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老年社会工作(完成)

第四章老年社会工作(完成)
第四章老年社会工作(完成)

第四章老年社会工作

掌握重点1:老年人的特点

老年人处于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老化是其最显著的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

生理的老化从生物学意义上讲,老年除了代表生理年龄的增加,也表示人体渐渐失去自我更新的能力。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中需要关注这些变化,如老人在感觉系统方面

的一些变化,例如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方面的退化。

心理的老化是指老年人个人的感官过程的变化,包括:知觉、智力、解决问题、理解过程、学习及再学习过程、内驱力以及情绪等方面能力的降低,并由此而产生的反应

迟缓现象。

社会的老化老年人有老年人的角色,退出工作岗位、丧偶或者是同辈人死亡带来的关系和角色的变化。成功的老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角色变化和角色丧失的调整适

应。

掌握重点2:老年人的需要

1.健康维护

老年期是疾病多发期,健康维护是老年人最为关注和渴望满足的需要。

2.经济保障

在传统社会中,老年人依靠子女提供经济供养,在“反哺式”供养的社会习俗中,老年人基本没有后顾之忧。现代社会中,在延期支付的养老保险制度安排下,老年人关心的是有没有资格领取养老金、能不能按时足额领到养老金、领到养老金够不够维持基本生活所需等。

3.就业休闲

许多达到退休年龄的老年人,还有继续工作的愿望和需要,希望发挥专长;也有许多老年人过去忙于事业无暇休闲,现在闲下来打算好好享受生活,因此养花、养宠物、书法绘画、外出旅游等成为他们的新需要。

4.社会参与

老年人要贡献社会,需要广泛参与社会生活,特别是尝试参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5.婚姻家庭

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是所有人追求的目标。老年人也有维持和向往美好婚姻家庭生活的权利。伴侣和家庭支持系统对于老年人获得良好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居家安全

家居条件的改善、居住环境的安全,是老年人所关注的。

7.身后事宜安排

老年属人生最后一个历程和阶段,因此许多老年人十分关心自己身后事宜的安排,包括子女的

生活、财产的处置、墓地的购置、后事的操办等方面。

8.一条龙照顾服务

伴随老化过程,老年人在各阶段会有不同的照顾需要,可能需要接受居家养老、社区照顾院舍照顾等不同类型的服务,需要不同类型的照顾之间有良好的整合过渡。

掌握重点3: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老年人社会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处理认知与情绪问题、处理精神问题、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处理老年特殊问题等。

1.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

(1)健康促进与健康维护服务

健康促进服务即是为老年人提供的与身心健康直接有关的治疗、康复、预防等方面的服务,主要包括健康风险评估、例行体检、营养咨询与教育、有关慢性病的健康教育推广活动、处理酗酒和滥用药物问题、协助进行压力管理开展锻炼身体方案、采取防范控制在家中受伤、提供精神健康服务、推广预防性服务、提供与年龄有关的疾病的信息,提供老年学咨询、提供有关社会服务和后续性健康服务的咨询等。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方案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2)与健康照顾有关的服务

A.送餐服务、家庭病床服务、家务服务、探访、电话慰问等个人帮助;

B.出行和行动服务,包括手杖、轮椅和住所改造等辅助手段的提供;

C.紧急呼叫系统安装等技术支持;

D.信息服务、转介服务、志愿服务、代际互助服务、日托服务、营养西餐服务、法律服务、

出行服务、房屋修缮维护服务、照顾人缓解服务、院舍服务等专门服务项目的提供等。2.处理认知与情绪问题

抑郁症(和压力有关)、痴呆症、谵妄和焦虑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四个认知和情绪问题。3.处理精神问题

1)有关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有五点非常重要:

2)老年人珍惜当下非常重要。这包括欣赏时间的珍贵,学习享受生活。

3)找到往事的意义,以此建构生命的意义。

4)直面自己的局限,看到过往生活的缺憾。

5)接受生活中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寻求和解和宽恕,弥补过往生活留下的缺憾。

6)拓展个人爱好和同情的圈子。

4.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构成主要内容

正式支持体系主要由政府的老年工作组织机构和涉老组织机构构成,

如我国各级老龄工作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政府办的社

会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公寓、颐老院、护理院、临终

涉及了贫困救助、生

活照料、危机干预、

老年人权益保障等多

关怀机构、社会老年中心等个方面的内容

非正式支持体系第一类家庭成员(主要是子女)对父母的养老支持;

第二类亲属(兄弟姐妹及远亲、姻亲等)对老年人的支持;

第三类是非亲属对老年人的支持。如邻居、朋友、同事、

慈善机构、非政府组织、社区志愿服务等。

英国学者婉格尔等归纳了五种社会支持网络类型,即家

庭依赖型(与家人交往密切)、社区整合型(与家人、朋

友、邻居交往均密切)、自我涵括型(与家人、朋友、邻

居有交往,但均不密切)、社区依赖型(与朋友、邻居交

往密切)和自我局限型(与任何人均不交往)

主要包括:经济支持、

情感支持、生活照料、

精神慰藉。

家庭思维把老年人看成是复杂的多代关系系统的一部分。这一关系系统对老年人的生活有重大影响,是老年人与他人交

往并获得支持的基本来源。例如配偶、父母、祖父母、

兄弟姐妹之类的家庭角色。一是帮助家庭“解除羁绊”;二是识别成功的家庭应对技能,并根据需要拓展新的技能;三是帮助老人及其家人把冲突的需求排出先后次序;四是为老人制订一个行动方案,帮助家人治疗旧伤,处理积怨。

社会融合鼓励和动员老人保持社会接触会大大促进老人的身心

健康,社会工作者要通过为老年人设计不同类型的活动

方案,制订不同年龄段人共同参加的社区活动项目,促

进老年人与社会的整合。在设计社会整合方案时要充分

考虑老年人群体的差异性,在参与水平上应有所区别。

5.处理老年特殊问题

(1)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

虐待老人指的是恶意对老人,在身体、情感或心理及经济方面对老人采取非人道的做法。疏于照顾老人既包括主动也包括被动地让老人得不到所需要的照顾,导致老人的身体、情绪或心理方面的健康衰退。

下表总结了老人最常见的受到恶意对待的类型、他人的恶意行为或老人自己的疏忽行为、受到各类恶意对待的症状以及与每一恶意对待类型相关的风险因素或情境。从表中可以看出,女性比男性有更高的受到虐待的风险。老人的年龄越大,就越容易成为虐待或疏于照顾的受害者。高龄老人、身体不好和认知有问题的老人更可能受到虐待或疏于照顾。

