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古镇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问题的调研报告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文化旅游产业是指将丰富的文化资源与旅游业相结合,通过开发和运营文化旅游产品,提供满足游客需求的多元化文化体验,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本文将对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调研,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1. 增长潜力巨大:文化旅游产业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2. 旅游收入持续增长:文化旅游产品受到游客的追捧,旅游收入不断增长。
3. 旅游消费升级:游客对于文化旅游产品的需求由简单观光向深度体验转变,对于高品质、个性化的文化旅游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
二、文化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1.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不均衡:有些地方的文化旅游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而有些地方的文化旅游资源则被忽视。
2. 文化旅游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地方盲目追求数字指标,忽视了文化内涵,导致文化旅游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3. 服务水平亟待提高:一些地方的文化旅游服务水平不高,导致游客体验不佳,影响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建议1. 加大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力度:重视非遗文化、古建筑、自然景观等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升文化旅游产品的多样性和深度。
2. 加强文化旅游人才培养:加大对文化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文化旅游体验。
3. 深化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打造独特的文化旅游产品,提升游客的文化参与感和体验度。
4. 制定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明确目标和发展路径,引导文化旅游产业的有序发展。
5. 加强宣传推广工作: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渠道,积极宣传推广文化旅游产品,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总之,随着人们旅游消费观念的变化和对文化体验的追求,文化旅游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然而,要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资源保护、提升服务水平,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升级,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旅游体验。
古镇调研报告

古镇调研报告
《古镇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古镇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经济发展以及现存问题,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
1. 实地走访:调研团队前往古镇实地走访,了解古建筑、传统手工艺等文化特色。
2. 采访调查:对当地居民、企业主和游客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意见和建议。
3. 数据分析:收集各种统计数据和相关报告,对古镇的经济状况进行分析。
三、调研结果
1. 历史文化:古镇有悠久的历史,保存了众多传统建筑和文物,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2. 旅游资源:古镇拥有独特的美食、传统工艺品和文化表演,吸引了大量游客光顾。
3. 经济发展:古镇的旅游业和手工业发展迅速,为当地经济增添了活力。
4. 现存问题:由于游客过多和环境管理不善,古镇的文物保护和环境治理存在一定问题。
四、建议与展望
1. 文化保护:加强对古建筑和文物的保护,设立相关规定和相
应的管理机构。
2. 旅游开发:提升古镇的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丰富旅游产品,增加游客体验。
3. 环境治理:加大力度整治古镇的环境卫生和交通拥堵问题,提高管理水平。
4. 经济转型:促进古镇的产业升级,鼓励创新创业,扩大经济规模。
5. 发展规划:完善古镇的发展规划,综合考虑历史文化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
综上所述,古镇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全面考虑,做出合理规划和措施,促进古镇的可持续发展。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二、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需求逐渐从传统的度假旅游转向了追求更多的文化体验。
文化旅游产业以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独特的旅游体验成为各国发展的重点领域。
我国作为拥有广泛传统和丰富历史文化的国家,文化旅游产业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
