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读后感

合集下载

路德维西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读后感

路德维西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读后感

路德维西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读后感
《路德维西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尼采的一篇重要论文,深刻地揭示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缺陷和危机。

在他看来,德国古典哲学是一种“牛奶哲学”,只注重推理和概念,而忽视了直觉和真实的人生经验。

尼采认为,这种哲学只能在自己的内部逻辑中把握世界,却无法回应人类实际的需求和渴求,甚至成为一种对人类自由和创造力的威胁。

同时,尼采也对费尔巴哈的思想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他通过批判性的方法,揭示出了德国古典哲学的隐秘和陈腐,寻求了人类解放和真正的自由。

但尼采也指出,费尔巴哈的思想过于理性化,缺乏对直觉和感性的关注,只有从这些角度出发,才能真正回应人类的需要和愿望。

从这篇文章中,我深感尼采思想的深刻和前瞻性。

他不仅揭示了当时的哲学危机,更提出了一种超越传统哲学的新思路。

他倡导从直觉和感性出发,重新审视和探索人类的世界,才能真正发现人类的潜能和创造力。

这种思想对于当今的人类社会依然具有启示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读后感 马原论文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读后感 马原论文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读后感这是恩格斯为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而写的一部重要著作,著作的篇幅虽小,却句句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深入思考。

哲学家们认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通过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将哲学家们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这本著作深入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基于辩证唯物主义的,以及它在哲学变革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分析黑格尔唯心哲学,阐述了辩证法的发展观,同时大胆地对其提出质疑,认为其“包含着不可救药的内在矛盾”。

分析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但也提出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通过阅读这本书,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及形成发展,有助于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所在。

从中我们更是看到恩格斯在分析问题时给我们提供的辩证批判的思想,看到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社会的伟大构想。

不得不说,这是一部伟大的具有重要意义的著作。

黑格尔的哲学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他所创造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近乎完美。

黑格尔受康德,斯宾诺莎和卢梭的影响,开始研究宗教政治,对现实大胆批判。

他继承发展了康德的伦理思想,揭示自然,社会的发展过程及规律,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

恩格斯曾这样评价“近代德国哲学在黑格尔的体系中达到了顶峰,在这个体系中,黑格尔第一次,这是他的巨大功绩,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处于不断运动、变化、转化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是其最重要的成果之一,黑格尔他吸收了培根、洛克等归纳派的思想,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的,并企图揭示其内在联系。

黑格尔用“正题-反题-合题”的辩证法思想,去修正传统形式逻辑的“三段论”,即我们认为的一些普遍的概念原理知识具有相对的意义,而非演绎派所说的绝对意义。

初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有感

初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有感

初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有感《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发表于1886年,距离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诞生和欧洲革命已30有余。

这期间世界各国政治局势突变,工人运动迅速发展,特别是经济较为发达的欧洲强国,如德国、意大利、匈牙利都发生了轰轰烈烈的革命。

特别是在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独自肩负起指导国际工人运动,整理和出版了马克思的遗著,同时还要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各国年轻的社会活动家和理论家。

在这段时间里,“新康德主义”、“新黑格尔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盛行,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施达克写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这本书,它错误的评价了费尔巴哈,混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因此,恩格斯觉得完全有必要写一篇文章阐述马克思主义和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关系,概括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和正确评价费尔巴哈以及费尔巴哈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通读《费尔巴哈论》全文,我发现作者把文章的逻辑结构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首先通过描写德法1848年革命得出了政治变革是以哲学革命作为前导的结论,再由此推进到德国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哲学体系—黑格尔哲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开始分析黑格尔哲学。

第二部分首先就提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的疑问,随后恩格斯联系到了德国哲学的现状上,从休谟、康德、笛卡尔到黑格尔再到费尔巴哈,恩格斯描述了在这段时期里,他们是怎样去探寻哲学本质,又是多么渴望能依靠纯粹思想的力量去推动哲学前进的。

dash;辩证法,结合自身的探索与学习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

而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大特点在于克服了前人不重视历史社会的观点,将历史和各种社会关系与人相联系,将人放在整个历史中去认识。

如果没有古典哲学的这些重要成果,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更不会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的工人运动。

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德国工人运动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者”,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德国古典哲学并没有终结,终结的只是它不好的、被证明有悖真理的一面,它的合理思想将被一直传续,并被后人继续发扬光大。

《路德维希_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读后感(20200629182342)

