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州牧区近三十年气候变化趋势
甘南牧区草地生态现状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甘南牧区草地生态现状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汪治桂;冯景昌;康学红
【期刊名称】《甘肃农业》
【年(卷),期】2012(000)002
【摘要】根据甘南牧区四个气象台多年降水和气温资料,通过分析甘南牧区近40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总结出甘南牧区气候变化的总体特点为气温明显升高,降水量逐年减少。
突出特点是夏河和玛曲牧区冬、春、秋季降水量减少,其它地方降水量增加。
然而草原植被的主要生长季夏季,牧区降水量在减少。
气候的变化对植被产生了较大影响,草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甘南牧区草地退化,草畜平衡失调。
【总页数】2页(P14-15)
【作者】汪治桂;冯景昌;康学红
【作者单位】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气象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2.1
【相关文献】
1.甘南牧区草地生态现状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2.草地生态补偿:国家法与习惯法的暗合与补缺——甘南藏族牧区草地生态补偿政策实践的法人类学考察
3.高寒牧区草地生态系统健康动态评价——以甘南地区为例
4.藏族传统文化对草地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现状浅析—以甘南夏河牧区为例
5.甘南牧区草地生态现状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DEM的1983_2012年甘南州降水空间变化趋势及特征_杨瑜峰_白冰_陈学

收稿日期: 2016 - 1 - 21 资助项目: 国家公益性行业( 气象) 科研专项项目“中国近 60 年地面关键气候要素均一性检验与订正技术及站址变动影响研究”( 批准号:
0. 05 临界线。
关键词: DEM;降水;GIS;线性趋势;突变
中图分类号: P467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 3969 / j. issn. 1674 - 2184·2016. 01. 008
引言
地形是触 发 和 影 响 降 水 时 空 分 布 的 重 要 因 素,常 有 地 形 性 降 水 之 称 ,是 水 文 学 、地 理 学 和 气 象 学 研 究 的 焦点之一。甘 肃 地 区 地 貌 形 态 复 杂,分 为 六 大 地 形 区 域:陇南山地、陇 中 黄 土 高 原、甘 南 高 原、河 西 走 廊、祁 连 山 地 、北 山 山 地 ; 高 原 和 山 地 占 全 省 土 地 总 面 积 的 百 分之七十以 上,使 得 省 内 降 水 空 间 结 构 复 杂。甘 南 高 原是甘肃降水量最多的地区之一,平均年降水量在 500 ~ 800mm 之间,本区平均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除受青 藏高原影响外,还 与 局 地 的 东 西 或 南 北 走 向 的 山 岭 影 响有关。夏季来自南面海洋的暖湿气流经四川到达本 区,带来较充 沛 的 水 汽,同 时,北 方 冷 空 气 又 时 常 沿 着 青 藏 高 原 北 边 缘 南 下 ,这 样 冷 暖 空 气 相 遇 ,经 常 在 本 区 造成降水,形 成 了 甘 肃 省 降 水 量 最 多 的 地 区[1]。王 建 兵等利用青海高原东部边坡地带 9 个地面气象站 1961 ~ 2000 年的降 水 资 料,分 析 了 区 域 内 近 40a 来 降 水 变 化的时空分布特征,得出甘南地区 80 年代中后期的降 水明显下 降,突 变 点 在 1972 和 1984 年 ( ɑ = 0. 05 ) ,第 二个突变点接近于年降水量的转折点[2]。
甘南牧区一次历史罕见的低温连阴雪天气成因分析

甘南牧区一次历史罕见的低温连阴雪天气成因分析汪治桂;王振国【摘要】针对2008年1月下旬出现在甘南高原上一次历史罕见的低温连阴雪天气对甘南牧区所造成的严重危害,利用MICAPS和T213数值预报产品资料进行此次天气过程的成因分析.结果表明,造成这次低温连阴雪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环流背景是冬季典型的横槽型,配合高空强冷空气入侵高原.通过对各种物理量场的诊断和对比分析,发现这次天气过程中高原上各种物理量场的配合也为这次天气过程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涡度、散度、垂直速度和相对湿度的高值区与降水区域位置相当吻合.【期刊名称】《甘肃科技》【年(卷),期】2010(026)010【总页数】5页(P51-54,87)【关键词】甘南牧区;低温连阴雪;历史罕见【作者】汪治桂;王振国【作者单位】甘南州气象局,甘肃,合作,747000;甘南州气象局,甘肃,合作,74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2132008年 1月下旬至 2月上旬曾经出现的一次全国大范围的,历史罕见的低温冰冻天气至今让全国人民刻骨铭心,这次天气过程从北到南使我国大部分地方的生活、生产都遭受其害。
大到南方的农业,小到北方的畜牧业及全国大部分地方的道路交通和电力设施等都严重受损[1]。
甘南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牧区海拔最低也在3000m以上。
