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研究进展
茯苓的现代研究进展_王海峰

茯苓是一种真菌类中药,多寄生于松科植物赤 中总 ATP 酶有显著激活作用。Na + 、K + - ATP 酶是
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是中 药“四 君 八 珍”之 一。 细胞膜上的钠泵,与机体水盐代谢密切相关,茯苓素
味甘、淡平。归心、肺、肾经。有利水渗湿、健脾、安 对此酶的激活作用可促进机体的水盐代谢功能。中
茯苓,俗称云苓、松苓、茯灵,功效非常广泛,不
关节炎或继发性炎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同时能改 分四季,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
善炎症大白鼠的全身症状。茯苓总三萜对二甲苯所 能发挥其独特功效。苓桂术甘汤、四君子汤、四苓汤
致小鼠急性炎症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含的 三萜成分抑制磷脂酶 A2 的活性有关[6]。 3. 5. 4 抗病原体作用 体外实验,茯苓煎剂可抑制
社区医学杂志 2011 年 6 月第 9 卷第 12 期 JCM,Jun. 2011,Vol. 9,No. 12
·45·
低。连续给药可明显加速肝脏再生速度,防止肝细 4. 5 精神分裂症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茯苓
胞坏死,使肝脏重量增加。
煎剂 1 ~ 3 个月,有一定控制症状的作用。
3. 5. 3 抗感染 新型羧甲基茯苓多糖对大鼠佐剂
面成一薄层,幼时白色,老时变浅褐色。菌管单层, 一作用是通过激活补体而间接发挥的。( 2) 使免疫
孔为三角形,孔缘渐变齿状。主产于湖北、安徽、河 器官胸腺、脾脏及淋巴结重量增加。( 3) 对抗钴 60
南、云南、贵州、四川等省。有栽培和野生两种,栽培 照射所致小鼠外周血白细胞的减少。( 4) 增强细胞
糙,有明显隆起的皱纹。质坚实,断面不平,呈颗粒 对接触性皮肤过敏反应也有抑制作用。
状,有的具裂隙或中间抱有松根。断面外层淡棕色, 3. 3 镇静 羧甲基茯苓多糖能增强硫喷妥钠对小
茯苓多糖制备工艺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茯苓多糖制备工艺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茯苓,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在中国以及亚洲其他地区的医药体系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茯苓中的活性成分——茯苓多糖,因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潜在的医疗价值,受到了广大研究者的关注。
茯苓多糖的制备工艺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茯苓的药理机制,同时也为开发新型药物或健康产品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茯苓多糖的制备工艺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我们将详细介绍茯苓多糖的提取分离方法,包括传统的水提法、酶解法以及近年来兴起的微波辅助提取、超声波提取等新型技术。
然后,我们将重点关注茯苓多糖的药理作用,包括其抗氧化、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
我们还将对茯苓多糖在临床应用中的潜力和挑战进行讨论。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茯苓多糖的窗口,为其后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茯苓多糖的制备工艺茯苓多糖的制备工艺是茯苓多糖研究和应用的关键环节。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茯苓多糖的提取和纯化技术也在持续发展。
目前,常见的茯苓多糖制备工艺主要包括提取、分离、纯化和鉴定等步骤。
提取是茯苓多糖制备的第一步,常用的提取方法有水提法、醇提法、酶提法等。
其中,水提法由于操作简便、成本低廉而被广泛应用。
通过调整提取温度、时间和料液比等参数,可以优化提取效果,提高茯苓多糖的得率。
分离步骤通常采用离心、沉淀、过滤等方法,去除提取液中的杂质和蛋白质等干扰物质,以获得较为纯净的茯苓多糖。
在这一步骤中,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和操作条件,对于保证茯苓多糖的纯度至关重要。
纯化是茯苓多糖制备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常用的纯化方法有柱层析、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茯苓多糖的分子量和化学性质,将其与其他杂质进行有效分离,进一步提高茯苓多糖的纯度。
通过化学分析和仪器检测等手段,对纯化后的茯苓多糖进行鉴定,确定其化学结构和分子量等信息。
中药茯苓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展望

1 茯苓概述茯苓[1]为多孔菌科真菌 Poria COCOS (Schw.) Wolf的干燥菌核,又名茯菟、茯灵、松薯、松苓等,是一种利尿药。
《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
《本草纲目》释名“茯灵”,说明本品借枯根而生长,故有“松之的神灵之气伏结而成”。
茯苓中主要含有茯苓聚糖、三萜、脂肪酸等成分。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
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能。
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的治疗。
茯苓是我国中部和西南省份部分地区农村的重要经济产业。
主要产地是湖北,安徽,云南,河南等省。
以云南临安产的“云茯苓”为最好。
多为野生品。
而安徽省人工栽培“安茯”多而好。
其性状根据采收加工主要分为:1.1 茯苓个茯苓个为完整的菌核体,大小不一。
外皮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
质重,断面颗粒状,外侧淡棕色,内部白色。
味淡,嚼之粘牙。
1.2 茯苓皮茯苓皮为削下的茯苓外皮,体软质松,略具弹性。
1.3 赤茯苓赤茯苓为去皮后再削下带棕色或淡红色部分。
1.4 白茯苓白茯苓是一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
2 茯苓活性成分研究进展茯苓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多糖、三萜、脂肪酸、甾醇、酶等。
70年代以来中外学者从茯苓中分离了多种三萜化合物,并对其药理作用、生物活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不同来源的茯苓中三萜化学成分不同,多采用水、醇、醚等提取,再经层析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分离。
到目前为止从茯苓干燥菌核、茯苓皮或菌株培养液提取并分离到的三萜成分共34个,中外学者多以化学名称命名,见表1。
根据化学结构的差异,可分为三种类型,即羊毛甾-8-烯型三萜 (lanosta-8-ene type trite- -rpenes) ;羊毛甾-7 ,9(11)-二烯型三萜(lanosta-7 , 9 (11) - diene type triterpenes) ; 3 ,4-开环-羊毛甾-7 ,9(11) 二烯型三萜(3 ,4-seco-lanostan -7 ,9 (11)-diene type triterpenes),见图1 。