三、发展情况1. 市场规模扩大: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不断增长。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国内文化旅游人数达到10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
2. 品质提升:文化旅游产品的品质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旅游景点通过文化创意和互动体验,吸引游客的关注。
一些传统的文化遗址、博物馆和艺术展览也开始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供更丰富、更真实的参观体验。
3. 区域发展不平衡:目前我国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区域不平衡性,一些发达地区和热门城市的文化旅游资源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投资,而一些中西部地区和边远地区的文化旅游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发展和挖掘。
4. 创新模式兴起:新兴的互联网和智能技术对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线导览、虚拟实境、智能导游等创新模式不断涌现,提供了更便捷、个性化的旅游服务。
四、问题和挑战1. 文化保护与商业开发的平衡: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如何平衡保护和商业开发之间的关系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些旅游景点为了迎合商业需求,过度开发和商业化,可能对文化遗产造成伤害。
2. 人才短缺:文化旅游产业对高素质、多领域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但当前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还存在一些不足,导致行业内的人才短缺问题。
3. 旅游安全问题:随着文化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旅游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
一些旅游景点环境管理不善、服务质量不佳,可能对游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五、建议1. 加强政策引导:建议加大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出更多的激励政策,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边远地区的扶持力度,促进全国范围内的均衡发展。
关于文化古镇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文化古镇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问题的调研报告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鲁屯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古迹和传统建筑,这是历史留给鲁屯人民的宝贵财富,是今天鲁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因此能否保护好古镇是鲁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
在开展以“打造鲁屯历史文化古镇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为主题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通过对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工作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并与有关部门的同志座谈和了解,谈点认识和看法,并提出几点建议,供领导和专家同志们决策参考。
一、鲁屯古镇保护与旅游发展现状鲁屯至今保存有完好的清代中后期建成的石牌坊三座,它是鲁屯经济文化发展鼎盛时期的标志性建筑。
1985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是“屯堡文化”在黔西南地区的典型代表。
鲁屯古镇的知名度逐步得到提升,为旅游业的发展作好了铺垫。
但是,随着经济和城镇建设的发展,鲁屯古城镇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特别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在古镇区内进行了大拆大建,首先是一批传统建筑被拆除,代之而起的是新修的建筑,而且楼层高度和外观各不相同,在古镇区内还不断出现一些体量高大、色彩亮丽的建筑,这种潮水般涌来的大拆大建,不仅毁掉了鲁屯的传统古建筑和重要文物,也极大地破坏了古镇风貌。
很多领导和专家看到鲁屯的变化感到有点惋惜。
2017年来,鲁屯镇党委政府领导在认真分析鲁屯镇镇情的基础上,重新确定新的发展思路,把保护古镇、发展旅游作为鲁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邀请历史文化古镇保护专家及上级领导为鲁屯古镇保护问诊把脉,并编制了鲁屯古镇保护规划,鲁屯古镇宣传画册,古镇鲁屯宣传光碟,申报“历史文化名镇”。
2017年以来,鲁屯得到上级部门的支撑,对石牌坊群进行了维修、加固及2017年启动的老街改造,恢复石板路,严格控制城镇区内的建筑规模等,古镇的保护和建设项目基本上按照保护规划执行。
2017年,鲁屯镇领导班子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进一步确立了“做大做强现代烤烟产业、打造和谐历史文化古镇”的发展战略,把保护古镇作为实施文化旅游兴镇战略的重要任务,进一步加大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力度,实施了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的一系列重大项目。
