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治疗偏瘫好处
偏瘫患者的日常中医康复护理知识

偏瘫患者的日常中医康复护理知识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提升,然而却由于其他种种原因,导致了一些老年疾病在逐渐地年轻化,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脑中出现了偏瘫后遗症,导致患者身体出现严重性功能障碍,甚至有部分患者完全不能自由活动,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极大影响。
偏瘫在中医上又称为半身不遂,患者通常会伴有躯体上的严重障碍,如口眼歪斜,四肢麻木,肢体活动受限等情况。
为了使患者病情得到改善,需要常规康复治疗的同时还需采取有效护理措施,使患者身体运动以及生活方面的质量得到改善。
目前,在临床的护理工作中主要使用中医康复相关知识进行治疗。
从病人生活等各个方面入手,配合中医护理,有效促进了偏瘫患者康复。
以下则带大家了解对于偏瘫患者在中医上的康复护理方法。
1.精神护理偏瘫患者由于出现极端肢体障碍以及巨大生活落差会出现情绪方面不稳定情况,大部分患者会出现暴躁易怒情绪;令家人难以忍受,对于一些本就有疾病的家人在实施护理工作时,更容易因为偏瘫患者情绪让旧病复发,严重者出现死亡,偏瘫患者能稳定好情绪对恢复有重要作用。
在精神治疗方面经常使用的疗法有:语言、行为、娱乐等疗法。
首先是需要让患者消除疑虑,明白病情;需要医务人员在家属或亲友多方面协助下,对患者抱有诚恳热情态度,委婉表达偏瘫的含义,让患者拥有对偏瘫可以治疗,可以恢复的信心。
同时,为了能让患者得到更多关注,家属或者亲友可以利用空闲时间,给患者讲述有趣味故事,对于老年患者可以让儿孙们对患者亲近,让患者感到亲切与欣慰,体会到天伦之乐,减少患者空虚与寂寞情绪,也可以多与患者一起出门亲近大自然,开阔的视野以及美丽的景色都能使患者情绪得到平和,这些方法内容丰富,形式不同,需要交替进行避免患者劳累。
2.合理的肢位摆放正确的肢位摆放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发病时痉挛模式,患者的关节等软组织都可以得到有效保护;有效预防以及缓解偏瘫患者突然之间增加的张力。
偏瘫患者最好是进行患侧卧位肢体摆放,具体操作如:在患者头部以及背部给予枕头,让患者能够全身放松靠在枕头上,将患者偏瘫部位的上肢肩部关节向前摆放,使肩部关节呈现前屈模样,同时在进行摆放时患者手心需要做到保持向上并将手指自然地分开,将肘部位关节进行伸展,患者上肢健侧肢体自由摆放。
针灸治疗偏瘫穴位的效果

