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油气新格局及其影响分析

合集下载

国际能源市场的格局与发展趋势

国际能源市场的格局与发展趋势

国际能源市场的格局与发展趋势探索国际能源市场中的格局与发展趋势国际能源市场是一个复杂而又瞬息万变的领域。

能源资源的稀缺性以及全球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使得国际能源市场的格局和发展趋势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国际能源市场中的当前格局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当前国际能源市场的格局当前,石油、天然气、煤炭是国际能源市场中最为重要的三种能源资源。

其中,沙特阿拉伯、俄罗斯、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国;俄罗斯、伊朗、卡塔尔是天然气的主要产出国;中国、美国、印度是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费国。

除此之外,可再生能源在国际能源市场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不断扩展。

中国、美国、德国等国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入不断增加,推动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应用。

二、国际能源市场的发展趋势1. 能源消费和生产的转移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能源消费和生产的格局正在发生着变化。

比如,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而美国则在向能源净出口国的方向发展。

此外,沙特阿拉伯、俄罗斯等国家也在扩大其影响力和能源的生产能力。

2. 非化石能源的发展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使用非化石能源的需求不断升温。

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应用将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目前,欧盟已经提出了达到可再生能源占全部能源的20%的目标,并在可再生能源相关政策和技术的发展和推广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3. 能源技术的创新和应用能源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是促进国际能源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比如,在美国页岩气开采技术的不断创新下,页岩气已经成为重要的能源来源。

此外,高效的太阳能电池、高效的储能技术等也在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4. 清洁能源的持续发展面对严重的环境问题,清洁能源的发展被视为一个全球性的挑战。

2020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宣布了一项全球清洁能源计划,以推动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和发展,打造更加可持续的未来。

世界油气新格局及其影响分析

世界油气新格局及其影响分析

油产量已经 占世界石油总产 量的2 5 . 1 %,出口占
俄罗斯、 墨西哥、 委内瑞拉、 伊朗、 沙特阿拉伯等逐 世界总 出 口量的5 1 . 6 %。① 这一时期 ,当时 的苏
渐成长为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和 出口国, 但是世界 联也发现了一批大油 田,石油探明储量和产量迅
石油生产和消费的中心仍然在美国。 1 9 4 5 年, 全球 速上升 ,1 9 7 3 年苏联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产
关键词 世 界油气格局 地缘政治 油气安全 中国
石油产量增长  ̄ ] t 3 6 5 8 2 . 油气格局的历史演变
油气供需结构蕴含资源 、市场 、地缘政治等
倍, 美国仍占全球产量的6 3 . 3 %。 ②
2 . 1 9 4 5—2 0 0 0 年— — “ 一域 两 中心” 时期
大 时期 。
为世 界主要 油气生 产和 出 口中心 。
1 . 1 8 5 9—1 9 4 5 年— —美 国 中心时期
随着波斯 湾周 围陆上和海上油气勘探的大发
这一时期,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者和主 现以及二战结束后科威特大布尔干 ( B u r g a n )、 要消费者, 美国作为现代油气工业的先驱 , 代表了 伊朗阿加贾里 ( A g h a j a r i ) 等大 由 田的投产 ,海
1 ),这使得深海和超深海 以及非常规油气资源的 统计, 2 0 0 0 — 2 0 1 1 年, 全球海域油气产量对油气总
开发具备了经济性 。
产量的占比从1 7 . 7 % 增长 ̄ ] 1 2 5 . 3 %; 非常规油气产量
高油价对全球非常规资源的开发起到强有力 占比从7 . 5 %增长到l 0 . 7 %; 全球天然气产量占比从 的支撑作用 ,但受地质条件和技术水平两大因素 3 4 . 9 % 增长 ̄ ] 1 3 9 . 7 %, 并将继续保持逐步接替的发展

世界油气资源现状说明

世界油气资源现状说明

世界油气资源现状说明1. 概述油气资源是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能源之一,其开发和利用对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当前世界油气资源的现状,包括资源的分布、开发和利用情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2. 油气资源分布全球油气资源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尤其是中东、北美、俄罗斯、中亚和北非等地区。

