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木结构建筑的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保护

提要:本文从中国传统建筑的特征及其价值和传统木结构建筑的保护原则,措施方法及其意义等方面

阐述如何保护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

关键词:传统木结构建筑保护

中华传统木构建筑为中华传统建筑的主流,它传承中华民族的文明,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着中

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是祖先给我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旅游资源。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影响,传统木构建筑的破坏是相当严重的,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政府对保护传统建

筑的重视以及人们对环境观念的重新认识,保护传统建筑和乡土建筑提到一个比较高的位置。文章试从中国传统建筑的特征及其价值和传统木构建筑的保护原则,措施方法及其意义等方面阐述如何保护中国传统木

构建筑。

一、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特征

要研究如何保护传统木构建筑,首先要了解木构建筑的结构特征,技术特点和艺术特征等,这里我们简单分

析一下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特征。

中华民族之古建,众多形式中,以木构建筑为主体,经过历代建筑匠师之努力,木构建筑在各个方面都有许多巧妙之变化,增加了许多新的处理方法,但其总体布局与单体建筑仍保持住一种特有的格调,这是由于它们

具有稳定的统一特征所导致,下面我们从木构建筑的布局、结构、以及装饰等方面来分析中华民族木构建筑之特征。

(一) 平面布局:中华民族木构建筑平面布局基本以方形为主,园形、多边形、多用于园林建筑,在众多的平面布局形式中可归纳为四个形式:“金厢斗底槽”平面,用内外二圆柱分割平面从而使平面具有不同的功能,如佛光寺大殿平面。“单槽”平面,用一列内柱将平面划分成两区,如山西太源晋祠圣母殿,朔县崇福寺观音殿。“双槽”平面,用二列内柱将平面分成三个区,如西安唐大明宫含三殿遗址和北京清故宫太和殿。“分心槽”平面,在门层建筑中,用中柱一列将平面等分,如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平面。在木构古建保护过程中,只有先了解其平面特征才能进行正确的规划保护。

(二) 柱体及斗拱:柱体是构成屋身的主要构件,断面形状多为圆形,也有方柱及多边柱。宋《营造法式》有梭柱做法,规定将柱身依高度分为三段,上段收杀,中下二段平直,元代后多用直柱。柱的断面、高度与建筑尺度有关,由于人们对建筑材料、结构有一个认识过程,一般柱径与柱高比为1/ 9~1/ 15 ,多数为1/ 10 的比例。内外柱有等高和不等高两种,宋《营造法式》有“生起”做法,规定当心间向两端升高,次间柱升二寸,以下各间依次递增。为了使建筑的稳定性较好,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柱高的10/1000 ,在两山向内倾斜8/ 1000 ,而角柱则向两个方面倾斜,这种做法称为“侧脚”。连接柱体与屋顶的构件为斗拱。它由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拱、翅及斜的昂构成,结构上挑出承重,并将屋顶的重量传至柱上,斗拱也是衡量建筑其他各构件的尺度单位。宋代对各种拱的长度,卷杀己有详细规定,而且规定了拱昂等构件的用材料制度,并将“材”的高度划分为高15 分,宽度10 分,作为建筑尺度的衡量标准。宋《营造方式》中按建筑等级,将材分八等。清式坐斗斗口宽度为标准分十一等,斗拱在不同时期,其功用不同,宋时,斗拱主要是承重构件。清时,斗拱则主要是装饰构件。

(三) 屋顶:中华木构建筑最美丽的地方是屋顶,而屋顶美主要体现在自然的柔和的空间几何曲线上。古人用“兴折”和“举架”、“收山”和“推山”的方法,而使屋面呈凹陷的空间曲面,为解决雨水和光线的问题,飞檐和屋角起翘的做法,也更增加屋顶壮观美丽。构成屋顶的构架是屋架,由梁、枋、桁、椽等构成,一般抬梁式或穿斗式构成,抬梁式即柱上放梁,梁上放短柱,其上再置梁,梁的两端承檩,檩上承椽的结构形式。穿斗式由柱距较密柱径较细的落地柱与短柱直接承檩,柱间不施梁而用若干穿枋联系,并以挑枋承托出檐。古建筑保护中只有分清它们的结构形式,才能进行更好的保护。

(四) 装饰,装饰包括建筑物表面装修和建筑环境的装点,木构建筑非常注重环境的装点,有专门作为分割空间的照壁、屏风、曲栏等,也有花草树木、泉石路障的空插配置方式,木构建筑中对环境的装点提到较为重要的地位上,它的手法之多、规则之众,要求之广、效果之全是其他建筑型不可比拟的。建筑物表面综合装饰,更是中华建筑中最特长的特征之一,也最能体同中华民族的建筑装饰手法,中华建筑强调构架的组合方