恶意对待老人问题综合描述

恶意对待类型恶意对待的行为表现受到恶意对待的症状高风险因素或情境

身体虐待击打、体罚、推搡、

冲撞、摇晃、掌击、

烧烫、捏掐,不恰当

身体有擦伤、抽打伤

痕、烧伤、烫伤、骨

折或其他的由另外一

老人的认知或身体

有问题,老人对受

伤非常警惕或紧

地用药、限制人身自由或强迫进食。个人造成的受伤,受

伤很严重或不正常,

不能归结为由摔跤或

意外事故造成。

张,照顾人拒绝让

其他人见老人。

性虐待未经当事人同意发生

性行为,各种类型的

性攻击,包括强暴、

非自愿地裸露身体或

者拍摄色情图片。

胸部或生殖器周围区

域有擦伤、患无法解

释原因的性传播疾病

或感染、生殖器或肛

门异常出血等。

认知有问题或身体

行动不使的妇女是

有较高风险的人

群,与认定的虐待

人的关系性质不正

常。

情感或心理上的虐待

(重要) 用语言或非语言的方

式让老人遭受精神上

的痛苦,包括用言语

攻击、威胁、恐吓或

骚扰老人,还包括把

老人当孩子对待,或

者有意断绝老人与他

人的社会接触。

老人一直容易受激惹

或持续退缩,对虐待

人会表现出害怕、退

缩、愤怒或咄咄逼人。

老人和照顾人都有

社会隔离,认定的

虐待人常常对老人

非常盛气凌人、敌

对,可能还有其他

的虐待行为,如凶

狠地对待孩子。

经济虐待(如啃老族) 不恰当地使用老人的

经济资源、个人财产

或其他有价物品,包

括伪造支配或法律文

件。

突然改变在银行办事

的方式,老人抱怨没

钱,老人提到赢了竞

赛或中彩,突然改变

遗嘱。

老人认知有问题,

有大笔现金或值钱

的东西放在家中,

曾有过愚弄或受致

富诈骗的经历。

他人疏于照顾主动或被动地未满足

老人身心健康的需

要,包括未能充分满

足老人在饮食、居所、

穿衣、医疗照顾和身

体保护等方面的需

要。

尽管安排了照顾老

人,但老人的个人卫

生差、褥疮没有得到

护理治疗、水分摄取

不足或营养不良,以

及缺乏适当的看管,

老人的居住条件不安

全或不卫生。

老人认知的问

题或身体行动不

便,老人的生活条

件差而家中其他人

的生活条件却看起

来不错,照顾人酗

酒、吸毒等疏忽了

对老人的照顾。

自我忽视(没有子女) 老人没能充分照顾自

己又没有其他的照顾

人,由于缺乏自我照

顾,自我忽视会危及

老人的身心安康。

老人营养不良或严重

脱水,有病取出没有

求治、个人卫生差,

由于外表不洁可能会

被他人疏远或排斥。

老人认知有问题或

身体行动不便,有

明显的精神疾病,

在独居或无家可归

老人中比较常见。

社会工作的主要介入措施有以下几点:

●维护老人的合法权益,保护老人免受经济方面的剥夺;

●为不同境况中被虐待和被疏于照顾老人提供救助性服务;

●为不同境况中被虐待和被疏于照顾老人构建正式和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

●作政策方面的倡导和舆论方面的呼吁,改变和调整被虐待和被疏于照顾老人的家庭和社会

环境。

(2)丧亲问题

社会工作者在老人濒临死亡时要做的重要工作如下:

A.提供情感支持:协助老人和家人处理伴随濒临死亡而带来的多种复杂的情绪,敞开心扉,

处理未了的事宜。

B.代表老人及其家人争取合理权益:老人及其家人可能会心绪不宁,社会工作者可以发挥重

要作用,代表他们跟其他专业人员打交道,确保医疗人员能敏锐地体察和理解老人及其家人的需要。

C.提供相关资讯:帮助老人及其家人得到有关病情、备选处置方案、预留治疗指示、临终关

怀和支持性服务资讯。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忙组织资料,让家庭了解他们应该清楚的事情,并把难以应付的挑战分解成更容易掌控的事宜。

D.做丧亲辅导:帮助老人及其家人把丧亲视为一个过程,一个长期的系列调整过程,在生活

方式和态度上有所改变。老人及其家人可能也需要得到支持性服务方面的资讯,帮助他们在所爱的人去世后重新组织自己的生活。

(3)临终关怀

A.临终关怀服务主要包括:

?控制疼痛和症状:包括音乐治疗、艺术治疗、宠物治疗、戏剧治疗等。按摩和做运动

也常用来缓解临终者及其家庭照顾人身体上随的压力。

?协助老人及其家人解决医疗费用方面的问题。

?提供丧亲后续服务。后续服务认为尽管照顾死亡的亲人不容易,但是处理亲人离去后

的哀伤也需要得到社会的支持和专业的协助。

B.临终关怀运动倡导的方法有四个指导原则:

?病人及其家人是主要的照顾对象。

?由多学科人员组成的团队负责提供临终照顾,团队成员包括身心健康方面的专业人员

和满足精神需求的人员,承认临终者及其家人有生理、心理、社会和精神方面的全面需要。

?控制疼痛和病症是第一位的。

?提供丧亲后续服务用来支持丧亲的家人。

(4)自杀

A.自杀评估

社会工作者需要意识到与老人自杀有关的风险因素,并通过直接的、间接的和行为上的线索加以评估。

?直接线索:老人若直接说“我要了结自己”或者“有时我真想结束一切”,并不是随便

说说引人关注。它是直接的线索,表明他正在考虑终止自己的生命。老人正在考虑的

自杀手段越致命,其实施方案的可能性就越大,完成自杀企图的风险就越高。

?间接线索:比较间接地表明打算自杀的说法可能有“我会很久不在这儿”或者“我已

经厌倦了这一切”。有时老人会借用一些问题看所爱的人的反应。如“没了我你会过得好些”或者“这些日子我太麻烦人了”。尽管家人和专业人员可能觉得这样的话让人恼怒,但是这是老人在绝望的呼救,不可以视而不见。

?行为线索:有些老人没有提供任何口头线索,他们决定了要结束自己的生命,并且不

愿讲给他人听。国外学者提出下面一些线索表明老人有自杀倾向:企图自杀或者过去自杀过;买了武器;储存药物;出人意料地留遗嘱或修改遗嘱;突然开始筹划葬礼安排;贵重物品送人;突然对宗教或宗教敬拜仪式不感兴趣;非本人性格特点的不在意自己或不做家务;长期情绪焦灼动荡或抑郁却突然变得安稳、平和。

B.干预措施

老年社会工作者首先要清除眼前的危险,让老人找人在这艰难的时候陪着他,或者联络医护人员让老人住院接受进一步评估。同老人做安全约定,让他答应在你下次来探望前不要自杀。

动员在老人外部环境中的资源也很重要,诸如家人和朋友的力量。老人常常在看不到有什么解决问题的办法时,会错误地认为自杀是一种选择。社会工作者积极制订行动方案,为看似无法应对的问题提供解决途径,这也许会给老人带来生存下来的希望。

掌握重点4: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1.老年人个案工作方法

(1)老年人个案工作的独特之处

老年人个案工作通常也要经过接案(沟通)、预估(了解)、计划(参与)、介入(有进展)、评估(对自己的评价)与结案六个阶段。

●在接案阶段,很重要的一点是跟老人进行良好的沟通。

●在预估阶段要特别注意老人身体、心理、社会方面的功能状况。

●在制订计划阶段要充分吸收老人参与,即便是身体孱弱的老人,也希望能尽量掌控自己的

事情。

●在介入阶段要定期追踪进展情况。

●在评估阶段要重视老人的主观评价。

(2)老年人个案工作的注意事项

●营造适宜于跟老人沟通的环境;

●对有沟通障碍的老人应尽量多方求证老人的问题;

●受文化传统的影响,老年服务对象特别需要得到社会工作者的尊重;

●给老人处决权,尊重老人的选择;

●要有耐心,做好花较长时间处理个案的准备。

(3)老年个案管理

社会工作者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时常常要充当个案管理员的角色,除了直接给老人提供服务外,还要为老人做资源链接工作,多学科工作人员的协调配合工作。必要时,充当老人的代言人,倡导为其提供所需服务。

2.老年人小组工作方法

(1)老年人小组工作的独特之处

●老年人与健康的儿童、青少年或年轻成人不同,他们有各种身体上的不便和知觉方面的限

制,因此在开办小组的时候就要有相应的调整。

●在老年人小组中,带领者可能自始至终都要扮演一个比较积极的角色。老人可能需要社会

工作者“献殷勤”才能参加最初的小组聚会和以后的小组活动。

●老年人由于其身心健康状况,可能在小组中的表现比较被动,满是个人问题,这使老年人

小组工作的节奏比年轻人的小组慢许多。对小组带领者来说,能看到成员点滴的进步十分重要,这样就不会为迟迟看不到显著成效而气馁。

(2)老年人小组工作的注意事项

●尊重自决权;

