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饲法操作流程
护士鼻饲操作流程

护士鼻饲操作流程一、引言鼻饲是一种通过鼻腔将营养物质输送至胃肠道的方法,常用于无法正常进食或吸收营养的患者。
护士在进行鼻饲操作时,需要熟悉鼻饲操作流程,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护士鼻饲操作的标准流程。
二、准备工作1. 确认医嘱:在进行鼻饲操作之前,护士需要核对医嘱,确保患者需要进行鼻饲,并了解鼻饲的具体要求。
2. 准备设备:准备好所需的鼻饲器材,包括鼻饲管、注射器、生理盐水、营养液等。
确保设备的完整性和清洁度。
3. 患者准备:向患者解释鼻饲操作的目的和过程,并征得其同意。
确保患者处于适宜的体位,并准备好安全带以固定患者的头部。
三、操作流程1. 洗手:在进行鼻饲操作之前,护士应该先洗手,并佩戴干净的手套,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 测量鼻饲管长度:使用一根标有刻度的鼻饲管,将其从患者的鼻孔插入至胃肠道。
在插入过程中,护士需要测量鼻饲管的长度,以确保其达到正确的位置。
通常,鼻饲管的长度应该等于从患者鼻尖到耳垂再加上胸骨下缘至肚脐之间的距离。
3. 准备鼻饲管:将鼻饲管用生理盐水冲洗,并检查其通畅性。
确保鼻饲管没有弯曲、结块或其他损坏。
4. 润滑鼻饲管:在插入鼻饲管之前,使用适量的润滑剂(如明胶润滑剂)涂抹鼻饲管的前端,以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和插入的阻力。
5. 插入鼻饲管:护士将润滑好的鼻饲管缓慢插入患者的鼻孔,直至鼻饲管达到预定的长度。
在插入过程中,护士需要注意患者的反应,如出现呼吸困难、咳嗽或窒息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插入,并及时处理。
6. 确认位置:插入鼻饲管后,护士需要通过抽吸胃液或X光检查等方法确认鼻饲管的位置是否正确。
在抽吸胃液时,护士需要将注射器连接到鼻饲管的连接器上,并抽取一定量的胃液进行检查。
正确的胃液颜色为黄绿色或透明,pH值在1-5之间。
7. 固定鼻饲管:确认鼻饲管的位置正确后,护士需要使用透明敷料或固定带将鼻饲管固定在患者的鼻部,以防止其脱落或滑出。
8. 进行饲养:在鼻饲管固定后,护士可以通过注射器将营养液缓慢注入鼻饲管,以实现饲养的目的。
鼻饲操作流程图文并茂

鼻饲操作流程图文并茂鼻饲(Nasogastric tube feeding)是一种通过鼻腔将营养液导入胃部的方法,用于无法正常进食的病患。
以下是鼻饲操作的流程图文并茂:1. 准备工作:(图片:准备好鼻饲所需的器材,包括:鼻饲管、注射器、营养液等材料)2. 消毒:(图片:将双手消毒,用酒精消毒鼻饲管的开放端,确保无菌)3. 选择鼻孔:(图片:选择患者较大、无明显不适的鼻孔进行插管)4. 测量插管深度:(图片:让患者坐直或仰卧,用尺子或标尺测量从鼻孔到耳垂或胸骨的距离,作为插管深度参考)5. 润滑鼻饲管:(图片:涂抹无菌润滑剂或生理盐水在鼻饲管的插入端,以减少患者的不适感)6. 插入鼻饲管:(图片:将润滑好的鼻饲管插入鼻孔中,向下轻轻推进直到插管深度位置)7. 检查位置:(图片:用手指封住鼻孔,然后通过注射器注入空气,听胃部是否有气体声音,确认鼻饲管是否插入到胃部)8. 固定鼻饲管:(图片:使用透明敷料或特殊固定器将鼻饲管固定到鼻部,确保管道不会被误拔)9. 验证位置:(图片:用听诊器听取胃部气体声音,再用注射器注入一小量生理盐水,然后抽取样本,测试它的pH值,以确保鼻饲管的位置正确)10. 开始营养液输入:(图片:将营养液连接到鼻饲管上,调整流速适中,开始营养液的输入)11. 观察反应:(图片:观察患者饲喂过程中是否出现不适反应,如呕吐、腹胀等,及时记录)12. 饲喂完成:(图片:营养液输入完毕后,及时关闭导管,拔出鼻饲管)鼻饲操作对患者的饲喂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但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并注意鼻饲管的位置和固定以避免不适和后果。
