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成语误用的八种类型

合集下载

高考成语误用的八个类型

高考成语误用的八个类型

高考成语误用的八个类型误点设置常表现为:①望文生义;②错用对象;③褒贬误用;④颠倒尊卑;⑤搭配不当,具体又分为前后矛盾、语意重复、不合惯用句式、错带成分等。

下面举例予以说明。

1.望文生义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

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例如:(1)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分析】“一念之差”的意思是一个念头的差错。

多指引起严重后果的念头。

“差”是差错,而不是差异、差别,命题者利用了考生望文生义的心理,将“一念之差”曲解为“一个观念上的差异”,以示农民和服装厂对“下脚料”一者抛弃、一者变废为宝的不同态度。

由于有这样的语境干扰,考生容易以误为正,掉进陷阱也就在所难免。

(2)厂长动情地说:“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分析】事情在将近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这是成语“功败垂成”的意思,它常含惋惜意味。

“垂”是接近之意,这是准确理解该成语时不可遗漏的一个关键字。

但大多数考生恰恰忽视了这个关节点,只注意了其他三个词,这样,该成语在他们的眼里就成了“成功”“失败”的意思。

此处的陷阱,极具迷惑性。

(3)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分析】句中的“火中取栗”,语出法国寓言《猴子和猫》,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有捞到好处。

而本句句意是指消费者利用厂家竞相降价的机会得到实惠。

所以,也犯了曲解词义的错误。

这是成语题中最常见的错误类型。

2.错用对象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他用。

例如:(1)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成语误用常见的有八种类型

成语误用常见的有八种类型

成语误用常见的有八种类型1、张冠李戴2、望文生义3、重复赘余4、自相矛盾5、不分轻重6、不辨色彩7、不合逻辑8、不当修饰一、张冠李戴每个成语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对象,若使用不当,张冠李戴,就要闹出笑话。

① 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

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巧夺天工”用于描述人工制作的东西,对象错)②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美轮美奂”常修饰高大的建筑物,对象错)③她终于认识了自己,战胜了自我。

在新的学年里,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驾齐驱,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

(“并驾齐驱”用来陈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范围错)④使用我厂生产的涂料装饰您的居室,保您蓬筚生辉。

(“篷荜生辉”作为谦词,用于说话者,对象错)⑤他呀做起事来可麻利了,无论做什么都倚马可待。

(“倚马可待”特指人的文思敏捷,范围错)⑥突然,一个影子如白驹过隙般地一闪而过,快捷如飞。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对象错)⑦三月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草长莺飞,春光迷人。

(“草长莺飞”是形容江南春色的词语,对象错)⑧公园里摆放的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

(“风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优美,对象错)⑨文章生动细致的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型、动作和神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倾注着强烈的感情,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

(“楚楚动人”是形容女人打扮鲜明,姿态娇柔,能打动人。

对象错)⑩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常在纸上信笔涂鸦,现在他画的鸟已是栩栩如生. (“信笔涂鸦”是指写字,不是画画)二、望文生义对一些成语,想当然地确定其意义,导致误用。

① 这部精采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万人空巷”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到大街上,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本句从语势上看,要表述的是人们闭门不出在家里欣赏电视剧。

)②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高考成语误用类型归纳总结

高考成语误用类型归纳总结

高考成语误用类型归纳总结高考是每个学生追求的目标,而在高考中,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考试科目,成语的运用是其中一个考点。

然而,许多学生在使用成语时常常出现误用的情况。

本文将根据高考常见的成语误用情况,对其进行分类和总结,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成语的正确用法。

一、义项混淆型这类误用主要表现为将成语的义项混淆,从而导致与原本的意思不符。

举例来说,许多学生会错误地使用“亡羊补牢”,将其用于形容已经失败的事情后做出的补救行动,实际上,“亡羊补牢”原本的意思是指在羊丢失后补牢。

因此,正确的使用应该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二、词序颠倒型这类误用主要表现为成语中的词序颠倒,导致整个句子的意思出现错误。