●平衡对小组和个人所负的责任;

●尊重保密权;

●干预小组动力,保护小组成员免受伤害。

3.老年社区工作

(1)老年社区工作的重点目标人群

独居老人、高龄老人、伤残老人、困难老人。

(2)老年社会工作方案

目标通过统筹安排社区资源,为社区老人提供与其需求相匹配的优质服务,提高老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

类型居家服务

社区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

社区入住设施服务

工作内容增进老人生命与生活质量的各项服务的规划与传输。它要对社区老人群体的需求作出恰当的评估,为老人提供涉及生活照顾、健康教育、志愿者工作、法律

援助、精神健康、出行以及各类涉老信息方面的服务等。

工作原则采用优势视角;充权;统筹规划;资源链接与整合

4.老年社区照顾的服务内容

老年社区照顾服务体系的内容通常包括:咨询与转介、志愿者与代际整合项目、教育项目、老年中心与娱乐、就业项目、收入项目、营养与餐饮项目、健康照顾与生活安康、心理健康服

务、法律服务、交通服务、住房服务、个案管理、居家照顾、照顾人缓解服务、长期照顾服务等。

5.养老机构照顾

(1)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的特点

●不同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入住养老机构老人的生活、娱乐都在同一个地方,交往的都是

同一群人,所有日常活动都有日程安排。

●机构中老人在生活中容易丧失自己的身份和对日常活动的控制。个人的日常活动不得不由

他人陪伴,受到的对待也与他人类似,几乎没有灵活性和个性。

●老人受到非个人化的对待、因为他们在入院时被剥夺了个人财物。个人不能带太多的私人

物品入院,个人的隐私也因为物理空间的安排而受到限制。

●老人与外界间有设置的障碍,使他们丧事了通常在外界扮演的角色。由于人手不足,行动

不便的老人常常被困在照顾机构中,与机构外的人很少有社会交往。

●老人依赖工作人员来得到身体照顾和情绪支持。但他们的身体状况和语言可能与工作人员

不同,而工作人员却要处理他们的全部生活。他们可能未能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觉和想法,结果,有些人可能会受压抑,或是自我退缩。

●失去自身的角色和与他人的交往,加上大的生活变化,使老人在与工作人员交往和满足工

作人员的期望时常常感到羞辱和没有自尊。

●老人可能会由于缺少隐私和在机构中社会关系有限,而在他人面前掩饰自己对一些是非题

行动的感觉。

●为了适应养老机构和机构中的社会关系,老人可能会退出一些活动或远离一些场合。

●为了适应养老机构中的社会关系,老人可能会有意向工作人员挑衅或不与他们合作。

●老人可能接纳养老机构建立的稳定的、令人满意的环境,他们即使有时有心要返回社区,

也没有信心适应外面社区生活的挑战。

(2)照顾质量

A.不同照顾模式及其特点

仓储模式照顾机构的首要任务是延长人的寿命,重点是为老人提供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合适的饮食、良好的健康和医疗服务。

园艺模式重要任务是满足老人未得到满足的需要,开发老人的能量和未得以实现的能力。B.提高老人照顾质量的措施

?承认和尊重老人的隐私;

?应该通过让老人自己安排日常生活来增加他们自主生活的感觉;

?应该鼓励老人参与社区的活动,与朋友和亲属保持接触;

?工作人员和老人,以及老人与老人之间应该建立起积极的关系,使老人能始终有一个

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尊。

老年社会工作常用理论

老年人社会工作的常用理论 一、活动理论 活动理论针对社会撤离理论所提出的老年人因活动能力下降和生活中角色的丧失而愿意自动地脱离社会的观点,认为: 1、活动水平高的老年人比活动水平低的老年人更容易感到生活满意和更能够适应社会; 2、老年人应该尽可能长久地保持中年人的生活方式以否定老年的存在,用新的角来取代因丧偶或退休而失去角色,从而把自身与社会的距离缩小到最低限度。 活动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的意义在于,无论从医学和生物学的角度,还是从日常生活观察表明,“用进废退”基本是生物界的一个规律,因此,社会工作者不仅要在态度和价值取向上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他们力所能及的一切社会活动,而且更需要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不过,对于活动理论也有人提出一些质疑:第一,怎样界定活动?退休以后在家并不参加社区工作而只是在家种花养鸟或者习字绘画,这是不是活动?第二,晚年生活的满意与否除了活动因素外,是否还和经济收入、生活方式、家庭关糸、机体健康等多个因素有关?第三,一味强调活动是否忽视了老年人个性因素的存在?正因为如此,一些研究者提出了重视个性因素在衰老过程中的起重要作用的连续性理论。 二、社会损害理论和社会重建理论 社会损害理论着重讨论的是,有时老年人一些正常的情绪反应会被他人视为病兆而作出过分的反应,从而对老人的自我认知带来损害。例如,因患老年病而健康受损的老人,询问子女自己是否应该搬过去与其同住。这种询问就很可能被子女视为老人无能力再作处任何决定的表现,从此凡事处处为老人作决定。这种关心久而久之就会对老人产生一种消极暗示,让老人觉得自己的确缺乏能力而把一切决定权都交给子女。也就是说,接受消极标志的老人随后会进入消极和依赖的地位,丧失原先的独立自主能力。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案例表明,对老年人的过分关心导致老年人认为自己无用的错误认知,从而对老年人的身心带来损害。这一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者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它至少告诉我们,有些所谓的老人问题大多是被标定的结果,也是老年人自己受消极暗示所产生的连锁反应,因此,在帮助老年人的过程中,不仅要切实地帮助老人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需要协助老人增强信心和提升能力。 社会重建理论就是意在改变老年人生存的客观环境以帮助老年人重建自信心。社会重建理论的基本模式是:第一阶段:让老人了解到社会上现存的对老年人之偏见及错误观念。第二阶段:改善老年人的客观环境,通过提倡政府资助的服务来解决老年人的住房、医疗、贫困等问题。第三阶段:鼓励老人的自我计划、自我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案例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案例:李某,男,60岁,老党员,任行政机关领导多年。今年退休,现与老伴住一起,儿女都在外地工作。退休后他每天就是看看电视,种种花草,时间长了,渐渐感到时间过的很慢。早上起床后感到没什么大事可做,十分无聊。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感,常坐在那里叹气,闷闷不乐。老伴发现他不像以前那么开朗了,问他有什么烦心事他也不说,劝他去公园走走,他也不感兴趣。他说不知道怎么安排生活,觉得自己是一块朽木了,老了,最近饭量也小了,身体也没以前好了。 一、问题分析 1,社会因素 老年期是人生的最后一个重要转折期,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离退休导致了老年人长期以来形成的主导活动和社会角色的转变,由此引发老年人的心理发生波动和变化。 (一)从忙碌职业角色转变为闲暇的家庭角色 老李退休后,离开了原有的工作岗位和社会生活,即从职业角色转入闲暇角色,这种角色转换对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是一次很大的冲击;其一,工作是生活的主要收入来源 离退休首先意味着老年人经济收入的减少;其二,职业历程是人们获得满足感、充实感和成就感的重要形式,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而老年人正在丧失这一体验;其三,离退休还打破了老年人在工作时养成的特定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常使老人茫然不知所措。 (二)从主体角色转变为配角 老年人退休前,有自己的工作、人际关系和稳定的经济收入,子女在很多方面特别是经济方面依赖于父母,这使老年人在社会上有被认可、被尊重的荣誉感和成就感 在家庭中则有一家之主的权威感。退休后,工作带来的成就感消失,老年人的社会价值下降,从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转变为社会财富的享受者,同时经济收入的骤减,使老年人从过去被子女依赖转向依赖于子女,在家庭中原有的主体角色和权威感也随之丧失,失落感、自卑感也由此产生。 2家庭因素 离退休之后,老年人的生活范围退居到家庭之中,家庭成为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精神寄托,因此,家庭环境的好坏与否对老年人的心理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许多年轻人成家后自立门户,不再与老人居住在一起。家庭日趋小型化是现代家庭的共同特点。家庭的分化对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子女与老人的分居不仅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难以得到子女时时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心,对于老年人传统的家庭观念也有较大的冲击,更重要的是老年人期望的是热闹的家庭氛围,这种分居难免使老年人不时感到寂寞孤独。 二、处理原则 应该遵循:了解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尊重老年人的基本看法和态度、与老年人建立信任关系、耐心、积极地倾听老年人的谈话等原则。 三、问题解决 1.收集资料