州内海拔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 (夏河、合作、碌曲、玛曲四县)几乎是纯牧业县,东南部 (卓尼和迭部二县)为半农半牧业县、临潭为农业县,舟曲为林业县[2]。
全州绝大部分地方是长冬无夏、春秋短暂。
由于常年受大陆性季风的影响,全州降水量四季变化较大,暖季多,冷季少。
低温连阴雪天气在甘南牧区是较为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
因为是高寒地区,所以在冬季高原牧区一旦出现这种天气过程,将会对本地的畜牧业和道路交通造成不可避免的影响。
由于持续低温,甚至比暴雪,寒潮,霜冻天气所造成的损失更为严重[3-8]。
经查阅甘南州气象局重要天气档案历史资料对比,2008年 1月下旬至 2月初的这次低温连阴雪天气,是甘南州各气象站自有气象记录以来,在曾出现过的低温连阴雪天气过程中是冬季持续时间最长、降温幅度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积雪时间最长的一次过程。
甘南地区近40年气温变化特征

甘南地区近40年气温变化特征王建兵1,2 王振国2 汪治桂2(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210044;2.甘肃省甘南州气象局)提 要:通过对甘南地区近40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发现甘肃西南部年平均气温在1990年代初有暖突变,从1980年代末开始该区域夜间开始明显变暖,到1990年代出现白天、夜间同时变暖的现象,甘肃西南部的气温突变主要是由于1990年代后白天和夜间温度同时上升造成的。
秋季气温在1980年代末开始上升,夏季和冬季气温到1990年代初开始上升。
最高、最低气温和气温日较差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
关键词:气温变化 周期 突变Analysis of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emperatureinin Gannan ,Gansu ProvinceWang Jianbing 1,2 Wang Zhenguo 2 Wang Zhigui 2(1.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Technology ,Nanjing 210044,China ;2.G annan Meteorological Office ,G ansu Province )Abstract :Based on the monthly temperature data at 7stations in G annan ,G ansu Province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emperature in recent 40years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brupt change of the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occurred in the early of 1990s ,the night 2time temperature increased in the end of 1980s ,in the 1990s the temperature of day 2time and night 2time increased concurrently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abrupt change of temperature in the area is concurrent increase of the day 2time and night 2time temperature in the 1990s.It is found that a quasi 282year period is the main period of the mean temperature ,maximum temperature and mini 2mum temperature before the mid 1980s.The mean temperature of autumn began increasing from the end of 1980s ,the mean temperatures of summer and winter began increasing from the early of 1990s.The daily maximum temperature ,daily minimum temperature and daily range of tempera 2ture vary with seasons.K ey Words :temperature variation period abrupt change 收稿日期:2006年4月11日; 修定稿日期:2006年11月26日第33卷,第1期2007年1月 气 象M ETEOROLO GICAL MON THL YVol.33 No.1Januray ,2007引 言 甘南地区处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区,在气候变化区域类型上属于青藏高原地区与中温带东部地区、暖温带东部地区的过渡区,是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甘青宁农牧交错区的一部分,属于气候变化敏感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草场退化等环境问题突出[122]。
甘南藏族自治州天气