式,每一个最细微的建筑部位都可作独立的装饰对象、梁、枋、椽、门、墙、檐,以到砖、瓦、天棚、栏杆、地板、水道等都是装饰的部位或独立的装饰部件;而装饰纹样的应用也是形形色色的,不同历史时期,同时朝代装饰纹样有不同的侧重,多与当时的造型艺术的主要题材相同,如商周的动物纹、善面纹;秦汉的功巨烈女、神仙三气等题材;隋唐的莲纹卷章、佛道四物、异方风物等题材;宋元的花草动物、神怪传说等题材都是常用的纹样;明清的装饰纹样之题材更为广泛,龙、凤、祥瑞主要是宫庭题材。另外,装饰方式和手法也是其他建筑所无法比较的,粉刷、镌刻、打磨、拼贴、压模、绘画、雕塑等手法应有尽有。在古建保护和维修中,在充分考察其装饰纹样的特点,装修的技法,才能进行更为详尽的保护。以上我们只是简单地分析其结构特征,而木构建筑,各个时期的做法和施工技术都不太一样,我们在进行木构建筑的保护过程,首先要分析当时当地的做法特点,施工技术特点,才能做好古建的保护。

二、中华传统木构建筑的艺术价值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几千年的文化,正是通过建筑及建筑装饰表现出来,而木构建筑作为传承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主体,它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艺术价值,它主要体现在:

(一) 历史建筑和遗物包含着从过去时代传递下来的信息,是历史的真实载体,当然木构建筑也不例外,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和考古价值。

(二) 木构建筑也是一个很好的活的历史教材,它可给人们丰富的联想,具有文化方面的重大的价值。

(三) 木构建筑同文物古建筑和古迹一样,容易形成一个国家和民族认同性的有力的物证,主要的古迹往往

成为国家和民族的象征,具有精神上的巨大的作用,成为民族的凝聚力。

(四) 木构建筑以木材为主,与自然融洽,与人容易沟通,有些有永恒纪念性的建筑,可以在人们心中激起强

烈的思念之情,具有重大的情感价值。

(五) 而作为一种历史奇观的木构建筑,如应县木塔,人们在欣赏历代艺匠和工程专家智慧创造的同时,能以从中得到美的启迪,美的感受,具有重大的艺术价值。所以,在中国木构古建的保护中,要充分挖掘出这些价值,体现这些价值。

三、中华传统木构建筑的保护原则

在国家“文物保护法”第十四条规定:“古建筑保护单位在进行修缮、保养、迁移的时候,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在国家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第十一条规定:“一切核定的文物保护单位⋯⋯在进行修缮、保养的时候,必须严格遵守恢复原状或者保存现状为原则。”木构建筑的原状,一般是指该建筑最后建成时的原来状况,如我们讲佛光寺大殿为唐风建筑,即指定建成于公元857 年,它的基本结构为唐代的。我们保护传统的木构建筑,就是保护其建筑的原有型制,包括平面布局,造型法式特征和艺术风格,原有的建筑结构,

材料和工艺技术;现状保存,是指重建筑经过时代的变迁,原来好的东西被歪曲,有的甚至经过破坏性修理后,技术和艺术价值大打折扣,如果保留现状,保护就失去意义,所以应该去研究当时当代的工艺技术及艺术成就,足够把握才去修复原状,这时态度要十分谨慎,绝不可把不合适的东西强加给历史。另外,保护木构建筑不单是单体的保护,而对于其他和它相关联的,为古木奇石,自然风光,风水格林,对景借景等都是保护之范围。

四、传统木构建筑的保护方法和措施

(一) 基础及其加固。基础的破坏对木构建筑最为危险。由于地下水位变化而使木桩腐朽,局部地下下沉和开

裂,整体地基变动等造成基础破坏,加固基础的方法有,打树根桩法、化学灌浆法、局部顶升法、外围加固法和上部卸重法等。

(二) 墙柱:墙体,最常见的破坏是裂缝和倾斜,原因:A.基础下沉变化。B. 上部构件变化推拉。C. 地震,风力作用。D. 雷电的破坏。E. 施工误差。F. 表面龟裂和人为,植物等破坏等。维修保护办法通常有:压浆补裂、加固扶正,顶升搬移,整体加固,支撑法等。柱体,柱子受潮或屋顶荷载的影响,柱子往往有劈裂,槽朽现象,壁裂的处理,常用嵌补法,当裂缝宽度不超过3mm时,补腻子后进行表面修饰与原木纹相符,当裂缝宽度在3mm~30mm 之间时,用同种木质嵌补后进行表面修补与原木纹相符。当裂缝宽度超过30mm时,采用嵌补加箍法。根据槽朽的程度,可使用不同的加固方法,为巴掌榫,抄手榫,螳螂头榫和垫墩等方法,而当槽朽不能承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