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
简述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

简述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简述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初步发展:世纪末,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向全球的侵略扩张。
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失败和清政府的投降政策,助长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它们纷纷争做中国的债主,抢夺筑路权,开采矿山和竞相建厂。
列强在资本输出的同时,商品输出仍在扩大。
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同时甲午战争的惨败也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支付巨额赔款,不得不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于是民间出现了办厂的热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获得初步发展。
3.进一步发展: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政策,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宽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相对减少,他们的工业也因战争需要而转为战争服务,减少了某些轻工业品的生产,不仅为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让出了部分中国国内市场,也为中国民族工业打入国际市场提供了契机,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外部条件,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4.曲折发展: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后,推出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民族工业得到国民政府的支持。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很快实现了全国的基本统一,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再加上民族资产阶级的努力,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民族工业出现较快发展。
抗日战争期间,由于日本的经济掠夺和国民政府即官僚资本的压制,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5.日趋萎缩:解放战争期间,美国加紧对华侵略,国民政府出卖国家利益。
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工业。
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层出不穷,通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
无产阶级的壮大,为中国由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转化,为中国共产
党的成立,提供了 阶级基础。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怎样产生的?
它是否是“欧风美雨的产物”?
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有什么特点?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什么?在后来的革命中有何体现?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初步发展 和进一步发展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各 带来哪些影响?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20世纪初有了进 一步的发展,当时有哪些条件?又有哪 些特点?对中国社会造成哪些影响?
你们知道吗?
中 国 民 族 资 本 主 义 的 进 一 步 发 展
历 史 条 件
(1)辛亥革命的促进作用
(2)“一战’’期间欧洲列强 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3)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中 国 民 族 资 本 主 义 的 进 一 步 发 展
五、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
一、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
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1)中国资 反对 压制 外国 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 19 世 技术 本主义萌芽 依赖 资本 历 时间和标志是什么? 纪 史 (2)洋务 条 件
运动的诱导 6.70 年代 近代 工业 的出 现 *
规模小 数量少 依赖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于何时?它又 有哪些条件呢?对中国近代社会带来哪些 影响呢?
初步发展于19世纪末即 甲午中日战争后
中 1、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进行资本 国 输出,加剧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 资 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市场和劳动力条件。 本 2、清政府为支付赔款扩大税源,也适当放宽了对 主 义 历史条件 于民间设厂的限制。 的 3、更重要的是一部分地主、官僚、商人既受利润 初 的吸引,又痛感民族危机的深重和国家力量的贫 步 弱,投资于民族工业。于是,中国出现了一个兴 发 办工业的浪潮, 展 ( 19 维新变法运动 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 世 纪 影响 发展,中国的民族资 收回利权斗争 末 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 ) 舞台, 辛亥革命
简述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一)【推荐下载】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简述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
(一)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和西方资本主义相比较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有着很多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了解和把握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解释中国近代的历史现象有很重要的帮助,本文简要论述一下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
一、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资本主义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
最主要的原因。
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中国还是完整意义上的封建社会,虽然受商品经济的影响,自然经济在某些地区、某些领域有某种解体的迹象,但是就中国整个社会经济基础而言,仍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绝对的统治地位。
鸦片战争以后,尤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和清政府当局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取得的侵略特权,疯狂的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我们中国的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大大加快。
其次,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
随着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以个体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分散的手工业生产,规模小、技术低下。
他们在发展生产、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等方面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在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的强有力的进攻之下显得束手无力,这可以说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内部原因。
2.近代工业的出现。
在中国近代存在的近代工业有: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春天、高涨、消亡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春天、高涨、消亡一、发展概述发展线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产生于两次鸦片战争后的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发展于甲午战争后;进一步发展于20世纪初;短暂繁荣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的间隙;日益萎缩于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新中国成立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多元化的格局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代表着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步方向,但由于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压迫和排挤,它始终没有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形式。
兴衰背景:鸦片战争前,中国已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战后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运动的刺激,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产生。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一度迅速发展。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陷入困境。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三大改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一部分。