甘南藏族自治州天气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中国甘肃省西部,地处青藏高原东缘,是我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之一,也是旅游胜地。
本文将以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天气为主题,介绍该地的气候特点、季节变化以及对当地居民和旅游业的影响。
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高原地带,拥有典型的高原气候。
由于地势高耸,气候干燥,常年多风。
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凉爽,昼夜温差大,四季分明。
春季从4月开始,此时甘南地区阳光照射充足,气温回升较快,但仍然较为寒冷。
白天的温度约在10摄氏度至15摄氏度之间,夜晚则较为寒冷,常常降至零下。
春季是甘南地区适宜旅游的季节,这个时候草原上的牛羊得以吃到新鲜的嫩草,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夏季从6月开始,气温逐渐回升,但仍然较为凉爽。
白天的气温一般在15摄氏度至25摄氏度之间,夜晚则稍微温暖些。
夏天是甘南地区的雨季,一场场洪水滚滚而来,山间溪流泛滥成灾,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然而,雨水的滋润也使得这片土地更加肥沃,草原更加翠绿,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雨季的美景。
秋季从9月开始,气温开始逐渐下降,进入了一个相对凉爽的季节。
白天的温度约在10摄氏度至15摄氏度之间,夜晚则较为寒冷。
秋天是甘南地区最美的季节之一,大片的枫叶在阳光的照射下变得金黄、橙红,映衬着蓝天和白云,美不胜收。
冬季从12月开始,此时甘南地区寒冷且干燥,是全年最冷的时候。
白天的气温很难超过零摄氏度,夜晚则常常降至零下十几摄氏度。
这个时候大部分地区都会有大雪,给交通和生活带来一定的不便。
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天气对当地居民和旅游业都有一定的影响。
在畜牧业方面,牛羊需要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变化进行放牧和收养,以保障它们的生长和发育。
而对于旅游业来说,不同季节的天气特点给游客的旅行带来了不同的体验,如春季的草原、夏季的雨季美景、秋季的红叶和冬季的雪景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
总结起来,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天气具有典型的高原气候特点,四季分明,气温寒冷,干燥多风。
甘南天气预报

甘南天气预报甘南天气预报甘南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属于高寒山地气候区域。
该地的气候特点是夏季较短而凉爽,冬季漫长而严寒。
由于地处高山地带,甘南的天气常常变化莫测,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灾害发生。
1月份,甘南的气温持续低迷,日平均气温在-20℃左右。
此时,大部分地区被积雪覆盖,天空晴朗,阳光明媚。
不过,夜间温度极低,需特别注意保暖措施,防止冻伤和感冒。
2月份,甘南仍然处于寒冷的冬季,气温持续低迷。
日平均气温仍在-20℃左右,白天阳光会带来一丝温暖,但夜晚仍然非常寒冷。
此时的甘南还处于冰封期,大部分湖泊和河流都被冻结。
3月份,甘南的天气开始逐渐回暖,但仍然较为寒冷。
气温的变化比较大,白天最高气温可能达到0℃左右,夜晚则可能降到-10℃以下。
此时,大部分地区开始解冻,积雪逐渐消融。
4月份,甘南的气温回升较为显著,日平均气温在0℃至10℃之间。
此时的甘南已经进入春季,湖泊和河流开始解冻,山谷中的草木也开始抽出新芽。
尽管如此,仍需注意防寒保暖。
5月份,甘南的气温逐渐升高,但仍然较为凉爽。
日平均气温在5℃至15℃之间,白天和晚上的温差较大。
此时,草原上的花朵开始盛开,山腰上的雪花也在逐渐消融。
6月份,甘南的气温进一步升高,日平均气温在10℃至20℃之间。
此时,甘南进入夏季,白天阳光明媚,天空湛蓝,非常宜人。
不过,夜晚仍然较为凉爽,需注意保暖。
7月份,甘南的夏季进一步加强,气温较为适宜。
日平均气温在15℃至25℃之间,白天温暖宜人,夜晚较为凉爽。
此时的甘南是旅游的最佳季节,各类户外活动也较为适宜。
8月份,甘南的气温继续维持在较高水平,日平均气温在20℃至25℃之间。
此时的甘南阳光充足,天气晴好,但夜晚仍然凉爽。
这个季节也是甘南的旅游旺季,各类景点人气旺盛。
9月份,甘南的气温开始回落,但仍然舒适宜人。
日平均气温在10℃至20℃之间,白天阳光明媚,适合户外活动。
此时的甘南大部分地区的植被依然郁郁葱葱,风景宜人。
10月份,甘南的气温进一步回落,日平均气温在5℃至15℃之间。
基于DEM的1983-2012年甘南州降水空间变化趋势及特征

基于DEM的1983-2012年甘南州降水空间变化趋势及特征杨瑜峰;白冰;陈学君;李腊平
【期刊名称】《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年(卷),期】2016(036)001
【摘要】利用甘南州8个气象观测站1983 ~2012年30年标准气候整编资料的逐月降水数据,联合1:25万地理信息数据,根据山地气候学原理,运用线性回归、奇异谱分析多尺度分解、GIS技术和气候突变分析等方法,对甘南州1983 ~2012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30a来甘南州年均降水整体呈现减少趋势,以6.3mm/10a趋势明显减少,存在12个月的主周期和6个月的次周期,1985年为降水量变化的突变年份,1997年和2002年降水量的减少趋势显著,超过0.05临界线.
