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与小人》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年《中庸》19则教案之一[修改版]

2024年《中庸》19则教案之一[修改版]

2024年《中庸》19则教案之一[修改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中庸》第十九章。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本章主要讲述了君子与小人在中庸之道上的区别,强调君子行中庸之道,而小人反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中庸》第十九章的基本内容,了解君子与小人在中庸之道上的差异。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学会在中庸之道上做人处世。

3.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分析、解读经典文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君子与小人在中庸之道上的区别,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实践。

教学重点:掌握《中庸》第十九章的基本内容,学会分析、解读文言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教材、《中庸》第十九章打印资料、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中庸之道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讲解:详细解读《中庸》第十九章,分析君子与小人在中庸之道上的差异,以及如何做到时中。

3.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中庸》第十九章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检验学习效果。

6.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解答。

六、板书设计1. 《中庸》第十九章2. 主要内容: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时中,小人无忌惮3. 教学要点: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如何实践中庸之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的含义。

举例说明如何在生活中实践中庸之道。

2. 答案:“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意味着君子遵循中庸之道,而小人背离中庸之道。

例如: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做到不偏不倚,既不软弱,也不强势,保持中立,和谐相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中庸》第十九章的基本内容,是否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中庸之道。

君子与小人教学设计

君子与小人教学设计

君子与小人教学设计君子与小人教学设计篇一:君子与小人纪教学设计第14课君子与小人新仓小学周晓微教学目标:1、学习《论语》中有关君子与小人的几句话,了解儒家的思想核心。

2、解读重点词句的读音,含义。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积累经典名句。

4、理解论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运用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方法:品读,精读课前准备:1、收集论语中有关“君子与小人”的经典名句。

2、了解历史上有名的君子或小人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君子与小人的典故。

2、自学资料袋有关孔子与《论语》。

3、揭题,了解本课学习内容。

二、初读课文提示学习方法:学古文,读是最好的方法。

1、读通、读准。

2、找一找,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字数一样;君子在前,小人在后;君子与(转载自: 教师联盟网:君子与小人教学设计)小人的品德相反??3、多种方式读(个人读、男女读、师生读)4、小结,过渡。

三、研读课文1、引导学习古文的方法。

2、研究君子的品德。

重点理解:怀、刑、德、义、利??等词。

3、小结学法。

4、自学小人的特征。

四、课堂练习1、看注释说古文。

2、书面填空。

3、拓展练习。

五、课外拓展,小结升华1、课件播放孔子、孔庙等图片。

2、虽然孔子离我们已有2000多年了,但孔子的思想并不过时,这个世界永远需要君子。

君子与小人教学设计篇二:也说君子与小人也说君子与小人摘自《衡水晚报》枣强姚金波上海复旦大学鲍鹏山教授讲《水浒》时说,君子的优点常常被小人看做是缺点。

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常伤害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常伤害对方。

