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元明清法律制度)模拟试卷1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试卷1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试卷1(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2011年真题)《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
(分数:2.00)A.参议会B.人民代表会议√C.三三制D.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解析:解析:《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采取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会议,故选B项。
3.(2012年真题)革命根据地时期,工农民主政权制定的第一部土地法是( )。
(分数:2.00)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B.《兴国土地法》C.《井冈山土地法》√D.《中国土地法大纲》解析:解析:革命根据地时期,工农民主政权制定了三部具有代表意义的土地法,即《井冈山土地法》(1928年)、《兴国土地法》(1929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1931年)。
其中,《井冈山土地法》是工农民主政权制定的第一部土地法,故选C项,不选A、B项。
《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是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政权制定的土地法,故不选D项。
4.(2013年真题)人民代表会议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渊源,该政权组织形式确立于( )。
(分数:2.00)A.土地革命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解析:解析:1946年4月(解放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第三届参议会通过了《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在政权组织上规定采取人民代表会议制,各级政权形式上开始由参议会过渡为人民代表会议制度,该制度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渊源。
可见,选C项。
元明清法律制度模拟题.doc

[模拟]元明清法律制度单选题第1题:明朝的“受赃” 一卷设于()。
A.《工律》B,《户律》C.《刑律》D,《礼律》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大明律》共有七篇,30卷,460条。
其中《刑律》11卷,包括“受赃” 一卷。
第2题:明朝将御史台改为()。
A.通政使司B.布政使司C.按察使司D.都察院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明朝中央司法机关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司法机关职掌的变化和名称的改异上,如改御史台为都察院。
第3题:元朝由地方政府颁布的法令法规汇编是()。
A,《至元新格》B,《大元通制》C,《风宪宏纲》D,《元典章》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元典章》是由江西地方政府纂辑的。
第4题:中国法制史上最为空前普及的法规是()。
A.《大明律》B.《唐律疏议》C.《宋刑统》D,《明大诰》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朱元璋以强行手段普及《明大诰》,以至于“家家有大诰、户户讲大诰”,从而使得《明大诰》成为空前普及的法规,像朱元璋这样推行法律普及的,在法制史上实属罕见。
第5题:元代对于典当的收赎年限是()。
A.30 年B.未作明确规定C.20 年D.25 年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第6题: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部法典是()。
A.《大清律例》B.《大清律集解附例》C.《大清新刑律》D.《大清律集解》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大清新刑律》是清末修律制定的第一部近代意义的专门刑法典;《大清律集解附例》是清顺治年间制定的,《大清律集解》是清雍正时期制定的,《大清律例》制定于乾隆时期,因而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部法典。