老年社会工作常用的九种的理论(上)

老年社会工作常用的九种的理论(上) 在老年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中,曾经产生了不少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也从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领域借用了许多有关的理论,这些理论包括人生回顾理论、人格类型理论、社会撤离理论、活动理论、连续性理论、社会环境理论、老年次文化理论、符号互动理论、交换理论、方形生存曲线理论,等等。 一、人生回顾理论 布特勒(Butler)在1963年提出这个理论。它认为有许多老年人在老年期的一个基本的人格特征就是喜欢回顾往事。这种特征的产生主要缘于老年人的一种观念,认为自己已经日渐暮年,余日无多,因此在心理上产生“人生回顾过程”。老人们回顾往事的方式包括: (1)和亲朋好友或晚辈谈论往事; (2)怀念家乡,尤其回顾自己孩童时期家乡的生活情景; (3)对镜凝视追忆自己从前的容颜,和目前的鸡皮鹤发相比较,并且发出由衷的感慨; (4)一些有较高文化的老人还喜欢撰写有关怀旧的文章。 人生回顾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启发在于:在对老年人开展辅导或个案工作时,恰当地引导老人怀旧和回顾往事,对老人的自信心和能力的提升有极大的帮助。 二、老年人格类型理论

美国有心理学家按照人格和调适情况,将老人分为下列五种类型: (1)成熟型(Mature Type) 具有这种人格特性的老人从幼年至中年,环境顺遂事业成就,从而能够平稳地进入老年,对于退休和老化能够理智地表示接受,不悲观、不退缩、既不过于进取也不过于自我防卫。 (2)摇椅型(Rocking Chair Type) 这类老人属于依赖型的人,不拘小节,也无大志,把退休看成是解除责任的一个有利时机,正好安享晚年而不用在工作单位里忙忙碌碌。他们对于老迈并不恐惧。 (3)防卫型(Armored Type) 这类老人防卫心很强,固执刻板,通常在年轻时工作勤奋负责,遵守规范,重视事业方面的成就及贡献。退休后比较不能适应晚年生活,依然想寻找工作,期望通过忙碌的工作来保持活力和消除对衰老的恐惧。 (4)愤怒型(Angry Type) 这种人格类型的老人通常在年轻的时候碌碌无为,甚至有失败和遭受重大挫折的经历,因而到了晚年就非常伤悲,但这类老人常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客观因素,或者埋怨环境太差使其无法发展,或者指责他人从中作梗致使自己不能作为,等等,故而常常牢骚满腹,愤世嫉俗,常和别人发生冲突。情绪方面的失衡,又会导致这类老人在生理方面的病症,最终影响健康和寿命。

第四章 老年社会工作

第四章老年社会工作 单项选择题 1.( )就是老年人最为关注与渴望满足的需要。 A.经济保障 B.社会参与 C.健康维护 D.居家安全 2.谢慧在为社区孤寡老人提供服务时,总就是把她们当成自己的父母来照顾。面对这些无儿无女的老人,她总会潸然泪下。显然,在她心里这些孤寡老人也就是自己的亲人。谢慧的这种现象属于( )。 A.移情现象 B.情感转移 C.透支现象 D.反移情现象 3.有一天张奶奶突然对社会工作者小王说:“我已经厌倦了世上的一切。”这属于评估老人自杀倾向的( )。 A.间接线索 B.直接线索 C.行为线索 D.主观线索 4.小组工作有个主要原则就就是“小组中说的事留在小组中”,因此社会工作者采用小组工作方法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时应注意( )。 A.尊重自决权 B.尊重保密权 C.尊重选择权 D.干预小组动力 5.老年社会工作在个体层面的目的就是( )。 A.为老年人提供各种支持性服务 B.让老年人获得更好的社会支持

C.协助老年人应对好年龄渐长所带来的挑战 D.协助老年人解决由于年老而带来的问题,维持良好的日常生活功能 6.提高老人的照顾质量就是养老机构的工作目标,不同的照顾模式有不同的工作目标与重点。“园艺模式”的工作重点就是( )。 A.满足老人的社会与情感需要 B.提供安全的居住环境 C.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 D.延长老人的寿命 7.许多达到退休年龄的老年人,还有继续工作的愿望与需要,希望发挥专长;也有许多老年人过去忙于事业而无暇休闲9现在闲下来打算好好享受生活,因此养花、养宠物、书法绘画、外出旅游等成为她们的新需要。以上这些需要属于老年人需要中的( )。 A.经济保障 B.就业休闲 C.居家安全 D.健康维护 8.石板房社区老年服务中心常年推出“关爱老人”服务项目,主要就是为社区残疾、生活困难的老人提供送餐、洗衣与家居清洁等服务。该项目为老人提供的服务属于( )。 A.居家养老 B.家务服务 C.生活保障 D.日托照顾 9.下列各项不属于老年社会工作中与健康照顾有关的服务的就是( )。 A.送餐服务 B.提供精神健康服务 C.家务服务 D.照顾人缓解服务 10.( )就是老年人最显着的特点。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案例:陈某,男,63岁,曾任行政领导多年,工作上勤勤恳恳,具有极好的口碑。三年前退休。现与老伴住一起,儿女都在外地工作,一年难得来几次。退休后他每天就是帮着老伴买菜做家务,时间长了,渐渐感到时间过的很慢。早上起床后感到没什么大事可做,十分无聊。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感,常坐在那里叹气,闷闷不乐。老伴发现他不像以前那么开朗了,问他有什么烦心事他也不说,劝他去公园走走,他也不感兴趣。他说不知道怎么安排生活,觉得自己是一块朽木了,老了,最近饭量也小了,身体也没以前好了。 一、问题分析 1、个人问题 (1)年龄方面:案主63岁,刚进入老年。这一阶段,老年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下降,往往固步自封,还按照自己以前的生活方式去生活。别人把自己奉为老人,口口声声“老人家”、“老前辈”,使案主极易产生迟暮之感,从而生活态度越来越消极。 (2)身体方面:案主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衰退。近来食量减少,身体素质下降,很少进行身体锻炼。 (3)精神方面:案主退休后生活变得很清闲,无所事事,感觉比较空虚。时间长了便会意志衰退,情绪消沉,从而加速生理上的衰退和心理功能的降低。 2、家庭问题 案主与老伴住一起,儿女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和儿女的情感交流少了,隔阂加深,由于缺少儿女的照顾和关怀,老人感到被儿女冷落,两位老人经常会产生寂寞感。尤其是案主觉得自己退休后,没了权力,在家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以前孩子还经常打电话回来,遇到什么事情了,还向他征询意见,可是现在不会这么做了。 2、社会问题 (1)社会环境对案主造成一定影响。社会的快速发展让老年人在社会化的过程落后于他人,而且社会没有充分提供老年人社会化的机会和服务,社会政策通常注重于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身体物质保障,并没有满足其心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社会更注重青年一代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对于老年人的关注往往不够。 (2)传统的中国文化重视天伦之乐,儿孙绕膝,含饴弄孙,仍然是许多具有传统思想的老人的追求。可是随着中国的社会变迁,大家庭解体,社会结构变成以核心家庭为基础,人们的家庭观念淡薄,还有工作调动,人口流动,住房紧张,年轻人追求自己的自由与生活方式等问题,都造成年轻人不能或不愿与父母住在一起的原因。老人晚年盼望的理想落空,孤独、空虚、寂寞、伤感、精神萎靡、顾影自怜,再加上体弱多病,更加加重了老年人生理、心理上的状况的恶化。 (3)就目前中国社区的情况而言,一般社区没有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与服务,没有关注到空巢老人,没能很好地为空巢老人提供多彩的老年生活,因而案主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的活动。这在一定程度造成案主心理上的孤单、寂寞。 二、介入和干预 (一)约定阶段 1、案主的基本资料 案主:陈某 年龄:63岁 性别:男 家庭背景:儿女不在身边,与老伴生活在一起。 案主来源:案主求助

