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化概论
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活动的不可逆转,地球气候正经历着剧烈的变化,这对人类和地球的生态环境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因素、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全球气候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人类活动引发的温室气体排放。
工业化、交通运输、能源消耗等人类活动持续增加了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上升,进而造成全球气温的升高。
此外,森林砍伐、土地利用变化和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也对全球气候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经济、环境和社会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首先,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给沿海地区和岛国带来威胁。
其次,气候变化加剧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如暴雨、干旱、风暴等,给农业、能源供应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此外,全球气候变化还直接影响着生物多样性,加速了物种灭绝的速度。
三、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方法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各国和地区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最重要的一步。
这可以通过改变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来实现。
其次,加强碳汇管理,推动植被恢复和保护森林资源,可以有效地吸收二氧化碳。
此外,国际社会的合作也至关重要,各国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结语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球和人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十分令人担忧。
唯有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气候变化,才能保护地球环境,确保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各国和地区能够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
《全球气候变化》 讲义

《全球气候变化》讲义一、什么是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简单来说,就是指地球的气候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大规模、持久性的改变。
这种变化可不是像今天热明天凉那样的小波动,而是涉及到气温、降水、海平面、生态系统等多个方面的重大调整。
过去的几十万年里,地球的气候其实一直在变化。
有时候特别冷,出现了冰河时期;有时候又比较暖和。
但近百年来,气候变化的速度和幅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让我们不得不高度重视。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1、气温升高这是大家最熟悉的一个表现。
根据科学观测和研究,地球的平均气温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上升了不少。
特别是最近几十年,升温的速度更是加快。
这就导致了极端高温天气越来越频繁,夏天变得更加酷热难耐。
2、海平面上升随着气温升高,冰川和冰架融化,大量的水流入海洋,导致海平面不断上升。
这对于沿海地区来说可是个大威胁,很多美丽的海滩可能会被淹没,一些岛屿甚至有消失的危险。
3、降水模式改变有的地方雨越下越多,发生洪涝灾害的风险增加;而有的地方则变得越来越干旱,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
4、极端天气增多飓风、暴雨、暴雪等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在增加。
这些极端天气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三、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1、温室气体排放人类活动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大量排放温室气体。
比如,燃烧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会释放出二氧化碳;农业生产中的化肥使用会产生甲烷;工业生产中的一些过程也会排放各种温室气体。
2、森林砍伐森林是地球上的“碳库”,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
但由于人类的过度砍伐,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大大降低,反而增加了碳排放。
3、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进一步加剧了温室气体的排放。
四、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1、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许多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改变,它们可能无法适应新的气候条件,导致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
《全球气候变化》 讲义

《全球气候变化》讲义一、全球气候变化的现状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了一个无法忽视的严峻问题。
地球的气候不再像过去那样稳定和可预测,各种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从全球平均气温的上升趋势来看,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地球的平均温度已经升高了约 1 摄氏度。
这看似微不足道的数字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变化。
冰川和冰盖的加速融化是最为直观的表现之一。
在北极和南极地区,大量的海冰消失,高山冰川不断退缩,导致海平面逐渐上升。
同时,降水模式也发生了显著的改变。
