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格式规范2016
课程设计格式....

摘要:(左对齐、宋体小4号加粗)(摘要内容:宋体小4号,1.25倍行距)关键词:(与摘要要求相同)(中文摘要,叙述论文主要内容,300-500字)(关键词不多于五个)目录(小2号黑体,居中,并留出上下间距为:段前2行,段后1行)1设计任务及设计资料(作为正文第1章,小4号宋体,行距20磅,下同) (1)2 ××××××(正文第2章)……………………………………………………Y 2.1 ××××××(正文第2章第1条)…………………………………………Y 2.2 ××××××(正文第2章第2条)…………………………………………Y 2.X ××××××(正文第2章第X条)…………………………………………Y 3×××××(正文第3章)………………………………………………Y ………………………………………(略)X-1 ×××××(正文第X-1章)…………………………………………………Y X结论………………………………………………………Y 参考文献………………………………………………………………………………Y 附录 A ××××(必要时)…………………………………………………………Y 附录 B ××××(必要时)…………………………………………………………Y注:1. 目次中的内容一般列出一、二级标题即可。
2.X、Y表示具体的阿拉伯数字。
3.摘要及目录页码用罗马数字,小四号“Times New Roman”体,底端居中;正文用阿拉伯数字,小四号“Times New Roman”体,底端居中。
课程设计报告书正文标准格式

课 程 设 计 报 告 书 专 用 纸1 引言(或绪论)(可作为正文第1章标题,用小3号黑体,加粗,并留出上下间距为:段前0.5行,段后0.5行)×××××××××(小4号宋体,20磅行距)××××××××××××××××××××××××××××××…………1.1 ××××××(作为正文2级标题,用4号黑体,加粗)×××××××××(小4号宋体,20磅行距)×××××××××××××××××××××××××××××××…………1.1.1 ××××(作为正文3级标题,用小4号黑体,不加粗)×××××××××(小4号宋体,20磅行距)×××××××××××××××××××××××××××…………2 ×××××××(作为正文第2章标题,用小3号黑体,加粗,并留出上下间距为:段前0.5行,段后0.5行)×××××××××(小4号宋体,20磅行距)×××××××××××××××××××××××××××××××××××…………×××××××××××××××××××………… ………… 注:1.正文中表格与插图的字体一律用5号宋体;2.正文各页的格式请以此页为标准复制。
课程设计格式模板

课程设计格式模板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课程内容中的核心概念,如XXX(此处填写具体概念),并能够准确描述其定义及特点。
2. 学生能够理解课程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如XXX(此处填写具体知识点)与XXX(此处填写另一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形成知识网络。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运用XXX(此处填写具体方法或理论)分析并解决XXX(此处填写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沟通协作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能够进行有效论证。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方法或技能,如XXX(此处填写具体方法或技能),解决实际操作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对课程内容产生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2. 学生能够认识到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3. 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如尊重他人、团队合作等。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1. 本课程为XXX学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2. 学生所在年级为XXX,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教学要求: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选择以下教学内容:1. 知识点讲解:- 章节一:XXX(如基本概念、原理等)- 内容:XXX(列举具体内容)- 章节二:XXX(如相关知识点、案例分析等)- 内容:XXX(列举具体内容)2. 技能训练:- 技能一:XXX(如数据分析、实验操作等)- 内容:XXX(列举具体训练内容)- 技能二:XXX(如沟通协作、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内容:XXX(列举具体训练内容)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主题一:XXX(如团队合作、道德品质等)- 内容:XXX(列举具体培养内容)- 主题二:XXX(如学以致用、社会责任感等)- 内容:XXX(列举具体培养内容)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 知识点讲解:章节一- 技能训练:技能一-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主题一第二周:- 知识点讲解:章节二- 技能训练:技能二-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主题二第三周:- 综合训练:结合前两周所学知识点和技能,进行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主题一和主题二的综合实践教学进度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紧密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课程设计报告国家标准规范化要求