针灸治疗偏瘫穴位的效果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心脑血管病患者逐年增长,常见的有脑梗塞、脑血栓,年龄大都在中老人群中且越来越年轻化。
临床症状表现为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眼涡斜,是造成患者残疾的主要原因,严重者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偏瘫是心脑血管病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脑部功能,使患者出现身体一侧偏瘫,发病机制是脑部血管由于受到压力高或血脂稠等因素影响,血液流动限制,脑部缺血时间长导致脑组织受伤害,结果患者留下严重后遗症,肢体活动受限,影响生活质量,自理能力差,患者经西医治疗后,肢体活动自主能力较差,所以临床中常用中医针灸治疗,帮助患者恢复部分能力,。
一、针灸选穴原则选穴原则分为近部选穴、远部选穴、辨证选穴及经验选穴原则,近部选穴是在偏瘫肢体周围进行选穴,例如面部偏瘫选择迎香、人中、地仓等,体现了“经络所在,主治所在”的规律;远部选穴是在经络循行路线上选择可以治疗本病的腧穴,例如足阳明经循行路线上的梁丘、足三里等,体现了“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规律;辩证选穴是根据患者病因病机的特点进行选穴,根据患者病程进行选穴治疗。
偏瘫属于中医“中风”范畴,在八纲辩证的基础上,辨证论治分为中经络、中脏腑及恢复期,中经络没有神志上的改变,只是以半身不遂、口眼涡斜为主,中脏腑主要是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中风多因劳倦内伤、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导致的脏腑功能失司,风痰夹瘀上扰头脑;病位在脑,与心肝肾有关,病机为风火痰气血。
二、针灸治疗头部穴位选择百会、四神聪、前顶、后顶、风池,运用醒脑开窍针法可以帮助患者开窍醒神;面部穴位:太阳、迎香、颧髎、地仓、颊车、人中,主要治疗患者口眼涡斜、流涎、面瘫等症状,通过刺激患者面部穴位,使面部经络疏通;上肢穴位:八风、合谷、外关、手三里、曲池、肩髃、肩井、臂臑,这些穴位可以帮助患者肢体活动,缓解患者活动受限的症状;腹部穴位:天枢、上脘、气海、关元,大部分为足阳明胃经上的腧穴,中医治疗痿证独取阳明经,患者卧床时间久,腹部穴位可以缓解便秘情况,气海和关元治疗患者尿失禁或癃闭等病症;下肢穴位:伏兔、梁丘、足三里、丰隆、昆仑、申脉、太溪、照海、三阴交、阳陵泉;其中有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和足少阳胆经上的腧穴,有助于下肢能力恢复。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中风偏瘫的效果分析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中风偏瘫的效果分析目的分析在中风偏瘫患者联合应用康复治疗与中医针灸治疗的效果。
方法搜集在我院治疗的中风致偏瘫患者70例,据治疗方式差异分成两组,单治组35例,联合组35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总值与单治组相比,数值明显要大于单治组,P<0.05。
结论在中风偏瘫患者联合应用康复治疗与中医针灸治疗,有显著效果,值得应用。
标签:中医针灸;康复治疗;中风偏瘫偏瘫属于中风的一种后遗症,会导致中风的患者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相关研究中指出,在治疗脑中风偏瘫的患者时,常用方式有康复治疗与中医针灸治疗两种方式。
但是由于单纯应用某种方式进行治疗时,临床疗效有一定欠缺,所以临床上常会联合两种方式治疗。
本文探讨在中风偏瘫患者联合应用康复治疗与中医针灸治疗的效果,主要分析如下。
1 研究资料和治疗方法1.1 研究的资料搜集2015年10月份~2016年9月份在我院治疗的中风致偏瘫患者70例,据治疗方式差异分成两组,单治组35例,联合组35例,单治组患者单纯行康复治疗,联合组则在单治组的治疗上配合中医针灸治疗。
单治组男21例,女16例;年龄60岁~86岁,平均年龄(72±3.02)岁。
联合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61岁~86岁,平均年龄(73±2.84)岁。
两组研究对象常规资料经过对比以后缺乏显著的差异,P>0.05,可接着比较。
1.2 治疗的方法康复治疗:医务人员需要对患者肢体实施康复的运动,使得患者肌肉可以有效的活动,每次运动时间20~30分钟,每天需要运动一次,防止发生肌肉萎缩与血流不畅的情况。
中医针灸疗法:针灸的最基本方法是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症状采取不同的穴位,实施针灸治疗。
具体操作为:对于头晕眼花、面色苍白等有明显肾亏临床症状的患者,基本的针灸治疗原则为滋肝补肾,实施针灸的主穴位为肝俞、肾俞、太溪以及三阴穴位,配穴位为阳陵泉、阴陵泉、血海以及梁丘。
中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

中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一、中医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作用机制1. 改善血液循环:针灸能够增加血流速度,改善微循环功能,提高供氧供血能力,从而改善脑组织损伤。
2. 调节神经系统:针灸可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神经系统的兴奋度,促进神经再生和修复,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
3. 改善炎症反应:针灸可促进炎症反应的消退,减轻神经炎性损伤组织的炎症反应。
4. 缓解痉挛:针灸能够调节肌肉张力,缓解因神经、肌肉和韧带短缩所致的肢体痉挛症状。
中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已经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可。
其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在针灸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的康复训练,包括肌力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
以下列举了中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几项临床效果:1. 提高肢体运动功能:中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可通过增强肌肉张力和肌肉协调性,提高肢体运动功能,使患者肢体运动能力逐渐恢复。
2. 改善步态功能:中医针灸可通过调节脑神经系统,改善步态协调性,使患者行走更加稳健。
3. 缓解疼痛:中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可通过刺激穴位,缓解肢体痉挛等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4. 提高生活质量:中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遗症,使患者的生活能力逐渐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信心。
三、注意事项1. 适宜选用专业的中医针灸师,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效果。
2. 合理选择针灸穴位,针灸疗程周期不得过长,避免反复针灸导致身体过度疲劳。
3. 康复训练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和强度。
4. 康复训练过程中必须注意安全,防止因训练不当造成患者二次伤害。
四、结论中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在治疗脑卒中偏瘫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调节神经系统、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炎症反应等作用机制,可有效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然而,针灸治疗并非万能药,患者需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偏瘫的中医康复治疗方案

