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白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
既有《论语》,则有《孟子》。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
但是我们仔细比较他们,却也发现很多不同的地方。
最明显的,《论语》中所叙述的孔子,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不如孟子凡事①紧张。
所以大成至圣能够以“君子坦荡荡”的风格,避免“小人常戚戚”的态度去保持他的悠闲。
孔子令门人言志,只有曾皙最得他的赞许。
而曾皙所说的,大致等于我们今天的郊游和野餐,“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与这种态度截然相对的是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主张。
孔子还说饭菜不做好,这样不吃那样不吃,衣服也要色彩裁剪都合式。
孟子却毫不忌讳地提出“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而且“老羸转乎沟壑,壮者散之四方”等辞句也经常出现在他的嘴中。
孔子没有直接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
《论语》之中,“仁”字出现了66次,没有两个地方解释完全相同。
但是他既说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的话,可见他认为性恶来自先天。
他又说“观过,斯知仁矣”,好像这纠正错误,促使自己为善的能力,虽系主动的,但仍要由内外观察而产生。
孟子则没有这样犹疑。
他曾斩钉截铁地说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孔子自己承认,他一生学习,到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
孟子的自信,则可以由他自己所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一句话里看出。
这种道德力量,经他解释,纯系内在的由自我产生。
所以他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也就是宣示人人都能做圣贤。
孔子对“礼”非常尊重。
孔子虽然称赞管仲对国事有贡献,但仍毫不迟疑地攻击他器用排场超过人臣的限度。
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他死时孔子痛哭流涕,然而孔子却根据“礼”的原则反对颜渊厚葬。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3套)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3套)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文化软实力”的说法源自XXX的软实力理论。
一般来说,软实力是一种隐形的力量,蕴含在文化、政治价值观、外交政策和国际形象四个载体中。
在这四个载体中,文化是核心,其他三个组成部分也都深深地烙上了文化的影子。
甚至有人直接把软实力解释成文化力。
基于此,文化软实力就有了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软实力就是指“软实力”;狭义的文化软实力,则是构成软实力的文化要素。
文化软实力的形成必须依赖先进的文化,而这种文化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相应的时代和社会,才能更好地促进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才能体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文化软实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
在国内,它通过文化建设不断增强本国文化的认同感,抵御国外一些敌对文化理念的侵袭,增强国内民众的凝聚力。
通过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元素和不断改造本国文化中落后的成分,使本国文化更加适应当前形势,更好地指导经济建设,更好地彰显本国文化的强劲生命力。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兼容并蓄、富有活力的本国文化必将为国外受众所认可,使本国所奉行的理念得到传播,从而提升国家形象和影响力。
文化软气力产生于一定的文化资本。
这些资本包括国家价值寻求、社会理念、宗教崇奉、品德规范,还包括风俗惯、民族精神、国民素质、文学艺术等,还与教育、科技、文化财产的开展水平密切相干。
文化软气力产生的根本是人们对本国中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接受。
与传统手段相比,非强制手段是文化软气力完成的手段,而国家的综合国力是文化软气力的力量施展阐发形式。
在现实社会中,往往存在重器不重道的现象。
它表现在国家综合实力的建设上,就是重视提升硬实力而不重视提升文化软实力。
重视提升硬实力是对的,文化软实力也一定要以硬实力为基础。
福建省漳州市乙级学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漳州市乙类级联盟校高一年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文心雕龙·隐秀》说:“夫隐之为体,义生文外,秘响傍通,伏采潜发,譬爻象之变互体,川渎之的启发性和暗示性,以唤起读者的联想,让他们自己去体会和发现作品中隽永深长的意趣。
这正是中国文学的艺术妙谛。
唐朝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提出“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在《与极浦书》中提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在《二十四诗品》中又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这都是要求诗歌通过有限的字句启发读者无穷的想象。
注重言外之意,言有尽而意无穷。
中国古代的抒情诗由于篇幅短小,所以特别注重含蓄,要求短中见长,小中见大,言近意远,含蓄不尽。
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前两句并没有明说下雪,只说山上的鸟都飞走了,路上人的足迹也不见了。
这样,读者便可以想象出一幅铺天盖地的雪景。
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安排了一只孤舟,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渔翁,垂钓江雪之中,不为外界变化所动。
