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书籍装帧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书籍装帧

中国现代书籍装帧

中国现代书籍装帧博宝艺术网 来源:《书衣百影》2008-03-24 19:01:54作者:姜德明光绪随着近代印刷术的传入我国,到光绪末年,石印、铅印技术已很流行,书籍装帧开始打破了传统的古籍形式,即木刻线装的惟一形式。

但发展速度是缓慢的。

光绪二十三年(1897),上海商务印书馆的成立标志着书籍出版技术开创了新的局面,然而它初期出版物仍没有脱离线装的古书形式,只在书衣上舍去书名签条,改排铅字,或用书法题写书名而已。

到本世纪初,有些的封面才开始装饰花边的框线,封面纸变换了不同的颜色,并有人尝试绘制彩色图画装饰书衣,为现代书籍装帧艺术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总的说,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我国现代书籍装帧艺术,并没有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而形成一种新的格局。

我见到的清末书刊不多,从我收藏的清末出版的我国最早翻译的一部长篇小说《昕夕闲谈》起,到林纾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等,都还是线装书的形式。

为了编辑这本画册,以见现代书籍装帧的发展源流,我选了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和宣统元年(1909)出版的两种文艺书作为参考。

“五四”前后的出版物,书籍装帧艺术与新文化革命同步进入一个历史的新纪元。

它打破一切陈规陋习,从技术到艺术形式都用来为新文化的内容服务,具有现代的革新意义。

凡是世界文化中先进的东西,我们的装帧设计家都想一试,而且随着先进文化的传播,新兴的书籍装帧艺术也受到整个社会的广泛承认。

从“五四”到“七七”事变以前这段时间,可以说晚国现代书籍装帧艺术史上百花齐放、人才辈出的时期。

这就不能不提到鲁迅先生所起的先锋作用。

他不仅亲身实践,一共设计了数十种书刊封面,还引导了一批青年画家大胆创作,并在理论方面有所建树。

鲁迅先生对封面设计,从一开始就不排斥吸收外来影响,更不反对继承民族传统。

他非常尊重画家的个人创造和个人风格,团结在他身边的青年装帧家就在陶元庆、司徒乔、王青士、钱君萄、孙福熙等人。

在封面设计中,鲁迅不赞成图解式的创作方法,他请陶元庆设计《坟的封面时说:“我的意见是只要和《坟》的意义绝无关系的装饰就好。

国内书籍装帧现状

国内书籍装帧现状

国内书籍装帧现状书籍设计在中国源远流长,随着时代的发展,书籍的装帧也在不断发展,那么你想知道国内书籍装帧现状是怎么样的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推荐国内书籍装帧现状分析,希望你喜欢。

国内书籍装帧现状分析现代中国书籍设计发展至今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状态,本文就当前中国书籍设计的现状进行了论述、分析和讨论。

书籍设计在中国源远流长,自秦汉,经由简牍、卷轴、册页而演变的经折装、旋风装、蝴蝶、包背装,至清代线装都有其历史时期的发展顶峰。

古人创造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书籍艺术珍品,独秀于世界书籍之林。

现代书籍设计从早期新文化运动以“装帧”概念为核心理念的书籍设计到当代流行的书籍整体设计,现代书籍设计在中国从已走过近百年历史。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交流的增加,现代书籍设计发展也多样的趋势发展,具体如下:本土文化的回归,对“书卷气”的尊重和新诠释西方文化的过度入侵,人们开始反思泛西化,传统文化内涵被人们重新拾起和诠释。

尊重本民族的审美习惯是设计成功的基石,而中华民族重意境、气韵、品味的传统审美倾向深深地影响了国人。

对书籍文化的尊重,淡化电脑痕迹,追求反扑归真的的书卷气,是我国书籍设计的一种文化精神,为我国现代书籍设计提供了一种文化根基和底蕴,但本土风格绝不是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它追寻中国精神与时代气象和谐统一。

现代书籍中,对具有中国精神、气象的作品国际上是赞赏和肯定的。

在这方面吕敬人先生在对传统式书籍设计的创新和传承的探讨,无疑是当之无愧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如其设计的《中国记忆:五千年文明瑰宝》,就获得了2009年“世界最美的书”称号。