第7题:明成祖死后,被废除的法律形式是()。
A.律B.令C.《大诰》D.榜文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第8题:《大清律例》颁行后,统治者规定条例的修订年限为()。
A.每年修订一次B.每两年修订一次C.每三年修订一次D.每五年修订一次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第9题:首创六部分篇体例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A.《唐六典》B.《宋刑统》C.《大明律》D.《大清律例》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大明律》以“名例律”为统率,以吏、户、礼、兵、刑、工六篇为分则,首创了六部分篇的新体例,该体例为清朝沿用。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元明清法律制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doc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元明清法律制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doc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元明清法律制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12年真题)清朝的最高司法审判机关是( )。
(分数:2.00)A.刑部B.大理寺C.都察院D.宗人府3.(2013年真题)元朝上都、大都所属蒙古人、色目人与汉人相犯的案件,普通司法机关无权管辖,须由专门机构审理裁决。
该专门机构是( )。
(分数:2.00)A.理藩院B.大理寺C.宣政院D.大宗正府4.(2013年真题)明洪武三十一年,某省布政使上书皇帝,嘉言宰执大臣“美政才德”。
依照《大明律》的规定,该上书行为构成的罪名是( )。
(分数:2.00)A.内乱B.左官C.奸党5.(2013年真题)清朝光绪年间,某官员甲因犯罪而被发配新疆,给驻防八旗官兵当差为奴。
甲被判处的刑罚是( )。
(分数:2.00)A.发遣B.刺配C.充军D.流刑6.(2014年真题)元朝在中央设立的最高行政机关为( )。
(分数:2.00)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行省7.(2014年真题)明朝初年,朱元璋将其亲自审理的案件加以整理汇编,并加上因案而发的训导,作为训诫臣民的特别法令颁布天下,史称( )。
(分数:2.00)A.明《大诰》B.《大明律》C.《大明会典》D.《问刑条例》8.(2014年真题)为了规范国家机关的组织活动,加强行政管理,清政府仿效明朝,将各级国家机关的职掌、事例、活动规则等有关制度编撰成集,称为( )。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元明清法律制度)模拟试卷1.doc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元明清法律制度)模拟试卷1(总分:6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清朝顺治年间颁布的( )是清朝第一部完整的成文法典。
(分数:2.00)A.《大清律集解附例》B.《大清律例》C.《大清会典》D.《大清现行刑律》3.( )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封建成文法典。
(分数:2.00)A.《大清律集解附例》B.《大清律例》C.《大清律集解》D.《大清会典》4.明朝终世不改的根本大法是( )。
(分数:2.00)A.《大明律》B.《问刑条例》C.《大明会典》D.《明大诰》5.元朝由地方政府颁布的法令法规汇编是( )。
(分数:2.00)A.《至元新格》B.《大元通制》C.《风宪宏纲》D.《元典章》6.元朝专理宗教审判的中央司法机关是( )。
(分数:2.00)A.宣政院B.刑部C.大宗正府D.大理寺7.明朝采用( )的刑法适用原则。
(分数:2.00)A.从轻主义原则B.从旧从轻主义原则C.从新从重主义原则D.从旧从重主义原则8.明朝由三法司联合审判的制度称为( )。
(分数:2.00)A.三司推事B.三司会审C.九卿圆审D.朝审9.标志着元朝法律遂告定型的法典是( )。
(分数:2.00)A.《至元新格》B.《大元通制》C.《元典章》D.《风宪宏纲》10.凌迟刑正式入律是在( )。
(分数:2.00)A.五代时期B.宋朝C.明朝D.清朝11.元朝的立法指导思想是( )。
