蚜虫类
蚜虫分类现状与展望

二 探索期
19世纪50年代~20世纪初,这一阶段有更多 的属被建立和描述,现今沿用的约有70多个。这一 时期形成的分类系统变动很大,基本没有形成主流 的观点。到1908年,蚜虫的许多独立类群尽管没被 准确的划分,却已被发现和命名,包括球蚜类、瘿 绵蚜类和大蚜类等。
对该类昆虫生活周期和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都具有 重要的经济意义。在理论研究方面,蚜虫类是解决 一些重大生物学问题的较好研究模型。
蚜虫具有孤雌生殖和有性生殖交替进行的生殖 方式独特,以及许多复杂的生物学和行为学特征, 包括诱发虫瘿、与内共生菌和寄主植物间存在协 同进化关系、有蚂蚁伴生等。对这些现象起源和 演化的探讨对推动整个昆虫进化理论研究具有重 要的意义。
13
蚜虫分类的展望
世界蚜虫类形态学研究较为深入,分类系统基本成 熟稳定,但仍存在很多的分歧,目前仅依靠形态学手段 已经难以解决蚜虫系统发育关系。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 分析方法的飞速发展为解决这些矛盾提供了新的手段和 机会,但是初步的分子研究尝试也提示我们,蚜虫类可能 存在着快速成种的进化模式,要得到理想的系统发育关 系并非易事, 尝试更多新的分子标记,结合其他相关特 征综合分析结果会更科学。
分歧集中在卵胎生蚜虫各类群的亲缘关系中。 短痣蚜类 Anoeciiens 和大蚜类 Lachniens系统
关系 大蚜类系统位置 毛蚜类 Chaitophoriens 系统位置 斑蚜类 Drepanosiphiens、纩蚜类 Mindariens
果树蚜虫最全种类及防治措施介绍

果树蚜虫最全种类及防治措施介绍果树蚜虫是一类对果树生长发育产生重大影响的害虫,常见的蚜虫有绿蚜、黑蚜、桃蚜、根须蚜等。
它们常常以大量的数量群居于果树叶片上,通过吸取果树的汁液,给果树带来重大损害。
以下将对常见的果树蚜虫种类及其防治措施进行介绍。
1.绿蚜:绿蚜是最常见的果树蚜虫之一,主要寄生在果树的嫩叶和嫩枝上,初孵幼虫呈现黄绿色,成虫呈现深绿色。
大量绿蚜汇集在果树上,会受到繁殖能力减弱、叶片凋落和果实变小等危害。
防治措施包括进行合理的精细化管理、及时进行清除和灭杀,并可以使用绿色无公害的农药进行喷洒。
2.黑蚜:黑蚜是另一常见的果树蚜虫,通常寄生在果树的花芽、嫩叶和嫩枝上。
黑蚜初孵幼虫为灰白色,成虫为黑色,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
黑蚜对果树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吸食果树的汁液,导致植株生长受阻、果实变小等现象。
防治措施包括使用专门对付黑蚜的防治药剂、人工摘除虫体,并保持果园的清洁卫生。
3.桃蚜:桃蚜是寄生在桃树上的一种蚜虫,主要危害桃树的嫩叶、嫩枝等部位。
桃蚜通过吸取桃树的汁液导致桃树叶片红化、卷曲和变形,严重时可能引起桃树的死亡。
防治措施可通过进行化学防治或进行生物防治。
化学防治主要有喷洒杀虫剂,而生物防治则可利用天敌如蚜小蜂进行控制。
4.根须蚜:根须蚜是寄生在果树根系上的一种蚜虫,主要危害果树的根部,特别对果树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根须蚜主要通过在果树根部吸取汁液导致果树根系弱化、生长受阻。
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使用根际土壤处理剂进行灌溉和喷洒、清除病害的果树。
针对上述蚜虫的防治措施,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和药剂。
还应注意果园的清洁卫生,定期清除积累的落叶、杂草和病虫害,以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和扩散。
