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的危险特性
氨气主要危险特征

氨气主要危险特征
氨气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它的主要危险特征包括:
1. 腐蚀性:氨气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可对皮肤、眼睛和呼吸道造成刺激和损伤。
2. 毒性:高浓度的氨气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有毒性作用,可能导致痉挛、昏厥、窒息甚至死亡。
3. 爆炸性:氨气与氧气或者其他氧化剂有很强的反应性,可引发爆炸或火灾。
4. 高挥发性:氨气具有很高的挥发性,能够迅速蒸发成气态,形成浓度高的有害气体。
5. 高压危险:液态氨气在密闭容器中储存时,在高温或机械损伤下可能导致容器爆炸,造成严重伤害或破坏。
6. 着火性:氨气本身不易燃烧,但在一些特定条件下(如与某些物质接触,或在高温条件下),可能会引发火灾或爆炸。
因此,在处理或接触氨气时,必须采取安全措施,如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保持通风良好的工作环境、避免与氧气和易燃物接触、正确操作和储存氨气等,以减少危险和风险。
氨气安全说明

氨气安全说明化学品中文名称:氨、氨气分子式: NH3化学品英文名称: Ammonia 分子量: 17.03 CAS: 7664-41-7一、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2.3类有毒气体。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剌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引起化学性肺炎及灼伤。
急性中毒:轻度者表现为皮肤、粘膜的剌激反应,出现鼻炎、咽炎、气管及支气管炎,可有角膜及皮肤灼伤。
重度者出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呼吸道粘膜细胞脱落,气道阻塞而窒息,可有中毒性肺水肿和肝损伤。
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
如氨溅入眼内,可致晶体混浊、角膜穿孔,甚至失明。
环境危害:氨对周围环境有不利的危害,应严防氨泄漏。
燃爆危害: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氨气中N为负三价,可以与氧气发生反应,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爆炸极限16~25%,最易引燃浓度17%)。
二、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
若有灼伤,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脸,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三、消防措施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氧化氮、氨。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到空旷处。
可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灭火。
四、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切断火源。
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
切断气源,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然后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
也可将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
液氨危险特性及安全管理要求

液氨危险特性及安全管理要求一、液氨危险特性1.1 物理特性液氨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在常压下熔点为-77.7°C,沸点为-33.4°C,密度为0.771 g/cm³,非常易挥发,易远距离扩散,容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1.2 化学特性液氨是一种极度活泼的化学物质,它能够与任意的有机物质及大部分的无机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遇到火源、氧化剂、酸、可燃物等易引起爆炸,如没有适当的措施,在一般温度下会发生自发性的氧化,加热或受到火源等刺激,可引起猛烈反应或爆炸。