一些地区面临着越来越频繁的暴雨和洪涝灾害,而另一些地区则陷入了长期的干旱,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
二、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是复杂而多样的,但人类活动无疑是其中最主要的驱动因素。
首先,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
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在为我们提供能源的同时,也向大气中释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能源消耗,都使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增加。
其次,森林砍伐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森林作为地球上重要的碳库,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
然而,由于人类的过度砍伐和开垦,森林面积急剧减少,不仅减少了碳吸收的能力,还导致了大量的碳排放。
此外,农业活动中的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也不可小觑。
例如,牲畜的养殖会产生大量的甲烷,而化肥的使用则会释放氧化亚氮。
三、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涉及到生态、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
在生态方面,许多物种面临着生存危机。
由于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它们的栖息地受到破坏,食物链被打乱,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
珊瑚礁因为海水温度的升高而出现大面积的白化现象,许多海洋生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
对于经济而言,气候变化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给农业、渔业、旅游业等多个产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农作物歉收、渔业资源减少、旅游景点受损,这些都直接影响了相关产业的经济效益。
《全球气候变化》 讲义

《全球气候变化》讲义一、什么是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简单来说,就是指地球的气候在较长时间尺度上发生的变化。
这可不是指一天两天的天气变化,比如今天下雨明天晴天,而是指几十年、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里,地球的气温、降水、风等气候要素的总体趋势和规律发生了改变。
气候的变化会对地球上的生命产生深远的影响。
比如,气温升高可能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影响沿海地区的生态和人类居住环境;降水模式的改变可能引发干旱或洪涝灾害,影响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如飓风、暴雨、高温热浪等,会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威胁。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太阳活动的变化、火山喷发等。
太阳活动的强弱会影响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从而对地球的气候产生影响。
火山喷发时,大量的火山灰和气体进入大气层,可能会阻挡阳光,导致地球表面气温下降。
然而,在当前的全球气候变化中,人为因素起到了主导作用。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温室气体的排放。
温室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等。
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通过燃烧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来获取能源,这一过程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同时,农业活动、垃圾填埋等也会产生甲烷等温室气体。
森林的砍伐也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之一,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氧气和有机物。
当大量的森林被砍伐,原本被储存的碳就会释放到大气中,加剧温室效应。
三、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1、海平面上升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冰川和极地冰盖开始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
这对于沿海地区的城市和生态系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许多沿海城市可能会面临被淹没的风险,一些岛屿国家甚至可能会消失。
2、极端天气事件增加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飓风、高温热浪、干旱等的频率和强度增加。
这些极端天气会给农业、交通、能源等领域带来严重的破坏,威胁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全球气候变化-完整版PPT课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为抑制我国气候变暖的趋势,实现本世纪中叶碳排放的目标,请你 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献计献策。 解析 减少碳的排放,抑制全球变暖。一是推广节能技术,二是优化 能源结构,三是积极发展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 答案 ①发展并推广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②优化能 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使用新能源;③积极发展高效、 洁净、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
降水
降水越多,雪线越低,反 之越高
地形
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 向阳坡气温高,雪线高
举例
低纬度高山上的雪线高 于高纬度
同纬度地区沿海山峰的 雪线低于内陆的山峰
珠峰南坡雪线低于北坡, 天山南坡雪线高于北坡
1.1861年以来,全球的气温变化趋势如何? 波动上升
2. 3. 4.