新观念的引入,设计风格多元化现代社会不断发展,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和影响,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决定了书籍设计风格的多样性。

设计是与时代同步的,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不可否认,学习和借鉴西方先进的设计理念,结合西方发达的印刷技术,是有效和快速地跟上西方发达国家设计的途径,也开拓了设计师的眼界和思路。

现代书籍装帧方法

现代书籍装帧方法

现代书籍装帧方法一、封面设计现代书籍装帧的封面设计是吸引读者的第一步。

封面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书籍的主题和内容,同时体现出书籍的风格和特点。

常见的封面设计元素包括书名、作者名、图案和背景颜色等。

封面设计要注重美感,但也要符合读者的审美观念,不要过于花哨或复杂。

二、封面材质与工艺现代书籍装帧的封面材质与工艺多种多样。

常见的封面材质有纸张、布料、皮革等。

纸张封面适合一般的图书,布料封面适合文艺类和儿童类图书,皮革封面适合高档图书和纪念册等。

封面工艺包括烫金、凹凸、压花等,这些工艺可以增加封面的质感和美观度。

三、页眉页脚设计现代书籍装帧的页眉页脚设计起到了统一书籍版式和提供信息的作用。

页眉一般包括书名、章节名或页码等内容,页脚一般包括出版社名称、版次或日期等信息。

页眉页脚设计要简洁明了,字体大小和颜色要与书籍整体风格保持一致,同时要注意排版的美观度和可读性。

四、章节标题设计现代书籍装帧的章节标题设计要突出章节的重点和主题。

章节标题一般使用较大的字体,可以选择不同的字体风格和颜色来区分不同的章节。

同时,章节标题的排版要对齐,以保持整体的美观度和统一性。

章节标题设计可以通过使用特殊符号或图案来增加视觉效果,使读者更容易辨识和理解。

五、插图与配图设计现代书籍装帧的插图与配图设计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书籍内容和增加阅读的趣味性。

插图可以是手绘的图画、照片或其他形式的图像,配图可以是与书籍内容相关的图片或图表。

插图与配图的设计要与书籍整体风格相符,色彩搭配要协调,同时要注意排版的美感和清晰度。

六、页码设计现代书籍装帧的页码设计要方便读者查找和阅读。

常见的页码设计包括分章节编号、分部分编号和分页码编号等。

分章节编号适用于较长的章节,分部分编号适用于较长的部分,分页码编号适用于较长的页码。

页码设计要注重排版的美感和可读性,同时要与章节标题和页眉页脚等元素相协调。

七、封底设计现代书籍装帧的封底设计是书籍设计的最后一步,也是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步。

鲁迅的书籍装帧设计与中国书籍装帧艺术的现代转型

鲁迅的书籍装帧设计与中国书籍装帧艺术的现代转型

鲁迅的书籍装帧设计与中国书籍装帧艺术的现代转型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书籍装帧设计与中国书籍装帧艺术的现代
转型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他的作品中,装帧设计不仅是对书籍内容的表现形式,更是对文
化和思想的呈现方式。

鲁迅的著作以《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为代表,这些作品对于中国近代社会和
人性的揭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装帧设计方面,这些作品注重以简洁、直接的方式传达
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一般情况下,书籍的封面仅以文字为主,采用黑白或灰色调,并且排版简洁大方。

这种装帧设计风格的运用,不仅使读者一眼就能够关注到书籍的主题
和作者的名字,还与鲁迅的写作风格相契合,凸显了他对农民和社会底层人士命运的关
切。

鲁迅的书籍装帧设计还注重对内容的注解与解读。

在《中国小说史略》一书中,他以
脚注的形式对中国古代小说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这种设计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
其中的意义。

这一设计风格的运用,不仅体现了鲁迅作品的学术性和深度,也为后来的学
者提供了借鉴和参考的范本。

鲁迅的书籍装帧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中国书籍装帧艺术的现代转型。

他的装帧设
计强调了文字与图像的协调和呼应,注重内容的直观呈现和传达,突出了书籍独特的内涵
与风格。

这种设计理念的引入,使得中国书籍装帧艺术从传统的纸质封面向现代的平面设
计方向发展,同时也对后来的书籍装帧设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借鉴意义。