《路德维希_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读后感(20200629182342)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读后感恩格斯所著《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著作之一。

它的核心内容是全面的阐述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主要是阐明德国古典哲学是怎样通过费尔巴哈这个中介环节而产生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

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批判了唯心主义的自然观、历史观、人性论和不可知论等错误观点。

以一种总结并发展着的思维将哲学进行深层次的剖析。

马克思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哲学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来概括自己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凝聚自己时代最精致、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从而成为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批判地扬弃了旧哲学,特别是以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可以说,费尔巴哈的德国古典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建立的一个重要前提。

而在这里,恩格斯对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批判。

在肯定黑格尔哲学的前提下,恩格斯科学地揭示了黑格尔哲学所包含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并对其作了进一步的阐发;同时又深刻分析了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体系与其辩证方法的矛盾,考察了黑格尔哲学的解体过程。

对于费尔巴哈哲学,恩格斯则从哲学基本问题出发,确认了其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肯定了其推翻黑格尔哲学的“绝对观念”、“使唯物主义重新登上王座”的“解放作用”;同时又指出了它的重大缺陷,即没有摆脱旧唯物主义的历史局限,特别是没有摆脱唯心史观。

以肯定与否定的视觉同时公正的看待哲学的发展,是唯物主义的进步,更是哲学史的新的突破点。

在批判分析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基础上,恩格斯集中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及其在哲学史上所实现的伟大革命变革。

马克思和恩格斯冲破了社会历史领域的特殊性给人们造成的认识上的障碍,揭示了“作为支配规律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起作用的一般运动规律”,创立了唯物史观,结束了唯心史观历史观领域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局面。

学习《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有感

学习《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有感

学习《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有感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名着。

这部着作完成于1886年,距今已130多年了。

通过个人自学、小组研讨、收看张绪文教授视频导读、现场聆听边立新教授专题辅导,我终于对这篇着作有了比较完整地了解和把握,真切感受到了这篇马克思主义重要奠基之作的魅力所在,体会到了蕴含其中的智慧光芒、真理光芒。

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收获:一是弄懂了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的革命性。

恩格斯分析了黑格尔的一个着名的命题——“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

通过对这样一个简单命题的分析中,恩格斯看出了黑格尔哲学“隐含着革命的愿望”,进而揭示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即辩证法思想,指出“黑格尔哲学的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正是在于他彻底否定了关于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

通过对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分析,恩格斯提出了“两个不可能”:人的认识不可能最终完成,人类社会也不可能停滞不前。

在对黑格尔辩证法思想批判改造的基础上,恩格斯指出,“这种辩证哲学推翻了一切关于最终的绝对真理和与之相应的绝对的人类状态的观念。

在它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的、绝对的、神圣的东西,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

它本身就是这个过程在思维着的头脑中的反映。

诚然,它也有保守的方面:它承认认识和社会的一定阶段对它那个时代和那种环境来说都有存在的理由,但也不过如此而已。

这种观察方法的保守性是相对,它的革命性质是绝对的----这就是辩证哲学所承认的唯一绝对的东西”。

二是看清了黑格尔哲学的保守性、费尔巴哈哲学的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等缺陷。

黑格尔哲学自身包含一个巨大的矛盾,由于这个矛盾,后来就导致了黑格尔哲学、黑格尔学派的解体。

这个矛盾说简单一点,那就是黑格尔的辩证方法和他的唯心主义体系之间的矛盾。

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有感

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有感

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有感----看费尔巴哈的局限性和马克思对其的发展(一)费尔巴哈的发展和局限性德国古典哲学是一块肥沃的土壤,她孕育了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一系列伟大的哲学家。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费尔巴哈,他结束了德国古典唯心主义,促成了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产生。

现代哲学由此拉开了崭新的一幕。

恩格斯曾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而在1830年左右,在当时的德国古典哲学占统治地位的是唯心主义的黑格尔学说,同时黑格尔的观点也对整个社会有着巨大的影响。

而在对宗教的斗争实践中,大量青年黑格尔分子回归到唯物主义,这时,曾为青年黑格尔学派的费尔巴哈站了出来,他发表的《基督教的本质》使唯物主义重新占据高地。

同其他青年黑格尔派一样,费尔巴哈的批判之路也是从宗教开始的。

但与其他人不同,他发现了宗教与唯心主义哲学的内在本质关系。

他于是引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一切宗教的本质其实都是人的本质的抽象的形式。

他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完全决裂了。

费尔巴哈认为:我们自己所属的物质的、可感知的世界是唯一现实的;我们的意识和思维,总是物质的器官即人脑的产物;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本身只是物质的最高产物。