关于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标题: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一、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旅游需求的增长,文化旅游产业日益成为许多地区的重要经济支柱。
本报告对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调研分析,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商业决策提供参考。
二、文化旅游产业的定义与范围文化旅游产业是指以文化资源为核心,以旅游为手段,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产业。
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文化遗产、艺术表演、民俗展示、文化体验等。
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1.国内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国内各地开展了众多文化旅游项目,如古镇、古村落、文化街区等,吸引了大量游客。
2.文化旅游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显著。
文化旅游业已成为许多地区的主要经济支柱,提供了就业机会和创收渠道。
3.文化旅游产业与传统文化保护的关系密切。
通过开展文化旅游项目,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1.旅游资源开发不均衡。
一些地区依赖单一的旅游资源,导致发展不可持续。
2.文化旅游项目缺乏创新与差异化。
有些文化旅游项目缺乏独特性,难以吸引更多游客。
3.文化旅游产业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管理体制、标准和服务品质有待提高。
五、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1.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将文化要素融入旅游产品设计,提供更具有文化内涵和体验感的旅游产品。
2.创新的文化旅游营销模式。
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开展精准营销,吸引更多目标游客。
3.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协同发展。
加强产业链各环节的合作,形成协同效应,提升整体竞争力。
六、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1.平衡旅游资源开发。
加强旅游规划和资源整合,避免过度开发和资源浪费。
2.重视创意和创新。
鼓励文化旅游企业进行产品创新,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
3.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品质。
加强文化旅游产业管理能力建设和从业人员培训,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4.加强宣传推广。
通过多种渠道和平台宣传文化旅游产业,提升其知名度和美誉度。
关于特色文化旅游小镇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特色文化旅游小镇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一、背景概述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特色文化旅游小镇正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
特色文化旅游小镇通过深入挖掘和展示本地独有的文化资源,吸引游客前来体验文化之旅,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为了了解特色文化旅游小镇建设的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实地调研。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
我们选择了四个特色文化旅游小镇作为调研对象,包括嵊州古镇、南浔古镇、乌镇古镇和西塘古镇。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了游客对这些特色小镇的评价和需求,并结合实地考察的情况,得出了以下结果。
三、特色文化旅游小镇的建设情况1. 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显示,四个特色文化旅游小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较好。
道路交通畅通,停车场、公共厕所等设施完善,方便游客的出行和生活。
此外,一些小镇还配备了智能導覽系統,方便游客了解小镇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点。
2. 文化资源挖掘特色文化旅游小镇在文化资源挖掘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各个小镇通过展馆、文化村、艺术家工作室等方式,将传统文化展示给游客。
嵊州古镇致力于传承传统工艺技艺,南浔古镇以红木家具和丝绸为特色,乌镇古镇打造了派出所博物馆、陶艺文化村等文化景点,西塘古镇则以水乡风情吸引游客。
3. 旅游服务质量在旅游服务质量方面,四个特色文化旅游小镇的表现也相当不错。
有专业导游和志愿者为游客提供服务,并提供游客中心,方便游客咨询相关信息。
此外,各个小镇还有丰富多样的旅游活动,包括传统民俗表演、手工DIY体验等,让游客可以更好地参与其中。
四、问题与建议1. 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的方式和手段可以更多样化和创新化,进一步提高特色文化旅游小镇的吸引力。
2. 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和修复传统建筑和历史文化遗迹,保持小镇的原汁原味。
