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气资源概述

合集下载

第10章 油气勘探概述

第10章 油气勘探概述

资料收集、处理和解释 新 理 论 指 导 区域地质背景研究 盆地类型划分、对比 编制评价基础图件
评价原则、方法的确定和选取
各盆地油气资源评价 全球(或全国)油气资源汇总 图10—1 国家和国际层面油气资源评价流程略图
含油气盆地和含油气系统分析 已知油气藏统计、分类 典型油气藏解剖 主要成藏模式 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 评价地质模型 勘探层评价
除上述几种油气作为研究对象外,还有如页岩油、煤层气、致密页岩气和固态
气水合物等非常规油气等评价对象。
四、油气资源评价的总体思路和一般程序
油气资源评价总体思路分为国际和国家层面、石油公司层面二个部分: 1. 国家和国际层面 国家和国际层面油气资源评价的范围广阔,对象复杂,又往往是大兵
团作战,因此其总体思路是以盆地为基本评价单元,在先进的大地构造
盆地资源量计算方法可分为体积法、地球化学法、勘探效果分析 法及类比法四大类。
三、区带评价
区带(play)评价是盆地勘探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自然产生的、适宜 于局部评价和预测的分析方法。 区带评价研究是在盆地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区带评价除了要研 究勘探区带所处的区域构造位置、沉积特点、地质演化史、生储油 特征外,还必须指出有利的含油气区带圈闭的个数、层位以及圈闭 规模和资源的分布概率。 依据区带对油气聚集的特殊性和资源量计算的精度要求,日前应 用于区带资源量计算的方法主要是圈闭体积法、生-供烃单元法和发 现过程模拟法。
第四节 风险分析和勘探决策
油气勘探的风险分析,就是运用统计学、概率和效用理论
的原理,从远景圈闭(待钻构造)和成藏层带(勘探领域〕两个层
次,估算能左右勘探结果的地质因素、经济条件以及不同意义 的成功概率,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勘探项目分级排序,最终筛 选和编制出年度投资组合计划。 目前,大多数国内外大石油公司都建立了常规的勘探风险

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概况.精讲

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概况.精讲

非常规油气资源概况为充分了解认识国内外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及行业发展现状,为集团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进行技术储备,根据集团公司领导批示,集团公司科技部组织研究院、油田公司、勘探公司、规划部、资源与勘探开发部、炼化公司等六个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2009年8月在大连召开的、由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共同组织的“煤层气、油页岩、油砂矿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会”,收集、了解了国内外相关企业在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及深加工等领域的现状,为集团公司未来发展非常规资源提供了借鉴。

1.研讨会概况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能源危机也逐渐显现,因此,能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至关重要。

为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发展新能源和替代能源,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已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

本着推进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生态环境,加快煤层气、油母页岩、油砂矿等非常规能源的发展,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共同主办了本次“煤层气、油页岩、油砂矿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会”。

1.1会议主题内容(1)中国能源政策与发展战略;(2)我国煤层气、油页岩、油砂矿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分布及开发前景;(3)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分析;(4)页岩油、页岩气资源开发利用;(5)煤层气、油页岩地质环境生态保护及国家相关规定;(6)煤层气、油页岩项目设计及融资环境;(7)页岩油、煤层气深加工与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建议。

1.2参会单位及人员概况本次会议时间从2009年8月9-12日共4天,到会人员126人,会上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相关领导及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联煤层气、神化、中煤能源、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各大型能源企业有关负责人和从事煤层气、油页岩、油砂矿勘探开发利用和设计研究有关院所的专家就煤层气、油页岩、油砂矿勘探开发、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等共20人次发表了专题报告,会后出版论文集1本,收录了26篇相关论文。

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分布综述

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分布综述

第40卷第1期 辽 宁 化 工 Vol.40,No.1 2011年1月 Liaoning Chemical Industry January,2011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分布综述张会芳,杨贝贝(西安石油大学 油气资源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摘 要:煤层气、油砂、油页岩、致密砂岩气和页岩气是目前最为现实的非常规油气资源。