此外,加强果树的管理,保证果树健康生长也是预防果树蚜虫发生和传播的重要手段。
总结起来,果树蚜虫是对果树生长发育产生重大危害的害虫,其中包括绿蚜、黑蚜、桃蚜和根须蚜等。
针对不同的蚜虫种类,可采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人工清除等多种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蚜虫及小麦蚜虫

菜蚜
世代 在温暖地区北方地区年发 生十余代,南方地区年发生数十代 越冬繁殖 温暖地区或在温室内以无 翅胎生雌蚜繁殖,终年为害。 长江以北地区在蔬菜上产卵越冬, 翌春3~4月孵化为干母,在越冬寄主 上繁殖几代后产生有翅蚜,向其他蔬 菜上转移,扩大为害, 无转寄主习性。到晚秋部分产生 性蚜,交配产卵越冬。 发育适温 6 --25度 在较低温情况 下萝卜蚜发育快,9.3℃时发育历期 17.5天,桃蚜9.9℃,需24.5天。
蚜虫
蚜虫,又称腻虫、蜜虫,是一类植食性昆虫,是地球上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 一。包括蚜总科(又称蚜虫总科,学名:Aphidoidea)下的所有成员。 目前已经发现的蚜虫总共有10个科约4400种,其中大约有250种是对于农林 业和园艺业危害严重的害虫。
菜蚜
有翅蚜
蚜虫的地位及追源
蚜虫属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 虫纲、半翅目、蚜总科。{人,动 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 ,哺乳纲,真兽亚纲,灵长目, 简鼻亚目,人科,人亚科(黑猩 猩,南方古猿 ),人属,智人} 昆虫在地球上约出现于3.5亿年前 ,经历了漫长的演化历程。 DNA与化石证明,人类大约于3000 万年前即0.3亿万年前,起源于非 洲。 昆虫的起源有多种学说,一类学 说认为系由水栖祖先演化而来, 例如,三叶虫起源说。
节肢动物起源于类似环节动物的蠕虫,经历下列演进阶段: ①各节腹侧生出附肢,以便行走; ②头部发展为触角、眼和口器,成为感觉和取食中心; ③翅和足集中在胸部成为行动中心; 腹部是内脏和生殖中心。
蚜虫大小
蚜虫的大小不一,身长从一到十毫米不等。最大的蚜虫-长吻蚜 10毫 米。
最大的昆虫
最大的昆虫是绿竹节虫,身长达60厘米。最大的蝴蝶亚历山大鸟翼蝶 翅展达30厘米。
蚜虫类主要害虫

蚜虫类主要害虫:蚜虫类害虫同翅目蚜总科。
体型小,繁殖能力强,生殖方式多样,寄主范围广。
危害时多数在叶背、心叶,有一定的隐蔽性,抗药性强。
以成虫、若虫聚集为害,常使芽梢卷曲。
该类害虫为害时排泄大量蜜露,容易诱发煤污病,有些蚜虫种类取食时成为病毒的传播者。
蚜虫类多以卵在树木的枝条上越冬,在南方温暖地区可周年繁殖为害,与蚂蚁存在共生关系。
(1)桃蚜又名桃赤蚜、烟蚜、菜蚜、温室蚜。
分布于全国各地,危害海棠、郁金香、叶牡丹、百日草、金鱼草、金盏花、樱花、蜀葵、梅花、夹竹桃、香石竹、大雨花、菊花、仙客来、一品红、白兰、瓜叶菊、桃、月季、李、杏等300多种花木。
桃蚜北方1年发生20~30代,南方30~40代,生活周期类型属乔迁式。
在我国北方主要以卵在枝梢、芽腋等裂缝和小枝等处越冬,少数以无翅胎生雌蚜在十字花科植物上越冬。
翌春3月开始孵化危害,先群集在芽上,后转移到花和叶,5~6月份繁殖最甚,并不断产生有翅蚜迁入到蜀葵和十字花科植物上危害,10~11 月又产生有翅蚜迁回桃、樱花等树木,如以卵越冬,则产生雌雄性蚜,交尾产卵越冬。
桃蚜在不同年份发生量不同,主要受雨量、气温等气候因子影响。
降雨是蚜虫发生的限制因素。
桃蚜的天敌有瓢虫、食蚜蝇、草蛉、蜘蛛、寄生菌等。
(2)月季长管蚜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等地,危害月季、蔷薇、玫瑰、七里香、藤本月季等、月季长管蚜1年发生10代,以成、若蚜在月季、蔷薇的叶芽和叶背越冬,翌春越冬蚜虫开始活动,并产生有翅蚜,全年盛发期在4~5月和9~10月。