当代书籍装帧设计情况

当代书籍装帧设计情况

11文化产业管理缪红云8书籍装帧艺术是随着书籍的产生而产生的,并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而具有更审美,更多的功能,更多的特质。

以下分析了书籍装帧的现状,并依次提出了对书籍装帧的改进措施。

进入新世纪,科学水平在不断提高,书籍装帧观念也不断发展,受到数字信息、广告、媒体等不断的刺激,如今的书籍装帧艺术已达到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书籍装帧已经有了五花八门的设计。

现状:一、我国书籍装帧设计的整体水平在不断提高。

二、出版物的大众化与书籍装帧风格的大众化。

三、书籍装帧艺术更加注重对于文化精神内涵的追求,在形式设计与艺术创意中,更加注重对现代感与民族精神的执着追求。

经考察发现,我国当代书籍装帧的发展趋势:1、传统的出版物仍是主体2、数字与新科技时代带动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主要内容:一、书籍装帧设计的整体形态以及结构(1)印刷工艺与材质xx表现(2)书籍装帧设计的全方面(3)书籍的装帧设计的优点(4)书籍装帧艺术需要的多元化二、提高书籍的装帧设计的整体质量(1)强度:书名要醒目,要容易识别,图像需要美观,能表现主题理念,使人看到它有种号召力。

(2)独特:一本完美的书籍装帧要有他与众不同的特色,无论是从布局,构图,还是从内容上,都能牢牢的吸住消费者的眼球,那才是一本好的书籍装帧。

(3)时代性:要与时代同步,能与时代同步流行。

(4)理解:要理解读者的心声,让读者感到亲切,适于读者去品味和欣赏。

现代信息社会要求书籍的装帧设计要更简便、准确、快速,于是简约的设计独占鳌头。

但是简约并不是简单,更不是简陋,那只是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书籍装帧的艺术性并不简单,要用最简单的纸张、最简单的色彩以及最精炼的语言,让读者一目了然地了解书籍的各方面内容。

书籍装帧设计就是把封面、版面、材料、印制等当做一个全方位的、立体的、多层次的、多侧面的、多因素、多美感的系统工程去完成,如果分割开来,无论是缺少哪一方面,都会缺少整体的美感。

鲁迅的书籍装帧设计与中国书籍装帧艺术的现代转型

鲁迅的书籍装帧设计与中国书籍装帧艺术的现代转型

鲁迅的书籍装帧设计与中国书籍装帧艺术的现代转型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巨匠,他的作品不仅在文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在中国的书籍装帧艺术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鲁迅时代,书籍装帧是以传统的方式进行设计和制作,但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中国的书籍装帧艺术正在经历着一场现代转型。

本文将从鲁迅的书籍装帧设计出发,探讨中国书籍装帧艺术的现代转型。

鲁迅的书籍装帧设计以简洁、实用为主,他认为书籍的装帧应当符合书籍本身的内在精神,而不应当过于华丽或造作。

在当时的中国,书籍装帧多以木刻印制,纸张简单,装帧简朴。

鲁迅的著作《呐喊》就采用了简约的装帧设计,没有过多的花纹和装饰,注重了书籍的内容本身。

这种简约的设计风格,对后世的书籍装帧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中国的书籍装帧艺术也在逐渐进行现代转型。

现代技术的发展为书籍装帧设计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使得书籍的装帧不再受制于传统的木刻印制,而可以采用更多元化的材料和工艺。

国际间的交流也为中国的书籍装帧艺术带来了新的思路和灵感,使得中国的书籍装帧艺术更加多元化和富有创意。

在现代转型的进程中,中国的书籍装帧艺术不仅注重书籍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同时也追求更多的艺术表现和审美价值。

书籍的装帧设计不再仅限于简约与实用,而是追求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更加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在一些文学出版物中,我们可以看到书籍装帧设计所表现出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些设计不仅能够增强书籍的吸引力和视觉效果,同时也能够为读者带来更多的审美享受和文化体验。

现代转型也使得书籍装帧设计更加注重了读者的阅读体验和使用便利。

现代的装帧设计不仅要考虑到书籍的审美效果,同时也要考虑到书籍使用的便捷性和实用性。

一些设计上应用了现代科技的书籍装帧,使得书籍具备了更加便利的阅读功能,例如可折叠、可携带、可收纳等设计,使得读者能够更加便利地阅读书籍,提升了书籍的使用价值。

浅谈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研究

浅谈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研究

浅谈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研究现代书籍装帧设计是一门汇聚了艺术、技术和商业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到图形设计、印刷工艺、材料选用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和技能。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书籍装帧设计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和研究。