那种我行我素、遗世独立的情趣,蕴涵在字里行间,很耐人寻味。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材料二:含蓄作为一种美的形态,是诗人创作的共同追求,也是读者鉴赏再创造的需要。
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试卷说明:本卷共七大题,25小题,解答写在答卷的指定位置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卷。
第I卷(共39分)一、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0分)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待坐》中“________”一句传神地写出孔子含蓄委婉的表态,既以微笑表示了对子路的政治抱负的认可,又含而不露地批评了他“________”。
(2)《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3)《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体现了诗人的鲜明个性,不管官场冷暖,纵情泛舟洞庭。
(4)《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接抒情,追怀往事,抒写对前人怀古的不满之情。
(5)“雨”是古诗中一个重要的意象,常常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载体,汤显祖《游园》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以细雨与游船等关好事物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期许。
二、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8分)2.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戎马(róng)冠者(guàn)挹取(yì)前合后偃(yǎn)B. 迢远(tiáo)窥伺(sì)帷幕(wéi)落木箫箫(xiāo)C. 嫁奁(lián)寒砧(zhān)疏朗(shú)不落言筌(quán)D. 额枋(fáng)杯杓(sháo)盗跖(zhí)翘首以盼(qiáo)3.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①摄乎大国之间(夹处)②则牛羊何择焉(选择)B. ①彼节者有间(空隙)②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抑或)C. ①道芷阳间行(秘密地)②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道歉)D. ①刑人如恐不胜(承受)②失其所与,不知(结交)4.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因:①因其固然②因之以饥馑B. 而:①夜缒而出②拔剑切而啖之C. 之:①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D. 以:①以吾一日长乎尔②王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5. 下列选项中各句的句式不相同一项是()A. ①良庖岁更刀,割也②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B. ①夫晋,何厌之有②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C. ①异乎三子者之撰②吾何快于是D. ①百姓之不见保②怵然为戒6. 下列选项中各句的词类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A.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②可使有勇,且知方也B. ①范增数目项王②于是项伯复夜去C. ①素善留侯张良②拔剑撞而破之D. ①欲辟土地,朝秦楚②越国以鄙远7.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会同是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
浙江省杭州市S9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浙江省杭州市S9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些人觉得电脑的记忆和人脑的记忆在工作方式上差不多,信息输进来,大脑进行记录,需要时再提取出来。
对不对?错!数据和信息被输进电脑的内存,等到需要提取时,若无技术故障,它会与当初存进去时一模一样地被提取出来。
我们都有过这种体验吧?有时候,原本正在房间里做着什么事,突然想起来要到另外的房间拿个东西。
结果,去拿的半路上,被什么打了岔,到了那儿,却一下子想不起到底是来干什么了。
这种令人沮丧、心烦的情况,却偏偏是大脑处理记忆的方式出奇复杂而造成的诸多怪癖之一。
大多数人最熟悉的记忆分类方法是区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两者区别明显,但又相互关联。
它们的名称很恰当:短期记忆最多持续一分钟左右;长期记忆可以与你相伴终生。
短期记忆维持时间不长,但负责对实时的信息做有意识的操作,也就是我们当前正在想的事。
我们之所以能够思考,是因为信息就在短期记忆中;这就是短期记忆的功能。
长期记忆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辅助我们思考,而真正进行思考的是短期记忆。
短期记忆为什么限量呢?部分原因是它在不停地工作。
我们清醒时的每一刻都在经历和思考着什么,源源不断的信息以惊人的速度进进出出。
因此完全不适合把短期记忆用作长期储存,后者需要稳定和有序,否则就会像把你所有的箱子和文件夹都扔到了繁忙的机场入口。
另一个因素是,短期记忆并没有“实体”基础;短期记忆储存在神经元的特定活动模式中。
以神经元活动的模式储存记忆会带来很多问题。
有点儿像把购物清单列在卡布奇诺的奶泡上,单纯从技术层面来讲是有可能做到的,因为奶泡会让字形保留一会儿,但维持不了很长时间,因而以这种方式储存并不实用。
短期记忆用来快速处理和操作信息,而在源源不断的信息流中,不重要的会被忽略,然后很快被覆盖或消失。
这套系统并非万无一失。
实际上,常有重要内容还未得到恰当的处理就从短期记忆中被顶了出去,于是就出现了“我到这儿是干啥来着”的情节。
上海市闵行区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海市闵行区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作答前,考生在答题纸正面填写学校、姓名、考生号,粘贴考生本人条形码。
3.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
在草稿纸、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4.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笔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题。