我国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在勘探开发上急需新技术、新方法的突破,积极创新将有效促进我国在非常规油气勘探方面的发展。

对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的资源量、富集程度以及分布特点进行了概述。

关 键 词:非常规油气;油页岩;油砂;致密砂岩气;页岩气中图分类号: TE 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935(2011)01-0076-05能源资源是人类社会繁荣发展的至关重要因素,而现如今人们面临着能源资源匮乏的严峻挑战。

我国常规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已经处于中期阶段,预测2020年将达到产量峰值(约为2×108 t),之后中国的石油产量将不断下降。

常规天然气资源开发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预计2020年缺口将达到800×108 m3[1]。

非常规油气是在油气勘探程度提高、能源需求量增加、勘探开发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条件下能源接替的重要领域。

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管理局预测全球石油需求将以每年1.9%的速度增长。

据2003年美国天然气石油杂志统计表明,现今的石油产量不断递减,在今后10至20年间石油的供求之间将会出现巨大的差距,非常规资源将作为重要的油气资源替代产品来弥补这个差距。

常规油气藏一直是油气勘探的主要对象。

近年来,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已从构造油气藏转变为岩性地层油气藏;从常规油气藏转变为非常规油气藏。

非常规油气藏是指在成藏机理、赋存状态、分布规律或勘探开发方式等方面有别于常规油气藏的烃类(或非烃类)资源[2]。

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丰富,煤层气、油砂、油页岩、致密砂岩气和页岩气是目前最为现实的非常规油气资源[3]。

世界油气资源分布与中国油气资源分布共54页文档

世界油气资源分布与中国油气资源分布共54页文档
吉林化工学院 油气储运工程系
• 在各板块之间常为地壳的活动带,地壳升降、挤压、断裂、 岩浆、地震等各种活动异常剧烈,经常出现各种岩石乱七 八糟混在一起的所谓“混杂岩”,这正是板块之间相互碰 撞,在俯冲带内将不同环境的沉积、不同成因的岩石挤压 搅拌、破碎穿插混杂形成复杂褶皱的结果,显然这里不利 于油气藏的形成和保存。但是,在褶皱带的前缘或内部,常 伴生山前坳陷、山间坳陷及中间地块,沉积岩系发育,厚达 数千至万余米,高角度背斜构造带甚多,有利于形成油气藏, 惟保存条件有时较差。中东扎格洛斯山前坳陷的伊朗、伊 拉克及委内瑞拉马拉开波中间地块玻利瓦尔湖岸区的许多 特大油田,都分布在这些区域。上述地壳上稳定区与活动 区的大地构造特征,控制了世界含油气盆地的分布。
吉林化工学院 油气储运工程系
新区勘探仍将是最具活力的发展方向。近年来世界油气勘 探热点主要集中在深海、极地、荒漠以及偏远地区,并取得了 墨西哥盐下、西非海上等一个又一个另人鼓舞的重要发现。
从未来新区油气发现的地区分布上来看,据美国联邦地质 调查局2000评价结果,中东、格陵兰陆架东北部、前苏联的 西西伯利亚和里海地区以及非洲的尼日尔和刚果三角洲等地区 为待发现的石油资源量的重要分布区。在格陵兰东北部和苏里 南海区等许多没有重要油气生产史的地区证实有新的重要的潜 在石油资源。
吉林化工学院 油气储运工程系@
吉林化工学院 油气储运工程系
(一)世界油气资源总量
石油(亿吨) 天然气(万亿米3)
世界石 油大会 是评价 和发布 全球油 气资源 评价结 果的最 权威机 构。

