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7) 中图版必修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课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

地球圈层结构包括内部和外部圈层,内部圈层是由两个不连续面划分出的三层构造。对于各圈层的具体厚度和细致分层不作要求,需要突出的是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岩石圈,而上地幔上部存在软流层,它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这些就作为地球内部圈层的主要特征。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速的变化作一般了解,地震波的类型及其特征、地震波在地球内部速度变化过程等不作要求。

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大气圈组要成分是氮和氧,其底部的大气状态对地理环境及其变化起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水圈是连续不规则的圈层,它以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等形式渗透到其它圈层,并进行着循环运动。生物圈也存在于其它圈层中,占据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和岩石圈上部,各圈层在此相互作用,形成自然环境。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绘制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示意图,掌握地球圈层结构,并掌握抓住主要特征图示结构组成的学习和表述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我国深空、深海、深陆探测计划和地球圈层结构图绘制,体验地球结构的优美,激发探索地球奥秘的兴趣。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具备地震、地壳、外部圈层等感性知识,具备一定读图、绘图能力和资料分析能力。但由于本节内容的宏观性,学生接触不多、涉及其他学科知识,教师宜采用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采用比喻方式,提供相关图文资料,设置必要的问题,把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启发讲授相结合,引导学生用图表形式把复杂关系条理化。

三、重难点确定

教学重点:

地球内外圈层的空间分布、特点是教学重点。它们相互作用形成自然环境,对认识以后各章涉及的地理现象、地理规律具有统摄作用。

教学难点:

岩石圈和地壳的区别是难点所在,这是因为本节涉及了较多的地球圈层,在层之间形成的跨层结构容易和其他圈层相混淆。

四、教材分析

利用教材中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图(图1.26)、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图1.27)和地球外部圈层示意图(图1.28)基本能完成课标要求。对地震波传播速度图(图1.26)、P24和P25活动主要说明地震波在地球内部变化情况和四大圈层特点的拓展深化,不宜采用。

外部圈层相互作用形成自然环境的描述过于简单,需要补充相关材料。

五、学习目标

1.读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图(图1.26),说出地球内部不连续面和三个圈层。分析或绘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图1.27),说明“两面”、“三圈”位置关系、岩石圈、软流层位置。

2.读地球外部圈层示意图(图1.28),说出地球外部圈层的名称、位置、主要成分和相互关系。

3.举例说明各外部圈层的特点和相互作用。

六、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

启发式讲授法为主,自编课件。

七、教学流程

八、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