这就纯粹的唯物主义了。

费尔巴哈指出黑格尔所说的“绝对精神”,不过是以精神、思维形式表现出来的上帝,“唯心论直接地将理性神化”,“黑格尔哲学是将思维...当成了神圣的绝对的本质,‘绝对’哲学的秘密,因此就是神学的秘密”。

费尔巴哈认为,黑格尔将精神、思维“外在化”为自然的学说,不过就是改装了的上帝创世说,“从精神里推出自然,意思等于算帐不找掌柜”,“等于从水里做出酒”,“等于用语言呼风唤雨,用语言移山倒海,用语言使瞎子复明”。

但是,正如一切事物都要有产生、发展的过程,费尔巴哈的理论并不完美。

这也是由当时的自然科学发展阶段及他本人生活的局限性所决定的。

虽然他本人有所意识,但他并未真正摆脱机械唯物主义和庸俗唯物主义的牢笼。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读后感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读后感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读后感第一篇:《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读后感被辩证法“毒害”?你真的了解辩证法吗?花了两周半的时间专注阅读本书,虽然开始感觉有点晦涩,但恩格斯的思想和阐述逻辑却清晰得很。

一方面,自幼被灌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出于此书,读起它来有种正本清源的感觉;另一方面,这本书写得十分清晰和概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源流和变更之所在写得清清楚楚。

文章短小精悍,刚劲有力。

回忆起中学时期,政治老师直接告诉我们的是一个已知结论——即马克思主义批判继承创新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

他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个文本序言第四段所说的“我感到越来越有必要把我们同黑格尔哲学的关系,我们怎样从这一哲学出发又怎样与它脱离,作一个简要而又系统的阐述”。

与其说《费尔巴哈论》是一场哲学界的公开“撕逼”,更不如说是恩格斯为了阐述马恩思想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联系和区别,“顺便”批判施达克的一篇文章。

恩格斯试图用这个文本来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同黑格尔哲学、费尔巴哈哲学之间的联系和本质上的不同,使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与已经“对德国现在的一代人如此陌生”的德国古典哲学相区分开来,纠正工人运动中的错误思潮,揭露资产阶级试图打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阴谋。

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本书里面,恩格斯的叙述逻辑是首先开门见山承认了黑格尔哲学辩证法中的正确成分,重点赞扬了黑格尔的辩证发展观,即科学、历史、思想永远不会到达一个绝对完美的顶点,是不断发展的。

旧的被新的取代,糟粕被先进取代是历史必然。

这就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哲学理论基础。

同时又狠狠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主要可以归结为三点: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全部教条被宣告为绝对真理,这同他消除一切教条东西的辩证方法矛盾;其次他在体系上花费的“艰苦的思维劳动”比在方法上多得多,即没有提出有效的方法论(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做到了);最后一点,因为黑格尔认为自然界只是绝对观念的外化,而当时的唯物主义把自然界作为唯一现实的东西,更有利于青年的反宗教活动,因此黑格尔哲学被革命青年抛弃。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读后感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读后感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读后感200906186 何坤仔细读过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了解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黑格尔、费尔巴哈哲学之间的批判继承关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恩格斯也在文中具体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来源和自然科学基础,深刻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领域中革命变革的实质。

这些对我都有了很大的启发,有了很多收获。

学会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深远意义。

恩格斯曾经对G.W.F.黑格尔的所谓黑格尔哲学给出过高度的评价:“近代德国哲学在黑格尔的体系中达到了顶峰,在这个体系中,黑格尔第一次——这是他的巨大功绩——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处于不断运动、变化、转化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这是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者对黑格尔思想的肯定。

黑格尔建立起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讲述了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

黑格尔在论述每一个概念、事物和整个体系的发展中自始至终都贯彻了这种辩证法的原则。

逻辑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灵魂和核心,是其哲学观点及其思维方式和体系框架的基本规定。

概念论又是逻辑学的灵魂和核心,是逻辑学的旨趣和根本观点的明白确立,亦是逻辑学的思维方式和整个黑格尔哲学的体系框架的具体规定。

然而费尔巴哈批判了G.W.F.黑格尔的思维和存在同一说,提出了以人和自然为哲学唯一对象的人本学。

他肯定自然是物质的客观实在,空间、时间和机械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人是自然的产物,是灵魂和肉体的统一,唯物地阐述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他认为人是认识的主体,主体和客体通过感觉直接联系达到统一,自然是可以被认识的,主张直观的反映论。

