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3.3《中国的水资源》教案
湘教版八上地理 3.3中国的水资源 教案设计

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一、教材分析“中国的自然资源”是介于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之间的独特内容,是我们学习、研究人地关系理论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章节,在教材体系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本节“中国的水资源”是其中的一部分。
水资源的问题已是全球性的问题,而且与每个同学的生活息息相关。
所以学习本节知识,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尤为重要。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3个内容:时空分布不均、时间分配不均、节约和合理利用每一滴水。
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于知识的实际应用,开放性的知识结构给学生更大的开拓空间。
在组织课堂教学中主要以三个部分内容为主:一、时空分布不均:特点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解决对策:跨流域调水。
二、时间分配不均:特点是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解决对策:兴建水库。
三、合理利用每一滴水:措施是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通过三个环节的教学,有序的分配教材内容,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条理清晰。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规律。
2、了解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3、解决水资源不足和分布不均的主要途径。
4、初步学会分析我国水能资源的分布同地形、气候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课前做好资料查找,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及当地水资源的现状特征,组织学生讨论,采用表格对比法等形式进行课堂教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惜水、节水的美德,增强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1、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
2、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对策。
四、教学难点通过了解我国水资源不足的现状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增强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
五、教学准备1、查找有关“南水北调”工程的相关材料。
2、了解当地水资源状况(如附近水库分布、水资源污染的情况、水费价格、家庭平均用水量等)。
六、教学方法课堂小组讨论法、小组合作展示、小组竞答七、教学课时1课时八、教学过程板书: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一、导入新课:出示几张相关的图片,引入新课。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教案

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一、教学目标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联系已学的气候与河流知识,分析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
3.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以及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
4.了解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确立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2、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途径。
3、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三、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时空分布不均”、“兴建水利工程”、“节约用水”3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时空分布不均”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设计思路上,本条“标准”与土地资源的“标准”相同,所不同的是更突出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基本特点是:在时间分配上,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在空间分布上,地区分布极不均衡。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导致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同一时间,此地旱彼地涝;同一地区,此时旱彼时涝。
这一切,对各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解决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及其带来的问题,成为我国土地整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在“时空分布不均”部分,结合“中国径流带分布”、“中国主要河流年径流量”2幅图,教材正文阐述了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为了打通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掌握好我国水资源的分布规律,“活动”要求结合我国气候和河流知识,解释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并要求将径流带与地形区对应起来,以便于学生对径流带进行空间定位。
“兴建水利工程”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本条“标准”是“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这条“标准”教学要求的延续,以说明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所采取的措施。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中国的水资源》教学设计3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中国水资源的分布、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等方面。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以及水资源的季节变化特点,培养学生关爱水资源、节约用水、保护水环境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础知识,对我国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水资源的相关知识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生活实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水资源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措施,学会阅读水资源分布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水资源、节约用水、保护水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措施。
2.教学难点: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水资源的季节变化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水资源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关爱水资源的意识。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水资源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措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图表教学法:利用地图、图表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教材、课件、地图、图表、视频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水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
提问:“你们知道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分布?”2.呈现(15分钟)呈现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讲解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季节变化特点。
中国的水资源-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中国的水资源-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水资源分布情况。
2.掌握中国各地水资源的特点和利用情况。
3.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念,关注和保护水资源。
二、教学内容1.中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中国的水资源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淮河、珠江、辽河等流域内。
其中长江、黄河、珠江三条大河流域的水资源占全国水资源的60%以上。
2.中国各地水资源的特点和利用情况1.长江流域•水资源充沛,流量大,水质好。
•利用情况:长江上游电站为主要利用水能发电地区,中下游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
2.黄河流域•河川年径流量少,年变化大,水质较差。
•利用情况:黄河上游主要用于农业灌溉,中下游主要用于工业、城市供水和电力生产。
3.珠江流域•水流湍急,水流丰富,水质好。
•利用情况:珠江上游主要用于电力生产,中下游主要用于城市供水和水产养殖。
4.淮河流域•河水稍少,不稳定,水质较差。