【总页数】5页(P52-56)
【作者】杨瑜峰;白冰;陈学君;李腊平
【作者单位】甘肃省气象信息与技术装备保障中心,兰州730020;甘肃省气象信息与技术装备保障中心,兰州730020;甘肃省气象服务中心,兰州730020;山西省大同市气象局,大同037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67
【相关文献】
1.金沙江流域降水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 [J], 刘晓婉;许继军;韩志明
2.1983-2012年北京市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J], 文哲
3.基于SPSS的近50年南岳降水特征及变化趋势 [J], 陈婉铃;张坤
4.黑龙江省近50年降水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 [J], 靳春香;王秀茹;王希;侯琨;王铎
5.海河流域近40年来降水和气温变化趋势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J], 袁再健;沈彦俊;褚英敏;齐永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991—2020年甘南州主要极端气候指数变化趋势

农业灾害研究 2023,13(6) 1991—2020年甘南州主要极端气候指数变化趋势魏 玮,孟宪德,韩步龙,贺海燕,杨德锋,杨 扬卓尼县气象局,甘肃卓尼 747600摘要 利用1991—2020年甘南藏族自治州8个国家级气象站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计算极端气候指数,并运用趋势分析法、Morlet复小波分析法对相关指数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在甘南州7个极端气温指数中,暖昼等暖指数呈上升趋势,冷夜等冷指数趋于下降,且冷夜下降趋势比暖昼上升趋势更显著,3个降水指数均呈增加趋势,说明甘南州有明显的变湿、变暖倾向,且极端降水事件频次增加。
极端气温指数大多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出现突变。
极端降水指数周期特征明显,存在着10年和6年附近的周期。
关键词 甘南藏族自治州;极端气候指数;变化趋势中图分类号:P4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3)06–0101-03甘南藏族自治州处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和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气候具有一定特殊性。
同时,作为高海拔生态环境脆弱区域,甘南州受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显著,极端气候事件频发[1]。
研究表明:这些事件的形成机制并不是单一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
翟盘茂等[2]提出了定义极端值和极端值阈值的方法,其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强降水事件趋于增多;我国平均最高温度略有升高,最低温度显著增加,日较差显著变小[3];我国近50余年降水强度增加,降水日数除西北地区外,其他大部分地区显著减少[4]。
周晶[5]的研究表明,暖夜、暖昼等暖指标呈上升趋势,霜冻日数等冷指标呈下降趋势,且在1990年左右存在突变年。
唐红玉等[6] 对中国极端降水的研究发现,西北大部分地区极端降水(大于日降水序列的99%)事件频率显著增加,西北北部和华东极端降水事件频率有增加趋势,而且这种趋势与平均降水变化趋势空间分布一致[7]。
以往的研究大多针对较大范围的极端气候事件,而很少聚焦于某个地区,在研究甘南州极端气候指数的变化特征和演变规律的基础上,直观反映甘南州极端气候指数变化趋势和周期规律,为该地区的农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管理提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甘南藏区维护稳定面临的形势
社会稳定状况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人类活动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表现形式,与时代背景、社会结构和发展状况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我国主要藏区之一,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反分裂、反渗透、反破坏斗争的前沿,维护社会稳定始终是甘南州干部群众的首要政治任务。
一、甘南州概况
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及其陇南山地黄土高原的过渡带。
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州内大部分地区海拔超过3000m,地貌为侵蚀构造的高原山地景观。
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西有积石山,南有岷山,北有太子山,中有西倾山,均呈近东西向展布,地貌可分为高山草原区,是天然的优良牧场;高山森林区,森林茂密,沟壑纵横,是甘南主要的林区;丘陵低山区,山峦起伏,沟浅谷宽,是发展饲养业和种植业的主要地区。
山脉主要有岷山、西倾山、积石山三条山脉,均属昆仑山脉余脉,呈西北—东南走向,主峰多在3500m—5400m之间。
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西接甘南,南邻四川,北通宁夏回族自治州,东达定西、陇南地区。
面积:总面积4.5万km2。
人口:人口约600000左右。
行政区划分:现辖1个市,合作市;7个县,夏河县、碌曲县、玛曲县、舟曲县、迭部县、卓尼县、临潭县。
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旅游
资源以藏族民俗风情、藏传佛教文化建筑和草原风光为主,这里有甘、青、川地区最大的藏族宗教和文化中心—拉卜楞寺,寺内有造型别致的贡唐宝塔;甘南藏区是藏传佛教的重要传播区。
藏族人口达76万人,而信奉藏传佛教的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80%以上。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宗教等方面的特殊性,甘南一直是达赖集团进行分裂、破坏、渗透活动的重点地区,是各种国际反华势力力图施加影响和重点渗透的地区。