其中,中东地区是全球最大的油气生产地,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油田和气田,如沙特阿拉伯的加瓦尔油田、伊朗的南帕斯气田等。

北美地区的页岩油气革命也使得该地区成为全球最大的油气生产地之一。

3. 油气资源开发全球油气资源的开发主要采用两种方式:陆上开发和海上开发。

陆上油气资源开发主要集中在沙漠、平原、山地等地区,采用传统的钻探、开采和输送方式。

海上油气资源开发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和深海区域,采用平台钻探、海底管道输送等方式。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全球油气资源的开发也在不断向深层、复杂和极端环境进军。

例如,北极地区的油气资源开发、超深井钻探技术的发展等。

4. 油气资源利用全球油气资源的利用主要体现在发电、交通、工业和家庭等四个方面。

其中,发电和交通领域的油气消费量最大,占据了全球油气消费的绝大部分。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油气资源的利用量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油气资源的利用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温室气体排放、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等。

5. 未来发展趋势全球油气资源未来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环保要求的提高,油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更加高效、环保和安全。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油气资源的消费量将继续增加,但增速将放缓。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油气资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将逐渐下降。

•随着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油气资源的分布和流动也将发生重大变化。

6. 结论油气资源是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能源之一。

当前,全球油气资源的分布、开发和利用情况呈现出不均匀、高效、环保和安全等特点。

油气工程现状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

油气工程现状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

油气工程现状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近年来,油气工程行业一直是全球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油气工程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严峻。

本报告将从行业现状出发,分析油气工程的发展趋势,并对未来五至十年的行业前景进行预测。

一、油气工程行业现状分析1. 全球能源需求增长态势: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全球对能源的需求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其中,油气仍是目前全球主要的能源来源之一。

2. 资源压力加大:随着传统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逐渐枯竭,油气工程行业面临着快速开发新资源的挑战。

同时,地质条件和环境限制等因素也使得油气勘探更加困难。

3. 环境问题不容忽视:随着环境意识的提高,人们对于传统能源的依赖度降低。

不可否认,油气工程行业在开采、运输和燃烧过程中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油气工程需要逐步转向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4. 技术进步带来新机遇:虽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油气工程行业在技术方面的进步也带来了新的机遇。

例如,水平钻探、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和深海开采技术的应用都为油气工程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油气工程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预测1. 能源结构调整: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全球能源结构将面临重大调整。

清洁能源的发展将成为未来油气工程的主要方向之一。

此外,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等新兴能源的发展也将有助于减少对传统油气资源的依赖。

2. 技术创新推动发展:未来五至十年,油气工程行业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应用。

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技术将广泛应用于油气勘探、生产和运输过程中,提高效率、安全和环保指标。

3. 多元化开发模式:由于地质条件和资源分布的限制,未来油气工程行业将采取更加多元化的开发模式。

包括陆地、浅海、深海等不同开采手段将相互结合,以更好地满足能源需求。

4. 国际合作加强:油气工程是全球性的行业,各国在资源开采、技术创新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都需要加强合作。

国际合作将推动全球油气工程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世界油气现状分析报告

世界油气现状分析报告

世界油气现状分析报告概述世界油气市场一直是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油气行业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本报告将对世界油气现状进行分析,包括产量、消费、储备以及市场格局等方面的内容。

产量和消费目前,全球油气产量稳步增长。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2019年全球原油产量达到了100.7百万桶/日,较上年增长了0.8%。

而天然气产量也呈现增长趋势,据国际能源署(IEA)预计,到2024年全球天然气产量将增长15%,达到约4.3万亿立方米。

然而,全球油气消费也在持续增加。

据国际能源机构(IEA)统计,2019年全球原油消费量超过了100百万桶/日,其中中国和美国是最大的原油消费国。

而天然气消费量也在逐年攀升,特别是在亚洲地区。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预估,到2030年全球天然气需求将增长40%以上。