本文将从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概念、特点、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够为读者呈现一幅全面且生动的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研究图景。

一、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概念现代书籍装帧设计是将书籍的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的艺术,是为书籍选择最佳的外观样式以便吸引读者。

它包括了书籍的封面设计、插图设计、排版设计等方面,是通过图形、色彩和版式等手段将书籍的内容在视觉上得到最佳的呈现。

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概念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纸质书籍,还包括了电子书籍、网络书籍等多种形式的书籍。

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目标是通过视觉和触觉的感官刺激,吸引读者的眼球,让读者对书籍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增加书籍的销售量和影响力。

现代书籍装帧设计在整个书籍生产链条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了书籍出版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1. 多样性现代书籍装帧设计具有非常大的多样性,可以应用在各种类型的书籍上,包括小说、科普、教育、艺术等不同领域。

每一本书籍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因此现代书籍装帧设计需要根据书籍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差异化的设计,以最大程度地展现书籍的特色和魅力。

2. 融合性现代书籍装帧设计注重融合各种艺术形式,如插画、摄影、水彩和平面设计等,以创造出多样化的视觉效果。

还需要考虑到书籍的实际使用环境和读者的阅读习惯,因此现代书籍装帧设计在融合各种艺术形式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到实用性和便利性。

3. 创新性现代书籍装帧设计具有很强的创新性,通过不断地尝试和探索,不断地突破传统的设计理念和风格,以求得更加新颖和独特的效果。

现代书籍装帧设计需要紧跟时代的潮流,融入当下的流行元素和社会背景,以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和情感表达。

1. 了解市场需求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研究首先需要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包括目标读者群的年龄、性别、职业、兴趣爱好等信息,以便更好地针对读者的喜好进行设计。

鲁迅-中国现代书籍装帧的开拓者

鲁迅-中国现代书籍装帧的开拓者

鲁迅:中国现代书籍装帧的开拓者打开文本图片集中国现代书籍装帧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起步的。

清末民初,随着西方印刷术的传入、造纸技术的进步,现代书籍的印装工艺有了很大的变化。

但是,当时的出版物仍然套用中国传统书籍的装帧形式,书的封面显得陈旧而呆板,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

开拓和倡导中国现代书籍装帧改革的领军人物,就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

鲁迅为中国现代书籍装帧建立了杰出的功勋。

他确立了书籍装帧的整体理念。

他重视借鉴东西方文化的精华,一方面“引入世界上灿烂的新作”,一方面“重提旧时而今日可以利用的遗产”,并融入书籍装帧设计的领域。

他认为一本书的设计,如同一件完美艺术品的完成。

从封面、装饰、插图、开本、版式,直到字的大小、标点位置以及纸张、印刷、装订、价格,他一系列精辟的见解,是现代书籍装帧艺术的宝贵遗产。

鲁迅培养了一批现代书籍装帧人才。

陶元庆、司徒乔、钱君、孙福熙等都是在他扶持下成长起来并取得卓著成就的书籍装帧艺术家。

鲁迅还亲自进行书籍装帧的实践,创作了多种封面,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缤纷多姿的艺术世界。

中国汉字是鲁迅书籍装帧的重要元素。

鲁迅的书法,“熔冶篆隶于一炉,听任心腕之交应,朴实而不拘挛,洒脱而有法度,远逾宋唐,直攀魏晋”(郭沫若《〈鲁迅诗稿〉序》)。

不少封面是他题写书名,这类作品首推《呐喊》。

1923年出版的《呐喊》收入鲁迅从19___年到1922年写的短篇小说15篇。

他俯视现实,扫荡黑暗,在一间“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铁屋子”里,发出“不能抹杀的”希望的呼号。