(3)棉蚜也叫瓜蚜。
可为害牡丹、美人蕉、郁金香、百合、葫芦科花卉、菊花、蜀墓香石竹、鸡冠花、瓜叶菊、一串红、兰花、报春花、仙客来、木槿、玫瑰、月季、扶桑、紫荆等植物,还可传播病毒病。
以刺吸式口器插人寄主叶背面或幼嫩部分吸食汁液,受害叶片向背面卷缩,叶表有蚜虫排泄的蜜露,并往往滋生霉菌。
与一种个体较小的黄蚁有共栖关系。
形态特征:卵初产时橙黄色,6天后变为漆黑色,有光泽。
花卉蚜虫的危害与防治

花卉蚜虫的危害与防治蚜虫,又称腻虫、蜜虫,是花卉栽培中最常见的害虫,属同翅目、蚜科。
它体小、繁殖力强,寄主复杂多样,危害期长,又是传播病毒病的主要媒介。
蚜虫种类多达2000多种,已被列为世界性害虫。
一头成蚜一代可产70头小蚜虫,一年可以繁殖十几代,甚至几十代。
危害花卉的蚜虫种类多,有时单一发生,有时混合发生,现将其主要种类及防治介绍如下。
主要种类:1.棉蚜。
又叫腻虫,杂食性害虫,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主要危害扶桑、蜀葵、木槿、兰花、石榴、玫瑰、百合、香石竹、菊花、海棠、茶花、仙客来等多种花卉植物。
一年发生20多代,以卵越冬,来年温度上升到10℃以上时孵化,先危害越冬寄主,经3-4代后产生有翅迁移蚜,4-5月迁到夏季寄主上危害,99-10月迁到越冬寄主上继续繁殖危害,11月份产生有翅雄蚜和无翅雌蚜,交尾产卵。
2.桃蚜。
又名赤蚜、烟蚜,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每年发生20多代,其中以春季危害性最大。
以卵在桃树的树皮、枝梢、芽腋及枝条缝隙中越冬。
初春桃树开花,桃蚜越冬卵也在此时开始孵化,同时开始孤雌胎生繁殖,若虫积聚在刚萌发的嫩芽上危害。
3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始繁殖,特别是在春季气温回升快,且又处在干旱的情况下,繁殖最快,危害也最严重。
连续繁殖几代后,随着温度的急剧上升,开始产生有翅蚜,迁飞到其他寄主上危害。
直至11月上旬又迁飞到桃树上,产卵越冬。
主要危害兰花、樱花、蜀葵、万寿菊、茉莉、文竹、美人蕉、牡丹等300多种植物。
每年发生10-30代,以卵在嫩枝、树皮裂缝越冬,次年3月孵化危害,并进行孤雌胎生繁殖,5-6月繁殖快危害重,10月产生有翅蚜,交尾产卵。
3.绣线菊蚜。
又称苹果蚜、苹果黄蚜,主要危害樱花、绣球花、绣线菊、贴梗海棠、西府海棠桂花、栀子花、榆叶梅、花桃、白兰等多种花木植物。
每年发生10多代,以卵在一年生枝条嫩梢及枝条缝隙内越冬,4月下旬开始孵化,6-7月快速繁殖,危害加重,此时产生大量有翅胎生雌蚜,向其他植株上转移,8-9月数量减少,10-11月产生有性蚜,交尾后产卵越冬。
常见14种蚜虫地识别及综合防治技术

常见14种蚜虫的识别及综合防治技术概述蚜虫属同翅目蚜总科,又称腻虫。
蚜虫是园林中最常见的害虫之一,由于大量分泌蜜露,因此也叫蜜虫。
蚜虫每年发生代数很多,有的蚜虫一年十几代甚至三十多代,多以卵在树木的枝条上越冬。
蚜虫的生活史比较复杂,可分为干母、干雌蚜、迁移蚜、侨蚜、性母、有性蚜等几个生活阶段。
蚜虫具有世代交替现象,即春、夏两季为孤雌生殖,秋末冬初为两性生殖。
蚜虫多以卵越冬,春天危害后,迁飞到其他植物上继续危害,秋季入冬前又回到寄主上危害过冬。
因此,春夏两季,防治好蚜虫,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
蚜虫一般多以群集为害,主要以口器刺吸植物汁液养分,成蚜、幼蚜群聚于叶片、嫩茎、顶芽、新梢上,危害后常引起枝叶变色,叶片褪色、卷曲、皱缩或形成虫瘿,花蕾不能正常开花;蚜虫还大量分泌蜜露、粘污叶面,不但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常诱发煤污病的发生,使叶片变黑;有些种类还是植物病毒病和其他病害的重要传播媒介。
蚜虫也影响园林植物生长,降低观赏价值,严重时甚至造成植株死亡。
