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险源判定及环境风险等级划分

合集下载

重大危险源判定及环境风险等级划分

重大危险源判定及环境风险等级划分

企业重大危险源判定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长期或短期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功能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对照附录A中相关物质辨识标准以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规定的重大危险源物质,福建南纺涉及的液化石油气、二甲基甲酰胺、双氧水等属于危险化学品。

表2-10 重大危险源判定企业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征求意见稿),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可根据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的3种类型,按照化学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矩阵,确定企业环境风险等级。

一、化学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根据企业生产原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物料是否涉及《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附表1和附表2中所列化学物质,计算所涉及化学物质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与其在附表1或附表2中临界量的比值Q:1、当企业只涉及一种化学物质时,该物质的总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即为Q。

2、当企业存在多种化学物质时,则按式(1)计算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Q):Q=q1/Q1+q2/Q2+…+qn/Qn(1)式中:q1, q2, ..., qn——每种化学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t;Q1, Q2, ..., Qn——每种化学物质的临界量,t。

当Q<1时,企业直接评为一般环境风险等级,以Q表示。

当1≤Q时,将Q值划分为:(1)1≤Q<10,(2)10≤Q<100,(3)Q≥100;分别以Q1、Q2和Q3表示。

根据以上计算公式和表2-10重大危险源判定,计算企业的Q值为:Q=50+45/50+5/50+5000+200=二、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采用评分法对企业生产工艺过程、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废水去向等指标进行评估汇总,确定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

重大危险源的定义和等级划分

重大危险源的定义和等级划分

重大危险源的定义和等级划分一、定义重大危险源是指那些可能对人身安全、生命健康、财产安全或环境安全造成重大威胁的物质、设备、工艺或活动。

这些危险源具有潜在的危险性,一旦发生事故或失控,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

二、等级划分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危害程度和管理难度,将重大危险源划分为五个等级,即一级重大危险源、二级重大危险源、三级重大危险源、四级重大危险源和五级重大危险源。

1. 一级重大危险源:具有极高的危害程度和管理风险的危险源。

其特点是危害范围广、危害程度严重、管理难度大,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例如,核电站、化工厂等。

2. 二级重大危险源:具有较高的危害程度和管理风险的危险源。

其特点是危害范围较广、危害程度较严重、管理难度较大,需要高度的警惕和防范措施。

例如,石油储罐、高压气体储存设备等。

3. 三级重大危险源:具有一定的危害程度和管理风险的危险源。

其特点是危害范围较窄、危害程度较轻、管理难度较大,需要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例如,危险化学品储存库、高温炉等。

4. 四级重大危险源:具有较低的危害程度和管理风险的危险源。

其特点是危害范围较小、危害程度较轻、管理难度较低,但仍需加强管理和监控。

例如,液化石油气供应站、高温加热设备等。

5. 五级重大危险源:具有较低的危害程度和管理风险的危险源。

其特点是危害范围小、危害程度轻、管理难度低,但仍需进行常规的检查和维护。

例如,液化石油气瓶、低温冷冻设备等。

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准确的定义和等级划分,有助于科学评估和有效管理危险源,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安全和社会稳定。

我们要高度重视重大危险源的防控工作,加强监管和管理,确保安全生产,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重大危险源判定及环境风险等级划分之欧阳家百创编

重大危险源判定及环境风险等级划分之欧阳家百创编

2.4重大危险源判定及风险等级划分欧阳家百(2021.03.07)2.4.1企业重大危险源判定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长期或短期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功能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对照附录A中相关物质辨识标准以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规定的重大危险源物质,福建南纺涉及的液化石油气、二甲基甲酰胺、双氧水等属于危险化学品。

表2-10 重大危险源判定2.4.2企业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征求意见稿),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可根据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的3种类型,按照化学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矩阵,确定企业环境风险等级。

一、化学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根据企业生产原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物料是否涉及《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附表1和附表2中所列化学物质,计算所涉及化学物质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与其在附表1或附表2中临界量的比值Q:1、当企业只涉及一种化学物质时,该物质的总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即为Q。