如果患者出现不适反应或困难,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寻求医生的帮助和指导。
鼻饲法操作流程

鼻饲法操作流程鼻饲法是一种通过鼻腔将营养液或药物输入胃部的方法,常用于需要长期卧床或不能正常进食的患者。
正确的鼻饲操作可以确保患者获得充分的营养和药物治疗,同时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将介绍鼻饲法的操作流程,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1.准备工作。
在进行鼻饲操作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器材和药物。
常见的器材包括鼻饲管、营养液或药物、注射器、生理盐水、吸引器等。
在准备器材时,要确保其清洁无菌,以免引起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另外,还需要准备好洗手液、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2.操作步骤。
(1)洗手。
在进行鼻饲操作之前,操作人员首先要进行手部卫生,使用洗手液彻底清洁双手,然后戴上手套,以确保操作的卫生安全。
(2)准备鼻饲管。
取出所需长度的鼻饲管,用生理盐水冲洗鼻饲管,以确保其通畅无阻。
然后将鼻饲管与注射器连接好,注射器中装入营养液或药物。
(3)准备患者。
让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头部稍微仰起,以便进行鼻饲操作。
在操作前,要向患者说明鼻饲的目的和操作过程,让患者配合并放松身体。
(4)插入鼻饲管。
操作人员戴上手套,用手指沾取少许润滑剂,涂抹在鼻孔内,然后将鼻饲管从一侧的鼻孔插入,缓慢而均匀地推进,直至鼻饲管到达胃部。
在插入过程中,要注意避免造成患者不适或损伤鼻腔。
(5)注入营养液或药物。
确认鼻饲管已经到达胃部后,可以开始缓慢地注入营养液或药物。
在注入过程中,要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不适或咳嗽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注入,并及时调整鼻饲管的位置。
(6)拔出鼻饲管。
待营养液或药物注入完毕后,可以缓慢地将鼻饲管拔出。
在拔出过程中,要避免过快或过用力,以免刺激患者的鼻腔或引起不适。
3.清理工作。
鼻饲操作完成后,要及时清理和消毒使用过的器材,确保其干净无菌。
另外,还要观察患者的情况,如有不适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或报告医生。
总结。
鼻饲法是一项需要细心操作的护理技术,正确的操作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获得所需的营养和药物治疗。
在进行鼻饲操作时,操作人员要保持专注和耐心,确保每个步骤都得到正确执行,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鼻饲法操作流程、评分标准

鼻饲法操作流程
评估:询问身体状况→了解有无插管经历→鼻腔有无肿胀→炎症等
用物准备:洗手戴口罩准→备齐用物→携物至床旁。
病员准备:查对、解释→取舒适卧位,颌下铺治疗巾→清洁鼻腔
插胃管:测量胃管长度标记,润滑胃管前端→左手持纱布托住胃管,右手持镊子夹住胃管前端沿一侧鼻孔轻轻插入→到咽喉部嘱做吞咽动
作,随后迅速插入,昏迷者插管前将头后仰,插至咽喉处(14—
16cm)时,左手托起头部使下颌靠近胸骨柄再插胃管。
观察处理:有无恶心、→胃管是否盘在口中或误入气管
检查胃管:有胃液抽出→注入10ml空气,听到气过水声→胃管末端放置水中,呼气时无气泡溢出。
固定:固定胃管于一侧鼻翼及面颊部。
鼻饲:一手折胃管末端固定,另一手吸流食缓慢注入→鼻饲后温开水20—50ml冲净胃管→末端盖好盖、妥善固定。