•利用情况:淮河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
5.辽河流域•水量较少,不稳定,水质一般。
•利用情况: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
3.中国的水资源保护在科学利用水资源的同时也要关注水资源的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应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防止污染水环境的事故发生,加大水资源节约利用的力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水资源的生态环境。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授课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中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各地水资源的特点和利用情况。
2.班级讨论: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有关中国水资源保护的话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3.视频欣赏:通过播放有关中国水资源的纪录片等视频,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了解中国水资源现状。
四、教学反思本课程着重介绍了中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和各地水资源所存在的问题及利用情况,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到中国水资源的特点和现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心放在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希望这门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水资源,从而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环境!。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三章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

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第一课时教课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我国水资源的地域分布规律。
2.认识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的特色及其形成原由。
3.解决水资源不足和分布不均的主要门路。
4.初步学会解析我国水能资源的分布同地形、天气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指引学生课前做好资料查找,结合生活实质,认识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及当地水资源的现状特征,组织学生谈论,采纳表格比较法等形式进行课堂教课。
【感情态度价值观】经过学习,培育学生惜水、节水的美德,加强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
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1.我国水资源的工区分布特色。
2.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对策。
【教课难点】经过认识我国水资源不足的现状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培育学生正确的资源观,加强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
课前准备课件等。
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中国年降水分布” ,发问:我们在学习中国的天气的时候,知道我国降水的地域差异大,主要的变化趋向是什么?(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地递减)二、解说新课:【板书】:一、地域分布悬殊(投影):“中国水资源的供需现状” ,看图解析。
出示南北方面积比率及径流量的比率比较表:北方南方黄河淮河流域面积60%40%耕地占 38%总径流量不足 20%80%以上水资源约占 6%从表中我们可以得出我国水资源的地域分布有什么特色呢?(我国水资源在地域分布上拥有明显的不均衡性,详尽表现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色。
)【板书】: 1、特色:“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活动一):下边我们详尽来认识一下我国各地形区中的水资源分布情况,请同学们依据教材“中国水资源的供需情况”及地图册第11 页“中国地形图”来完成活动题①。
(出示“中国地形图”时先指明题目中间的地形区在图上的分布后让学生完成)地域水资源供需现状分布带对应地域缺水带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西部北方少水带青藏高原北部、东北平原西部过渡带辽东半岛、华北平原南方多水带长江中下游平原、横断山区丰水带武夷山脉、海南岛(过渡):既然知道了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那同学们有没什么建议呢?(水多的地方往水少的地方增补)【板书】: 2. 解决对策: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跨流域调水,即把丰水区的水跨流域调入缺水区。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3.3《中国的水资源》教案

《中国的水资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中国的自然资源”是介于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之间的独特内容,是我们学习、研究人地关系理论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章节,在教材体系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本节“中国的水资源”是其中的一部分。
水资源的问题已是全球性的问题,而且与每个同学的生活息息相关。
所以学习本节知识,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尤为重要。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3个内容:地区分布悬殊、时间分配不均、节约和每一滴水。
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于知识的实际应用,开放性的知识结构给学生更大的开拓空间。
故而,在组织课堂教学中主要以三个部分内容为主:一、地区分布悬殊;特点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解决对策:跨流域调水。
二、时间分配不均;特点是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解决对策:兴建水库。
三、合理利用每一滴水;措施是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通过三个环节的教学,有序的分配教材内容,使学生的学习更有目标明确,条理清晰。
二、学生分析根据初二学生思维活跃、自主学习能力具备,合作意识强、求知欲强、通过分组合作探究可以完成学习任务。
在读图、析图方面需要继续培养,使学生读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讨论交流中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中体验成功、体验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目标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1.通过视频、读图使学生知道水是宝贵的资源;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分析我国水资源不足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2.从生活、生产实际出发,使学生了解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树立水资源,危机的意识。
3.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倡导节约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使学生能够从我做起,保护和节约有限的水资源。
教学重、难点:1、我国水资源的工区分布特点。
2、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对策。
通过了解我国水资源不足的现状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增强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
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对于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地图叠加分析和从图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能够进行简单地理现象原因的初步探究。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说课稿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这一节主要介绍了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开发与利用。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
但水资源的概念、特征以及开发与保护知识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开发与利用,提高学生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水资源,节约用水,保护水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开发与利用。
2.教学难点:水资源的概念、特征以及开发与保护。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问题驱动法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直观展示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开发与利用情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水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开发与利用。
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水资源案例,如南水北调、黄河治理等,让学生分析其意义和效果。