《呐喊》第4版鲁迅设计的封面满版深红底色,正中上方是横长的黑色色块。

色块内书名和作者姓名翻成阴文,横列的“呐喊”二字像是利刀镌刻而成,文字四周围着同样是阴文的细线。

风格深沉雄浑,充满力量,表现了《呐喊》“忧愤深广”的美学格调。

《热风》则是两个红字印在洁白的封面上,极其简朴而又庄重典雅。

汉字在鲁迅笔下变化无穷,《华盖集续编》是美术字与手绘图章相结合的佳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书籍装帧
博宝艺术网 来源:《书衣百影》2008-03-24 19:01:54作者:姜德明
光绪
随着近代印刷术的传入我国,到光绪末年,石印、铅印技术已很流行,书籍装帧开始打破了传统的古籍形式,即木刻线装的惟一形式。

但发展速度是缓慢的。

光绪二十三年(1897),上海商务印书馆的成立标志着书籍出版技术开创了新的局面,然而它初期出版物仍没有脱离线装的古书形式,只在书衣上舍去书名签条,改排铅字,或用书法题写书名而已。

到本世纪初,有些的封面才开始装饰花边的框线,封面纸变换了不同的颜色,并有人尝试绘制彩色图画装饰书衣,为现代书籍装帧艺术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总的说,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我国现代书籍装帧艺术,并没有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而形成一种新的格局。

我见到的清末书刊不多,从我收藏的清末出版的我国最早翻译的一部长篇小说《昕夕闲谈》起,到林纾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等,都还是线装书的形式。

为了编辑这本画册,以见现代书籍装帧的发展源流,我选了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和宣统元年(1909)出版的两种文艺书作为参考。

“五四”前后的出版物,书籍装帧艺术与新文化革命同步进入一个历史的新纪元。

它打破一切陈规陋习,从技术到艺术形式都用来为新文化的内容服务,具有现代的革新意义。

凡是世界文化中先进的东西,我们的装帧设计家都想一试,而且随着先进文化的传播,新兴的书籍装帧艺术也受到整个社会的广泛承认。

从“五四”到“七七”事变以前这段时间,可以说晚国现代书籍装帧艺术史上百花齐放、人才辈出的时期。

这就不能不提到鲁迅先生所起的先锋作用。

他不仅亲身实践,一共设计了数十种书刊封面,还引导了一批青年画家大胆创作,并在理论方面有所建树。

鲁迅先生对封面设计,从一开始就不排斥吸收外来影响,更不反对继承民族传统。

他非常尊重画家的个人创造和个人风格,团结在他身边的青年装帧家就在陶元庆、司徒乔、王青士、钱君萄、孙福熙等人。

在封面设计中,鲁迅不赞成图解式的创作方法,他请陶元庆设计《坟的封面时说:“我的意见是只要和《坟》的意义绝无关系的装饰就好。

”另外他在一封信中又说:“璇卿兄如作书面,不妨毫不切题,自行挥洒也。

”强调书籍装帧是独立的一门绘画艺术,承认它的装饰作用,不必勉强配合书籍的内容,这正是我们多年来所忽略的地方。

此外,他反对书版格式排得过满过挤,不锱一点空间,而这点也正是我们的毛病。

长时期来,我们片面强调节约纸张,不把书籍作为艺术品看待。

在鲁迅先生的影响和直接关怀下,这段时间既是书籍装帧艺术的开拓期、繁荣期局限性是巩固了装帧艺术地位,并培育了一批创作队伍的重要时期。

处在新文学革命的开放时代,当时的设计家们博收众长,百无禁忌,什么好东西都想拿来一用。

丰子恺先生以漫画制作封面堪称首创,而且坚持到底,影响深远。

陈之佛先生从给《东方杂志》、《小说月报》、《文学》设计封面起,到为天马书店作装帧,坚持采用近代几何图案和古典工艺图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钱君萄、孙福熙等人。

在封面设计中,鲁迅不赞成成图解式的创作方法,他请陶元庆设计《坟》的封面时说:“我的意见是只要和《坟》的意义绝无关系的装饰就好。

另外他在一封信中又说:“璇卿史如作书面,不妨毫不
切题,自行挥洒也。

”强调书籍装帧是独立的一门绘画艺术,承认它的装饰作用,不必勉强配合书籍的内容,这正是我们多年来所忽略的地方。

此外,他反对书版格式排得过满过挤,不留一点空间,而这点也正是我们的毛病。

长时期来,我们片面强调节约纸张,不把书籍作为艺术品看待。

在鲁迅先生的影响和直接关怀下,这段时间既是书籍装帧艺术的开拓期、繁荣期,也是巩固了装帧艺术地位,并培育了一批创作队伍的重要时期。

处在新文学革命的开放时代,当时的设计家们博收众长,百无禁忌,什么好东西都想拿来一用。

丰子恺先生以漫画制作封面堪称首创,而且坚持到底,影响深远。

陈之佛先生从给《东方杂志》、《小说月报》、《文学》设计封面起,到为天马书店作装帧,坚持采用近代几何图案和古典工艺图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钱君萄先生认为,书籍装帧的现代化是不可避免的。