平时人们在评价他人时常用到“小人”二字。

什么事君子、小人?我讲不出准确的定义,据《现代汉语词典》释义:君子,古代指地位高的人。

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

小人一是指古代地位低的人,后来地位低的人也用于自称,二是指人格卑鄙的人。

为官者是否都是君子,为民者是否都是小人,我不敢妄说,但我赞成世上没有绝对的君子,也没有绝对的小人。

明贤集公开课教案dayin

明贤集公开课教案dayin
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


过程Biblioteka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新课讲授。
(一)故事引入: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上课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个故事。
出示课件:春秋时期,楚国和郑国交战,楚国的乐官钟仪被郑国俘虏了。郑国人把他送给了晋国。到晋国后,钟仪仍然整天带着楚国样式的帽子,说着楚国的方言,演奏楚国的乐曲。晋国人都说:"钟仪虽然是个囚犯,但是他戴楚冠,操楚音,不忘故乡,真是个君子呀!"
终身立足于慈善事业和教育事业的邵逸夫先生,一生捐助内地科教卫生事业的资金达25亿。捐赠的学校有清华北大南京大学复旦大学.....
温家宝---为民清廉一心想着人们惠民为民
吴斌:高速路上遭铁块袭击肝脏破裂忍剧痛安全停车
谈到了古代君子,现代君子,现在我们身边的许多事情都可以提现君子的风范。例如:学习中我们呢勤奋刻苦;乐观积极快乐与人交友心地善良态度诚恳....
1、说说晋国人为什么说钟仪是个君子呢?(板书:君子)
2、在同学们心中,什么样的人能称为君子?
3、与君子相反的,我们称为小人。(板书:小人)
4、看到君子和小人这两个词,分别会让你想到哪些词?
今天,我们一起看看古人是如何看待“君子与小人”的。板书:与。
(二)出示本课所学内容
出示句子:
(1).君子当权积福,小人仗势欺人。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理解并感悟其中的道理
教学难点
感悟君子风范,努力做一位现代社会的君子。
学情分析
13秋机械加工班和13秋汽修就业班学生都是不愿参加升学班的同学,所以大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对学习缺乏兴趣,整个班级学习氛围不够浓厚。部分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缺乏一定的学习方法、技巧和毅力,眼高手低,懒于动手,吃苦精神不够强。13秋升学班共有29个学生,男生多女生少,比例失调,因为专业偏理科,所以大部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强;由于专业特点男生居多,只有三个女生,26个男生,大部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强。

国学教案--《论语之君子之道》精品教案.doc

国学教案--《论语之君子之道》精品教案.doc

国学教案--《论语之君子之道》精品教案.doc《论语之君子之道》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教学目标:1.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四则论语。

2.理解这四则论语的思想内容,结合具体例子说出对君子和小人的理解。

3.树立君子品德,做智慧人。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四则论语。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1.教师讲述春秋时期楚国乐官钟仪的故事。

(板书:君子)2.听了故事,为什么说钟仪是君子呢?3.那么,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君子呢?4.今天,我们跟随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一起走进“君子之道”。

5.学生齐读课题。

二、出示教学内容,初步感知内容意思1.课件出示学习内容2.学生自己读,找到阅读障碍。

3.学生汇报理解困难,师生一起解决困难。

4.多种形式朗读内容。

三、品读理解,拓展延伸出示任务:○1先自学,对照注视、译文逐字逐句理解。

○2与同桌交流君子和小人各有什么特征,用自己的话讲给同桌听。

1.学生汇报自学结果,教师适时指导和点播。

(1)君子特征:怀德、怀刑、喻于义、求诸己、坦荡荡。

(2)讲解“义”时,借助视屏《大禹治水》(课件显示)。

(3)“求诸己”,借助论语中的“己所欲不欲,勿施于人”2.正因为君子有“怀德、怀刑、求诸己、喻于义”这些内在的自我要求,所以君子才有“坦荡荡”的外在表现。

“坦荡荡”是一种怎样的情怀呢?3.出示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提问:范仲淹也有忧愁,他是小人吗?学生探讨交流。

4.与君子相比,小人有什么特征呢?借助百家讲坛《于丹心得之君子之道》片段,帮助学生理解。

5.学生从剩余的三句中选择一句,结合生活的事例来说一说自己对君子和小人的特征的理解。

四、指导朗读1.指名朗读2.齐读3.齐背五、课堂小结论语中还有很多关于君子的句子,我们要多读,多品,多思。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第1课时)名师课堂教案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第1课时)名师课堂教案

《论语》十二章(第1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敏、喻、质、史”等文言词语含义。

2.辨析君子、小人的区别。

3.理解“仁”“道”“义”等核心概念的含义。

4.学习“持身以仁、以道、以义”的修身方法。

【重点难点】1.理解“仁”“道”“义”等核心概念的含义。

2.解读“持身以仁、以道、以义”的修身方法。

【教学过程】一、学习导入《论语》十二章,记载了我国古代先贤的思想,讲述了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

