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油气资源分布与中国油气资源分布共54页文档
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及分布

2004, 12( 10)
张
杰等 . 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及 分布
19
具有较大的生物气资源潜力。 2 . 4 水溶气藏 当高温高 压地层水中溶解的天然气量足够大 时 , 便形成了可供工业性开采或可以综合利用的水 溶气藏。日本、 美国、 菲律宾、 前苏联、 匈牙利等国均 不同程度地对水溶气藏进行了开发和研究。 水溶气广泛分布于中、 新生代地层中 , 尤其是第 三系和第四系海相和海陆过渡相地层中。我国水溶 气分布比较广泛 , 张恺根据日本和世界其它国家水 溶气田的分布规律和各类水溶气田的地质特征 , 认 为中国东西两大含油气区的中、 新生代含油气盆地 中广泛分布着水溶性天然气藏。王雪吾等用体积法 初步估算我国水溶气资源量约为 12~ 65 万亿立方 米。关德师预测我国水溶气资源量约为 45 万亿立 方米, 其中东部水溶性天然气远景地质储量合计为 19 万亿立方米。我国的四川盆地 ( 威远气田 )、 松辽 盆地、 渤海湾盆地、 琼东南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 吐哈 盆地等均具有勘探水溶气的良好前景。 2 . 5 泥 ( 页 ) 岩气藏 泥岩 (页岩 ) 的大量生、 排烃可以使自身产生微 裂缝 , 生 成 的天 然 气以 游 离、 裂 缝表 面吸 附 及泥 ( 页 )岩孔隙表面吸附等方式赋存在泥 ( 页 ) 岩中 , 裂 缝 - 微裂缝发育带是气藏形成的有利区域。 中国南方广大地区分布的志留系地层中 , 发育 大套黑色页岩, 有机碳含量大多达 10 % ~ 15 %,演 化程度较高 , 可形成的泥 ( 页 ) 岩气资源潜力相当可 观 , 华南褶皱带和秦岭褶皱带、 扬子准地台均是勘探 的有利区域。另外 , 松辽白垩系、 渤海湾盆地、 江汉 盆地的第三系、 四川盆地的中生界、 南华北、 柴达木 以及酒泉盆地均具有一定的泥 ( 页 )岩气。 2 . 6 无机成因气藏 无机成因气藏主要有二氧化碳气藏、 烷烃气藏 和氦气藏三类。无机成因气一般与地球壳幔活动有 关。近年来 , 随着理论和技术的进步 , 此类气藏不断 被发现。该类气藏主要分布于大陆裂谷活动带、 火 山活动带、 板块活动接触带、 深大断裂带等。中国东 部的松辽盆地、 渤海湾盆地、 苏北盆地和三水盆地以 及大陆架上的东海盆地、 珠江口盆地和莺歌海盆地 共发现了 28 个二氧化碳气田 ( 藏 ) 。其中松辽盆地 的万金塔气田和昌德东气藏、 苏北盆地的黄桥气田、 渤海湾盆地平方王含气藏和三水盆地的沙头圩气藏 已开发 , 这些气田的开 发已取得显著 的经济效益。 我国在渤海湾盆地的济阳凹陷和黄骅凹陷以及莺歌
第9章 油气资源分布

第九章油气资源分布提要在学习完第一至八章石油地质学基本原理后,尚需了解中国及世界油气资源的分布轮廓,以及前陆、裂谷、内克拉通等主要类型盆地的油气分布规律,为毕业后投身国内外油气勘探及综合研究奠定必要的石油地质知识基础。
在学完油气成因、油气藏形成、油气聚集单元等石油地质学核心内容后应该结合已学的地层学、沉积学、构造地质学等基础地质知识,加以综合应用,探讨中国及世界油气分布规律,以便有效地用来指导油气勘探及开发工作。
第1节我国油气资源分布轮廊我国位于亚洲东部西伯利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东临太平洋板块,面积约960³104km2。
新中国诞生以来,石油勘探成效显著,已在二十三个省、市、自治区发现了油气田,原油年产量已突破一亿吨大关,跃居世界第六位,由昔日的所谓“贫油国”,变成今日的石油输出国。
我国油气资源的分布直接受区域大地构造特征所控制。
由于印度洋板块向北俯冲和太平洋板块向西北俯冲的长期作用,造成中国板块的地壳结构及大地构造性质东西差异悬殊。
以六盘山-龙门山深断裂带为界,西部地壳厚约70km,属全球地壳最厚的区域,巍峨高山矗立入云,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都集中在这里;东部地壳厚约30~35km,包括黄汲清教授所称的“中朝准地台”,整体升降明显,形成辽阔的平原、丘陵及东南海域岛群。
我国西部构造线,以北西西向为主,构造活动性大,由北向南分布着准噶尔盆地中间地块、塔里木陆块-河西走廊、柴达木中间地块和藏北中间地块等坳陷带,其间隔以阿尔泰海西褶皱带、天山海西褶皱带、阿尔金-祁连加里东褶皱带、昆仑海西褶皱带、喀喇昆仑-唐古拉燕山褶皱带、冈底斯-念青唐古拉燕山褶皱带、川滇印支褶皱带及喜马拉雅褶皱带。
构造线排列向南越趋紧密,构造活动及岩浆活动均有向南增强之势,这都表明是印度洋板块向北俯冲的结果。
我国东部构造线,古生代以东西向为主,中、新生代以北北东向为主。
古生代构造活动性弱,沉积较稳定。
海洋油气资源分布、储量及开发

世界及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分布、储量及开发现状据预测,全球陆上的油气可采年限约为30-80年。
随着对石油需求的快速增加,进入21世纪,世界随之步入了石油匮乏的时代,也就是所谓的“后石油时代”。