操作后:拔管方法正确→协助病员舒适卧位→清理用物,整理床单元
→记录。
鼻饲法操作评分标准
时间:科室:姓名:成绩:。
护士鼻饲操作流程

护士鼻饲操作流程护士鼻饲操作流程是指在医疗环境下,护士为患者进行鼻饲的一系列操作步骤。
鼻饲是一种通过鼻腔将营养液或药物输送到胃部的方法,适用于不能口服或需要特殊营养支持的患者。
下面将详细介绍护士鼻饲操作流程的标准格式文本。
一、操作准备1. 确认医嘱:在进行鼻饲操作之前,护士需要仔细阅读医嘱,确认鼻饲的类型、频率、药物种类和剂量等信息。
2. 患者准备:将患者的身体状况评估,包括意识状态、呼吸情况、鼻腔通畅度等,并告知患者操作流程和可能的不适感受。
3. 器材准备:准备所需的器材,包括鼻饲管、注射器、药物、洗手液、手套、无菌巾等。
确保器材完整、无损坏,并进行消毒处理。
二、操作步骤1. 患者安全:在操作前,确保患者的安全,如将床栏杆提高、患者头部稍微仰起,保持舒适的体位。
2. 洗手消毒:护士需正确洗手,按照七步洗手法进行手部消毒,戴上无菌手套。
3. 鼻腔准备:用无菌盐水或生理盐水清洗患者的鼻腔,以确保鼻腔通畅。
可以使用注射器或喷雾器将盐水缓慢注入鼻腔,然后用无菌巾擦拭鼻孔周围的分泌物。
4. 鼻饲管选择:根据患者的年龄、鼻腔大小和鼻饲目的,选择合适尺寸的鼻饲管。
一般情况下,成人可选择14-16号鼻饲管,儿童则根据年龄选择合适尺寸。
5. 鼻饲管润滑:将鼻饲管的末端涂抹少量水溶性润滑剂,以便插入鼻腔时减少不适感。
6. 鼻腔插入:护士将鼻饲管的末端轻轻插入患者的鼻孔中,向下推进至鼻咽部。
在插入过程中,应向患者解释操作流程,鼓励患者合作,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紧张和疼痛。
7. 确认位置:通过用注射器或吸引器抽吸胃液,观察鼻饲管是否进入胃内。
一般情况下,抽吸胃液后会有胃液回流。
同时,还可以通过听诊器听到胃蠕动声音,以确认鼻饲管的位置。
8. 固定鼻饲管:将鼻饲管固定在患者的鼻子上,使用无菌纱布或透明敷料固定。
固定时要注意不要过紧,以免影响患者的呼吸和血液循环。
9. 鼻饲液注入:根据医嘱,将预先准备好的饲料或药物注入鼻饲管,使用注射器缓慢注入,避免过快或过多注入引起不适。
鼻饲法操作流程

鼻饲法操作流程
鼻饲法是常用的输入营养液和药物治疗方法,鼻饲法操作流程也非常重要。
而且它易学易行,并且具有可靠性和持久性,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和应用价值。
本文将详细介绍鼻饲法的操作流程。
一、操作者的准备
在进行鼻饲法操作之前,为了保证操作者的安全和可操作性,应先准备一些必要的物品:一把毛巾,纸巾,操作台,双手套,鼻贴片,鼻瓶,营养液和药物等。
二、操作步骤
1.用毛巾将操作者的右手包裹起来,敷在操作台上,保持安静,让患者平静、舒适;
2.取出鼻贴片,将患者的右鼻孔贴上鼻贴片,保证患者不动; 3.用双手套将鼻瓶取出,打开鼻瓶的盖子,将营养液或药物加入其中;
4.将鼻瓶的口放在患者的右鼻孔上,慢慢灌输营养液或药物,注意温度;
5.灌输后,用纸巾把鼻瓶口擦干,当密封好后,用双手套把鼻瓶取出。
6.将鼻贴片从患者鼻孔上拆下,然后放在操作台上,用纸巾将患者的右手和鼻孔擦干;
7.将手套和纸巾丢弃,操作结束。
三、注意事项
在进行鼻饲法操作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操作者应使用双手套,以避免感染;
2.营养液或药物的温度应保持在室温以下,以免引起患者不适; 3.应确保鼻饲液灌输前,患者处于平静状态;
4.灌输完毕后,应尽快将鼻瓶取出,否则会影响患者的呼吸; 5.灌输结束后,应及时清洁双手套、操作台和患者的右手、鼻孔等。
四、总结
鼻饲法操作流程是用于灌输营养液和药物治疗的一种常用方法。
操作者应根据上述步骤准备好必要的物品,然后按照步骤进行操作,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安全,灌输结束后也要及时清洁消毒。
护士鼻饲操作流程

护士鼻饲操作流程鼻饲是一种通过鼻腔将营养物质输送到胃部的方法,常用于无法正常进食或者需要额外营养支持的患者。