4第四章老年社会工作习题

一、单选题 ()是老年人最为关注和渴望满足的需要。 A.经济保障 B.社会参与 C.健康维护 D.居家安全 答案:C,请参考P104 谢慧在为社区孤寡老人提供服务时,总是把他们当成自己的父母来照顾。面对这些无儿无女的老人,她总会潸然泪下。显然,在她心里这些孤寡老人也是自己的亲人。谢慧的这种现象属于()。 A.移情现象 B.情感转移 C.透支现象 D.反移情现象 答案:D,请参考P105 有一天张奶奶突然对社会工作者小王说:“我已经厌倦了世上的一切。”这属于评估老人自杀倾向的()。 A.间接线索 B.直接线索 C.行为线索 D.主观线索 答案:A,请参考P112 小组工作有个主要原则就是“小组中说的事留在小组中”,因此社会工作者采用小组工作方法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时应注意()。 A.尊重自决权 B.尊重保密权 C.尊重选择权 D.干预小组动力 答案:B,请参考P117

老年社会工作在个体层面的目的是()。 A.为老年人提供各种支持性服务 B.让老年人获得更好的社会支持 C.协助老年人应对好年龄渐长所带来的挑战 D.协助老年人解决由于年老而带来的问题,维持良好的日常生活功能 答案:D,请参考P100 提高老人的照顾质量是养老机构的工作目标,不同的照顾模式有不同的工作目标和重点。“园艺模式”的工作重点是()。 A.满足老人的社会和情感需要 B.提供安全的居住环境 C.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 D.延长老人的寿命 答案:A,请参考P122 许多达到退休年龄的老年人,还有继续工作的愿望和需要,希望发挥专长;也有许多老年人过去忙于事业而无暇休闲9现在闲下来打算好好享受生活,因此养花、养宠物、书法绘画、外出旅游等成为他们的新需要。以上这些需要属于老年人需要中的()。 A.经济保障 B.就业休闲 C.居家安全 D.健康维护 答案:B,请参考P104 石板房社区老年服务中心常年推出“关爱老人”服务项目,主要是为社区残疾、生活困难的老人提供送餐、洗衣和家居清洁等服务。该项目为老人提供的服务属于()。 A.居家养老 B.家务服务 C.生活保障 D.日托照顾 答案:C,综合理解

社会工作实务案例分析

案例一分析: 1、基本情况 李斌,男性 出生年月:1989年9月19日 文化程度:职校肄业,目前无业 目前状况:上海市杨浦区人,与母亲同住,李斌因涉嫌聚众斗殴罪于2007年2月29日被上海市杨浦公安分局取保候审,2007年6月1日移送上海市杨浦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2、案主问题预估 (1)个人因素 案主年少单纯,18岁的他意志薄弱,容易冲动,遇事不够冷静,做事不计后果,加上法律观念淡薄,社会交往无选择,意气用事,爱打抱不平。 (2)家庭因素 父亲离异,父亲在外地工作,外祖母对其过分溺爱,家庭对案主缺乏正确地、及时的引导,平时与案主的沟通较少。 (3)朋辈群体 由于上初中时案主被人欺负过,所以为了得到保护,加入了不良朋辈团伙。2007年1月,因帮朋友出头而参与了聚众斗殴。 3、运用系统理论对个案进行分析 在系统理论看来,案主的问题来自于系统本身,而不是单纯的个人问题。个人所面对的问题来自环境支持的薄弱,以及个人与环境的不良互动等。 ① 系统理论注重个人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强调人与环境是交叉互动、相互影响的、强调整体环境中完整的人。在本案例中,虽然李斌的

个性也是导致问题产生的一个方面,但是更要放眼李斌所处的家庭与社会环境。李斌从小受到家人的宠爱,而且缺少父母的管教,从而形成了骄纵的性格,遇事不够冷静,做事不计后果。 ② 系统理论强调社会系统、特别是家庭系统在塑造和影响人的行为及生活状态中的重要作用。在本案例中,由于父母离异,且都忙于生计,李斌与父母缺乏沟通交流,由此可见李斌从家庭获得的支持较少,导致其在受人欺负时,找不到合适的支持系统,转而求助于不良的朋辈群体。从居委会干部那里得知,李斌很少参与社区活动,与社区居民交流较少,可见李斌的社会支持系统也是缺失的,因此更加剧了他对不良朋辈群体的归属感。 ③ 系统理论注重运用社会资源——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社会网络资源——帮助人们解决问题,满足需要。在本案例中,首先需要改善李斌个人及家庭内在系统的不良运作;其次,帮助李斌建立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扩大其社会支持网络。 ④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在于发现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并将问题和服务放在动态系统之中进行考察,及时调整人与环境的关系。 4、采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个案介入方案 第一阶段:邀请其参与小组,建立专业关系 邀请李斌参与由社区举办、社工组织的成长训练营,通过小组活动使案主了解自我特征和兴趣,明确个人的价值观,澄清对自身的期望,在活动过程中获得被尊重的感觉,在积极的同辈团体内获得归属和接受感,为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提供条件。 第二阶段:帮助其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 ①家庭支持 促进李斌与母亲的沟通交流,在沟通交流中发现并评估李斌的需求,对其合理的要求予以满足,敦促李母加强对李斌加以监护,希望母亲能联系案主的父亲,督促其承担起父亲的责任,以此逐渐恢复并巩固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一 案主赵某,女,年龄68岁,高中文化,年轻时是单位会计,性格内向。有一儿一女,儿子在上海某外资企业工作,女儿在本市从事教育工作。儿子和女儿都很孝敬,时常回家探望父母。赵某退休后与丈夫每天早晨到社区附近的广场打太极拳,晚上老两口到社区散步,老两口还经常到全国各地旅游,邻居和亲戚都十分羡慕张某老两口,赵某也十分满意这种生活。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一天老两口去散步回来,赵某的丈夫突然胸口不舒服,案主扶丈夫上床休息,没有想到过了一会案主的丈夫就快要不行了,案主急忙拨打了急救电话,120救护车将案主丈夫送到医院以后已晚,赵某亲眼目睹了丈夫的猝死,后来得知丈夫死于心肌梗塞,案主后悔不已,极端自责,性格变得更加沉默寡言,每天将自己关在家中,以泪洗面,吃的少睡得少,身体日益虚弱。儿子要接赵某去上海居住也被拒绝,案主认为去子女家居住会给子女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不愿意去;女儿和外孙女有时来陪伴和劝说母亲也未能让母亲的情况有所好转。赵某每天思念和丈夫在一起的点点滴滴,觉得生活没意思,在亲友面前经常流露出随丈夫而去的想法,经常拒绝进食。赵某的儿子和女儿担心母亲的状况,求助社区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在了解赵某的情况后,决定让社工小李负责处理该个案。 问题: 1.案主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以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如何对案主进行危机干预? 3.除了危机介入,社工小李还应从哪些方面介入? 答题要点: 1.案主的主要问题如下: (1)案主的自杀危机:案主目前有自杀倾向,经常拒绝进食。 (2)案主的身体问题:目前案主进食差,加上每天睡眠不足,身体虚弱,对身体已经造成危害。 (3)案主的自我认知:案主认为丈夫的病逝与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自我封闭,极端自责,对未来生活缺少自信,觉得活着没意思。 (4)案主的家庭沟通问题:家人的沟通和交流状况不佳,案主认为去子女家居住会给子女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5)案主的人际交往问题:性格变得更加沉默寡言,每天将自己关在家中,与平时交往

