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完整版)

合集下载

云南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完整版)

云南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完整版)

云南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王波(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江苏扬州225127)摘要:结合云南省农机化实际,就制约农机化发展的瓶颈提出一些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建议。

1.云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分析云南存在农业机械总量不足、装备水平较低、技术状态落后、分布极不平衡、大中型农田作业机械局部过剩等问题。

当前国家出台了良种直补、农机购置补贴等相关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农民对农业机械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云南省的农业机械化有了一定的发展。

但是,以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来衡量.云南省的农机化发展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1 农业机械装备发展不平衡2005年云南拥有拖拉机39万台。

联合收割机1102台。

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1万部,小型拖拉机配套农具18万部.农副产品加工动力机械达260万千瓦。

农用排灌机械动力达116万千瓦。

全省小型拖拉机已渐趋饱和。

而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设施农业设备、畜牧业机械等机械发展缓慢,农业机械装备水平与农业生产需求不相适应。

1.2 农机化作业水平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不相适应2005年云南省机耕面积比“九五” 末增长了0.69%,占云南省实际总耕地面积的17.97%;机耙面积比“九五”末增长2.65%:机收作业面积比“九五”末增长56.97%。

全省部分农田作业过程已初步实现了机械化,但养殖业、渔业、畜牧业、林业、果业等产业的机械化作业水平很低,有些产业仍是空白。

1.3 农机化投入效果不明显2005年云南省农机化总投资为1 102.06万元.其中云南省级财政投入资金500万元用于农机购机补贴,而中央财政专项补贴资金只有602.06万元。

虽然购机补贴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购买和使用农机的积极性,但受补贴资金规模所服,国家农业开发资金、地方财政投资、社会资金及企业投资用于农机化项目的投资太少,不能满足农机化发展的需要。

2.云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2.1 云南经济发展相对滞后2.1.1 经济总量小。

农业机械化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业机械化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业机械化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农业机械化是指利用机械设备和技术来完成农业生产的过程。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化也在不断提升,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减轻了农民的体力劳动。

农业机械化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机械设备维护不及时农业机械设备是农民生产的得力助手,但是长时间的使用和缺乏及时维护容易导致设备故障,影响生产效率。

一些农民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对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不够重视,往往等到设备出现故障才进行修理,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对策一:加强农民维修技能培训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组织培训班,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农民进行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知识的培训,提高农民维修技能。

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补贴,鼓励农民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减少因故障造成的损失。

问题二:农民机械化水平参差不齐在农村地区,由于各地的经济水平和教育水平不同,农民对于机械化的认识和水平也参差不齐。

一些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知识了解不够,使用机械设备时操作不当,容易导致设备损坏或事故发生。

对策二: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地区农业技术指导和培训的力度,提高农民的机械化水平。

通过开展农机化示范站和农机化示范区建设,让农民通过实地观摩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机械化水平。

问题三:农业机械设备更新换代速度慢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的农业机械设备层出不穷,但在一些农村地区,由于资金和信息的不足,农业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较慢,导致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对策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农民购买和更新农业机械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可以加大对农业机械设备研发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问题四:农机作业的环保问题农业机械作业往往会产生大量的尾气和废气,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尤其是在一些农作物收割和田间施肥的作业中,农机作业所产生的废气对环境和农田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农业机械化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农业机械化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农业机械化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农业机械化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对于农业劳动力、生产效率和农业生态环境的提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农业机械化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难点,未来的发展趋势也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本文将重点分析当前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农业机械化现状1、农业机械化的技术水平有提高,但仍存在不足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已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农业机械产品品种不断增多,功能不断完善。

同时,农业机械制造企业的数量也逐年增多。

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还存在明显差距。

2、农业机械化的使用率逐步提高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的使用率逐年提高。

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极大地释放了农业生产潜能,提高了劳动力和资本的生产效益。

同时,机械化操作相对于人工劳动减少了劳动强度,极大地提高了农业从业人员的生产舒适度。

3、农业机械化产业化推进,服务体系逐步完善近年来,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传统产业,农业机械制造业已经形成集团式、区域性、专业化发展的格局,同时也逐渐形成了科技创新体系和服务体系。