例如,许多学生在写作中常常将“声东击西”错误地写为“声击东西”,使得整个句子的意思变得荒谬。

正确的使用应该是“声东击西”,表示用声音吸引敌人的注意力,然后从另一侧偷袭。

三、用词不当型这类误用主要表现为将成语中的词语用错,导致整个句子的意思产生歧义或错误。

比如,许多学生会将“井底之蛙”误写为“井底之青蛙”,这个错误使得句子的意思变得模糊。

实际上,“井底之蛙”指的是视野狭窄、缺乏见识的人。

因此,正确的使用应该是“井底之蛙”。

四、成语替换型这类误用主要表现为将成语替换为其他意思相近的词汇,导致整个句子的意思产生偏差。

例如,许多学生会将“洗耳恭听”误写为“洗耳朵倾听”,这个替换使得原本的成语意思变得扭曲。

正确的使用应该是“洗耳恭听”,意思是形容非常虚心地倾听他人的意见。

五、套用不当型这类误用主要表现为在不恰当的场合使用成语,使得整个句子的语境出现问题。

比如,许多学生会在描述一个人不顾困难坚持努力时使用“泥里做红莲”,然而,“泥里做红莲”实际上是指在困境中艰难求生,与学生希望表达的意思不符。

恰当的使用应该是“咬定青山不放松”,形容一个人坚决不放弃。

通过对高考中常见的成语误用情况进行分类和总结,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学生在成语的正确使用上存在的问题。

成语误用常见的有八种类型及相关练习新选

成语误用常见的有八种类型及相关练习新选

成语误用常见的有八种类型1、张冠李戴2、望文生义3、重复赘余4、自相矛盾5、不分轻重6、不辨色彩7、不合逻辑8、不当修饰一、张冠李戴每个成语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对象,若使用不当,张冠李戴,就要闹出笑话。

①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

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巧夺天工”用于描述人工制作的东西,对象错)②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美轮美奂”常修饰高大的建筑物,对象错)③她终于认识了自己,战胜了自我。

在新的学年里,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驾齐驱,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

(“并驾齐驱”用来陈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范围错)④使用我厂生产的涂料装饰您的居室,保您蓬筚生辉。

(“篷荜生辉”作为谦词,用于说话者,对象错)⑤他呀做起事来可麻利了,无论做什么都倚马可待。

(“倚马可待”特指人的文思敏捷,范围错)⑥突然,一个影子如白驹过隙般地一闪而过,快捷如飞。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对象错)⑦三月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草长莺飞,春光迷人。

(“草长莺飞”是形容江南春色的词语,对象错)⑧公园里摆放的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

(“风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优美,对象错)⑨文章生动细致的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型、动作和神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倾注着强烈的感情,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

(“楚楚动人”是形容女人打扮鲜明,姿态娇柔,能打动人。

对象错)⑩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常在纸上信笔涂鸦,现在他画的鸟已是栩栩如生. (“信笔涂鸦”是指写字,不是画画)二、望文生义对一些成语,想当然地确定其意义,导致误用。

①这部精采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万人空巷”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到大街上,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本句从语势上看,要表述的是人们闭门不出在家里欣赏电视剧。

)②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成语误用的八种类型具体例子

成语误用的八种类型具体例子

成语误用的八种类型具体例子成语误用的八种类型具体例子如下:1.望文生义:指不了解成语的真实含义,仅从字面上解释成语的含义。

例如,“登峰造极”原意是攀登到山峰的顶点,比喻成就达到了最高峰,但现在常被误用为贬义,表示做坏事猖狂到了极点。

2.褒贬误用:指在运用成语时,对成语的感情色彩理解错误,褒贬混淆。

例如,“想入非非”原意是思想进入虚幻境界,是中性词,但现在常被误用为贬义词,表示胡思乱想。

3.语境不合:指在特定的语境中,成语的含义与句子的整体意思不符。

例如,“美轮美奂”原意是形容房屋高大美观,现在常被误用来形容美好事物,如“美轮美奂的舞姿”。

4.画蛇添足:指在句子中重复使用意思相同的词语。

例如,“骇人听闻”和“耸人听闻”都有使人震惊的意思,但前者侧重于事实本身让人震惊,后者侧重于事实本身让人震惊并散布谣言。

5.颠倒词序:指在使用成语时,将成语中的词语顺序颠倒或错位。

例如,“胸有成竹”原意是形容文思敏捷,落笔成章,现在常被误用为形容做事之前没有计划或条理。

6.断章取义:指在使用成语时,只截取成语的一部分来表达意思,忽略成语的整体含义。

例如,“万人空巷”原意是形容人们都出来观看盛大的场面,现在常被误用为形容街巷十分冷清。

7.张冠李戴:指将一个成语错误地用于另一个意思相近或相同的成语上。

例如,“首当其冲”原意是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现在常被误用为首先接受任务或首先应当先做某事。

