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无线网络和移动网络

合集下载

《无线通信技术》教学课件-第10章无线通信技术与物联网

《无线通信技术》教学课件-第10章无线通信技术与物联网
NB-IoT的上下行传输方案
第9章 5G网络中的安全问题
16
3.重传机制 重传是NB-IoT提升覆盖范围的另一个重要手段。重传就是多个子帧传送一个传输块。在 不同场景下,NB-IoT的上下行传输重传次数是由基站侧单独配置的,NB-IoT最大可支持 下行2048次重传,上行128次重传。
二、授权频段物联网技术
NB-IoT技术的性能
NB-IoT设计目标
NB-IoT具有更低的模块成 本,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NB-IoT每个小区支持超过 52500个终端用户。
第9章 5G网络中的安全问题
12
NB-IoT将提供改进的室内 覆盖,具有更广的覆盖区 域。
NB-IoT支持长电池使用寿 命。
NB-IoT技术针对延时不敏感的应用
NB-IoT小区在发射功率上也会有限制。
二、授权频段物联网技术
NB-IoT技术的性能
第9章 5G网络中的安全问题
11
NB-IoT是物联网领域新兴的技术,支持低功耗设备在广域网的蜂窝数据连接。NB-IoT支持待机 时间长、对网络连接要求较高设备的高效连接,同时能提供非常全面的室内蜂窝数据连接覆盖。
NB-IoT设计目标
二、授权频段物联网技术
二、授权频段物联网技术
NB-IoT的上下行传输方案
第9章 5G网络中的安全问题
14
2.上行传输方案 NB-IoT的上行传输采用单载波频分多址接入(SC-FDMA)方式,引入了单频发射和多频 发射两种模式。 ➢单频发射——上行传输仅使用一个子载波 ➢多频发射——上行传输使用多个子载波
二、授权频段物联网技术
➢ 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 ➢ 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

计算机网络试卷86

计算机网络试卷86

《计算机网络》试卷86一、名词辨识(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用所给定义解释以下术语,将答案填入答题区,否则不给分。

1. LAN2.距离向量路由选择算法3. TELNET4.发送|接收时延5. TCP6. C|S7. TDM8. VLAN标记9.对称密码体制 10.线路交换A.指两个主机之间在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一个是服务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

B.是在因特网上最常用的也是传统的通信方式。

C.要求每个路由器在自己的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时,将该路由器状态信息传送给网络中所有其他的路由器。

D.要求每个路由器维持一张路由表,该路由表给出了到达每个目的地已知的最短距离以及输出路线。

E.其协议为802.1d,解决了环路所带来的广播风暴问题。

F.其协议为802.1q,。

规定了VLAN的国际标准实现,从而使得不同厂商之间的VLAN互通成为可能G.允许动态地分配时隙,即允许每个周期内的各个时隙只分配给那些需要发送数据的信道。

H.将时隙预先分配给各个信道,并且时隙固定不变,因此各信道的发送与接收必须是同步的。

I.面向连接的可靠运输层协议。

J.无连接的不可靠运输层协议。

K.采用存储转发技术,每一个分组在因特网中独立地选择传输路径。

L.必须经过“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三个步骤的交换方式。

M.载波信号从发送结点传播到接收结点所需的时间。

N.一个站点从开始发送数据到数据发送完毕所需的时间,也可以是接收结点接收整个数据的全部时间。

O.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是相同的密码体制。

P.使用不同的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的密码体制。

Q.利用Internet实现互联网中远程登录功能的服务。

R.定义了浏览器怎样向万维网服务器请求万维网文档以及服务器怎样把文档传送给浏览器。

S.局限在较小范围内用微机或工作站通过高速通信线路相连而形成的网络。

T.提供了无线接入的功能。

二、填空(共10分,每空1分)11.网络协议的三要素是、语法和同步。

12.实现存储转发的方法有分组数据报和。

计算机网络试卷21

计算机网络试卷21

《计算机网络》试卷21一、填空(10分,每空1分)1.互联网具有两个重要特点,即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在TCP/IP层次模型的第三层(网络层)中包括的协议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局域网互连主要有两种形式,即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是在同一个信道上的同一时刻,能够进行双向数据传送的通信方式。