偏瘫,又称半身不遂,是指一侧上下肢、面肌、舌肌瘫痪,常伴有语言不利、口角歪斜等症状。
中医认为,偏瘫的发生与气血瘀阻、筋脉失养、肝肾亏损等因素有关。
中医康复治疗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滋补肝肾、强筋健骨为主要原则,旨在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二、中医康复治疗方案1. 诊断与评估首先,对患者进行全面诊断和评估,包括病史、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等,以明确病因、病机及病情程度。
2. 内治法(1)中药治疗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用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滋补肝肾功效的中药。
以下为常见的中药方剂:①血府逐瘀汤:适用于瘀血阻络型偏瘫,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作用。
组成:当归、川芎、赤芍、牛膝、桃仁、红花、柴胡、枳壳、甘草。
②补阳还五汤:适用于气虚血瘀型偏瘫,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作用。
组成:黄芪、当归、川芎、赤芍、地龙、桃仁、红花。
③地黄丸:适用于肝肾亏损型偏瘫,具有滋补肝肾、强筋健骨作用。
组成:熟地黄、山药、山萸肉、泽泻、茯苓、丹皮。
(2)针灸治疗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是偏瘫康复治疗的重要手段。
以下为常见的针灸方法:①体针:选取患侧肢体穴位,如曲池、合谷、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等,采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
②头针:选取头部运动区、感觉区、语言区等,采用轻刺激手法。
③耳针:选取耳穴如神门、皮质下、心、肝、肾、脑干等,采用轻刺激手法。
(1)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以下为常见的推拿按摩手法:①揉法:用手指、掌根或掌侧在患侧肢体进行揉按,以缓解肌肉紧张。
②捏法:用拇指和其他四指捏住患侧肢体,进行有节奏的捏拿。
③搓法:用双手掌在患侧肢体进行往返搓揉,以促进血液循环。
(2)拔罐拔罐可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缓解疼痛。
以下为常见的拔罐方法:①局部拔罐:选取患侧肢体穴位,如曲池、合谷、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等,进行局部拔罐。
②走罐:用火罐在患侧肢体进行往返推拉,以促进血液循环。
中医治疗偏瘫,按摩针灸效果好

中医治疗偏瘫,按摩针灸效果好关于《中医治疗偏瘫,按摩针灸效果好》,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于偏瘫患者来说平时除了做好日常护理,也可以配合中医治疗,特别是多按摩,锻炼,也可以针灸治疗,针灸对于治疗偏瘫有很好的效果,患者要有好的心态,护理好一定能够尽快康复。
一、按摩与被动锻炼对早期卧床不起的病人,由家人对其瘫痪肢体进行按摩,预防肌肉萎缩,对大小关节作屈伸膝、屈伸肘,弯伸手指等被动运动,避免关节僵硬。
稍能活动的病人可在他人搀扶下坐在凳椅上做提腿、伸膝和扶物站立等活动,以防止心血管机能减退,是中医治疗中风偏瘫的方法之一。
二、逐渐开步走路并做上肢锻炼在上述阶段基本巩固后,可常做些扶物站立,身体向左右两侧活动,下蹲等活动;还可在原地踏步,轮流抬两腿,扶住桌沿、床沿等向左右侧方移动步行,一手扶人一手持拐杖向前步行。
锻炼时,应有意使患肢负重,但要注意活动量应逐渐增加,掌握时间不宜过度疲劳。
三、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方法介绍如下:1、口眼歪斜取穴主穴:听会、地仓、合谷、迎香配穴:风池、水沟、颊车、丝竹空等。
2、半身不遂取穴主穴:肩俞、曲池、外关、合谷、环跳、委中、足三里、阳陵泉、太冲。
配穴:手三里、大柱、风市、承山、解溪等。
针灸治疗中风偏瘫还应根据患者病情、时机,在中医师的辩证指导下进行,切勿盲目施针,以防造成病情加重。
3、耳穴压丸预防中风主穴:分耳背和耳前二组(1)耳背穴耳背心、耳背肾、耳背肝、耳背肺、耳背脾(2)耳前穴神门、心、皮质下、交感、脾。
配穴:交感、肝、胃、大肠、额、缘中、枕。
一般仅用常用穴,如预防过程中出现某些症状时,再据症酌配辅助穴。
一般于考前1个月施术,用黄荆籽贴敷(如无,可用王不留行籽代替),令被防治者自行按压,每日3~5次,每次按压10~20min,另于睡前20min常规按压一次。
以局部发红、发热为佳。
5日更换1次。
中医针灸能治面瘫吗