茯苓的药理作用及研究进展

Abstract : T he P oria cocos have high value of app licat ion in the phar m acognosy , phar m aceut ica l che m istry, phar m aco logy , phar m aceuticsa and clin ica l app lication . The advance in P oria cocos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 th e study o f trad itional Chinese m edic in e , chem ical constituents, the m a jor is polysaccharide , it can anti ag ing and enhance i mm un ity , phar m aco log ica l activ ity o f P oria cocos are invo lv ed . And prospect th e perspective of app lication. It prov id es som e re ferences for furth er research o f hyg ien ic m ed icine . K ey w ord s : P oria cocos ; S tu dy o f trad itional Chinese m edicine; Chem ical constituen; t Pharm acological activ ity 茯苓 P oria cocos ( Schw. ) W olf为常用中药 , 为 多孔菌科卧孔菌属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 多依附松 树根生长. 傍松根而生的为茯苓 (别名 : 玉灵、 茯灵、 万灵桂、 茯菟 ), 始载于 5本草经 6, 列为商品 , 它的菌 核为球形、 长圆形、 卵圆形或不规则团块 , 茯苓主要 分布在我国云南、 贵 州、 湖北、 安徽、 福建、 广东、 广 西等地
茯苓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茯苓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姓名:***专业:中药化学学号:***********茯苓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摘要:茯苓的主要化学成分有茯苓三萜和茯苓多糖,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活性。
在广泛检索文献的基础上,该文对茯苓的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为茯苓的深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茯苓;三萜成分;多糖成分;药理作用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1]。
茯苓又名茯菟、茯灵、玉灵、万灵桂、云苓、松苓等,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2],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和营养保健益寿食品。
茯苓为中药八珍之一,性味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养心安神等功效。
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症[3]。
茯苓主要成分有茯苓三萜、茯苓多糖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茯苓具有利尿、免疫调节、保肝、抗肿瘤、抗氧化、抗炎、抗病毒等多种药理作用。
近年来随着医药科学的发展,许多中外医药学者对其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及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重大进展,使得茯苓在中医临床及人民生活中有着广泛的使用价值,以茯苓为原料的成品药也不断开发,呈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1茯苓三萜的药理作用1.1 抗肿瘤作用茯苓三萜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的报道和相关研究已较多。
仲兆金[4]等从茯苓中分离得到三萜类成分及其衍生发现对人慢性髓样白血病细胞K562抑制作用明显,可影响小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
Kwon Ms等[5]发现茯苓三萜对多种肿瘤具有抑制活性,尤其对卵巢,癌肺癌,皮肤癌,直肠癌,中枢神经癌等作用明显。
茯苓素对艾氏腹水癌、肉瘤S180、白血病L1210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小鼠Lewis的转移也有一定的作用,与丝裂霉素、环磷酰胺等抗癌药合用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6-7]。
在徐榕等[8]发现茯苓中羊毛甾烷三萜类化合物与抗癌药物合用,能促进小鼠巨噬细胞产生集落刺激因子,能明显促进粒细胞增殖,引起造血细胞再生,这表明茯苓可提高放、化疗的疗效。
茯苓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茯苓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茯苓,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其在中医药学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茯苓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不断深入,为茯苓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提供了更为科学的依据。
本文旨在对茯苓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的概述和总结,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本文首先介绍了茯苓的基本信息,包括其来源、形态特征、传统应用等。
随后,重点综述了茯苓的主要化学成分,如多糖、三萜类化合物、甾醇类化合物等,并对这些成分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茯苓的生物活性,包括其抗氧化、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
文章还对茯苓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涉及了茯苓在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领域的应用情况。
本文总结了当前茯苓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的进展,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通过本文的综述,相信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茯苓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的认识,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茯苓的化学成分茯苓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其化学成分复杂且丰富。