一、积累应用(10分)1. 默写填空。
(1)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2)寄蜉蝣于天地,______。
(苏轼《______》)(3)曾皙在侍坐时说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____,______,咏而归”,既是孔子之“志”,也常是后世文人所追求的。
2. 下列句子用语得体的一项是()A. 小闵参加演讲比赛,发言结束时说:“我的演讲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同学聆听。
”B. 球赛结束后,观赛的小闵对运动员说:“大家胜利归来,我内心感到心悦诚服。
”C. 收到同桌送的生日礼物,小闵开心地说:“我实在是却之不恭,就只好笑纳了。
”D. 读书交流会上,小闵说:“我对作者的创作意图不太理解,请同学们不吝赐教。
”3. 填入下列语段空白处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
______,______,______。
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
我想我们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
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①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②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③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A. ①②③B. ③②①C. ②①③D. ①③②二、阅读(70分)(一)(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①随着技术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一些人开始将现代社会出现的诸多问题归咎于技术,批评它给人类带来惰化和异化,似乎技术成了一种泯灭“人性”、弱化心智的异己力量。
福建省漳州市十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漳州市十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共8页,22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生注意: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悲剧一直被称作苦情戏,是一种具有某种悲剧色彩的苦戏和哀曲。
中国戏曲悲剧的冲突是评判的冲突,它主要是描绘、展开作品中的恶毁善、奸害忠、邪压正、丑贬美的苦情历程,表现审美主体对剧中的善恶、忠奸、正邪、美丑进行伦理批判,达到道德教化的目的。
因此,中国戏曲悲剧冲突注重的是追求情节的曲折和任务的理想色彩。
关汉卿的《窦娥冤》中,通过窦娥为代表的善被以张驴儿、楚州太守梼杌等人的恶所毁的悲剧经历,颂扬了“六月雪”般的“感天动地之善”。
结局在悲剧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正因为中国悲剧的“大团圆”结尾与西方悲剧的“一悲到底”的不同,以至一些学者认为中国无悲剧。
窦娥注定冤死,但在临刑前还是发出三个誓愿,抗争到底。
按西方悲剧理论,到这里戏剧就该结束,似乎这样寓意深刻,值得观众去回味和思索。
但是在中国观众看来,含冤的死者必将显灵显圣,这种信念是从“人命关天关地”出发的,三桩誓愿的应验符合了中国传统的审美心理。
西方悲剧不会出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大团圆结局。
亚里士多德说:“悲剧的结局不应由逆境转入顺境,而应相反,由顺境转入逆境。
”斯宾格也说:“悲剧以欢乐开始,以悲剧结局。
”这些论述都证明了西方悲剧结局的特点。
西方悲剧“一悲到底”的结局与西方文化有紧密的关系,西方文化是一种原罪文化,人类终生的奋斗是为着赎罪,目的是死后回到上帝的怀抱。
人类的现世生活充满罪恶与苦难,惟有死才是解脱。
中国古典美学强调中和之美,在悲剧中即表现为“哀而不伤”。
《窦娥冤》第三折窦娥被斩,关汉卿又加了一个“平冤昭雪”,通过窦天章之手惩恶扬善,再如《赵氏孤儿》的孤儿复仇、《琵琶记》的玉烛调和、《需峰塔》的雷峰佛缘等也都是团圆结局,这已经成为中国戏曲中普遍的审美现象渗透在我们的民族心理中。
邹城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邹城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邹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案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不天不因,天不人不成。
"这是汉代思想家扬雄的话,其中阐明的中国人关于天人关系的看法,有普遍意义。
中国艺术在天人交会的基础上谈创造。
“天人合一”建筑观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中心思想,这一点在园林建造上体现的最明显。
中国园林的最高原则是“巧夺天工”,得自然之趣,体现自然的意味,所谓“庭前草不除”,这是中国造园的最高境界。
西方园林是人工的,多几何构置,铲平山丘,人造喷泉,砍伐树木,把道路修成直线;中国园林是自然的,多曲线,野趣天成,寂寂小厅,闲闲花草,曲曲细径,溶溶绿水。
西方园林强调“人是自然的主人”,欣赏秩序,对称,整齐;中国园林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欣赏大自然的内在秩序和节奏。
在西方,建筑不仅是遮蔽风雨的居所,而且是遮蔽灵魂的场所,人们从早期的崇拜高山大漠到崇拜各种自然神。
建筑高大空旷并赋予神性,所以传统建筑中一开始以建筑各种神庙为主。
而在中国,开始时崇拜祖先,后来是崇拜族长、君王、帝王等,神权也依附、从属于皇权,这就决定了中国历代建筑是人的居所,而非神的居所。
非神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历来中国人都非常注重把理想寄托于现实世界。
中国传统建筑考虑“人"在其中的感受,更重于“物”本身的自我表现。
这种人文主义的创作方法有着其深厚的文化渊源。
在建筑材料上,中国传统建筑往往选择可以腐朽的木材与土地的衍生之物做材料,而很少选择使用不会腐朽的石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6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25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滕王阁盛会上,面对众多前辈,王勃挥笔疾书,转瞬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句立现笔端,如朝阳喷薄而出....。