中医针灸能治面瘫吗随着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容易被疾病所困扰着,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对身体的伤害是非常大的,其中偏瘫就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总是会导致患有不能活动,只能长期进行卧床,但是很多人会选择坚持使用中医的针灸方法来对疾病进行控制,下面一起了解下中医针灸能治偏瘫吗。
中医针灸能治疗偏瘫吗中风偏瘫最常见的表现就是肢体不灵活,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采用中医针灸治疗肢体康复过程中,可达到缩短病程、改善肌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优点。
中风多由肝肾不足,肝阳上亢,火动生风,气血上冲于脑而致。
针灸治疗中风偏瘫还应分清闭脱二症:若牙关紧闭,两手握固为闭症,治当开窍、泻热;若口开、手撒、眼合、遗尿,则为脱症,治当回阳固脱。
我国的传统医学通过3年的系统临床研究,证明了用针刺调理髓海的方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有显著疗效,摸索出了一个以针刺治疗该病症并有确切疗效的穴位组方。
它不仅可显著缩短食物通过口咽部的时间,而且还能减少或去除会厌谷、梨状窝的食物残留及误吸。
这种针刺疗法与上述所说国外流行的阶段性摄食配合康复功能训练相比,不但疗效更优,而且操作简便,起效快,费用低廉。
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方法介绍如下:1、口眼歪斜取穴主穴:听会、地仓、合谷、迎香配穴:风池、水沟、颊车、丝竹空等。
2、半身不遂取穴主穴:肩俞、曲池、外关、合谷、环跳、委中、足三里、阳陵泉、太冲。
配穴:手三里、大柱、风市、承山、解溪等。
针灸治疗中风偏瘫还应根据患者病情、时机,在中医师的辩证指导下进行,切勿盲目施针,以防造成病情加重。
3、耳穴压丸预防中风主穴:分耳背和耳前二组(1)耳背穴耳背心、耳背肾、耳背肝、耳背肺、耳背脾(2)耳前穴神门、心、皮质下、交感、脾。
配穴:交感、肝、胃、大肠、额、缘中、枕。
一般仅用常用穴,如预防过程中出现某些症状时,再据症酌配辅助穴。
一般于考前1个月施术,用黄荆籽贴敷(如无,可用王不留行籽代替),令被防治者自行按压,每日3~5次,每次按压10~20min,另于睡前20min常规按压一次。
治疗偏瘫的中医方法

治疗偏瘫的中医方法
中医治疗偏瘫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针灸疗法、中药外治疗法等方法。
1. 药物治疗:中医药物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神经的再生和修复。
常用药物包括活血化瘀药如川芎、桃仁、红花等,通络软筋药如葳蕤、川续断、水蛭等,以及扶正抗邪药物如人参、黄芪等。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偏瘫的常用方法,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人体的脏腑功能,改善气血运行状况。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曲池、合谷等。
针灸疗法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加受损神经的营养供应,促进神经的再生和修复。
3. 中药外治疗法:中药外治主要是通过将中药煎煮后制成药浴,或者将中药煎煮后敷贴在患处进行治疗。
中药外治能够通过渗透作用改善患处的血液循环,促进患处的修复和恢复。
除了上述方法,中医治疗偏瘫还可辅助使用理疗、推拿、拔罐、艾灸等物理疗法和按摩疗法。
但是中医治疗偏瘫的疗效会因个体的具体情况而有差异,请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针灸治疗偏瘫好处
爷爷平时的血压和血脂就有些高,中医针灸治疗偏瘫好处是什么啊?爷爷血压高自己没有注意,在家里倒地失去意识,经过医治,是心脑血管的问题,导致半个身体不能动,说是偏瘫,爷爷是个好强的人,一下子这样病了,心情不好总是发脾气,朋友说中医的针灸治疗偏瘫的效果好,都有什么好处啊,现在就让我朋友介绍一下都有哪些好处。
1、口眼歪斜取穴
主穴:听会、地仓、合谷、迎香
配穴:风池、水沟、颊车、丝竹空等。
2、半身不遂取穴
主穴:肩俞、曲池、外关、合谷、环跳、委中、足三里、阳陵泉、太冲。
中医针灸疗法可以疏通经络,使瘀阻的经络通畅,发挥患者的正常生理功能,达到快速治疗疾病的目的。
随着对中风认识的不断加深,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总结,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思路和技术方法不断得到改善,疗效不断得到提高。
治疗时主要取患者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初病可单刺患侧,久病则刺灸双侧,初病宜泻,久病宜补。
在临床中,我们采用效果尤佳的针刺配合电针治疗。
如我们所治的一位老人,中风初病,取上肢手三里、外关,下肢取足三里、丰隆,用电针治疗时,选用较大电流,刺激周围神经、兴奋中枢神经,使患肢产生酸麻感,并使相关肌群出现节律性收缩,即针刺中的泻法。
见效后逐次适当减小电流,即针刺中的补法。
针刺四次后,患者的手平躺时能缓慢上抬,还可下床缓慢行走。
同时,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措施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针灸配合我所特色的神经康复方法,能更有效地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同时对治疗中风后口舌歪斜、言语、吞咽功能障碍等后遗症也有显著疗效。
综上就是我朋友所了解的一些中医针灸治疗偏瘫的好处的
介绍,家里有偏瘫的老人,一定不要惹老人生气,生了这种病心
情不好的时候要顺着他,让他心情变好了,就不容易在发病,每发病一次所承受的风险就要大好多。
在加上针灸治疗。
照顾的好的话,会有很大的康复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