本文将详细介绍护士在进行鼻饲操作时应遵循的流程。
一、准备工作1.1 确认医嘱:在进行鼻饲操作之前,护士需要核对医嘱,确保医生已经明确开具了鼻饲的医嘱。
1.2 患者评估: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患者的饮食习惯、鼻腔情况、胃肠道功能等,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鼻饲。
1.3 准备设备和材料:护士需要准备好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包括鼻饲管、注射器、生理盐水、营养液等。
1.4 患者教育:在进行鼻饲操作之前,护士需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详细的鼻饲操作说明,包括操作的目的、过程、可能的不适感以及饮食要求等。
二、操作步骤2.1 洗手和戴手套:护士在进行任何操作之前都应该正确洗手并戴上无菌手套,以确保操作的无菌性。
2.2 准备鼻饲管:将鼻饲管放入温水中浸泡片刻,使其变得柔软。
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鼻饲管,确保其无菌。
2.3 患者准备:请患者坐起或者半卧位,并将头部稍微后仰,以便进行鼻饲操作。
2.4 鼻腔准备:使用生理盐水或者温开水清洁患者的鼻腔,以确保鼻腔通畅。
2.5 插入鼻饲管:将润滑好的鼻饲管从患者的鼻孔中缓慢插入,直至到达胃部。
在插入过程中,需要让患者配合,保持呼吸通畅。
2.6 确认位置:通过轻轻吸出胃液来确认鼻饲管的位置是否正确。
如果吸出的液体呈酸性,表示鼻饲管已经到达胃部。
2.7 固定鼻饲管:将鼻饲管固定在患者的鼻子上,可以使用透明敷料或者特殊的鼻饲带进行固定。
2.8 连接营养液:将预先准备好的营养液连接到鼻饲管上,注意使用无菌技术进行连接。
2.9 营养液输注:根据医嘱,将营养液以适当的速度输注到患者的胃部。
在输注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并及时记录输注的时间和速度。
2.10 完成操作:在鼻饲操作结束后,将鼻饲管从患者的鼻腔中缓慢拔出,并将患者的鼻腔清洁干净。
三、操作注意事项3.1 操作先后的观察:护士需要在操作先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如呼吸难点、咳嗽、恶心等,并及时记录。
鼻饲法的操作流程

鼻饲法的操作流程
一、准备工作
1.检查鼻饲器,确保无损坏和污染。
2.准备鼻饲器的连接管,需要给连接管上安装螺丝接头,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3.准备鼻饲装置,确定位置,并连接好各个部位,确保所有管路畅通,确保膨体阻力在正常水平。
4.准备鼻饲药溶液,存放在室温下,根据需要稀释成适宜的浓度,用水洗涤药溶液。
5.熟悉有关设备的使用规程及安全规则,以确保安全操作。
二、实施步骤
1.将患者放入安全操作的位置。
2.将鼻饲器放入患者的鼻孔,并确定位置后,用消毒液消毒患者的鼻部。
3.将冰冻或凉爽的药溶液倒入鼻饲袋,将鼻饲袋与螺丝接头连接,然后将鼻饲袋下方的管路连接至连接管上,以确保连接牢固。
4.打开连接管上的膨胀阀,开始鼻饲,按键盘上的规定调节速度和流量。
5.当鼻饲完成时,关闭膨胀阀,将已用完的鼻饲装置卸下,再将管路清洗干净,用消毒液处理并封闭,以备下次使用。
三、注意事项
1.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保证安全性。
2.术中应及时发现及处理各种并发症。
3.术后应定期复查,以确保治疗效果。
4.术后应加强管理,以确保患者遵照鼻饲操作流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鼻饲法操作流程
一、评估
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既往有无鼻饲经历,患者及家属对鼻饲法的反应及配合程度评估患者的鼻腔情况,如鼻黏膜有无肿胀、炎症、鼻中隔偏曲、息肉等。