本节课,我们一起走近孔子,学习《论语》十二章的前六章。

二、学习任务分析(一)知识要点:1.《论语》简介《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2.文化常识:八佾:读音yì,古代舞蹈奏乐的行列,八个人为一行叫做一佾。

八佾是八行共六十四人,按周礼天子才能用,诸侯用六佾,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

因鲁国国君是周公后代,周公曾有功于周王室,为报答周公之德,周成王赐给鲁国国君用天子之礼乐祭祀的特殊待遇。

(二)承担的单元任务:35页学习提示:本课所选《论语》十二章,焦点在立身处世的规范性原则,深入浅出,要言不烦、精辟隽永。

学习时要在理解仁、义、礼等儒家思想核心概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孔子关于“君子”之德及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

三、学习活动(一)朗读文本,疏通文意第一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注解:1.安:安适、安逸。

2.敏:勤勉。

3.有道,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

4. “君子”一词的理解孔子生活在礼坏乐崩的社会,贵族传统正在崩溃。

孔子为君子重新下定义,将君子分为身份君子和道德君子。

身份君子是指:贵族社会的成员,按照血统关系组成。

处于社会高端,大富大贵,有身份,有地位。

道德君子是指:从社会底层走出来的一种新兴的力量。

他们不但比当时的贵族更有知识,还有他们更不具备的底层经历。

国学经典《君子之道》公开课教案

国学经典《君子之道》公开课教案

《君子之道》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文言文的语感、韵味。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词句意思。

3、对“君子之道”有初步认识。

教学重点: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词句意思。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出文言文的语感、韵味。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导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今天我们要一起去看看怎样的人才能被称为君子,君子生存之道又是如何的。

2、板书揭题:君子之道。

齐读课题。

二、经典研读1、整体把握君子之道体现了古代儒家对于高尚人格的追求,本文的主题即是君子之道,也就是如何做一名君子的问题。

在课文中,所谓君子之道,其实也就是上节课所说的“中庸之道”。

2、字句梳理(1)君子之道费而隐。

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

“不肖”在古代“贤”与“不肖”是对举的,因此不肖也就是不贤明的意思。

(2)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

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语”,动词,说的意思。

“语大”就是往大了说,“语小”就是往小了说。

“载”,承载,放置的意思。

(3)《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言其上下察也。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诗》。

指《诗经》。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出自《诗经·大雅·旱麓》,这是是说君子之道向上向下都是很显明的。

“夫妇”,这里指代日常生活。

三、拓展延伸1、学习奇特汉字“妇”。

“妇”字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都是一个妇女拿着扫帚在打扫,因此,“妇”的本意乃是操持家务的女人。

但是在现代生活中,女性的地位已经获得了改善,操持家务不再是女性唯一的选择。

这个字充分说明了课文中讲“夫妇”二字合用以表示平常人或日常生活得意思。

2、学习日积月累苏州园林中的一处出名风景“开朗泼地”。

“开朗泼地”来源于程颐对《中庸》的一段评述:“此一节,子思吃紧为人处,开朗泼地,读者其致思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教学文案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教学文案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出自《论语·子路》,这是大教育家孔子留下的一句千古名言,是儒家的思想,意思是: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所谓“同而不和”则是指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

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因为富有哲理,故耐人寻味。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某一问题持有不同的看法,这本是极为正常的。

真正的朋友应该通过交换意见、沟通思想而求得共识;即,使暂时统一不了思想也不会伤了和气,可以经过时间的检验来证明谁的意见更为正确;因此,真正的君子之交并不寻求时时处处保持一致;相反,容忍对方有其独立的见解,并不去隐瞒自己的不同观点,才算得上赤诚相见、肝胆相照。

但是,那些营营苟苟的小人却不是这样,他们或是隐瞒自己的思想,或是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思想,只知道人云亦云、见风使舵;更有甚者,便是党同伐异、以人划线:凡是“朋友”的意见,即使是错了也要加以捍卫;凡是“敌人”的观点,即使是对的也要加以反对。