2、当企业存在多种化学物质时,则按式(1)计算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Q):Q=q1/Q1+q2/Q2+…+q n/Q n(1)式中:q1, q2, ..., q n——每种化学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t;Q1, Q2, ..., Q n——每种化学物质的临界量,t。

当Q<1时,企业直接评为一般环境风险等级,以Q表示。

当1≤Q时,将Q值划分为:(1)1≤Q<10,(2)10≤Q<100,(3)Q≥100;分别以Q1、Q2和Q3表示。

根据以上计算公式和表2-10重大危险源判定,计算企业的Q 值为:Q=0.7/50+45/50+5/50+0.3/5000+0.5/200=1.02二、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采用评分法对企业生产工艺过程、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废水去向等指标进行评估汇总,确定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

重大危险源判定及环境风险等级划分

重大危险源判定及环境风险等级划分

企业重大危险源判定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长期或短期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功能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对照附录A中相关物质辨识标准以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规定的重大危险源物质,福建南纺涉及的液化石油气、二甲基甲酰胺、双氧水等属于危险化学品。

企业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和《企业突发环HJ/T169-2004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可根据企,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征求意见稿)生产工)Q、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的3种类型,按照化学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 M)矩阵,确定企业环境风险等级。

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一、化学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 Q根据企业生产原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物料是否计算所2中所列化学物质,附表涉及《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1和附表:中临界量的比值或附表涉及化学物质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与其在附表12Q1、当企业只涉及一种化学物质时,该物质的总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即为Q。

2、当企业存在多种化学物质时,则按式(1)计算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Q):Q=q/Q+q/Q+…+q/Q (1)n221n1式中:q, q, ..., q——每种化学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t;n12 Q, Q, ..., Q——每种化学物质的临界量,t。

n12当Q<1时,企业直接评为一般环境风险等级,以Q表示。

当1≤Q时,将Q值划分为:(1)1≤Q<10,(2)10≤Q<100,(3)Q≥100;分别以Q、Q和Q表示。

312根据以上计算公式和表2-10重大危险源判定,计算企业的Q值为:Q=50+45/50+5/50+5000+200=二、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采用评分法对企业生产工艺过程、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废水去向等指标进行评估汇总,确定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

重大危险源的级别划分标准

重大危险源的级别划分标准

重大危险源的级别划分标准摘要:一、重大危险源定义及分级背景二、重大危险源等级划分方法1.死亡半径法2.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三、计算r值及对应级别1.r值的计算方法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级别和r值的对应关系四、重大危险源等级划分在实际中的应用1.应急措施分级2.新冠疫情举例五、总结与展望正文:一、重大危险源定义及分级背景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根据危险程度,重大危险源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其中一级为最高级别。

这种分级方法有助于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科学监控和管理,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二、重大危险源等级划分方法1.死亡半径法:根据事故死亡半径来判断重大危险源的级别。

死亡半径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危险物质泄漏后可能导致人员死亡的范围。

根据死亡半径的大小,将重大危险源划分为不同等级。

2.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根据危险化学品的易燃性、易爆性和毒性指标,对其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划分重大危险源的级别。

三、计算r值及对应级别r值是用于衡量重大危险源危险程度的指标,其计算方法如下:r值= Σ(qi / Qi)× 校正系数其中,qi为每种危险化学品的实际存在量(单位:吨),Qi为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吨),校正系数根据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和场所特定因素确定。

根据计算出来的r值,按照以下标准确定重大危险源的级别:- 一级:r值≥100- 二级:100>r值≥50- 三级:50>r值≥10- 四级:r值<10四、重大危险源等级划分在实际中的应用1.应急措施分级:根据重大危险源的级别,各级政府、企业等相关部门应采取不同的应急措施。

例如,在新冠疫情期间,各级政府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有效降低了疫情扩散风险。

2.新冠疫情举例:新冠疫情可以被视为一种重大危险源,其对全球公共卫生产生了严重影响。

在此背景下,各国政府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政策,如隔离、封锁、疫苗接种等,以降低疫情对人类社会的危害。