经过多年的研究,已经从茯苓中分离和鉴定出了多种化合物,主要包括多糖、三萜类、甾醇类、蛋白质和氨基酸等。
茯苓多糖是茯苓中含量最高的化学成分,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
这些多糖主要由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等组成,具有复杂的结构。
研究表明,茯苓多糖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对肿瘤、感染等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茯苓中还含有多种三萜类化合物,如茯苓酸、去氢土莫酸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
研究表明,茯苓中的三萜类成分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疾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茯苓中的甾醇类成分主要包括β-谷甾醇、麦角甾醇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等作用,对机体的免疫功能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211216254_茯苓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in ChemicalConstitu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Poria CocosLIU Qi ,GENG Xiaotong ,HUA Jiaojiao ,ZHANG Wenwen ,ZHAO Liping *(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Xinyang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Xinyang 464000,China )Abstract :Poria cocos is the dry sclerotium of Poria cocos ,a fungus belonging to the family of porobacteriaceae.It has a variety of chemical components such as polysaccharides ,triterpenes ,volatile oil ,and has many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such as hypoglycemic ,lipid-lowering ,anti-tumor ,anti-heart failure ,treatment of gynecological diseases ,liver protection ,immunity ,sedation ,and so on.In this paper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on of Poria cocos are review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f Poria cocos.Key words :poria cocos ;chemical composition ;pharmacological action茯苓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刘琦,耿晓桐,花娇娇,张雯雯,赵丽平*(信阳农林学院制药工程学院,河南信阳464000)【摘要】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含有多糖、三萜类、挥发油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降糖、降血脂、抗肿瘤、抗心衰、治疗妇科疾病、保肝、免疫、镇静等多种药理作用。
茯苓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茯苓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茯苓,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应用广泛的中药材,自古以来就在中医药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茯苓的研究不断深入,其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旨在综述茯苓的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现状,以期为茯苓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我们将对茯苓的化学成分进行概述,包括多糖、三萜类化合物、甾醇类化合物等主要成分,并分析这些成分在茯苓药效中的作用。
我们将重点探讨茯苓的药理作用,包括其抗炎、抗氧化、抗肿瘤、调节免疫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以及相关的分子机制。
我们将对茯苓在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行梳理,包括其在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并展望其未来的临床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茯苓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的平台,为茯苓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茯苓的化学成分茯苓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其化学成分复杂且丰富,主要包括多糖类、三萜类、甾醇类、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等多种成分。
其中,多糖类是茯苓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茯苓聚糖、茯苓酸多糖等,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等药理作用。
茯苓还含有多种三萜类化合物,如茯苓酸、去氢茯苓酸等,这些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等生物活性。
茯苓中的甾醇类成分,如β-茯苓醇等,也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
近年来,随着现代分离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茯苓化学成分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新的活性成分不断被发现,为茯苓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物质基础。
三、茯苓的药理作用茯苓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涵盖抗炎、抗氧化、抗肿瘤、调节免疫等多个方面。
其药理作用的研究不仅为深入理解其药用机制提供了依据,也为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拓展提供了可能。
茯苓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多项研究表明,茯苓中的多糖成分能够有效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