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洛可可绘画艺术.

合集下载

洛可可艺术时期的绘画和雕塑_黄三胜

洛可可艺术时期的绘画和雕塑_黄三胜

美术学ART EDUCATION 2013 / 12 14218世纪,洛可可艺术(Rococo art)在法国兴起,很快席卷欧洲。

它兴起于路易十四(1643~1715年)时代晚期,流行于路易十五(1715~1774年)时代,风格纤巧、精美、浮华、繁琐,又称“路易十五式”。

Rococo一词是从法语 rocaille演变而来,原是指一种混合贝壳小石子制成的室内装饰物,后来指以贝壳、岩石为装饰特色的风格。

洛可可风格受到巴洛克风格的影响很大,虽保留了其一些特性,但缺乏巴洛克风格的宗教气息和夸张的情感表现。

洛可可风格强调精美柔软的气氛并大量使用光线,贝壳、卷曲的草茎、花朵、藤蔓成了最常用的装饰元素。

洛可可艺术是当时宫廷贵族精神生活的新宠,并带动了普通阶层以及欧洲其他国家纷纷效仿。

这种新的艺术样式最初表现在家具、建筑与室内装饰上,很快又延伸到绘画、雕塑和其他领域,带来巨大的风格样式变化。

一、洛可可艺术与绘画洛可可风格的绘画,构图经常离开中心,以使其充满活泼与轻盈,减少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庄重、沉稳与典雅。

人物则不停运动,或者跳舞、或者卷曲、或者转身,总之,要制造大量曲线、弧线,使画面结构变得生动、复杂。

画面色调轻淡、柔和,充满悦目的光线,使空气中弥漫着薄雾般的柔淡气氛,还有牛奶浸润般滑腻、通透。

为了合适地表现这些情景,画家们经常选择室外的、田园的、森林的贵族式恋爱、游乐题材,尽情地展现他们的才华和想象力。

华托(1684—1721年)的《发舟西苔岛》,是18世纪绘画表现恋爱情景的著名例子。

画中人物穿着华丽,在明亮的天空下,穿过森林,向神秘、浪漫的目的地——爱情之岛进发,享受恋爱的激情与快乐。

画面展现了一幕盛大的爱情歌剧,远方云烟浩渺,爱情岛若隐若现,人们沉浸在对甜蜜的爱情仙岛的向往中。

画面用“S”形和“C”形的线条和柔和的明暗建立起结构,交织运动的人物显隐在这些弧线和光影中,充满了浪漫、神秘、缥缈、空灵的味道。

布歇(1703—1770年)是法国洛可可艺术特征最充分的体现者,他的作品里弥漫了路易十五时代的审美趣味。

洛可可艺术

洛可可艺术

洛可可艺术:产生于路易十五时期,此时绝对王权已衰落,宫廷生活失去往日主宰潮流的地位,反而受到市民阶层思想趣味的包围和影响。

国王显贵们开始热衷于用假山或涡形的花式来装饰室内,使自己生活的环境变的优雅和活泼,少一些神味。

建筑上讲究和谐、亲切、玲珑、细巧,于表现神权。

王权的古典主义相对立。

不论家具、相框、用器等上面纹样花式都有华丽繁缛特征,常采用C型或S型、漩涡型纹饰,形成典型的“欧式”风格代表作有鲍弗朗设计的《巴黎苏比兹府》等。

代表人物及作品有华佗的《发舟西苔岛》、布歇《浴后的狄安拉》、弗拉戈纳尔的《秋千》等抽象表现主义:是美国首次创立的有价值的现代艺术流派的标志。

1944年美国评论家称这群美国青年艺术家是“抽象表现主义”。

他们是霍夫曼、波洛克、德·库宁等人。

抽象表现主义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行动画派”即波洛克为代表的在大型画布上滴洒颜料的“滴流绘画”,代表作有《淡紫色的雾》二是以德·库宁为代表的带有表现主义特征的绘画,即对所画的颜料厚重的作品进行虐待造成的奇特效果。

抽象表现主义的意义在于,通过抽象表现主义使美国现代艺术跻身于世界现代艺术行列,也是美国艺术获得国际地位的第一个流派,属于典型反应美国人潇洒民族性格的流派,同时也反过来影响到欧洲。

