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二十四节气表 24节气交节时间表

合集下载

2017年历农历节气(打印版)

2017年历农历节气(打印版)

2月
三 1 初五 5 6 7 8 初九 初十 十一 十二 12 13 14 15 十六 七九 情人节 十九 19 20 21 22 廿三 廿四 廿五 八九 26 27 28 2月大 龙抬头 初三 四 2 初六 9 十三 16 二十 23 廿七 五 3 立春 10 十四 17 廿一 24 廿八 六 4 六九 11
5
10月
日 1
国庆节
11月
四 5 十六 12 廿三 19 三十 26 初七 五 六 6 7 十七 十八 13 14 廿四 廿五 20 21 9月小 初二 27 28 初八 重阳节 日 一 二 三 1 十三 8 二十 15 廿七 22 小雪 29 十二 四 2 十四 9 廿一 16 廿八 23 初六 30 十三 五 3 十五 10 廿二 17 廿九 24 初七 六 4 十六 11 廿三 18
2017年日历
1月
日 1 元旦 8 三九 15 十八 22 廿五 29 初二 一 2 初五 9 十二 16 十九 23 廿六 30 初三 二 3 初六 10 十三 17 四九 24 廿七 31 初四 三 4 初七 11 十四 18 廿一 25 廿八 四 5 腊八 12 十五 19 廿二 26 五九 五 6 初九 13 尾牙 20 小年 27 除夕 六 7 初十 14 十七 21 廿四 28 春节 日 一 二
万圣节
三 4
中秋节
11 廿二 18 廿九 25 初六
5 十七 12 廿四 19 初二 26 初九
6 十八 13 廿五 20 初三 27 初十
7 立冬 14 廿六 21 初四 28 十一
25 初八
3 十六 10 廿三 17 三十 24 初七 31 二九
4 5 6 十七 十八 十九 11 12 13 廿四 廿五 廿六 18 19 20 11月大 初二 初三 25 26 27 圣诞节 初九 初十

2017年二十四节气表

2017年二十四节气表
2017年二十四节气表
序号 节气名称
阳历日期
1
立春
2017年2月3日
2
雨水
2017年2月18日
3
惊蛰
2017年3月5日
4
春分
2017年3月20日
5
清明
2017年4月4日
6
谷雨
2017年4月20日
7
立夏
2017年5月5日
8
小满
2017年5月21日
9
芒种
2017年6月5日
10 夏至 2017年6月21日
21
大雪 2017年12月7日 十月(大)二十
22
冬至 ############# 十一月(大)初五
23
小寒 2017年1月5日 十二月(大)初八
24
大寒 2017年1月20日 十二月(大)廿三
14
处暑 2017年8月23日 七月(大)初三
15
白露 2017年9月7日 七月(大)十八
16
秋分 2017年9月23日 八月(小)初四
17
寒露 2017年10月8日 八月(小)十九
18
霜降 ############# 九月(大)初五
19
立冬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17年11月7日 九月(大)二十
20
小雪 ############# 十月(大)初五
11 小暑
2017年7月7日
12 大暑 2017年7月22日
农历日期 正月(小)初七 正月(小)廿二 二月(大)初八 二月(大)廿三 三月(小)初八 三月(小)廿四 四月(大)初十 四月(大)廿六 五月(小)十一 五月(小)廿七 六月(小)十四 六月(小)廿九

2017年节日节气时间表

2017年节日节气时间表
周末
5

周末
6

7

立冬
8

记者节
9

10

11

光棍节
12

周末
13

14

15

16

17

大学生节
18

十月大
19

周末
20

21

22

小雪
23

感恩节
24

25

周末
26

周末
27

28

29

30

2017.12
日期
星期
节假日
1

艾滋病日
2

周末
3

周末
4

5

6

7

大雪
8

9

周末
10

周末
31

2017.8
日期
星期
节假日
1

建军节
2

3

4

5

周末
6

周末
7

立秋
8

9

10

11

12

周末
13

周末
14

15

日本投降
16

二十四节气表

二十四节气表

二十四节气表二十四节气表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

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含义立春:每年的2月4日或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

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

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每年的5月5日或6日,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每年的6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

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正值中伏前后。

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

(完整版)二十四节气大全

(完整版)二十四节气大全

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 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

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 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 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 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 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 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 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 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 指导农事活动, 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一、立春1.介绍: 立春, 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又称“打春”, “立”是“开始”的意思, 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 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

古人将立春定为24个节气之首。

立春之日, 晚上七点时仰望星空, 可见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东北, 即方位角45度的地方, 古人称为艮(八卦之一)的方向。

立春的“立”表示开始, “春”表示季节, 故立春有春之节气已开始之意。

农谚有“春打六九头”、“几时霜降几时冬, 四十五天就打春”之语, 从冬至开始入九“五九”四十五天, 因而立春正好是“六九”的开始。

2、由来立春作为节令早在春秋时就有了, 那时一年中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个节令, 到了《礼记?月令》一书和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子?天文训》中, 才有24个节气的记载。