主要蚜虫桃蚜别名桃赤蚜、烟蚜、菜蚜。
主要分布于吉林、辽宁、内蒙古、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地。
寄主:桃树、樱花、月季、蜀葵、海棠等园林植物。
以卵在寄主的芽缝、裂皮缝内越冬。
翌年寄主叶芽萌发时,卵开始孵化,群集于嫩芽和嫩叶背面为害。
以5月份为害最严重,并大量繁殖产生有翅蚜,造成叶片卷曲和皱缩。
6~7月迁飞到其他花卉和植物上繁殖为害,秋季又产生小高峰,9~10月又迁回到越冬寄主植物上,产生有性雌、雄蚜交尾产卵越冬。
桃粉蚜别名桃大尾蚜、桃粉大尾蚜。
分布全国各地。
寄主:桃、杏、红叶李、樱桃、榆叶梅等园林植物。
以卵在寄主植物的芽腋、裂缝及短枝杈处越冬。
翌年寄主花芽萌动时,越冬卵孵化,产生无翅胎生雌蚜,群集于嫩梢、叶背上为害繁殖。
5~6月间繁殖最盛,为害最重,并产生大量的有翅胎生雌蚜迁飞到禾本科植物上为害繁殖。
桃粉蚜生活周期属乔迁型,10~11月产生有翅蚜返回越冬寄主上为害,并产生有性蚜,交尾、产卵越冬。
园林植物病虫害识别及防治技术

园林植物病虫害识别及防治技术阿地力沙塔尔新疆农业大学林学与园艺学院一、刺吸式为害的害虫1.蚜虫类的识别及其防治●同翅目属蚜虫总科 Aphidiodea。
识别特征:小型多态昆虫,同种间有无翅和有翅型。
触角3-6节,有感觉器。
跗节2节,第1节很短。
腹部常有腹管,末节背板和腹板分别形成尾片和尾板。
如有翅,则前翅比后翅大,前翅有翅痣。
蚜虫类的危害特点●危害嫩枝、幼芽、叶片及根部导致梢叶卷曲、变色或形成虫瘿或致煤污病,或传毒生物学特性主要种类主要种类主要种类蚜虫类的防治●在野外防治应在春秋季节等进行。
●一、结合园林树木修剪,冬季剪除有卵枝叶或刮除枝干上的越冬卵。
●二、园林树木萌发前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可兼治螨、蚧。
●三、在夏季注意保护和利用天敌,避免天敌昆虫活动旺盛时期大面积喷化学药剂,有必要施药时要局部施药(如根埋、涂干、注射)或选择施用对天敌安全的药剂。
蚜虫类的天敌蚜虫类的防治●四、药剂防治:●叶片有蚜率在30%左右、开始出现有翅蚜时即需进行防治。
●防治时可选用下列药剂:●1.2%烟参碱乳油1000倍液、●10%吡虫啉水剂2000倍液、●20%安克力乳油1500~30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1500倍液、●25% 喹硫磷乳油600~1000倍液。
●此外还可以选用速灭杀丁、敌百威、灭蚜松等。
蚜虫类的防治●肥皂液:防治对象刺吸式、咀嚼式口器类昆虫及叶螨类。
●制作方法:150~300g固体洗衣粉加入10L温水,0.5L酒精,1汤勺食盐溶解均匀即可。
施用方法:每隔7天用药1次,连用2 ~ 3次。
●尿素合剂:防治对象(蚜虫、蚧、粉虱、红蜘蛛)●配方:尿素0.5Kg、洗衣粉0.15kg、水50Kg●风油精:(蚜虫、粉虱)风油精稀释600-800倍喷雾。
2.介壳虫类的识别及其防治●蚧属于同翅目蚧总科●识别特征:一般称为介壳虫,雌雄异形。
雄虫有1对膜翅,后翅退化为平衡棍。
跗节1节。
雌虫无翅,跗节1-2节,3个体段常愈合,头胸分界不清,有的连腹部也分节不清。
同翅目蚜虫科分科检索表

同翅目蚜虫科分科检索表引言同翅目是昆虫纲中的一个目,包括了很多种类繁多的昆虫。
其中,蚜虫科是同翅目中的一个重要的科,也是农业害虫中的一类。
本文将详细介绍同翅目蚜虫科的分类、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蚜虫科的分类蚜虫科是同翅目中的一科,包括了很多种类的昆虫。
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蚜虫科可以进一步分为以下几个亚科:亚科1:xxx•特征1•特征2•特征3亚科2:xxx•特征1•特征2•特征3亚科3:xxx•特征1•特征2•特征3蚜虫科的特征蚜虫科的昆虫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这些特征有助于我们对它们进行辨识和分类。