甘南局势事关整个藏区和西北、西南地区的全局稳定,维护甘南稳定须臾不可放松。
甘南藏区不稳定因素主要来自境外,同时境内因素与之相互交织,经济问题与其他问题、敌我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等问题的相互交织使得不稳定因素相对集中。
尤其是达赖集团等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分裂和煽动破坏活动始终没有停止,来自境内外、传统和非传统的不稳定因素相互影响,藏区大致稳定但暗流涌动,维稳工作面临着很多难题。
达赖集团、多股分裂势力、美欧敌对势力、宗教极端势力等加紧勾结主要从人权、宗教、民族等几个方面对我进行渗透破坏力形成反华、遏华的国际统一战线。
一方面加剧破坏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另一方面百般污蔑攻击中国的民族理论和政策试图煽动民族仇恨把矛头对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打乱中国的发展部署。
各种敌对势力干扰破坏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方式越来越多样、手段越来越隐蔽,打着“维权”旗号到处插手利用人民内部矛盾和群体性事件借助互联网、电话、手机短信等途径误导社会舆论利用
民族宗教问题制造事端通过渗透策反组织实施情报窃密活动等。
二、维护藏区稳定采取的对策
州委、州政府对面临的严峻形势有明确而深刻的认识,他们以防止危害、消除影响为目标,对境外敌对势力的渗透严密监控,对境内外敌对势力策划、组织、实施等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政治性闹事、伴有严重暴力犯罪行为事件果断处置,把防范和打击达赖集团的分裂破坏活动作为对敌斗争的主攻方向,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插手人民内部矛盾、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制造事端、利用非政府组织向基层渗透、利用互联网误导社会舆论等各种渗透破坏活动,抓住影响社会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以扩大就业、完善社保体系、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着眼点,及时排查和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积极开展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努力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从而实质性地确保了甘南藏区的大局稳定。
州委、州政府把推进寺院社会化、法制化管理作为维稳工作的关键。
以平安寺院建设为平台,大力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切实做好深化寺院法制宣传教育和推进寺院社会管理丁作,完善寺院社会管理机制、寺院内部管理机制,加强寺院民管会建设以建立健全寺院管理长效机制。
在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和寺院内部民主管理机制的同时加强对重点寺院的盯防措施,对出现不稳定问题的寺院采取坚决措施。
强化对重点地区、重点寺院、重点人
员的管理为基点,积极构筑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并举的防控网络。
控制并力争切断敌对分子的渗透联系渠道,是应对藏区稳定涉外因素的重要举措。
以强化对重点地区、重点寺院、重点人员的管理为基点,积极构筑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并举的防控网络,控制并力争切断敌对分子的渗透联系渠道,是应对藏区稳定涉外因素的重要举措。
藏区维稳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通盘考虑、综合治理。
当前,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尚未完全落实到位,尤其是彻底贯彻到基层、落实到少数民族群众身上还有一定差距,部分矛盾纠纷和问题尚未有效化解在基层,各族群众尤其是少数民族群众的一些合法权益未得到保障,社会治安防控仍存在漏洞,基层基础工作相对薄弱部分藏传佛教寺院法制宣传教育的深度不够寺院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尚未完全打破达赖通过控制活佛来控制寺院、群众的图谋,从源头上进行控制的目标尚未实现。
有鉴于此,坚持发展与稳定并举加强全局意识和忧患意识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是当前做好甘南藏区日常维稳工作的必然要求。
三、维护稳定、关注民生是政法工作的历史责任
一个社会是否稳定,要看它在多大程度上解决了民生问题,而解决民生问题的好坏,要看它在多大程度上让每个社会成员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与达赖集团、国外敌对势力的斗争,说到底是民心的较量。
只有不断改善民生、造福人民才能始终赢得群众
的支持和拥护。
政府必须着眼于当前,谋划长远,切实加大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发展的支持力度,做好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的工作,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人手,落实各项惠民利民政策,为实现藏区和谐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要大力加强以改善民生为核心的社会建设,着力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要重视非政府组织的关注点,尽早建立反渗透民生基金,从小民生项目着手夯实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要围绕就业、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医疗水平、农村养老保险等领域进一步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使广大的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夯实甘南藏区社会和谐稳定的经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