环境风险应急预案等级判定

环境风险应急预案等级判定

一、引言环境风险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维护社会稳定而制定的一系列预防、应对和恢复措施。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危害性等因素,将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划分为不同等级,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应急措施。

二、环境风险应急预案等级划分1. Ⅰ级预案:特别重大环境风险应急预案适用于以下情况:(1)涉及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跨区域、跨流域环境污染事故,严重影响国家生态环境和社会稳定的事件;(2)发生严重环境污染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3)涉及国家战略资源、重要生态环境和敏感区域的环境风险事件。

2. Ⅱ级预案:重大环境风险应急预案适用于以下情况:(1)涉及较大危险源,可能造成跨区域、跨流域环境污染事故,严重影响地方生态环境和社会稳定的事件;(2)发生较大环境污染事故,造成较多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对地方社会产生较大影响的事件;(3)涉及地方战略资源、重要生态环境和敏感区域的环境风险事件。

3. Ⅲ级预案:较大环境风险应急预案适用于以下情况:(1)涉及一般危险源,可能造成局部环境污染事故,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稳定有一定影响的事件;(2)发生环境污染事故,造成一定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对地方社会产生一定影响的事件;(3)涉及地方一般生态环境和敏感区域的环境风险事件。

4. Ⅳ级预案:一般环境风险应急预案适用于以下情况:(1)涉及较小危险源,可能造成局部环境污染事故,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稳定影响较小的事件;(2)发生环境污染事故,造成较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对地方社会影响较小的事件;(3)涉及地方一般生态环境和敏感区域的环境风险事件。

三、环境风险应急预案等级判定依据1. 突发环境事件的严重程度:根据污染物的种类、浓度、扩散范围、持续时间等因素,评估事件的严重程度;2. 影响范围:根据事故发生地点、周边环境、敏感区域等因素,评估事件的影响范围;3. 危害性:根据事故的潜在风险、危害程度、后果严重性等因素,评估事件危害性;4. 应急响应需求:根据事故的应急响应需求,如救援力量、物资、技术等因素,评估应急响应的必要性。

重大危险源辨识及评估分级

重大危险源辨识及评估分级

分级方法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考虑物 质危险性、工艺危险性、设备设施危险性和 人员操作危险性等因素,对重大危险源进行 科学分级。
评估结果呈现与解读
评估结果呈现
将评估结果以图表、报告等形式呈现,包括 重大危险源的位置、性质、等级等信息。
评估结果解读
对评估结果进行解读,分析重大危险源的特 点和规律,提出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和建议。 同时,将评估结果与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比 对,为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通过对油库的油品类型、储存方式、 消防设施等进行分析,评估其发生火 灾事故的风险等级和应对措施。
经验教训与改进措施
加强危险源辨识和评估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提高评估结 果的可靠性。
加强危险源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及时发现和处置潜在 的安全隐患。
完善危险源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 能力和水平。
关键环节与注意事项
关键环节
危险源辨识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可能导致重大事故的关键环节,如重大危险源、高风 险作业等。
注意事项
在辨识过程中,应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遗漏重要信息;同时,要结合实际 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确保辨识结果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03
评估分级体系建立
Hale Waihona Puke 评估指标设定物质危险性
根据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评估其引发事故的 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
法规与标准要求
法规要求
我国政府对重大危险源实行严格的监管制度,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和标准,要求企业必须对重大危险源 进行辨识、评估、监控和管理。
标准要求
国家和行业层面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估和管理标准,为企业提供了技术指导和操作规范 。
02

重大危险源判定及环境风险等级划分

重大危险源判定及环境风险等级划分

重大危险源判定及风险等级划分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长期或短期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功能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对照附录A中相关物质辨识标准以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规定的重大危险源物质,福建南纺涉及的液化石油气、二甲基甲酰胺、双氧水等属于危险化学品。

表2-10 重大危险源判定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征求意见稿),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可根据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的3种类型,按照化学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矩阵,确定企业环境风险等级。