课程设计报告国家标准规范化要求第一篇:课程设计报告国家标准规范化要求PLC课程设计报告规范化要求一、装订顺序1.封面;(学校统一格式)2.目录;(可以不要)3.课程设计报告正文;4.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学校统一格式)二、课程设计报告正文书写格式课程设计报告正文用计算机打印,符合以下要求、顺序:1.题目:一般不超过25个字,要简练准确,可分两行书写;2.作者:处于论文题目正下方;(写明专业、年级、班级、姓名)3.摘要:如撰写内容摘要,则摘要应具有独立性,以第三人称说明主要内容和结论,不加评价性文字,中文摘要字数应在300字左右。
摘要之下可列出关键词。
如撰写英文摘要,必须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中、外文关键词均限制在3~5个词汇内,空隔隔开;(可以不写摘要)4.正文内容:正文要符合一般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一般不少于3000字。
一般应包含“PLC课程设计指导书”中“三、PLC课程设计内容及步骤”所列举的内容及必要的理论设计数据、电路图、表等。
如设计系多人合作,应在“设计总结”中说明每个同学的主要工作,每人的报告中应着重阐述本人工作内容和本人的心得体会。
5.参考文献:必须是学生本人真正阅读过的,以近期发表的学术期刊文献为主,图书类文献不能过多,且要与报告正文直接相关,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列全。
三、课程设计报告的排版格式规范1.版面尺寸:A4(210×297毫米)。
2.装订位置:左面竖装装订位置距左边界8~10毫米。
3.版芯位置(正文位置):上、下边界25毫米、左边界30毫米、右边界20毫米。
4.页码:采用页脚方式设定,采用小4号宋体、用第×页和随后的括号内注明共×页的格式,处于页面下方、居中、距下边界15毫米的位置。
5.课程设计报告标题:居中,3号黑体。
6.作者:标题下隔一行,居中,采用5号仿宋体。
7.中文摘要和中文关键词:用5号仿宋体、两端对齐方式排列。
8.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用5号Times New Roma体、左面对齐方式排列。
课程设计撰写规范

课程设计撰写规范一、总体要求一律用A4纸单面打印,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6厘米,1.5倍行距。
1.字体设臵(1)“摘要”(“ABSTRACT”选用“Times New Roman”)、“目录”、“参考文献”等字样均选用“三号黑体”,其内容统一选用“小四号宋体”。
(2)正文第一级标题选用“三号黑体”;第二、三级标题分别选用“四号黑体”和“小四号黑体”;第四级标题和正文内容选用“小四号宋体”。
2.正文撰写格式正文分章节撰写,第一级标题用“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等连续编号,每章应另起一页,标题末尾不加标点(问号、叹号、省略号除外),标题居中排列,下空一行接写第二级标题。
从第二级标题开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在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加一个下圆点相隔,最末数字后不加标点。
如第二级标题为“1.”、“2.”、“3.”等,第三级标题为“1.1”、“2.1”、“3.1”等,第四级标题为“1.1.1”、“2.1.1”、“3.1.1”等。
正文中的标题一般不超过四级,标题层次要清晰,第二至第四级标题均单独占一行,且靠左端书写,第二级标题序数前不留空格,第三、四级标题序数前要空两个汉字位臵。
第一级标题序数后空两格接写标题;第二至第四级标题序数后均空一格接写标题。
3.论文字数字数不少于5000个字符数。
4.文献查阅学生查阅与课程设计相关的文献(不含教科书)不少于8篇。
二、具体内容和撰写要求1.课程设计封面课程设计封面上的题目填写要准确、简明扼要,一般不超过25个汉字,外文一般不超过10个实词,必要时可加副标题;系别、专业要写全称。
2.摘要摘要应简要说明课程设计所研究的目的、内容、主要成果和结论等,应短、精、完整、不加评论,一般不超过300字。
“摘要”二字和“ABSTRACT”一词单独一行居中,其正文后空一行书写“关键词:”三字(中文摘要)和“Keywords”一词(英文摘要),字体要加粗,在此后写出3-5个关键词,每一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无标点符号。
课程设计书写规范