8.混淆字形:指由于字形相似而将两个不同的成语混淆使用。

例如,“再接再厉”和“厉兵秣马”是两个不同的成语,前者形容一次又一次加倍努力,后者形容磨快武器,喂饱战马,准备战斗。

但有时会因为字形相似而误用。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汉语言学家。

盘点高考语文复习成语误用的八种类型

盘点高考语文复习成语误用的八种类型

盘点高考语文复习成语误用的八种类型在复习中经常会出现误用成语的状况,为此语文网整理了是成语误用的八种类型,请考生多注意。

一、望文生义①古人写文章都是文不加点。

今天的人读起来很吃力。

②此城四郊多垒,固若金汤,不宜强攻。

分析:①中的文不加点是指文章一气写成。

无须修改。

形容思维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如:他略加思索,便提起笔来,文不加点地写下去。

①句作者显然是望文生义,以为点就是指标点符号,因而造成误用。

其实点在这里表示涂改。

②中的四郊多垒与固若金汤并提。

显然是指此城的城防工事坚固。

与四郊多垒的意思正好相反,四郊多垒的意思是指四郊都有敌人的营垒。

后用来形容敌人四面进击,形容危急。

二、近义混用①我收到一封国外来信,上面的邮票不胫而走,不知被哪个集邮迷撕去了。

②她父亲思想开明,对女儿和儿子等量齐观,并无重男轻女的思想。

分析:例①中不胫而走应为不翼而飞。

不胫而走是指没有腿而能行走,不翼而飞是指没有翅膀却能飞走。

不胫而走侧重指事情、消息等用不着刻意宣传,就迅速流传开来,而不翼而飞则着重指什么东西突然不见了。

例②中的等量齐观应改为一视同仁。

这两个成语虽说都有同样看待的意思,但等量齐观一般用于生命的事物之间的比较,如:因为他是把贫富、贵贱、智愚、贤不肖、是非、大小,都一律等量齐观的。

而一视同仁着重强调的是对人或动物的态度是平等的,不分厚薄亲疏,如: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三、褒贬失当①李明见别人在下棋、不免倍增心喜、蠢蠢欲动。

(跃跃欲试)②姐姐性格孤僻,卓尔不群,平时很少参加社交活动。

分析:①中的蠢蠢欲动原是形容虫子蠕动的样子,现多用来形容敌人准备进犯或坏人准备捣乱,明显带有贬义。

如据点里的敌人又蠢蠢欲动。

②中的卓尔不群是指高高直立,超出一般,形容道德、学问的成就超乎寻常,与众不同。

例句中将卓尔不群和性格孤僻并列,显然作者以为不群就是不合群,这与原意大相径庭,应当将卓尔不群改为落落寡合或郁郁寡欢。

四、顾此失彼①这些具有穿云裂石之功的大力士一上场,就把观众的目光吸引了过去。

成语误用的八大类型

成语误用的八大类型

成语误用的八大类型
1、语义理解误用:
这是指成语本身意义的误用,也就是使用者没有正确理解成语本身的意义而作出错误的用法。

例如“下象棋”,“下”应是“走”;“笑里藏刀”,“笑里”应是“假笑”;“挂羊头、卖狗肉”,“挂羊头”应是“卖狗肉”。

2、语法误用:
这是指因没有掌握成语的语法形式,而使用错误的成语形式、词语句型。

例如“有好生之德”,“好”应该“善”;“乐极生悲”,“乐”应该“欢”。

3、搭配误用:
这是指使用者没有恰当搭配实际语境而出现的错误,例如“吃着碗里瞧着锅里”,“瞧”应该是“看”;“风马牛不相及”,“风马牛”应该是“牛马风”。

4、补语误用:
这是指由于不恰当的补充词语而使语意不准确或不完整,例如“三生有幸”,“三生”应为“一生”;“穷当益坚”,“当益”应为“当益处”。

5、同音误用:
这是指成语的词语或字的发音和其他的字的发音相似而产生的错误,例如“乱七八糟”,“乱”应该是“郎”;“按图索骥”,“骥”应该是“驹”。

6、形式误用:
这是指由于不正确使用成语形式而产生的错误,例如“一把芝麻开门”,“开门”应该是“开门见山”;“拂袖而去”,“拂袖”应该是“拂袖而逝”。

7、省略误用:
这是指由于不正确的省略成语词语而产生的错误,例如“金玉满归”,“归”应该是“堂”;“计上心头”,“计上”应该是“日夜”。

8、混淆误用:
这是指由于词语含义相近而造成的错误,例如把“假象”当作“假想”;把“因循苟且”当作“因势利导”。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成语误用类型及举例(望文生义+褒贬误用+用错对象)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成语误用类型及举例(望文生义+褒贬误用+用错对象)