深远影响: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政治上,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思想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地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影响发展的不利因素:(1)先天不足:资金准备不足,缺乏原始积累;技术和人才准备不足,从手工劳动直接进入机器大生产,存在技术和人才上的空白;思想准备不足,中国传统的重农轻商、重义轻利等观念的消积影响。
(2)后天畸形:面临四大障碍──外国资本主义的破坏,封建主义的阻碍,自然经济的阻碍、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3)缺乏正确的道路,安定的环境。
二、发展过程(1)产生阶段1、产生原因(条件):①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鸦片战争后,外国的工业品开始倾销到中国市场,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概括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概括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是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指的是中国在近代以来,从封建社会和封建经济转变到资本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经济过程中发生的资本主义发展。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有:
一是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从清末至今,中国的资本市场有了较大的发展,一系列市场机制和规则逐步形成,市场经济从一种萌芽状态发展到现在的成熟状态,资本市场有了较大的规模和活力,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二是企业制度和经济管理体制的变革。
从清末至今,中国的企业制度和经济管理体制有了较大的变革,企业制度从封建社会中的个体经济向资本主义社会的企业经济转变,经济管理体制也从封建社会中的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企业法人制度得到了重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得到了有力的支持。
三是资本家阶层的出现和发展。
资本家阶层的出现,是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标志。
从清末到民国,中国的资本家阶层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通过财产积累和资本投资,控制和发展社会经济,成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主导力量,在现代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是科技进步的加快。
从清末到现在,中国的科技进步有了很大的
推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科技进步又有了新的加快,从一种封闭的状态向一种开放的状态转变,科技的发展受到了更多的支持,科技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动力和支持。
总之,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是:资本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企业制度和经济管理体制的变革,资本家阶层的出现和发展,以及科技进步的加快。
这些特点的共同作用,推动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使中国社会和经济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各个阶段的时间、态势、原因、表现、特点、影响、启示)1.19世纪60、70年代——产生⑴原因和条件:①鸦片战争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②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截断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独立发展的道路,瓦解着中国自然经济,为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
③外资企业的刺激。
④洋务运动的诱导。
⑵表现:①主要投资者: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
②主要地区: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③代表人物及企业:1866年,方举赞、孙英德,发昌机器厂;1873年,陈启源,继昌隆缫丝厂。
⑶特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的)①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少小弱)。
②以轻工业为主。
③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和通商口岸(自然经济解体较早、原有经济基础较好、交通便利)。
⑷意义:①经济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推动着中国经济近代化。
②政治上,为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是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推动着中国政治近代化。
③推动西学在中国传播,促进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2.19世纪末20世纪初——初步发展⑴原因:①甲午战后,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②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③“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如张謇)。
④清末“新政”,奖励实业。
⑤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如“收回利权”斗争(保路运动)。
⑵表现:轻工业发展迅速。
⑶影响: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中国政治近代化运动开始(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3.民国初期(1912-1919年)——进一步发展(“短暂春天”)⑴原因:①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
②民国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扶持。
③一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④“实业救国”高潮兴起,民族资产阶级投资热情高涨。
⑤反帝爱国运动高涨(如1915年为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近代中国的经济领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其中包括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发展。
这一时期,中国积极借鉴西方国家的经济模式和理论,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本文将从近代中国社会背景出发,探讨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近代中国社会背景近代中国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晚清时期,当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束缚下,国内经济衰落,社会动荡不安。
中国的传统经济模式已然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中国开始思考如何改革现有的经济体系,寻找发展的出路。
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随着对西方国家的发展模式的研究和学习,中国开始尝试引入资本主义经济的元素,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这一过程中,中国的实业家和商人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 轻工业的发展:中国的实业家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积极投资于轻工业领域,如纺织、造纸、制糖等。
他们采取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的方式,逐渐建立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企业。
这些企业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也开始了对外贸易,为中国提供了外汇收入。
2. 重工业的兴起:随着国内需求的增加和对外贸易的扩大,中国的实业家开始将目光投向重工业领域,如钢铁、煤炭、机械等。
他们大规模引进西方的工业设备和技术,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并与外国资本合作,建立了一批大型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这些企业成为中国工业化的重要基础。
3. 金融业的发展:为了支持实业的发展,中国的实业家开始积极探索金融领域,建立了一些民族资本主义的金融机构。
这些机构提供了融资、信贷和资金储备等服务,为实业的扩张提供了支持,并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三、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与国家利益的结合: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国家利益的结合紧密相连。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一、产生: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2、分布地区:东南沿海地区;3、代表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4、原因:(1)列强入侵瓦解了自然经济;(2)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3)洋务运动的诱导;5、是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的经济基础(物质基础)。