二、农业机械化未来发展趋势1、农业机械化将向智能化、集约化、多功能化方向发展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的快速发展,农业机械化行业将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通过高科技手段,提高农业机械的精度、自动化和智能化,减少人机冲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成本。

农业机械化也将向集约化、多功能化发展,为农业生产提供一个全面、多功能、高效、便捷的生产保障。

2、农业机械化将更加注重环保、减少污染环境污染是当前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

农业机械化发展将更加注重环保、减少污染。

比如,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更多地采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模式,采用绿色农业机械产品集约化生产,减少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等化学物质的使用,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

3、农业机械化将更加符合市场需求,促进产品营销、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应用于现代化的市场需求和消费习惯,农业机械的类型、功能和品质都要与时俱进,符合市场需求才能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技术。

云南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调查与思考

云南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调查与思考

面对现代农业步伐的加快,农业机械化如何应对?面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农业机械化如何发力?带着这些问题,云南省农业机械推广站组织了调研。

通过与基层干部、生产企业、经销商和农民群众座谈交流,走访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户,我们深切感受到,农业机械化已经渗透农业的方方面面,农业机械化已成为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强力推手,农业机械化在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一、农业机械化重要地位及主要作用1.农业劳动力短缺靠机械化来解决 2010年,据统计,云南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1.07%,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7.63%。

同2000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90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54个百分点。

云南乡村人口为2978.6万人,同2000年相比,十年间减少了267.7万人。

这就不得不让人思考,再过十年、二十年后的农村,谁来耕种土地?以镇雄县黑树镇苏木村为例,全村1345户共5100人,1786人外出务工,全村耕地3879亩,虽然人均耕地不到一亩,但因劳动力严重不足,耕作水平和耕地质量逐年下降,有的甚至撂荒。

在云南省农村,这种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据测算,要满足苏木村土地的机械耕整,只需两台120马力以上的拖拉机,适量的微耕机。

另据玉溪易门县农业局同志介绍,这些年,易门虽然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但是由于农业机械已成为农业生产主力军,该县没有出现土地撂荒现象。

在曲靖麒麟区越州镇,越兴农机专业合作社对横大路村提供整田、插秧、收割全程机械化服务,横大路村民“三不下田”,耕不用下田、插不用下田、收不用下田,过着舒适而体面的新农人生活。

两种耕作方式的对比,我们得出结论,面对劳动力的严重短缺,农业生产只能依靠农业机械化,也就是“人退机进”。

2.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靠机械化来助推 一是调整种植结构。

种植结构的调整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点之一。

云南省玉米种植处于镰刀湾地区,需要进行种植结构的调整。

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现状及建议

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现状及建议

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现状及建议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业机械的应用和发展也日益受到重视。

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本文将就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我国农业机械的健康发展。

一、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现状1. 农业机械自主研发能力不足目前,我国农业机械装备产业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我国农业机械的自主研发能力仍然不足,大部分农业机械产品依然依赖进口。

这不仅增加了农业机械的成本,也制约了我国农业机械产业的发展。

2. 农业机械应用水平不均衡我国农业机械的应用水平在各地区存在较大差异,发达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而欠发达地区仍然存在严重的人工劳作。

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山区和贫困地区,农业机械的使用率较低,农业生产效率较低,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3. 农业机械技术更新换代缓慢尽管我国农业机械装备在近年来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整体上仍然存在技术更新换代缓慢的情况。

许多农业机械装备过时,性能不佳,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

农业机械的技术更新换代迫在眉睫。

二、建议1. 加大对农业机械研发的支持力度为了提高我国农业机械的自主研发能力,应当加大对农业机械研发的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业机械企业的财政补贴,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推动农业机械产业的升级。

2. 推动农业机械的智能化发展当前,智能化农业机械已经成为国际农业机械发展的主流趋势。

我国应当加大对智能农业机械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推动农业机械的智能化发展。

这不仅可以提高农业机械的效率和精度,也可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 加强对农业机械的技术培训为了提高农业机械的应用水平,应当加强对农业机械的技术培训。

政府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推广示范等方式,提高农民对农业机械的技术运用能力,促进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

4. 鼓励农业机械更新换代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农民和农业机械企业进行农业机械的更新换代。