3. 需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和专业技能提升,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4. 创新旅游宣传方式,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扩大特色文化旅游小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文旅古镇调研报告

文旅古镇调研报告文旅古镇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旅游需求的不断升级,文旅古镇迅速崛起成为中国旅游业的新亮点。
为了深入了解文旅古镇的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我特地进行了一次调研。
首先,我选择了宁乡古镇作为调研的对象。
宁乡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也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具备发展文旅产业的潜力。
通过实地走访和访谈,我了解到宁乡古镇在发展文旅产业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修复了传统古建筑,重建了古街,增添了一些旅游设施和商业场所;建立了文化展览馆,举办了多场文化活动,吸引了一大批游客。
同时,文旅古镇还大力推广了本地美食和传统手工艺品,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
然而,在调研中我也发现了宁乡古镇在文旅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古镇的文旅设施还不完善,游客的基础设施需求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公共厕所数量不足,停车场不够,缺乏信息指示牌等。
其次,旅游宣传力度不够,宣传手段单一,导致游客数量相对较少。
再次,古镇发展过程中重商业轻文化,导致一些商业化的演艺活动占据主导地位,缺乏真正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
最后,人才储备不足,缺乏专业人士的管理和运营,使得古镇的整体经营水平还有待提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应加大对古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加公共厕所和停车场的数量。
其次,要加强对古镇的宣传力度,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手段进行推广。
同时,应注重提升本地文化内涵,在文化活动方面注重创新,举办更具特色的活动,吸引游客。
最后,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专业化的管理团队,提高古镇的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文旅古镇作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但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来解决。
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宣传推广、提升文化内涵和加强人才培养,相信文旅古镇发展会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古镇文化调研报告

古镇文化调研报告
《古镇文化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古镇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现状,探索古镇的特色文化元素和吸引游客的魅力所在,为保护和传承古镇文化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
1. 实地调研:选择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古镇进行实地考察,包括镇貌、建筑、民俗风情等方面的调研。
2. 访谈调研:针对古镇居民、旅游从业者以及专家学者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古镇文化的认知和看法。
3. 文献调研:收集了大量的有关古镇文化的书籍、研究论文等资料,以便深入了解古镇历史和文化特色。
三、调研结果
1. 文化传承:古镇文化传承基础深厚,包括建筑、工艺、习俗、传统节日等方面。
2. 发展现状:古镇旅游业兴盛,但也面临着商业化、文化保护困难等问题。
3. 特色元素:古镇文化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符号,古镇的风物人情吸引了大量游客。
4. 文化保护和传承:有必要加强古镇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保留古镇的原汁原味,传承古镇的魅力。
四、调研建议
1. 保护措施:建立古镇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加大对古建筑和传统工艺等的保护。
2. 文化传承:开展古镇文化传统教育和推广,提高古镇居民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和参与度。
3. 旅游开发:在保护古镇原貌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古镇资源,提升古镇旅游品质。
4. 合作交流:加强与其他古镇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补充,推动古镇文化的共同发展。
五、结语
古镇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研发现古镇文化传承面临诸多挑战,但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希望政府、社会各界和古镇居民共同努力,为古镇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文化古镇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问题的调研报告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鲁屯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古迹和传统建筑,这是历史留给鲁屯人民的宝贵财富,是今天鲁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因此能否保护好古镇是鲁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