5.传输层可以通过___________标识不同的应用进程。

二、单项选择题(30分,每题2分)1.光纤通信中使用的复用方式是()。

A. 时分多路B. 空分多路C. 频分多路D. 波分多路2.某个IP地址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55.192,该掩码又可以写为()A. /24B. /25C. /26D. /283.TCP/IP的网络层最重要的协议是()互连网协议。

A. IPB. UDPC. TCPD. 以上都不是4.EI载波把32个信道按时分多路方式复用在一条2.048 Mb/s 的高速信道上,每条话音信道的数据速率是()A. 56Kb/sB. 64Kb/sC. 128Kb/sD. 512Kb/s5.网络体系结构可以定义为()A. 一种计算机网络的实现B. 建立和使用通信硬件和软件的一套规则和规范C.执行计算机数据处理的软件模块D. 由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一个标准6.下列不属于Internet所提供的基本服务的是()A. EmailB.TelnetC. FTPD. Hash7.TCP/IP协议参考模型共分了()层A. 1B.2C. 3D. 48.在TCP/IP协议簇中,UDP协议工作在()A. 应用层B.传输层C. 网络互联层D. 网络接口层9.在同一个信道上的同一时刻,能够进行双向数据传送的通信方式是()A. 单工B.半双工C. 全双工D. 以上都不是10.采用二层以太网交换机扩展局域网,以下错误的是()A. 二层以太网交换机的各个端口可以支持不同的速率B.二层以太网交换机的各个端口可以隔离广播帧C. 二层以太网交换机需要对收到的数据帧进行处理,增加了传输时延D. 二层以太网交换机在转发帧时不改变帧的源地址11.要控制网络上的广播风暴,可以采用()A. 用将路由器将网络分段B.用网桥将网络分段C. 将网络转接成10Base-TD. 用网络分析仪跟踪广播信息12.在TCP报文中,确认号为1000表示()A. 已收到999字节B.已收到1000字节C. 报文段999已收到D. 报文段1000已收到13.在TCP/IP网络上,主机采用()标识A. 端口号B.MAC地址C. IP地址D. 以上都不是14.FTP协议在使用时需要建立两个连接:控制连接和传输连接,其中用于数据传输连接的端口号是()A. 25B.23C. 21D. 2015.采用无连接方式进行工作的协议是()A. FTPB.TelnetC. SNMPD. SMTP三、判断题(共5分,每题1分)1.在ISO/OSI参考模型中,最低三层(1到3层)是依赖网络的,高三层(5到7层)是面向应用的。