一、化学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根据企业生产原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物料是否涉及《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附表1和附表2中所列化学物质,计算所涉及化学物质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与其在附表1或附表2中临界量的比值Q:1、当企业只涉及一种化学物质时,该物质的总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即为Q。

2、当企业存在多种化学物质时,则按式(1)计算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Q):Q=q1/Q1+q2/Q2+…+qn/Qn(1)式中:q1, q2, ..., qn——每种化学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t;Q1, Q2, ..., Qn——每种化学物质的临界量,t。

当Q<1时,企业直接评为一般环境风险等级,以Q表示。

当1≤Q时,将Q值划分为:(1)1≤Q<10,(2)10≤Q<100,(3)Q≥100;分别以Q1、Q2和Q表示。

3根据以上计算公式和表2-10重大危险源判定,计算企业的Q值为:Q=50+45/50+5/50+5000+200=二、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采用评分法对企业生产工艺过程、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废水去向等指标进行评估汇总,确定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重大危险源判定及风险等级划分
2.4.1企业重大危险源判定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长期或短期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功能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对照附录A中相关物质辨识标准以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规定的重大危险源物质,福建南纺涉及的液化石油气、二甲基甲酰胺、双氧水等属于危险化学品。

表2-10 重大危险源判定
2.4.2企业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征求意见稿),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可根据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的3种类型,按照化学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矩阵,确定企业环境风险等级。

一、化学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
根据企业生产原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物料
是否涉及《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附表1和附表2中所列化学物质,计算所涉及化学物质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与其在附表1或附表2中临界量的比
值Q:
1、当企业只涉及一种化学物质时,该物质的总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即为Q。

2、当企业存在多种化学物质时,则按式(1)计算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Q):
Q=q1/Q1+q2/Q2+…+q n/Q n(1)
式中:q1, q2, ..., q n——每种化学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t;
Q1, Q2, ..., Q n——每种化学物质的临界量,t。

当Q<1时,企业直接评为一般环境风险等级,以Q表示。

当1≤Q时,将Q值划分为:(1)1≤Q<10,(2)10≤Q<100,(3)Q≥100;分别以Q1、Q2和Q3表示。

根据以上计算公式和表2-10重大危险源判定,计算企业的Q值为:
Q=0.7/50+45/50+5/50+0.3/5000+0.5/200=1.02
二、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
采用评分法对企业生产工艺过程、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废水去向等指标进行评估汇总,确定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

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风险控制水平评估指标及分级分别见表2-11与表2-12。

表2-11 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评估指标
表2-12 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
由表2-11得出企业M值为45,由表2-12得出企业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为M2类水平。

三、环境风险受体(E)评估
环境风险受体分为大气环境风险受体、水环境风险受体和土壤环境风险受体。

其中,大气环境风险受体主要包括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主要功能区域内的人群,按人口数量进行指标量化;水环境风险受体主要包括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来水取水口、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特殊生态系统、水产养殖区、鱼虾产卵场、天然渔场等区域,可按其脆弱性和敏感性进行级别划分,同时考虑跨界水体;土壤环境风险受体主要为企业周边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居住商用地等区域。

按照环境风险受体的敏感程度,将企业周边的环境风险受体分为类型1、类型2和类型3,分别以E1、E2和E3表示,见表2-13。

表2-13 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情况划分
福建南纺股份有限公司所处地域为延平区安丰村,企业下游10公里范围内无饮用水水源(地表水或地下水)保护区;水产养殖区;天然渔场;耕地、基本农田保护区等环境保护区,企业废水排放收纳水体为安丰溪,排水进入受纳河流最大流速时,24小时流经范围内不涉跨国界或省界。

企业周边半径5公里范围内居住区、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机构人口总数大于1万人,小于5万人,因此判定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情况划分为类型2(E2)。

四、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
根据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的3种类型,按照化学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矩阵,确定企业环境风险等级。

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属于类型2时,按表2-14确定风险等级。

表2-14 类型2(E2)企业突发环境事件环境风险分级表
由表2-14可知:企业化学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Q=1.02,企业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为M2类水平,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情况划分为类型2(E2)。

因此企业突发环境事件环境风险等级确定为较大环境风险等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