1.3 危险特性及后果液氨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化学物质,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腐蚀性和毒性。
在空气中浓度达到5-50%时,会引起头痛、嗜睡、昏迷等症状,1-5%即可对人员造成威胁性影响,0.5%以下即可造成生命危险。
而在爆炸性的混合气体下,液氨可引发爆炸,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液氨安全管理要求为了保障生产场所和人员的安全,液氨必须严格遵守以下安全管理要求:2.1 储存要求1.液氨储存场所应设有警示标识,进出口处应安装安全门,并配置良好通风装置,以确保储罐内气体的通风,避免气体积聚和泄漏,同时要有防雷电、抗震设施,储罐应定期检验。
2.储存场所应禁止任何火种、火焰、明火、高温、有机溶剂等易燃物品进入,设有火灾物品存放贮藏室,存放室应与液氨存储车间分开,且设有专人管理和监督,保证贮装的安全性。
3.液氨储罐应该垂直放置,避免储罐倾倒,同时应加固储存框架,防止车辆撞击。
2.2 使用要求1.液氨作为化工原料,必须在专业化工厂内使用。
2.液氨的使用人员必须具有相关安全技能和操作证书,按照工艺流程操作,而且必须戴防护口罩、手套、防护眼镜等劳保用品。
3.在液氨的使用过程中,必须定期对设备和管道进行检查,确保设备和管道的完整性并进行修理和维护。
如发现管道和设备出现漏氨和渗漏现象,要及时采取措施,尽快停止泄漏。
2.3 废气处理要求废气处理设施应该在生产过程中直接与释放口相连,进行密闭输送,利用氨溶液吸收,处理后的气体将直接排放到大气中。
表- 氨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表- 氨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 氨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该表列出了氨气的一些重要理化性质以及其危险特性。
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
它在常温下呈液态,沸点为-33.34°C。
氨气可溶于水,与水反应形成氢氧化铵。
它
是非可燃物质,在火焰存在下能生成有毒气体。
高浓度氨气可以导
致窒息和窒息。
此外,氨气还对皮肤、眼睛和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
请注意,由于氨气的危险性,使用和处理时应遵循相关安全规
定和操作指南,以确保人身安全和环境保护。
氨危险特性表与应急处置措施

环境影响
·溶于水后使pH值急剧上升,对水生生物产生极强的毒性作用;对水禽也有很强的毒性作用
·能对植物造成伤害,产生枝叶干丰士、烧焦的症状,严重时导敛植物死亡
·在水中,有氧状态下,易通过硝化作用转变为硝酸盐。易被泥土、沉积物、胶体吸附,在特定条件下会重新释放出氨气
5、理化特性及用途
·疏散无关人员并划定警戒区
·在上风处停留
·进入密闭空间之前必须先通风
(2)泄漏处理
·消除所有点火源(泄漏区附近禁止吸炯,消除所有明火、火花或火焰)
·使用防爆的通讯工具
·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采用关阀、堵漏等措施,以切断泄漏源
·作业时所有没备应接地
·防止气体通过通风系统扩散或进入限制性空间
·喷雾状水溶解、稀释漏出气
·包装容器受热可发生爆炸
(3)健康危害
·职业接触限值:PC-TWA 20mg/m3;PC-STEL30mg/m3
·IDLH:300ppm
·急性毒性:大鼠吸入LC。1390 mg/m3
·强烈的刺激性气体,对眼和呼吸道有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
·急性氨中毒引起眼和呼吸道刺激症状.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同炎,肺炎,重度中毒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二可因喉头水肿和呼吸道黏膜坏死脱落引起窒息。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和心搏停止
(1)理化特性
·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20℃、891kPa下即可液化,并放出大量的热。液氨在温度变化时,体积变化的系数很大。极易溶于水。与酸发牛放热中和反应腐蚀钢、铜、黄铜、铝、锡、锌及其合金
·沸点:-33.5℃
·气体相对密度:0.59
·爆炸极限:15%~30.2%
(2)用途
·主要用于生产化肥、硝酸、铵盐、胺类也用于药物、染料的生产也常用作致冷剂
氨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氨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 理化性质