这样一来,人与人之间就划出了不同的圈子,形成了不同的帮派。

其“朋友”的真正意义也便荡然无存了。

或许,这种“同而不和”的小人之交是出于一种生存的需要。

在有些人看来,孤立的个体是很容易吃亏和受到伤害的,如果不加入某个帮派、不挤进某个圈子,就缺乏必要的安全感:殊不知,这种安全感的获得却是以牺牲独立的人格和尊严为代价的。

当一个人连真实的思想都不敢表达,连自己的见解都无权具备的话,这个人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与小人不同,真正的君子并不十分注重人际往来中的利益纠葛,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却勇于坚持立场;真正的君子并不十分计较人际往来中的是非恩怨,但却能在正视不同意见的基础上求同存异。

因此,真正的君子或许也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他至少能保持思想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和而不同”强调的是事物的多样性,强调的是有机的统一。

三年级国学第14课《君子与小人》教案

三年级国学第14课《君子与小人》教案

第14课:君子与小人(第一课时)一、教材内容:《国学》第五册第十四课《君子与小人》第一课时二、教学目标: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和古诗,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和诗歌的语感、韵味。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和古诗,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和诗歌的语感、韵味。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和古诗,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和诗歌的语感、韵味。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君子风范”的语句,指名读。

指名点评。

预设:如果有人说自己读得好,就说:“你很有自信。

”如果说别人读得好,就说:“你懂得欣赏别人,很有君子之风啊!”如果说别人读得不好,但诚恳地指出了不足之处,就说:“你能真诚地提出同学的不足,也是一位君子啊!”二、新授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谁愿意读一读,请读一读你最喜欢的一段。

(师评价)读的过程中,要引导认真观察,每个不同的地方,都隐藏着制作者特别的用意。

最后告诉大家——是“君子”、“士”、“志士仁人”都用红色字体突出显示。

3、师带读,读出一字一句的韵律美。

4、指名读,相机正音。

第14课:君子与小人(第二课时)一、教材内容:《国学》第五册第十四课《君子与小人》第二课时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和古诗,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和诗歌的语感、韵味。

2.能结合老师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词语的意思和课文内容。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能结合老师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词语的意思和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能结合老师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词语的意思和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巩固课文朗读。

师领读全文。

2、指导课文的押韵、停顿之处,再次领读课文。

(二)文章感知1、读了课文,让我们再一起来理解课文。

2、请学生自由读69页的译文,告诉老师,读了译文,你读懂了一些什么?3、说说“君子”与“小人”的含义。

①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孔子觉得君子与小人到底有什么不同?②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君子与小人》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感受文言文的语感和韵味。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词句意思。

3.准确理解各则辨析,立志成为新时代具有君子风范的人。

教学过程:
同学们准备好了吗?那咱们开始上课!问候。

导语: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国学》第14课《君子与小人》。

学习之前,我想先考考大家。

下面是咱们以前学过的句子,看大家还记得不?请男同学读第一句,女同学读第二句,依此类推。

开始!
一、回顾所学有关“君子”品行的句子。

读完后:老师有一个问题,是男同学读得好呢,还是女同学读得好呢?说说。

预设:如果有人说自己读得好,就说:“你很有自信。

”如果说别人读得好,就说:“你懂得欣赏别人,很有君子之风啊!”如果说别人读得不好,但诚恳地指出了不足之处,就说:“你能真诚地提出同学的不足,也是一位君子啊!”
老师还有另一个问题:刚才看课件读的过程中,有谁注意到课件上内容的特别之处没有?如果有,就表扬其具备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将来一定能做大事。