B.各级党政领导要正确对待新闻监督,不要求全责备....记者,而要秉持开放的态度与他们交朋友,为新闻监督创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
C.马帮在茶马古道上已出现了上千年,在中国大西南的土地上,一代代的赶马人用他们特有的方式走过了山高水低....,走过了春夏秋冬。
D.一年内,习主席与普京总统共举行了五次双边会谈。
如此频密的高层接触,在双方对外关系中并不多见,在国际上也属凤毛麟角....。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今年参保者弃保达到3800万人,这种行为不仅将使劳动者个人的养老水平降低,而且还会给整个养老保险制度带来冲击。
B.微信提供了一个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生态平台,大到国际纷争,小到家庭琐事甚至单位工作,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交流。
C.猎杀野生动物事件频发,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严格执法,地方政府要督促林业、公安等部门对进山人员的监管力度。
D.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政府的各种文化机构和服务的总和,旨在以保障大众的多层次、多样化、整体性的公共利益为目的。
3.下面都是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诗句,以时间为序,从前到后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②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③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④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⑤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
⑥霜降滮池浅,秋深太白明。
A. ④⑤①③⑥②B. ⑤④⑥③①②C. ④⑤①⑥③②D. ⑤④①③⑥②4.下列语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 中国是报纸文艺副刊的大国,副刊一开始就起着文艺摇篮的作用,发掘新人和新作一直是副刊的优良传统。
B. 硅谷正处于互联网第一轮经济泡沫期,常有公司上市后人们一夜暴富的传说。
C. 拉辛汗在最后留给阿米尔的信中说,“你父亲是一个被拉扯成两半的男人,亲爱的阿米尔,被你和哈桑。
”D. “五四”女性在时代浪潮中,勇敢地走出闺门,冲决藩篱,以青春的激情踏上寻求自我解放、追求女性独立的漫漫旅程。
5.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晏子为齐相,出。
其御者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洋洋,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
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自求去也。
”其后夫自抑损。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晏子荐以为大夫。
A.人有了错误要勇于改正。
B.勇于改过的人可以重用。
C.借他人炫耀自己不可取。
D.指出别人的缺点要委婉。
6.下列各组句子中,文言句式不同的一项是(2分)()A. ①大王来何操?②而幸生也何为B.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②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C. ①若属皆且为所虏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D. ① 以勇气闻于诸侯②不能容于远近7.下列句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2分)()A.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B.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C.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D.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8.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不同的一项是(2分)()A.人皆得以隶使之B. 草行露宿C. 吾得兄事之D. 乃使从者衣褐9.下列加点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素善留侯张良善:与···交好B.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徒:白白的,徒劳的C. 越国以鄙远鄙:把···当作边邑D.予不得爱身爱:吝惜10.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不如因而善遇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B.吾其还也择其一二扣之C.项王按剑而跽夜,缒而出D.今君乃亡赵走燕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二、古代诗文阅读(18分)王衍字夷甫,神情明秀,风姿详雅。
总角..尝造.山涛,涛嗟叹良久,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妪,生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
”衍年十四,时在京师,造仆射羊祜,申陈事状,辞甚清辩。
祜名德贵重,而衍幼年无屈下之色,众咸异之。
杨骏欲以女妻焉,衍耻之,遂阳狂自免。
武帝闻其名,问戎曰:“夷甫当世谁比?”戎曰:“未见其比,当从古人中求之。
”衍既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贡,兼声名籍甚,倾动当世。
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
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
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
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
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慕放效。
选举登朝,皆以为称首,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焉。