(分数:2.00)A.明刑弼教B.附会汉法C.德本刑用D.刑乱国用重典12.被清朝奉为“国家大典”的会审制度是( )。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学)模拟试卷5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学)模拟试卷5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5. 论述题论述题第70小题,本题15分。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明史》:“若亭疑献决,而囚有番异,则改调隔别街门问拟。
二次番异不服,则具奏,会九卿鞠之,谓之圆审。
至三四讯不服,而后请旨决焉。
”结合以上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项制度?正确答案:这段文字反映了明朝的九卿会审制度。
即如果案件已经审理完毕,而犯人仍然翻异不服的,则应当改由其他司法机关重新审理。
如果第二次仍然翻异不服的,就应当具拟奏报皇帝,由皇帝命令三法司,会同吏、户、礼、兵、工五部尚书和通政使司等九卿会审,称为“圆审”。
如果三次或者四次审理仍然不服,则奏请皇帝裁决。
涉及知识点:元明清法律制度2.该制度反映的是哪种统治思想?正确答案:这种会审制度是慎刑思想的反映,有利于皇帝控制和监督司法活动,纠正冤假错案,但是明朝的会审往往由宦官操控,不免流于形式。
涉及知识点:元明清法律制度3.《唐明律合编》:“事关典礼及风俗教化等事,唐律较明律为重;贼、盗及有关带项、钱粮等事,明律则又较唐律为重。
”请分析上述文字所反映的具体制度及其历史渊源。
正确答案:这段文字反映了明朝“轻其所轻,重其所重”的刑罚适用原则。
明朝在刑法原则上确立“轻其所轻,重其所重”是有深刻的历史原因的,主要是因为宋明理学使儒家的纲常礼教对人们行为的法外约束力愈来愈大,这种背景下,对有关伦常礼教犯罪的处罚减轻,能集中刑法的打击目标,缓和社会的反抗情绪。
随着君权的加强和社会矛盾的日益加剧,盔贼大案直接冲击着封建专制统治的基础,加大对此类犯罪的打击力度,也是“重典治国”的体现。
涉及知识点:元明清法律制度4.下列属于清朝创设的刑罚有( )A.迁徙B.伽号C.充军D.发遣正确答案:D解析:发遣是清朝特别设立的一种仅次于死刑的重刑,即将罪犯发配到边疆地区给驻防八旗官兵当差为奴的刑罚,比充军重。
清代发遣的对象主要是犯徒罪以上的文武官员,一般只限本人,情节轻微的,还有机会放还。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元明清法律制度)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元明清法律制度)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4. 分析题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A.《大元通制》是元英宗时期制定的一部较为完备的法典B.“五朝会典”是指《唐六典》《明会典》《大清会典》等五个朝代的会典C.明朝实行“重其所重”原则,加重了对伦理教化犯罪的处罚D.清朝的秋审是对京师附近斩绞监候案件的复审正确答案:A解析:B项错在:五朝会典仅指《大清会典》中的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和光绪五朝编纂而成的会典;C项错在:对于伦理性犯罪,明朝采取“轻其所轻”的刑法适用原则;D项错在:清朝的秋审是对全国上报的斩绞监候案件的复审,对京师附近斩绞监候案件的复审是朝审。
知识模块:元明清法律制度2.明朝官员致仕的年龄为( )。
A.年满70岁B.年满65岁C.年满60岁D.年满75岁正确答案:C解析:明朝官员年满60岁致仕(退休),这与唐朝不同,唐朝官员的致仕年龄为70岁以上。
可见,选C项。
知识模块:元明清法律制度3.中国法制史上最为空前普及的法规是( )。
A.《大明律》B.《唐律疏议》C.《宋刑统》D.《明大诰》正确答案:D解析:朱元璋以强行手段普及《明大诰》,以至于“家家有大诰、户户讲大诰”,从而使得《明大诰》成为空前普及的法规,像朱元璋这样推行法律普及的,在法制史上实属罕见。
知识模块:元明清法律制度4.《大明律》一共( )。
B.十二篇C.十八篇D.二十篇正确答案:A解析:明朝一改宋朝以前将法典篇章定型12篇的编纂格局,将法典分为7篇,清朝沿用。
知识模块:元明清法律制度5.明朝的会审中,囚犯经热审后须请旨定夺才能执行的情形是( )。
A.轻罪囚犯B.原被判处徒刑的囚犯C.原被判处枷号的囚犯D.原被判处流刑的囚犯正确答案:C解析:明朝囚犯经热审后须请旨定夺才能执行的情形包括重囚可疑者和原被判处枷号重刑者两种,可见,选C项。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模拟试卷12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模拟试卷12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分析题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是( )A.一断于法B.轻罪重罚C.约法省刑D.明德慎罚正确答案:D解析: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是明德慎罚。