第四章老年社会工作

第四章老年社会工作 掌握重点1:老年人的特点 老年人处于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老化是其最显著的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 生理的老化 从生物学意义上讲,老年除了代表生理年龄的增加,也表示人体渐渐失去自我更新的能力。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中需要关注这些变化,如老人在感觉系统方面的一些变化,例如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方面的退化。 心理的老化 是指老年人个人的感官过程的变化,包括:知觉、智力、解决问题、理解过程、学习及再学习过程、内驱力以及情绪等方面能力的降低,并由此而产生的反应迟缓现象。 社会的老化 老年人有老年人的角色,退出工作岗位、丧偶或者是同辈人死亡带来的关系和角色的变化。成功的老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角色变化和角色丧失的调整适应。 掌握重点2:老年人的需要 1.健康维护 老年期是疾病多发期,健康维护是老年人最为关注和渴望满足的需要。 2.经济保障 在传统社会中,老年人依靠子女提供经济供养,在“反哺式”供养的社会习俗中,老年人基本没有后顾之忧。现代社会中,在延期支付的养老保险制度安排下,老年人关心的是有没有资格领取养老金、能不能按时足额领到养老金、领到养老金够不够维持基本生活所需等。3.就业休闲 许多达到退休年龄的老年人,还有继续工作的愿望和需要,希望发挥专长;也有许多老年人过去忙于事业无暇休闲,现在闲下来打算好好享受生活,因此养花、养宠物、书法绘画、外出旅游等成为他们的新需要。 4.社会参与 老年人要贡献社会,需要广泛参与社会生活,特别是尝试参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5.婚姻家庭 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是所有人追求的目标。老年人也有维持和向往美好婚姻家庭生活的权利。伴侣和家庭支持系统对于老年人获得良好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居家安全 家居条件的改善、居住环境的安全,是老年人所关注的。 7.身后事宜安排 老年属人生最后一个历程和阶段,因此许多老年人十分关心自己身后事宜的安排,包括子女

第十章 老年社会工作

第十章老年社会工作 案例: 李奶奶今年已82岁了,老伴去年去世。李奶奶共生有二子一女,均已成家立业。大儿子15年前留学美国,一家人现在美国定居;二儿子1969年到江西插队落户,早在1978年就上调县城工厂,娶妻生子,现在夫妻俩都被选拔在县政府当干部;小女儿从戏剧学院毕业当了演员,结婚后住在婆家,经常出外景拍戏。现在老房子里就李奶奶一人“留守”着,前几年李奶奶身体还算硬朗,这两年每况愈下,特别是老伴撒手人寰后,李奶奶总感觉到“下一个该轮到我了”。 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面临着诸多问题和需要,比如健康、生活照料精神或心理、社会需要等,案例中的李奶奶即是一例。那么什么是老年人,他们面临着哪些普遍的问题和需要?以老年人为工作对象的老年社会工作及工作内容和基本原则是如何? 第一节老年社会工作概念 一.老年期 按照国际标准,我国一般称老年群体中60~69岁的人为低龄老年人,70~79岁的人为中龄老年人,80岁以上的人为高龄老年人。不同年龄段的老人在身体健康状况、生活自理能力、参与社会活动、婚姻状况、家庭关系、心理需求等方面都有不一样的特点。许多低龄老人并不需要特别的服务,而大部分高龄老人都或多或少地需要一些社会服务。对不同年龄段的老人在服务规划和提供上要做特别的考虑。 二.老年人的需要 包括:健康维护、经济保障、就业休闲(如重新就业工作、外出旅游等)、社会参与(如意愿表达、利益维护等)、婚姻家庭、居家安全、后事安排等(如子女生活、财产处置、后事操办等)。 三.老年人的问题 老年人问题,是由老化而引起的社会问题。包括因个人的老化而导致的问题,以及由于社会人口老龄化而出现的问题。 1.由老年人的特殊情况而产生的老年人自身的社会问题,称之为老龄问题的人道主义方面的问题。 2.由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绝对值和相对值上升,而导致的人口年龄化对整个社会所产生的问题,国际上称之为老龄问题在社会发展方面的问题。 具体表现为: (1)国民寿命延长与老年慢性病增加; (2)家庭结构改变与无人照顾老人增加(“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增加); (3)工业化都市的迅速发展与老人生活环境的恶化; (4)教育文化进步与严重的代际隔阂; (5)医药发达与老人医疗费用负担; (6)老人闲暇的增多与社会交往的减少。 四.老年社会工作

4 第四章 老年社会工作习题

一、单选题()是老年人最为关注和渴望满足的需要。 A.经济保障 B.社会参与 C.健康维护 D.居家安全 答案:C,请参考P104 谢慧在为社区孤寡老人提供服务时,总是把他们当成自己的父母来照顾。面对这些无儿无女的老人,她总会潸然泪下。显然,在她心里这些孤寡老人也是自己的亲人。谢慧的这种现象属于()。A.移情现象 B.情感转移 C.透支现象 D.反移情现象 答案:D,请参考P105 有一天张奶奶突然对社会工作者小王说:“我已经厌倦了世上的一切。”这属于评估老人自杀倾向的()。 A.间接线索 B.直接线索 C.行为线索 D.主观线索 答案:A,请参考P112 小组工作有个主要原则就是“小组中说的事留在小组中”,因此社会工作者采用小组工作方法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时应注意()。 A.尊重自决权 B.尊重保密权 C.尊重选择权 D.干预小组动力 答案:B,请参考P117 老年社会工作在个体层面的目的是()。 A.为老年人提供各种支持性服务 B.让老年人获得更好的社会支持 C.协助老年人应对好年龄渐长所带来的挑战 D.协助老年人解决由于年老而带来的问题,维持良好的日常生活功能 答案:D,请参考P100 提高老人的照顾质量是养老机构的工作目标,不同的照顾模式有不同的工作目标和重点。“园艺模式”的工作重点是()。 A.满足老人的社会和情感需要

