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历史

合集下载

澳门 历史 儿童 故事

澳门 历史 儿童 故事

澳门历史儿童故事 澳门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特别行政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

本文将以儿童为受众对象,介绍澳门的历史,讲述有趣的儿童故事,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澳门的过去。

第一部分:澳门的历史概述 澳门位于中国大陆和珠江口的海岛上,它是一个混合了中西方文化的地方。

在古代,澳门曾经是中国人和外国人进行贸易的重要港口。

它因为在明朝时期,葡萄牙人在这里建立了贸易据点,并且还在长达400多年的时间里被葡萄牙殖民统治而出名。

第二部分:澳门的儿童故事之出生传说 澳门有一个关于它的起源的古老传说。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一对中国夫妇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来到了澳门,并在那里安顿下来。

他们生了一对双胞胎,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

这对孩子成长得很快,并以聪明和善良而闻名。

他们继承了父母的美德,一直影响着后来的澳门人。

第三部分:澳门的儿童故事之饮食传说 澳门有一个关于其独特饮食文化的传说。

传说中,有一对姐妹起初并不懂得烹饪,但她们在母亲的悉心指导下学会了制作美味的小吃。

她们的小吃很快就受到了澳门人的欢迎,并且传承至今。

这个故事传递出了澳门美食文化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了传统与创新的结合。

第四部分:澳门的儿童故事之绣球舞 澳门有一个独特的舞蹈形式叫做绣球舞。

相传,在很久以前的一次澳门的盛大节日中,一位小女孩为了表演给大家带来欢乐,特意把一个精美的绣球带到了节日场地上。

她熟练地将绣球投掷和接住,所有人都被她的技巧所吸引。

从那时起,绣球舞成为了澳门文化的一部分,并且成为儿童们学习的对象。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澳门的历史和一些有趣的儿童故事。

这些故事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个地方的过去和文化。

希望大家通过这些故事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澳门,并从中汲取到一些美好的品质和价值观。

(字数:约389字)。

澳门历史

澳门历史

一、澳門歷史的開端 六千年前澳門已有人類棲息:從地下發掘出來的彩陶來看,黑沙與廣東各地早已有人居住。

澳門經歷過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

1972年以來,考古工作諗先後在路環竹灣、黑沙、黑沙北、路環村和九澳等五地發現了屬新石器晚期的古文化遺址。

石器方面,在黑沙、路環和竹灣等地區發現一些古文化遺址。

 都市開發,遺址受到破壞:除半島的南灣和黑沙環尚保留沙堤。

其他可能存在的遺址已遭破壞。

 此外除了陸地有考古活動還有水下考古活動。

葡人在澳門立足:1. 入據年份三說:粵1535年,黃慶納賄,將市舶司移至澳門葡人進入澳門貿易。

粵1553年,葡萄牙武裝商船以在海上遇上風求上岸曬貨為 名,入住澳門。

粵1557年,葡人正式入據澳門,建樓房,築砲臺、修城牆。

2. 入據四說:粵驅海賊巢穴而佔之。

粵剿海賊有功而酬之。

粵賄賂明官吏而許之。

粵獎功與納賄兼而有之。

二、澳門之黃金時期(16世紀至17世紀中) 澳門是溝通東西方經濟的重要國際商埠:自葡人進入澳門以後,澳門的對外貿易便進入繁榮的黃金時代,並一直延續至清初。

這時期,廣州貿易改在澳門進行,這樣澳門不但成為廣東甚至全國的外貿商品集散地,又是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貿易中繼點。

所以也是造成澳門黃金時期原因之一。

 澳門對外貿易便繁盛的原因:粵明代中後期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是澳門對外貿 易發展的基礎。