业内专家表示,海洋油气的储量占全球总资源量的34%,目前探明率为30%,尚处于勘探早期阶段。
丰富的资源现状让全世界再次将目光瞄准了海洋这座石油宝库。
据统计,2009年海洋石油产量已经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33%,预计到2020年这个比例将会提高到35%。
2009年海洋天然气产量占世界天然气总产量的31%,预计2020年,这个比例会提高到41%。
目前,深水和超深水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已经成为世界油气开采的重点领域。
TSC海洋集团董事长蒋秉华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说:“在海洋石油方面,过去十几年世界上新增的石油后备储量、新发现的大型油田,有60%多来自海上,其中大部分是来自于深海。
”中国的沿海大陆是环太平洋油气带的主要聚集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储量,据预测,中国海洋油气的资源量达数百亿吨。
作为全球石油消费第二大国,2009年我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因此,加快中国海洋石油工程业务的发展已势在必行。
一、世界海洋油气资源分布及储量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评估,世界(不含美国)海洋待发现石油资源量(含凝析油)548亿吨,待发现天然气资源量78.5万亿立方米,分别占世界待发现油气资源量的47%和46%。
因此,全球海洋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勘测前景良好。
世界海洋油气与陆上油气资源一样,分布极不均衡。
在四大洋及数十处近海海域中油气含量最丰富的数波斯湾海域,约占总储量的一半左右;其余依次为:委内瑞拉的马拉开波湖海域、北海海域、墨西哥湾海域、中国南海以及西非等海域。
海洋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大陆架,约占全球海洋油气资源的60%,但大陆坡的深水、超深水域的油气资源潜力可观,约占30%。
两极大陆架也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其中俄罗斯海洋油气资源的80%以上聚集在其北极海区域,为1000亿–1200亿吨油当量。
石油天然气开采

动画演示
井架底座 钻柱 钻头
第23页/共54页
井架 待用钻杆
钻井示意图
钻柱在地表被驱动旋转,带 动井眼底部的钻头旋转。
钻井泥浆被泵入钻杆内 部,从钻头的喷嘴流入 环形空间。
泥浆将岩屑循环带到地 表
第24页/共54页
钻井泥浆循环
4) 混合物通过在 地表的滤网。
润滑油和润滑脂 蜡、沥青和石油焦 溶剂和石油化工产品
有机合成工业的重要的原料和中间 体
第3页/共54页
Prepared by Tom Sheeran
1. 石油、天然气简介
用途
天然气
1、天然气发电
具有缓解能源紧缺、降低燃煤发电比例,减少环境污染的 有效途径,且从经济效益看,天然气发电的单位装机容量 所需投资少,建设工期短,上网电价较低,具有较强的竞 争力
200’
高孔隙度
低阻抗, 可能是水
低孔隙度
500’
很好的砂岩
高阻抗,
可能是油 气
高孔隙度 低孔隙度
低阻抗, 可能是水
3000’
高孔隙度
第31页/共54页
测井成功 在生产层段下最后一次的套管 用水泥固定。
第32页/共54页
井眼内用射孔枪进行射孔 击穿生产层段部分的井壁套管
第33页/共54页
在井眼里放入生产油管 用封隔器把生产层段和上部的套管空间分隔开
重复过程
第28页/共54页
油气检测
第29页/共54页
油气检测
对目标区域进行测井。 测井是用电缆将设备下到井下,记录岩石的物理属性。如电阻,孔隙度,密度,放 射性,孔隙压力等等。
第30页/共54页
石油地质学-11.油气资源分布

舌状砂岩体可以分为主体、核部、前缘、断续分布 带四部分。
Clq 2019/7/7
其中,主体部分,虽然储层厚度大,储油条件好,但 距生油区较远。所以其内的圈闭不易形成有效的。
在断续分布区,砂层总厚度小,连通性差。储油特性 不好。
在砂岩体前缘及核部,特别是前缘带,砂岩有一定厚 度,且连通性较好,距生油区近,油气生成后,砂岩前缘 首先获得油气,聚集成为油气藏,而后是核部聚集油气藏。
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以来,在墨西哥湾沿 岸及加里福尼亚等地,第四系中相继发现了油藏。不 过这些油藏的油源问题、仍有争论。
Clq 2019/7/7
由上可见,就油气储量的时代发布而言,中新生 代油气最多。
据1983年8月,日本《石油开发时报》统计,古生 代石油占14%,天然气点25%,中生代石油占54%, 天然气占14%,第三纪石油占32%,天然气27%
我国在第一次全国油气资源评价中,以油气地质特征和 分布规律为基础,结合行政区划、经济地理条件和能源供 销规划配置,将全国划分为东北区、华北区、江淮区、南 方区、西北区、青藏区和海域七个评价区。
含油气大区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石油地质综合研究、资 源量预测和经济决策分析三部分。