精品课件-5G移动通信技术-第10章-5G基站

精品课件-5G移动通信技术-第10章-5G基站

2、链型组网 如图所示,多个RRU/AAU连成一条链后再接 入ZXRAN V9200。此种方式占用的 传输资 源少,但可靠性不如星型组网,适合于呈带 状分布、用户密度较小的地区。
10.2.5 硬件结构
ZXRAN V9200设备实图如下图所示,
图中的阿拉伯数字代表槽位号,
它的尺寸为88.4 mm×445
10 5G基站 2.中兴BBU-AAU基站BBU单元
核桃AI
由于目前CU-DU架构的5G基站仍然不成熟,而BBU-RRU-Antenna架构 的基站在LTE里已经广泛被应用,所以本节我们主要介绍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 中兴的BBU-AAU架构的基站。
ZXRAN V9200是中兴通讯研发的先进的5G基带处理单元,可以置于 中兴通讯多款室内型或室外型基站内,或者与射频拉远单元RRU连接组成分布 式基站,主要负责基带信号处理。
5G移动通信技术
CONTENTS 第十章
5G基站
5G基站的架构 中兴BBU-AAU基站BBU单元 中兴BBU-AAU基站AAU单元 基站开通
10 5G基站 1.5G基站的架构
核桃AI
10.1.1 5G基站逻辑架构 5G基站处于UE和核心网之间,它通过空中接口Uu接受和处理UE的数据,通过
5、VPDc1 VPDc1单板是虚拟化电源分配板,实 现-48V直流输入电源的防护、滤波、 防反接,额定电流50A,输出-48V, 支持主备功能。支持欠压告警,支持 电压和电流监控,支持温度监控。
6、VFC1 VFC1是风扇模块,功能是系统温度的 检测控制,风扇状态监测、控制与上 报。
10 5G基站 3.中兴BBU-AAU基站AAU单元
mm×370 mm,在满配情况下,重
量为18kg。 ZXRAN V9200可以安装各种不同的单板,单板槽位配

光纤通信技术第十章光纤接入网技术全解

光纤通信技术第十章光纤接入网技术全解


ONU
OBD
OLT


光接入网
光纤到楼 FTTB
FTTB: Fiber To The Budding
ONU设在办公楼或居民住宅楼内的某个公共地方 用户到ONU之间(引入线)用UTP5类线(或更高等
级线)连接
点到多点结构,一个ONU为多个用户提供接入 通常采用FTTB+Ethernet技术
1. 光纤接入网的定义 光纤接入网(OAN,Optical Access
Network)是指在接入网中采用光纤作为主 要传输媒质来实现信息传送的网络形式。它 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光纤传输系统,而是针对 接入网环境所设计的特殊的光纤传输网络。
1. 光纤接入网的基本结构
光纤接入网采用光纤作为主要传输媒质 ,而局侧和用户侧发出和接收的均为电信号 ,所以在局侧要进行电/光变换,在用户侧要 进行光/电变换,才可实现中间线路的光信号 传输。一个一般意义上的光纤接入网示意图 如图10-4所示。
图10-6 ODN中的光通道
S/R L
光通道
ONU
Lp
活动连接器 光纤接头 光 分 路 器 OBD
Lj
第 j个 光 通道元件
R /S
OLT L1
光纤接入网的拓扑结构
光纤接入网的拓扑结构主要有总线形、 环形和星形。由此又可以派生出树形、双星 形、环形-星形等结构,如图10-7所示。
图10-7 光纤接入网的拓扑结构(部分 )
10.1.1 接入网的基本概念
按照电信网的概念,可以将全网分为公用电信网和 用户驻地网两大块。用户驻地网是属于用户所有,因而, 通常电信网是指公用电信网部分。公用电信网可以分为 长途网(长途端局以上部分),中继网(长途端局和市 话局之间以及市话局之间的部分)和接入网(端局至用 户之间的部分)。目前国际上已经倾向于将长途网和中 继网合在一起称为核心网。相对于核心网而言,其他部 分统称为接入网。接入网主要完成将所有用户接入到核 心网的任务。