粵西方殖民國家的東來,是對外貿易發展的外部條件。

粵內外水路交通便利,是澳門對外貿易的必要條件。

粵嘉靖、萬曆時期的倭寇活動,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著 澳門對外貿易的發展。

粵明政府的海禁政策,反而促進了澳門的對外貿易活動。

 澳門是國際貿易的中繼站:1.澳門出發的國際航線 (1) 廣州---澳門---印度果阿---里斯本---歐州航線 (2) 廣州---澳門---日本長崎航線 (3) 廣州---澳門---馬尼拉---墨西哥---拉丁美州航線 澳門黃金時期對中國的影響:1573--1644年的72年,中、葡、西、日本在澳門貿易輸入中國的白銀達一億四千萬元,這為明中葉以後中國基本上確立以白銀為主,銅幣為輔的銀本位體制提供了條件,在法律上確立了徵收賦稅以白銀為主的地位,具新時代的重要意義。

澳门和香港的历史资料

澳门和香港的历史资料

澳门和香港的历史资料澳门和香港的历史沿革1840年英国发动侵华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并于次年1月26日宣布占领香港。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同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永久割让了香港岛。

1856年,英国蓄意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并于186O年1O月24日迫使清政府缔结中英《北京条约》,将位于香港岛对岸、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的领土包括西南的岛屿昂船洲,永久割让给英国。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英国借机逼迫清政府于1898年6月9日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了界限街以北至深圳河以南大片土地以及附近23O多个岛屿,租期为99年,1997年6月3O日期满。

这些新租地总面积约为975平方公里,约占香港总面积的92%,后被统称"新界"。

葡萄牙商人谎称商船通风暴,借澳门曝晒"水渍贡物"并贿赂明朝官员,得以入据澳门。

但直至鸦片战争前的近300年间,中国明清政府仍然对澳门拥有并行使主权,依法实行管理,收取赋税。

-------------1845年8月,葡萄牙女王玛丽亚二世趁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之机,单方面宣布澳门为“自由港”,并在澳门任命了自己的总督。

1849年,葡萄牙殖民者强行封闭中国设在澳门的海关,侵占关闸,驱走香山县吏,占领了澳门半岛,之后又于1851年、1864年分别侵占了凼仔岛和路环岛。

1887年12月,葡萄牙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葡和好通商条约又称中葡北京条约门,宣布中国"允准葡国永驻管理澳门及属澳之地",等于承认了葡萄牙对澳门的管治权。

1928年4月,中国国民政府外交部通知葡萄牙政府,决定终止《和好通商条约》,但葡萄牙殖民者仍继续占据着澳门。

1957年,葡萄牙将澳门列为其8个"海外省"之一,归殖民部管辖。

1974年葡萄牙"四·二五"革命后,新政府实施"非殖民化"政策,宣布澳门不是殖民地,而是葡萄牙管理的中国领土。

澳门的百年历史

澳门的百年历史

澳门的百年历史1844年9月20日,葡萄牙女王玛丽亚二世宣布澳门为自由港;1849年,葡萄牙停止向中国交澳门地租。

1851年,葡萄牙占领氹仔。

1864年,葡萄牙再占领路环。

1883年,葡萄牙再占领望厦、青洲。

1887年,当时的葡萄牙政府方使清政府先后签订《中葡会议草约》和《中葡和好通商条约》,规定「葡国永驻管理澳门以及属澳之地与葡区治理它处无异」。

1896年,葡萄牙企图再占领附近的大小横琴岛,但不成功。

1908年,葡萄牙要求展界,并划定澳门的界址。

1961年,葡萄牙海外部确定澳门为旅游区,特准设赌。

同年澳门政府颁布《承投赌博娱乐章程》。

在1974年澳门首条陆路连接工具——澳氹大桥落成启用前,民间或运输往来两离岛和湾仔皆用船只,曾有航班设立。

1535年,葡萄牙人向明朝官吏行贿,取得在澳门停靠码头的便利。

1553年,葡人又贿赂广东海防官员,以货船遇风浪为借口,请求在澳门借地曝晒浸水贡物,并上岸搭棚暂住。

这一“暂住”就是446年。

1535年,葡萄牙人取得在澳门码头停靠船舶,进行贸易的权利;1553年,葡萄牙以曝晒船上水渍货物为由,并通过贿赂当地中国官吏,进入澳门居住;至1557年起,他们每年须向当地中国官吏交纳一定银两的地租,以换取在澳门居住的资格。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晚清政府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之下,被迫割地赔款。