- 化学式:NH3
- 分子量:17.03 g/mol
- 物态:气体
- 密度:0.589 g/L
- 沸点:-33.34°C
- 熔点:-77.73°C
- 溶解性:易溶于水
- 颜色:无色
- 气味:刺鼻气味
2. 危险特性
- 氨气具有较强的腐蚀性,能够直接腐蚀皮肤、眼睛和呼吸道黏膜。
- 高浓度的氨气在空气中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具有爆炸和燃烧危险。
- 氨气在空气中比空气重,易于聚集在低洼处,对于密闭空间
可能存在窒息和窒息危险。
- 氨气可与氧化剂和酸类物质发生剧烈反应,产生火灾和爆炸。
3. 安全措施
- 在处理氨气时,应尽量避免其接触皮肤、眼睛和呼吸道,使
用防护手套、护目镜和防护面罩等个人防护装备。
- 在储存和搬运氨气时,应选择密闭,并保持通风良好的储存
环境,避免气体泄漏。
- 避免氨气与氧化剂和酸类物质接触,以防止发生火灾和爆炸。
- 在使用氨气时,应保持操作区域通风良好,避免气体聚集。
如发现气味异常,应立即离开操作区域并寻求专业人员帮助。
以上是关于氨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的基本信息,请在使用
或处理氨气时务必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保障人身和环境安全。
液氨的危险特性及应急处理

液氨的危险特性及应急处理
一、火灾爆炸特性:爆炸极限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二、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
灭火剂:水、泡沫、二氧化碳、沙土。
三、健康危害:属有毒气体,吸入中毒,轻度中毒者出现气管炎,中度中毒出现肺炎或肺气肿,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昏迷、休克,高浓度氨可致呼吸停止。
空气中最高浓度30mg/m3。
四、急救措施:
皮肤或眼睛接触:立即脱去衣物或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就医。
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五、泄漏处理:迅速撤离至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区,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切断火源。
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化服。
切断气源,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必要时报警。
氨的危险特性

氨的危险特性1.氨的危险特性氨是一种无色透明的带刺激性臭味的气体,易液化成液态氨;氨比空气轻,极易溶于水;由于液态氨易挥发成氨气,氨气与空气混合到一定比例时遇明火能爆炸,爆炸范围的体积分数为15%~27%,车间环境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30 mg/m3;泄漏氨气可导致中毒,对眼、肺部黏膜、或皮肤有刺激性,有化学性冷灼伤危险;2.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标准规定氨临界储存量>10 t就构成了重大危险源;液氨储罐属于三类压力容器,3.液氨储罐的存储量超过储罐容积的85%,4.液位计、压力表和安全阀等安全附件;控制在1/3~2/3指标范围内,防止液位过低或过高5.液氨储罐区,应设明显的防火警示标志,通道、出入口和通向消防设施的道路应保持畅通;6.消防道路的路面宽度不应小于4m,路面内缘转弯半径不宜小于12m,路面上净空高度不应低于4m;供消防车停留的空地,其坡度不宜大于3%7.防雷、防静电设8.夏季或气温高时,液氨储罐未按要求设置遮阳棚、固定式冷却喷淋水等预防性设施,会造成储罐超压泄漏9.可燃有毒气体报警仪等装置10.人员必须佩戴防毒面具和防护手套等方可作业;现场应配备消防、气防器材隔离式空气呼吸器;个人防护器具,穿戴专用的防化服、隔离式空气呼吸器,防止中毒和冻伤;11.储罐相连的根部阀、进出口阀、法兰、垫片及仪表管线等重要部位应登记建档,定期检查12.操作平台、楼梯、扶手等设置应符合要求;高处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应按照有关作业安全规程办理许可票证;严禁在液氨罐区防爆区内动火、动土作业13.液氨储存和装卸场所应设消火栓;水枪的充实水柱仍不小于10.0m;消防用水量不应小于15 L/S14.液氨储存和装卸场所应集中布置在厂区边缘地带;罐区内液氨储罐与架空电力线的最近水平距离不应小于电杆塔高度的1.5倍; 罐区与周围消防车道之间,不宜种植绿蓠或茂密的灌木丛;15.