以下是蚜虫科昆虫的主要特征:外形特征•身体细长,呈椭圆形•体色多样,常见的颜色有绿色、黄色、黑色等•体长一般在2-5毫米之间口器特征•口器为吸管状,用于吸食植物汁液•上下颚发达,用于刺入植物的组织繁殖特征•蚜虫科昆虫具有孤雌生殖的特点,即雌虫可以不经过交配而繁殖后代•雌虫通过产卵的方式繁殖,一般每次产卵数量较多蚜虫科的生活习性蚜虫科的昆虫主要以植物汁液为食,它们通过吸食植物的汁液来获取养分。
以下是蚜虫科昆虫的一些典型生活习性:寄主选择•蚜虫科昆虫对寄主植物有一定的选择性,不同种类的蚜虫偏好吸食不同的植物•一些蚜虫种类对农作物具有较高的亲和力,造成了农业上的严重危害群体生活•蚜虫科昆虫一般以群体的形式生活在植物上•群体中的蚜虫通过释放信息素来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和配合传播病原体•一些蚜虫种类可以传播植物病毒等病原体,对农作物造成二次危害•蚜虫通过吸食感染病毒的植物汁液后,再吸食健康植物的汁液,将病毒传播给健康植物蚜虫科对农业的影响蚜虫科昆虫对农业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们可以造成农作物的减产甚至死亡。
以下是蚜虫科对农业的主要影响:吸食植物汁液•蚜虫科昆虫通过吸食植物的汁液,导致植物受损,影响其正常生长和发育•大量的蚜虫吸食植物的汁液会导致植物的叶片变黄、萎蔫甚至死亡传播病原体•一些蚜虫种类可以传播各种植物病毒,导致植物感染病毒病•病毒病会导致植物生长不良、果实畸形等问题,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经济损失•蚜虫科昆虫对农作物的危害严重,造成了农业上的巨大经济损失•农民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来控制蚜虫的数量,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成本结论蚜虫科是同翅目中的一个重要科,其昆虫对农业有着重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苹果蚜虫类型
• 为害苹果树的蚜 虫,常见的有 :绣线菊 蚜(苹果黄蚜,俗名蜜虫、腻虫)和 苹果瘤蚜(苹果卷叶蚜、俗名绿蚜) 、 和苹果棉蚜(血色蚜虫、赤蚜是国内 外检疫对象)。 • 绣线菊蚜和苹果瘤蚜同翅目,蚜 科 。 苹果棉蚜棉蚜 科
绣 被害叶片沿叶尖向叶背横卷,抑制新梢 线 生长,严重时引起早期落叶造成树势衰 菊 弱 蚜 危 害 苹 果 状
无翅胎生雌蚜 近纺锤形,体黄绿色,头黑 色。有翅胎生雌蚜腹部黄 绿色 ,头胸黑色。
无 翅胎生雌蚜暗绿色,头淡 黑色,额 瘤明显 。有 翅胎生 雌蚜头、胸部 黑色;额瘤明显 腹部 暗绿色
苹果瘤蚜
被害叶片沿叶缘向叶背纵卷,被害叶片出现 失绿红斑,最后枯死。果实被害果面出现不 整齐红斑,凹陷成畸形果。还能传播花叶病 毒
防治方法
• 1.严格实行苗木检疫。苹果棉蚜由于产生有翅蚜 量少,主要通过苗木或接穗传播。应禁止从疫区 调入苗木或接穗。 • 2.保护利用天敌瓢虫,草蛉等 • 3.人工防治 树上喷药 生长期 涂茎灌根 棉状物
树体枝 干各部位 覆盖白色 棉絮状物, 受害严重 时树体衰 弱,植株 被害部膨 大成瘤, 棉毛成团, 该处破裂, 阻碍水分、 养分的输 导
发生规律
• 绣线菊蚜一年 10余代,以卵在枝条 、裂皮缝、 芽缝越冬。以成虫、若虫群集危害嫩芽、新梢和 叶片。
苹果瘤蚜一年 10余代,以卵在枝梢缝隙 、 芽腋基 部越冬。 苹果棉蚜一年13-18 代,以若蚜在树干伤疤裂缝和 近地表根部皱褶或根蘖上越冬。主要群集危害2-3 年生枝干的枝条伤口、新梢、叶腋、果洼和外露 根系.受害皮层肿胀成瘤,易感染其他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