课程设计书写规范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运用XX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XX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前沿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此外,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XXX(第一部分内容,列举具体内容)2.XXX(第二部分内容,列举具体内容)3.XXX(第三部分内容,列举具体内容)教学大纲将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制定,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进度将合理安排,保证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主要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和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讨论法: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4.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社出版的XX学科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最新研究成果,以拓宽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和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资料,如课件、视频等,以丰富教学手段。
4.实验设备:保障实验教学的需要,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和器材。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支持,将有助于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形式的评估,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考能力。
课程标准2016版(示范校)

××××课程标准(黑体二号居中,段前段后空1行)课程编码:课程类别:适用专业:课程所属系部:学时:编写执笔人:审定负责人: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一级标题宋体四号加粗,首行缩进2字符)1.1课程性质与作用(二级标题宋体小四号加粗,首行缩进2字符)课程的性质课程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正文宋体小四,1.5倍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课程的作用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导课程、后续课程)等。
1.2课程设计思路课程设计思路应将教育教学改革基本理念与课程框架设计、内容确定以及课程实施有机结合起来,阐述课程总体设计原则、课程设置依据、课程内容结构、理论与实践比例、课时安排说明、学时分配与考核评价方法等内容。
2.课程目标包括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总体目标是对学生课程学习预期结果的综合概括,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本课程的具体体现。
具体目标可从知识、能力与素质三个方面具体说明。
3. 课程内容与要求引例(课程内容为此形式可借鉴)4.课程实施说明主要阐述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教材编写、实验实训设备配置等建议。
教学的组织实施要融“教、学、做”为一体,要说明本课程采用的主要教学模式(如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及在相应的教学模式下每部分内容(或任务)分别采用的具体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分组教学等)与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仿真教学等)。
教学实施的师资要求包括:课程组教师数量、专兼职教师的比例、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等。
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要根据课程内容和要求,提出对实训(实验)室及功能、设备配置等要求。
教材编写与选用建议包括教材的编写与选用,明确教材应按本课程标准进行编写,优先选用省部级以上规划教材。
5. 相关说明5.1教学的组织与方法5.2教学材料的编写与选择5.3教学评价5.4相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关说明:。
课程设计格式及撰写要求

