕经过试验证明临床普遍应用的无醋酸盐碳酸氢盐 透析液能降低头痛的发生率。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感染 2 例 ,消化道大出血 1 例 2 . 4 长期 生存 率及影 响 因素 ( 1 )1 年 存 活 率 ( 9 2 %) ,5年 存 活 率 ( 6 3 %) ,1 0 年 存 活 率 2 2 . 7 % ,l 0 年 以上仍 在 M H D治疗 1 5 例 ,其 中 最长 1 例 已超 过 1 6 年仍 在 M H D治疗 。( 2 )根 据 MH D治 疗 开 始 时 年 龄 分 为 ≤ 6 5岁 和 > 6 5岁 两 个组, ≤6 5 岁组 5 9 例 ,存 活 4 5( 7 6 . 3 %) ,
布 ,导致 E S R D的原发病和死亡原 因,转归 ( 包
括仍在本院继续血透治疗、转 院和死亡等 ) ,以 及心 血管相 关指标 ( 血 压 、心率 、心胸 比例 ) 、
常 规 实 验 室 监 测 指 标 的水 平 ( 血 常 规 、肾功 能 、 血 清 白蛋 白 、电解 质 、血脂 、透析 充 分性 )对 长 期 生存 率 的影 响 。 1 . 3 统计 学方法 应用 S P S S 1 3 . 0统 计 软 件 ,计
死亡 的主要危险 因素 ( B值 为正 ,越 大越 危险 )
2 结果
2 . 1 流 行 病 学 资 料 1 1 6例 患 者 中 男 6 2
有 心胸 比、右 R I,保 护因素有 ( B值 为负 ,越
小 越保 护 )透析 前 钙 、磷 、右 内膜 中层 厚 度 ; 男
例 ( 5 3 . 4 5 %) , 女 5 4例 ( 4 6 . 5 5 %) , 年 龄 ( 6 1 . 8 7 8 -1 4 . 5 . 6 1 4)岁 。 现 诊 患 者 透 析 时 间 3个
量资料以 ( ± s ) 表示 ,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 x z 检验 ,长期生存率采用 K a p l a n — M e i e r 计算法 ,死 亡相对危险率 ( r e l a t i v e r i s k ,R R)的 计算 采 用 C o x R e g r e s s i o n 法 。C o x 回归分析中以 P < 0 . 1 ,其他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因素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因素
2
。 分析原因认为是由于随着
年龄增加, 各器官系统功能减退, 高血压及糖尿病都有较明显 的心脑血管并发症, 对透析的耐受性降低, 直接影响老年血液 透析患者的死亡率。糖尿病肾病居第三位, 可能与老年糖尿病 患者易出现心脑血管并发症 、 血管条件差有关; 以及近年来腹 使老年糖尿病慢性肾衰竭患者预后有所改 膜透析的 开 展, 善
1 1.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2006 年 10 月至 2011 年 10 月我院老年尿毒
据相关资料显示, 在美国等发达国家, 糖尿病肾病居慢性 肾衰竭病因的第一位, 其次为缺血性肾损害, 而肾小球肾炎居 第三位。本组资料显示老年尿毒症患者的发病因素中由动脉 硬化及高血压导致的缺血性肾损害居首位, 肾小球肾炎其次, 糖尿病肾病居第三位。 该组资料表明目前我国老年血液透析 患者中继发性肾脏疾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这与近年来相关研究资料相符
基金项目: 吉林省卫生厅资助项目( No. 3D510C163428 ) ), 通讯作者: 杨立志( 1967男,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急慢性肾 衰竭及血液净化的研究 。 ), 第一作者: 向元兵( 1983男, 在读硕士, 主要从事急性肾衰竭及血液 净化的研究。
引起高度重视。这是由于老年患者大部分同时伴有高血压及 动脉硬化, 已存在肾小管间质损害, 加上长期应用解热镇痛药 物, 含马兜铃酸中草药、 锂制剂等肾毒性药物 占重要比例, 正逐渐引起人们重视。 由本组资料提示, 导致老年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第一位病因 为感染性疾病, 尤其是肺部感染, 说明肺部感染为老年血液透 析患者的主要死因。 研究表明, 由于老年各器官生理功能衰 退、 免疫功能低下、 营养状态不良
随着人们寿命逐渐延长, 老年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日渐增 加, 而老年患者血液透析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升高, 在某 种程度上制约了老年人血液净化治疗的开展, 影响了老年终末 期肾病患者的预后。 本文旨在分析近年来我国老年终末期肾 病血液透析患者的发病原因 、 死亡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 以期 改善老年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预后 。