23原.. 找 上因述出是气2什0温世么变纪?化气人造为温成原增因了幅哪最些大影的响两?个时期11。991706年年~~12904050年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小
结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地质时期气候的特点 历史时期气候的特点 近现代气候的特点
2.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3.应对全球气候对策
第五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对策
气候、天气及气候变化含义区别
气候变化衡量指标 温度、降水量、风等要素的变化
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的平 衡线,是一种气候的标志线。
因素
影响
气温
气温越高,蒸发量越大, 雪线越高,反之越低
《全球气候变化》 讲义

《全球气候变化》讲义一、全球气候变化的概念和现状全球气候变化是指在长时间尺度上,地球气候系统的状态发生了显著的改变。
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气温升高或降低,还包括降水模式、风场、海洋温度和环流等多个方面的变化。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现状令人担忧。
据科学观测和研究,地球的平均气温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已经上升了约 1 摄氏度。
这看似微小的数字,却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海平面不断上升,威胁着沿海地区和众多岛屿的生存。
冰川和冰盖加速融化,使得淡水资源面临短缺的风险。
极端天气事件愈发频繁和剧烈,比如暴雨、干旱、飓风、热浪等,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一)温室气体排放人类活动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
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用于发电、交通、工业生产等领域,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同时,农业活动中的甲烷排放(如牲畜的消化过程和稻田中的分解),以及工业生产中的氟利昂等气体的释放,也加剧了温室效应。
(二)森林砍伐森林作为地球上重要的碳库,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重要作用。
然而,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导致了大量的树木消失,减少了碳吸收的能力。
此外,森林的破坏还影响了局部和全球的气候模式,改变了降水和气温分布。
(三)人口增长和城市化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对能源和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这进一步推动了温室气体的排放。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大量的土地被水泥和建筑物覆盖,改变了地表的热平衡,形成了城市热岛效应。
三、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一)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许多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因为它们无法迅速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环境变化。
例如,某些候鸟的迁徙模式可能因为气温和季节变化的改变而受到干扰。
生态系统的平衡被打破,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服务功能受损,如土壤保持、水质净化和气候调节等。
(二)对农业的影响气候变化导致农作物生长季节的改变,降水模式的不稳定使得干旱和洪涝灾害频繁发生,这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全球气候变化》 讲义

《全球气候变化》讲义一、什么是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指的是在长时间尺度上,地球气候系统发生的显著变化。
这不仅仅是气温的升高或降低,还包括降水模式的改变、海平面的升降、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变化等等。
气候系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体系,由大气圈、水圈、冰雪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等多个部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所构成。
当这些组成部分中的任何一个发生变化时,都可能引发整个气候系统的连锁反应。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
自然因素方面,太阳活动的周期性变化会影响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从而对气候产生影响。
火山喷发时释放的大量火山灰和气体进入大气,能够阻挡阳光,导致短期内气温下降。
此外,地球轨道的周期性变化也会导致气候的长期波动。
然而,在当今时代,人为因素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愈发显著。
首先,燃烧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些燃料的燃烧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这些气体在大气中积聚,就像给地球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使得地球表面的热量难以散发出去,从而导致气温升高。
其次,森林砍伐也是一个重要的人为因素。
森林作为地球上重要的碳库,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
但当森林被砍伐后,不仅失去了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而且被砍伐的树木在腐烂或燃烧过程中还会释放出二氧化碳,进一步加剧了温室效应。
再者,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化学物质排放,如甲烷、氟利昂等,也是强有力的温室气体。
农业活动中的化肥使用、牲畜养殖等也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
三、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且这些影响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
对生态系统而言,许多物种的生存面临巨大挑战。
气温和降水模式的改变可能导致某些物种的栖息地缩小甚至消失,从而威胁到它们的生存。