1700
180
1600
170
160 1500
150
1400
140
1300
130

中国油气资源概述

中国油气资源概述

《中国油气资源概述》课程考查作业姓名:班级:学号:年月日中国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要抓紧研究制定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把节约和合理使用油气资源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证油气资源的长期稳定供给和有效利用,为我国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保障。

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原因《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随后,许多专家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对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定义和阐释。

有人将可持续发展总结为3个特征: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条件,社会持续是目的。

可持续发展实质上就是改变传统的发展思维和模式,使经济发展必须有利于资源的永续利用,有利于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我国是石油消费大国,同时又是石油利用效率低、不合理用油比较严重的国家。

与国际通行的石油消费强度比较,我国石油消费强度为0.19,大体相当于日本的4倍,欧洲的3倍,美国的2倍。

来自权威部门的统计、预测显示,我国自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的10年间,石油净进口量已达9741万吨,对进口油的依存度超过三分之一。

到2020年,我国对进口油的依存度将达到60%左右。

显然,国际油价的波动会对我国国民经济及国防建设产生重大影响。

近几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较快,但油耗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2002年,我国汽车发动机每百公里油耗的设计值比发达国家要高10%至15%,而平均单车年耗油的实际值是2.28吨,比美国高10%到20%,比日本高1倍。

我国油田开采的损失率也较大,石油加工过程中的浪费严重。

据测算,我国石油资源的采收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等于增加2亿多吨的可采储量。

"由此看来,我国油气节约潜力十分巨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冯飞说,"在今后国内油气产量不可能大幅度增长,对海外资源的依存度又需要控制在一定限度的情况下,必须把节约放到优先的地位,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与勘探开发前景

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与勘探开发前景
中国非常规油气 资源与勘探开发
前景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0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概述
03
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现状
04
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前景
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的环境影
05
响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
添加章节标题
章节副标题
02
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概述
市场需求:随着经 济的快速发展,对 能源的需求不断增 长
技术进步:非常规 油气资源的勘探开 发技术不断取得突 破
国际合作:中国与 其他国家在非常规 油气资源勘探开发 方面开展合作,共 同推动行业发展
开发前景展望
非常规油气资源储量丰富, 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政府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加 大勘探开发力度
技术进步,提高非常规油气 资源的开采效率和效益
加强环境 保护:减 少污染、 保护生态 环境、提 高资源利 用效率
推动技术 创新:研 发新技术、 提高开采 效率、降 低成本
加强国际 合作:引 进先进技 术、分享 经验、共 同应对挑 战
提高公众 意识:加 强宣传教 育、提高 公众对可 持续发展 的认识和 参与度
建立长效 机制:完
善法律法
规、加强 监管、确 保可持续 发展战略 的实施和 效果
06
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的国际 合作章节与副标竞题 争
国际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趋势
国际合作: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开发非常规油气资源 技术竞争:各国在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技术上展开激烈竞争 投资增加:全球对非常规油气资源的投资不断增加 环保要求: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面临越来越严格的环保要求
国际合作项目与经验借鉴