衍虽居宰辅之重,不以经国为念,而思自全之计。
及东海王越薨.,众共推为元帅。
衍以贼寇锋起,惧不敢当,辞曰:“吾少无宦情,随牒推移,遂至于此。
今日之事,安可以非才处之?”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衍为陈祸败之由云计不在己勒甚悦之与语移日。
衍自说少不豫.事,欲求自免,因劝勒称尊号..。
勒怒曰:“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坏天下,正是君罪。
”使左右扶出,谓其党孔苌曰:“吾行天下多矣,未尝见如此人,当可活不?”苌曰:“彼晋之三公..,必不为我尽力,又何足贵乎?”勒曰:“要不可加以锋刃也。
”使人夜排墙填杀之。
衍将死,顾而言曰:“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
”时年五十六。
(选自《晋书·王衍传》)() 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总角尝造.山涛造:拜访,到……去B.衍自说少不豫.事豫:参与C.向若不祖.尚浮虚祖:祖先D.戮力以匡.天下匡:正,纠正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衍/为陈祸败之由/云计不在己勒甚悦之/与语移日B.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衍/为陈祸败之由/云计不在己勒/甚悦之/与语移日C.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衍为陈祸败之由/云计不在己勒/甚悦之/与语移日D.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衍为陈祸败之由/云计不在己/勒甚悦之/与语移日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衍神貌情态清明秀美,风度姿态庄重优雅,山涛见了他之后说“何物老妪,生宁馨儿”,还说他可能“误天下苍生”。
B.王衍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却很自负,常自比子贡。
他善发玄言,终日清谈《老》《庄》,常常口中雌黄,朝野之人对此不以为然。
C.西晋大臣杨骏想把女儿嫁给王衍,王衍以和他结亲为耻,于是假装疯癫使自己躲过了这桩他不愿意的婚事。
D.东海王司马越死后,众人推举王衍为元帅;但他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不能承担重任并找种种借口推脱,后来被石勒杀害。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1)祜名德贵重,而衍幼年无屈下之色,众咸异之。
(3分)(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4分)(3)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2分)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7分)晚秋夜坐王绩园亭物候奇,舒啸乐无为。
芰荷高出岸,杨柳下欹池。
蝉噪黏远举,鱼惊钩暂移。
萧萧怀抱足,何藉世人知。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是总写,引出后面对园亭的景物的描写,一个“奇”字写出了园亭中物候的特点。
B.颔联重在写景,对池中的荷花和池边的杨柳进行了描写,表现了园亭中的生机勃勃。
C.诗歌为作者晚坐园中、观赏着园中景致有感而作,前三联写景,最后一联议论抒情。
D.诗歌标题点明写作时间是晚秋,但园中物候却非晚秋,这是让作者感到“奇”的地方。
16.诗歌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9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8分)1)总角之宴,。
2)西当太白有鸟道,。
3),血色罗裙翻酒污。
4)?杨柳岸、晓风残月。
5),渚清沙白鸟飞回。
6)彤管有炜,。
7),背西风,酒旗斜矗。
8),户盈罗绮。
9)引壶觞以自酌,。
五、现代文阅读(31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当今世界,文明冲突、宗教冲突的危险正在加剧,各国不同文化背景的学者都在寻求人类文明免于毁灭之道。
1993年,美国芝加哥世界宗教大会通过了《世界伦理宣言》;1997年,联合国科教组织成立了“普遍伦理计划”,孔汉思继而起草了《人的责任之世界宣言》。
在这些跨文化的对话中,我们认为儒家思想对化解宗教间的冲突、促进世界和谐会有一定帮助。
首先,儒家的“恕道”是人类文明和谐相处的“金律”。
恕道就是仁道或者是仁的实现之道,它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价值。
《世界伦理宣言》指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应该是通用于生活的所有领域——家庭与社区、种族、国家与宗教的不可取消的、无条件的规范”又被称“金律”。
“金律”就是孔子的恕道。
文明冲突、宗教冲突的根本原因是强势文明或宗教借助国家强权不顾他国人民的意愿,强行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等,即“己所欲,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是对治此种症结的良药。
其次,“和而不同”是实现人类不同文明和谐共存的良方。
和同之辨是中国哲学的古老辩题,孔子明确提出“和而不同”并赋予和同之辨以价值意义和人文精神。
“和而不同”告诉我们,世界上不同事物的并存是必然的,合理的,世界因不同事物的存在而充满生机和活力,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事物了,这种事物也不能存在了,世界也就枯寂了,对世界和平的最大挑战不是因为文明与宗教的多样性,而是文明或宗教背后强烈的“求同”而不“存异”的独断主义或排他主义的价值观。
这种价值观在“己所愿,可施于人”这种根深蒂固的理念的支配下必然导致政治的单边主义乃至强权政治,走向文化帝国主义或曰文化殖民主义。
站在和而不同的角度审视,文化普遍主义不仅是危险的,而且是不道德的。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如果世界完全附和了某一种文明,就是陷全人类于不义。
任何一种经人类伟大的心灵创造的、并经过长期历史演进证明能与时俱进的文明或文化,都具有内在、不可代替的价值。
这些文化或文明以其独特的方式表现着人类某一特定区域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体现着人类的尊严、良知和价值。
对伟大文化的持守,既是人类文化发展之必然,也是人类道德所应然。
当然,和而不同决不意味着文化部落主义,更不等同于固步自封,相反,和而不同是一开放、生生不息的文化观念。
这一观念是人类不同文明、不同宗教实现和平共存之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