葡萄牙政府也趁机发难。

1845年,葡萄牙颁布法令,公然宣布澳门为“自由港”,并拒交地租,以武力抢占关闸,驱逐中国官吏,绑架中国士兵。

1851年和1864年又先后强行将X仔与路环两岛划入其管辖范围,从而逐步完成了对澳门的占领。

1887年,葡萄牙与中国清政府在北京签订不平等的《中葡和好通商条约》,迫使清政府允许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但该条约涉及的勘界问题经多次会谈一直无法达成协议。

1928年,当《中葡和好通商条约》第四次期满时,中国国民党政府曾照会葡萄牙政府,声明中止该条约,并与葡萄牙政府签订了新的《中葡友好通商条约》。

澳门历史——学前141 杨霞瑛

澳门历史——学前141 杨霞瑛
制作人:杨霞瑛
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两个特别行政区之一,位于中国东 南沿海的珠江三角洲西侧,由澳门半岛、氹仔岛、路环岛 和路氹城四部分组成,在总面积共32.8平方公里生活了50 余万人,这也使澳门成为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东面 则与另一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相距60公里,中间以珠 江口相隔。其著名的纺织品、玩具、旅游业、酒店和娱乐 场使得澳门长盛不衰。因此,澳门也是全球最富裕的城市 之一。1553年,葡萄牙人取得澳门居住权,经过四百多 年欧洲文明的洗礼,东西文化的融合共存使澳门成为一个 风貌独特的城市,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澳门北邻 珠海,西与珠海市的湾仔和横琴对望,东与香港相距60 公里,中间以珠江口相隔。澳门是一个自由港,也是世界 四大赌城之一。
傅老榕(1894年-1960年),原名傅德用, 字广源,号伟生,广东省佛山南海县 西樵山碧云村人。他是港澳地区著名 实业家,亦为澳门一代赌王,于何鸿 燊承投澳门博彩业专营权之前,专营 澳门赌业达二十多年之久,其家族当 时与高可宁家族、何东家族和罗文锦 家族合称香港四大家族。傅老榕家族 于傅老榕死后逐渐退出澳门,并于香 港投资富丽华酒店以及房地产业务

妈祖阁
妈祖阁是澳门最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至今已逾五百年,是澳门三大禅院中 最古老的一座,坐落于澳门东南方,建于一四八八年,正值明朝。妈祖阁俗 称天后庙,相传天后乃福建莆田人,又名娘妈,能预言吉凶,死后常显灵海 上,帮助商人及渔民消灾解难,化险为夷,福建人遂与当地居民共同在现址 立庙奉祀。四百多年前,葡国人抵达澳门,于庙前对面之海岬登岸,注意到 有一间神庙,询问居民当地名称及历史,居民误认为是指庙宇,故此答称 “妈阁”,葡人以其音译而成“MACAU”,成为澳门葡文名称的由来。
林则徐(1785.5.30~1850.11.22),近 代中国的禁烟领袖、爱国主义者和民族 英雄,福建闽侯(今福州)人。1838年 12月被委以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赴 广东禁烟。次年6月,在虎门销烟2万余 箱。鸦片战争中极力抵英。著作有《云 左山房文钞》、《云左山房诗钞》、 《林文忠公证书》、《林则徐集》、 《林则徐书简》等。出身贫寒家庭,为 官清廉正直,关心民隐,为民众所称颂。 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 资本主义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 族利益,缴获和焚毁大批鸦片,并粉碎 了英国侵略者的多次武装挑衅,表现了 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史学界称他为近 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