《现代网络技术教程-自顶向下分析与设计》课件第10章

《现代网络技术教程-自顶向下分析与设计》课件第10章
2) 红外无线局域网的数据传输方式 红外无线局域网的数据传输有三种基本技术:定向光束红 外传输、全方位红外传输与漫反射红外传输。 图10-7给出了典型的多种红外无线局域网应用系统的结构。
第 10 章 无线网络技术与发展
图10-7 典型的多种红外无线局域网应用系统的结构
第 10 章 无线网络技术与发展
第 10 章 无线网络技术与发展
图10-4给出了802.11的层次结构模型。物理层定义了红外、 跳频扩频与直接序列扩频的数据传输标准。MAC层的主要功 能是对无线环境的访问控制,提供多个接入点的漫游支持,同 时提供数据验证与保密服务。
第 10 章 无线网络技术与发展
图10-4 802.11的层次结构模型
第 10 章 无线网络技术与发展
10.2.4 无线局域网的物理层传输技术
1. 红外无线局域网 1) 红外传播的基本特点 (1) 红外线频谱很宽,可以提供很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2) 与微波通信相比,红外通信不易被入侵,因此数据传 输的安全性高。 (3) 红外局域网的设备相对简单、便宜,易于管理。
第 10 章 无线网络技术与发展
第 10 章 无线网络技术与发展
2) CSMA/CA冲突避免的工作原理 802.11的物理层执行信道载波侦听功能。当确定信道空闲 时,源结点在等待DIFS时间之后,如果信道仍然空闲则发送 一帧。发送结束后,源结点等待接收ACK帧。目的结点在收 到正确的数据帧的SIFS时间之后,向源结点发送ACK帧。源 结点在规定的时间之内接收到ACK帧,说明没有发生冲突, 该帧发送成功。
第 10 章 无线网络技术与发展
发送结点在发送完一帧之后,必须再等待一个短的时间间 隔,检查接收结点是否发回帧的确认(ACK)。如果接收到确认, 则说明此次发送没有出现冲突,发送成功。如果在规定的时间 内没有接收到确认,表明出现了冲突,发送失败,重发该帧, 直到规定的最大重发次数。其中,等待的时间间隔叫做帧间间 隔(Inter Frame Space,IFS)。帧间间隔的长短取决于帧类型, 高优先级帧的IFS短,因此可以优先获得发送权。图10-5给出 了802.11结点发送数据帧的过程。

【网络通信】华为培训第10章华为WCDMA全网解决方案

【网络通信】华为培训第10章华为WCDMA全网解决方案

第10章华为WCDMA全网解决方案本章首先介绍WCDMA系统不同版本之间演进过程,使读者对WCDMA制式有总体的熟悉;接着从具体的网络建设角度动身,介绍了华为WCDMA全网解决方案。

10.1 WCDMA演进概述10.1.1 标准进展概述WCDMA技术从出现以来逐渐演进开展为R99/R4/R5/R6等多个时期,其中R99协议于2000年3月(3GPP官方讲法是1999年12月)冻结功能,通过两年时刻的完善,协议差不多成熟;R4协议于2001年3月冻结功能,协议差不多稳定。

R5协议于2002年3月〔局部功能6月〕冻结功能。

R6协议估量在2004年12月左右冻结功能。

图10-13G协议的开展趋势WCDMA系统相关于GSM网络和GPRS网络来讲,一个最重要的变化确实是根基无线网络的改变。

WCDMA网络中,使用无线接进系统RAN来取代了GSM中的基站子系统BSS。

R99版本的WCDMA核心网从网络形态上来讲,能够瞧作是GSM的核心网络和GPRS的核心网络的组合。

也即R99的核心网络分为电路域和分组域。

电路域与GSM的核心网构造全然相同,分组域与GPRS的核心网构造全然相同。

R4版本的核心网络相关于R99版本来讲,最大的变化就在于R99核心网电路域中MSC网元的功能在R4版本中由MSCServer和MGW来完成。

其中MSCServer处理信令,MGW处理话音。

分组域没有什么变化。

具体可参见第三章系统结构的相关内容。

R4协议的核心网络具有TDM和IP两种组网方式。

采纳TDM方式组网时,R4网络的网络建设与R99网络有许多相近之处。

比方在建设汇接网络、信令网络等方面,许多考虑根基上相同的。

采纳IP方式组网的时候,R4的网络建设那么与R99有了不小的区不。

R5版本的核心网络相关于R4版本来讲,多了一个IMS〔IP多媒体子系统〕域,增加了相应的设备和接口;电路域和分组域的网络结构那么没有什么大变化。

同时由于网络功能的增强,局部设备功能也进行了升级。

经典著作:无线通信与网络技术(第2版)