轻罪重罚、一断于法为战国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约法省刑为汉朝的立法指导思想。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2.冠婚之礼在西周时期被称作( )A.吉礼B.嘉礼C.宾礼D.凶礼正确答案:B解析:西周时期的礼仪主要有五个方面,通称为“五礼”,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其中,冠婚之礼被称作嘉礼。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3.西周时期,司法官利用职权,报私恩怨所触犯的罪名是( )A.惟官B.惟反C.惟内D.惟来正确答案:B解析:西周时期规定了渎职方面的犯罪,如司法官的“五过”之疵。
“惟官”指秉承上意,倚仗权势。
“惟反”指利用职权,报私恩怨。
“惟内”指内亲用事,暗中牵制。
“惟货”指贪赃受贿,敲诈勒索。
“惟亲”指接受请托,徇私枉法。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4.在秦朝司法审判结束之后宣读判决书被称为( )A.读鞫B.爰书C.乞鞫D.封守正确答案:A解析:秦朝在审判中重视收集证人证言、证物,尤其重视现场勘验和司法鉴定。
调查或勘验的笔录称为“爰书”,必要时还可以查封财产,称为“封守”。
司法官作出判决后要向被告宣读,称为“读鞫”,宣读后若当事人不服,可以申请再审,称为“乞鞫”。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5.汉朝颁布的“六条问事”,就其性质而言属于( )A.民事法律B.监察法律C.经济法律D.诉讼法律正确答案:B解析:汉武帝为了强化中央集权,分全国为13个监察区,每区派刺史一人,于每年秋天巡行郡国,按“六条问事”的职权,行使监察权。
故相当于现在的监察法律。
因此选B。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元明清法律制度)模拟试卷1.doc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元明清法律制度)模拟试卷1.doc](https://img.taocdn.com/s3/m/04827f87bed5b9f3f80f1c1a.png)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元明清法律制度)模拟试卷1一、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 清朝顺治年间颁布的( )是清朝第一部完整的成文法典。
(A)《大清律集解附例》(B)《大清律例》(C)《大清会典》(D)《大清现行刑律》2 ( )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封建成文法典。
(A)《大清律集解附例》(B)《大清律例》(C)《大清律集解》(D)《大清会典》3 明朝终世不改的根本大法是( )。
(A)《大明律》(B)《问刑条例》(C)《大明会典》(D)《明大诰》4 元朝由地方政府颁布的法令法规汇编是( )。
(A)《至元新格》(B)《大元通制》(C)《风宪宏纲》(D)《元典章》5 元朝专理宗教审判的中央司法机关是( )。
(A)宣政院(B)刑部(C)大宗正府(D)大理寺6 明朝采用( )的刑法适用原则。
(A)从轻主义原则(B)从旧从轻主义原则(C)从新从重主义原则(D)从旧从重主义原则7 明朝由三法司联合审判的制度称为( )。
(A)三司推事(B)三司会审(C)九卿圆审(D)朝审8 标志着元朝法律遂告定型的法典是( )。
(A)《至元新格》(B)《大元通制》(C)《元典章》(D)《风宪宏纲》9 凌迟刑正式入律是在( )。
(A)五代时期(B)宋朝(C)明朝(D)清朝10 元朝的立法指导思想是( )。
(A)明刑弼教(B)附会汉法(C)德本刑用(D)刑乱国用重典11 被清朝奉为“国家大典”的会审制度是( )。
(A)秋审(B)朝审(C)三司会审(D)热审12 为了防止“法外遗奸”,明朝颁布了( ),作为刑事特别法规。
(A)《大明律》(B)《明大诰》(C)《明会典》(D)《大明律集解附例》13 清朝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关是( )。