高考语文成语误用类型及举例一、望文生义(错误原因:对一些成语,想当然地从字面上认定其意思,导致误用)【暴虎冯河】空手打老虎,徒步过大河。

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蛮干。

暴,空手搏斗。

冯,同“凭”,从水中走过去。

【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不能理解为“连续不断”。

【不刊之论】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形容言论确当,无懈可击。

刊,古代指削除错字。

【不名一文】一个钱也没有。

也说一文不名。

【不瘟不火】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正确的。

多用于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然,是的,对的。

【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

现也指一言不发。

不能理解为“不说一句赞成的话”。

【不足为训】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

训,准则。

【惨淡经营】惨淡,形容苦费心力。

经营,谋划并从事某项事情。

原指下笔前极力构思。

后也形容在困境中艰难地从事某种事业。

常常被错误地理解为经营状况不好。

【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

形容畏惧、憎恨或鄙视的样子。

【曾几何时】时间过去没有多久。

【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长袖善舞】比喻做事有所凭借,就容易成功。

多用来形容有财势、有手腕的人善于钻营取巧。

【城下之盟】敌军到了城下,因无力抵抗而跟敌人订的盟约。

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多指不平等的)。

多误解为签订合同。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易误用为形容人专心,没有听到。

【大方之家】见识广博,懂得大道理的人。

大方,专家学者,内行人。

【大快人心】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

仁,仁义,道义。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耳提面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还贴近耳朵提醒、叮嘱。

形容恳切地教导。

【罚不当罪】处罚与所犯的罪行不相当。

指处罚过轻或过重。

【犯而不校】受到别人的触犯,也不计较。

【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

(含贬义)【高山流水】指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容易误释的成语(下面解释均正确)七月流火: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

火:火星。

日长一线:指冬至后白昼渐长。

木人石心:比喻人不受诱惑,不动心。

不经之谈:形容荒唐无根据的话。

经:通常的道理。

长治久安:指国家长期太平、安定。

治:太平。

党同伐异:和自己同派的就偏袒,不一派的就攻击。

党:偏袒。

高屋建瓴:在高屋顶上倒翻瓶子里的水;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

建:倒水,泼水。

毫发不爽:一点也不差。

爽:差错,失误。

积毁销骨:众人不断的毁谤,可以置人于死地。

销:熔化。

久假不归: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假:借。

劳燕分飞:比喻人离别。

劳:伯劳鸟。

钟灵毓秀:美好的自然环境孕育优秀的人才。

钟:凝聚,集中。

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体:体验,实行。

韬光养晦:隐藏自己的才能、锋芒,不使外露。

韬:隐藏。

微言大义:精微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远意义。

微:精微。

文过饰非:用假话掩饰自己的过失、错误。

文:掩饰。

一傅众咻:一个人教,许多人扰乱。

咻:教。

旷日持久:荒废时日,拖延很久。

旷:荒废。

人浮于事:人员数量多于工作所需,人多事少。

浮:超过。

曲突徙薪: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搬开灶旁的柴,避免发生火灾;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止危险发生。