4.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的措施。
5.成果展示: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水资源保护意识。
7.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水资源的问卷,让学生了解身边的水资源状况。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水资源的特点、分布及开发与利用。
可以使用流程图、地图等展示水资源的相关信息。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中国的水资源》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表、案例和数据,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和问题,提高学生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基础知识,对于水资源的概念、特点和分布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我国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以及水资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较为欠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掌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法,提高学生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表、分析数据、讨论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观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法。
2.教学难点:水资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水资源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水资源案例,使学生了解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实际情况。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水资源图表、案例和数据,制作多媒体课件。
2.准备水资源相关的视频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3.准备水资源保护的相关宣传材料,以便在课后让学生进一步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差异。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水资源的相关图表和数据,使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人均占有量等基本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析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让学生结合地图,找出我国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和贫乏的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地理教学资料
2019.5
《中国的水资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中国的自然资源”是介于自然与人文之间的独特内容,是我们学习、研究人地关系理论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章节,在教材体系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本节“中国的水资源”是其中的一部分。
水资源的问题已是全球性的问题,而且与每个同学的生活息息相关。
所以学习本节知识,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尤为重要。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3个内容:地区分布悬殊、时间分配不均、节约和每一滴水。
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于知识的实际应用,开放性的知识结构给学生更大的开拓空间。
故而,在组织教学中主要以三个部分内容为主:一、地区分布悬殊;特点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解决对策:跨流域调水。
二、时间分配不均;特点是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解决对策:兴建水库。
三、合理利用每一滴水;措施是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通过三个环节的教学,有序的分配教材内容,使学生的学习更有目标明确,条理清晰。
二、学生分析
根据初二学生思维活跃、自主学习能力具备,合作意识强、求知欲强、通过分组合作探究可以完成学习任务。
在读图、析图方面需要继续培养,使学生读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讨论交流中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中体验成功、体验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1.通过视频、读图使学生知道水是宝贵的资源;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分析我国水资源不足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2.从生活、生产实际出发,使学生了解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树立水资源,危机的意识。
3.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倡导节约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使学生能够从我做起,保护和节约有限的水资源。
教学重、难点:
1、我国水资源的工区分布特点。
2、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对策。
通过了解我国水资源不足的现状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增强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地图叠加分析和从图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能够进行简单地理现象原因的初步探究。
在教学的设计中注重创设情景、地图、实验、动画、视频、景观图片的应用,并辅以教师生动的描述性语言,同时注重引入探究的方法、分组讨论的方法,力求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力让学生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来。
1.教学资源:教材提供地图、图片、材料;学生的生活经验、感知;教师补充的图片、资料、视频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3.教学方法:启发讲授、读图分析、小组讨论。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讨论、探究、评价)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教学环节教师为主的活动学生为主的活动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
一、导入新课:视频导入[创设学习情景]问水环节:我们每天都要用水,要喝水,你能说出水对于我们人类有哪些用途吗?得出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二、学习新课:
(一)知水环节:
1.读世界上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径流资源比较表格:得出我国水资源的数量特点总量丰人均少。
2. 读中国水资源地区分布图:得出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3. 学生讨论分析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原因,教师适时点拨。
4.对比分析中国南方、北方、华北水土资源比较表,得出我国水土资源配置不协调的结论。
5.学生通过读中国水资源供需图,发现问题:西北与华北地区都严重缺水。
6.教师提出疑问:西北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是否一样?学生讨论。
7.教师引导阅读广州上海北京哈尔滨四地各月降水图、黄河径流量年级变化图,得出结论: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1)季节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2)年际变化大处。
8.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或者看书,找出解决我国水资源现状的解决措施。
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9.学生看书并出示南水北调图,了解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及其他调水工程。
(二)护水环节:
1.出示漫画图片,得出我国用水浪费水、污染水的现象严重并得出解决措施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比调水、找水、蓄水更重要。
2.出示我国的节水标志,并简要说明设计思路。
3.学生小结本节课收获。
4.教师提出假设:如果学校缺水、社会缺水会有什么影响,学生讨论。
5.当堂练习巩固知识。
6.青春正飞扬,传递正能量。
提升环节:学生说说从自身如何节水。
7.播放节水宣传画,教师小结提升
三、板书设计
中国的水资源
一、问水----水是宝贵的资源
二、知水
1.数量特点:总量丰、人均少
2.地区分布特点: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3.时间分配特点: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三、节水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教学设计创新之处:1.运用了多媒体教学,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模拟实验、问题引领、实例分析、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将抽象的逻辑知识讲解变为直观性较强的直观教学和实例教学。
2.发扬学生的团队协作。
7C学科网,最大最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教学资料详细分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