浪漫主义艺术:“浪漫”意为虚构、传奇。

浪漫主义美术通常是指法国19世纪产生的一个流派,分为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两种。

法国浪漫主义美术属于积极浪漫主义范畴。

具有以下特征:1.常取材于中世纪传说、当今震惊性事件和文学名著。

2.反对官方学院派和古典主义美术。

3.重感情和个性,重色彩和色调对比。

4.主张创作自由和艺术独创,强调艺术幻想和激情。

善于运用象征寓意和夸张对比的艺术手法。

杰里柯以《梅杜萨之筏》宣告浪漫主义诞生,主将是德拉克洛瓦,代表作是《自由领导人民》。

浪漫开启了主义现代意识,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现实主义艺术:野兽派:该派于1905年在法国兴起,是由评论家沃克塞勒批评语定名的。

巴洛克与洛可可

巴洛克与洛可可

设计者:Francesco Borromini(波洛米尼)
罗马耶稣会教堂
正面的装饰好象是喝醉了酒 的人造的一样,一切都是双重 的――柱子、山花(注意中 间)、两边的大卷涡。 正门上面分层檐部和山花做 成重叠的弧形和三角形,大门 两侧采用了倚柱和扁壁柱。立 面上部两侧作了两对大涡卷。
青铜华盖 圣彼得大教堂
圣路德维卡· 阿尔贝托尼之死 青 铜 华 盖
圣德列萨
阿波罗与达芙妮
巴洛克时期之油画
• 巴洛克画家的典型代表是比利时的鲁本斯、 荷兰的伦勃朗、西班牙的委拉斯盖兹等。 他们的画作人体动势生动大胆,色彩明快, 强调光影变化,比文艺复兴时代画家还要 更强调人文意识。 • 鲁本斯的宗教画人体姿势动作激烈, 色彩鲜明;伦勃朗的画作如同在舞台上, 人物面部处于高光部位,与周围的阴影有 强烈的对比;委拉斯开兹的“宫女”,背 景中在窗外射入光线下工作的织女,曾经 对后期浪漫主义画派画家产生很大的启示
意大利建筑设计师科尔托纳
罗马圣卡罗教堂
主要特征:建筑立面的平面轮廓 为波浪形,中间隆起,基本构成 方式是将文艺复兴风格的古典柱 式,即柱、檐壁和额墙在平面上 和外轮廓上曲线化,同时添加一 些经过变形的建筑元素,例如变 形的窗、壁龛和椭圆形的圆盘等。 教堂的室内大堂为龟甲形平面, 坐落在垂拱上的穹顶为椭圆形, 顶部正中有采光窗,穹顶内面上 有六角形、八角形和十字形格子, 具有很强的立体效果。室内的其 他空间也同样,在形状和装饰上 有很强的流动感和立体感。 17世纪中叶以后,巴洛克式教堂 在意大利风靡一时,其中不乏新 颖独创的作品,但也有手法拙劣、 堆砌过分的建筑。
巴洛克代表设计师—— 贝尼尼
罗马圣安德列教堂
在建筑中他夸张的是结构。 平面的神庙布局中出突出 来 圆形门廊,突兀而富有动 感, 彻底打破了原来的“山” 字形面