在汉代前历法曾多次变革, 那时曾将24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定为春节, 意思春天从此开始。

这种叫法曾延续了两千多年, 直到1913年, 当时的国民政府正式下了一个文件, 明确每年的正月初一为春节。

此后立春日, 仅作为24个节气之一存在并传承至今。

3、习俗立春亦称“打春”、“咬春”, 又叫“报春”。

这个节令与众多节令一样有众多民俗, 有迎春行春的庆贺祭典与活动, 有打春的“打牛”和咬春吃春饼、春盘、咬萝卜之习俗等。

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 我国历朝历代的迎春仪式隆重而浩大。

2017年日历(注明假日、中国传统节日、24节气)

2017年日历(注明假日、中国传统节日、24节气)
廿五 廿六 廿七 廿八 廿九 除夕 春节
5 29 30 31 1 2 3 4
初二 初三 初四 初五 初六 初七 初八
二月
CW 日 一 二 三
5 29 30 31 1
初二 初三 初四 初五
65 6 7 8
初九 初十 十一 十二
7 12 13 14 15
十六 十七 情人节 十九
8 19 20 21 22
13 14 15
二十 廿一 廿二
20 21 22
廿七 廿八 大暑
27 28 29
初五 初六 初七
345
十二 十三 十四
八月
CW 日 一 二 三
31 30 31 1 2
初八 初九 建军节 十一
32 6 7 8 9
十五 立秋 十七 十八
33 13 14 15 16
廿二 廿三 廿四 廿五
34 20 21 22 23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16 16 17 18 19 20 21 22
二十 廿一 廿二 廿三 谷雨 廿五 廿六
17 23 24 25 26 27 28 29
廿七 廿八 廿九 4月大 初二 初三 初四
18 30 1 2 3 4 5 6
初五 劳动节 初七 初八 青年节 立夏 十一
五月
May
初六 七夕节 初八 初九 初十 十一 十二
36 3 4 5 6 7 8 9
十三 十四 中元节 十六 白露 十八 十九
37 10 11 12 13 14 15 16
教师节 廿一 廿二 廿三 廿四 廿五 廿六
38 17 18 19 20 21 22 23
廿七 廿八 廿九 8月大 初二 初三 秋分
39 24 25 26 27 28 29 30

最全的二十四节气表-二十四节气歌

最全的二十四节气表-二十四节气歌

最全的二十四节气表-二十四节气歌春季立春2月3—5日雨水2月18--20日惊蛰3月5--7日春分3月20--22日清明4月4--6日谷雨4月19--21日夏季立夏5月5--7日小满5月20--22日芒种6月5--7日夏至6月21--22日小暑7月6--8日大暑7月22日--24日秋季立秋8月7--9日处暑8月22--24日白露9月7--9日秋分9月22--24日寒露10月8--9日霜降10月23--24日冬季立冬11月7--8日小雪11月22--23日大雪12月6--8日冬至12月21--23小寒1月5--7日大寒1月20--21日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二十四节气(24 solar terms),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

二十四节气,于中国先秦时期就已经订立、到汉代完全确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皮秒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美容仪器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1]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2] 2017年5月5日,“二十四节气”保护联盟在浙江杭州拱墅区成立。

中国二十四节气表

中国二十四节气表

中国二十四节气表中国二十四节气是中国悠久历史传统发明的一种新','俗习俗,自古以来中国农民就用它来确定农事活动的季节性变动。

它提供了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四季耕作作物的具体日期及收获期,在不同时期给农民指引行动方向。

中国二十四节气的定义源于中国“阴阳五行”的宇宙观,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的《太玄经》。

它的节气的具体来历则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律历志》(或称《律统》)和秦朝时期的兵法家司马迁所写的《淮南子》中。

明朝时候,周玉衡编写了《日晷经》,用历法分析了二十四节气的产生。

中国二十四节气,由农历每月的十五日半月分为两段,每段折中称为一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始启是由农历正月初一称为“立春”,月中又称“雨水”,又称“惊蛰”,称为“春分”,月末叫“清明”。

随着每月的循环,随着时节的变换,二十四节气又重新开始。

这24 个节气时刻逐一到来,每个节气都有意义深远,传达了人们对四季节更换及其影响的土壤、气候、风土及植物生长的认识,以及农活动的安排。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及耕作习俗。

一些习俗活动仍然有着其节气的时节性特征。

比如过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十五的农事活动有着与节气的密切联系,比如松土、种谷等,这一切都延申至今日社会的生活习俗,以及世外桃源般的乡间节庆。

中国二十四节气至今仍然对耕作习俗及日常生活有着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中国人民开垦荒野、战胜饥荒的重要理论基础,而且影响到各个层面,比如供奉祭祀、传统节日、农业耕作、生产活动及人们的衣食住行社会活动等,都受到节气的约束。

人们也借助它形塑出中华文明的哲学思想及文化的范畴,比如节气有着“秋分”、“冬至”、“衰微”等季节性特征,很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