二、初步发展:1、时间:甲午战争以后(19世纪末);2、原因:(1)19世纪末,西方列强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条件;(2)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3)“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3、代表人物及其企业张謇、荣氏兄弟:(行业特点:轻工业;区位特点:沿海地区)4、影响: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维新变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和物质基础(经济基础)三、短暂春天:1、时间:(1912-1919)民国初期;2、原因:(1)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2)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南京临时政府、北洋军阀政府颁布的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
(3)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对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发展的特点:总的来说仍然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1)偏:地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2)轻:行业发展主要是在轻工业(纺织业、面粉业)方面,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3)弱: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4)小:传统经济形式(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5)短:发展时间短: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
4、影响:(1)民族资产阶级壮大,要求进一步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在思想上掀起了新文化运动;(2)无产阶级壮大,为中国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准备了阶级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
发表时间:2012-03-31T15:21:07.843Z 来源:《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年1月(上)供稿作者:赵林安
[导读]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资本主义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赵林安
(洛阳市回民中学河南洛阳 471000)
中图分类号:G633.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2)01-0000-01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和西方资本主义相比较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有着很多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了解和把握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解释中国近代的历史现象有很重要的帮助,本文简要论述一下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
一、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资本主义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中国还是完整意义上的封建社会,虽然受商品经济的影响,自然经济在某些地区、某些领域有某种解体的迹象,但是就中国整个社会经济基础而言,仍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绝对的统治地位。
鸦片战争以后,尤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和清政府当局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取得的侵略特权,疯狂的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我们中国的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大大加快。
其次,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
随着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以个体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分散的手工业生产,规模小、技术低下。
他们在发展生产、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等方面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在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的强有力的进攻之下显得束手无力,这可以说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内部原因。
2.近代工业的出现。
在中国近代存在的近代工业有:外国资本主义企业,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以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家开始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在华开办的工厂越来越多,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为维护封建统治,标榜“自强”、“求富”,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这样我们中国出现了近代的官办企业。
之后,在外国在华资本主义企业和洋务运动的影响和推动下,我们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在东南沿海地区出现。
二、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1.产生: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下,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于19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产生。
2.初步发展:19世纪末,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向全球的侵略扩张。
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失败和清政府的投降政策,助长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它们纷纷争做中国的债主,抢夺筑路权,开采矿山和竞相建厂。
列强在资本输出的同时,商品输出仍在扩大。
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同时甲午战争的惨败也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支付巨额赔款,不得不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于是民间出现了办厂的热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获得初步发展。
3.进一步发展: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政策,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宽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相对减少,他们的工业也因战争需要而转为战争服务,减少了某些轻工业品的生产,不仅为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让出了部分中国国内市场,也为中国民族工业打入国际市场提供了契机,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外部条件,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4.曲折发展: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后,推出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民族工业得到国民政府的支持。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很快实现了全国的基本统一,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再加上民族资产阶级的努力,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民族工业出现较快发展。
抗日战争期间,由于日本的经济掠夺和国民政府即官僚资本的压制,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5.日趋萎缩:解放战争期间,美国加紧对华侵略,国民政府出卖国家利益。
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工业。
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层出不穷,通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
这些因素是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陷入绝境,纷纷倒闭。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特征
1.企业的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的道路独特,它不是由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生产,而是在列强入侵,加速了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下,直接从外国输入机器、技术创办起来的。
因此,它不是在中国封建社会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基础上逐步成长起来的。
2.产业结构:基本上是轻工业(如纺织业、面粉业等)。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缺乏雄厚的经济基础,本身又不能生产机器,只能从投资少、周转快和获利多的轻工业开始。
产业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3.地区分布: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大城市。
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这些城市多为列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的据点,自然经济较早解体,同时这些地区便于利用外来技术,引进机器,利用廉价的劳动力。
这种畸形布局反映了中国的半殖民地性质。
4.设备、技术和经营管理:工业设备基本靠进口,技术大多依赖国外,经营管理落后。
5.企业产生全过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深受其压迫,因而发展缓慢。
这决定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既有依赖又有矛盾的复杂关系。
这正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最重要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