洛可可艺术ppt

洛可可艺术ppt
·明显带有人生的享乐主义思想,它是人生现世享乐 生活的舞台,主要体现在王宫贵族为自己修建的宫 殿上。
雕塑
室内装饰
·内部装潢五彩缤纷,形式多样 ·通常以白色为底,利用花朵、草茎、棕榈、海浪、泡沫 或贝壳等作为装饰的图案
法国巴黎·苏比兹府邸
凡尔赛宫镜厅
服装
电影
《绝代艳后》 《加勒比海盗》 《茜茜公主》 《凡尔赛的玫瑰》 《下妻物语》
洛可可艺术概念
·特质
①曲线趣味,常用C形、S形、漩涡形等曲线为造形 的装饰效果。
②构图非对称法则,而是带有轻快、优雅的运动感。 ③色泽柔和﹑艳丽。 ④崇尚经过人工修饰的“自然”。 ⑤人物意匠上的谐谑性﹑飘逸性,表现各种不同的爱 ,如浪漫的爱、性爱、母爱等。
Hale Waihona Puke 韦尔顿堡修道院教堂洛可可艺术的倡导者
▪ 蓬帕杜夫人 ▪ (1721---1764) ▪ (原名)让娜·安托瓦内
家具
洛可可家具的特点 把截为弧形发展到平面 的拱形
面板上镶嵌了镀金的铜件以及用 不同颜色的上等木料加工而成的 雕饰,如槭木、桃花心木、乌檀 木和花梨木等等。
诗尼曼推出的洛可可系列
洛可可雕花系列——魅力红
洛可可雕花系列——典雅白
音乐
亨德尔的《弥赛亚》 J.S.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
L.-C.达坎 《杜鹃》
谢谢观赏
弗朗索瓦·布歇
( Francois Boucher,
1703—1770)法国画家
、版画家和设计师,是 一位将洛可可风格发 挥到极致的画家。曾
任法国美术院院长、皇 家首席画师。出版过《 千姿百态》画册 。
让·安托万·华铎
(A.Watteau 1684~ 1721)
路易十五时代的宫廷

论述巴洛克美术与洛可可美术的风格及代表作

论述巴洛克美术与洛可可美术的风格及代表作

论述巴洛克美术与洛可可美术的风格及代表作巴洛克美术:欧洲17世纪的美术样式。

发源于意大利,以其热情奔放、运动强烈、装饰华丽而自成一体,与16世纪盛期文艺复兴美术的庄重典雅相区别。

巴洛克美术在文艺复兴美术之后,一定程度上发扬了现实主义的传统,从而克服了16世纪后期流行的样式主义消极倾向。

另一方面,巴洛克美术符合当时天主教会利用宣传工具争取信众的需要,也适应各国宫廷贵族的爱好,因此在17世纪风靡全欧,影响到其他艺术流派,使欧洲的17世纪有巴洛克时代之称。

巴洛克是17世纪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风格。

古典主义者认为巴洛克是一种堕落瓦解的艺术,只是到了后来,才对巴洛克艺术有了一个较为公正的评价。

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世纪下半期,它的盛期是17世纪,进入18世纪,除北欧和中欧地区外,它逐渐衰落。

巴洛文艺术最早产生于意大利,它无疑与反宗教改革有关,罗马是当时教会势力的中心,所以它在罗马兴起就不足为奇了,可以说,巴格克艺术虽不是宗教发明的,但它是为教会服务,被宗教利用的,教会是它最强有力的支柱。

巴洛克艺术特点:1)它有豪华的特色,它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2)它是一种激情的艺术,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3)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4)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5)它的综合性,巴洛克艺术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例如在建筑上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综合。

此外,巴洛克艺术也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等领域里的一些因素和想象6)有着浓重的宗教色彩,宗教题材在巴洛克艺术中占有主导的地位7)大多数巴洛克的艺术家有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如在一些天顶画中,人的形象变得微不足道,如同是一些花纹。

当然,一些积极的巴洛克艺术大师不在此例,如鲁本斯、贝尼尼的作品和生活仍然保持有密切的联系巴洛克绘画与代表艺术家:巴洛克绘画也可溯源于米开朗琪罗和科雷乔等文艺复兴大师,但主要是通过克服16世纪后期的样式主义而发展的。