在开展以“打造鲁屯历史文化古镇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为主题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通过对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工作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并与有关部门的同志座谈和了解,谈点认识和看法,并提出几点建议,供领导和专家同志们决策参考。
一、鲁屯古镇保护与旅游发展现状鲁屯至今保存有完好的清代中后期建成的石牌坊三座,它是鲁屯经济文化发展鼎盛时期的标志性建筑。
1985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是“屯堡文化”在黔西南地区的典型代表。
鲁屯古镇的知名度逐步得到提升,为旅游业的发展作好了铺垫。
但是,随着经济和城镇建设的发展,鲁屯古城镇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特别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在古镇区内进行了大拆大建,首先是一批传统建筑被拆除,代之而起的是新修的建筑,而且楼层高度和外观各不相同,在古镇区内还不断出现一些体量高大、色彩亮丽的建筑,这种潮水般涌来的大拆大建,不仅毁掉了鲁屯的传统古建筑和重要文物,也极大地破坏了古镇风貌。
很多领导和专家看到鲁屯的变化感到有点惋惜。
2017年来,鲁屯镇党委政府领导在认真分析鲁屯镇镇情的基础上,重新确定新的发展思路,把保护古镇、发展旅游作为鲁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邀请历史文化古镇保护专家及上级领导为鲁屯古镇保护问诊把脉,并编制了鲁屯古镇保护规划,鲁屯古镇宣传画册,古镇鲁屯宣传光碟,申报“历史文化名镇”。
2017年以来,鲁屯得到上级部门的支撑,对石牌坊群进行了维修、加固及2017年启动的老街改造,恢复石板路,严格控制城镇区内的建筑规模等,古镇的保护和建设项目基本上按照保护规划执行。
2017年,鲁屯镇领导班子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进一步确立了“做大做强现代烤烟产业、打造和谐历史文化古镇”的发展战略,把保护古镇作为实施文化旅游兴镇战略的重要任务,进一步加大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力度,实施了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的一系列重大项目。
明朝洪武年间流传下来的鲁屯围鼓,不仅可以娱乐,而且还可以驱邪,甚至可以吓走豺狼虎豹。
二、古镇保护与建设项目实施情况为更好地保护、继承和发展我国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根据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的有关规定,结合鲁屯的历史记载和现存“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石牌坊群以及现存明清文物等大量史实证明,鲁屯确实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对该地区及周边经济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并一举成为当时闻名遐迩的客流、物流集散地,对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推动作用。
鲁屯为加快实施文化旅游兴镇战略,通过争取贷款和申报项目资金,全面实施古镇恢复保护和旅游开发。
2017年3月基本完成街道改造、修复石板街。
鲁屯的明清民居可分为一至二进式或一至三进式的四合院、燕窝式三合院、碉堡结构体四合院等建筑格局。
最著名的是一至三进式四合院。
这种古民居建筑为官宦人家或富有人家的住房。
一般民居为一燕窝的小青瓦屋,保存至今的尚有400余栋,约 40000平方米。
保存的四合院,从屯外俯瞰,屯内建筑千门百户,鳞次节比、错罗有致,白墙衬青瓦、绿数掩红楼,屯内外池塘波光闪闪,河中流水潺潺,田野禾苗碧绿,活脱脱一副江南水乡的恬静画面。
明朝初期随军来鲁屯的的有几家大姓,各姓建造了各家的宗祠和政权机构衙门。
最著名的有新屯李氏修建的“吏部天官衙门”,鲁屯有一至三处李氏宗祠,水塘有胡氏宗祠。
这些古建筑群后来因为战乱和人为的损毁,仅留下遗址。
这些古民居建筑前鲁屯能够反映古城历史信息的重要建筑,必须尽快抢救和维修。
三、恢复古建筑,还古镇面目文物建筑是鲁屯镇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精品建筑。
但由于缺乏资金,许多的文物建筑也是破烂不堪或被撤毁,恢复这些文物也是保护古镇的计划之一,并计划逐步修复文庙、府衙、牌坊、关楼等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还古镇的本来面目。
四、古城保护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保护古镇主要是保护这个城镇的传统建筑及其风貌,而不是将所有建筑都改造成翘角的马头墙房屋,甚至把XX区以外的新建房屋一律修成翘角马头墙,使得整个城市的房屋都变成了一个模样,古城保护走入了误区。
古城房屋的外观颜色要慎重考虑。
建议在XX区内的房屋外墙以青砖或粉白灰墙为主,并选择少数房屋作贴木装饰,保持原有的建筑特色。
不要使用立邦漆等现代材料,这与古城特色很不相符。
新XX区无专业管理队伍,建设零乱,城镇居民环境卫生意识差。
五、对鲁屯古镇保护与建设的几点建议要按照古镇保护规划对鲁屯古镇进行保护和建设,切不可因资金不足和工作难度大而采取不痛不痒的做法。
要通过严格实施的古镇保护规划,该拆除的要坚决拆除,该恢复的要必须恢复,力争用3-5年时间把古镇恢复到最佳程度。
要让人们感觉到鲁屯确实是一个真正的古镇,而不是想像中的古镇。
加强对鲁屯古镇的保护和管理,要充分发挥好历史文化名镇有关职能部门、社区、居民的作用。
对保护管理不力,不严格执行保护规划、违反鲁屯历史文化名镇管理及有关规定的行为,要坚决查处,并追究责任。