经典著作:无线通信与网络技术(第2版)

第1章引言本书介绍了有关无线通信和网络技术方面的内容,包括加剧的竞争和数字技术的引进在内的诸多因素给无线应用市场带来了空前发展。

本章,我们将讨论驱动这一新兴的电信革命的几个关键性因素。

本书连同本书的Web站点,为读者提供了诸多的材料。

按照讨论惯例,这一章仅对全书做一个概述。

1.1无线通信时代的到来古列尔默·马可尼在1896年发明了无线电报1。

他在1901年把长波无线电信号从康沃尔(Cornwall,位于英国的西南部)跨过大西洋传送到3200公里之外的圣约翰(St.John,位于加拿大)的纽芬兰岛(Newfoundland)。

他的发明使双方可以通过彼此发送用模拟信号编码的字母数字符号来进行通信。

一个世纪以来,无线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无线电、电视、移动电话和通信卫星。

现在,几乎所有类型的信息都可以发送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近年来,更为引人关注的是卫星通信、无线网络和蜂窝技术。

通信卫星是在20世纪60年代首次发射的,那时它们仅能处理240路语音话路。

今天的通信卫星承载了大约所有语音流量的1/3,以及国家之间的所有电视信号[EVAN98]。

现代通信卫星对所处理的信号一般都会有1/4 s的传播延迟。

新型的卫星是运行在低地球轨道上的,因而其固有的信号延迟会较小,这类卫星已经发射用于提供诸如Internet接入这样的数据服务。

无线网络技术使商业企业能够发展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和局域网(LAN)而无需电缆设备。