突:烟囱。

感同身受: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蒙受恩惠一样。

不能理解为“共鸣”。

雅俗共赏:指人的文化水平的高低。

不能理解为“作品的雅俗”。

求全责备:指对人对事苛求完美。

不能理解为“对人的责备”。

噤若寒蝉:形容不敢作声。

不能理解为“冷得不能出声”。

对簿公堂:指公堂上受审。

不能理解为“告上法庭”。

目光如炬:形容见识远大。

不能理解为“目光炯炯有神”。

空谷足音:比喻极难得的音讯或事物。

不能理解为“传播声音(空谷传声)。

登堂入室:比喻造诣高深的程度。

不能理解为“步入屋室”。

置若罔闻:放在一边,好象没有听见。

不能理解为“不放在心上(置之度外)”。

炊沙作饭:并非形容生活艰难,而是比喻白费气力,劳而无功。

穿凿附会:指将毫无关联的事物生拉硬扯在一起强作解释,并非‘凿穿它使之符合规格”毫发不爽:意为“一点不差”,并非“一点儿也不爽快”。

怙恶不悛:指“坚持作恶,不肯悔改”,并非“保护恶人使之不悔改”。

苦心孤诣:指费尽心血,刻苦钻研,在学问技艺上达到别人不及的境界。

并非“苦心去发明创造”。

门可罗雀:意为“门庭冷落”,并非“门庭若市”。

米珠薪桂:形容物价昂贵,并非“把珍珠当米粒,把桂木当柴薪,比喻挥霍无度”。

杀人越货:意为“杀害人命并抢劫财物”,并非“杀了人却(越过)不要财物”。

虚与委蛇:形容对人假意应酬敷衍,并非“假意给人一条蛇”。

纵横捭阖:意为“在政治上,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分化或争取”,并非“往来奔驰”。

闪烁其辞:意为“说话吞吞吐吐,躲躲闪闪”,并非“说大话”,“说过头话”,“闪光语言”。

付之一笑:形容对事情不过分计较,不要误解为对人和气。

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祸起萧墙:指祸乱从内部发生。

一衣带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下车伊始: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水清无鱼: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盲人瞎马: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

独步天下:天下没有第二个。

二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成语的特点之一是意义的整体性,其意义往往不是它的组成部分意义的简单总和,因此不能只按照字面意思去牵强附会,而应做到三点:(1)要弄清成语的来源及其故事的内容,(2)要辨明成语的细微差异,(3)要区分成语语义的范围,避免望文生义。

1、三人成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

2、河东狮吼:比喻悍妇发怒。

3、下里巴人:古代楚国的一种较通俗的歌曲,泛指通俗的文艺作品.4、侧目而视:敢怒不敢言,形容拘谨畏惧的样子。

5、良莠不齐:好人和坏人掺杂在一起。

不表示学习成绩参差不齐。

6、马革裹尸:用马皮将尸体包裹起来,指英勇杀敌,战死疆场。

7、江河日下:比喻事物日趋衰落,情况一天不如一天。

8、曾几何时: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

9、目无全牛:语出《庄子•养生主》,形容技艺达到极纯熟的境界。

10、危言危行:危,而是指正直,“危言危行”意思是“讲正直的话,做真正的事”。

11、万人空巷: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到大街上,街上人山人海,多形容欢迎、庆祝等盛况。

12、望其项背:能够望见脖子和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句。

13、空穴来风:消息、传闻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14、捉襟见肘:本指衣服破烂,后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

15、名正言顺:名义正当,道理也讲得通。

后指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含有理直气壮的意思。

16、噤若寒蝉:“噤”作“闭口不言”讲,该成语表示一个个都默不作声,就像秋天不叫的蝉。

17、火中取栗:源自法国作家拉•封登的寓言,指受人利用冒了险,结果白吃苦头自己还没有得到好处。

18、不赞一词:“写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

现也指一言不发。

19、涣然冰释:比喻相互间的前嫌、怀疑、误会等完全消除或困难迅速克服。

20、惨淡经营:本来是说作画之前的苦心构思,后来形容苦费心思于谋划并从事某项事情或事业。

三容易用错对象的成语成语适用对象和范围一般是比较固定的,具有很强的单一性,如果对成语所表达的习惯对象或范围缺乏了解,便会使陈述和被陈述之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造成误用。

1、巧夺天工:适用于描述人工制作的东西,指人工的技艺极其精巧,胜过自然。

2、美轮美奂:一般用来形容“房屋的高大华丽”。

3、风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优美。

4、蓬筚生辉:自谦之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只能用于自己。

5、倚马可待:站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

6、草长莺飞:形容江南春色的词语。

7、楚楚动人:形容女人打扮鲜明,姿态娇柔,能打动人。

8、信笔涂鸦:形容书法拙劣或胡乱写作,不是指画画。

9、洗心革面:指“改正错误,重新做人”,只能用于人,不能用于刊物。

10、汗牛充栋:用牛运书,牛要累得出汗;用屋子放书,要放满整个屋子。

形容书籍很多。

它只能指书多。

11、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或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12、如坐春风:比喻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长辈或良师的恳切教诲。