在古镇保护和建设区域上,除了充分体现保护规划中划定的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风貌协调区外。
可以完全体现现代建筑或农村民居建筑特色,不必修成仿古建筑。
合理布局修建不同文化类型的城市广场,提升城市品位,满足居民文化生活的需要。
具体措施是一、对鲁屯镇中心区、屯里头的民居复旧还古。
二、恢复“万”字格局步行街,用镇内特色石材红石板铺垫。
三、恢复上场坝李氏贞洁牌坊一座。
四、恢复八大庙五、恢复古戏楼、古书院六、成立相关的机构,做到有人管、有人抓。
七、按照相关的文物保护要求和技术标准界定文物保护区。
八、禁止车辆通行保护区。
九、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改善交通环境,拟建鲁屯至新屯、新围环镇公路,让车辆绕道而行,避让保护区。
十、改善供、排水环境,确保保护区供、排水畅通,减少污水冲刷和淤泥沉积,塑造干净卫生的良好形象。
总之,只要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搞好古镇保护和新区开发,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搞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和对外宣传的不断加强,鲁屯古镇将会以她独有的魅力吸引四方宾客的到来,鲁屯旅游就一定能够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一系列决策,精心制定建设规划,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措施,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努力推进项目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部分城镇低收入居民家庭的住房条件有了一定改善。
“十一五”期间,我市先后开工建设锦绣花园、东方明珠、山水华庭、蓝欣家园等经济适用住房项目25个、210万平方米,已竣工21个、150万平方米,惠及住房困难家庭万户。
开工廉租住房项目15个、万平方米,现已竣工11个,竣工面积万平方米,保障家庭3668户。
棚户区拆迁面积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80万平方米,安臵原棚户区家庭和无住房家庭28260户。
保障性住房建筑总面积达到515万平方米,累计保障住房困难家庭万户。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市保障性住房又快又好建设,更好地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居民的住房问题,5月中旬,由市政协经济委员会牵头,会同市政协研究室、民革XX市委、民进XX市委、市工商联等单位组成调研组,在市政协副主席史正廉的带领下,对市区保障性住房小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市区“三房”建设的基本情况近年来,市区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项目5个,即东方明珠、山水华庭、蓝欣花园、华悦世家、东鼎花园项目;廉租房项目5个,即东方明珠一期、二期配建项目两个,蓝欣花园、锦绣花园配套建设项目两个和东风路收购廉租房项目;公共租赁房项目5个,分别为平煤神马集团四矿、五矿、八矿、十三矿和尼龙66盐厂项目,共有建筑面积万平方米,住房1196套,总投资亿元。
6月14日XX区德馨苑公共租赁房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64亩,建筑总面积万平方米,其中住宅万平方米,住宅40套。
市政协“三房”调研组,采取实地察看、听取市房产管理中心介绍情况、与开发商代表座谈等方式了解有关情况。
1、东方明珠项目。
位于建设东段,东临煤泥河,南至规划东延的湛北路,西临开发二路,北临建设路。
项目总用地亩,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总投资亿元,由企业筹资开发建设。
其中一期工程用地75亩,建设规模万平方米,建设住宅1054套,多层配售价格1458元 /平方米,小高层1958元/平方米。
小区绿化、道路、供水、供电、供气等设施配套齐全,于2017年6月交付使用。
二期用地108亩,建设规模万平方米。
其中廉租房4万平方米、住宅798套,总投资6300万,资金来源为国家、省、市三级财政投资。
基础设施已经到位,水、电、气已经全部到户,已基本具备配租条件,计划下半年配租到户。
2、山水华庭项目。
位于姚电大道西段南侧,东临煤机厂,西到汇源小学,南至九里山。
小区总用地288亩,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总投资亿,由企业筹资开发建设。
其中一期用地107 亩,建设规模万平方米,共建设23栋、1068套经济适用房。
多层配售价格1709元/平方米,小高层2253元/平方米。
目前,水、电、气安装和室外绿化、道路工程正抓紧实施,计划于2017年6月底交付使用。
3、蓝欣家园项目。
该项目位于北渡镇北渡村,开源路南段西侧,新规划的南一环路南北两侧,北临市农科院科研基地,总用地700多亩,建设规模56万平方米,建设住房6508套,总投资8亿元,由开发企业筹资建设。
项目一期工程,占地432亩,建设多层及小高层、高层住宅42栋,建筑面积万平方米,住宅2335套。
项目2017年5月开工建设,2017年9月16日通过电脑摇号方式进行了公开配售。
多层配售价格1768元/平方米,小高层2250元/平方米,高层2300元/平方米。
目前,主体工程已全部封顶,室内外粉刷和水、电、气安装工程正在抓紧推进,计划2017年6月竣工。
4、华悦世家项目。
该项目位于XX 区北渡镇荆山村,西临规划的新华路南延段,南临新规划的南一环路,北临电厂灰坑,东临马秃塔尔墓文物保护区,总用地560亩,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总投资8亿元,由开发企业筹资建设。
项目一期用地198亩,于2017年8月30日开工,共建有16栋、22万平方米、2208套住宅,目前正在紧张施工,计划10月底前主体工程全部完工。
5、东鼎花园项目。
该项目位于XX区鸿鹰办事处大营村湛河南地块,东临规划的跨湛河南延的东安路,南临神马大道,北临规划东延的湛南路和神马大道之间的六号路,西临后城村,总用地100亩,建设规模万平方米,总投资亿元,由开发企业筹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