血液透析患者非传统危险因素的分析

血液透析患者非传统危险因素的分析
Cha n gz h o u, 21 3 0 02, Chi na
T A NG 耽
, L U
K u i ,
n g , e t a 1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N e p h r o l o g y , A f il f i a t e d W u j i n P e o p l e ’ s H o s p i t a l fJ o i a n g s u U n i v e r i s t y ,
唐 卫 刚 卢景奎
[ 摘 要] 目的
龚立峰
马桂香
姜 维
探讨影 响血液透析患者长期存 活的非传 统危 险因素 , 以提高血液 透析患者生
存质量和生存率 。方 法 回顾分析 2 0 0 8年 1月 一2 0 1 1年 1 2月在 我 院血 液净化 中心行 维持性血
液透析 的 l 1 8例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基本资料 , 以3 6例死亡患者为研究组 , 继续存 活的 8 2例 患者 为
I 缶 床 内科 杂 志 2 0 l 3年 1 1月第 3 0卷第 l 1 期
J C h n I n t e r n Me d , N o v e mb e r 2 0 1 3 , V o 1 . 3 0 , N o . 1 l

7 41 ・

论著 ・
血 液 透 析 患 者 非传 统危 险 因素 的分 析
ro g u p, p a t i e n t s i n t h e d e a t h ro g u p w e r e o l d e r , h a d p o o r e r e c o n o mi c s i t u a t i o n, l o w e r ma r r i a g e o r e mp l o y me n t

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家庭护理的研究进展

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家庭护理的研究进展

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家庭护理的研究进展作者:黎元勤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12期【摘要】综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心里问题、营养失衡、血管通路、贫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等。

做好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血管通路的护理、贫血护理、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及基础护理。

使透析患者保持健康的心理,提高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终末期肾脏疾病是不可逆转的慢性渐进性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是患者的主要替代治疗。

随着透析技术的广泛应用,绝大多数患者的生命得到了延长。

然而,由于治疗方法和病情的特殊性,使患者容易产生一系列的负性心理反应,对患者的生理社会功能、生活质量以及透析质量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因此,对于MHD患者,在延长生命的同时,更应充分重视其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帮他们保持健康的心理,提高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漫长的治疗过程与透析的危险性等问题时刻困扰着透析病人,护理人员如何在透析护理中更好地为病人服务、获得更好的疗效,是护理工作中重要的课题[1]。

综述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的主要因素并及其家庭护理。

1 影响因素1.1 患者的心理问题由于受疾病本身、透析并发症以及家庭、社会的影响,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通过临床观察了解到,血液透析患者,无论意志多么坚强,一旦患病后心理平衡会打破[2] ,再加上治疗时插管或深部静脉穿刺存有的恐惧心理,治疗方式的转变,医院陌生的环境,新的角色转换,昂贵的透析费用都导致患者情绪不稳定,严重的甚至拒绝治疗。

这些问题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更为严重的是引发透析并发症,从而增加治疗风险。

一旦开始透析,一生都不能中断,给病人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易产生绝望和不安心理。

而多数透析病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出现情绪低落、焦虑、恐惧、紧张、沮丧等,不仅影响治疗,还会降低病人的免疫力[3]。

1.2营养失衡血液透析病人的营养问题极为重要,营养状况直接影响着病人生活质量的改善、生存年限、并发症的发生[4]。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结构功能特点及危险因素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结构功能特点及危险因素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结构功能特点及危险因素彭钰吴禹池周敏林启展(广东省中医院,广东广州510120)〔摘要〕目的了解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 )患者心脏结构、功能变化特征,并探讨老年MHD 患者左心室肥厚(LVH )的危险因素。

方法100例MHD 患者分为老年组(46例)和中青年组(54例),行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对相关临床指标进行横断面调查,了解老年MHD 患者心脏结构特点及其与透析龄、超滤量、血压、血肌酐(Scr )、血钙(Ca )、血磷(P )、血清白蛋白(ALB )、血红蛋白(Hgb )、血清胆固醇(Tch )、甘油三酯(TG )、高密度脂蛋白(HDL )、低密度脂蛋白(LDL )、血甲状旁腺激素(iPTH )之间的关系。

结果①老年MHD 患者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有80.4%出现LVH ,其中向心性肥厚占71.7%,离心性肥厚占8.4%;15.2%已出现向心性重构,只有4.3%结构完全正常。

10.9%存在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

②老年组与中青年组相比,LVH 和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发生率较高(P <0.05)。

两组相比超滤量、DBP 、Hgb 、ALB 、iPTH 水平存在差异(P <0.05)。

③老年MHD 有无LVH 组之间,SBP 、Hgb 、ALB 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而年龄、透析龄、超滤量、Kt /V 、TG 、Tch 和iPTH 无显著性差异。

④Hgb 与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 )呈负相关(r =-0.168,P =0.048),而血压、年龄、ALB 、血脂与LVMI 无显著相关性。

结论MHD 老年患者LVH 的发生率较高,以向心性肥厚为主,并有较高左室舒张功能下降,LVH 与贫血关系明显密切,可能与高血压、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肥厚;左室心肌质量指数〔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202(2012)13-2708-30;doi :10.3969/j.issn.1005-9202.2012.13.013第一作者:彭钰(1978-),女,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慢性肾衰竭并发症治疗的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率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冬梅刘新瑞回学军刘庆鑫许钟镐罗萍
【关键词】血液透析;长期生存率;危险因素
许多危险因素制约着血液透析老年患者的长期生存。