油气勘探的理论与方法

油气勘探的理论与方法
基本思想:有效烃源岩分布区基本控制了油 气田的大致分布范围。
1.有利生油深坳(凹)陷控制了油气的形成和 分布
2.面临生油深坳(凹)陷的同生二级构造带是 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带
3.有利生油区基本控制了油气的区域形成和分布。
6
生油中心控制着油气分布
7
(三)复式油气聚集理论
复式油气聚集带是指位于同一构造单元之上, 彼此具有相同的成藏地质背景和密切成因联系的若 干个油气藏的集合,其中以一种油气藏类型为主, 而以其它类型油气藏为辅,具有成群成带分布的特 点,在平面上和剖面上构成了不同层系、不同类型 油气藏叠加连片的含油气带。
油气田规模序列数学模型法:根据自然现象的概率分布特 征来估算资源量。
储、产量分析法:一种利用累计发现量与累计生产量之间 的关系,求得最终累计发现量的方法。
28
三、油气资源评价的方法
(四)油气藏或圈闭规模概率分布规律法
--解释评价区资源量的结构,评价油气藏个数、最大油气 藏、某级别的油气藏个数;校正由其它方法给出的资源总量。
勘探初期发现的油气藏一般比最后阶段发现的油气藏要大。 应用该方法应具有边界条件: ①给定最小工业油气藏或最小油气圈闭; ②评价区的油气资源总量; ③已发现的油气藏要达15~20个以上; ④最大工业油气藏。
29
三、油气资源评价的方法
(五)特尔菲法与专家系统
主要采用概率曲线法,将评价区进行有效划分,进而统计有 关各项资料,分别根据不同专家的认识对其进行评价,最后平衡 所有专家的认识,给出对某个盆地或区域的可靠的资源量。
•井筒技术 3.录井技术
——多参数、大信息量,现场快速、实时,为识别和及时 发现油气层、评价油气性质、选择试油层段、进行烃源岩的 评价、储层评价、产能预测等提供依据。