液氨常温储存应选用球罐或卧罐;液氨储罐区应设置防火堤;①卧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一般为1.0倍卧罐直径且不宜大于1.5m;②球罐之间的防火间距,有事故排放至火炬或吸收处理装置时,不应小于0.5倍球罐的直径;无事故排放至火炬的措施时,不应小于1.0倍球罐的直径;③同一罐组内球罐与卧罐的防火间距,应采用较大值;④两排卧罐的间距,不应小于3m;⑤相邻罐组储罐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6m;⑥液氨储罐组或储罐区四周应设置高度不小于1.0m--2.2m的不燃烧实体防火堤⑦容积小于等于20m3的液氨储罐与其使用厂房的防火间距不限;16.贮量1t以上的储罐基础,每年应测定基础下沉状况;17.卧罐筒体长度小于6000mm时,应设置1个人孔,筒体长度大于或等于6000mm时,应设置2个人孔;卧罐上的人孔应设置在罐筒体顶部;当设2个人孔时,宜分别设置在罐体的两端;人孔中心宜高出罐底750mm;18.液氨储存、装卸区域的照明灯具和控制开关应采用防爆型、密闭型的;19.应急照明灯具和灯光疏散指示标志的备用电源的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30mi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氨的危险特性
1.氨的危险特性
氨是一种无色透明的带刺激性臭味的气体,易液化成液态氨。
氨比空气轻,极易溶于水。
由于液态氨易挥发成氨气,氨气与空气混合到一定比例时遇明火能爆炸,爆炸范围的体积分数为15%~27%,车间环境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30 mg/m3。
泄漏氨气可导致中毒,对眼、肺部黏膜、或皮肤有刺激性,有化学性冷灼伤危险。
2.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标准规定氨临界储存
量>10 t就构成了重大危险源。
液氨储罐属于三类压力容器,
3.液氨储罐的存储量超过储罐容积的85%,
4.液位计、压力表和安全阀等安全附件。
控制在1/3~2/3指标范围内,防
止液位过低或过高
5.液氨储罐区,应设明显的防火警示标志,通道、出入口和通向消防设施的道路应保持畅
通。
6.消防道路的路面宽度不应小于4m,路面内缘转弯半径不宜小于12m,路面上净空高度
不应低于4m。
供消防车停留的空地,其坡度不宜大于3%
7.防雷、防静电设
8.夏季或气温高时,液氨储罐未按要求设置遮阳棚、固定式冷却喷淋水等预防
性设施,会造成储罐超压泄漏
9.可燃有毒气体报警仪等装置
10.人员必须佩戴防毒面具和防护手套等方可作业;现场应配备消防、气防器材
(隔离式空气呼吸器)。
个人防护器具,穿戴专用的防化服、隔离式空气呼吸器,防止中毒和冻伤。
11.储罐相连的根部阀、进出口阀、法兰、垫片及仪表管线等重要部位应登记建
档,定期检查
12.操作平台、楼梯、扶手等设置应符合要求。
高处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应
按照有关作业安全规程办理许可票证。
严禁在液氨罐区防爆区内动火、动土作业
13.液氨储存和装卸场所应设消火栓。
水枪的充实水柱仍不小于10.0m。
消防用水量不应小
于15 L/S
14.液氨储存和装卸场所应集中布置在厂区边缘地带。
罐区内液氨储罐与架空电力线的最近
水平距离不应小于电杆(塔)高度的1.5倍。
罐区与周围消防车道之间,不宜种植绿蓠或茂密的灌木丛。
15.液氨常温储存应选用球罐或卧罐。
液氨储罐区应设置防火堤。
①卧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一般为1.0倍卧罐直径且不宜大于1.5m;
②球罐之间的防火间距,有事故排放至火炬或吸收处理装置时,不应小于0.5倍球罐的直径;无事故排放至火炬的措施时,不应小于1.0倍球罐的直径;
③同一罐组内球罐与卧罐的防火间距,应采用较大值;
④两排卧罐的间距,不应小于3m;
⑤相邻罐组储罐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6m。
⑥液氨储罐组或储罐区四周应设置高度不小于1.0m--2.2m的不燃烧实体防火堤
⑦容积小于等于20m3的液氨储罐与其使用厂房的防火间距不限;
16.贮量1t以上的储罐基础,每年应测定基础下沉状况。
17.卧罐筒体长度小于6000mm时,应设置1个人孔,筒体长度大于或等于6000mm时,
应设置2个人孔。
卧罐上的人孔应设置在罐筒体顶部;当设2个人孔时,宜分别设置在罐体的两端。
人孔中心宜高出罐底750mm。
18.液氨储存、装卸区域的照明灯具和控制开关应采用防爆型、密闭型的。
19.应急照明灯具和灯光疏散指示标志的备用电源的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30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