B.提供安全的居住环境 C.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 D.延长老人的寿命 答案:A,请参考P122 许多达到退休年龄的老年人,还有继续工作的愿望和需要,希望发挥专长;也有许多老年人过去忙于事业而无暇休闲9现在闲下来打算好好享受生活,因此养花、养宠物、书法绘画、外出旅游等成为他们的新需要。以上这些需要属于老年人需要中的()。 A.经济保障 B.就业休闲 C.居家安全 D.健康维护 答案:B,请参考P104 石板房社区老年服务中心常年推出“关爱老人”服务项目,主要是为社区残疾、生活困难的老人提供送餐、洗衣和家居清洁等服务。该项目为老人提供的服务属于()。 A.居家养老 B.家务服务 C.生活保障 D.日托照顾 答案:C,综合理解 下列各项不属于老年社会工作中与健康照顾有关的服务的是()。 A.送餐服务 B.提供精神健康服务 C.家务服务 D.照顾人缓解服务 答案:B,请参考P106 ()是老年人最显著的特点。 A.老化 B.沉默 C.怀旧 D.孤独感 答案:A,请参考P102 老年社会工作中,社会工作作者在做丧亲辅导时,提供的支持性服务不包括()。 A.家庭辅导 B.家务服务 C.技能培训 D.提供情感支持 答案:D,请参考P111 老陈今年62岁,他日益感到自己与新的科学技术,比如网络、电脑等的距离越来越远,他曾经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一、案例陈述: (一)案主的基本信息 案主段大爷,男,68岁,已退休,退休工资3000多元。有一养女。 (二)案例陈述: 段大爷老伴朱大妈年轻时不能生育,于30年前报养一女孩并按规定办理了收养手续。一家三口一直居住在辖区驹章胡同15号直管公房,面积30平左右。段女长大成人结婚后,段大爷出资20万元在沙子口为其女购得60平两室一厅,段女与丈夫在外独住,因为工作忙,段女不经常来看父母。2017年朱大妈去世,没了朱大妈的陪伴和照顾,段大爷也不愿与邻居交流,身体也每况愈下,脾气变得暴躁悲观,经常给养女大点换抱怨,认为自己没什么活头了,与养女的矛盾加深,觉得白养了女儿,段大爷希望段女能搬回来看他,照顾他的生活并带他看病,但段女不同意,矛盾再次激化。段大爷心灰意冷,找到居委会希望居委会工作人员帮助其解决家庭纠纷。段大爷向工作人员叙述之前碍于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不想把家里的事抛到明面上来让别人知道,但是现在老伴也不在了,养女也不孝顺,自己觉得活着没意思。 二、案例分析

1、个人层面:段大爷自从老伴去世后,与养女关系不好,无人照顾,也不愿与邻居多交流,身体情况日趋下降,情绪低下,很悲观,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2、家庭层面:养女与段大爷有矛盾,不照顾不赡养周大爷,养女家人也不待见周大爷,矛盾越来越多。与子女间缺少亲情的交流,老伴去世后,心里的话没有人倾诉,又因为身体状况不佳,容易产生悲观心理。 3、社区网络层面:朱大妈去世后,段大爷不喜欢与人交流,也不参加社区老年人活动,长期一人独处,容易产生孤独、空虚的感情。 传统的中国文化重视天伦之乐。儿孙绕膝,含饴弄孙,仍然是许多具有传统思想的老人的追求。然老伴去世,养女的不赡养不善待让周大爷心灰意冷。 二、介入和干预 (一)约定阶段案主来源:案主求助案主类型:自愿 1、案主出现的问题:情绪低落、食量减少、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与养女不和 2.评估途径:通过案主邻居、养女、社区及案主自身了解情况。 3.初步评估的结果:案主所出现的问题属于老年社会工作的范畴,应以老年社会工作个案工作方式进行介入和干预。4.约定阶段注意的事项:虽然段大爷是主动求助于机构,

老年社会工作常用的九种的理论上

老年社会工作常用的九种的理论(上) 在老年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中,曾经产生了不少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也从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领域借用了许多有关的理论,这些理论包括人生回顾理论、人格类型理论、社会撤离理论、活动理论、连续性理论、社会环境理论、老年次文化理论、符号互动理论、交换理论、方形生存曲线理论,等等。 一、人生回顾理论 布特勒(Butler)在1963年提出这个理论。它认为有许多老年人在老年期的一个基本的人格特征就就是喜欢回顾往事。这种特征的产生主要缘于老年人的一种观念,认为自己已经日渐暮年,余日无多,因此在心理上产生“人生回顾过程”。老人们回顾往事的方式包括: (1)与亲朋好友或晚辈谈论往事; (2)怀念家乡,尤其回顾自己孩童时期家乡的生活情景; (3)对镜凝视追忆自己从前的容颜,与目前的鸡皮鹤发相比较,并且发出由衷的感慨; (4)一些有较高文化的老人还喜欢撰写有关怀旧的文章。 人生回顾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启发在于:在对老年人开展辅导或个案工作时,恰当地引导老人怀旧与回顾往事,对老人的 自信心与能力的提升有极大的帮助。 二、老年人格类型理论

美国有心理学家按照人格与调适情况,将老人分为下列五种类型: (1)成熟型(Mature Type) 具有这种人格特性的老人从幼年至中年,环境顺遂事业成就,从而能够平稳地进入老年,对于退休与老化能够理智地表示接受,不悲观、不退缩、既不过于进取也不过于自我防卫。 (2)摇椅型(Rocking Chair Type) 这类老人属于依赖型的人,不拘小节,也无大志,把退休瞧成就是解除责任的一个有利时机,正好安享晚年而不用在工作单位里忙忙碌碌。她们对于老迈并不恐惧。 (3)防卫型(Armored Type) 这类老人防卫心很强,固执刻板,通常在年轻时工作勤奋负责,遵守规范,重视事业方面的成就及贡献。退休后比较不能适应晚年生活,依然想寻找工作,期望通过忙碌的工作来保持活力与 消除对衰老的恐惧。 (4)愤怒型(Angry Type) 这种人格类型的老人通常在年轻的时候碌碌无为,甚至有失败与遭受重大挫折的经历,因而到了晚年就非常伤悲,但这类老 人常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客观因素,或者埋怨环境太差使其无法发展,或者指责她人从中作梗致使自己不能作为,等等,故而常常牢骚满腹,愤世嫉俗,常与别人发生冲突。情绪方面的失衡,又会导致这类老人在生理方面的病症,最终影响健康与寿命。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题一的另外一个参考答案模版:(感谢某同学的支持)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题一的另外一个参考答案模版:(感谢某同学的支持)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社会工作区别于传统的,日常生活意义中的助人活动,成为一种现代职业,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社会工作者也应当是一批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所以本案例中,我将尝试运用社会工作的知识加以分析和说明。老年社会工作就是社会工作的价值、理论、方法和技巧在与老年人的生存与发展相关的领域和机构内的应用其工作对象是老年人(一般指60岁以上)及其家庭成员。老年社会工作主要包括老年生活救助、老年生活照料服务、老年家庭关系处理、老年心理辅导、老年社会参与与社会融合的推动等。在本案例中,我认为李奶奶面临的问题是 1、在生理上身体状况不好,已经是82岁的老人在体力方面有点力不从心。 2、情感上很孤独,缺少家庭温暖、儿子、女儿都不在身边,没有家庭温暖 3、精神上由于老伴去世以后,精神上没有寄托,有恐惧感,老是想到死亡。需求: 1、参加社区活动与健康治疗 2、需要家庭子女亲情。 3、需要心理辅导我将运用个案工作方法为李奶奶解决心理等问题在个体方面:心理方面:李奶奶由于老伴去世比较孤独想到死亡,精神压力很大,作为社工我要帮助李奶奶解决心理上的问题。比如,1、我定期上门和李奶奶聊天,缓解她精神压力。2、与李奶奶子女联系,经常来看她,或接到子女家与他们团聚,经常打电话给李奶奶絮话,让她缓解心理压力。社会方面:人际关系网络的建立让李奶奶参加社区活动,参加居委会的木兰拳比赛参加扭秧歌跳舞活动,达到放松身心,使身体健康。环境层面:改善生活环境如请志愿者陪李奶奶说话。定期为李奶奶做家务,减轻家务负担,让李奶奶体会到社区温暖。小组社会工作;组织社区孤老和李奶奶(情况相似的老人)到社区一起参加如“夕阳红老年小组“促进老年之间相互沟通、多参与社会活动。社区社会工作:人群层面:针对社区中孤老比较多情况,我们要从社区宣传、社区教育、志愿者服务、开展社区社会工作。社区宣传——通过多种途径利用社区的各种宣传载体宣传关爱老人的内容,在社区中营造出老人快乐生活、尊重老人的良好风尚。社区教育——让老人在社区中多参与一些学习活动,使老人老有所学,促进身心健康,如老人读报小组,老人促进讲座,健康咨询等。志愿者活动——在社区中成立志愿者队伍(从党员、大学生、老师、医生等为社区老人提供各种服务,或者有能力的老年人也可以、参加志愿者队伍为需要帮助的老人提供服务,这样就没有代沟。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我感到这是一项无比神圣的职业,虽然很劳累很辛苦但我还是很愿意当一名社会工作者,为需要帮助的人服务这是我最大的快乐。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我们可以协助案主自助,增强其社会适应功能。当然就我个人而言,作为一名刚刚学习社会工作是专业知识的从业人员,仍有很多知识要学习,我会继续努力的。