储备和供需状况全球油气储备丰富,但分布不均衡。

中东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生产地和储量拥有者,约占全球储量的45%以上。

而在天然气方面,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储备国。

然而,一些国家的油气储备已经进入了后期开采阶段,储量的持续衰减已经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

同时,供需状况也在发生变化。

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在迅速增长。

这意味着未来的供需关系可能会发生重大的变化。

同时,可再生能源的崛起可能会对油气市场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但在短期内,油气仍是全球主要能源来源。

市场格局和影响因素全球油气市场呈现出较为复杂的格局。

国际石油交易市场主要由欧佩克(OPEC)和非欧佩克产油国共同控制着。

欧佩克成员国约占全球原油产量的40%,通过调控供应量来影响市场价格。

此外,美国的页岩油产量的快速增长也对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除了供需和产量因素,市场上的政治和经济风险也是影响油气市场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缘政治冲突、经济危机以及自然灾害等事件都可能对市场造成冲击。

例如,油价曾在2014年至2016年期间大幅下跌,主要是由于供应过剩和经济衰退导致。

油气行业分析

油气行业分析

油气行业分析油气行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油气行业的详细分析。

首先,油气行业的市场需求广泛。

石油和天然气是目前全球主要能源资源,广泛应用于燃料,化工,医药等领域。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工业的快速发展,油气的需求量也在持续增长。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对油气的需求更加迫切。

其次,油气行业的技术创新日趋成熟。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投入的不断增加,油气勘探、开发和生产的技术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特别是非常规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如页岩气、深海油气等。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油气勘探开发的成功率和资源利用率,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再次,国内外市场的竞争激烈。

全球范围内,油气资源比较集中于中东地区,但是油气需求却分布广泛。

因此,各个国家的油气行业在国际市场上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包括油气价格的竞争、技术创新的竞争和市场份额的竞争等。

在国内市场上,国内油气企业之间也存在竞争,企业之间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加强技术创新和降低生产成本。

最后,油气行业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并存。

一方面,油气资源的日益稀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给油气行业带来了挑战。

为了保障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油气行业需要加大非常规能源开发和利用的力度,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如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为油气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油气企业应积极参与到可再生能源开发中,实现能源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油气行业虽然面临着挑战,但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油气行业的市场需求广泛,技术创新日趋成熟,国内外市场竞争激烈,同时也面临着资源稀缺和环境问题的挑战。

在新的形势下,油气企业应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竞争力,积极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石油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和市场集中度

石油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和市场集中度

石油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和市场集中度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能源需求的增长,石油行业成为各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石油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和市场集中度是决定该行业经济效益和市场活力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分析石油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和市场集中度,并探讨其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一、市场竞争格局的形成1. 多国多企业竞争石油资源分布广泛,不同国家拥有各自的石油储量和产量。

全球石油市场上,存在着来自不同国家的多个石油企业,例如沙特阿拉伯的沙特阿美、美国的埃克森美孚、俄罗斯的俄罗斯石油等。

这些企业在市场上展开竞争,力争在资源开发、生产制造和市场销售等环节取得竞争优势。

2. 垂直整合和横向联合为了在竞争中取得更大的优势,石油企业通常会进行垂直整合和横向联合。

垂直整合指的是企业通过收购或控股下游环节的企业,如石油企业收购炼油厂和加油站等;横向联合则是企业间的合作与联盟,例如联合开展资源勘探和开采项目。

这种整合与联合既可以加强企业的竞争地位,又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行业效益。

3. 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竞争石油行业中存在着众多的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它们之间的竞争格局也在不断演变。

在一些国家,石油行业由国家独资或共同控股的国有企业主导,如中国的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而在一些其他国家,私营企业的比重较大,如美国的雪佛龙和康菲石油。

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竞争不仅体现在资源获取和市场份额争夺上,还反映了国家政策和市场机制对石油行业的影响。

二、市场集中度的评估1. 市场份额和市场渗透率衡量石油行业市场集中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市场份额和市场渗透率。