云南省楚雄市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建议

云南省楚雄市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建议
足发 展 。
收稿 日期 :0 0O —6 2 1一10 杨 绍辉 , ,9 3年 生 , 专 , 程 师 。 男 16 大 工
土地 的分散 经 营 与作 物 布局 不 合理 , 大农 机 使
21 0 0年 第 3
经 萱 与 堡 理 .5 7.
与小地 块 的矛盾 十 分 突 出 , 加 了农 业 机 械 作 业 成 34 加大 农机 推广 力 度 。 高农 业机 械 科技成 果转 增 . 提 本 , 约 了大型农 业机 械 的使用 效能 和规 模效 益 。 制
1 1台 ; 农用 排灌 机械 1 2 万 台 ; 动脱 粒机械 12 .9 机 .6 万台; 牧 机械 2 8 畜 . 4万 台 ; 副 产 品 初 加 工 机 械 农 2 3 万 台 ; 田基本 建设 机械 7 .5 农 0台 。 1 2 农 业机械 应 用领域 不 断扩大 。 . 机械 化水 平不 断
楚雄市农业机械化 的发展提 出建议 。
党 的十六 大 以来 , 随着 国家 对农 业 投 入 扶持 力 1 3 农 机化新 技术 、 . 新机 具得 到推广 实施
度 的不 断增 大 , 购置农 机具 补贴 范 围的延伸 , 对 经过
近年 来 , 雄市 先 后 实施 推 广 了大 型耕 作 拖拉 , 楚
. 推进 农业 机 按 照 “ 科技 含 量 调 高 、 展 领 域 调 宽 、 务链 3 5 培 育和发 展农 业机 械化 市场 主体 , 把 发 服
大型联 合收 割机 、 烟草起 垄机 、 型耕整机 、 小 畜牧 农 业机械 化工 作者 和农 村 干部 的共 同努力 , 使楚 雄 机 、 茶 微 获得 市 的农业 机械 化得 到 了长 足发 展 , 业 机 械社 会 化 铡草 机 、 叶修剪 机 、 型冷 库 等新 机 具 技 术 , 农 服 务功能 显著 增强 , 力 地 促 进 了农 村 经 济 的繁 荣 了较 好 的经济效 益 和社会 效益 。 有

农业机械化工作调研报告

农业机械化工作调研报告

农业机械化工作调研报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但仍存在着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本文结合对农业机械化工作的调研,从农业机械化的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案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农业机械化的现状近年来,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机械化工具的使用率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目前,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总体上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二、农业机械化存在的问题但是,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还存在一些问题:1、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不足。

一些乡村地区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例如道路和桥梁等条件不够完备,给农业机械化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机械化作业技术不足。

部分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技术掌握程度不够,无法很好地使用农机设备,导致效益受到影响。

3、农业机械化设备的质量和安全问题。

一些农业机械化设备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安全隐患问题。

三、农业机械化的解决方案面对上述问题,为了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健康发展,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切实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

改善乡村地区的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条件,以保证机械化作业的顺畅开展。

2、加强农民技术培训。

向广大农民普及农业机械化的相关知识,提高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理解和使用技能,以提高机械化农业的效率和技术水平。

3、加强农业机械设备的管理和监督。

严格控制农业机械设备的质量,并加强机械设备的安全监管,保证农业机械化的安全使用。

总的来说,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在虚心借鉴国外先进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同时,加强本土的研究和技术攻关,为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健康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云南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的现状及进展

云南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的现状及进展

X推广窗y WINDOWS云南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的现状及进展O云南省农业机械推广站余红斌张崇良水稻是云南省主要的粮食作物。

近年来,人工种植水稻工时费较高等原因,导致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偏低,影响农户的种植意愿。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能够大量减少水稻生产的人工成本,节本增效明显,对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稳定水稻种植面积意义重大。

一、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广现状1.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持续提高。

2019年末,云南省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52.8%(预测数),比2015年增长3.7个百分点,高于2019年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3.5个百分点。

从水稻各生产环节机械化水平看,耕整地较高,育插秧发展缓慢,机收稳步提高,烘干取得突破。

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适应性得到进一步增强,集中育秧供秧等服务模式得到进一步发展,提高了机插秧推广应用面积。