中国油气资源储量分类与管理体系

中国油气资源储量分类与管理体系
1] ( 。现有的油气地质研究与 勘 探 实 践 表 元[ 图 1) 明, 东海海域蕴藏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 具有广阔的油
图 1 东海海域构造区划略图 F i 1 A s c h e m a t i c d i a r a m s h o w i n t h e m a o r t e c t o n i c u n i t s o f t h e E a s t C h i n a S e a g. g g j
1. 2 油气资源 经过 3 目前在东海海域圈定 0 余年的油气勘探 , 发 现 了 残 雪、 断 桥、 天 外 天、 春 局部构 造 约 3 0 0 个; 晓、 平湖 、 宝云亭 、 武云亭 、 孔雀亭 、 丽水 3 6 1共9个 - 油气田 和 玉 泉 、 孤 山、 龙 2、 龙4及石门潭5个含油
11 20
97
地 质 科 技 情 报 第2 9卷 第5期 V o l . 2 9 N o. 5 年 月 S e 2 0 1 0 9 G e o l o i c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I n f o r m a t i o n 0 1 0 2 p. g g y
5 2
地 质 科 技 情 报
0 1 0年 2
气勘探前景 , 但由于受复杂地质特征和低油气勘探程 度的制约 , 目前对东海海域的油气分布规律和勘探选 亟待深化 。 开展东海海域的油气 区的认识仍显薄弱 , 资源与勘探选区评价 , 对优化勘探目标的选择 , 加快 东海海域的油气勘探与开发步伐 , 缓解我国东南沿海 乃至整个华东地区能源短缺 , 促进经济发展和优化产 维护国家权益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 业结构 ,
油气资源及勘探潜力分析
导读:油气资源及勘探潜力分析,油气资源勘探,油气资源动态评价,油气资源可采系数研 究,我国油气资源勘探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油气资源可采系数研,油气资源投资环境 评价及优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对国外石油资源的利用程度还有待于提高。中国石油工业"走出去"分享世界油气资源力度小、份额少,特别代表西方国家的跨国石油公司占据垄断地位,使建立境外能源基地难度加大。
第四,油气资源浪费严重。已探明石油资源的采收率平均不足30%。直接燃烧原油现象仍然存在。综合回收利用率低,一方面表现为炼油工艺落后、装置规模小,原油炼制效率低;另一方面资源使用配置不合理,高耗能产品比重过大。
第七,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尚未得到充分重视。从早期的区域性调查、普查到地震施工、钻探、测试以及大量开发井的钻探和油田地面工程建设、油气长距离运输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带来了破坏和影响。
第八,天然气基础设施和市场开发滞后,制约了天然气的发展。具体表现为输气管线未形成网络,中游设施建设与下游市场建设不同步。天然气综合利用基础设施配套程度低,工业用气市场难以扩大,民用气市场制约因素多,商品率较低。
我国是石油消费大国,同时又是石油利用效率低、不合理用油比较严重的国家。与国际通行的石油消费强度比较,我国石油消费强度为0.19,大体相当于日本的4倍,欧洲的3倍,美国的2倍。
来自权威部门的统计、预测显示,我国自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的10年间,石油净进口量已达9741万吨,对进口油的依存度超过三分之一。到2020年,我国对进口油的依存度将达到60%左右。显然,国际油价的波动会对我国国民经济及国防建设产生重大影响。
"由此看来,我国油气节约潜力十分巨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冯飞说,"在今后国内油气产量不可能大幅度增长,对海外资源的依存度又需要控制在一定限度的情况下,必须把节约放到优先的地位,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在努力挖潜节约的同时,还必须合理使用油气资源。当前,我国油气资源使用不合理的现象十分普遍。根据有关部门调查,2002年我国农业柴油用量为2570万吨,占全部柴油消费量的33%,其中相对固定的动力设备用油约占农用柴油的20%,用量约500万吨。若其中的一半能用电力替代,便有望节约农业用柴油250万吨左右。
第五,油气资源宏观管理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统一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投入政策和鼓励政策有待于加强。特别在局部地区,乱开滥采现象严重,破坏油层,大量油气资源无法回收,既造成了大量浪费和损失,又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污染。
第六,技术水平较低,不能满足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目前的勘探技术还难以适应对油气储量增长、降低开采成本、提高采收率等方面的需要。现代开发技术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一系列关键理论和技术,如深水钻探、山地地震及低渗透、稠油油气田开发技术亟待突破。
油气资源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和实施立足国内、开拓海外、节约优先、鼓励替代、保障安全、保护环境这一符合我国国情的油气资源战略,坚持走节约和合理使用的道路,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概况
能源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命脉,没有能源任何现代文明都将无从谈起。我国煤资源丰富,但油气资源相对不足,石油稳产难度增大。统计表明,到2000年底,中国石油总资源量约为1021亿吨,其中,陆上775亿吨,沿海海域246亿吨;最终可采资源量约为138-160亿吨。
专家建议,应尽快制定石油法和切实可行的节油政策,将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加工和销售纳入法制化轨道。要通过国家宏观调控和必要的立法来促进节油、代油措施的落实,把鼓励节约用油作为国家石油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建立节约石油资源的石油消费模式。尽快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汽车产业政策,鼓励和促进汽车厂家生产高燃效汽车,鼓励消费者购买节油型汽车,鼓励车用替代燃料的使用。要大力提高公众的资源节约意识,形成像节约粮食和水一样节约油气资源的社会氛围。
2.我国天然气正处在早期勘探阶段,大型气田将不断发现,在相当长的一般时期内天然气探明储量仍将大幅度增长。我国天然气勘探程度低,潜力大。天然气资源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和海域的富气盆地。天然气勘探正处在大气田发现期,预计今后15~20年内天然气年新增探明可采储量1600亿立方米以上。根据国外多数国家天然气勘探发展的规律,当可采资源探明率在10%~45%的时候,天然气储量将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我国沉积盆地广阔,适宜于进符油气勘探的盆地500多个,沉积岩面积约670万km2,其中陆上面520万km2,近海大陆架面积150万km2,。在这些盆地中,既有发育在古生代稳定地台上的海相沉积盆地(面积约250万km2,又有中新生代陆相断-坳陷沉积盆地,二者常形成叠合-复合沉积盆地。从已发现的油气储量来看,靳生界的石油占石油总储量的44.3%,中生界占44.7%,古生界占8%,前古生界占3%。新生界的天然气占天然气总储量的33.7%,中生界占20.3%,古生异占41.6%,前古生界占4.4%。由此可知,中新生界共占油、气储量的89%和54%,其产层以白墨系和第三系为主,三叠系、侏罗系次之。因此,中新生代陆相地层的生油和储油在我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我国油气地质的一大特色。
我国是世界上天然气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但由于天然气的勘探技术相对比较落后,已探明量仅占世界的1.2%,全球已探明的天然气地质储量超过140万亿m3,可采68年。我国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估计超过38万亿m3,按国际通用口径,预计可采储量7-10万亿m3,可采95年。我国的天然气陆上资源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陕甘宁地区、塔里木盆地和青海,海上资源集中在南海和东海。
[4]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 2002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5]潘继平.对中国油气可持续供应战略的思考[ J ].国际石油经济,2002(10):27232
[6]车长波,潘继平,唐晓川.关于我国油气资源发展战略的思考[ J ].中国矿业,2004(2)7-10
参考文献
[1]刘培哲.可持续发展概念--中国21世纪议程[M ].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
[2]吴巧生,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安全系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3]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历程.中国网www. China. org. cn,2003 - 03 - 16
近几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较快,但油耗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002年,我国汽车发动机每百公里油耗的设计值比发达国家要高10%至15%,而平均单车年耗油的实际值是2.28吨,比美国高10%到20%,比日本高1倍。
我国油田开采的损失率也较大,石油加工过程中的浪费严重。据测算,我国石油资源的采收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等于增加2亿多吨的可采储量。
《中国油气资源概述》
课程考查作业
姓名