13、抛砖引玉:谦辞,多用于自己一方。

14、炙手可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只可指人,不能指其它的。

15、忝列门墙:谦辞,“忝”表示自己位列其中会让余者蒙羞。

该词只能用于自己,不能用于他人。

16、鼎力相助:“鼎力”指能够扛鼎的巨大力气、能力,是赞美他人之辞;该成语属于敬辞,不能用于自己。

17、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只能用于夫妻之间相敬相爱,关系融洽。

18、东山再起:是说东晋谢安退职后在东山做隐士,后来又出任要职。

东山再起是指再度任职,或比喻失势后重新任职。

它用于人而不用于物。

19、朝思暮想:往往用于思念。

20、不知所云:指说话人语言紊乱空洞。

四褒贬误用类的成语成语中相当一部分是具有明显的色彩的,使用时如果不加以区别,就会导致误用。

不辨色彩主要表现在褒贬误用、语体色彩不当等方面。

1、倾巢出动:比喻全部出动,多用于贬义。

2、重整旗鼓:“失败后,重新聚集力量再干”,是褒义词,不作贬义用。

3、有口皆碑:指所有的人都是活的纪念碑,比喻对突出的好人好事一致颂扬。

4、半斤八两:较多用于贬义。

5、气冲霄汉:常形容大无畏的气概和精神。

6、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有官可做。

一般用来形容坏人当道,恶人得志。

7、胸无城府:“城府”是指城市和官府,比喻待人处事的心机。

整个词语的意思是指为人坦率真诚,不用心机。

是褒义词,不用作贬义。

8、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意思是“所有的坏事都干尽了”。

9、趋之若骛:比喻许多人像鸭子一样成群的赶过去,多含贬义。

10、处心积虑:指存心已久,费尽心机,也指千方百计地谋算,多用作贬义。

11、蠢蠢欲动:贬义词。

12、翻云覆雨:比喻耍手段,弄权术,反复无常。

13、始作俑者:贬义,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14、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改内容。

五容易造成词义重复的成语成语在运用中相当于一个词,就要和句中其他词语相搭配,虽然成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是准确的,但还要防止与句中其他词语意义重复。

1、忍俊不禁:“忍不住要发笑”,后面不能再用“笑起来”。

2、孑然一身:指孤零零的一个人。

3、不虞之誉:“没有预料到的赞扬”的意思。

4、遍体鳞伤:(前面不能加全身)5、贻笑大方:前面不能再加“让人”。

6、记忆犹新:指过去的事,至今还记得非常清晰,就像新近发生的事情一样。

7、变本加厉:原指比原来更加发展,现多形容情况比原来更加严重。

前面不能再用“更加”。

8、莘莘学:指众多的学生,不能再用“广大”来修饰。

9、难言之隐:难以言说的苦衷,“苦衷”与“隐”重复。

10、生灵涂炭:形容在反动统治下,广大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不能再加“人民”。

11、妄自菲薄: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不能加“自己”。

12、民不聊生:意思是人民没办法生活,前面不加“劳苦大众”13、类似的还有:一场南柯一梦;显得相形见绌;好像如芒在背;目前的当务之急;接踵而至地闯进来;津津乐道地说着;海内外闻名遐迩;责无旁贷的责任;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六双重含义成语误用有些成语有不止一个义项,许多考生对这些成语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有的成语常用义往往是其引申义或具体义,一旦成语重新回到本义时,往往被认为用错了。

如:1、灯红酒绿:常被用来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其实,它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

2、苦心孤诣:形容尽力钻研、经营,达到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形容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费尽心思。

3、“想入非非”,一般用来形容胡思乱想、不切实际,多用作贬义。

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1995年高考题)【实际“非非”是佛家语,指“一般人识力所达不到的境界”。

本句把它用来形容“种种天真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不同一般的”“丰富的想象力”,是贴切的。

】4、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说话表达得充分、详尽,也可指暴露的很彻底。

5、不三不四:形容人不正派、不规矩,也用来说明事物不成样子。

6、捉襟见肘:原来是说衣服破烂,生活穷困。

后来比喻顾此失彼,无法应付。

7、铤而走险:形容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

由于现在多用来表述违法乱纪分子的行动,一般人又把它视为贬义,其实,它是一个中性成语。

8、一针见血:通常是比喻说话、写文章言辞直截、简要,能切中要害,但它的本义是一针就见到血,形容医务人员技术熟练。

9、匪夷所思:形容人的思想离奇,也指一般人所想像不到的。

10、平铺直叙:形容说话或写文章平平淡淡,没有起伏,重点不突出;也指说话、写文章不加修饰,直接地简单地说出自己的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