2.薄弱环节装备水平持续提升。

水稻插秧机保有量从2015年的2129台增加到2019年的2530台,年均增长率约4.4%;联合收割机保有量从2015年的7214台增加到2019年的8300台,年均增长率约3.6%。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改善了云南省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育插秧、烘干等薄弱环节装备不足的现状,以2018-2019年为例,水稻生产机械化所需的秧盘播种设备、水稻插秧机、水稻直播机、联合收割机、粮食烘干机等均在补贴范围内,全省共补贴育秧播种机17台,水稻插秧机138台(其中:步进式65台,乘坐式73台),谷物收获机1097台(其中:自走履带式1058台,半喂入39台),谷物烘干机139台,植保无人机231台。

3.初步形成一系列技术模式。

在试验示范项目的推动下,以突破水稻育插秧等薄弱环节为重点,探索形成10余个适合当地生产需要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对指导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具有积极意义,如《麒麟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昌宁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
王波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江苏扬州225127)
摘要:结合云南省农机化实际,就制约农机化发展的瓶颈提出一些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建议。

1.云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分析
云南存在农业机械总量不足、装备水平较低、技术状态落后、分布极不平衡、大中型农田作业机械局部过剩等问题。

当前国家出台了良种直补、农机购置补贴等相关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农民对农业机械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云南省的农业机械化有了一定的发展。

但是,以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来衡量.云南省的农机化发展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农业机械装备发展不平衡
2005年云南拥有拖拉机39万台。

联合收割机1102台。

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1万部,小型拖拉机配套农具18万部.农副产品加工动力机械达260万千瓦。

农用排灌机械动力达116万千瓦。

全省小型拖拉机已渐趋饱和。

而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设施农业设备、畜牧业机械等机械发展缓慢,农业机械装备水平与农业生产需求不相适应。

1.2 农机化作业水平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不相适应
2005年云南省机耕面积比“九五” 末增长了0.69%,占云南省实际总耕地面积的17.97%;机耙面积比“九五”末增长2.65%:机收作业面积比“九五”末增长56.97%。

全省部分农田作业过程已初步实现了
机械化,但养殖业、渔业、畜牧业、林业、果业等产业的机械化作业水平很低,有些产业仍是空白。

1.3 农机化投入效果不明显
2005年云南省农机化总投资为1 102.06万元.其中云南省级财政投入资金500万元用于农机购机补贴,而中央财政专项补贴资金只有602.06万元。

虽然购机补贴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购买和使用农机的积极性,但受补贴资金规模所服,国家农业开发资金、地方财政投资、社会资金及企业投资用于农机化项目的投资太少,不能满足农机化发展的需要。

2.云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2.1 云南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2.1.1 经济总量小。

发展速度缓慢
由于自然条件和发展基础差等原因。

使云南近年来的经济指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04年全省GDP为2959.48亿元。

仅占全国GDP 的2.2%。

2004年云南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为1864.19元,比全国平均水平的2936.4元少1072.2元。

2.1.2 地区问经济发展不均衡
云南滇中地区与其它地区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距离昆明越远的州市,经济实力越弱,社会发育程度越低。

2003年云南省各地区GDP 总值如表1所示:
表1 2003年云南省各地区GDP总值
地区GDP总值/万元地区GDP总值/万元昆明市6730627 思茅市596325
曲靖市2318489 西双版纳州485855
玉溪市2713850 大理州1454692
保山市75864O 德宏州382197
昭通市1080796 丽江市334024
楚雄州1145461 怒江州118O9O
红河州1616897 迪庆州106017
文山州782322 临沧市58752
2.1.3 城乡差距明显,“三农”问题突出
云南省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三农”问题十分突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大。

2004年云南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8870.88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为1864.19元,相差7006.69元。

云南农业生产力落后,贫困问题是困扰云南经济社会均衡发展的一大难题。

到2003年底,云南仍有73个国家级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865元的低收人人口和绝对贫困人口还有674万人,其中年人均收入625元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还有246万人。

2.2 教育落后。

农民文化素质相对较低
由于受经济、自然条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云南省许多地区的农民文化素质较低,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缺乏。

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每十万人口中。

云南省除小学受教育程度的人数略高于全国平均
水平外,大学、高中、初中受教育程度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7.04%、60.26%和63.98%。