如何最大程度地减少或避免这些危险因素的发生,进而提高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一直是临床医生研究的重要课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125例行血液透析治疗的老年患者,5年生存率为41.6%,根据长期生存时间将患者分为2组,存活组52例(长期生存时间>5年),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62~73岁,平均年龄67.8岁;死亡组73例(长期生存时间<5年),其中男42例,女31例,年龄66~81岁,平均年龄74.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尿素氮 (BUN)、肌酐(SCr)、血钙(Ca)、血磷(P)、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血糖(Glu)、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等治疗前的水平,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但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

1.2 透析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Fresnius 4008B 透析机,透析液主要为碳酸氢盐透析液,F6透析器透析液流量 500 ml/ min,血流量180~250 ml/ min,每周透析2~3次,每次4 h。

透析方式相同,即维持性血液透析、间断
性血液透析滤过治疗。

血液透析滤过采用Fresnius 4008H透析机,F60 型Fresenius 聚砜膜血滤器,每月滤过 1~2次,每次4 h。

ESDN 患者常规药物控制血糖,其他治疗方案两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分析两组患者透析后的BUN、SCr、Ca、P、Hb、ALB、Glu、Ch、TG的变化,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根据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法 SGA ,询
问病史,检查皮下脂肪厚度、肌肉的萎缩、水肿、腹水等判定患者的营养状况:良、中、差。

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数据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透析后生化指标变化见表1。

存活组患者透析后的BUN、Ca、Hb、ALB的水平明显高于死亡组(P<0.05);而存活组患者透析后的SCr、P、Glu、Ch、TG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

由此可见,生化指标的变化是影响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率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血脂、GW及Ca、P的水平。

表1 两组患者透析后生化指标变化分析
2.2 两组患者的营养状态比较存活组52例患者中营养状态良14例(26.92%),中28例(5
3.85%),差10例(19.23%);死亡组73例患者中营养状态良15例(20.55%),中30例(41.10%),差28例(38.36%)。

死亡组的ALB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两组患者的营养状态均不理想,但组间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

由此可见,营养因素也是影响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率的重要因素。

2.3 两组患者原发病的比较存活组52例患者中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者7例(1
3.46%),高血压肾病6例(11.54%),其他病因39例(75%)。

而死亡组73例患者中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23例(31.51%),高血压肾病15例(20.55%),其他病因35例(47.94%)。

死亡组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病的比例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

由此可见,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病是制约患者长期生存的危险因素。

2.4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比较存活组52例患者中血液透析过程中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为48.08%,低血压的发生率为21.15%,高血压的发生率为17.31%,感染的发生率为9.62%,贫血的发生率为44.23%;死亡组73例患者中血液透析过程中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为67.12%,低血压的发生率为49.32%,高血压的发生率为28.76%,感染的发生率为17.81%,贫血的发生率为76.71%,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5)。

由此可见,透析过程中的并发症也是影响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率的重要因素。

3 讨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已成为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维持生命的重要手段〔1〕。

但是由于许多危险因素的存在,血液透析的治疗还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老年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仍然受到较大的影响。

影响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非常复杂,主要包括透析技术和患者因素两方面〔2〕。

透析的时机和充分性是影响老年患者生存时间的重要因素,早期透析治疗有利于保护残余肾功能,提高总清除率〔3〕。

而充分透析能够有效地清除患者体内有害物质及潴留水分,减轻毒素对各组织器官的损害,改善临床症状。

患者的营养状况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又一危险因素,由于毒素的刺激造成肾功能衰竭患者的食欲减退,蛋白质的摄入量减少,且由于长期接受透析治疗,营养物质丢失,造成老年患者营养不良,直接影响患者生存率。

在我国慢性肾小球肾炎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首位病因〔4〕。

本组资料中,糖尿病肾病是首位病因,其次是高血压肾病,死亡组的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病的几率明显高于存活组。

说明原发病也是制约患者长期生存的危险因素。

而透析过程中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心力衰竭、低血压、高血压、贫血、感染等都是独立的危险因素,因此,应重视老年患者透析过程中并发症的防治〔5〕。

综上所述,只有充分透析、加强营养、预防并发症,重视原发病才是提高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率的重要手段,才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谢红浪,刘志红.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长期生存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8;17(5):4017.
2 刘惠芳,李国勤.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率的影响因素〔J〕.社区医学杂志,2008;6(9):8
3 4.
3 沈清,甘华.影响糖尿病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率的危险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06;35(2):140 1.
4 陈江华.提高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率所面临的挑战〔J〕.中国肾脏病杂志,2006;22(3):133 4.
5 谢红浪,季大玺.1 25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生存分析〔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5;14(2):136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