澳门的历史

澳门的历史

澳门的历史1553年(明嘉靖三十二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进入澳门。

1557年,通过贿赂守澳中国官员,得以在澳门定居。

鸦片战争后,不断扩大其侵略地盘,于1851年、1864年又先后侵占了凼仔岛和路环岛。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收复澳门,我国政府与葡萄牙政府进行了多次谈判,1987年4月13日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正式恢复了对澳门所行使的主权,澳门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事先布置学生查找好资料)《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先生于1925年创作的一部组诗。

组诗分七章。

它们分别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

《澳门》是组诗为首的一章。

作品的创作背景是1922年7月,闻一多先生赴美留学。

因不堪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毅然于1925年5月回国。

而“五卅惨案”就在他归国后数日发生。

英、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暴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怒。

闻一多先生更是义愤填膺。

他痛感中国人不仅在国外被人歧视,就是在自己的国土上也要受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欺凌。

于是,感慨万千地写下了一系列的爱国诗篇。

《七子之歌》即是其中之一部。

介绍词作者闻一多先生,闻一多(1899—1946) 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诗人、学者。

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

自幼便树立了坚定的爱国思想。

1922年留学美国。

归国后曾在青岛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

1943年投身于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的斗争。

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著有诗集《红烛》、《死水》等。

澳门城市介绍PPT

澳门城市介绍PPT

四 民俗文化
澳门妈祖信俗
澳门妈祖信俗,流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传统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之一。妈祖文化植根澳门数百年,在澳门影响深远。澳门妈祖信俗的香火从未间断,完整地 保留了妈祖信仰的传统。每年农历除夕和妈祖诞,香火更盛,四方香客云集,一派祥和。澳 门位处珠江口西岸,数百年前是一个渔港,明朝时称“阿妈港”。葡萄牙人于十六世纪登陆 澳门的地方就在妈阁庙旁,葡文“Macau”(澳门)也和妈祖信俗相关。
二 特色景点
大炮台
大炮台在当地又叫中央炮台或者大三巴炮台,是 澳门的主要历史名胜古迹之一,始建于1616年, 本来属于教会所有,为了防止海盗入侵,后来转 变为军事设施区域。炮台周围的建筑还有澳门博 物馆及大三巴牌坊等等著名旅游景点,所以大家 来到此地一定要花上一天时间将周围及此地的景 区一个个参观过去,漏下哪一个都觉得十分可惜。
旅游 胜地
高也世世澳 的是界界门 地世四旅, 区界大游是 之人赌休国 一口城闲际 。密之中自
度一心由 最,、港

第一章 历史故事
一 历史故事
妈阁庙与澳门得名
据史料记载,明朝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葡 萄牙人通过贿赂广东地方官吏,获准在澳门码头 停靠船舶进行贸易;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 葡萄牙人进入并开始聚居澳门。而妈阁庙是澳门 的原址,相传葡萄牙人初来澳门时,正是以妈阁 庙所在的一带作为落脚点的,故而澳门的葡文名 “Macau”在葡萄牙语中意为“妈阁庙”。
三 当地美食
澳门姜糖
澳门姜糖则是一道具有浓郁澳门特色的甜品。这种姜糖采用了新鲜的姜和砂糖制作而成,外 层酥脆内层软糯,带有姜的辣味,有助于消食和暖胃,尤其在寒冷的冬季尤为受欢迎。
三 当地美食
老婆饼

澳门被占历史资料

澳门被占历史资料

澳门被占历史资料澳门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被侵占的?下面由带领大家简单了解一下。