一些动植物可能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气候条件,导致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
生态系统的平衡被打破,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损害。
全球气候变化的科学解释

全球气候变化的科学解释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个极其严峻的问题,在全球范围内,人类通过大量的工业化、能源消耗等行为对地球的气候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造成了许多自然灾害和不可修复的生态环境破坏。
这一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对气候变化原理的科学解释。
本文将阐释全球气候变化背后的科学原理和机制。
一、气候变化的定义及背景气候变化是指在时间尺度上长达几十年,几百年或更长时间的气候模式的持续性和持续性的变化。
气候变化作为一个自然界和地球科学问题,在许多领域拥有着重要的学术研究和政治社会现实意义。
自从人类工业化以来,通过大量的燃烧化石能源等活动释放的千年之前积累的大量碳,进而导致二氧化碳浓度急剧升高,这一背景下,气候变化开始逐渐显现出其威胁性。
二、气候变化的原理气候变化主要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和自然气候变化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
温室气体作用的基本原理是当人类活动产生二氧化碳等吸收大气中热量的气体时,它们会形成一层隔热层,阻碍地球大气系统中热量和气流的正常流动和循环,造成气温升高的效应。
人类活动、太阳活动和火山喷发等自然因素会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但对于近几十年来的显著气候变化,主要原因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的燃烧和释放。
三、气候变化对地球的影响气候变化从气候模式、海平面、角色系统、生态环境、能源、自然灾害等多个方面对地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气候模式方面,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增加已成为全球现状,气温上升导致降水量减少、干旱等问题也日渐突出。
海平面也开始上升,对沿海城市和岛屿带来巨大威胁。
生态环境变得不平衡,例如,植物和动物类群许多外来物种开始生长和繁殖;山脉冰川融化导致近年来的洪水和干旱问题,自然环境破坏也因油气勘探、渔业开发等活动而加剧。
四、应对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在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成为全球社会关注的中心。
对于个人的解决方案来说,则可以通过减少使用能源,采用居住建筑节能绿色等方式减轻温室气体产生的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气候变化概论
全球气候变化含义:
全球气候变化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典型的为10年或更长)的气候变动。
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是人为地持续对大气组成成分和土地利用的改变。
全球气候变化趋势:
在地质历史上,地球的气候发生过显著的变化。
一万年前,最后一次冰河期结束,地球的气候相对稳定在当前人类习以为常的状态。
地球的温度是由太阳辐射照到地球表面的速率和吸热后的地球将红外辐射线散发到空间的速率决定的。
从长期来看,地球从太阳吸收的能量必须同地球及大气层向外散发的辐射能相平衡。
大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如甲烷、臭氧、氟利昂等,可以使太阳的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地通过,但却可以吸收地球的长波辐射。
因此,这类气体有类似温室的效应,被称为“温室气体”。
温室气体吸收长波辐射并再反射回地球,从而减少向外层空间的能量净排放,大气层和地球表面将变得热起来,这就是"温室效应"。
大气中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已经发现近30种,其中二氧化碳起重要的作用,甲烷、氟利昂和氧化亚氮也起相当重要的作用。
从长期气候数据比较来看,在气温和二氧化碳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目前国际社会所讨论的气候变化问题,主要是指温室气体增加产生的气候变暖问题。
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
自然界本身排放着各种温室气体,也在吸收或分解它们。
在地球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变化是很缓慢的,处于一种循环过程。
碳循环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化学元素的自然循环过程,大气和陆生植被,大气和海洋表层植物及浮游生物每年都发生大量的碳交换。
从天然森林来看,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排放基本是平衡的。
人类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土地利用形态,特别是工业革命后,大量森林植被迅速砍伐一空,化石燃料使用量也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人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应不断增加。
从全球来看,从1975年到1995年,能源生产就增长了50%,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应有了巨大增长。
迄今为止,发达国家消耗了全世界所生产的大部分化石燃料,其二氧化碳累积排放量达到了惊人的水平,如到90年代初,美国累积排放量达到近1700亿吨,欧盟达到近1200亿吨,前苏联达到近1100亿吨。
目前,发达国家仍然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国,美国是世界上头号排放大国,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排放总量也在迅速增长,前苏联解体后,中国的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二,成为发达国家关注的一个国家。
但从人均排放量和累计排放量而言,发展中国家还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人为的温室气体排放的未来趋势,主要取决于人口增长、经济增长、技术进步、能效提高、节能、各种能源相对价格等众多因素的变化趋势。
几个国际著名能源机构--国际能源局、美国能源部和世界能源理事会,根据经济增长和能源需求的不同情景,提出了人为二氧化碳排放的各种可能趋势。