Clq 2019/7/7
2. 盆地评价
第八章 油气资源分布
Clq 2019/7/7
Clq 2019/7/7
最大的石油开采国列表(EIA,2019)
Clq 2019/7/7
第一节 油气时间上的分布
事实表明,从震旦纪至第四纪的各个地质时代 都是可能生油的。每个时代的储集层中都找到了工 业性油气藏,但各个时代油气藏出现的规模和频率 却变化甚大,下面按储集层的年代顺序,将其含油 情况作一介绍。
中国油气资源概述

《中国油气资源概述》课程考查作业姓名:班级:学号:年月日中国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要抓紧研究制定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把节约和合理使用油气资源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证油气资源的长期稳定供给和有效利用,为我国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保障。
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原因《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随后,许多专家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对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定义和阐释。
有人将可持续发展总结为3个特征: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条件,社会持续是目的。
可持续发展实质上就是改变传统的发展思维和模式,使经济发展必须有利于资源的永续利用,有利于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我国是石油消费大国,同时又是石油利用效率低、不合理用油比较严重的国家。
与国际通行的石油消费强度比较,我国石油消费强度为0.19,大体相当于日本的4倍,欧洲的3倍,美国的2倍。
来自权威部门的统计、预测显示,我国自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的10年间,石油净进口量已达9741万吨,对进口油的依存度超过三分之一。
到2020年,我国对进口油的依存度将达到60%左右。
显然,国际油价的波动会对我国国民经济及国防建设产生重大影响。
近几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较快,但油耗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2002年,我国汽车发动机每百公里油耗的设计值比发达国家要高10%至15%,而平均单车年耗油的实际值是2.28吨,比美国高10%到20%,比日本高1倍。
我国油田开采的损失率也较大,石油加工过程中的浪费严重。
据测算,我国石油资源的采收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等于增加2亿多吨的可采储量。
"由此看来,我国油气节约潜力十分巨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冯飞说,"在今后国内油气产量不可能大幅度增长,对海外资源的依存度又需要控制在一定限度的情况下,必须把节约放到优先的地位,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中国石油分布

盆地。盆地面积约25万平 方公里,沉积面积12万平 方公里,具有油气远景的 中新生界沉积面积约9.6 万平方公里。目前,已探 明油田16个,气田6个。
8
六、新疆油气区
1、克拉玛依油田:
地处新疆克拉玛依市。40年来在准噶尔
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找到了19个油气田,
其中20口获高产工业油气流。经过最近30多年的勘 探,已在西湖凹陷开发出了
平湖、春晓、天外天、断桥、残雪、宝云亭、武云亭和孔雀亭等8个油气田。
此外,还发现了玉泉、龙井、孤山等若干大型含油气构造。
15
九、南海油气区
南海海域更是石油宝库。中国对南海勘探的 海域面积仅有16万平方千米,发现的石油储 量达52.2亿吨,南海油气资源可开发价值超 过20亿万元人民币,在未来20年内只要开发 ,每年可以为中国GDP增长贡献1~2个百分 点。
4、江苏油田:
油区主要分布在江苏的扬州
、盐城、淮阴、镇江4个地
区8个县市,已投入开发的
油气田22个。目前勘探的主
要对象在苏北盆地东台坳陷
6
。
四、鄂尔多斯油气区 1、长庆油田: 勘探区域主要在陕甘
宁盆地,勘探总面积 约37万平方公里。油 气勘探开发建设始于 1970年,先后找到了 油气田22个,其中油 田19个,累计探明油 气地质储量54188.8万 吨(含天然气探明储 量2330.08亿立方米), 目前已成为我国主要 的天然气产区,并成 为北京天然气的主要 输送基地。
。中部是号称“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大