洛可可艺术 资料

洛可可艺术 资料
? 波夫朗(G. Boffrand,
1667~1754),巴黎 《苏比兹宅邸》(17369,例如内部的公主大 厅)。
? 德国费斯堡(Wurzburg)
住宅内的《凯瑟大厅》 (Kaisersaal,1749 ~ 1754 ),由建筑师诺曼 (B. Neumann, 1687~1745)领导兴 建,提埃波罗(G. Tiepolo,1696 ~1770) 负责装饰天花板上的绘画 (1753 )。
? 弗拉哥纳尔(J.H.
Fragonard ,1732 ~ 1806 ),以华丽的沙
龙生活为乐,以当代 风俗为主作画,用轻 快的笔触表现抒情、 风雅的诱人画面,代
表作如《阅读的少女》 (1776 ,华盛顿国家 美术馆)、《荡秋千》 (1766 ,伦敦华莱士 藏)。
? 布雪(Boucher ,
1703 ~1770 ),专
长在“牧歌”和“神 话”为题材的绘画, 十足的贵族趣味,是 随侍国王的首席画家, 庞芭杜夫人(路易十 五的情妇)的绘画老 师。代表作如《黛安 娜入浴》(1742 , 巴黎罗浮宫)、《棕 发女奴》(约1743 , 巴黎罗浮宫)、《庞 芭杜夫人》(1756 , 慕尼黑老绘画馆)。
3 、洛可可艺术的特质
? 曲线趣味,常用C形、S形、漩涡形等曲线
为造型的装饰效果。
? 构图非对称法则,而是带有轻快、优雅的
运动感。
? 色泽柔和﹑艳丽。 ? 崇尚自然。 ? 人物意匠上的谐谑性﹑飘逸性,表现各种
不同的爱,如浪漫的爱、性爱、母爱等。
四﹑洛可可艺术的表现
? 1、建筑 ? 洛可可建筑 ? 特点:洛可可建筑的外型满足于有节奏的
布局、自然的建材或加上一层简单的色调, 而内部装潢则五彩缤纷,形式多样。最大 特点是明显带有人生的享乐主义思想,它 是人生现世享乐生活的舞台,主要体现在 王宫贵族为自己修建的宫殿上。

罗可可工艺美术

罗可可工艺美术

英国“乔治时期”的家具

17世纪末和18世纪初,英国的家具工艺一直受欧洲大陆的 强烈影响,尤其崇尚法国式豪华家具。

但不久,英国家具工艺越来越明显地反映出民族的特色, 造型简洁,装饰朴素。
齐彭代尔

托马斯·齐彭代尔(1718—1779),18世纪英国最杰出 的家具设计家和制作家。 对各国家具工艺都作过广泛研究。他编撰的许多书籍, 对当时英国家具工艺具有指导意义。


罗可可时期家具工艺

形成了造型优美、装饰华丽和做工精巧的风格特征,带 有明显的宫廷贵族气息。 设计和制作均受东方工艺风格的影响。


各国的家具工艺风格之间存在一定差别。
家具在巴罗克时期增加了沙发床、写字台、壁桌、抽屉柜 (老式抽屉柜的一种改进型)和软垫靠背椅等品种。跟当时的 所有家具一样,软垫靠背椅既稳且重,有一个向后倾的靠背, 在雕花的有棱椅腿(不再旋削成圆形)之间,有桌子上普遍有 的那种X形或H形的撑条。市民的巴罗克家具爱用天然木料 (实心的或者贴面的),而贵族用的家具则往往要镀金,显得 很华贵。 洛可可家具从其装饰形式的新思想出发,特点是把截为弧 形发展到平面的拱形。圆角、斜棱和富于想像力的细线纹饰使 得家具显得不笨重。各个部分摆脱了历来遵循的结构划分而结 合成装饰生动的整体。呆板的栏杆柱式桌腿演变成了“牝鹿 腿”。面板上镶嵌了镀金的铜件以及用不同颜色的上等木料加 工而成的雕饰,如槭木、桃花心木、乌檀木和花梨木等等。伴 随着路易十五时代的终结,这种有史以来最华丽、最风行的家 具风格才告结束。