市场份额指的是企业在市场上销售的产品或服务所占的比例;市场渗透率则是指企业销售的产品或服务在整个市场中的占比。

通过对市场份额和市场渗透率的评估,可以了解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和竞争能力。

2. 国内和国际市场的比较市场集中度的评估还需要考虑国内和国际市场的情况。

在国内市场上,如果存在少数几家企业控制着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那么市场集中度就较高;而在国际市场上,如果几个国家的石油企业垄断了大部分市场份额,那么市场集中度也较高。

全球油气分布及背景

全球油气分布及背景

陆上油气生产
美国、俄罗斯、沙特阿拉伯是主要的陆上油气生 产国家。
全球油气需求与消费趋势
不断增长的需求
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油气需求呈现持续增长趋势。
替代能源的崛起
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等替代能源的使用逐渐增加,影响油气需求结构。
能源供应链的新动向
能源供应链越发国际化,区域间合作和竞争关系日益复杂。
全球油气产量与储备前景
1
产量稳定与下降
全球油气产量各国差异很大,而一些传统产油国产量可能出现下降的情况。纳的油气产量正在快速增长。
3
油气储备前景
新发现的油气田以及技术的发展,为全球油气储备前景带来一定的希望。
油气产业的环境影响和可持续 发展
油气产业的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一定矛盾,应加强环境监管和推动可持 续发展。
结论及启示
全球油气分布的了解对能源安全至关重要,同时需要推动替代能源的发展以 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全球油气分布及背景
油气资源的背景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支撑,全球油气分布的了解对于能源 安全及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全球油气分布概述
全球油气分布广泛,涵盖各个洲际和大洋,存在于地下深处及海底,须了解各地的油气储量和潜力。
主要油气生产国家和地区
海上油气生产
挪威、墨西哥、中国等国家在海上油气开采方面 具有突出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TRATEGIC FORUM战略论坛一、世界油气格局的历史演变油气供需结构蕴含资源、市场、地缘政治等多重信息,是世界油气格局的集中体现,如果以油气供需结构作为主要划分依据,自1859年世界石油工业诞生以来,世界油气格局主要经历了三大时期。

1. 1 5 -1 45年——美国中心时期这一时期,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者和主要消费者,美国作为现代油气工业的先驱,代表了当时世界的油气发展。

1920年,全球石油产量9396万吨,其中美国占64.3%。

①这一时期,虽然全球石油生产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出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俄罗斯、墨西哥、委内瑞拉、伊朗、沙特阿拉伯等逐渐成长为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但是世界石油生产和消费的中心仍然在美国。

1945年,全球石油产量增长到36582.9万吨,约为1920年产量的4倍,美国仍占全球产量的63.3%。

②2. 1 45-2000年——“一域两中心”时期“一域两中心”即一个油气生产与出口地域(中东-前苏联),两个消费中心(欧洲和美国)。

这一时期,世界油气生产和需求多元化的趋势进一步增强,中东和俄罗斯逐渐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主要油气生产和出口中心。

随着波斯湾周围陆上和海上油气勘探的大发现以及二战结束后科威特大布尔干(Burgan)、伊朗阿加贾里(Aghajari)等大油田的投产,海湾地区石油产量迅速增加,并且绝大部分供出口,成为世界主要石油供应地。

1961年,中东石油产量已经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25.1%,出口占世界总出口量的51.6%。

①这一时期,当时的苏联也发现了一批大油田,石油探明储量和产量迅速上升,1973年苏联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产① 王才良,世界石油工业140年.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

② 王才良,世界石油大事记.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

世界油气新格局及其影响分析常毓文 彭 云 赵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摘 要 世界油气格局历经了美国中心、“一域两中心”和“两带三中心”的三次历史演变。

技术进步和油价持续高位运行,以中国和印度为首的新兴经济体能源消费迅速增长,以及美国“能源独立”战略的实施是形成当前“两带三中心”新格局的主要原因。

新格局下呈现出资源接替启动和美国依靠美洲实现能源自给两大发展趋势,两大趋势将重构全球油气生产和出口格局,改变油气贸易流向,并对世界地缘政治产生深远影响。

新格局下中国油气供应安全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需要打造能源支点国家,优化布局,构建“以中东-中亚-俄罗斯带为中心,以非洲、美洲为侧翼”的油气供应格局。