班级

学号

年月日
中国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油气资源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要抓紧研究制定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把节约和合理使用油气资源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证油气资源的长期稳定供给和有效利用,为我国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保障。
国内石油供应已明显落后于经济增长需求,1993年以来中国一直保持在石油净进口状态,2004年石油进口突破亿吨,对外依存度超过40%,石油消费仅次于美国位列世界第二。虽然专家对油气资源供需前景预测有所差别,但总的趋势一致: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要比2000年翻两番,GDP年均增长率7.2%,石油消费年增长5%~6%,产量年增长1%~2%;天然气消费增长略高一点,增长率7%~8%。
3.未来发现大中型油气田的勘探领域广阔,发展空间较大。"九五"以来的勘探实践表明,大中型油气田的发现、油气储量大幅度增长都与下列五大勘探领域密切相关,而南方海相碳酸盐岩、华北地区前第三系的海相残留盆地则是具有较好勘探前景的潜在领域,它们为未来国内油气勘探、储量增长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结语:石油天然气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国务院已经把石油天然气资源的战略研究和规划列入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已不是一个暂时性、局部性的问题,而是一个伴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长期性问题。我们应立足本国国情并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研究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石油天然气资源战略,这样才能保证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的大量需求。
四、中国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前景展望
中国油气矿产资源现状表现出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美好前景同在的形势,总体看来,我国石油资源潜力较大,勘探领域还十分广阔,大型天然气田将不断发现,通过广大油气探矿者的努力,一定会迎来油气勘探的大发展。
1.我国石油资源有较大潜力,预测储量稳定增长期可达20年。待发现和探明的石油资源比较丰富,但勘查难度增大。石油处于中等勘探阶段,储量处在高基值稳定增长期,立足富油大盆地,积极探索,实现储量稳定增长期达到20年左右是可能的。
三、我国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一,后备可采储量不足,供需缺口大。随着中国GDP的高速增长,对油气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但国内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勘探难度大,导致中国油气资源的后备开采储量少,特别是优质可采储量不足,缺乏战略接替区。
第二,油气资源缺乏战略储备的安全保障机制。中国总体上资源储备和原油及成品油储备还比较缺乏,尚未形成国家级油气资源战略储备体系,缺乏统一规划和布局,因而很难适应国际石油市场变化和调控国内石油市场的需要。
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原因
《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随后,许多专家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对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定义和阐释。有人将可持续发展总结为3个特征: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条件,社会持续是目的。可持续发展实质上就是改变传统的发展思维和模式,使经济良性循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