形成因素

法国统治者穷奢极欲、宫廷女权高涨。 巴洛克艺术走向极端的必然结果。 18世纪的欧洲普遍受到东方艺术的强烈冲击,东方风 格成为罗可可艺术的组成部分。

洛可可艺术

洛可可艺术

《时髦婚姻组画之二:某天早晨》
《时髦婚姻组画之三:查验》
《时髦婚姻组画之四:梳妆》
《时髦婚姻组画之五:伯爵之死》
《时髦婚姻组画之六:伯爵夫人之死》
《卖虾女》1759年
雷诺兹(1723~1792)Reynolds, Joshua
《 上 校 像 》 年
1782
《 邦 伯 里 小 姐 为 三 美 神 牺 牲 》 1765 年
《 火 神 伏 尔 甘 突 然 出 现 在 维 纳 斯 和 战 神 马 尔 斯 面 前 》
弗朗索瓦· 布歇
• 弗朗索瓦· 布歇 ( Francois Boucher,1703— 1770),法国画 家、版画家和设计 师,是一位将洛可 可风格发挥到极致 的画家。
《雷纳托和阿尔米达》约17343年
厨房静物画《魟鱼》(1728,巴黎罗浮宫)
《静 物》
《银质大口杯》1761年
《有铜水壶的静物》1733年
《 玩 小 陀 螺 的 男 孩 》 年
1737
《市场归来》1739年
《勤勉的母亲》1740年
西班牙美术
戈雅
• 弗朗西斯哥· 戈雅.西班牙恶魔派画家,早期喜 欢画讽刺宗教和影射政府的漫画,贪婪的修 道士,偷盗,抢劫,接生婆,全部被他画成魔鬼 的样子.他的画集曾被制成扑克牌.他粗俗但 充满真理的画风很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并为 他招来各种审判.但他的修到士雇主一直袒 护他.曾著有裸体的玛哈,曾将皇后容貌的缺 点画出来.
J.H.Fragonard,1732 1806 ~
《荡秋千》
弗 拉 哥 纳 尔
《狄德罗肖像》约1769年
《读书少女》约1776年
《赢得的吻》约1776年
《闩》约1777年
夏尔丹(Cherdin,Jean-BaptisteSiméon1699~177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可可绘画大师——《名画百篇赏析》18世纪绘画1一、教学设计思路本章节是《名画百篇赏析》教材下“西方名画赏析”——18世纪绘画篇,在欣赏和鉴别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提高审美能力,尊重外国优秀文化成果的情感和态度。

学生在感受作品形式美的同时,领会其深刻的精神内涵,学生们会得到美的陶冶,提高其审美趣味,并能在审美过程中进行道德价值判断,进而丰富其内心世界和感情世界,净化其思想和灵魂。

使学生在学习期间不仅能掌握专门的职业技术,还能懂得美、欣赏美。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18世纪洛可可艺术的代表人物布歇及其代表作品,以及作品所反映的宗教、历史、社会等背景知识。

2.能力目标:借助布歇绘画作品,通过分析讲解,体会经典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优良的审美习惯,拓展学生知识范围,增强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结合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欣赏18世纪洛可可艺术的特点及影响;深入分析布歇绘画作品的形成原因及其艺术风格。

2.难点:学生分析作品、理解作品的能力培养。

四、教法与学法:1. 教法(1)情景教学法,(2)引导探究法。

2.学法(1)自主体验法,(2)合作讨论法。

五、教具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PPT制作2.学具准备:教材、笔记本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1:《浴中的狄安娜》展示图片《浴中的狄安娜》,学生欣赏。

教师介绍:《浴后的狄安娜》是布歇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这是他1742年的作品。

狄安娜是希腊神话中的月神、猎神和贞节之神。

在画面上的两个裸体形象中,右边的一个就是狄安娜,在她的前额上缀有月亮的饰物,表明她是月神;在她的左侧有弓箭和猎物,表明她是猎神;狄安娜以贞洁著称,但她很冷酷。

有一次她在洗浴时被猎人偷看,于是她把猎人变成一头鹿,又叫自己的猎狗把鹿撕成碎片。

过去在美术作品中表现的猎神是一个类似男孩的、矫健的女孩。

但是这样的猎神不能满足易十五的审美需求。

于是布歇把猎神表现的好像刚刚从鸭绒被中爬出来的、娇滴滴的、珠圆玉润的贵妇。

她不仅有纤细的手足,娇嫩的肌肤,在她的大腿上还有一串珍珠项链。

这是一幅典型的洛可可风格的绘画作品。

教师板书:一、什么是洛可可设计意图:用画面导入,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强烈兴趣。

(二)什么是洛可可学生思考:什么是洛可可呢?名词解释:洛可可艺术是产生于18世纪法国的一种艺术形式。

来源于法语rocaille,原意是“贝壳式”,引申含义指“像贝壳表面一样闪烁”。

它最初是指建筑的某些样式以及室内陈设和装饰的样式,由于受到了当时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大力推崇,也被称为路易十五艺术风格。

教师板书:“贝壳式”、装饰的样式、路易十五艺术风格。

图2:《蓬帕杜夫人》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倡导者是蓬帕杜夫人(1721—1764),她不仅参与军事外交事务,还以文化“保护人”身份,左右着当时的艺术风格。