关键词 世界油气格局 地缘政治 油气安全 中国吉吉STRATEGIC FORUM战略论坛油国。

而美国作为世界油气生产中心的地位迅速削弱,1950年美国占世界石油产量的比重下降到52%,1960年进一步下降到33%,1970年下降到20%,1980年则下降到15%,到2000年已经下降到10%。

③这一时期,传统发达经济体即美国和欧洲是世界主要的油气消费主体。

1982年以前,美欧油气消费一直占世界总消费量的50%以上,其后虽然有所下降,但仍占45%以上。

2000年美国和欧盟15国油气消费量分别占世界油气消费总量的约28%和18%。

④3. 2000年至今——“两带三中心”时期“两带三中心”即“俄罗斯-中亚-中东”和美洲两大供给和出口中心地带,美国、欧洲、亚太三大消费中心。

在前两个时期,世界油气勘探开发和技术创新与应用主要集中在陆上和常规领域,但经过多年的勘探开发生产活动后,除中东、东亚等主要资源区外,全球其他资源区陆上的重大油气发现越来越少,已经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世界油气需求。

在需求和价格的双重拉动下,丰富的深水和非常规资源作为未来获取油气资源的最现实领域,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上世纪末以来,美洲深水和非常规领域的快速发展打破了持续半个多世纪的以“中东-中亚-俄罗斯”为供给中心带的供应格局,美洲作为世界能源主要生产和供给带的地位日渐显现。

新世纪以来,美洲油气产量在世界占比出现波动上行的趋势,2011年美洲油气产量占世界产量的28.56%,较上年上涨0.44个百分点;美洲地区石油出口量占世界出口总量的19.47%,较上年上涨1.01个百分点。

⑤更重要的是,美洲油气生产展现出十分广阔的前景。

加拿大油砂产量预计将从2010年的200万桶/日增加到2015年300万桶/日;美国页岩气产量将从2010年的1378亿立方米增加到2015年2600亿立方米;预计2015年美国致密油产量可达200万桶/日,2025年达到300万桶/日;预计2020年巴西盐下原油产量将达到200万桶/日。

⑥ 同时,俄罗斯-中亚-中东仍是世界最重要的常规油气供给中心带,2011年产量占世界年度总油气产量的45%,油气出口量占世界的80.3%。

⑤随着以中国、印度为首的亚洲新经济体经济高速发展,亚太地区油气需求增长迅速,作为世界油气消费中心的地位也日益凸显,2011年亚洲地区油气消费量已占世界的27%。

传统发达经济体油气消费增速虽然明显放缓,但仍是世界主要油气消费体。

2011年美国、欧洲油气消费量分别约占世界油气消费总量的21%和18%。

全球油气消费呈现美国、欧洲、亚太三足鼎立的局面。

⑦二、世界油气新格局的形成原因及特点1. 技术、油价、政策及全球经济重心东移是油气新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两带三中心”世界油气新格局的形成受技术、油价以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拉动,同时也是经济多极化和全球经济重心东移的结果。

近年来,水平钻井、分级压裂、微地震三大技术突破为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2000年以来油价的高涨和持续高位运行,则使得高成本的深海和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具备经济可行性。

③ 根据王才良《世界石油大事记》以及BP《世界能源统计2012》数据整理。

④ 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12》数据整理,欧盟15国指1995年之前加入欧盟的成员国,均为西欧发达经济体,包括: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联邦德国、爱尔兰、丹麦、英国、希腊、葡萄牙、西班牙、奥地利、芬兰、瑞典。

⑤ 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12》数据整理。

⑥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能源展望2012》、加拿大能源资源保护局数据整理。

⑦ 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12》以及美国能源信息署数据整理。

STRATEGIC FORUM战略论坛据IEA统计,全球深海和超深海石油成本35~65美元/桶,重油和油砂成本40~80美元/桶,页岩油成本50~115美元/桶,页岩气和煤层气生产成本2.7~9美元/百万英热单位(2008美元价格)。