如果没有发现,就引导要认真观察,每一个不同的地方,都隐藏着制作者特别的用意。

最后告诉大家——是“君子”、“士”、“志士仁人”都用红色字体突出显示。

二、说说“君子”与“小人”的含义。

刚才我们所读的句子里,有的是对“士”提出的要求,有的讲“志士仁人”所具备的品质,有的又在讲“君子”值得称道的地方。

实际上,尽管说法不同,他们可以说是同一类人,我们可以将他们统称为“君子”。

谁能说说以上这些句子本身所包含的内容有什么共同之处?(讲的都是君子所具有的品行)(追求理想,坚持不懈……)
谁能再来说说:君子具有这么多令人敬佩的品质,你愿意做这样的君子吗?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像他们一样呢?学了今天这篇课文,你就会更清楚地知道我们努力方向了。

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释“君子”、“小人”意。

同学们,“君子”的含义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什么是“小人”呢?结合“日积月累”相关内容。

了解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出示:君子:道德高尚;学问深、地位高的人。

小人:道德低下;学问差、地位低的人。

好了,接下来,让我们进入课文的学习。

三、学习课文。

1.指名一位同学完整地读课文。

大家评价。

2.女生读,男生评。

男生读,女生评。

(评价:看来大家都知道赞美别人了。

但切忌不要因为想博得“君子”美名而不切实际地表扬哦,那样就又犯另一种毛病了:阿谀奉承啊,用心不端啊……等下我们还要讲这方面的内容)
3.提高点要求:请同学读出节奏好吗?你认为应该怎样读才算是读出节奏呢?指导读,学生自行断句。

为什么要这样读?这样读有什么好处?专门找不太善于读的尝试一下,其他人给出建议。

(能够让人听出君子和小人的不同,对比分明)
4.那我们就再读一次,读出这种感觉好吗?齐读。

评价。

(这么快就读出了“君子”的浩然正气,“小人”的低俗也随之显现。

值得表扬!)
5.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和课后译文,进行理解。

但请不要拘泥于译文。

最好有自己的想法。

君子与小人到底不同在哪里呢?君子追求道德的完善、看重刑法的约束作用;小人看重利益、喜欢恩惠。

能理解吗?不能的话,老师先做个例子,给大家
义,组词理解:正义,义气。

利,利益,蝇头小利,指恩惠。

为什么会这样呢?举例说明。

学生说得好的,表扬;说不好的,出示判断题,让其进行选择。

“君子不忧不惧。

”司马牛说就这样就算君子了吗?孔子回答:“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是啊,如果我们没有做对不起别人的事,没做对不起人民对不起国家的事,为什么要局促不安呢?这就要求我们做人要坦荡,光明磊落。

那小人为什么要“长戚戚”呢?同学们说。

不要心存私欲,会患得患失,局促不安。

(我们常常看到电影电视上说,某人害了人之后心里不得安宁,总是害怕遭报应。

这就是做坏事的下场。

当然还有些不是很坏的小人,比如学问不好的,地位不高的,他
(为人处世,与人相处)到底有何不同?
和谐相处,不人云亦云,阿谀奉承拍马屁,结党营私,拉帮结派,但貌合神离,不可能长久相处。

君子之交信奉淡如水,追求志同道合,朋友“切切偲偲”。

这就是“和而不同”
解决问题的办法。

不在别人身上挑刺。

孔子要求我们“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说这样才能“远怨”,这其实也是君子品质的体现啊。

而小人却截然相反。

说说你有没有这样做过呢,敢不敢解剖一下自己?敢:你具有君子之风,我相信你一定会拥有很多个朋友,从而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

不敢,是不是心里有鬼啊?不是就要“坦荡荡”嘛。

再次齐读全文。

质疑。

四、选择
出示不同的成语,选择“君子之风”。

出示不同的在校行为,选择正确的做法。

说说怎样做一个具有君子风范的现代少年。

五、齐读。

填空背诵。

齐背。

填写:P72而君子的特征。

(把字写漂亮,写正确)
六、作业布置
1.将今天所学讲给家人听,传播一下我们的国学知识。

2.跟家长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写篇日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