蓬帕杜夫人原名让娜•安托瓦内特•普瓦松,出生于巴黎的一个金融投机商家庭,后成为路易十五的情人,接着成为国王的私人秘书,路易十五封她为蓬帕杜侯爵夫人。

在蓬帕杜夫人的倡导下,产生了洛可可艺术风格,使17世纪太阳王照耀下有盛世气象的雕刻风格,被18世纪这位贵妇纤纤细手摩挲得分外柔美媚人。

洛可可与巴洛克一样都是贬义词。

直到今天我们还不能为洛可可下一个严格的定义。

巴洛克的艺术风格起源于意大利,后风靡整个欧洲。

就在巴洛克艺术风格如日中天的时候,欧洲大陆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法国成为欧洲大陆的第一强国。

与此相适应,欧洲艺术的中心由意大利转到法国。

所以当我们说可可风格的起源,便不能不把眼光从意大利转到法国。

17世纪是路易十四统治的时期。

路易十四自称法兰西太阳王,渴望宏伟、胜利、光荣,艺术家在艺术作品中表现国王对宏伟、胜利、光荣的渴求,那就是法国的巴洛克艺术。

18世纪,1715年路易十五即位,这位胸无大志,不理朝政,沉湎于醇酒美人之中的君王。

拼命地挥霍人民的血汗,在沙龙中轻言慢语地聊天,在舞会上搂着漂亮女子跳小步舞,在漂亮客厅里谈情说爱,一句话,就是追求轻松、愉快、安逸、奢侈,这些情绪的艺术表现就是洛可可艺术风格。

洛可可艺术娇柔妩媚、纤巧细腻,在绘画中多表现爱情风流,娇艳放荡,使人们联想到贵族奢侈糜烂的生活。

所以我们说,洛可可艺术是巴洛克艺术向衰颓糜烂方向的进一步发展,甚至也可以说洛可可艺术是巴洛克艺术的衰退。

(三)洛可可绘画大师布歇布歇是18世纪法国洛可可艺术风格的主要代表人物。

下面让我们来进一步的走近布歇,了解洛可可的艺术风格。

教师板书:二、认识布歇。

1.介绍布歇教师讲解:1703年,布歇出生在法国一个贫困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技艺平平的工匠。

布歇的青年时代辗转学艺,受尽辛苦。

1728年,25岁的布歇有了一些积蓄,自费去罗马留学。

1731年,28岁的布歇回到巴黎。

布歇三年的留学生活,留下了对意大利艺术的蔑视。

他认为意大利画家徒具虚名,他说拉斐尔死死板板,米开朗琪罗奇形怪状,卡拉瓦乔漆黑一团。

这表明他厌倦了文艺复兴的艺术,坚决走洛可可艺术风格的道路。

布歇生活的时代,伴着靡靡之音起舞的风度翩翩的贵族男女,嘲笑家庭的婚姻而歌颂婚外的爱情。

布歇作为皇家宫庭首席画家的任务就是满足路易十五的艺术需要。

2.欣赏布歇作品对布歇的作品进行深入分析。

教师板书:三、欣赏布歇作品:《日出》、《梳妆的维纳斯》、《秋千》、《躺在沙发上的奥达丽斯克》。

图3:《日落》教师讲解:《日落》这件作品,以其喻意表现画题,而这一切则是由裸体去体现。

布歇在这里,以惯用的甜腻手法,刻划了如瓷器细腻的女裸肌肤与躯体,以迎合当时贵族的享乐心理时尚。

就技巧而言,《日落》的手法与技巧是非常娴熟的,但是,内容空泛,精神苍白;以展示女裸体的美感为题旨的《日落》,却走向了偏颇——充满血欲的刺激与诱惑,这是洛可可画风最常见的现象。

图4:《梳妆的维纳斯》教师讲解:布歇就这个画题作过多幅变体画,这幅梳妆的维纳斯最具典型性。

画中维纳斯被置于丝绸锦缎和珠宝首饰之中,简直就是从天上下凡的仙女,她矫揉造作,怀抱鸽子搔耳转首,小爱神围着她装饰打扮,甚是欢乐,体现出爱与美的象征。

有位评论家指出:“他画的裸体女人不过是刚从缎子枕衾爬起来的娇滴滴的贵族女性的化身”。

法国作家龚古尔挖苦这位教授院长说:“他是用猥亵的暗示与刺激来减轻路易十五的伤感。

”图5:《秋千》教师讲解:洛可可绘画中的脂粉气在布歇的作品中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发挥,可以说他的画是18世纪洛可可艺术最后迸发的璀璨夺目的火花。