到下一世纪中叶,发达国家仍将是大气中累积排放的二氧化碳的主要责任者。
当然,如果世界各国采取更加适合环境要求的经济和能源发展战略,二氧化碳排放
可能出现不同的前景。
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危害:
概述
近年来,世界各国出现了几百年来历史上最热的天气,厄尔尼诺现象也频繁发生,给各国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
发展中国家抗灾能力弱,受害最为严重,发达国家也未能幸免于难,1995年芝加哥的热浪引起500多人死亡,1993年美国一场飓风就造成400亿美元的损失。
80年代,保险业同气候有关的索赔是140亿美元,1990到1995年间就几乎达500亿美元。
这些情况显示出人类对气候变化,特别是气候变暖所导致的气象灾害的适应能力是相当弱的,需要采取行动防范。
按现在的一些发展趋势,科学家预测有可能出现的影响和危害有:
1.海平面上升
全世界大约有1/3的人口生活在沿海岸线60公里的范围内,经济发达,城市密集。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洋水体膨胀和两极冰雪融化,可能在2100年使海平面上升50厘米,危及全球沿海地区,特别是那些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河口和沿海低地。
这些地区可能会遭受淹没或海水人侵,海滩和海岸遭受侵蚀,土地恶化,海水倒灌和洪水加剧,港口受损,并影响沿海养殖业,破坏供排水系统。
2.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
随着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和气候变暖,可能会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延长生长季节,使世界一些地区更加适合农业耕作。
但全球气温和降雨形态的迅速变化,也可能使世界许多地区的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无法适应或不能很快适应这种变化,使其遭受很大的破坏性影响,造成大范围的森林植被破坏和农业灾害。
3.加剧洪涝、干旱及其他气象灾害
气候变暖导致的气候灾害增多可能是一个更为突出的问题。
全球平均气温略有上升,就可能带来频繁的气候灾害--过多的降雨、大范围的干旱和持续的高温,造成大规模的灾害损失。
有的科学家根据气候变化的历史数据,推测气候变暖可能破坏海洋环流,引发新的冰河期,给高纬度地区造成可怕的气候灾难。
4.影响人类健康
气候变暖有可能加大疾病危险和死亡率,增加传染病。
高温会给人类的循环系统增加负担,热浪会引起死亡率的增加。
由昆虫传播的疟疾及其他传染病与温度有很大的关系,随着温度升高,可能使许多国家疟疾、淋巴腺丝虫病、血吸虫病、黑热病、登革热、脑炎增加或再次发生。
在高纬度地区,这些疾病传播的危险性可能会更大。
5.气候变化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从中外专家的一些研究结果来看,总体上我国的变暖趋势冬季将强于夏季;在北方和西
部的温暖地区以及沿海地区降雨量将会增加,长江、黄河等流域的洪水爆发频率会更高;东南沿海地区台风和暴雨也将更为频繁;春季和初夏许多地区干旱加剧,干热风频繁,土壤蒸发量上升。
农业是受影响最严重的部门。
温度升高将延长生长期,减少霜冻,二氧化碳的"肥料效应"会增强光合作用,对农业产生有利影响;但土壤蒸发量上升,洪涝灾害增多和海水侵蚀等也将造成农业减产。
对草原畜牧业和渔业的影响总体上是不利的。
海平面上升最严重的影响是增加了风暴潮和台风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海水入侵和沿海侵蚀也将引起经济和社会的巨大损失。
6. 其他
全球气候系统非常复杂,影响气候变化因素非常多,涉及太阳辐射、大气构成、海洋、陆地和人类活动等诸多方面,对气候变化趋势,在科学认识上还存在不确定性,特别是对不同区域气候的变化趋势及其具体影响和危害,还无法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
但从风险评价角度而言,大多数科学家断言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一种巨大环境风险。
控制气候变化的国际行动和对策: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为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气候变化危害,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出到90年代未使发达国家温室气体的年排放量控制在1990年的水平。
199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了缔约国第二次大会,通过了《京都议定书》,规定了6种受控温室气体,明确了各发达国家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比例,并且允许发达国家之间采取联合履约的行动。
发展中国家温室气体的排放尚不受限制。
科学技术手段
从当前温室气体产生的原因和人类掌握的科学技术手段来看,控制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主要途径是制定适当的能源发展战略,逐步稳定和削减排放量,增加吸收量,并采取必要的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途径主要是改变能源结构,控制化石燃料使用量,增加核能和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提高发电和其他能源转换部门的效率;提高工业生产部门的能源使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品能耗;提高建筑采暖等民用能源效率;提高交通部门的能源效率;减少森林植被的破坏,控制水田和垃圾填埋场排放甲烷等,由此来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增加温室气体吸收的途径主要有植树造林和采用固碳技术,其中固碳技术指把燃烧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分离、回收,然后深海弃置和地下弃置,或者通过化学、物理以及生物方法固定。
固碳技术的技术原理是清楚的,但能否成为实用技术还是未知数,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主要是培养新的农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规划和建设防止海岸侵蚀的工程等。
政策手段
从各国政府可能采取的政策手段来看,一是实行直接控制,包括限制化石燃料的使用和温室气体的排放,限制砍伐森林;二是应用经济手段,包括征收污染税费,实施排污权交易(包括各国之间的联合履约),提供补助资金和开发援助;三是鼓励公众参与,包括向公众提供信息,进行教育、培训等。
从今后可供选择的技术来看,主要有节能技术、生物能技术、二氧化碳固定技术等。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发达国家己把开发节能和新型能源技术列为能源战略的重点。
到90年代,美国能源部已把开发高效能源技术和减排温室气体列
为中心任务,致力于开发各种先进发电技术及其他面向21世纪的远景能源技术。