(A)大宗正府(B)宗人府(C)理藩院(D)步军统领衙门14 明朝的中央最高审判机关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元明清法律制度)模拟试卷1(总分:6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清朝顺治年间颁布的( )是清朝第一部完整的成文法典。
(分数:2.00)A.《大清律集解附例》√B.《大清律例》C.《大清会典》D.《大清现行刑律》解析:解析:清朝顺治年间颁布的《大清律集解附例》是清朝第一部完整的成文法典。
《大清会典》是从康熙年间到光绪年间五朝会典的总汇;《大清律例》制颁于乾隆年间;《大清现行刑律》制颁于清末。
3.( )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封建成文法典。
(分数:2.00)A.《大清律集解附例》B.《大清律例》√C.《大清律集解》D.《大清会典》解析:解析:《大清律例》制颁于乾隆年间,《大清律集解附例》和《大清律集解》都制颁于《大清律例》之前,而《大清会典》不属于基本法典的范畴。
4.明朝终世不改的根本大法是( )。
(分数:2.00)A.《大明律》√B.《问刑条例》C.《大明会典》D.《明大诰》解析:解析:朱元璋曾下令:以后子孙不得对《大明律》进行改动,《大明律》终世不改,一直沿用至明朝灭亡。
5.元朝由地方政府颁布的法令法规汇编是( )。
(分数:2.00)A.《至元新格》B.《大元通制》C.《风宪宏纲》D.《元典章》√解析:解析:《元典章》是由江西地方政府纂辑的。
6.元朝专理宗教审判的中央司法机关是( )。
(分数:2.00)A.宣政院√B.刑部C.大宗正府D.大理寺解析:解析:元朝专理宗教审判的中央司法机关是宣政院。
故选A项。
刑部是元朝的中央主审机关,但并不审理宗教案件;大宗正府是元朝专理蒙古王公贵族案件的中央司法机关。
元朝撤销了大理寺。
7.明朝采用( )的刑法适用原则。
(分数:2.00)A.从轻主义原则B.从旧从轻主义原则C.从新从重主义原则√D.从旧从重主义原则解析:解析:明朝一改汉唐以来的从轻主义,而采取从重从新原则,从而引起法律原则的巨大变化。
8.明朝由三法司联合审判的制度称为( )。
(分数:2.00)A.三司推事B.三司会审√C.九卿圆审D.朝审解析:解析:A项属于唐朝的会审制度;C项和D项中,参与会审的官员不仅包括三法司,还包括其他官员。
9.标志着元朝法律遂告定型的法典是( )。
(分数:2.00)A.《至元新格》B.《大元通制》√C.《元典章》D.《风宪宏纲》解析:解析:《大元通制》的颁行,标志着元朝法典的定型化。
10.凌迟刑正式入律是在( )。
(分数:2.00)A.五代时期B.宋朝C.明朝√D.清朝解析:解析:凌迟刑始于五代,成为法定死刑是在宋朝,正式入律是在明朝。
11.元朝的立法指导思想是( )。
(分数:2.00)A.明刑弼教B.附会汉法√C.德本刑用D.刑乱国用重典解析:解析:元朝实行“附会汉法”的立法指导思想,即仿照唐、宋“汉法”,同时在保留许多涉及蒙古贵族统治利益的旧制度和旧风俗的基础上,对全国实行分而治之的统治。
故选B项。
德本刑用是唐朝的立法指导思想。
明刑弼教和刑乱国用重典是明朝的立法指导思想。
12.被清朝奉为“国家大典”的会审制度是( )。
(分数:2.00)A.秋审√B.朝审C.三司会审D.热审解析:解析:秋审是清朝最重要的会审制度。
13.为了防止“法外遗奸”,明朝颁布了( ),作为刑事特别法规。
(分数:2.00)A.《大明律》B.《明大诰》√C.《明会典》D.《大明律集解附例》解析:解析:明太祖朱元璋为了防止法外遗奸,特制定单行刑事特别法规——《明大诰》。
14.清朝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关是( )。
(分数:2.00)A.大宗正府B.宗人府C.理藩院√D.步军统领衙门解析:解析:大宗正府为元朝的机关;宗人府为清朝专理宗族案件的机关;步军统领衙门在一定权限内受理刑事案件。
15.明朝的中央最高审判机关是( )。
(分数:2.00)A.大理寺B.刑部√C.宣政院D.都察院解析:解析:明朝的司法机关中,大理寺掌复核,刑部掌审判,都察院掌监察,合称“三法司”。
宣政院是元朝的机关。
16.清朝对于全国上报的斩、绞监候案件进行会审的制度称为( )。
(分数:2.00)A.秋审√B.朝审C.九卿会审D.热审解析:解析:秋审审理的对象是全国上报的斩、绞监候案件。
17.清朝的基本法典是( )。
(分数:2.00)A.《大清律例》√B.《大清会典》C.《大清律集解》D.《大清律集解附例》解析:解析:《大清会典》属于行政法典,而不是基本法典。
《大清律集解附例》是满族人关后为了权宜之计颁布的法典。
《大清律集解》没有得到始终如一的贯彻。
18.关于元、明、清司法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 )。
(分数:2.00)A.元朝的中央主审机关是宣政院,而不是刑部√B.明朝厂卫“杀人至惨而不丽于法”,法外酷刑致死不负任何责任C.明朝的三法司是指大理寺、刑部、都察院D.清朝的文字狱比明朝尤甚解析:解析:A项错在:元朝的中央主审机关是刑部,而不是宣政院。