沙漠。1988年轮南2井喷出高产油气流后
,经过7年的勘探,已探明9个大中型油
气田、26个含油气构造,累计探明油气
全球油气分布特征

全球油气分布特征姓名XXX学院XX大学XXXX学院专业XXXXX指导教师XXX老师2008 年X月X日目录一、前言 (3)二、全球石油探明储量分布,产量分布 (3)2.1世界石油储量 (3)2.1.1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不足 (3)2.1.2世界石油储量分布不均 (4)2.2全球石油价格及发展趋势 (6)2.3全球石油的分布和储量 (6)三、全球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布,产量分布 (10)一、前言石油被誉为现代工业的血液,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安全特别是石油安全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重视,因石油而引起的争端和战争不断,甚至有人预言第三次世界大战将是对能源争夺的战争。
在全球化背景下,一国的能源安全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它也是政治和军事问题;它不仅与国内供求矛盾及其对外依存度相联系,同时它还与该国对世界资源丰富地区的外交和军事影响及控制力相联系。
在此种情况下,各国都在努力保障自己的能源安全。
由于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它对经济的作用越大,就越造成世界经济的脆弱性和敏感性。
日本是一个石油消费大国,但其自身能源匾乏,主要依赖进口。
中国虽然自己有石油生产,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从1993年起,中国从石油出口国变为石油进口国。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统计,中国2003年日消费石油546万桶,己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二、全球石油探明储量分布,产量分布2.1世界石油储量2.1.1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不足石油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战略性商品,是非再生资源,探明储量对石油价格影响很大。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世界油价长期走低,导致国际资本从石油勘探开发领域大量撤离,自此世界石油勘探再无重大进展,国际石油市场新增产能停滞不前,而原有产能却以每年10%的速度递减。
据工AE估计,现在低成本的大油田基本上都己被发现,目前开采的石油有80%是来自1973年以前发现的油井,它们的产量己近极限,世界石油产量将在20巧年以前达到顶峰,在石油产量递减之后,石油供不应求即会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各板块之间常为地壳的活动带,地壳升降、挤压、断裂、 岩浆、地震等各种活动异常剧烈,经常出现各种岩石乱七 八糟混在一起的所谓“混杂岩”,这正是板块之间相互碰 撞,在俯冲带内将不同环境的沉积、不同成因的岩石挤压 搅拌、破碎穿插混杂形成复杂褶皱的结果,显然这里不利 于油气藏的形成和保存。但是,在褶皱带的前缘或内部,常 伴生山前坳陷、山间坳陷及中间地块,沉积岩系发育,厚达 数千至万余米,高角度背斜构造带甚多,有利于形成油气藏, 惟保存条件有时较差。中东扎格洛斯山前坳陷的伊朗、伊 拉克及委内瑞拉马拉开波中间地块玻利瓦尔湖岸区的许多 特大油田,都分布在这些区域。上述地壳上稳定区与活动 区的大地构造特征,控制了世界含油气盆地的分布。
吉林化工学院 油气储运工程系
新区勘探仍将是最具活力的发展方向。近年来世界油气勘 探热点主要集中在深海、极地、荒漠以及偏远地区,并取得了 墨西哥盐下、西非海上等一个又一个另人鼓舞的重要发现。
从未来新区油气发现的地区分布上来看,据美国联邦地质 调查局2000评价结果,中东、格陵兰陆架东北部、前苏联的 西西伯利亚和里海地区以及非洲的尼日尔和刚果三角洲等地区 为待发现的石油资源量的重要分布区。在格陵兰东北部和苏里 南海区等许多没有重要油气生产史的地区证实有新的重要的潜 在石油资源。
吉林化工学院 油气储运工程系@
吉林化工学院 油气储运工程系
(一)世界油气资源总量
石油(亿吨) 天然气(万亿米3)
世界石 油大会 是评价 和发布 全球油 气资源 评价结 果的最 权威机 构。
1700
180
1600
170
160 1500
150
1400
140
1300
130
从国家分布来看,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较大且开采 年份较长的国家主要是一些欧佩克国家。整个欧佩克国家的 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1215亿吨,占世界的74.9%,储 采比高达73.9年。