IEEE开发了作为无线局域网标准的802.11,蓝牙(Bluetooth)工业联盟也在致力于能提供一个无缝的无线网络技术。

蜂窝或移动电话是马可尼无线电报的现代对等技术,它提供了双方的、双向的通信。

第一代无线电话使用的是模拟技术,这种设备笨重且覆盖范围是不规则的,然而它们成功地向人们展示了移动通信的固有便捷性。

现在的无线设备已经采用了数字技术。

与模拟网络相比,数字网络可以承载更高的信息量并提供更好的接收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换网路子系统(NSS)
交换网路子系统(NSS)主要完成交换功能 和客户数据与移动性管理、安全性管理所需 的数据库功能。
网络子系统是由六个功能单元组成的,分别 是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访问用户位 置寄存器(VLR)、归属用户位置寄存器 (HLR)、鉴权中心(AUC)、移动设备识 别寄存器(EIR)和操作维护中心(OMC)。
802.11 体系结构
一个无线站点STA可以是包含无线网卡和无线客户 端软件的任何设备。
AP主要用来控制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直接的连接。 在对等模式下,将两台或
以上的客户端连接到一起, 就可以创建最简单的无线 网络。这种不含AP的BSS 称为IBSS(独立基本服务组)
802.11 体系结构
在基础架构模式下,采用单元结构。每个单 元中AP控制所有通信,确保所有STA都能平 等访问介质。不同STA之间无法直接通信。 单个AP覆盖的区域称为基本服务组(BSS)。
移动物理设备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手机 和手机一样可以进行收发的移动终端。 它可完成话音编码、信道编码、信息加 密、信息的调制和解调、信息发射和接 收。
操作维护子系统(OSS)
OSS是相对独立的一部分,包括移动用 户管理,移动设备管理和网络操作等多 块。
通过它实现对GSM网内各种部件功能的 监视、状态报告、故障诊断等功能。
当AP收到RTS帧后,广播一个允许发送帧 (Clear to Send,CTS)。CST帧有两个作 用,一个是允许申请方发送数据,另一个是通 知其他的站点暂时不要发送数据。RTS帧和 CTS帧都很小,因此用比较小的代价可以避免 冲突。
802.11帧结构
802.11帧格式如图10-7所示。802.11 帧由三个基本部分组成:MAC帧头、帧 体、帧校验序列(FCS)组成。
802.11 体系结构
无线站点STA(station) 无线接入点AP(access point) 独立基本服务组IBSS(independent basic
service set) 基本服务组BSS(basic service set) 分布式系统DS(distribution system) 扩展服务组ESS(extended service set)
计算机网络-第10章无线网络 和移动网络
目录
概述 Wi-Fi 蜂窝网络 蓝牙 CDMA 移动IP
概述
除大多数常用的有线网络外,还有各种 不需要有线电缆就可以进行信息传输的 技术,这些都被称为无线网络。
概述
电磁波谱
概述
红外线
光谱中波长自0.76至400微米的 近距离视线范围内的通讯载波,遥控器 优点:成本低、传播范围和方向及距离可以控制
802.11MAC 协议
(1)如果检测的信道空闲,那么将等待一个短时间后 发送整个数据帧。这段等待的时间成为分布帧间间隔 (Distributed Inter-frame Space,DIFS)
(2)如果检测到信道忙,选取一个随机值,继续检测 信道。当检测到信道空闲时,随机值递减;当检测到 信道忙时,随机值不变。当随机值减为0时,发送整个 数据帧。
、不产生电磁辐射干扰,也不受干扰等等 只支持一对一的通信
概述
射频:频率范围从300KHz~30GHz之间。
其中音频在300-3400HZ, 公众调频广播使用87-108MHz频段, 无线电话一般使用902-928MHz频段, GPS一般使用1.575/1.227 GHz频段 IEEE802.11B/G/N使用2.400-2.4835GHz频段, 蓝牙和无绳电话也使用2.400-2.4835GHz频段, IEEE802.11A使用5.725-5.850 GHz
(3)如果收到了确认,那么就发送下一帧,重复上述 过程。如果在指定时间内没有收到确认帧,就回到第 二步,在更大的范围内选取一个随机值
802.11MAC协议
由于无线信号的衰减问题,可以先送一个请求 传送帧(Request to Send,RTS )来预约信 道
址)技术。 4G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
图像以及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的 技术产品。
蜂窝网络体系结构
蜂窝组网是指移动网的组网形状像蜂窝 一样。蜂窝技术把一个地理区域分成若 干个小区,称作“蜂窝”(即Cell),蜂窝 技术因此而得名。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是由交换网路子 系统(NSS)、无线基站子系统(BSS) 和移动台(MS)三大部分组成 。
无线基站子系统(BSS)
BSS系统是在一定的无线覆盖区中由 MSC控制,通过无线接口直接与MS进行 通信。它主要负责完成无线发送接收和 无线资源管理等功能。
基站子系统由基站控制器(BSC)和基 站收发信台(BTS)组成。
移动台(MS)
移动台就是移动客户设备部分,它由移 动物理设备(MS)和SIM卡组成。
Wi-Fi:802.11
Wi-Fi,其实就是 IEEE 802.11b 的别称 是一种短程无线传输技术 现在IEEE 802.11 这个
标准已被统称作Wi-Fi 实际上Wi-Fi是无线局
域网联盟(WLANA) 的一个商标
802.11标准
802.11a 802.11b 802.11g 802.11n
要扩大覆盖,可通过分布系统DS连接多个 BSS。多个BSS构成一个ESS(扩展服务组)。
802.11MAC 协议
802.11的MAC层使用了CSMA/CA(载 波侦听多点接入/冲突避免)。
CSMA/CA协议中,不进行冲突检测, 而是采用了冲突避免的方法
由于无线链路的错误率较高,802.11的 链路层使用了确认和重传机制
蜂窝网络
蜂窝移动通信是采用蜂窝无线组网方式,在终端和 网络设备之间通过无线通道连接起来,进而实现用 户在活动中可相互通信。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是指最初的模拟、仅限 语音的蜂窝电话标准,制定于上世纪80年代。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了数字化 。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主要采用的是CDMA(码分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