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它是一个相对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辩证法“毒害”?你真的了解辩证法吗?
花了两周半的时间专注阅读本书,虽然开始感觉有点晦涩,但恩格斯的思想和阐述逻辑却清晰得很。

一方面,自幼被灌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出于此书,读起它来有种正本清源的感觉;另一方面,这本书写得十分清晰和概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源流和变更之所在写得清清楚楚。

文章短小精悍,刚劲有力。

回忆起中学时期,政治老师直接告诉我们的是一个已知结论——即马克思主义批判继承创新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

他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个文本序言第四段所说的“我感到越来越有必要把我们同黑格尔哲学的关系,我们怎样从这一哲学出发又怎样与它脱离,作一个简要而又系统的阐述”。

与其说《费尔巴哈论》是一场哲学界的公开“撕逼”,更不如说是恩格斯为了阐述马恩思想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联系和区别,“顺便”批判施达克的一篇文章。

恩格斯试图用这个文本来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同黑格尔哲学、费尔巴哈哲学之间的联系和本质上的不同,使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与已经“对德国现在的一代人如此陌生”的德国古典哲学相区分开来,纠正工人运动中的错误思潮,揭露资产阶级试图打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阴谋。

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本书里面,恩格斯的叙述逻辑是首先开门见山承认了黑格尔哲学辩证法中的正确成分,重点赞扬了黑格尔的辩证发展观,即科学、历史、思想永远不会到达一个绝对完美的顶点,是不断发展的。

旧的被新的取代,糟粕被先进取代是历史必然。

这就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哲学理论基础。

同时又狠狠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主要可以归结为三点: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全部教条被宣告为绝对真理,这同他消除一切教条东西的辩证方法矛盾;其次他在体系上花费的“艰苦的思维劳动”比在方法上多得多,即没有提出有效的方法论(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做到了);最后一点,因为黑格尔认为自然界只是绝对观念的外化,而当时的唯物主义把自然界作为唯一现实的东西,更有利于青年的反宗教活动,因此黑格尔哲学被革命青年抛弃。

正是因为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被反宗教青年割弃,费尔巴哈决定转向思考唯物主义,因此出版了《基督教的本质》。

费尔巴哈与马恩同诞生于19世纪,面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部分,他们同样转向了唯物主义。

不同之处是,费尔巴哈在自然领域是唯物的,在社会领域又变成了唯心的。

马恩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就是在自然和社会两个层面,他们的思想都是一以贯之的。

但是费尔巴哈也是伟大的,从古希腊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到费尔巴哈的所谓机械唯物主义,人们在认识世界时又多了一种选择,费尔巴哈也可以称得上是探路人,只不过他走的没有马恩那么远,步履没有那么坚定罢了。

两年前,网上疯狂地流传一篇题为《被“辩证法”毒害的中国人》的文章,对中国人信奉的“辩证法”及其功能进行了尖锐的批判,认为“辩证地看问题”实乃诡辩术与捣糨糊术,这种“辩证法把中国人害苦了”。

一些网民认为该文的批判有理有据,因此对之倍加推崇。

但是我认为,他们只是在知性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以独断性、教条性和绝对性的方式来理解辩证法而非马克思意义上的辩证法理论或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本身。

这就好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里面物质的抽象意义
一样,不是物质的具体表现,而是物质的思维概念本身。

从小到大,我们都被老师、家长教导“要用辩证的思维看问题”。

我们被要求无条件的承认一切事物都兼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

比如说三年级的一次班会上,老师让我们分析男同学小A把班上女同学弄哭了的这一事件。

每个人都被点名站起来说自己的观点,只有其中一个认为“男女同学都有错误,男生的错误在于说话太毒,太蛮横;女生的错误在于太娇气,抗挫折能力太差。

”,当时老师大大地赞扬了这位“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的同学。

现在,在经历了高中和大学两个阶段的哲学教育之后,我回想看当时的场景,觉得把那成为马恩的辩证法就很可笑了。

当时小学老师犯了和《被“辩证法”毒害的中国人》一样的错误,就是以独断性、教条性和绝对性的方式来理解辩证法而非马克思意义上的辩证法理论或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本身。