石油资源按国家分布极不均衡,天然气剩余探明可采储 量的分布差别更大。仅俄罗斯就占到了世界总量的26.7%; 其次是伊朗,占15.3%;卡塔尔,占14.4%;沙特阿拉伯和 阿联酋分别占3.8%和3.4% ;美国占2.9%。上述前六位国 家占世界天然气总储量的近三分之二。前苏联和欧佩克国家 的天然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约占全世界的90.1%。大部分国 家,特别是工业较发达国家的油气资源相对稀缺 。
吉林化工学院 油气储运 工程系
吉林化工学院 油气储运工程系
世界各主要地区油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分布
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2019年6月
吉林化工学院 油气储运工程系
从1980年到2019年的20多年间,石油和天然气的探明 可采储量总体呈增长趋势,但增长的速度逐渐下降,且天 然气增长的速度较石油快。如果不考虑未来油气勘探取得 的新发现的话,按照2019年油气产量保持不变计算,当 前石油剩余可采储量至少可持续供应40年以上,天然气可 供应66年以上。
吉林化工学院 油气储运工程系
石油、天然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反映了人们已经发现的 油气资源数量。该指标可以更加直接地反映出对近期全 球油气产量的影响。
剩余探明储量
吉林化工学院 油气储运工程系
世界各主要地区油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分布 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2019年6月
吉林化工学院 油气储运工程系
吉林化工学院 油气储运工程系
• 上述稳定的大型板块,多以前寒武纪结晶变质 岩系为基底,按有无沉积盖层可分为地台与地盾。 地盾为长期稳定上升区域,前寒武纪变质岩广泛出 露或为第四系所覆盖,这种区域一般不产石油,如波 罗的地盾、加拿大—格陵兰地盾。地台为板块上 的凹陷区域,其中的内部坳陷、边缘坳陷及断陷都 是长期坳陷部分,拥有较厚的古生界及其后的沉积 盖层,地层产状常甚平缓,形成巨大长垣或隆起,有 利于油气生成和聚集。例如我国的大庆、沙特阿 拉伯的加瓦尔、科威特的布尔干、美国的东得克 萨斯、俄罗斯的萨莫特洛尔等特大油田皆位于这 种领域。
1200
120
110 1100
100
1000
90
900
80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石油(亿吨)
天然气(万亿米3)
图2-6世界油气探明储量增长图(单位:亿吨)
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2019年6月
吉林化工学院 油气储运工程系
• 沙特阿拉伯、伊朗、伊 拉克、科威特、阿联酋、 委内瑞拉高居世界石油资 源国的前六位。这六个国 家的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 量占全世界的69.6%。
吉林化工学院 油气储运工程系
已发现油气区仍将是今后新增储量的主要来源,新区勘 探继续在石油工业中扮演着最活跃的角色
根据BP统计结果,过去20年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储量由 1037亿吨增加到1619亿吨,增幅为56%;而天然气储量 由96.4万亿米3增至179.5万亿米3,增幅为86%。这种储 量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靠重新评价并挖掘现有油田分布区 ,特别是大油田分布区。 根据2019年美国石油地质家协会(AAPG)对世界巨型 油田的划分,全球有595个巨型油气田(探明储量在5亿 桶以上油田或探明天然气储量超过3万亿英尺3的气田)。 巨型油气田的储量至少占世界探明储量的65%。
吉林化工学院 油气储运工程系
世界油气资源分布不 均。从对常规油气剩余探 明可采储量的权威评估结 果来看,中东、前苏联、 中南美、非洲、欧亚大陆 等地区是已知的油气资源 最为丰富的地区。
吉林化工学院 油气储运工程系
世界主要油气生产国剩余探明可采吉储林量化工学院 油气储运工程系
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2019年6月
油气资源的分布
世界油气资源分布 中国油气资源分布
——油气0903班
吉林化工学院 油气储运工程系
our team
• 主讲人:骆麒 • PPT制作:程浩毅 彭 飞 • 资料收集:马殿宇 王 越
杨振宇 于海洋 黄 福 徐赫男 黄 文 王文焕
吉林化工学院 油气储运工程系
背景知识
• 近代板块构造学说将地壳划分为若 干稳定区域,即太平洋板块、亚洲 诸板块(西伯利亚板块和中国—东 南亚板块)、北欧板块、印度洋板 块、非洲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 块、南极洲板块等,成为各大洲、 大洋的核心。在其周缘常为活动带 所环绕,在整个地质历史发展过程 中,它们常常相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