二、多选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9.多项选择题第46-63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0.下列关于元朝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
(分数:2.00)A.元朝中央最高军事机关是宣政院B.元朝地方最高行政机关是行中书省√C.元朝首次创立了以经义取士的科举考试方式√D.元朝在科举考试中实行弥封糊名制√解析:解析:元朝中央最高军事机关是枢密院,而不是宣政院。
故A项表述错误。
其余选项表述都正确。
21.清朝秋审的结果包括( )。
(分数:2.00)A.情实√B.缓决√C.留养承祀√D.可矜√解析:解析:清朝对案件经过秋审,将处理结果分为情实、缓决、可矜(注意:不是可疑)和留养承祀四种处理结果。
22.下列选项中,属于元朝立国后的立法活动有( )。
(分数:2.00)A.《至元新格》√B.《大元通制》√C.《大札撒》D.《元典章》√解析:解析:《大札撒》属于元朝立国前的蒙古习惯法。
23.元朝在刑法适用上采取( )。
(分数:2.00)A.蒙汉异法√B.重其所重,轻其所轻C.同罪异罚√D.从轻主义解析:解析:B项属于明朝的刑法适用原则;D项属于汉朝和唐朝的刑法适用原则。
24.清朝适用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法规有( )。
(分数:2.00)A.《蒙古律》√B.《回律》√C.《苗律》√D.《番律》√解析:解析:清朝制定的适用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法律包括《蒙古律例》(含《蒙古律》《蒙古例》)、《回律》(即《回疆则例》)、《苗律》(包括《苗汉杂居章程》《湘苗事宜》)、《西宁番子治罪条例》(又称为《番例条款》或《西宁青海番夷成例》《番律》)、《理藩院则例》、《钦定西藏章程》、《台湾善后事宜》等。
25.下列选项中,属于明朝厂卫制度的机构有( )。
(分数:2.00)A.锦衣卫√B.镇抚司√C.西厂√D.清吏司解析:解析:D项属于刑部下设的机构。
26.五朝会典包括( )。
(分数:2.00)A.《康熙会典》√B.《嘉庆会典》√C.《同治会典》D.《光绪会典》√解析:解析:五朝会典包括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和光绪五朝的法典。
27.明朝对于( )犯罪,采取“重其所重”的处断原则。
(分数:2.00)A.贪污受贿√B.侵犯财产√C.田土钱债D.侵害皇权√解析:解析:对于A项、B项和D项提及的犯罪,一律“重其所重”,而对于C项提及的犯罪,则“轻其所轻”。
28.下列关于清朝典卖契约的表述,正确的有( )。
(分数:2.00)A.清朝的典卖契约须经过割赋税方能成立B.清朝明确区分了典当契约与典卖契约√C.清朝规定的典当契约的回赎期限为30年,超过此期限的,以买卖契约论D.清朝的典当与买卖的根本区别在于出典人是否享有回赎权√解析:解析:A项错在:宋朝的典卖契约须经过过割赋税等四道程序,而清朝对于典当契约,无须过割赋税,但对于买卖契约,须过割赋税。
C项错在:清朝规定的出典人对典物的回赎期限为10年,超过此期限的以买卖契约论。
注意:宋朝规定的回赎期限为30年,且宋朝不区分典与卖。
考生应将宋、清二朝的典卖契约对比复习,以强化记忆。
三、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4.00)29.简答题第64-66小题。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30.简述明朝刑法适用原则的变化。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汉、唐以来在刑法适用原则上强调从轻主义。
明朝为推行重典治吏,改以往从轻主义原则为从重从新主义原则,从而引起了法律适用的重大变化。
具体而言,明朝的刑法适用原则的变化体现在:第一,实行“重其所重”的原则。
主要体现在明朝加重了对一些重点犯罪的镇压。
明律大大加重对危害专制统治罪、皇权罪、侵害财产权利罪和官吏贪污受贿罪的处刑。
第二,实行“轻其所轻”的原则。
主要体现在明律对危害典礼及风俗教化的犯罪,以及户婚、田土、钱债之类的罪行,处刑较前代普遍减轻。
“重其所重,轻其所轻”的刑法适用原则完全体现了明初统治者力求集中法律力量打击重大犯罪、巩固封建专制统治的立法指导思想。
明律对妨害礼教罪处刑的减轻和对贼盗罪处刑的加重,也反映了封建社会后期相对重刑轻礼的时代特点。
这一特点之所以形成,不仅仅是专制主义和皇权极端强化的结果,也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统治者统治经验积累的反映。
)解析:四、分析题(总题数:3,分数:8.00)31.分析题第67-69小题。
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32.请简释下列文字的含义,并运用中国法制史知识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