历年考点 第四章 老年社会工作

第四章老年社会工作 一.老年人的特点和需要P96 特点:生理老化、心理老化和社会角色变化 需要:健康维护、经济保障、就业休闲、社会参与、婚姻家庭、居家安全、身后事宜安排、一条龙照顾服务 1416.老张夫妇退体前忙于工作,事业有成:退休后,热心社区公益活动,生活悠然而充实,最近喜添外孙,夫妻俩忙着在家带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经常参加社区公益活动了。老张夫妇的上述经历反映了老年人()的变化。 A.生理 B.心理 C.年龄 D.社会角色 0968.老年社会工作的目的之一是消除社会对老年人的歧视。以下表述中,不正确的老年观有( )。 A.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器官在老化 B.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思维能力在下降 C.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角色在变化 D.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工作能力在丧失 E.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经验在增加 1168.80岁的王老伯在入住福利院后遇到了不少麻烦,他好几次走错房间,引起其他老人的投诉,但是在参加兴趣小组活动时,他却能将诸葛亮的《前出师表》倒背如流。护理员对此很不理解,向社会工作者咨询。下列对王伯伯的表现的解释中,正确的有()。 A、因为年纪大了,所以王老伯的循环系统已经老化 B、虽然年纪大了,但王老伯对以前的知识可能还牢牢记得 C、因为年纪大了,王老伯在新环境里的认知能力下降 D、虽然年纪大了,但王老伯的自我表现欲强烈 E、因为年纪大了,王老伯的社会角色不再变化 二.老年人社会工作中要注意的事项 反移情:因为对老年人抱有的特殊感情,使工作者对待老年人时特别不或过度保护 价值观问题:认为老年人没有价值 自我意识和督导:长时间服务感到精力和情感透支,觉得工作没有价值 1418.小玲是护理院的社会工作者,经常为临终老人家及其家庭提供服务。最近一段时间小玲感到很疲惫,对工作缺乏兴趣,容易动火发怒,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小玲最恰当的做法是()。 A.克服自身困难,保持服务热情 B.告知服务对象自已目前的状况,暂缓提供服务 C.与家人讨论自己的工作内容,征求他们的意见 D.寻求专业督导支持,找到改变自身状况的方法 0918.社会工作者小东的第一个个案辅导对象是王奶奶。王奶奶子孙都在国外,每年仅回国看望她一次,她因而感到自己被子孙抛弃,心中闷闷不乐觉得生活没意思。在辅导过程中小东常常带着水果去看望王奶奶,给了王奶奶极大的精神慰藉,并在不知不觉中把王奶奶当作

老年社会工作针对某案例的服务方案

案例 关某今年60岁,刚刚退休在家,在外地工作的儿子平时很少回来,就老两口在家。关某擅长写、画,退休前是某乡文化站站长,乡里上上下下文化事宜全由关某来 承担,甚至乡里出一个板报也要找他来匦。每天上班让关某感到很充实,而且文化方 面的工作正是他非常喜欢的,虽然琐事特别多,天天不着家,但是每天都感到特别地 快乐。他妻子是一个热心肠,在家自己干点农活,平时做豆腐卖给村里,规模不大, 但是满村的人都喜欢吃她做的豆腐,她也小有名气。平时她从不埋怨关某不帮她干活,非常支持老伴的工作。关某退休后,就一直在家闲着,一下子没有事情可做了,他感 到非常失落。关某最近都闷在家里,哪也不想去。老伴让他帮她干活,他也不想做, 这使老伴心里特别着急。 一、理论分析: 1.活跃理论 活跃理论认为,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的需求,不会因为生理、心理及身体健 康状况的改变而改变。一个人到年老时仍然期望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保持中年生活型态,维持原有角色功能,以证明自己仍未衰老。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它们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如 果个人生理和安全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了,那么就会出现尊重、归属的需要,如渴望自 己有所归属,被人认同和承认,成为集体中的一员。老年人最需要的就是人生的满足感、被认同感,感知自己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3.角色理论 角色理论认为,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对他的社会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角 色转换过程中,如果转换不当,就会出现角色模糊、角色失调。老年人退休的角色转换,包括由劳动角色转换为供养角色,这容易使老年人产生经济危机感;决策角色转 换为平民角色,容易产生“被抛弃感”和寂寞感。 二、方法:个案工作 三、服务方案设计: 1.问题分析 本案例中,关某当前遇到的困难主要有: (1)关某退休在家,克服不了内心的障碍,一时难以接受退休的生活; (2)关某的儿子常年在外地工作,只有老两口相依为命,退休后没有人可以倾诉,内 心空虚、孤独。 2.方案目标 帮助关某走出心理困境,适应退休后的生活,并能继续发挥余热,实现老有所为,老 有所乐。

赵学慧__老年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_习题库完整

模块一认识老年人。 项目一认知老年人的群体特征。 任务一认知老年人生理特征。 1、由于老年人机体形态的改变和功能的衰退,所以说老年人所患疾病的病症和特征容易出现不典型性特征。(√) 2、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老年个体的生理特征上都会出现退行性的变化,并且出现某种病症。(×) 3、糖尿病是老年人特有的疾病。(×) 4、分泌系统不会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变化而出现功能上的变化。(×) 任务二认知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5、人的认知是心理活动产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6、个体进入老年期之后,智力会发生全面的退行性变化。(√) 7、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 8、老年期是老人与年轻时可能会具有完全相反的性格特征。(√) 9、抑郁症是老年阶段所特有的一种持续性情绪低落的情感性心理障碍。(×)

10、老年痴呆症的晚期阶段容易出现智力完全丧失,情绪反应迟钝、运动障碍、大小便失禁、语言能力丧失、生活不能自理的症状。(√) 任务三认知老年人的社会特征。 A、社会责任。 B、社会尊严。 C、社会义务。 12、老年人社会角色的变换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从职业角色转入赋闲角色;二、从主体角色演变为依赖角色。(√) 13、空巢期是每个家庭都会经历的阶段。(√) 项目二了解老年人的需求、问题及权益保障。 任务一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及面对的问题。 1、马斯洛需求理论当中属于人类个体较高层次的需求的是:ABC A、社交需求。 B、尊重需求。 C、自我实现。 D、安全需求。 2、中国老年人的收入来源主要有几个方面:(ABC) A、离退休金。 B、家庭成员的帮助。 C、个人劳动收入。 3、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可以分为三个维度:(ABC)

社工常用理论大全

社会工作常用理论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将需求分为五种,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还讨论了需要层次理论的价值与应用等。 二、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按照班杜拉的观点,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他们通常是用物理的方法对动物进行实验,并以此来建构他们的理论体系,这对于研究生活于社会之中的人的行为来说,似乎不具有科学的说服力。由于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所以班杜拉主张要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而不是在实验室里研究人的行为。 三、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 社会心理学家舒茨提出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的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这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

所采用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三种基本需要的形成与个体的早期成长经验密切相关。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 四、镜中我理论 由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在他的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一书中提出。他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因此,人的自我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1、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 2、关于别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 3、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 五、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 贝塔朗菲(1901~1972),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一般系统论和理论生物学创始人,50年代提出抗体系统论以及生物学和物理学中的系统论,并倡导系统、整体和计算机数学建模方法和把生物看作开放系统研究的概念,奠基了生态系统、器官系统等层次的系统生物学研究。 六、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