课程设计格式及撰写要求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相关基础知识,如XXX概念、XXX原理,理解其内涵及适用范围。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形成对学科知识体系的初步认识。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实践操作等环节,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XXX技能、XXX技巧。
2. 学生能运用所学方法开展探究活动,形成自己的见解,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学科知识产生兴趣,培养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
2.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课程性质: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课程内容设置在知识深度和广度上适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教学要求: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同时,注重过程性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调整教学策略。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预定的学习成果,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以下组织与安排:1. 知识讲解:- 章节一:基本概念与原理- 内容:XXX概念、XXX原理的阐述及案例分析。
- 章节二:学科知识体系- 内容:介绍学科知识框架,分析各知识点间的联系。
2. 技能训练:- 章节三:实践操作技巧- 内容:XXX技能训练、XXX技巧应用。
- 章节四:创新思维与方法- 内容:培养创新思维,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章节五: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内容:展示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章节六:团队合作与沟通- 内容: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基本概念与原理第二周:学科知识体系第三周:实践操作技巧第四周:创新思维与方法第五周: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第六周:团队合作与沟通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展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格式规范
第一、构成项目
课程设计包括以下内容:
封面、摘要与关键词、目录、正文、参考文献、附录。
其中“附录”视具体情况安排,其余为必备项目。
第二、各项目含义
(一)封面
封面由文头、课题名称、作者、系别、专业、任课教师、日期等项内容组成。
封面采用教务处统一规定的封面。
(二)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是课程设计内容的概括性描述,字数控制在100-200字以内。
关键词是从课程设计标题、摘要或正文中提取的、能表现课程设计主题的、具有实质意义的词语,通常不超过7个。
(三)目录
列出课程设计正文的一二级标题名称及对应页码,参考文献、附录等对应的页码。
(四)正文
正文是课程设计的主体部分,通常应包含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小结等若干部分组成。
这几个组成部分在行文上可以不明确标示。
正文字数一般应在10000字左右,配以图片与表格。
(五)参考文献
在课程设计末尾要列出在课程设计中参考过的专著、期刊论文及其他资料(包含网站电子版材料),所列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
(六)附录
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
第三、课程设计格式编排
(一)纸型、页边距及装订线
课程设计一律采用标准A4型纸(297mmX210mm),不需要打印,提供电子版(word)即可。
页边距为:天头(上)2.5cm,地脚(下)2.5cm,订口(左)3cm,翻口(右)1.5cm。
装订线在左边,距页边1cm。
(二)版式与用字
文字、图形一律从左至右横写横排,行间距取多倍行距(设置值为1.25);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文字一律通栏编辑,使用规范的简化汉字。
忌用繁体字、异体字等其他不规范字。
(三)课程设计各部分的编排式样及字体字号
1.文头
封面顶部居中,小二号行楷,顶行,居中。
固定内容为“安徽工商职业学院课程设计”。
2.课程设计标题
小一号黑体。
文头居中,按小一号字体上空一行。
(如果加课程设计副标题,则要求:小二号黑体,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课程设计标题以下的行距为:固定值,40磅。
3.作者、系别、专业、年级、任课教师、完成日期
课题名称用小三号黑体,后填写的内容处加下划线标明,8个汉字的长度,所填写的内容统一用三号楷体,各占一行,居中对齐。
4.摘要及关键词
紧接封面后另起页,版式和字号按正文要求。
其中,“摘要”,黑体,三号字,居中,“摘”与“要”之间空两格。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上空一行,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单倍行距;“关键词”与“摘要”间隔两行,“关键词”后加“:” ,顶格书写用,黑体,小四号字,内容用小四号宋体,回行空两格,关键词通常不超过七个,一般为3—5个,词间空一格。
5.目录
另起页,项目名称用3号黑体,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目”与“录”
之间空两格;第一级层次采用四号宋体字,其他级层次题目采用小四号宋体字。
6.页眉及页码
课程设计正文各页均加页眉,采用宋体五号居中,奇数页打印“电子信息系2014级课程设计”,偶数页打印“课题名称”。
页码从正文开始在页脚按阿拉伯数字(宋体小五号)连续编排,居中书写。
目录页的页码用“Ⅰ、Ⅱ…”
7.正文文字
另起页,正文文字一般用小四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单倍
行距。
8.正文文中标题
正文的全部标题层次应整齐清晰,相同的层次应采用统一的字体表示。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黑体,小三号,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二)”,黑体,四号,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三级以下标题序号分别为“1.”和(1),与正文字号相同,黑体。
可根据标题的长短确定是否独占行,若独占行,则末尾不使用标点,否则,标题后必须加句号。
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
9.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要另起一页,一律放在正文后。
项目名称用小四号黑体,在正文或附录后排印,另起行空两格用小四号宋体排印参考文献内容,具体编排方式同注释(参考的著作可不写第几页) 。
10.附录
项目名称为小四号黑体,在正文后空两行空两格排印,内容编排参考“示范文本”。
11.图、表、公式
图:
a. 要精选、简明,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
b. 图中术语、符号、单位等应同文字表述一致。
c. 图序及图名居中置于图的下方,用五号字宋体。
表:
a.表中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
b.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上方。
c. 表序、表名和表内内容采用五号宋体字。
公式:
a.编号用括号括起写在右边行末,其间不加虚线。
b.公式中的英文字母和数字可以采用默认的字体和字号。
图、表与正文之间要有一行的间距,公式与正文之间不需空行;文中的图、表、附注、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编号。
如:图2-5,表3-2,公式(5-1)(“公式”两个字不要写上)等。
若图或表中有附注,采用英文小写字母顺序编号。
12.标点符号
注意中英文标点符号的区别,不能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