澳门被占历史资料葡萄牙逐渐侵占澳门早在明朝,葡萄牙人已开始在澳门进行贸易和修建洋房居住。

于1583年,在澳门居留的葡萄牙人在未经明朝政府同意下,自行成立澳门议事会进行葡萄牙社区的自治管理,但葡萄牙仍每年付500两白银予明政府与其后的清政府为地租。

由于澳门有葡萄牙人聚居和日本倭寇的活动,明朝于1608年(万历三十六年),香山知县蔡善继以《条议制澳十则》加强对澳门的管治。

1614年,朝廷接纳两广总督张鸣冈的上书,加强澳门的军事防范。

1616年,葡萄牙任命卡洛告为澳门总督(简称:澳督),但并没有到任。

1623年,葡萄牙任命马士加路也为澳督,并正式到澳门就职。

由于最初只负责澳门防务,澳督官邸亦设于大炮台。

1749年(乾隆14年),清政府颁布《澳夷善后事宜条议》以完善对在澳外国人的法律,并将其葡文石碑竖立于议事亭。

1783年4月4日葡萄牙海事暨海外以葡萄牙女王名义发布《王室制诰》后,议事会逐渐失去大部分权力,而作为葡萄牙国家代表的澳门总督的权力则不断扩充膨胀。

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后,葡萄牙派代表与清朝钦差大臣爱新觉罗耆英谈判,要求豁免地租银,并由葡萄牙军队驻防澳门半岛。

清政府断然拒绝葡萄牙的要求,但维持已给予葡萄牙的各样优待。

及至1845年11月20日,葡萄牙女王玛丽亚二世单方面宣布澳门为自由港,除容许外国商船停泊进行贸易活动外,更拒绝向清朝政府缴纳地租银。

1846年4月澳督亚马留上任后,随即推行一系列殖民统治政策。

1846年5月,亚马留单方面宣布对澳门华籍居民征收地租、人头税和不动产税,把只对葡萄牙居民实行的统治权,扩大到华籍居民。

亚马留之举立即引起驻澳的清朝官员的严重抗议与交涉。

但从1849年开始,亚马留悍然将清朝官员赶出澳门和捣毁清朝海关,并停止向清政府缴纳地租银。

亚马留的举动,进一步激起了华籍居民的民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澳门历史[5000年前已有先民足迹] 澳门地区从近几年的考古发掘,特别是十多年前及1995年在路环岛黑沙的沙丘中发掘出土的彩陶以及玉器,经鉴定,证实是四、五年前的珍贵古文物,与其同时出土的石斧等石器,同近几年来在距离澳门不远的珠海地区出土的同类文物,属于同一文化系统,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已在澳门一带的地区劳动、生息。

澳门、路环、黑沙等地,早已是中国大陆的原始居民足迹所到之处。

在商周时期,古代居民已在这些地区居住活动,所以,澳门、珠海出土文物中,有春秋时期的簋、罐以及战国时期的陶器等。

[南宋末年始有华民定居]一千几百年内,澳门地区虽然有人迹所及,但毕竟还只是舟船随季候风寄泊之地。

人们推测澳门半岛之有华人定居,是在南宋皇朝倾覆之际。

当几十万南宋军民乘船长驱到达澳门一带,有的可能踏上这片半岛汲取淡水、寻找食物,有的更可能将这片荒僻地辟成藏身之所。

召集澳门半岛上名为"永福古社"的沙梨头土地庙,便相传邕建于南宋末年。

大约在南宋末年至元初,澳门半岛上的望厦、(虫右加豪)镜等地,已是定居的居民点了。

[葡人未来澳已有妈阁庙] 在明成化年间,由居澳的福建莆田、泉州以及广东潮汕等地的居民集资,兴建妈阁庙。

始建时的妈阁庙,位于娘妈阁,初名海觉寺。

妈阁庙历史逾五百年,葡人商船最早来澳的,是在妈阁庙涉头登岸,询问居民地名。

据说"马交"(MACAU)之名乃由此而来,实为闽语娘妈的一音之转而至。

妈阁庙是天后庙,是澳门三大古庙之首。

未有葡人来澳,便已有妈阁庙,便已有华人居澳。

[澳门问题的形成]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澳门问题是由中国封建王朝的腐败无能和外国列强的入侵造成的。