辩证法绝对不是一种相对主义,不是没有原则的灵活性,不是这样也可以,那样也可以,那样的辩证法真的只是某些人荒谬的逻辑。

马克思的辩证法实际上是一种否定性辩证法,正如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中谈到他在《资本论》所运用的辩证方法时说:“辩证法是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而辩证法大家黑格尔的那句所谓“存在即是合理”更是被无数人疯狂错误引用和误解,实际上,黑格尔的原话是“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

这里的合理可以理解为合规律性,而区别于情理,即合情的合目的性。

现存不等于现实,现实的东西具有必然性和规律性,而现存的东西,未必有存在的必然性。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讲到,“不论哪一个哲学命题都没有像黑格尔这个命题那样引起近视的政府的感激和同样近视的自由派的愤怒”,他认为这句话应该理解为:凡是现存的,都一定要灭亡。

这是从一个动态的角度理解黑格尔的话,所以现存的,都必然走向灭亡。

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仿佛把马恩哲学思想的核心又思考和学习了一遍。

读一遍肯定不够,读一遍想得太浅,看得不清楚。

这是一本可以在不同人生阶段阅读,每一次读都会有惊喜的书。

第二部分:
《费尔巴哈论》之框架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结合分析
马恩的哲学思想吸收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论中的合理成分,并且经过反复的思考和扬弃,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指导着我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首先,文章系统认识和全面评价黑格尔哲学及其命运,包括黑格尔哲学的表面和深层内涵,原理和方法论,历史地位和内在矛盾,提出救出黑格尔哲学新内容的任务。

在文章第一部分,恩格斯写到:“黑格尔哲学(我们在这里只限于考察这种作为从康德以来的整个运动的完成的哲学)的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正是在于它彻底否定了关于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

”这里体现了马
恩的思想肯定和汲取了黑格尔哲学关于发展观的内容,即人的一切思维和活动都没有最终性质。

马克思主义原理辩证法内容的发展观里面强调发展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二,文章中关于真理的论述:“这种辩证哲学(黑格尔辩证法)推翻了一切关于最终的绝对真理和与之相应的绝对的人类状态的观念。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第二节关于真理与价值的内容中认为真理是相对性指人们再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

首先,真理反应的对象是有限度的,任何真理都会受到人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制约;其次真理所反映的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对认识对象的反映都只能是相对正确,因此可以看出,马克思汲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关于真理内容的正确成分。

[关键词:黑格尔、辩证法、发展观、真理的相对性]
其次,恩格斯在书中又扬弃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并且澄清马克思是如何从费尔巴哈的唯物思想中得到启发,又是怎么样批判费尔巴哈的唯心成分,最后形成坚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统一的科学。

费尔巴哈的唯物思想犯了两个错误:第一个是把物质的概念肤浅化、庸俗化;第二个错误是不能把世界上的物质理解为一种处在不断的历史发展中的物质。

这是同当时的自然科学状况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形而上学的即反辩证法的哲学思维方法相适应的。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第一性观点坚持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正确思路,但是与费尔巴哈不同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的观点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同时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关键词:费尔巴哈、辩证法、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和自然观]最后,文章阐明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形成及其基本观点———以唯物主义世界观对待社会和历史,把本质上是革命的辩证法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

恩格斯在前三个部分的适当地方都提出了新的任务: 在第一部分已经提出了一项历史性任务:“批判地消灭黑格尔哲学的形式,但是要救出通过这个形式获得的新内容”的任务; 在第二部分又提出,要“使关于社会的科学同唯物主义的基础协调起来,并在这个基础上加以改造”; 在第三部分进一步指出: “费尔巴哈没有走的一步,必定会有人走的”,“这个超出费尔巴哈而进一步发展费尔巴哈观点的工作,是由马克思于1845 年在《神圣家族》中开始的”。

因此,这第四部分就是要概括地阐明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形成和基本点: 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如何以唯物主义世界观对待社会和历史; 二是如何把本质上是革命的辩证法建立在现代唯物主义的基础上。

我们今天在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这门课上学到的物质的第一性;对立统一规律;联系观与发展观原理及方法论都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科学观以及黑格尔的辩证法的有益成分的基础上,革命性、创新提出的思想结晶,指导着我们以正确的世界观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革命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小结:根据马克思思想的发展的永恒性,我们目前所学习到的马克思思想可能会在实践中被丰富和发展。

但是真理是永恒的,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琢磨和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