在他的代表作《秋千》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缭绕着淡蓝色雾霭的贵族花园中,枝叶繁茂的大树下,一位穿着粉红色衣裙的少女正坐在秋千上得意地来回摆动。

阳光透过树丛,碧绿的树叶似棉花一般柔软,小姐那粉红色的衣裙,似乎都可以闻到从她身上散发出来的一股浓烈的香粉味。

这种轻佻的内容与轻柔华丽的表现手法,对于那些名媛贵妇来说是一种如醉如痴的精神享受。

画面中笔调轻松、色彩明快,充满浪漫情调。

布歇对他所表现的事物有一种柔情,在给予观众愉悦感这一方面,他具有精湛的技艺,特别是对人物思想感情的捕捉更为敏锐。

画家以他那乐天派思想和机智造就了洛可可的辉煌,歌唱着那无忧无虑的爱情和赏心悦目的社会风俗。

图6:《躺在沙发上的奥达丽斯克》教师讲解:描绘闺房隐秘环境里的裸女是布歇的天才,他以高超的造型技巧和色彩表现力塑造有血有肉的人体,极富理想美和感官刺激。

画中裸女丰润艳丽而富有弹性的肌肤被描绘如真,被揉皱形成繁杂褶纹的环境与光滑细腻且单纯的人体形成对比衬托,人体的血肉色彩变化精妙,布歇不愧是位色彩大师。

俄国普列汉诺夫说:“优雅的性感就是他的缪斯,它渗透了布歇的一切作品。

”法国绘画史对布歇的评价是:“人们对布歇的作品不屑一顾,这可能是因为在他之前有华托,在他之后有弗拉戈纳尔;并且显然他没有前者的深刻,又没有后者的才智和强烈的欢乐气息。

可是,他是这条链子上承上启下、必不可少的一环。

他作为色彩家和表现光的画家,位于最伟大的大师之列”。

(四)洛可可的艺术特点展示洛可可和巴洛克风格的作品。

洛可可风格绘画巴洛克风格绘画洛可可风格建筑巴洛克风格建筑图7:洛可可和巴洛克风格学生观察,比较,讨论:思考巴洛克风格与洛可可风格的不同点?教师板书:四、洛可可艺术特点学生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回答。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洛可可的特点是室内装饰和家具造型上凸起的贝壳纹样曲线和莨苕叶呈锯齿状的叶子,C形、S形和涡旋状曲线纹饰蜿蜒反复。

创造出一种非对称的、富有动感的、自由奔放而又纤细、轻巧、华丽繁复的装饰样式。

巴洛克那洋溢的生气、庄重的量感和男性的尊大感,都被洗练的举止和风流的游戏般的情调,以及艳丽而纤弱柔和的女性风格所取代。

巴洛克艺术尽管有呆板的礼仪,有形式上的骄矜和夸张,但它毕竟是一个阳刚的时期。

而洛可可艺术则显得更为讲究,更为矫饰,更为呆板,因而也更为柔弱。

教师板书:非对称、有动感、繁复的装饰。

(五)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洛可可在形成过程中还受到中国艺术的影响,特别是在庭园设计室内设计、丝织品、瓷器、漆器等方面。

洛可可艺术的繁琐风格和中国清代艺术相类似,是中西封建历史即将结束的共同征兆。

在西方美术史中,18 世纪的洛可可艺术可以说是在转瞬即逝的季节中开放出来的富丽花朵,而历史的风也很快将它吹落了。

与它同时代的美学家曾经对它加以尖锐的批判,尤其在后来的法国大革命时期,新古典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时代,洛可可风格更是受到了轻蔑。

但作为现代人去回顾这一时期的艺术作品时,我们应该带有一颗智慧的心去思考它所代表的精神,而不能单纯地停留在它华丽、柔美的表面。

洛可可之所以产生,绝不是历史的偶然,它是一种时代的精神体现,但我们今天仍能从它多彩的画面中体味到那飘逸着脂粉的芳香。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