1535年,葡萄牙人取得在澳门码头停靠船舶,进行贸易的权利;1553年,葡萄牙以曝晒船上水渍货物为由,并通过贿赂当地中国官吏,进入澳门居住;至1557年起,他们每年须向当地中国官吏交纳一定银两的地租,以换取在澳门居住的资格。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晚清政府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之下,被迫割地赔款。

葡萄牙政府也趁机发难。

1845年,葡萄牙颁布法令,公然宣布澳门为“自由港”,并拒交地租,以武力抢占关闸,驱逐中国官吏,绑架中国士兵。

1851年和1864年又先后强行将X仔与路环两岛划入其管辖范围,从而逐步完成了对澳门的占领。

1887年,葡萄牙与中国清政府在北京签订不平等的《中葡和好通商条约》,迫使清政府允许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但该条约涉及的勘界问题经多次会谈一直无法达成协议。

1928年,当《中葡和好通商条约》第四次期满时,中国国民党政府曾照会葡萄牙政府,声明中止该条约,并与葡萄牙政府签订了新的《中葡友好通商条约》。

新条约没有提及澳门问题,葡萄牙占领澳门的现状没有得到任何改变。

1955年,葡萄牙颁布了《澳门海外省组织法》,擅自将澳门视为其“海外殖民地”。

1974年,葡萄牙国内发生了反法西斯政变,宣布放弃所有海外殖民地,承认澳门是中国领土,并于1976年颁布了《澳门组织章程》,规定澳门地区属葡萄牙管治下的特殊地区,享有行政、经济、财政及立法自治权。

1979年中葡两国建交,双方就澳门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澳门是中国领土,目前由葡萄牙管理;澳门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在适当时机中葡两国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澳门不是殖民地!]所谓殖民地,通常是指一个独立的国家因被他国占领,管辖而失去应有的主权,以致于沦陷为他国的附属地。

如安哥拉曾被葡萄牙占领成为葡萄牙的殖民地。

澳门虽然也被葡萄牙占领并受其管辖,但众所周知,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政府理所当然地对澳门享有神圣的主权,这一事实决不会因葡萄牙对澳门实施占领或清政府与葡萄牙签订不平等的条约而有所改变,更不会因葡萄牙单方面将澳门视为其“海外省”而有所改变。

由此可见,殖民地的概念,对澳门来讲显然是不适用的。

1972年3月8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黄华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主席时指出:“香港、澳门是属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结果。

香港和澳门是被英国和葡萄牙当局占领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的‘殖民地’范畴。

”这一立场体现了中国政府的一贯态度,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

1972年11月,联合国大会以99票对5票的绝对优势,通过了将香港和澳门从世界殖民地名单上除去的决议。

1152年中国政府设立香山县,澳门属香山县范围,旧称香山澳、濠镜澳。

1277年中国军民开始在澳门定居。

1535年葡人在澳门停靠船舶,进行贸易。

1557年葡人进入澳门,并开始在澳门长期居留。

1573年居澳葡人开始向中国政府缴交地租,每年五百两白银。

1584年居澳葡人组成议事局(后来演变成今日的市政厅),作为管理居澳葡人的行政机构。

而中国一向在澳门设有官府,专责治理中外居民一切事宜。

1685年清政府在澳门设立“关部行台”,此为当时中国四大海关之一。

1743年清政府为加强对澳门的管理,以肇庆府同知(府官的副手)移驻前山寨,设海防军民同知,“专司海防,查验出入渔船,兼管在澳民蕃”。

香山县丞移驻澳门望庆村,专管华民与葡人之间的纠纷和案件。

1849年雅片战争后,葡萄牙人乘清政府战败之机,推行扩张政策,经过30多年的蚕食,占领了关闸以南的澳门半岛。

1851年葡人占领氹仔岛。

1864年葡人占领路环岛。

1887年当时的葡萄牙政府方使清政府先后签订了《中葡会议早约》和《中葡和好通商条约》,规定“葡国永驻管理澳门以及属澳之地与葡区治理它处无异”。

中国人民从来不承认上述不平等条约,中葡亦一直未勘订澳门界址。

1928年7月6日当时的中国政府外交部正式照会葡萄牙公使,声明终步1887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条约》,并于12月9日另订《中葡和好通商条约》五条,其中未提及澳门主权问题。