他个人便运用过各种主义、各种流派的创作方法。

但他始终没有忘装帧设计中的民族化方向。

除了画家们的努力以外,这一时期作家们直接参与书刊的设计也是一大特色。

这可能与“五四”时期形成的文人办出版社的传统密不可分。

鲁迅、闻一多、叶灵凤、倪贻德、沈从文、胡风、巴金、艾青、卞之琳、萧红等都设计过封面。

他们当中有人还学过美术,设计风格从总体上说都不脱书卷气。

这与他们深厚的文化修养大有关系。

利用我国传统书法装帧书衣,恐怕也是我国独有的另一特色。

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刘半农、叶对陶、郭沫若、周作人、魏建功、郑振铎等都不止一次地以书法装饰书衣。

一颗红色名章更使书面活了起来。

相信这种形式今后还会运用下去。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随着战时形势的变化,全国形成国统区、解放区三大地域。

条件各有不同,印刷条件却都比较困难,最艰苦的当然是被国民党和日伪严密封锁的解放区。

解放区的出版物,有的甚至一本书由几种杂色纸印成,成为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观。

国统区的大西南也只能以土纸印书,没有条件以铜版、锌版来印制封面,画家只好自绘,木刻,或由刻字工人刻成木版上机印刷。

印出来的书衣倒有原拓套色木刻的效果,形成一种朴素的原始美。

相对来说,沦陷区的条件稍好,但自太平洋战争到日本投资前夕,物资奇缺,上海、北京印书也只能用土纸,白报纸成为稀见的奢侈品。

抗日战争时期丰子恺、钱君萄先生仍有作品发表,成绩最突出的是张光宇、丁聪、廖冰兄、余所亚、特传等人,何以漫画家参与书籍装帧者为多,这是一个有待研究的有趣话题。

黄苗子、郁风、新波、梁永泰等也制作了一些书衣。

天津有位漫画家朋弟,为京津通欲小说作过不少封面,较少欲气。

如他为(灵飞集)中的赛金花写照,几与新文学书刊的品格无异。

可见当时的通欲画家已有意摆脱鸳鸯蝴蝶派的老套。

从抗战胜利到新中国建立以前是书籍装帧艺术的又一个收获期。

以钱君萄、丁聪、曹辛之等人的成就最为明显。

老画家张光宇、叶浅予、池宁、黄永玉等也有创作。

丁聪的装饰画以人物见长,曹辛之则以隽逸典雅的抒情风格吸引了读者。

在解放区,画家古元、张仃、江丰、秦兆阳、钟灵等人也设计过封面,但由于物质条件所限,很难展现丰富的成果。

直到建立了东北解放区,进入大城市以后,解放区的印书条件才有所好转。

总之,这期间的装帧风格仍继承了“五四”传统,保持了风格多样,流派纷呈的局面。

整体风格趋向于民族色彩,现实手法。

建国以后的书籍装帧艺术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受到社会变革的巨大影响,当时的
出版物不可能不反映出时代的特色。

这个变化是非同小可的,画家们都有弃旧图新,追赶时代的要求。

有人成功了,出现新的飞跃;有人失败了,失去昔日的光彩。

但这不是本集议论的话题,也不是本集负担的任务。

这里略收建国前夕比较成功的作品一二,或已透露了变化的端倪,革新的萌芽。

本集基本上以时序发展为排列次序,主要反映从1919年三十年间书籍装帧的发展脉络。

我没有资格研究美术或书籍装帧艺术史,至多是个旧书摊上的常客,一个普通的爱书人而已。

说的无非一些平常的见识,可能还有外行话,再加上所见有限,全凭个人的藏书来编这本画集,实在过于唐突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