2.3 地域分散
云南省山地高原约占全省总面积的94%。

各地貌之间条件差异很大,类型多样复杂。

全省127个县(市、区)及东川市共128个行政单位中,除昆明市的五华、盘龙两个城区外,山区比重都在70%以上,没有一个纯坝区县,有18个县99%以上的土地全是山地。

全省土地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100公顷)以上的坝子约有1442个,共约2.4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6%左右。

坝子数量虽多,但多数面积偏小,其中大于5平方公里的只有553个。

2.4 气候独特,农作物种植差异大
山地气候是云南的主导气候。

气候各要素在山地上的立体再分配是云南高原山地气候的主要特点。

山四季”、“十里不同天”是云南常见的气候现象。

以热量(即温度)为指标,将云南从南到北分为北温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七个气候类型。

因气候和自然条件的多样性,形成了适合寒带、寒温带、温带、亚热带、热带等多种生物资源生长的生态环境。

农业生产的区域性非常明显。

3.加快云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找准农机化发展的突破口
云南省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条件,是全国优质烟叶的产区。

烤烟作为云南省的主要支柱产业,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重要的地
位。

烤烟生产历来受到各级政府和烟草部门的重视,深耕细旋耕整地技术作为烤烟种植的一个主要环节,直接影响到烟草种植的质量,被烟草部门定为科技兴烟的主要技术之一,而且对烤烟田进行深耕作业的烟农,烟草公司给予每亩50元的补贴,这极大地调动了农户使用农机的积极性。

以此为契机和切人点,带动云南省农机化工作的开展。

3.2 向农业生产的多领域、多环节转变。

2004年云南省稻谷的播种面积为1086.2千公顷,而机播水稻的面积为31.7千公顷,仅占稻谷播种面积的2.92%:小麦的播种面积为543.3千公顷,而机播小麦的面积为20.2千公顷,仅占小麦播种面积的3.72%:机收小麦的面积为13.8千公顷,占小麦播种面积的2.54%;玉米的播种面积为1111.1千公顷,而机播玉米的面积为0.94千公顷,仅占玉米播种面积的0,085%。

由此可见,在云南对水稻、小麦和玉米等粮食作物的机械化作业水平还很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还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3.2.1 实施机械化秸秆还田
中国能源紧缺,但农村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孕藏着大量的能源。

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目前我国农作物秸秆年产量约为6.6亿吨,可作为能源用途的秸秆近2亿吨,至少可替代近1亿吨的煤炭。

利用配套的作业机具或装置,对农作物割茬及其秸秆进行粉碎还田,既解决了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污染环境的问题,又能培肥地力。

3.2.2 推广机械化秸秆捡拾打捆
利用中小动力机械配套作物秸秆打捆作业机既解决了农作物秸秆的
回收问题。

而且每亩可增加60元左右的收入。

捡拾打捆后的秸秆可以用来发电。

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很好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每两吨秸秆的热值就相当于一吨煤,而且其平均含硫量只有3.8%。

远低于煤1%的平均含硫量。

秸秆也可作为工业生产的原材料,可用于造纸、板材、器皿、包装用品、建筑材料等生产加工所需要的主要基础材料。

还可以发展秸秆饲料、秸秆沼气和秸秆食用菌等等。

随着循环经济的深入,秸秆的利用空间将进一步打开,为农机化的深入开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3.3 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
近年来国内燃油的价格持续上涨,导致收入相对较低的农民用不起农机.挫伤了农民使用农机的积极性。

各级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对购买农机的农户给予一定的燃油补贴,特别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相对较低,政府更应该加大对农机的扶持力度,保证农机化工作健康、稳定地发展。

3.4 加强云南农机市场的培育和管理
云南的农机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目前云南农机化市场仍不成熟,市场有待于进一步培育和完善。

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加强对农机市场的管理,规范市场秩序,逐步做大、做强云南农机化工作,为云南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无畏.云南经济概况【M】.云南: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2001,293—318
【2]车志敏.云南地州市发展战略【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2001,15—36
【3】车志敏.云南发展研究【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2001.15—36 、
【4]赵俊臣.2002-2003云南经济发展报告【M].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111—164
【5】云南省地理研究所.云南省地理【M】.云南: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31—34
【6]李善同.西部大开发与地区协调发展【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出版,2004,399—4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