1961年葡萄牙海外部确定澳门为旅游区,特准设赌。

同年,澳门政府颁布“承投赌博娱乐章程”,公开招商承投。

1972年3月8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在致联合国非殖民地化特委员会主席的信中指出:“香港和澳门是被英国和葡萄牙当局占领的中国领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的所谓”殖民地“范畴。

因此,不应列入反殖宣言中适用的殖民地区的名单之内。

中国将在条件成熟时用适当方式和平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在未解决前维持现状。

”联合国非殖民地化特委会于同年6月15日通过决议,向联大建议从上述的殖民地名单中删去香港和澳门。

同年11月8日,第27届联大通过该决议。

1974年4月葡萄牙内革命成功,新政府实行非殖民地化政,承认澳门不是殖民地,而是中国的领土。

同年澳氹大桥建成通车,全长2.57公里。

1975年最后一批葡萄牙驻军撤离澳门。

1976年葡萄牙法规定澳门是在葡萄牙管辖下的特殊地区。

1979年2月8日中葡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双方达成的协议指出:澳门是中国的领土,目前由葡萄牙政府管理,归还的时间和细节,将在适当的时候由两国政府谈判解决。

1985年中葡两国领导人认为谈判解决澳门问题的时候已经成熟,同意于次年举行正式外交谈判。

1986年中葡双方于6月、9月、10月在北京举行了解决澳门问题的前三轮会谈。

1987年3月中葡双方在北京进行澳门问题的第四轮也最后一轮谈判,26日,双方草签联合声明。

1987年4月13日中葡两国政府总理代表两国在北京正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及两个附件。

联合声明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1987年6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中葡联合声明》。

1987年9月21日新华社澳门分社成立,周鼎出任首任社长。

1987年12月11日葡萄牙国会一致通过《中葡联合声明》,出席国会的议员全体起立鼓掌。

1988年1月15日中葡两国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互换批准书,正式生效,澳门进入过渡期。

中葡联合声明小组、土地小组成立。

1998年9月5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名单,共48人,其中澳门各界人士19人。

1988年10月8日澳葡政府决定兴建第二座澳氹大桥。

1989年3月8日澳门国际机场兴建及经营批给合约正式签署。

1989年4月9日澳门基本法谘询委员会名单公布,共90人。

1989年9月10日澳门赛马会主办的赛马正式开跑,首日投注额1800万澳币。

1989年12月8日澳门国际机场举行动工典礼,澳督文礼治主礼。

1990年5月25日郭东坡抵澳担任新华社澳门分社社长。

1990年8月18日新澳氹大桥正式动工兴建。

1991年2月22日中国外长钱其琛访问葡萄牙,与葡外长达成协议,中文即日起成为澳门官方语言。

1993年1月15日澳门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在北京闭幕,通过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草案。

次日,国家主席江泽民会见全体草委。

1993年3月31日八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993年11月2日来往港澳间的客运码头新港澳码头正式启用。

1994年11月15日澳门特别行政区土地基金会投资委员会、谘询委员会成立。

1995年5月19日王启人抵澳担任新华社澳门分社社长。

1995年10月13日澳葡政府与中国银行及大西洋银行签署发钞代理合约,有效期15年。

1995年12月8日澳门国际机场隆重开幕,中国国家副主席荣毅仁、葡萄牙总统苏亚雷斯出席并剪彩。

1996年9月22日澳门选举产生第六届立法会。

1997年11月2日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在上海会见澳门企业家代表团,称赞澳门是“东方的宝石”。

1997年12月11日中国外交部驻澳门特区机构大楼奠基。

1998年5月5日全国人大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在北京成立。

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