二、准备
(1)护士准备:衣帽整洁、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2)用物准备:1)鼻饲包。
内放镊子、压舌板、胃管(一次性胃管另备)、纱布、液体石蜡棉球2)治疗盘(插管时用)。
内放治疗巾、治疗碗、弯盘、50ml注射器(喂灌器)、棉签、胶布、夹子或橡皮圈、别针、听诊器、水温计、适量的温开水、量杯(内盛流质饮食200ml,温度38—40℃),手套3)治疗盘(拔管时用)。
内放治疗碗、纱布、弯盘、松节油或汽油、酒精、棉签、手套等。
根据患者需要可备漱口液。
(3)环境准备:环境安静、整洁、光线充足。
三、实施
(1)查对:核对床号、姓名。
(2)解释:告知患者进行鼻饲的目的和方法,以取得患者配合。
(3)安置体位:可取坐位、半坐卧位和仰卧位(头偏向一侧)、抬高床头(昏迷患者取平卧位头后仰)
(4)铺治疗巾:准备胶布,铺治疗巾于患者颌下,弯盘治愈患者口角旁。
(5)检查清洁:观察并检查鼻腔,选择畅通无疾患的一侧,用清水或生理盐水棉签清洁鼻腔。
(6)测量润滑:打开鼻饲包,取出胃管(一次性胃管另备)和注射器放包内,戴手套,检查胃管是否通畅,把液状石蜡油棉球放入纱布内,以润滑胃管前段10—20cm,测量插管长度,并做好标记。
插管长度测量方法:鼻尖---耳垂---剑突或前额发际---剑突的距离,成人为45—55cm,小儿胃管插入长度为眉间---剑突与脐中点的距离。
(7)轻稳胃管:一手持纱布托住胃管,沿选定的一侧鼻孔缓缓插入,至咽喉部(14—16cm)时请患者协助做吞咽动作,以利于将管顺利插入胃内。
插管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插管过程中若插管不畅,嘱患者张口,检查胃管是否盘曲在口腔中;不可强行插入,以免损伤黏膜。
2)插管时若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可暂停片刻,嘱患者深呼吸或做吞咽动作,稍后插入,减轻患者的不适。
3)插管时患者出现呛咳、呼吸困难、发绀等情况,表示误入气管,应立即拔管,休息片刻后重新插入。
(8)确定达胃:当胃管插到预定长度时需确定胃管是否到达胃内,方法如下:
1)接注射器于胃管末端回抽,能抽出胃液。
2)将听诊器放于胃部,用注射器快速注入10ml空气,能听到气过水声,再将注入的空气抽出。
3)将胃管末端放入盛有水的治疗碗中,无气泡逸出;如有气泡溢出,表示误入气管。
(9)固定胃管:确定胃管在胃内后,用胶布固定胃管于鼻翼及面颊部。
(10)注入流质:将注射器接在胃管的开口端,先注入少量的温开水,湿润管腔,避免流质食物黏附在管壁上,然后缓慢注入流质食物或药液,注入过程中,应询问患者感受,以调整注入速度,鼻饲完毕,再注入少量温开水,冲净胃管,避免鼻饲液残留于管腔中发酵、变质、造成胃肠炎和堵塞官腔。
(11)处理末端:鼻饲完毕,将胃管开口用纱布包好反折,再用橡皮圈或夹子夹紧,防止空气进入及食物反流。
再用安全别针固定于枕边或衣领处,防止脱落。
撤去弯盘和治疗巾,脱手套。
(12)整理:整理床单位,协助患者舒适卧位,交待注意事项并致谢;整理用物、清洁并消毒备用,鼻饲用物每日消毒一次。
(13)洗手记录:记录插管时间、患者反应、鼻饲液的种类及量等。
拔管实施:(1)备齐用物:洗手、准备用物、携用物至床旁问候患者。
(2)核对、解释:解释拔管的原因及配合方法。
(3)夹紧末端:置弯盘于患者颌下,夹紧胃管末端放于弯盘内或反折,轻轻揭去固定胶布。
(4)拔出胃管:戴手套,用纱布包裹近鼻孔的胃管,嘱患者深呼吸,在患者呼气时拔管,到咽喉部时快速拔出,以防管内液体滴入气管。
将拔出的胃管放入盛有消毒液的容器中(一次性胃管放入医疗垃圾袋中)。
(5)清洁面部:清洁患者口鼻及面部,用松节油擦去胶布痕,再用乙醇擦去松节油,协助患者漱口,撤去弯盘,脱去手套。
(6)整理记录:整理床单位,协助患者舒适卧位,致谢。
清理用物、归还原位;洗手、记录拔管时间及患者反应。
操作后评价患者鼻饲过程中状态良好,无不适症状。
患者和家属理解、配合,用后物品处置符合消毒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