⑧ 2000年以来国际油价进入新的上涨周期——2000年油价为28.5美元/桶,2008年已经上涨到97.26美元/桶,2011年在中东地缘政治动荡影响下,国际油价更是飙升至111.26美元/桶(见图1),这使得深海和超深海以及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具备了经济性。

高油价对全球非常规资源的开发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但受地质条件和技术水平两大因素影响,非常规资源开发成本出现较大地区差异,呈现不平衡发展态势。

北美作为非常规领域的引领者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据剑桥能源分析,只要油价在60美元/桶以上,美国页岩油开采便具有经济价值。

而美国“能源独立”战略的继续实施,以及制造业二次复兴的经济发展目标的推进,将为美国非常规油气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关键的政策支持。

正是丰富的资源基础、优越的地质条件、领先的技术水平以及有力的政策支持奠定了美洲在深水和非常规领域的领先地位,使得美洲逐渐崛起为新的世界油气供给带。

2. 呈现资源接替启动和形成美洲油气自给圈两大发展趋势在“两带三中心”新格局下,全球油气出现两大新趋势。

其一是资源接替的启动,包括三方面的接替——海域对陆上的接替,非常规对常规的接替以及气对油的接替。

根据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统计,2000-2011年,全球海域油气产量对油气总产量的占比从17.7%增长到25.3%;非常规油气产量占比从7.5%增长到10.7%;全球天然气产量占比从34.9%增长到39.7%,并将继续保持逐步接替的发展趋势。

预计到2030年,海域油气产量占比将增长到26.7%,非常规油气占比增长到14.1%,天然气占比增长到41.2%(见图2)。

⑨其二是美洲能源自给圈的初步成形,即美国将主要依靠自身及美洲资源实现基于美洲的“能源独立”。

由于页岩气的大发展,美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已经从2005年的18%降到2010年的10%,从美洲以外地区进口的天然气仅占总进口量的6%,占消费量的0.9%;2011年美国天然气已图1 国际原油价格走势数据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2012.186118661871187618811886189118961901190619111916192119261931193619411946195119561961196619711976198119861991199620012006201114012010080604020美元/桶名义价格2011年美元价格十年均价年⑧ 国际能源署《世界能源展望2008》、《世界能源展望2009》。

⑨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全球油气资源与战略研究所综合IHS能源咨询公司,WoodMackenzie能源咨询公司,美国能源信息署,国际能源署以及多家国际能源公司公开数据整理得出。

STRATEGIC FORUM战略论坛基本在北美地区实现自给。

据预测,美国若得到巴西盐下和加拿大油砂增加的全部产量,并依靠国内致密油增产、获取墨西哥和委内瑞拉等美洲地区石油,则在2020年前后,美国即可利用美洲资源基本保证国内石油供应(见图3)。

三、世界油气新格局对油气贸易及地缘政治的影响1. 对世界油气贸易的影响当前石油贸易总体呈现“中东主供亚洲,中亚-俄罗斯主供欧洲,美洲主供美国,非洲为欧、美、亚三分天下”的基本格局。

2011年从中东出口的石油约73%流向亚洲;从中亚-俄罗斯出口的石油约70%流向欧洲;从美洲(美国除外)出口的石油约77%流向美国;从非洲出口的石油约34%流向亚洲,31%流向欧洲,29%流向北美。

从发展趋势看,美国正在收缩对美洲以外地区的油气需求,而亚洲是吸纳各地区石油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特别是中国起到引领作用。

美国从上世纪80年代便开始大幅增加美洲地区的石油图2 世界油气产量分布数据来源: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根据公开数据整理。

908070605040302010亿吨油当量非常规天然气非常规原油海域天然气海域原油其他常规天然气其他常规原油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10 2020 2030 年图3 美国未来原油进口来源预测数据来源: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012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